第一單元達標檢測_第1頁
第一單元達標檢測_第2頁
第一單元達標檢測_第3頁
第一單元達標檢測_第4頁
第一單元達標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密○封○裝○訂○線密○封○裝○訂○線密○封○裝○訂○線密○封○裝○訂○線密封線內不要答題姓名班級考號姓名班級考號密○封○裝○訂○線密○封○裝○訂○線密封線內不要答題第一單元達標檢測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魏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變化時期,發(fā)生了繼先秦之后第二次社會形態(tài)變異。社會變遷在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現(xiàn),是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兩漢經(jīng)學的崩潰,代之而興的是門閥士族地主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魏晉哲學雖然在時間、廣度、規(guī)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在思辨上所達到的純粹性和深度,是空前的。在沒有過多的統(tǒng)制束縛、沒有皇家欽定的標準下,當時文化思想領域比較自由而開放,議論爭辯的風氣相當盛行。正是在這種基礎上,與頌功德、講實用的兩漢經(jīng)學、文藝相區(qū)別,一種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純”哲學產生了,一種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純”文藝產生了。這二者構成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飛躍。哲學上的何晏、王弼,文藝上的三曹、嵇、阮,書法上的鐘、衛(wèi)、二王,等等,便是體現(xiàn)這個飛躍、在意識形態(tài)各部門內開創(chuàng)真善美新時期的顯赫代表。這種新思潮的基本特征,簡單來說,就是人的覺醒。它恰好成為從兩漢時代逐漸脫身出來的一種歷史前進的音響。在人的活動和觀念完全屈從于神學目的論和讖緯宿命論支配控制下的兩漢時代,是不可能有這種覺醒的。但這種覺醒,是通由種種迂回曲折、錯綜復雜的途徑而出發(fā)、前進和實現(xiàn)的。文藝和審美心理比起其他領域,反映得更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詩十九首》以及風格與之極為接近的蘇(武)李(陵)詩,從形式到內容,都開一代先聲。它們在對時世、人事、節(jié)候、名利、享樂等的詠嘆中,直抒胸臆,深發(fā)感喟。在這種感嘆抒發(fā)中,突出的是一種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這種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嘆,從建安直到晉宋,從中下層直到皇家貴族,在相當一段時間中和空間內彌漫開來,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梢娺@個問題在當時社會心理和意識形態(tài)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核心部分。這個核心便是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zhí)著。在表面看來似乎是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深藏著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而它們正是在對原來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奴隸制意識形態(tài)——從經(jīng)術到宿命、從鬼神迷信到道德節(jié)操的懷疑和否定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正是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才有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材料二“風骨”的說法,探本溯源,大抵是從人物品藻里來的。漢代議論人物偏于實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聯(lián)系起來。而魏晉時候,尤其是晉代,議論人物偏于玄虛,往往從審美的一面欣賞人的精神氣象。魏晉是政治混亂、精神卻自由解放的時代。魏晉人在政治的失落里,產生了自我意識的覺醒,進而有了對個體的美的欣賞。可見,人物品藻在實用、功利的層面以外,又發(fā)展出審美、賞鑒的一面,所以一些用來品評人物的詞語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藝術,“風骨”便是一例。從人的一面來說,“風骨”是一種人格美。一個有“風骨”的人,往往性格堅強而不屈,品格剛正而有骨氣,素性瀟灑,風度翩翩。而從藝術的一面來說,“風骨”是一種意境美。一件有“風骨”的藝術品,往往自然流暢、剛健篤實,使藝術家之心清澈顯然,充滿凝聚的力量。譬如書法。書法講究用筆、結體和章法。尤其草書,一筆而成,中間有輕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氣脈貫通,隔行不斷。