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實驗心理學》聽課筆記(二)-自考題庫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4/00/wKhkGWcsGPWAEGZSAAJPdrc1ANE682.jpg)
![自考《實驗心理學》聽課筆記(二)-自考題庫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4/00/wKhkGWcsGPWAEGZSAAJPdrc1ANE6822.jpg)
![自考《實驗心理學》聽課筆記(二)-自考題庫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4/00/wKhkGWcsGPWAEGZSAAJPdrc1ANE6823.jpg)
![自考《實驗心理學》聽課筆記(二)-自考題庫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4/00/wKhkGWcsGPWAEGZSAAJPdrc1ANE6824.jpg)
![自考《實驗心理學》聽課筆記(二)-自考題庫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14/00/wKhkGWcsGPWAEGZSAAJPdrc1ANE68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考《實驗心理學》聽課筆記(二)
1、觸覺感受性
兩點閾是測定皮膚觸覺感受性的一個指標。在排除視覺的條件下,同時刺激皮膚上相鄰的
兩個點,如果它們之間的距離非常近時,被試者只會感到是一個點的刺激;如果逐漸加大兩
個刺激點的距離,就會覺察是兩個點,能覺察到兩個點的最小距離稱為兩點閾。
第四節(jié)知覺P154
一、知覺的組織
1、圖形-背景(大家熟悉的雙關圖形:當把白色當作圖形來看時,它是一個花瓶;當把黑
色當作圖形來看時,它是兩個對著的面孔。也就是如果把白色當作圖形的話,黑色便成為背
景;若把黑色當作圖形的話,白色成為背景。不可能同時把兩者都當作圖形。)這種圖形-
背景的相互關系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的知覺組織的原則之一。
2、分組(要把兩維圖形的各個部分看成是一個整體,面不是單獨零散的各個部分,依賴于
分組的若干規(guī)律。)
①封閉性規(guī)律(一個封閉的圖形容易看成是整體);
②連續(xù)性規(guī)律(在按一定順序組成的圖形中,如果有新的成分加入,人們會把與原來圖
形的順序一致的新成分,看成是原來圖形的繼續(xù)。)
③相似性規(guī)律(相似圖形容易形成一個整體)
(4)接近性規(guī)律(圖形在空間上比較接近的部分容易形成一個整體)
二、對字、詞的辨認
(使用速示器進行漢字特征抽取的實驗。用30個常用漢字,每個漢字都制成幻燈片,黑白
對比為0.003,逐一投射到照度均勻的屏幕上。呈現時間從3毫秒開始,然后逐漸增加呈現
時間,直至被試連續(xù)兩次正確寫下所呈現的漢字為止。實驗要求被試在每次呈現后,立即寫
下所看到的字的筆劃或字的其他成分。實驗結果表時,被試對30個漢字辨認的書寫過程往
往有共同之處,特別對某些字尤為明顯。)總結出被試的書寫過程有兩個特點:
1、對漢字右下角的筆劃往往先抽取,隨著呈現時間逐漸增加,字的左上角的筆劃才被抽取。
(被試這所以常常先寫下字的右下角特征是與漢字本身的結構有關,漢字右下角的筆劃結構
一般比左上角的較為簡單。)
2、對結構上屬于包圍或半包圍型的字,如南、慮等,被試先寫下字的輪廓,然后再填充其
內部細節(jié)。
三、深度知覺
人們能夠把外界物體作用于視覺器官上的兩維的映像感知為三維,是因為有很多能夠提供
深度信息的線索。人們能根據這些線索判斷物體離我們多遠,也能判斷物體本身各部分之間
的距離,即產生深度知覺。能夠提供深度知覺的線索有①肌肉線索、②單眼線索和③雙眼
線索。
1、肌肉線索
有兩種肌肉能提供深度線索:①是調節(jié)眼睛水晶體曲度的睫狀??;
②是控制雙眼視軸輻合的眼外肌??唇嚯x物體時,兩眼的視軸趨于集中,輻合角度大;
看遠物體時,視軸趨于分散,輻合角度變小。觀察更遠的物體時,視軸接近平行,見下圖。
要能對下圖進行解釋
(圖略)
上圖雙眼視軸的輻合
圖中d代表視軸的輻合角度,a代表目間距,即兩眼之間的距離,p代表觀察的物體,s代
表觀察的距離。從這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中我們可以看到,視軸的輻合角d取決于目間距和觀
察距離,BPd=a/s.
