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重點篇目多角度復習與練習:《蘇武傳》《張衡傳》《歸去來兮辭》知識梳理_第1頁
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重點篇目多角度復習與練習:《蘇武傳》《張衡傳》《歸去來兮辭》知識梳理_第2頁
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重點篇目多角度復習與練習:《蘇武傳》《張衡傳》《歸去來兮辭》知識梳理_第3頁
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重點篇目多角度復習與練習:《蘇武傳》《張衡傳》《歸去來兮辭》知識梳理_第4頁
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重點篇目多角度復習與練習:《蘇武傳》《張衡傳》《歸去來兮辭》知識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習13:知識梳理5(《蘇武傳》+《張衡傳》+《歸去來兮辭》

十三、蘇武傳

一、通假字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同"",)

2.與旃毛并咽之(“”同"",)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同"",)

4.空自苦亡人之地("”同"",)

5.信義安所見乎(“”同"",)

6.請畢今日之疆(“”通“")

7.因泣下霆衿,與武決去(""同"",)

(“”同"",)

(“”同"”,)

二、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理當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①動詞,兩方面差不多;②形容詞,適宜,合適;③副詞,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漢天子我又人行也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岳父

3.張勝許之,以筑物與常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供出售的物品

4.欲用此時降武

占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連詞,因為這個,所以

5.臥起蝶枝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料理、籌劃

6.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皆為陛下所感旗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①事業(yè)上的成績;②完成(多指事業(yè))

8.兄弟親近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①形容詞,關系密切;②動詞,(一方對另一方)親密地接近

9.武等孌軍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①形容詞,誠實,不虛假;②副詞,的確;③副詞,其實

三、一詞多義

1.與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與民除害()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2.屈屈節(jié)辱命()

手指不可屈伸(《送東陽馬生序》)()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隆中對》)()

理屈詞窮()

3.陰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闋氏歸漢()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岳陽樓記》)()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岳陽樓記》)()

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

4.通數(shù)通使相窺觀()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

樂毅之徒通其意(《過秦論》)()

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張衡傳》)()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中通外直(《愛蓮說》)()

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孔雀東南飛并序》)()

5.當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

當窗理云鬢(《木蘭詩》)()

當其欣于所遇(《蘭亭集序》)()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6.去與武決去()

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鴻門宴》)()

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我從去年辭帝京(《琵琶行并序》)()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⑴天南雪()

⑵軾郛乃得歸()

⑶區(qū)漢節(jié)牧羊()

⑷武能網(wǎng)紡繳,集弓弩()

⑸惠等哭,思歸營()

2.名詞作狀語

⑴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⑵其一人事亡()

3.名詞的使動用法

空以身毒草野()

(二)動詞的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

⑴欲因此時降武()

⑵反欲斗兩主()

⑶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⑷星節(jié)辱命()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何久自苦如此()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⑴單于乃其節(jié)()

⑵誠甘樂之()

五、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綏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汝為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卿尚復誰為乎?()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降虜于蠻夷。()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梁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見犯乃死,重負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劾大不敬。()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語句翻譯

1.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鐫,

誠甘樂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畔叛背叛2.旃氈毛織的氈毯3.去棄收藏4.亡無沒有5.見現(xiàn)顯

現(xiàn)6.驥歡7.t沾沾濕衿襟衣襟決訣辭別

二、答案:1.抵押2.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3.一般財物4.趁這時5.拿著6.年紀7.栽培,提拔8.

親近的侍臣9.確實還活著

三、答案:1.和、同/替、為/親附,親近/給予2.使……受屈/彎曲/委屈/理虧3.暗地里/陰冷/山的北面,

水的南岸/陰暗/樹蔭4.派遣/通達/溝通/通曉,精通/通達,順利/貫通,順暢/遍,次5.判處/對著,面對/

在,正在……的時候/任,充當/占據(jù),把守/通“倘”,連詞,如果6.離開/距離/往,到……去/表動作趨向/過

去的

四、答案:(一)1.⑴下(2)生子(3)執(zhí)、拄⑷結網(wǎng);用集矯正弓弩

(5)抬,扛2.⑴向上⑵在夜里3.使……肥沃(二)⑴使……投降

(2)使……爭斗(3)使……歸(4)使……受屈;使……受辱(三)1.使……受苦2.(1)以……為壯⑵

以....為樂

五、答案:1、2.判斷句1.纏王是昆邪王的姐姐的兒子。

2.漢天子是我的長輩啊。

3、4.賓語前置句3.要見你干什么?