所以書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體篇章為美的。劉勰把“風骨”引入文學,以為文章要有生命感,鮮活而生動;要有精神性,不能軟綿綿、懶洋洋。這一點,對后世文人影響頗大。(摘編自解芳《風骨之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因為較少受統(tǒng)治束縛,魏晉產生了純正的哲學與文藝,進而形成了中國思想史上的最大一次飛躍。B.魏晉時期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出現(xiàn)了新思潮,它在文藝和審美心理領域反映得更加敏銳和鮮明。C.魏晉諸多詩歌通過外在樂觀的語言表達形式內蘊了他們對于生活和命運的深厚情感。D.漢代與魏晉對人物品藻是有差別的,這主要是因為魏晉時政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門閥士族地主階級的思想觀念的興起為魏晉新思潮的出現(xiàn)提供了客觀條件和歷史契機。B.當人的思想和行為不再從屬于鬼神迷信和天理宿命時,人的覺醒也就存在實現(xiàn)的可能。C.王羲之書法講究起筆和收筆,動作精致而到位,點畫俱美,疏密相間,有“風骨”之美。D.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記述東晉人物風度,這些內容偏于實在,有功利性的意味。3.下列選項中,不能論證材料二中“風骨”相關內容的一項是(3分)()A.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B.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溫庭筠《南歌子》)C.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D.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脈絡。(4分)

5.班級舉行“魏晉文學藝術作品”鑒賞交流活動,請綜合上述文本,列出你的發(fā)言要點,并結合所學過的古詩文進行簡要分析。(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尋聲楚吟緩緩歸湯世杰①聽見一聲“到了”,應聲望去,秭歸就到了。這句話猛然喚醒了我:那場“處心積慮”的返回,將抵達。路上,我一直深究的,正是“秭歸”這個地名。“秭”,《廣韻》中稱“千億”?!皻w”,即返回,擴展為反觀、反思。所謂“秭歸”,便是萬千人生的返回、反觀與反思。②屈原必深諳于此,他的一生是對“返回”的最好注釋,而導引這一切的就是詩。屈原本質上是個詩人,以文辭與辯才名世。“詩”與“策”,是他生命的雙翼。他曾極力以他的“策”去報效他的國,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詩”,也無視他的“策”。當“策”的翅膀被折斷,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詩人。③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這些年,我在異域他鄉(xiāng)身心俱疲,每時每刻都渴望著歸去。如果“返回”“歸”是秭歸的一大屬性,漂泊與流浪則是秭歸的又一大屬性。沒有遠離、漂泊與流浪,何來“返回”與“歸”?④多年前的一個端午,我去過老秭歸。那年的端午詩會是在一個幽暗的禮堂進行。我上臺時,渾身都在哆嗦。“近鄉(xiāng)情更怯”。緊張,突然意識到了那個時刻的莊嚴。詩是秭歸的骨與血。只有那時,你才會真切想起你面對的,是中國最古老也最偉大的詩人屈原——一直顛沛流離于江河湖海的詩人。在他之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還在迷失。漢唐以降,詩早成了仕途進階攀附的云梯,詩的價值斷崖式跌落。人淪為徒具肉身的軀殼,靈魂無家可歸。比如我,多年漂泊異鄉(xiāng),以為浪跡天涯閱盡春秋有無盡豪邁,其實無非是一種極致的自我迷失,瀟灑中隱藏著的唯有孤獨。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與屈原一樣,一直處于無盡的流浪與漂泊之中……⑤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樂平里盤山小道爬上去,來到屈原廟前。只有在樂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兩千多年時光,整整走過一部中國文明史。說屈原只知忠君報國的論者,他們忘了屈原終其一生都是個追尋真善美的詩人。在他那里,美政與美人同為一體,二者不過是“美”的不同形態(tài)。他是人類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以“美”為終極目標的歌者。美是這個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與日月同光。⑥祭奠屈子的招魂儀式即將開始。在高高的屈原廟腳下,一張普通條桌,鋪上一幅深紅色絨幛。凝眸處,“三閭騷壇”四個稚拙可親的隸書字,讓整個樂平里頓有千鈞之重。條桌上,供著顯見是出于民間手筆的靈牌“楚三閭大夫屈原之魂魄位”,兩邊“清烈千秋師”“忠貞萬古存”兩行小字,點點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燭燈、香爐、酒盅、點心一溜排開,輕煙繚繞,人世靜穆,紙扎的引魂幡以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廟前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時而低垂,時而輕揚。