2、單眼線索
用一只眼睛能看到深度的視覺線索有以下幾個:①物體的大?。ǜ鶕矬w大小估計出它的
遠近);②遮擋(一個物體擋住了另一個物體的一部分,則被擋的物體一定比遮擋的物體遠);
③線條透視,隨著物體距離的增加,它與觀察者眼睛所形成的視角就逐漸變小,產生平行
線在遠處匯聚成一點的現象。例如,看遠處的鐵軌,就會感到兩根鐵軌越來越接近,在視線
的盡頭它們相接為一點。這是依據幾何光學投影原理形成的單眼深度線索給一個鐵軌的圖,
要能對圖進行解釋P160:④結構極差(觀察一物體時,在近處能看到它的細節(jié),隨著距離
的增加,能看到的物體的細節(jié)就越來越少);⑤運動視差(當外界物體與觀察者之間發(fā)生相
對位移的時候,觀察者看不同距離的物體效果是不同的)。
3、雙眼線索
雙眼線索主要指雙眼視差提供的深度知覺線索。雙眼視差是指,當人們觀察一個物體時,
由于兩只眼睛之間相距65mm,它們又處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每只眼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
同一物體的。這就造成了兩個視網膜像之間輕微的差別,這種差別稱為雙眼視差,它是產生
深度知覺的主要線索。
4、嬰兒的深度知覺
吉布生利用"視崖”的裝置測量了嬰兒的深度知覺。
四、知覺恒常性
知覺恒常性是當觀察條件,即遠端刺激(外界物體)和近端刺激(投射在感受器上映像或
能量)發(fā)生變化時,人們對該物體的知覺仍然保持不變的知覺特性。
1、大小知覺恒常性;
2、明度和顏色恒常性,顏色恒常性的產生有一定的條件,即需要讓觀察者看到背景色,他
才能把覆蓋在對象上的背景色排除掉,而知覺到對象本來的顏色,不然就會產生顏色混合的
結果。
第六章記憶
第一節(jié)艾賓浩斯的工作
為了使記憶的研究數量化,艾賓浩斯創(chuàng)制了兩個工具:第一是無意義章節(jié)。第二是測量記
憶的方法,即節(jié)省法。
艾賓浩斯研究了記憶的如下一些問題:
一、音節(jié)組長度和學習速度的關系;
二、學習有意義的材料時學習速度的增加;
三、記憶保持和誦讀次數的關系,初學的次數與重學節(jié)省的時間之間存在著線性關系:誦
讀的次數越多,重學時需要的努力越少。但是,超過一定限度,增加誦讀次數的效果就遞減
了。
四、保持與遺忘和時間的關系,學習后開始遺忘的很快,約一天后遺忘速度放慢,間隔越
長,遺忘漸慢。
除了上述幾個問題,艾賓浩斯還研究了重復學習和分散學習的影響,睡眠對記憶保持的影
響,等等。
第二節(jié)兩種過程的記憶理論及其研究途徑P172
兩種過程指①短時記憶過程②長時記憶過程。
一、感覺記憶或瞬時記憶
在感覺記憶中,心理學家研究得最多的是視覺形象的貯存(斯波靈的刺激卡片,視覺形象
的貯存可以在瞬間保存較多的信息,但這些信息會飛快的消失一在說出4個字母之后就消失
了)與聽覺回聲的貯存(聽覺的感覺記憶以回聲貯存的形式存在,保持時間約為3-4秒)。
二、短時記憶
1、短時記憶的容量
短時記憶不可能貯存很多信息,7加減2,也就是5—9個項目是短時記憶所能容納的,通
常認為這也就是記憶廣度。
小單位(單字)聯(lián)合成較大的單位(雙音合成的詞)的過程叫組塊,較大的單位就叫做"塊"。
通過組塊的方式可以把較多的材料組織在一起,從而增加了記憶的容量。
2、短時記憶的聽覺編碼
許多實驗證明,短時記憶中的信息是以聲音的形式貯存的。
3、短時記憶中的遺忘
對信息在短時記憶中為什么會遺忘的問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遺忘是信息的自然衰
退,時間是遺忘的原因;另一種認為遺忘是干擾造成的,新進入的信息使剛才記住的信息強
度減弱,因而導致遺忘。
研究短時記憶遺忘的著名實驗:
(1)彼得森的實驗
簡答題十五、對彼得森的短時記憶遺忘的實驗進行敘述?
