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紅燭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2 《紅燭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2 《紅燭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2 《紅燭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2 《紅燭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紅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紅燭

教學目標

1.理解“紅燭"這一意象的精神內(nèi)涵。理解詩人獻身祖國、甘愿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

2.了解抒情脈絡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了解作者生平。

教學重點:

1.了解抒情脈絡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

教學難點:

1.理解詩人獻身祖國、甘愿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初讀李商隱“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詩句時,可曾引發(fā)你的思考?可曾被詩句所描寫的“蠟燭"所觸動?那么,你曾經(jīng)想到的,可以用蠟燭來形容的人,包括誰?我想,這些問題,在懵懂時期的我們,都或多或少的經(jīng)歷過。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一位詩人—聞一多,看看他是怎么寫“燭”的。

二、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聞一多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F(xiàn)代愛國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自幼喜愛古典詩歌、繪畫和戲曲。五四運動后開始發(fā)表新詩。曾留學美國。先后在中山大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講》,當日下午,即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2.了解寫作背景

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代巨浪,把正在專心求學的聞一多推出了清華園。腐朽反動的北洋軍閥公然賣國,帝國列強肆無忌憚的掠奪祖國的土地和主權(quán),所以詩人自覺地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前途聯(lián)系在了一起,為尋求光明和出路,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追求。

《紅燭》是聞一多的第一本詩集(紅燭)的序詩。這本詩集編人了他從“五四運動到留美初期的部分作品,于1923年9月出版。序詩的寫作是在這個時間以前。當時詩人身在遠離祖國的大洋彼岸,這個被“五四運動"的洪流沖激過的、從“世家望族、書香門第”里掙脫的書生,與當時千千萬萬的青年知識分子一樣,面臨歷史的選擇,思考著人生和自我的價值。一顆赤子之心跳蕩在他的胸腔,迸發(fā)出熾烈的愛國熱情。盡管當時他的追求常常與痛苦、失望相伴,還曾陷人迷惘,但是詩人的真誠、耿直卻是毋庸置疑的,這在《紅燭》一詩中是有充分體現(xiàn)的。

三、教學任務

【思考1】

從詩歌題材的特點來看,這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這種詩有什么特點?

明確:

體裁: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xiàn)人文思想。

特點:

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情趣。

【思考2】

作為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歌,《紅燭》當中紅燭和詩人卻同時出現(xiàn),請結(jié)合詩歌第一節(jié)思考二者的關系?

“紅燭啊?。@樣紅的燭?。娙税。。鲁瞿愕男膩肀缺龋墒且话泐伾??”詩人一落筆便超越了古典詩詞,他把“紅燭"和詩人區(qū)別開來,沒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入欣羨的紅燭中去,自我與紅燭取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詩人是詩人,紅燭歸紅燭,這是其“離”;

但又要吐出心來比一比,這是尋找兩者間的精神聯(lián)系,是認同的努力,故又可謂是“即”,這一離一即,便奠定了全詩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這樣的奠基性意義:①“離”是詩人意識的起點,“即"是努力的趨向,“離”與“即"的矛盾沖突在所難免。②從“離”到“即”,在矛盾沖突的痛苦中勾勒著詩人的情感走向,也是詩歌的基本格局。③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離”是當代文化的顯現(xiàn),屬于詩人的真切體驗,“即"則是古典文化的誘惑,屬于詩人朦朧中的理想歸宿。“離”與“即"將發(fā)生的沖突,也就是詩人內(nèi)在的兩種文化的沖突。

【思考3】

詩人站在一定的距離上觀照紅燭,思考紅燭,發(fā)出種種的慨嘆,提出種種的困惑,請總結(jié),詩人提出了那些困惑?

接下來,詩人用了整整七個詩節(jié)來抒寫他對紅燭的感受。從總體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紅燭的兩個顯著特征,自焚與流淚。詩人站在一定的距離上觀照紅燭,思考紅燭,發(fā)出種種的慨嘆,提出種種的困惑,這都不斷顯示出作為現(xiàn)代詩人的聞一多那頑強的理性批判精神。

但每一番的追問之后,詩人又都從不同的意義上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算是一種自問自答,在這樣的解釋當中,詩人好象暫時放下了困惑,好象理解了紅燭的內(nèi)在精神實質(zhì),從而展開了某種程度的物我認同。這時候,“離”似乎就過渡成為了“即"。

【思考4】

請思考作者為什么會對紅燭的自焚感到困惑?是什么因素造成作者的困惑的?作者是如何解開這個困惑的?

對于紅燭的自焚,詩人顯然困惑不解:“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就一個受到“五四"現(xiàn)代文明熏陶的現(xiàn)代人而言,產(chǎn)生這樣的困惑絲毫也不足為奇:自我的價值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毀滅中去實現(xiàn)呢?個體的獨立意義究竟在哪里?以致于詩人還這樣的窮追不舍:“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這似乎暗示給我們,個體的命運又決定于某種外來的力量?那么,自焚不就是某種悲劇性的被迫行為么?可見,在現(xiàn)代意識的哺育下,詩人的困惑是深刻的,前無古人的。

對紅燭悲劇性命運的疑慮也是詩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現(xiàn)實原因。嚴謹審慎的聞一多從不會不經(jīng)理性的思考而輕率地將他物呼為同類。