由一面鼓、兩面鑼、一副大鈸組成的樂隊,四個鄉(xiāng)人,把陣陣鑼鼓敲打得叫人熱血盈沸。三個吟誦招魂詩的鄉(xiāng)人開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來自大地,悲憫悠揚,深切跌宕,憂而不傷。置身在那樣的氣氛里,異樣的肅穆讓人既振奮充盈,又虛脫無力,屈原若魂魄來歸,必可聽見鄉(xiāng)黨的聲聲呼喚。⑦招魂之要義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喚、重現(xiàn)他的詩意。詩,從誕生之日起,便與“唱”緊緊相連。三閭騷壇的詩人,一代代地讀詩寫詩唱詩,那既是懷念屈原,也是他們自身生命的需要。來自俗世的吟唱者們,肉身沉重,塵埃滿身,沒有翅膀,無法飛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飛翔。他們的吟誦,率真的粗糲一如裸露的山野,無飾的質樸恰似未耕的田園,有無名山花之清純,有在山之水的凜冽。⑧坐在身邊的朋友悄悄問我,能不能也朗誦一首自己的詩作。久不為詩,我只在去樂平里的路上,用手機記下一些思緒。頭天在縣城吃過的粽子狀若小喇叭,凝視良久,總以為它在吹奏著什么,講述著什么。解開緊緊纏著粽子的道道繩索,一如解開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見屈原作為一個大地詩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獻他幾經(jīng)煎煮早已熟透的糍糯之心,頓時詩意洶涌,蜜汁漣漪流溢,九州為之慶幸。不如此,我們將痛失《九歌》《天問》,失去那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樂平里的鄉(xiāng)親、農人,則在千年之后,得以繼續(xù)為大地招魂,為詩意招魂,為生命招魂。⑨朗誦間隙,我與從臺上走下來的鄉(xiāng)親悄聲聊天,問他們的寫作,他們的吟唱。剛才參與招魂吟唱的三位鄉(xiāng)人,沒有一個職業(yè)詩人。在樂平里,在秭歸,詩性的日子已成常態(tài)。詩,伴隨著他們的日常,伴隨著他們的油鹽柴米、歡樂悲辛。⑩離開秭歸的路上,我記述下這一切,一首仿楚辭的習作適時而生。三十五年輾轉,我終于在聆聽了那場楚吟后,完成了身與心的同時返回,肉與靈的共同抵達。(有刪改)6.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熱情地謳歌了屈原,以其獨特的視角表現(xiàn)秭歸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精神內涵,給人鮮明的藝術感受。B.“那場‘處心積慮’的返回,將抵達”中,“處心積慮”指的是用盡心思探尋。C.第③段結尾說:“沒有遠離、漂泊與流浪,何來‘返回’與‘歸’?”正是有了遠離、漂泊與流浪,才有了“返回”,頗具哲理。D.文中“近鄉(xiāng)情更怯”寫出了作者久別家鄉(xiāng),回來時已無家可歸的復雜心情。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秭歸”的全部歷史,都隱藏在這一地名之中。文章開頭對“秭歸”地名含義的闡釋,既有文化意味,又為下文做了鋪墊。B.第④段運用補敘,作者回憶參加端午詩會的情形,說明世界至今還在迷失方向,表達迷失自我的復雜心情,為下文做鋪墊。C.第⑧段用“粽子”作比喻,表達了對還原屈原詩人生命本真價值的思索,耐人尋味。D.本文記敘與抒情相結合,運用想象等手法,長短句錯雜,整散句結合,體現(xiàn)散文語言之美,體現(xiàn)作者嫻熟的寫作技巧。8.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4分)

9.文章為什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祭奠屈原的儀式?請結合全文來談談你的認識。(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十二月,丁未,朗陵公何曾卒。曾厚自奉養(yǎng),過于人主。司隸校尉東萊劉毅數(shù)劾奏曾侈汰無度,帝以其重臣,不問。及卒,博士新興秦秀議曰:“曾驕奢過度,名被九域。宰相大臣,人之表儀,若生極其情,死又無貶,王公貴人復何畏哉!謹按《謚法》,‘名與實爽曰繆,怙亂肆行曰丑’,宜謚丑繆公。”帝策謚曰孝。綏,曾之孫也。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謂諸子曰:“主上開創(chuàng)大業(yè),吾每宴見未嘗聞經(jīng)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非貽厥孫謀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汝輩猶可以免?!敝钢T孫曰:“此屬必及于難?!奔敖椝?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圣乎!”曾日食萬錢,猶云無下箸處。子劭,日食二萬。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與人書疏,詞禮簡傲。河內王尼見綏書,謂人曰:“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人曰:“伯蔚聞卿言,必相危害?!蹦嵩?“伯蔚比聞我言,自已死矣?!奔坝兰沃?何氏無遺種。臣光曰:何曾議武帝偷惰,取過目前,不為遠慮;知天下將亂,子孫必與其憂;何其明也!然身為僭侈,使子孫承流,卒以驕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為宰相,知其君之過,不以告而私語于家,非忠臣也。