答:彼得森的實驗是這樣的:首先讓被試聽3個字母(例如ZTD),立即又聽一個數目字(例
如167),被試馬上重復167后必須盡快地心算167減3,并大聲報告結果,即盡快報告164、
161、158......,一直到某個規(guī)定的時間為止。然后,要求被試再現ZTD.這樣的實驗程序重復
多遍,每遍使用的字母不同,間隔時間也可以變換。[彼得森實驗中讓被試某一數目連續(xù)減
3,目的在于防止被試背誦字母。這樣,彼得森的實驗就近似一種理想的實驗,有時間因素
但沒有干擾(被試除了連續(xù)減3之外不干別的事,而連續(xù)減3不干擾剛才記住的字母)]
比如讓你的同學當被試,在一張卡片上寫三個無意義字母,如WPE:卡片背面寫三位數字,
如457.給你的同學看一眼字母串,然后翻轉卡片,讓他快速地從457減3,一直進行10秒,
然后讓他再現字母串。再換一張卡片,改變字母串和卡片背面的數目字,方法相同,只是把
算減3算術題的時間改變了,比如15秒。照這樣可以多做幾次。
彼得森實驗的結果,在間隔時間從3秒到18秒,被試正確再現字母的百分比大大下降。實
驗結果支持了遺忘是時間造成的觀點,因為連續(xù)減3以后間隔時間愈長遺忘越多。
(2)凱佩爾等人的實驗
凱佩爾等人認為,彼得森的實驗沒有排除干擾因素(被試不能再現ZTD這個字母串,原因
在于他已經再現過CXP,GQN,H兒等字母串,當他想要再現ZTD時,上述的字母串就起了
干擾作用)。
凱佩爾等人的實驗證明再現依賴于以前測驗過的項目數。這項實驗有利于證明干擾是造成
遺忘的原因。
三、長時記憶
1、長時記憶的研究方法
(1)自由回憶法
(2)對偶聯(lián)合法
(3)再認法,(再認法是把己學習過的項目與未學習過的項目,按隨機方式混合起來,逐
個呈現給被試,或整個呈現給被試,要求被試指出哪些是已經學習過的。如果把已學過的叫
"舊項目";未學過的叫“新項目",那么,)計算保存量的公式如下:
保存量=認對舊項目的百分數-認錯新項目的百分數
(4)重學法
重學法即艾賓浩斯創(chuàng)造的節(jié)省法。計算公式如下:
節(jié)省的%=100x(初學時的誦讀次數或時間-重學時的誦讀次數或時間+初學時的誦讀次
數或時間)
(5)知覺辨認
(讓被試學習一系列的單字后,把學過的未學過的單字隨機混起來,在速示器中呈現給被
試,要求被試讀出所呈現的單字。結果是學習過的單字比未學習過的單字,正確辨認的百分
比高。)
2、長時記憶的遺忘
干擾是長時記憶遺忘的原因,干擾有兩類: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實驗設計題四、設計實驗證明是否有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答:對于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干擾,主要用對偶聯(lián)合的字表來進行實驗研究。設A-B與
A-C是兩對字表,有關的實驗設計如下:
前攝抑制
實驗組;學習A-B;學習A-C;時間間隔;測驗A-C
控制組;學習A-C;時間間隔;測驗A-C
倒攝抑制
實驗組;學習A-B;學習A-C;時間間隔;測驗A-B
控制組;學習A-B;時間間隔;測驗A-B
在檢查前攝抑制的實驗中,控制組除不學習A-B以外,其他程序同實驗組(控制變量:兩
組被試的學習能力等個人條件相同、學習的遍數相同、學習的項目相同、學習的環(huán)境相同)。
前攝抑制指的就是實驗組學習A-B字表對A-C字表保持的干擾。
在檢查倒攝抑制的實驗中,控制組除不學習A-C以外,其他程序同實驗組(控制變量:兩
組被試的學習能力等個人條件相同、學習的遍數相同、學習的項目相同、學習的環(huán)境相同)。
后攝抑制指的就是實驗組學習A-C字表對A-B字表保持的干擾。
倒攝抑制的研究中發(fā)現,識記材料(類似于A-B)和插入材料(類似于A-C)相似,比不相
似時有較大的干擾。
中國心理學家程迺(a的三聲)頤對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倒攝抑制的關系進行研究的實驗及
結果如下:
表1程迺頤實驗中相似材料的安排
相似程度;音節(jié)的具體安排;舉例
原來材料;插入材料
全不相似;無相同成分;CED;YOF
初級相似;一個字母相同;TAY;BUY
高級相似;兩個字母相同;NOH;NOQ
表2材料的相似程度對倒攝抑制的影響
被試分組;實驗材料;原來材料保存量%;倒攝抑制效果%
控制組;無插入材料;34.58;-
試驗組;(C)全不相似;16.72;0.51
(B)初級相似;9.73;0.72
(A)高級相似;19.28;0.44
由此可見,材料相似程度高時.,插入材料對原有材料的干擾較小,隨著材料相似程度變小,
干擾作用達到最大。當插入材料與原有材料全不相似時,干擾作用又變小了。
3、系列位置效應
實驗設計題五、什么是系列位置效應?如何做實驗來證明?