4.你還又為誰(守節(jié))呢?

5.狀語后置句在異族那里投降做奴隸。

6.定語后置句送被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

7?9.被動句7.維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8.(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9.被指控為“大不敬”。

六、答案:1.假使謀殺單于,又該用什么更重的處罰呢?應當都使他們投降。(采分點:謀、何以、降)

2.蘇武的傷口漸漸痊愈,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會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此時使蘇武投降。(采分點:曉、會論、

降)

3.單于召集蘇武的隨屬官員,(除去)以前已經(jīng)投降和死去的人,跟隨蘇武回去的一共有九人。(采分點:以、

物故)

4,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菡f:“于節(jié)操有虧,又辜負了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

到漢朝去呢!”(采分點:辭、屈、辱)

5.單于欽佩蘇武的氣節(jié),早晚派人探望、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采分點:壯、收、系)

6.單于聽說我與您交情一向很好,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單于準備以禮相待。您終究不能回歸漢朝了,白白地

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您對漢朝)的信義表現(xiàn)在哪里呢?(采分點:素、虛心、亡)

7.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上栽培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親近

之臣,常常希望為朝廷獻出生命。現(xiàn)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鏈這樣的極刑,我

的確甘心樂意。(采分點:成就、親近、效、蒙、甘、樂;被動句:皆為陛下所成就)

十四、張衡傳

一、古今異義

1.常叢簾淡靜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靜

2.舉孝廉不行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不可以,不被允許

3.公車特低拜郎中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可以作為人或事物特點的征象、標志等

4.覆蓋周蜜無際

古義:今義:周到而細密

5.振聲激揚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激動昂揚;激勵使振作起來

6.尋其方面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相對的或并列的幾個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個方面

7.衡下隼,治威嚴

古義:今義:從車上下來

8.上下惠然

古義:今義:十分恭敬的樣子

二、一詞多義

1.觀觀太學()

大王見臣列觀(《廉頗藺相如列傳》)()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廉頗藺相如列傳》)()

2.征公車特征拜郎中()

咸怪其無征()

問征夫以前路(《歸去來兮辭并序》)()

3.就連辟公府不就()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荊軻刺秦王》)()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瞬息可就(《活板》)()

4.善衡少善屬文()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

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并序》)()

5.奇大將軍鄧鷺奇其才()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奇貨可居()

6.少衡少善屬文()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國也》)()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蘭亭集序》)()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

2.名詞作狀語

號天下承平日久()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妙盡璇機之口()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大將軍鄧鷺奇其才()

四、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語句翻譯

1.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

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

動所從方起。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海怨材恐?。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

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言談舉止適度得體2.不去(應薦)3.特地征召4.四周嚴密

5.聲音激越響亮6.方向7.官吏初到任8.敬畏恭順

二、答案:1.觀摩,游學/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景象/觀察2.征召/應驗/離鄉(xiāng)遠行的3.赴任,就職/看,

觀賞/成功/靠近,接近/完成4.善于,擅長/善良的,美好的/好事,好的行為/交好,親善,對……好/好好地,

友善地/喜好,羨慕5.以……為奇/特殊,罕見/零數(shù)/珍貴的6.年輕/數(shù)量少,不多/缺少/年輕人

三、答案:(一)1.遞眼色2.當時(二)1.道理,規(guī)律2.以……為奇

四、答案:1.判斷句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

2.狀語后置句外表裝飾著篆文山龜鳥獸的圖形。

3.賓語前置句自從有書籍文獻記錄以來,還從來沒有過這件事。

4.省略句、被動句永元年間,(張衡)被舉薦為孝廉,沒有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沒有去就任。

5.省略句果然在隴西發(fā)生了地震,于是(人們)都很嘆服地動儀的精妙。

6.被動句向皇帝上書請求退職回家,卻被下詔書封為尚書。

五、答案:1.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游學,接著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于是通曉五經(jīng),