(節(jié)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有刪改)材料二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惫?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節(jié)選自司馬光《訓儉示康》,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吾A每B宴C見D未E嘗F聞G經(jīng)H國I遠J圖K惟L說M平N生O常P事Q非R貽S厥T孫U謀V之W道X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爽”,意為“違背”,與“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經(jīng)·衛(wèi)風·氓》)中“爽”的意思不同。B.“殆”,意為“大概”,與“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中“殆”的意思相同。C.“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態(tài)度,與“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并序》)中“相”的意思相同。D.“比”,意為“等到”,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中“比”的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何曾生前生活奢侈無度,多次遭到彈劾,但皇帝都因其已然去世而不查問追究。B.何曾子孫后代更加奢侈,且為人十分傲慢,最終落得家族滅亡的后果。C.河內王尼斷言何綏的德行有虧,必定命不長久,自己直言批評也不可能被何綏傷害。D.司馬光認為何曾缺乏真正的智慧,缺乏作為一個臣子的忠正品格。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

(2)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

14.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與《訓儉示康》中均對“侈”發(fā)表議論,但論述方法有異,請簡要分析。(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5—16題。文本一: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jié)陸游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不我欺。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冬冬迫睡期。秋夜?jié)u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文本二:觀書(節(jié)選)于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15.下列對第一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詩人自嘆為“腐儒”,有才不見賞之慨,和黃庭堅《登快閣》中自稱“癡兒”的諧趣不同。B.頷聯(lián),詩人寫自己頭有“白發(fā)”,逼近“老境”,對著青燈夜讀,喚起的卻是兒時讀書的回憶,詩人不免悲戚傷懷。C.頸聯(lián)寫室外秋天深夜的情景,風搖動高高的梧桐樹,傳來陣陣寒意;咚咚敲打的更鼓報過二更,詩人也到了睡覺的時間。D.尾聯(lián)寫詩人入睡前感到有些饑餓,便把山藥煮成粥來吃,感到像瓊漿一樣甘美,表現(xiàn)詩人安貧樂道、好學不倦的情懷。16.這兩首詩對你的讀書生活有何啟示?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離騷》中,寫時光匆匆流逝而不停留,時序更替很快的句子是“,”。

(2)《揚州慢》(淮左名都)中,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虛寫昔日揚州十里長街繁華景況,實寫現(xiàn)在揚州的凄涼情形的句子是“,”。

(3)古人寫詩詞講究煉字,既用“空”字寫景狀物,如“”,又用“空”字表達情感,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凡有一地,必有一脈邯鄲誕生成語典故1500多條,在全國首屈一指。2005年,中國文聯(lián)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命名邯鄲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可謂實至名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都城不勝枚舉,唯有邯鄲成語大千,為之何?成語之所以能成為邯鄲的獨家特色可能與長安、洛陽等都城雖也成語眾多但與其漢唐元明清時期的燦爛文化相比便黯然失色有關。成語是民間口語輾轉相傳的產物,屬于與官方文化對立的民間文化,因而更容易在華北平原生根發(fā)芽,而非長安、洛陽等都城。邯鄲作為華北平原甚至整個北中國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有幸成為成語的第一道加工地。成語的產生發(fā)展還與經(jīng)濟社會息息相關。隋唐大一統(tǒng)王朝出現(xiàn)后,經(jīng)濟重心轉移,且生產力不斷發(fā)展,百姓文化素質提高,以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代表的民間文化絢爛多姿。成語在隋朝以前經(jīng)歷過繁榮昌盛,而后逐漸式微。邯鄲迄今三千多年建城史,輝煌時刻止于隋朝修建大運河。當前中國流傳的成語近80%以上產生于春秋到隋朝這一時期,這與邯鄲興衰史大致相等,()歷史唯獨成就了邯鄲之“成語大千”。