答: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對記憶效果的影響叫做系列位置效應。
要用自由回憶的方法進行實驗,以繪制一條系列位置效應曲線,證明系列位置效應,應該
這樣做:
1、自變量是項目的位置,包括15個水平;
2、因變量是每個序列記住的人數的百分比;
3、額外變量包括題目的難度、環(huán)境的因素等;
4、做法:設計15個項目,而且這15個項目的難度是一樣的,例如單字的筆畫一樣多,單
字出現的頻率也一樣。這樣,我們就有了從1到15個項目的系列位置。每個被試以不同的
順序學習一遍這15個項目,然后讓他們作自由回憶。把再現的成績按系列位置登記,以項
目的系列位置為橫坐標,以再現的正確率為縱坐標作圖,就可以繪制出系列位置曲線了。
5、結論:實驗結果說明,記憶的效果與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有關,被試對字單中的頭幾個
字再現得很好,字單中部的項目再現的不好,最后幾個項目再現得也很好。
簡答題十六、為什么說系列位置效應曲線是兩種過程記憶理論(長時、短時記憶)的強有
力支持?
答:按照兩種過程記憶理論的解釋,曲線末端幾個項目之所以再現好,是因為這幾個項目
仍保持在短時記憶中,當然容易提取。曲線首端幾個項目記得好,則是因為這個項目已由短
時記憶傳遞到長時記憶中了。
30秒延緩再現的曲線證明了上述這種說法。在被試學完字單后不立即再現,而是延緩30
秒以后再現,結果,由于短時記憶中的項目在30秒內已消失,所以曲線末端變平,字單的
最后幾個項目再現較差;但是,由于最初學習的幾個項目,即在開頭的系列位置的單字,已
由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所以曲線首端不受影響,再現仍很好。換句話說,延緩只影響短
時記憶而不影響長時記憶,可見,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記憶。
第三節(jié)加工層次的記憶理論及其研究途徑P188
加工層次理論的兩個重要的論點:
1、記憶的久暫不取決于時間,加工層次才是決定的因素。
2、記憶依賴于提?。y驗)與加工(學習)的一致性,提取線索是否有效由已記住的信息
來決定。也就是說,后來的提取過程與早先的加工過程越一致,回憶的成績越好。
第四節(jié)記憶中的組織P193
一、群集與主觀組織
當實驗者使用沒有聯(lián)系,也不屬于同一類的單詞作材料,進行自由回憶實驗時,從實驗者
的角度看,在回憶時,既不會有范疇群集,也不會有聯(lián)系串出現,但是被試往往自己組織材
料,造成群集,即進行主觀組織。
二、媒介
媒介,就是原有材料的變形,回憶時要先回憶媒介,以及媒介形成的方法或媒介的含義,
然后就可以把媒介還原成原來的材料。(如,《水滸》上有許多藏頭詩,每句詩的第一個字構
成一個有意思的句子,你只要把這個句子記住,整首詩就容易背出來了,這個句子就是這首
詩的媒介。)
第五節(jié)影響記憶的各種因素P199
一、單詞的各種特點
1、頻率(單詞出現的頻率)
2、意義性(單詞的意義性是指它的聯(lián)想值。在1分鐘內讓被試把見到單字后想到的字盡快
的寫出來,能寫出的字越多,表示其意義性越強)
3、單字在字單中的位置(系列位置效應)
二、被試的各種特點
1、年齡
2、性別
3、心理健康
實驗設計題六、設計一個實驗,檢驗學習的快樂性原則(使人快樂的單詞,通常比叫人不
快的單詞學得更快些)是否也適用于非正常人?
