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與輸血檢驗(臨床檢驗技術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5/30/wKhkGWc2ubeAPJO3AACJhpYMVC4844.jpg)
![血型與輸血檢驗(臨床檢驗技術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5/30/wKhkGWc2ubeAPJO3AACJhpYMVC48442.jpg)
![血型與輸血檢驗(臨床檢驗技術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5/30/wKhkGWc2ubeAPJO3AACJhpYMVC48443.jpg)
![血型與輸血檢驗(臨床檢驗技術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5/30/wKhkGWc2ubeAPJO3AACJhpYMVC48444.jpg)
![血型與輸血檢驗(臨床檢驗技術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5/30/wKhkGWc2ubeAPJO3AACJhpYMVC484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細胞血型系統(tǒng)目錄CONTENTⅠ紅細胞血型分類及命名ⅡABO血型系統(tǒng)Rh血型系統(tǒng)Ⅲ紅細胞血型分類及命名01血型的概念血型(BG)是血液成分的一種遺傳多態(tài)性,是產(chǎn)生抗原抗體的遺傳性狀。血型是由血型基因決定的,不僅紅細胞表面存在抗原差異,白細胞、血小板、各種組織細胞表面亦存在抗原差異,并且血漿及體液中也存在抗原或抗體的差異。人類血型不僅與輸血有密切的關系,也與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溶血性疾病、法醫(yī)鑒定及考古等有關。02紅細胞血型分類國際輸血協(xié)會(ISBT)紅細胞表面抗原命名委員會根據(jù)紅細胞血型抗原的生化特性、遺傳學特性、血清學表現(xiàn)等特點將所發(fā)現(xiàn)的人類紅細胞血型抗原分為血型系統(tǒng)、血型集合、高頻抗原組和低頻抗原組。03紅細胞血型命名對紅細胞血型的命名長期以來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習慣上有的血型抗原用大寫英語字母表示,如ABO血型系統(tǒng)的A、B抗原;有的以大、小寫字母混合組成,如Lewis系統(tǒng)的Lea、Leb抗原;有的則以字母加數(shù)字來表示,如Duffy系統(tǒng)的Fy3、Fy5。03紅細胞血型命名1996年,ISBT紅細胞抗原命名委員會確定了紅細胞血型的命名和表述方法:6位數(shù)字和字母/數(shù)字兩種表述方式,前者適用于計算機語言,后者適用于一般閱讀、書寫和印刷。ISBT還規(guī)定,已有的命名不改變,新發(fā)現(xiàn)的抗原必須按“字母+數(shù)字”符號系統(tǒng)標記。04紅細胞血型表述6位數(shù)字的前3位數(shù)字表示某一血型系統(tǒng)(001~030),后3位數(shù)字表示抗原的特異性。如001001、001002、001003、分別表示為ABO血型A、B及AB抗原,004001表示Rh血型的D抗原。1、6位數(shù)字表述方式04紅細胞血型表述血型系統(tǒng)符號用2~4個大寫字母表示,血型抗原用字母加數(shù)值表示,但抗原3位數(shù)字長,用起來不方便,去掉抗原編碼的“零”。如RH表示Rh血型系統(tǒng),RH1表示Rh血型系統(tǒng)D抗原;KEL表示Kell血型系統(tǒng),KEL1表示Kell血型系統(tǒng)的K抗原,KEL2表示Kell血型系統(tǒng)的k抗原;FY表示Duffy血型系統(tǒng)等。2、字母/數(shù)字表述方式ABO血型系統(tǒng)01ABO血型的發(fā)現(xiàn)血型(BG)是血液成分的一種遺傳多態(tài)性,是產(chǎn)生抗原抗體的遺傳性狀。1667年人類就開始嘗試輸血治療,但直到1900年Landsteiner才發(fā)現(xiàn)ABO血型系統(tǒng)。01ABO血型的發(fā)現(xiàn)輸血(BT)是將血液或血液的某種成分輸給患者的一種補充治療方法,是搶救危重患者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02ABO血型的抗原抗體血型是由血型基因決定的,不僅紅細胞表面存在抗原差異,白細胞、血小板、各種組織細胞表面亦存在抗原差異,并且血漿及體液中也存在抗原或抗體的差異。