由此,邯鄲最具辨識度的文脈精髓就蘊含在“成語大千,趙都邯鄲”八字之中。18.下列句子中的“加工”與文中加點的“加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任何奶制品和經(jīng)加工的魚肉類食物,如果在室溫下放置過久,便不宜食用。B.農村經(jīng)濟應側重農產品的深加工。C.廠房里橫七豎八地擺放著許多未加工的木材。D.這一切使我們進入了以前從不認為有可能的對信息加工、儲存和處理的領域。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

20.請仔細分析畫橫線的句子,按要求作答。(5分)①句中有一詞語需要刪去,該詞是;

②句中有一詞語需要修改,把改為;

③下列兩句中的引號與本句中引號用法相同的是;

【甲】中國文聯(lián)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命名邯鄲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疽摇坑妹鎴F發(fā)酵的食品里面都存在著一些“神奇的小孔”。④在文中括號處可以填入的關聯(lián)詞是。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宋詞有以山喻愁的。如趙嘏:“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春愁一倍多?!背詈艹林?像山一樣壓來,讓人透不過氣來,難以喘息,無法擺脫,極言①。在李清照的筆下,無形的愁有了重量。她的《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可以載在船上,但愁太過沉重,只恐船都載不動。愁的悲涼與沉重活靈活現(xiàn)。②。如李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庇秩缜厣儆?“飛紅萬點愁如海。”把愁比喻成江水或海水,一者是說愁像江水連綿不絕;另一者是說愁像海水既深又廣,讓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且茫茫無涯,不知何處是盡頭。

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說的是依依不舍的離愁如春水迢迢;賀鑄《木蘭花》“漫將江水比閑愁,水盡江頭悉不盡”,說的是③;秦觀《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說的是一言難盡的悲愁如淚化春江。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22.結合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分析李清照、李煜、秦觀在描寫“愁”的時候,側重點有哪些不同。(4分)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寫道:“學詩有三節(jié):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逼浯笠馐?學詩之人初期不識好壞,篇幅又長又累贅,放縱筆力寫成;后來稍有知識則自知淺陋,寫詩開始畏畏縮縮,極難寫出好詩;等達到寫詩透徹的境界,則縱橫詩境,信手拈來,頭頭是道。嚴羽的詩論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fā)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學習與生活的體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單元達標檢測1.BA.“最大一次飛躍”于文無據(jù),材料一說的是“這二者構成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飛躍”。C.“外在樂觀的語言表達形式”錯誤,材料一說的是“在表面看來似乎是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深藏……留戀”。D.“主要是因為……”錯誤,材料二說的是“魏晉是政治混亂、精神卻自由解放的時代。魏晉人在政治的失落里,產生了自我意識的覺醒,進而有了對個體的美的欣賞”,并沒有指出政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是主要原因。2.D“這些內容偏于實在,有功利性的意味”錯,材料二說的是“魏晉時候,尤其是晉代,議論人物偏于玄虛”“人物品藻在實用、功利的層面以外,又發(fā)展出審美、賞鑒的一面”。3.BB項選自一首閨情詞,寫閨中女子對情郎刻骨銘心的思念。結合材料二“文章要有生命感,鮮活而生動;要有精神性,不能軟綿綿、懶洋洋”可知,該選項不能論證材料二中“風骨”相關內容。4.答案①首先提出觀點,即魏晉哲學在思辨上所達到的純粹性和深度是空前的;②其次點明背景,對比兩漢經(jīng)學、文藝,指出因沒有過多的統(tǒng)制束縛魏晉時期產生了理性的“純”哲學和感性的“純”文藝;③接著分析新思潮的基本特征,以《古詩十九首》為例,進一步闡述這種變化是人性的覺醒;④最后總結全文,指出魏晉時期的哲學思潮是對人生的執(zhí)著與追求。