答:此實驗的實驗設計如下:
1、自變量有兩個,一個是被試的不同(兩個水平正常人、非正常人),第二個是單詞的不
同性質(兩個水平快樂單詞、不快樂單詞);
2、因變量是學習單詞需要學習的遍數;
3、控制變量是被試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以及智力等方面,單詞的頻率、意
義性、難度等;
4、此實驗是組內設計實驗;
5、做法:被試包括16名在醫(yī)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和16名正常人,兩組在性別、年齡、教
育程度、社會階層以及智力等幾方面都作了匹配。首先讓被試本人用數字評價單詞的快樂程
度,然后為每位被試選擇12對快樂單詞和12對不快單詞。要求被試把字單學到連續(xù)兩次正
確地回憶出來,以單詞的性質(快樂與不快)為橫坐標,以被試達到學會標準所需的學習遍
數為縱坐標,可得到實驗結果。
6、結果:如圖,兩類被試在達到標準所需的學習遍數上沒有顯著差別,雖然正常人學習的
稍快些。但是兩類被試與單詞種類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正常人學習快樂單詞快于不愉快單
詞,相反,精神分裂癥患者學習不快樂單詞稍快于快樂單詞。
7、結論:學習的快樂性原則不適用于非正常人。
(圖略)
第七章心理語言學P205
心理語言學研究的三個方面的問題是:①語言的獲得;②句子的記憶;③思維與語言的
關系。
第一節(jié)語言的獲得P205
一、自然觀察法
1、兒童的電報言語:兒童使用的文法是一種有規(guī)則地縮短了成人文法的形式。被布朗稱為
"電報言語"。
2、采用先進的儀器裝備完善自然觀察法
當兒童說些什么,而聽者沒有反應時,在54%的情況下兒童會重復他所說的話。但是,當
兒童說些什么,而聽者作出了合適的反應時,只有二%的情況下兒童會重復自己的話。而且,
當兒童說些什么,聽者卻指自己沒有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時,兒童會在100%的情況下重復自
己說的話。這種現象清楚地說明,兒童說話是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
二、調查法
1、學前兒童詞匯量的調查
史密的兒童詞匯量調查結果
年齡(歲);1;2;3;4;5;6
詞匯量(個);3;272;896;1540;2072;2562
某些心理學家把兒童詞匯量的這種突飛猛進的增長,稱之為"語言爆炸"。
三、個案研究法
1、缺陷兒童的個案研究
兒童沒有發(fā)音經驗,也能夠理解語言。這一研究結果,對那種認為兒童是通過咿呀學語來
發(fā)展語言的理論是一種否定。
2、對從社會隔離狀態(tài)下解脫出來的人的個案研究
一個人到少年期后,語言習得還是可能的。所以,有關語言學習關鍵期的說法,看起來并
不是絕對的。
四、相關法
1、母親的語言與兒童的詞匯量
母親言語行為的幾種量度和嬰兒的詞匯量的相關:
(1)母親說出客體的次數愈多,兒童詞匯量愈大;
(2)母親模仿和擴展孩子剛才說過的話的次數,也作為母親言語行為的一種量度,與兒童
的詞匯量的大小成正相關。
(3)母親重復剛才自己說的話的次數,作為第三個量度。這個量度與兒童詞匯量的大小是
負相關。
2、家庭環(huán)境與兒童的言語能力
兒童的語言能力與以下三個因素是相關的:①兒童母系的復雜情況;②母親的情緒和言
語響應;③適當的玩具及其有效性。
五、實驗法
1、提示隱蔽的過程,如幼嬰的語言知覺
實驗設計題七、設計實驗,證明幼嬰能否區(qū)別成人發(fā)出的聲音?
答:幼嬰能否區(qū)別成人發(fā)出的聲音,這是一個隱蔽的過程??赏ㄟ^心臟節(jié)律的變化作為指
標,測量幼嬰的言語知覺。
1、自變量是音節(jié)的變化(兩個水平,一個是重復一個音節(jié),另一個是轉換成新音節(jié));
2、因變量是幼嬰的心臟節(jié)律;
3、控制變量是幼嬰的年齡、生活環(huán)境、音節(jié)的長短等;
4、此實驗為組間設計的實驗;
5、做法:選擇3組5個月的幼嬰作被試,第一組被試在熟悉期間聽"bah",在測試時聽音
節(jié)"gah";第二組被試則相反,在熟悉期間聽音節(jié)"gah",測試時聽音節(jié)"bah";第三組為控制
組,始終聽音節(jié)"bah”.