03ABO血型的基因1924年Bernstein提出,ABO血型遺傳的基因座上,有A、B、O三個等位基因,位于9q34,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每個子代均可從親代各得到一個單倍體,子代從父母雙方各獲得一種基因。03ABO血型的基因血型(表型)紅細胞表面抗原血清中抗體基因型AA抗BAA,AOBB抗ABB,BOABA,B—ABO—抗A、抗B和(或)抗ABOO四種表現(xiàn)型和六種基因型04ABO血型的遺傳規(guī)律Rh血型系統(tǒng)01Rh血型的發(fā)現(xiàn)1940年,蘭德斯德納和維納用恒河猴的紅細胞免疫豚鼠和家兔,結果在豚鼠和家兔身上均可獲得一種抗血清,這種血清不但能凝集恒河猴的紅細胞,也可以與大多數(shù)白種人的紅細胞產(chǎn)生凝集反應,說明這些人的紅細胞跟恒河猴的紅細胞有一種同樣的抗原,故而以恒河猴的英文單詞(Rhesus)前2個字母對此血型進行命名。02Rh血型的命名Rh血型系統(tǒng)的命名較為復雜,主要有Fisher-Race命名法、Winer命名法和數(shù)字命名法,F(xiàn)isher-Race命名法簡單明了,易于解釋,臨床上最為常用。Rh抗原命名為C、D、E、c、d、e,但從未發(fā)現(xiàn)過d抗原,從而認為d抗原實際是不存在的,但仍保留“d”符號,以相對于D。03Rh血型的基因Rh基因位于第1號染色體,由2個緊密連鎖的雙結構基因構成,即RHD及RHCE基因,RHD編碼D抗原,RHCE編碼C和(或)c及E和(或)e抗原。因此Rh血型有五個抗原,其抗原性強弱依次為:D>E>C>c>e。04Rh血型的表型抗血清表型抗C抗c抗D抗E抗eRh-Hr+++-+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凡含D抗原的稱為Rh陽性05Rh血型的臨床意義在臨床輸血中,Rh陰性個體在接觸Rh陽性紅細胞后,約三分之二的人可產(chǎn)生IgG抗D。如果這部分人體再次輸入Rh陽性紅細胞,則會發(fā)生溶血性輸血反應。Rh血型抗體主要是IgG類型,能夠通過胎盤,導致新生兒溶血病。Rh血型抗體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要比ABO血型抗體引起的嚴重。采供血機構及成分血制備目錄CONTENTⅠ采供血機構分類及職能Ⅱ獻血者成分血液制備ⅢⅥ血液儲存、發(fā)放、運輸Ⅳ采供血機構分類及職能血液是寶貴的醫(yī)療資源,輸血是重要的治療手段。采供血機構負責血液采集、檢驗、加工、儲存、運輸?shù)炔榕R床用血提供服務。概述01采供血機構分類血站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采集、提供臨床用血的公益性衛(wèi)生機構。采供血機構血站一般血站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中心血庫特殊血站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其他類型血庫單采血漿站01采供血機構分類血站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采集、提供臨床用血的公益性衛(wèi)生機構。省級行政區(qū)域只設一個血液中心,一般設在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中心血站設置在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所在城市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難以覆蓋的縣(市),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一所中心血庫,中心血庫可以設置在當?shù)乜h級綜合醫(yī)院內01采供血機構分類血站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采集、提供臨床用血的公益性衛(wèi)生機構。每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只設一個血液中心,一般設在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中心血站設置在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所在城市,中心血站業(yè)務科室主要有血源組織與管理科、血液采集科、檢驗科、成分血制備科、機采科、血液貯存與發(fā)放科以及質量管理科等。