解析①第一段,“魏晉哲學雖然在時間、廣度、規(guī)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在思辨上所達到的純粹性和深度,是空前的”提出觀點,即魏晉哲學在思辨上所達到的純粹性和深度是空前的;②第二段,“在沒有過多的統(tǒng)制束縛、沒有皇家欽定的標準下,當時文化思想領域比較自由而開放,議論爭辯的風氣相當盛行”點明背景,“與頌功德、講實用的兩漢經(jīng)學、文藝相區(qū)別,一種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純’哲學產生了,一種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純’文藝產生了”對比兩漢經(jīng)學、文藝,指出因沒有過多的統(tǒng)制束縛魏晉時期產生了理性的“純”哲學和感性的“純”文藝;③第三段,“這種新思潮的基本特征,簡單來說,就是人的覺醒”分析新思潮的基本特征,“《古詩十九首》……在對時世、人事、節(jié)候、名利、享樂等的詠嘆中,直抒胸臆,深發(fā)感喟。在這種感嘆抒發(fā)中,突出的是一種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以《古詩十九首》為例,進一步闡述這種變化是人性的覺醒;④第四段,“這個核心便是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zhí)著”“正是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才有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總結全文,指出魏晉時期的哲學思潮是對人生的執(zhí)著與追求。5.答案①魏晉文學藝術作品突出對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表達出對人生命運的留戀之情。②魏晉文學藝術作品強調文章要有“風骨”,具有生命感,鮮活而生動,重視精神性。③曹操《短歌行》感嘆人生幾何,進而表現(xiàn)出積極用事的人生態(tài)度,呈現(xiàn)出強烈的生命律動,富有“風骨”。解析結合材料一“在這種感嘆抒發(fā)中,突出的是一種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在表面看來……留戀”,可概括出:魏晉文學藝術作品突出對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表達出對人生命運的留戀之情。結合材料二“劉勰把‘風骨’引入文學,以為文章要有生命感,鮮活而生動;要有精神性,不能軟綿綿、懶洋洋”,可概括出:魏晉文學藝術作品強調文章要有“風骨”,具有生命感,鮮活而生動,重視精神性。題干要求結合所學過的古詩文進行分析,考生要從所學過的魏晉文學藝術作品中進行選擇,如曹操的《短歌行》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分析時要注意緊扣對人生命運的慨嘆和“風骨”之說。6.D“……寫出了作者久別家鄉(xiāng),回來時已無家可歸的復雜心情”錯誤。結合原文“我上臺時,渾身都在哆嗦。‘近鄉(xiāng)情更怯’。緊張,突然意識到了那個時刻的莊嚴”可知,“近鄉(xiāng)情更怯”寫出了作者來到屈原故里、中國文脈源頭,滿懷敬畏之情;同時也是擔心在精神上沒有真正返回。7.B“第④段運用補敘”錯誤,第④段運用的是插敘。8.答案①結構上,呼應開頭,開篇寫回到秭歸,最后寫離開秭歸,相互照應,結構嚴謹。②內容上,寫作者參加祭奠屈子的儀式后,在莊重的儀式中獲得了情感共鳴和心靈感悟,創(chuàng)作仿楚辭的習作,表明作者已從極度的自我迷失中找到心靈歸宿,深化了主題。解析解答本題,可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入手分析。結構上,結合“聽見一聲‘到了’,應聲望去,秭歸就到了”“離開秭歸的路上,我記述下這一切,一首仿楚辭的習作適時而生”可知,文章開篇寫回到秭歸,最后寫離開秭歸,結尾與開頭相呼應,結構嚴謹。內容上,結合“招魂之要義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喚、重現(xiàn)他的詩意。詩,從誕生之日起,便與‘唱’緊緊相連。三閭騷壇的詩人,一代代地讀詩寫詩唱詩,那既是懷念屈原,也是他們自身生命的需要”“一首仿楚辭的習作適時而生”可知,最后一段寫作者參加祭奠屈子的儀式后,在莊重的儀式中獲得了情感共鳴和心靈感悟,創(chuàng)作仿楚辭的習作。結合“三十五年輾轉,我終于在聆聽了那場楚吟后,完成了身與心的同時返回,肉與靈的共同抵達”可知,最后一段表明作者已從極度的自我迷失中找到心靈歸宿,深化了主題。9.答案①通過對屈原廟招魂時的陳設、吟誦招魂詩等儀式的描寫,表達了秭歸人民對屈原肅穆、隆重、莊嚴的紀念。②通過寫作者參加祭奠儀式受到的震動和感悟,表達對紀念屈原的本質和意義的思考,招魂的要義在于用吟唱呼喚來重現(xiàn)屈原的詩意,在于對真善美的詩意價值的追尋。③通過對屈原詩魂的呼喚,可以讓精神處于流浪與漂泊中的后人完成心靈與肉體的回歸,歸于大地、詩意和生命,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的熱愛、崇敬之情,對詩人生命本真價值的思索,耐人尋味。解析結合“在高高的屈原廟腳下,一張普通條桌,鋪上一幅深紅色絨嶂。凝眸處,‘三閭騷壇’四個稚拙可親的隸書字,讓整個樂平里頓有千鈞之重。條桌上,供著顯見是出于民間手筆的靈牌‘楚三閭大夫屈原之魂魄位’……由一面鼓、兩面鑼、一副大鈸組成的樂隊,四個鄉(xiāng)人,把陣陣鑼鼓敲打得叫人熱血盈沸……”可知,文章通過對屈原廟招魂時的陳設、吟誦招魂詩等儀式的描寫,表達了秭歸人民對屈原肅穆、隆重、莊嚴的紀念。