貫通六藝。(采分點:善、因、觀)

2.張衡就仿照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一篇《二京賦》,用來諷喻規(guī)勸。(采分點:擬、因、諷、諫)

3.漢安帝常聽說張衡精通天文、歷算等術數(shù)方面的學問,就派公車特地召請(張衡)任命他為郎中,兩次遷升

為太史令。(采分點:雅、善、特征、遷)

4.(地震發(fā)生時)只有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尋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事

實來檢驗,(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自從有書籍文獻記錄以來,還從來沒有過這件事。曾有一次,

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了,可是(洛陽)并沒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學者都驚異地動儀這次怎么沒有應驗。幾天后,

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qū)發(fā)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嘆服地動儀的巧妙。從此以后,(朝廷)

就責令史官根據(jù)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從哪個方向發(fā)生。(采分點:方面、乃、合契)

5.后來張衡升任侍中,順帝任用他人宮廷,在自己左右,對國家的政事提出意見。順帝曾經(jīng)詢問張衡天下所痛

恨的人?;鹿賯兒ε滤f自己的壞話,都給他遞眼色。張衡于是不用實話對答就出來了。這些閹人豎子還是

擔心張衡終究會成為他們的禍害,于是就群起而毀謗張衡。(采分點:引、帷幄、諷議、毀、目、詭對)

十五、歸去來兮辭并序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通“")

二、古今異義

1.既啰期以尋壑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妝飾、儀容)美好

2.劍推盈室,瓶無儲粟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形容頭腦簡單或缺乏經(jīng)驗

3.策年考以流憩

古義:今義:攙扶老人

三、一詞多義

1.非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勸學》)()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遙游》)()

2.生瓶無儲粟,生生所資()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愚公移山》)()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勸學》)()

君子生非異也(《勸學》)()

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3.策策扶老以流憩()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過秦論》)()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行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煟ā稁熣f》)()

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出師表》)()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5.質質性自然()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文質彬彬()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送東陽馬生序》)

四、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富貴非吾愿。()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自以心為形役。(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口腹自役。()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樂夫天命復奚疑?。ǎ?/p>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語句翻譯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衡橫

二、答案:1.深遠曲折的樣子2.小孩3.拐杖

三、答案:1.不對,不正確/沒有/用于判斷句中,副詞,相當于“不是”/責難,批評2.第一個“生”,動詞,

維持;第二個“生”,名詞,生活/生育/出生,誕生/產(chǎn)生/通“性”,名詞,資質,稟賦/未煮熟的3.拄著/馬鞭

子,引申為暴政/鞭打,引申為馴養(yǎng)/記錄,登記/計謀4.將要/行為/行走/古詩的一種體裁/行列,隊伍/履行,

踐行5.本性/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資質、稟性/實質/詢問

四、答案:1.判斷句享受榮華富貴不是我的愿望。

2.被動句既然讓內(nèi)心被軀體所役使。

3、4.賓語前置句3.都是為了謀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4.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

五、答案:1.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補救。(采分點:悟、諫、追)

2.靠著南窗寄托著我的傲世情懷,明白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采分點:以、審)

3.云氣自然而然地冒出山頭,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采分點:無心、而)

4.登上東邊的高岡放聲呼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采分點:舒、臨)

十六、《滕王閣序》

一、通假字

云銷雨霽(“"通“")

二、古今異義

1.事于何知,躬逢勝餞

古義:今義:男孩子,泛指兒童

2.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說話和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含貶義)

3.儼駿用E于上路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指走上路程;動身

三、一詞多義

1.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并序》)()

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陳涉世家》)()

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并序》)()

2.高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

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愚公移山》)()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勞苦而功高如此(《鴻門宴》)()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

3.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

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送東陽馬生序》()

4.共秋水共長天一色()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與朱元思書》)()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核舟記》)()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⑴月吳會于云間()

⑵蘭亭己矣,梓澤手墀()

2.名詞作狀語

⑴雄州等歹!I,俊采用馳()

⑵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⑶逑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徐孺下陳蕃之榻()