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難以覆蓋的縣(市),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一所中心血庫,中心血庫可以設置在當?shù)乜h級綜合醫(yī)院內。同一行政區(qū)域內不得重復設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單采血漿站設置在縣及縣級市,不得與一般血站設置在同一縣級行政區(qū)域內。有地方病或者經(jīng)血傳播傳染病流行、高發(fā)的地區(qū)不得規(guī)劃設置單采血漿站。02血液中心和血站的職責血液中心主要職責①按照省級人民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在規(guī)定范圍內開展無償獻血工作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與制備、臨床用血供應以及醫(yī)療用血的業(yè)務指導工作。②承擔所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血站的質量控制與評價。③承擔所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血站的業(yè)務培訓與技術指導。④承擔所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血液的集中化檢測任務。⑤開展血液相關的科研工作等。02血液中心和血站的職責中心血站主要職責①按照省級人民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在規(guī)定范圍內開展無償獻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與制備、臨床用血供應以及醫(yī)療用血的業(yè)務指導等工作。②承擔供血區(qū)域范圍內血液儲存的質量控制。③對所在行政區(qū)域內的中心血庫進行質量控制等。獻血者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無償獻血是血液安全的基礎?!盁o償獻血,宣傳先行”,通過宣傳,增加公民無償獻血的意識,建立一支龐大的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是安全血液充足供應的有效方法。概述01獻血者動員、招募1、濃縮紅細胞獻血者動員、招募可以有多種形式:①街頭采血車、獻血屋宣傳招募無償獻血志愿者。②獻血者回訪進行動員招募。③醫(yī)院、血站血費報銷的窗口來進行宣傳招募。④通過各種媒體或各種宣傳日如世界獻血者日(每年6月14日,國際輸血協(xié)會2004年發(fā)起)等向人們宣傳、播放和發(fā)放相關的宣傳資料來進行招募。⑤在大專院校和大中型企業(yè)內,采取專題報告、講座、展板等形式宣傳進行志愿者招募。⑥已經(jīng)加入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的志愿者向自己的親戚、朋友進行宣傳,介紹他們加入獻血志愿者隊伍。02健康檢查獻血者獻血前需做健康檢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般體格檢查血液初篩檢查。03獻血者一般體格檢查項目及合格標準據(jù)最新頒布的《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規(guī)定,獻血者體格檢查項目和合格標準:年齡在18~55周歲之間體重,男:≥50kg;女:≥45kg血壓 12.0kPa(90mmHg)≤收縮壓<18.7kPa(140mmHg),8.0kPa(60mmHg)≤舒張壓<12.0kPa(90mmHg)脈搏60~100次/分體溫正常,皮膚無黃疸、創(chuàng)面感染、皮膚病,四肢無重度殘疾及關節(jié)紅腫,雙臂靜脈穿刺部位無損,無靜脈注射痕跡。項目標準年齡18周歲~55周歲體重男:≥50kg;女:≥45kg(儀器法)血壓收縮壓:12.0kPa(90mmHg)~18.7kPa(140mmHg)舒張壓:8.0kPa(60mmHg)~12.0kPa(90mmHg)脈搏60次/分~100次/分體溫正常其他皮膚無黃疸、創(chuàng)面感染、皮膚?。凰闹珶o重度殘疾及關節(jié)紅腫;雙臂靜脈穿刺部位無損,無靜脈注射痕跡。