6、根據:這個時期的幼嬰如果聽到一個新的聲音,心臟節(jié)律會變慢。但是,同一個聲音不
斷重復,習慣化就會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心臟節(jié)律就會恢復常態(tài)。因此,可以推論,如果
幼嬰確實能辨別bah和gah這兩個音節(jié),那么,實驗者呈現其中一個音節(jié)多次后,習慣化就
會出現。而突然從一個音節(jié)轉換到另一個音節(jié)時,心臟節(jié)律就會出現變慢的現象。
7、結論:實驗結果表明,幼嬰能夠辨別這兩個音節(jié)。
這個實驗,以幼嬰的心臟節(jié)律變化作為辨別兩個不同音節(jié)的指標。除此之外,研究者們還
利用"吸吮動作次數"或"身體各部位的運動”作為指標,來測量幼嬰的言語知覺。
2、兒童對句子的意義和文法的理解
實驗設計題八、設計一個實驗研究幼兒對文法究竟知道些什么?
答:通過兒童的聽偏好來作為幼兒文法理解率的指標。
1、自變量是句子的文法(兩個水平,符合文法和不符合文法);
2、因變量是兒童聽錄音帶的時間:
3、控制變量是句子的長短、文法的難度、兒童的智力、家庭環(huán)境等;
4、此實驗為組內設計的實驗,除實驗組外還有控制組;
5、根據:選擇2歲的兒童作為被試,如果這些兒童對符合文法的句子和不符合文法的句子,
表現出確定的聽偏好,那么,說明他們是能夠辨別這些句子的。
6、做法:選擇2歲的兒童作為被試,在兩盤錄音帶上分別錄了一些符合文法的句子,如"寶
寶需要一些果汁",和一些不符合文法的句子,如“寶寶一些果汁需要"。錄音帶放在一個實
驗裝置里,它有兩個放音器、兩個計時器和兩個開關。兒童只要按某一開關,就可以聽某一
錄音帶,計時器則可以把每盤磁帶放音的總時間記錄下來。把儀器帶到兒童家里,并告訴兒
童怎么使用。每天把儀器留給兒童3個小時,一共3天。對實驗組的兒童,一盤錄音帶上錄
有符合文法的句子,另一盤錄有不符合文法的句子;控制組的兒童則兩盤錄音帶上者是符合
文法的句子。
7、結論:結果表明,控制組的孩子對兩盤錄音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偏受,實驗組的孩子卻
表現出聽偏愛。這說明,他們能夠辨別符合文法的句子和不符合文法的句子。
但是從上述實驗,我們并不能精確地評定兒童對句子的意義和文法究竟知道了多少。
第二節(jié)句子的記憶P218
一、句子的記憶
喬姆斯基提出了句子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思想。
1、;關于句子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概念
我們平時看到的或聽到的,根據一定的文法組織起來的一串詞,也就是人們實際上寫的或
說出來的句子,就是句子的表層結構;句子的深層結構則是指句子的基本的、比較抽象的意
義。
(1)兩個句子可能有非常不同的表層結構,但是,它們的深層結構卻可以是非常類似的,
或者是相同的。(如,①皮爾扔了這個球。②這個球被皮爾扔了。)
(2)兩個句子可以有類似的表層結構,但是,它們的深層結構,也就是說它們的基本意義,
可以是很不同的。(如,①皮爾易于討好。②皮爾渴望討好。)
(3)有些句子的表層結構是完全一樣的,但它們有不同的深層結構,也就是說,一個句子
會有兩種不同的意思,這種句子叫做"歧義句"。(如,我看這本書很合適。它至少有兩個意
思,一個是這本書很適合我看,另一個是我認為這本書很適合(做某種用途)。)
2、句子的轉換及其與記憶的關系
(薩文等人要求被試記住一個句子和若干個無關聯(lián)的詞。這個句子可能是核心句,也可能
是經過一次或數次文法轉換而生成的轉換句。詞的數量從2到8個不等。給被試的指示是:
他必須首先確切地記住這個句子,然后,要盡可能地記住呈現給他的詞??梢灶A計,被試要
記住和回憶的句子愈復雜,那么,被試對好些無關聯(lián)的詞的回憶成績就會愈差。實驗結果基
本上證實了這種預計。)
與核心句一起呈現的詞,被試能記住的較多;與轉換句一起呈現的詞,被試能記住的較少。
句子轉換的次數愈多,它所占的記憶空間也就愈大。
三、關于故事的記憶
1>關于故事記憶的經典實驗
被試對故事的回憶有一些基本的傾向:
(1)被試回憶的內容比故事原文簡短了,被試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內容,但有些東西,如一
些瑣碎的細節(jié)或專用的地名等,就被遺漏了;
(2)某些表達方式更加成語化了,也就是說,被試往往把某些習慣用法插到故事中,替代