4.名詞的意動用法

移三江而帶五湖()

(二)動詞的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

⑴啰賈誼于長沙()

⑵簞梁鴻于海曲()

(三)形容詞的活用

形容詞作名詞

賓主盡東南之美()

五、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物華天寶。()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纖歌凝而白云遏。()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楊意不逢。()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儼修驊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奉晨昏于萬里。()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語句翻譯

1.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銷消

二、答案:1.謙辭,后生,晚輩2.迎接3.高高的道路

三、答案:1.舊的,原來的/緣故,原因/老交情/衰退,衰老/故意,特意/還是,仍然2.與“低”“矮”“下”

相對/高處/指品級地位高的,尊貴的/高度/高尚/大/高出,超出3.時序/地方辦的學校/通“敘”,動詞,述

說/贈序,一種臨別贈言

4.和,與/同樣,一樣/共同,一起/總共/通“供”,動詞,供給,供應

四、答案:(一)1.(1)用眼睛看(2)變成荒丘廢墟

2.(1)像霧一樣;像流星一樣(2)向上;向下(3)就像水上的浮萍3.使……下4.以……為襟;以……為

帶(二)(1)使……受委屈(2)使……流竄

(三)俊杰

五、答案:1、2.判斷句1.物的精華都是天的珍寶。

2.我王勃是一個地位低下的書生。

3.被動句柔美的歌聲繚繞不散,白云被遏止而不能飛動。

4、5.賓語前置句4.沒有遇到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

5.年幼的我知道什么,(卻有幸)親自參加了這場盛大的宴會。

6、7.狀語后置句6.在高高的道路上駕著車行走,到崇山峻嶺中去探尋風景。

7,到萬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親。

六、答案:1.以三江為衣襟并以五湖為衣帶,控制著楚地并連接著甌越。(采分點:襟、帶、弓I)

2.雄偉的大州像霧一樣涌起,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樣。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與賓客,集中了

東南地區(qū)的俊杰。(采分點:霧、星、美)

3.使賈誼遭受委曲,貶于長沙,并不是沒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海濱,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

嗎?(采分點:屈、竄)

4.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像水上的浮萍一樣相逢,大家都是異鄉(xiāng)之客。懷念著君王

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什么時候才能夠去侍奉君王呢?(采分點:失路、萍水、以)

5.老了應當更加豪壯,哪能在白發(fā)蒼蒼的老年改變心志?境遇雖然困苦,但節(jié)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

己的凌云壯志。(采分點:寧、窮)

十七、《逍遙游》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

2.小知不及大知/故夫知效一官(""通“")

3.湯之問棘也是己(“”通“")

4.此小大之辯也(“”通“”,)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通“")

二、古今異義

1.野時也,塵埃也

古義:今義:一種哺乳動物

2.腹猶果然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3.技扶搖芋多而上者九萬里

古義:________________

今義:羊頭上長出的堅硬的東西

4.軍然,猶有未樹也

古文:________________

今義: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應

三、一詞多義

1.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鯨()

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過小孤山大孤

山》)()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游褒禪山記》)()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陳情表》)()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送東陽馬生序》)()

2.置置杯焉則膠()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鴻門宴》)()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過小孤山大孤山》)()

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蘇武傳》)()

3.志《齊諧》者,志怪者也()

歌以詠志(《觀滄海》)()

博聞強志()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項脊軒志》)()

4.視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張衡傳》)()

子孫視之不甚惜(《六國論》)()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罚ǎ?/p>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1)而后乃今將圖申()

⑵雖然,猶有未附也()

2.名詞作狀語

水擊三千里()

(二)動詞的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

⑴德令一君,而屈一國者()

⑵彼于竄福者()

(三)形容詞的活用

形容詞作名詞

⑴適萍蒼者,三餐而反()

(2)《齊諧》者,志怪者也()

五、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齊諧》者,志怪者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閾者。()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二蟲又何知?。ǎ?/p>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彼且惡乎待哉?()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彼且奚適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以六月息者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語句翻譯