04獻血前血液篩檢項目及合格標準我國獻血者獻血前血液篩檢項目ABO血型,Rh(D)血型合格標準血紅蛋白,男:≥120g/L;女:≥115g/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50U/L速率法(濕化學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陰性(金標法)檢查項目合格標準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紅蛋白(Hb)男:≥120g/L;女:≥115g/L(儀器法)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40單位(干化學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陰性(金標法)成分血制備(一)成分血是指通過離心、過濾等方法制備的治療性血液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制備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采血袋采集的全血離心分離制成一種或幾種血液成分。另一種是使用血細胞分離機從符合要求的獻血者血液中采集出一種或幾種血液成分而制備成單采成分血,如單采血小板、單采新鮮冰凍血漿、單采粒細胞等。概述01紅細胞的制備和保存1、濃縮紅細胞是由在有效期內的全血分離出部分血漿制備而成。(1)制備方法:一般推薦二聯(lián)袋采集的全血制備濃縮紅細胞步驟如下①二聯(lián)袋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注入主袋。②將全血在2~6℃離心,離心力5000g×7分鐘,沉淀紅細胞。③取出離心全血,將部分血漿轉入空的轉移袋內。④用熱合機切斷塑料袋間的連接管,即制備成濃縮紅細胞。(2)保存:保存于2~6℃,保養(yǎng)液為ACD可保存21天,保養(yǎng)液為CPDA可保存35天。01紅細胞的制備和保存2、懸浮紅細胞又稱添加劑紅細胞,是將全血中大部分血漿分離,并加入紅細胞添加劑制成的紅細胞成分血。懸浮紅細胞使用方便,是臨床廣泛使用的紅細胞制劑。(1)懸浮紅細胞制備方法:①用含有紅細胞保存液的三聯(lián)袋或多聯(lián)袋采集全血。②在大容量離心機內(2~6℃)離心力3400g×7分鐘,分離血漿。③取出血袋將上層血漿轉移入空的轉移帶,封閉。④把沉淀的紅細胞與紅細胞保存液充分混合。⑤用高頻熱合機切斷采血袋之間的連接管并封閉,制成懸浮紅細胞。(2)保存:保存于2~6℃條件下,運輸溫度2~10℃,長途運輸不超過24小時。紅細胞添加液為MAP(甘露醇-腺嘌呤-磷酸鹽)、SAGM(生理鹽水-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CPDA-1,保存期為35天;添加液為AS-1、AS-3、AS-5,保存期為42天;添加液是生理鹽水,可保存24小時。01紅細胞的制備和保存3、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使用白細胞過濾器清除懸浮紅細胞中幾乎所有的白細胞,并使殘留在懸浮紅細胞中的白細胞數(shù)量低于一定數(shù)值的紅細胞成分血稱為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1)制備方法:白細胞去除技術是指在保證血液制劑質量的前提下,對血液制劑中的白細胞進行有效的清除。白細胞去除技術主要有:濾器去除法:利用機械阻滯以及白細胞的黏附作用而濾除血液制劑中的白細胞。(2)保存:同“懸浮紅細胞”01紅細胞的制備和保存4、洗滌紅細胞采用特定的方法將保存期內的全血、懸浮紅細胞用大量等滲溶液洗滌,去除幾乎所有血漿成分和部分非紅細胞成分,并將紅細胞懸浮在氯化鈉注射液或紅細胞添加液中所制成的紅細胞成分血。(1)制備方法:①起始血液,無破損滲漏,血液外觀正常,在有效期內。②連通紅細胞懸液袋導管和洗滌溶液聯(lián)袋。③將洗滌溶液移至紅細胞袋內,夾緊導管,混勻。④按照制備“懸浮紅細胞”的離心程序進行離心操作。⑤離心后將血袋取出,避免震蕩,垂直放入分漿夾中,把上清液轉移至空袋內,夾緊導管。⑥重復③~⑤步驟,洗滌3次。⑦將保存液或生理鹽水移入已完成洗滌的紅細胞,混勻。⑧熱合,貼簽,入庫。(2)保存:保存溫度為2~6℃,如果在開放環(huán)境制備或最后以生理鹽水混懸,洗滌紅細胞保存期為24小時。如果是在閉合無菌環(huán)境中制備且最后以紅細胞保存液混懸,洗滌紅細胞保存期與洗滌前的紅細胞懸液相同。01紅細胞的制備和保存5、冰凍紅細胞與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采用特定的方法將自采集日期6天內全血或懸浮紅細胞中的紅細胞分離出,并將一定濃度和容量的甘油與其混合后,使用速凍設備進行速凍或直接置于-65℃以下的條件下保存的紅細胞成分血,稱為冰凍紅細胞。