了故事原文中的敘述;
(3)被試回憶的內容比起故事原文來,更加連貫,更加合乎邏輯,被在頭腦里對故事敘述
的內容已經作了一定的整理。
第三節(jié)語言與思維的關系一一沃爾夫假說P233
一、沃爾夫假說的中心內容
沃爾夫假說的主要內容有兩點:
(1)語言決定論,即主張語言的結構決定思維的結構,語言支配思維,決定人的認識;
(2)語言的關聯(lián)性,即說不同語言的人有不同的思維結構,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決定認識
的方式。
二、沃爾夫假說的驗證
1、編碼能力與再認
編碼能力是指語言符號的效力(可用性)。(有有些顏色是很容易編碼的,例如光亮的純紅。
在英語中,這種顏色可以用一個單音節(jié)的詞來編碼,所以人們能很快地說出它的名字"red";
同時,許多人會一致地用同一個詞"red"來命名這種顏色;還有,當人們在下次再看到這種
顏色時,也會傾向于對它說出兩樣的名稱。但是,對于那種梨核內壁的"綠褐色”的顏色來說,
情況就不同了,它是一種很不容易編碼的顏色。因此,可以說,前一語言符號的可用性大,
后一語言符號的可用性小。也就是它們的編碼能力是不同的。)
編碼能力與思維的某種特定的尺度,即再認應該是有關的。(被試對高度可編碼的顏色如紅
色的再認,是十分精確的;而對低度編碼的顏色如梨核內部的顏色的再認并不十分精確。簡
而言之,語言中差異與思維中的差異是有聯(lián)系的。)
2、語言和分類
(卡羅爾等研究那伐鶴族兒童對客體進行分類的方式。在實驗中,他們總共給兒童10對客
體,每次給一對,如帶色的木塊,木棍或一段繩子等。每一對客體有兩種屬性是彼此不同的,
如黃色的繩子和藍色的棍子,然后,再給兒童第三個客體,如藍色的繩子,并要求這些兒童
指出,上述那一對客體中,哪一個成員與新的第三個客體相一致。在那伐鶴語里,根據動詞
的客體是剛性的(如一根棍子)還是柔性的(如一根繩子),使用不同的動詞詞尾。所以,
預計那伐鶴族兒童會把黃繩子同藍繩子分在一起,因為研究者認為語言中重要的東西是會反
映在思維中的。)
說那伐鶴語的一組兒童,把藍繩子和黃繩子分在一起,而說英語的兒童則把藍繩子和藍棍
子分在一起。這就是說,前者是根據形狀來分類的;后者是根據顏色來分類的。這一研究結
果說明,語言確實影響著兒童的認知方式。
3、形狀名稱對認知的影響
(做實驗來探討語言對人的認知的影響。實驗用的刺激是一些畫有各種圖片,被試分為甲
乙兩組。給兩組被試呈現同一張圖片,但分別給予兩個不同的客體名稱;然后,要求兩組被
試分別重畫這些圖形。比如說,給被試呈現的圖片畫的是,中間一條短直線連著的兩個圓圈。
給甲組被試呈現該刺激時,告訴他們說"眼鏡";給乙組被試呈現該刺激時,告訴他們說"啞
鈴”。稍后,要求被試重畫這個圖形。結果發(fā)現,甲組被試畫出來的圖中間的線是彎的,與
原來的圖相比更像一副眼鏡了;乙組被試畫出來的圖中間的線是粗而直的,比原來的圖更像
一副啞鈴了。)
這一實驗結果表明,語言符號對人的認知是有影響的。
第八章思維P243
第一節(jié)問題的解決244
一、影響問題解決的一些因素
1、刺激物的名稱是否呈現
(蠟燭問題是問題解決的經典實驗之一。要求把蠟燭固定在墻上,允許使用的東西是桌子
上的蠟燭、火柴和一盒圖釘。被試往往忽略了盒子,將其看作是圖釘的盒子,是屬于圖釘的
(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這叫功能固定化),被試不能想象盒子可以用來裝蠟燭。而盒子這
個名稱明確告訴被試后,被試就會恍然大悟。)
2,噪聲
(嘈雜的聲音會妨礙你的思考,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3、定勢的作用
陸欽斯的冷水實驗一陸欽斯水壺問題
4、解決問題的策略
哪種策略更好,記憶或理解?這依賴于你的要求:短時間內解決問題靠記憶更好,但從長
遠觀點來看,理解是更有效的。
(給6歲,8歲和11歲的兒童42張普通物品的圖片,例如鋸子、蘋果、玩具娃等。首先
要求兒童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證實他們是知道這些物品的。然后要他們猜這42種物品中,
哪一件是實驗者心里正在想的。把兒童的回答(即問題)分成三類:①一般性問題。問題
提得很一般,可以指兩種或多種圖片,例如"你正在想一種玩具吧?"②具體問題。問題提
得很具體,指一件特殊的物品,例如,"那是一只小船嗎?"③假的一般問題。問題指的是
某一具體物品,但提問的形式像一般問題。例如,"你想的東西,它有帆嗎?"