當然,人畢竟生活在“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既然是中國詩人的胎教,也將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影響著他們的思想感情,部分地決定著思考的方向,于是,聞一多在思考中認可了蠟炬自焚的現(xiàn)實“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底方法。”盡管這樣的解釋過分簡略了些。困惑既然暫時得到了解決,于是詩人似乎為熊熊燃燒的紅燭所感奮、所啟示,從中也看到了自身的形象。

“燒罷!燒罷!/燒破世人底夢,/燒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這又屬于聞一多式的現(xiàn)代認同方式:在以物明志的時候,他的自我情緒仍然格外強盛,于是“物”的內(nèi)涵也相應地發(fā)生了改變,燃燒的“紅燭"不再是單純的自我奉獻的象征,不是有情人的幽長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雄、是時代的吶喊。所以說,從“離”到“即”,或者說從當代文化的體驗到古典文化的憧憬,聞一多的心靈世界都是復雜的,當他執(zhí)著于當代文化的生存感受時,傳統(tǒng)文化的光芒不時召喚著他;當他選擇著傳統(tǒng)文化的理想時,當代文化的品格又照樣顯示著自己的力量。

【思考5】

請思考作者為什么會對紅燭的流淚感到困惑?是什么因素造成作者的困惑的?作者是如何解開這個困惑的?“淚”水如何理解?

當詩人為自焚的蠟炬而贊嘆、而感奮的時候,新的困惑與疑問又襲上了心頭:“紅燭?。。橙嗽炝四?,/原是為燒的。/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顯而易見,詩人仍然不能忘懷于那種屬于個體的精神狀態(tài),并格外關心個體的行為與其精神狀態(tài)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他在潛意識里仍然懷疑這種自我奉獻、自我犧牲的真實性。

──只是,既然紅燭的形象已有所改變,并成為時代精神的化身,那么疏解困惑的理由也就似乎要充分多了:“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wěn)時,/才著急得流淚!”于是,流淚的紅燭也就再次以它的犧牲精神而引人矚目:“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底花兒,/結(jié)成快樂底果子!"在這些詩行里,詩人的心情是輕快、樂觀的,他仿佛看到了作為意志力、作為英雄主義象征的紅燭在焦急的淚水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嶄新的人間,這是焦急的淚水,也是喜悅的淚水!在具有“五四”時代特色的樂觀激情當中,聞一多又一次與傳統(tǒng)文化的犧牲精神產(chǎn)生了共鳴。

但是,也就在這一時刻,詩人關心個人價值的時代的心靈又一次顫動了起來,流淚的蠟炬為新的人間消盡了一己的心血,而對于它自己,又意味著什么呢?是“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詩人進一步總結(jié)道:“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边@里的因果關系非常有趣,從一方面看,詩人將“灰心流淚"置于前,將“創(chuàng)造光明”置于后以示突出強調(diào),好象是特別看重創(chuàng)造的意義,但灰心流淚的又畢竟屬于最終的“果”,其個體的悲劇性又是難以掩飾的?!半x”與“即"的矛盾沖突在這一番心靈的顫動中又表現(xiàn)了出來。

【思考6】

怎樣理解“莫問收獲,但問耕耘?!?/p>

全詩的收束相當簡潔:“紅燭?。。獑柺斋@,但問耕耘?!?這既是對全詩所感受到的紅燭精神的總結(jié),又是詩人在對個體價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揚起的昂奮之情,他努力勉勵自己用屬于“五四”時代的不恤犧牲、樂觀向上的激情掃除了內(nèi)心深處的陰云,從文化意識沖突的痛苦中振作起來,向悲劇挑戰(zhàn),為未來搏擊。于是,這一簡潔的收束又顯得那么的意味深長。

綜合整首詩作來說,“紅燭"這一傳統(tǒng)詩歌文化的原型意象在進入聞一多詩歌創(chuàng)作并一如中國文人那樣被作為詩人人生追求的象征時,其時代的、文化的矛盾沖突就勢不可免的發(fā)生了。但聞一多又不愿意掩飾、放棄、消泯這樣的矛盾,他在忠實于自己心靈顫動的意義上大膽地、生動地展示了內(nèi)心的波瀾起伏,就這樣,意識結(jié)構(gòu)的矛盾沖突反倒構(gòu)成了全詩內(nèi)在的巨大張力,在意識的張力性結(jié)構(gòu)中,詩的情緒抑揚頓挫,峰回路轉(zhuǎn),感染力極強。

五、探究把握

【探究1:】

理清這首詩的抒情脈絡

本詩共9節(jié)。開頭一切著眼于紅燭的顏色,將紅燭精神集中在一個“紅”字上面,凸顯了紅燭的總體形象,由紅燭形象即可聯(lián)想到詩人自身,“物"與“我”就完全交融起來。最后一節(jié)歸結(jié)到“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這樣一個哲理,將紅燭精神歸結(jié)到一種徹底奉獻的人生哲學,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這首詩把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引子,詩的主體部分就是扣住“灰"與“淚”分兩層來展開抒情的。全詩以詩人對“紅燭"心跡的交流為線索,用問答的形式展開詩意、抒發(fā)詩情,顯示了詩人對人生真諦求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

【探究2:】

在這首詩中,詩人由紅燭聯(lián)想到詩人的心,它們之間的相似點或相關處是什么用紅燭與詩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義

(1)詩人由紅燭聯(lián)想到詩人的心,它們之間的相似點或相關處是:表面上二者有相同的顏色——“紅燭”與詩人的赤子之心均為紅色,實際上都具有奉獻精神——紅燭燃燒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擁有赤子之心的詩人希望自己能為了祖國不惜犧牲、無私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