采用特定的方法將冰凍紅細胞融解后,清除幾乎所有的甘油,并將紅細胞懸浮于一定量的氯化鈉注射液或紅細胞保存液中的紅細胞成分血,稱為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它們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以長期保存。成分血制備(二)02血小板的制備和保存采集后置于室溫保存和運輸?shù)娜诓杉?小時內,或采集后置于20~24℃保存和運輸?shù)娜?4小時內,在室溫條件下將血小板分離出,并懸浮于一定量血漿內的成分血稱為濃縮血小板。(1)富血小板血漿(PRP)法制備①輕離心:20~24℃條件下,將采集的全血輕離心(一般為1100g離心5分鐘或700g離心10分鐘)后,將富含血小板血漿轉移至轉移袋。②將紅細胞保存液袋內的紅細胞保存液轉移至紅細胞袋。③核對血袋上的獻血條形碼,如一致則熱合斷離,生成1袋懸浮紅細胞和1袋富血小板血漿。④重離心:20~24℃條件下,將富含血小板血漿袋重離心(一般為3750g離心6分鐘或3000g離心20分鐘),上清為血漿,沉淀物為血小板。⑤留取適量血漿,將多余的血漿轉移至已經(jīng)移空的紅細胞保存液袋,熱合斷離,生成1袋濃縮血小板和1袋血漿。⑥將濃縮血小板袋在室溫靜置1~2小時,待自然解聚后,輕輕均勻血袋,制成濃縮血小板混懸液。(3)保存溫度為20~24℃,并持續(xù)輕緩振搖。儲存于普通血袋時保存期24小時,儲存于血小板專用血袋時保存期5天。當密閉系統(tǒng)變?yōu)殚_放系統(tǒng),保存期為6小時,且不超過原保存期。1、濃縮血小板制備02血小板的制備和保存使用血細胞分離機,在全封閉的條件下,自動將符合要求的獻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離并懸浮于一定量血漿內的單采成分血,稱為單采血小板。(1)血細胞分離機工作原理通過封閉的管道,將采集的血液與適當比例的抗凝劑(約225ml)進入分離杯內,經(jīng)離心力作用分離,將比重大的紅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與比重較小的血小板、血漿分成上下兩層,在電腦的控制下,血小板成分流入采集袋內,剩余的紅細胞等成分經(jīng)采血針回輸給獻血者。當回輸完成后,直到采足所需的血小板數(shù)量,其整個過程是全封閉和無菌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2)保存:同“濃縮血小板”。2、單采血小板02血小板的制備和保存(1)洗滌血小板將單采血小板用晶體鹽溶液洗滌去除血漿后制備。(2)輻照射血小板使用γ射線對血液制劑進行照射,使血液制劑中的T淋巴細胞失去活性所制成。3、其他血小板制劑03單采粒細胞的制備和保存使用血液單采機在全封閉的條件下自動將符合要求的獻血者血液中的粒細胞分離出并懸浮于一定量的血漿內的單采成分血。1.采集方法利用血細胞分離機并根據(jù)設定的粒細胞單采程序,采集獻血者血液中的粒細胞。因一次采集量為1.5×1010~3.0×1010個粒細胞,所以在采集前需讓獻血者口服一定劑量的粒細胞動員劑(皮質固醇類藥物或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使骨髓和邊緣池的粒細胞釋放進入循環(huán)池,從而提高外周血中粒細胞的含量。2.保存單采粒細胞保存溫度為20~24℃,保存期24小時,輻照后應盡早使用。成分血制備(三)04血液儲存血漿的制備和保存全血采集后最好在6小時(ACD)或8小時(CPDA-1)內,但不能超過18小時,將血漿分離速凍呈固態(tài)后并保存于-18℃以下冰箱即為新鮮冰凍血漿。(1)制備方法:①使用二聯(lián)以上的采血袋采集血液。②采集的全血冷藏保存時間不超過18小時。③采血順暢,200ml全血采集不超過3分鐘,400ml全血采集不超過6分鐘。血漿的分離按照“濃縮紅細胞”或“懸浮紅細胞”制備方法操作。(2)速凍:①將擬速凍的血袋逐袋平放,而不應重疊堆放。②應當將新鮮血漿快速凍結,在60分鐘內將血漿中心溫度降至-30℃以下。(3)保存:保存溫度低于-18℃,保存期為自采血之日起1年,解凍后2~6℃保存,應24小時內輸注。1、新鮮冰凍血漿制備和保存04血液儲存血漿的制備和保存(1)制備方法:采用特定的方法在全血有效期內,將血漿分離(從采集至冰凍呈固態(tài)時間已超過18小時)出并冰凍呈固態(tài)的成分血,或從新鮮冰凍血漿(含單采新鮮冰凍血漿)中分離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將剩余部分冰凍呈固態(tài)的成分血,以及新鮮冰凍血漿(含單采新鮮冰凍血漿)超過其保存期(1年)后都稱為冰凍血漿。(2)保存:保存溫度低于-18℃。保存期為自血液采集之日起4年,解凍后2~6℃保存,應24小時內輸注。2、冰凍血漿制備和保存04血液儲存血漿的制備和保存使用血細胞分離機,在全封閉的條件下,自動將符合要求的獻血者血液中的血漿分離出,并在6小時內速凍呈固態(tài)的單采成分血。(1)制備方法:使用血細胞分離機,按照設定的程序采集血漿成分。我國規(guī)定,采集