結合“置身在那樣的氣氛里……屈原若魂魄來歸,必可聽見鄉(xiāng)黨的聲聲呼喚”“招魂之要義不在召回肉身……有無名山花之清純,有在山之水的凜冽”可知,文章通過寫作者參加祭奠儀式受到的震動和感悟,表達對紀念屈原的本質和意義的思考,招魂的要義在于用吟唱呼喚來重現(xiàn)屈原的詩意,在于對真善美的詩意價值的追尋。結合“剛才參與招魂吟唱的三位鄉(xiāng)人,沒有一個職業(yè)詩人。在樂平里,在秭歸,詩性的日子已成常態(tài)。詩,伴隨著他們的日常,伴隨著他們的油鹽柴米、歡樂悲辛”“離開秭歸的路上,我記述下這一切,一首仿楚辭的習作適時而生。三十五年輾轉,我終于在聆聽了那場楚吟后,完成了身與心的同時返回,肉與靈的共同抵達”“不如此,我們將痛失《九歌》《天問》,失去那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樂平里的鄉(xiāng)親、農人,則在千年之后,得以繼續(xù)為大地招魂,為詩意招魂,為生命招魂”可知,通過對屈原詩魂的呼喚,可以讓精神處于流浪與漂泊中的后人完成心靈與肉體的回歸,歸于大地、詩意和生命,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的熱愛、崇敬之情,對詩人生命本真價值的思索,耐人尋味。10.DKQ“吾每宴見”省略了賓語“他(武帝)”,構成完整的主謂賓結構,應在“見”后斷開,即在D處斷開;“聞”的賓語是“經(jīng)國遠圖”,應在“圖”后斷開,即在K處斷開;“說”的賓語是“平生常事”,應在“事”后斷開,即在Q處斷開。11.B本文中“殆”意為“危險”,“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中“殆”意為“近,接近”。二者意思不同。12.A“皇帝都因其已然去世而不查問追究”錯誤。由原文“司隸校尉東萊劉毅數(shù)劾奏曾侈汰無度,帝以其重臣,不問”可知,應是皇帝因其是重臣而不加追究。13.答案(1)伯蔚身處亂世卻如此驕傲豪奢,難道能免除禍患嗎?(2)平民百姓欲望少就能自我謹慎,節(jié)約費用,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足。解析(1)“矜”,驕傲,自滿;“乃爾”,如此,竟然這樣;“其”,表示反詰,豈,難道。(2)“小人”,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謹”,小心,謹慎;“豐”,使……豐足。14.答案①在《資治通鑒》中,采用舉例論證:舉何曾侈奢亡族之事來說明何曾“不明”。②在《訓儉示康》中,采用對比論證:將“儉”與“侈”的影響進行對比,證明了“侈,惡之大也”。解析由材料一“曾日食萬錢,猶云無下箸處。子劭,日食二萬。綏及弟機、羨,汰侈尤甚;與人書疏,詞禮簡傲”“及永嘉之末,何氏無遺種”可知,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采用舉例論證:舉何曾侈奢亡族之事來說明何曾“不明”。由材料二“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故曰:侈,惡之大也?!笨芍?在《訓儉示康》中,司馬光采用對比論證:將“儉”與“侈”的影響進行對比,證明了“侈,惡之大也”。[參考譯文]材料一十二月丁未日,朗陵公何曾去世。何曾豐厚地供養(yǎng)自己,超過了君主。司隸校尉東萊人劉毅多次彈劾何曾奢侈無度,晉武帝因為何曾是重臣,沒有追究。何曾死后,博士新興人秦秀議論說:“何曾驕縱奢侈超過限度,名聲傳遍了九州。宰相大臣,是人們的表率,如果活著的時候隨心所欲,死了以后又不受貶抑,王公貴人還怕什么呢?我慎重地查閱《謚法》,‘名稱與實際違背叫作繆,乘亂肆意妄為叫作丑’,應當為何曾定謚號為丑繆公?!睍x武帝(沒有采納秦秀的建議,)下令賜何曾謚號為孝。何綏是何曾的孫子。當初,何曾曾在晉武帝的宴會上侍奉,離開宴會回到家后,對兒子們說:“皇上開創(chuàng)偉大的基業(yè),我每次在宴會上見他,從沒有聽到治理國家的長遠打算,只是聽他說平生的日常事情,這不是為子孫后代考慮的方式;他只考慮自己罷了,他的后代危險呀!你們還能夠免于災禍?!庇种钢鴮O子們說:“(你們)這些人一定會遭到國難?!钡鹊胶谓椝篮?哥哥何嵩哭著說:“我們的祖父大概接近圣人了啊!”何曾吃飯一天要花費萬錢,還說沒有下筷子的地方。兒子何劭,吃飯一天花費兩萬錢。何綏和弟弟何機、何羨,更加奢侈;給人寫信,用詞傲慢。河內人王尼看到何綏寫的信,對人說:“伯蔚身處亂世卻如此驕傲豪奢,難道能免除禍患嗎?”聽的人說:“伯蔚聽到你的話,一定會加害你?!蓖跄嵴f:“等伯蔚聽到我的話,自己已經(jīng)死了?!钡鹊接兰文┠?何氏一家已經(jīng)沒有子孫留存在世了。臣司馬光說:何曾議論晉武帝茍且懶惰,只顧眼前利益,不做長遠考慮;而預知天下將要發(fā)生變亂,子孫一定會卷入這憂患當中,多么英明!但是自己超越本分奢侈無度,使子孫繼承這壞毛病,最后因為驕傲奢侈而亡族,這英明又在哪里呢?況且身為宰相,知道自己君主的過錯,不忠告君主卻在家私下議論,不是忠臣。材料二御孫說:“節(jié)儉,是所有德行共有的;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惫?就是同,是說有德行的人都是從節(jié)儉做起的(或:有德行的人都是從節(jié)儉中培養(yǎng)出來的)。節(jié)儉就會欲望少,君子欲望少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平民百姓欲望少就能自我謹慎,節(jié)約費用,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足。所以說:節(jié)儉,是所有德行所共有的。奢侈就會有過多的欲求,君子欲求過多就會貪圖富貴,走邪道,招惹禍端。