隨著年齡的變化,兒童采用的策略有很大的不同。(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多地提出比較有效的
一般性問題)
5、個性的影響
默塞總結了沉思或沖動與問題解決能力之間的關系的文獻后指出,沉思的被試多提出一般
性問題(從長遠說這是更有效的策略),而性急的被試更多地提具體的問題。
二、怎樣移動哈諾伊塔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問題解決就是在問題空間中進行搜索,以求通過搜索最后達到
目標或目的的思維過程。
第二節(jié)概念的形成P253
一、概念及概念的形成
概念有其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即概念的含義,或者說是它包含的事物的各種本質屬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屬于這一概念的個體的總和。概念的內涵越深,它的外延就越窄,即概念所
包含的本質屬性越多,屬于這一概念的個體越少。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制約的。
概念就是對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組刺激所作的同樣反應;概念形成就是去發(fā)現那些相似特征
的過程。
第三節(jié)決策
一、決策策略
人們往往受一些與作出決定無關的信息的影響,但是又常常忽略了一些與作出決定至關重
要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把"代表性”搞錯而在決定概率時犯錯誤.(例如,你在用計算器做加
法時得出一個總數:12,345.這個數目好像不大對頭,你又加一遍仍然是12,345.這時候你
心里想,做加法得出12,345似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你認為這個數的隨機代表性不大,
但實際上,12,345這個特殊的數目,與另一個特殊的數目85,769具有同等的出現概率。)
"代表性"、"可利用性"對被試判斷事件的概率影響很大,雖然它們不是正確的線索。另一
方面,樣本的大小是一個正確的線索,但人們沒有好好利用它。小樣本的數據更容易偏離平
均數。
二、影響決策的一些因素
1、年齡的差別
青年男子比老年男子更自信,青年婦女與老年婦女在自信程度上無差別。青年人不大可能
因失敗而停止,他們更愿意接受前途未卜的工作。
2、性格特點
第九章動機
第一節(jié);動機的個別差異P269
一、饑餓與肥胖癥
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饑餓影響而進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外現程度影響而進
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受食物的影響而進食;胖人不大情愿花大力氣去獲取食物。
二、成就動機
2,成就動機理論
阿特金森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施工工程運輸合同范本
- 購買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
- 2025cc直播平臺主播轉公會合同
- 二手商品房買賣合同
- 水泥銷售合同范本
- 石料買賣合同
- 2025續(xù)訂勞動合同通知書模板
- 2025建筑企業(yè)流動資金借款合同范本版
- 廣告發(fā)布投放合同
- 舞臺設備采購合同
- 支氣管鏡護理測試題
- 大連理工大學信封紙
- 圖形創(chuàng)意(高職藝術設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北京版小學英語必背單詞
- NB-T 10609-2021 水電工程攔漂排設計規(guī)范
- 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
- 2023年全國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管理學原理00054試題及答案新編
- 稀土配合物和量子點共摻雜構筑發(fā)光軟材料及其熒光性能研究
- JJG 921-2021環(huán)境振動分析儀
- 中藥炮制學-第五、六章
- 中國風軍令狀誓師大會PPT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