1.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冥溟海2.知智3.已矣4.辯辨區(qū)別5.辯變

二、答案:1.游動的霧氣2.很飽的樣子3.旋風4.兩個詞,即使這樣

三、答案:1.名字,名稱/有名,聞名/指識其本名/名聲,名望/有名的,著名的

2.放置,安放/放棄/設置/置辦,購買3.記載/心意,志向/記,記住/做標志/記事的書或文章4.看/治理,

處理/看待,對待/視力,目光

四、答案:(一)1.(1)往南飛(2)樹立2.在水面上(二)(1)使……滿意;使……信任(2)使……到來

(三)(1)郊野景象(2)怪異的事物

五、答案:1.判斷句《齊諧》是記載怪異事物的書。

2?5.賓語前置句2.背負青天,而沒有什么阻礙它。

3.這兩只小蟲又知道什么呢?

4.他們還憑借什么呢?

5.它要飛到哪里去呢?

6.狀語后置句憑借著六月的大風才能離開。

六、答案:1.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也不過像

人在地面看天一樣罷了。(采分點:極、是)

2.彭祖如今還是憑借年壽長久而聞名,一般人與他相比,不也很可悲嗎?(采分點:以、匹)

3.穿過云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采分點:絕、南、且、適)

4.所以,那些才智能擔任一官之職,善行能聯(lián)合一鄉(xiāng),道德符合一國之君的心意,能力取得一國人的信任的人,

他們看待自己,也就如同斥鴉一■樣(所見甚?。#ú煞贮c:效、比、合、而征)

十八、《陳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閔兇(“”通“,,)

2.零丁孤苦(“”通“,,)

3.常在床葬(““通",,)

二、古今異義

1.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①不可以;②不中用;③不好;④表示程度極深,不得了

2.臣欲奉詔棄歌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車、馬等)很快地跑

3.欲茍順私情,則由訴不許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

4.臣之卒苛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①身心勞苦;②客套話,用于求人做事

三、一詞多義

1.薄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狐裘不暖錦衾?。ā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出師表》)()

2.少臣少多疾?。ǎ?/p>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于國也》)()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師說》)()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

3.終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

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六國論》)()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

4.報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荊軻刺秦王》)()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并序》)()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⑴臣少住偽朝()

⑵歷職郎署()

⑶臣少多球酒()

2.名詞作狀語

⑴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⑵臣不勝本巧怖懼之情()

(3)則劉病目篤()

⑷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

⑸但以劉目薄西山()

(二)動詞的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

臣具以表用/拜表以呼()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⑴夙遭閔均()

⑵猥以微蝮()

⑶沐浴清化()

⑷凡在敢考()

2.形容詞作動詞

⑴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年()

⑵則劉病日箏()

五、判斷下列文言文句式的類型并翻譯

1.今臣亡國賤俘。()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語句翻譯

1.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閔憫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2.零丁伶仃孤獨的樣子3.尊褥墊子

二、答案:1.不能走路,這里是說柔弱2.快速上路,馬上進京3.申訴(苦衷)4.辛酸悲苦

三、答案:1.淺海/迫近,靠近/厚度小,與“厚”相對/鄙薄,輕視2.年輕,年紀小/數(shù)量少,不多/缺少,短少

/少頃,一會兒/年輕人,青年/少數(shù)人3.終了,結束/死/自始至終/終究,終歸/全,整4.報答/報仇,報怨/

答復/到……去,前往

四、答案:(一)1.(1)做官(2)任職(3)得病2.(1)向上(2)像犬馬

⑶一天天地(4)在外面;在家里(5)像太陽(二)使……聞(三)1.(1)憂患不幸的事(2)卑微低賤的

身份(3)清明的教化(4)年老而有功德的舊臣2.(1)遠離(2)加重

五、答案:1.判斷句我現(xiàn)在是卑賤的亡國之俘。

2.被動句想暫時遷就自己的私情,向朝廷申訴又不被允許。

3.狀語后置句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的墜落還要急。

4.固定結構(無以:沒有..的辦法,不能)我沒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沒有我,就不能安度剩下的

歲月。

5.固定結構(是以:因此)因此,我的一點私心是不愿廢止奉養(yǎng)祖母而遠離。

六、答案:1.我因為命運坎坷,幼年便遭遇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棄我而死去。(采分點:以、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