平民百姓欲求過多就會貪求浪費,使家庭破敗,使自身喪命,因此他們做官必會接受賄賂,住在鄉(xiāng)野必然成為盜賊。所以說: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15.B“詩人不免悲戚傷懷”錯誤?!鞍装l(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的意思是白發(fā)無情地爬上頭頂,我漸漸地進入老年,讀書的青燈卻依舊像兒時那樣親切有味。這一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一生以讀書為樂的情趣。16.答案①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陸游自少至老,都好學不倦,感到讀書“有味”。②讀書應勤奮刻苦、樂在其中。陸游深夜苦讀,以山藥粥充饑,“二更”時刻才睡覺。于謙將書卷比作多情的“故人”,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相親”相隨。③讀書可以讓人心靈純凈?!叭珶o一點塵”,寫書本知識蕩滌心胸,讓人心無雜念。④讀書要專心致志?!把矍爸毕氯ё帧北憩F(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入迷情態(tài)。解析①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的意思是白發(fā)無情地爬上頭頂,我漸漸地進入老年,讀書的青燈卻依舊像兒時那樣親切有味。從中可以看出陸游自少至老,都好學不倦,感到讀書“有味”。②讀書應勤奮刻苦、樂在其中?!扒镆?jié)u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的意思是秋夜漫漫,饑腸轆轆,再也難以讀下去,喝杯山藥煮成的粥,勝過那美味佳肴。再聯(lián)系詩歌中的“二鼓”可以看出陸游深夜苦讀,以山藥粥充饑,“二更”時刻才睡覺?!皶矶嗲樗乒嗜?晨昏憂樂每相親”的意思是我對書籍的感情就像是對多年的朋友,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憂愁還是快樂總有它陪伴。從中可以看出于謙將書卷比作多情的“故人”,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相親”相隨。③讀書可以讓人心靈純凈?!靶卮稳珶o一點塵”的意思是胸中再無半點世俗的雜念。寫書本知識蕩滌心胸,讓人心無雜念。④讀書要專心致志?!把矍爸毕氯ё帧?強調讀書之多之快,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入迷情態(tài)。17.答案(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2)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3)(示例)隔葉黃鸝空好音塞上長城空自許18.DD項和文中的“加工”的意思是“為使成品更完美、精致而做的各種工作”,且使用對象都是抽象事物。A、B、C三項中的“加工”的意思是“把原材料、半成品等制成成品,或使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19.答案①長安、洛陽等都城也成語眾多,②但與其漢唐元明清時期的燦爛文化相比便黯然失色,③成語能成為邯鄲的獨家特色可能與這一原因有關。解析長句變短句最常用的手法是將修飾成分如定語、狀語等獨立出來,讓它們各成一個分句,原句的主干也獨立成句。本題中,首先將句子的主干“成語能成為邯鄲的獨家特色可能與……有關”提取出來適當增補內容獨立成句;然后將句子的修飾成分“長安、洛陽等都城雖也成語眾多”“但與其漢唐元明清時期的燦爛文化相比便黯然失色”獨立成句,再根據(jù)句子間的邏輯關系排列句序。20.答案①“近”或“以上”②相等吻合③乙④“故”或“因此”解析①“近80%以上”句式雜糅,可改為“近80%”或“80%以上”,故去掉“近”或“以上”;②“與邯鄲興衰史大致相等”搭配不當,應改為“與邯鄲興衰史大致吻合”,故填“相等”“吻合”;③【乙】中“神奇的小孔”和畫橫線句子中“成語大千”的引號作用相同,都是標示需要著重論述或強調的內容,【甲】中引號的作用是標示特定稱謂,故填“乙”;④根據(jù)語境可知,“當前中國流傳的成語……這與邯鄲興衰史大致吻合”表示原因,“歷史唯獨成就了邯鄲之‘成語大千’”表示結果,兩者之間是因果關系,所以可填“故”或“因此”。21.答案①愁的程度之重②有以水喻愁的③百無聊賴的閑愁比江水還長解析①處,根據(jù)語境可知,此處填寫的內容是對前文所述內容的概括,而前文“愁很沉重,像山一樣壓來,讓人透不過氣來,難以喘息,無法擺脫”是說愁的程度很重,故可填“愁的程度之重”之類的句子。②處,由橫線后面的“如……又如……”可知,后文是對此處所述內容的具體舉例,根據(jù)后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飛紅萬點愁如海”可知,這兩個例子都是把“愁”比喻成“水”,故可填“有以水喻愁的”之類的句子。③處,此處為照應句,句式上與前文“說的是依依不舍的離愁如春水迢迢”和后文“說的是一言難盡的悲愁如淚化春江”相對;內容上是對橫線前面詞句的分析,“漫將江水比閑愁,水盡江頭悉不盡”說的是閑愁比江水還長,故可填“百無聊賴的閑愁比江水還長”之類的句子。22.答案①李清照側重于寫愁之重,難以承受;②李煜側重于寫愁之綿長,難以排遣;③秦觀側重于寫愁之深廣,難以擺脫。(每點1分,答出3點得滿分)解析由“在李清照的筆下,無形的愁有了重量”“載不動許多愁”可知,李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