單采新鮮冰凍血漿要與單采血小板同時進行。(2)保存:同“新鮮冰凍血漿”。3、單采血漿制備和保存05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備和保存保存期內的新鮮冰凍血漿在2~6℃融化后,分離出大部分血漿,剩余的白色冷不溶解物,在1小時內速凍呈固態(tài)的成分血,稱為冷沉淀凝血因子,俗稱冷沉淀(cryoprecipitate,Cryo)。冷沉淀主要含凝血因子Ⅷ(FⅧ)、纖維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保存溫度低于-18℃,保存期為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解凍后2~6℃保存,應24小時內輸注,解凍并在開放系統(tǒng)混合后應4小時內輸注。06輻照血液用于血液輻照的射線有γ射線和X射線兩種,兩種射線輻射物理性能和損傷淋巴細胞的方式相同。輻射作用只發(fā)生在瞬間,輻照后的血液及成分血沒有放射活性,對受血者無任何放射殺傷作用。γ射線在血液輻照技術(血液輻照儀)中的應用最為廣泛。該項技術主要應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輸血,輻照可滅活血液中的淋巴細胞,是預防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A-GVHD)發(fā)生的有效手段。06輻照血液血液制品病毒滅活血液制品病原體滅活是指利用物理學、化學、靶向核酸化學、生物學等方法將成分血中的病原體去除或殺滅,從而減少輸血傳播疾病。1.血液制品病毒滅活的必要性隨著血液篩查和檢測水平的不斷提高,血液的安全性得到了顯著提高,大大降低了經(jīng)血傳播疾病的輸血感染,但是仍有許多因素可能造成漏檢。如(1)“窗口期”感染,(2)檢測試劑靈敏度與特異性(3)檢測局限性(4)人為誤差:
2.血液制品病原體滅活的方法(1)亞甲藍/光照法(2)補骨脂(S-59)/長波紫外線法(3)核黃素(維生素B2)/可見光照射法。血液的儲存、發(fā)放和運輸01血液儲存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盡可能延長全血或成分血的有效期的保存方法。需要制備濃縮血小板的全血,室溫或20~24℃保存與運輸。其它全血在2~6℃條件下儲存,2~10℃運輸。血液儲存溫度低于-18℃,保存期為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解凍后2~6℃保存,應24小時內輸注,解凍并在開放系統(tǒng)混合后應4小時內輸注,均宜盡早輸注。01血液儲存品種保存溫度保存期濃縮紅細胞(CRC)(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少白細胞紅細胞(LPRC)(4±2)℃與受血者ABO血型相同紅細胞懸液(CRCs)(4±2)℃同CRC洗滌紅細胞(WRC)(4±2)℃24小時內輸注冰凍紅細胞(FTRC)(4±2)℃解凍后24小時內輸注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PC-1)(22±2)℃普通袋24小時或專用袋制備5天(輕振蕩)機器單采濃縮血小板(PC-2)同PC-1同PC-1機器單采濃縮白細胞懸液(GRANs)(22±2)℃24小時內輸注新鮮液體血漿(FLP)(4±2)℃24小時內輸注新鮮冰凍血漿(FFP)-20℃以下一年普通冰凍血漿(FP)-20℃以下四年冷沉淀(Cryo)-20℃以下一年全血(WB)(4±2)℃同CRC02血液發(fā)放建立和實施血液發(fā)放程序。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在發(fā)放前應檢查血液外觀,外觀異常的血液不得發(fā)放。對發(fā)放的血液應有詳細記錄。03血液運輸血液運輸是將血液從一個地點運輸?shù)搅硪粋€地點的物流行為。在運輸中,對運送條件、環(huán)節(jié)、血液質量進行控制、監(jiān)督、檢查和檢驗等,以保證血液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運輸方式包括飛機、火車、汽車等,運輸設備有冷藏車、冷藏箱等冷鏈運輸。運輸溫度:①全血及紅細胞類成分(不含冰凍紅細胞)應維持2~10℃。②冰凍血漿、冷沉淀應在冰凍狀態(tài)。③血小板應在20~24℃。④冰凍紅細胞應在-65℃及以下。臨床輸血目錄CONTENTⅠ輸血科職責、臨床輸血程序與應用Ⅱ輸血不良反應輸血傳播疾病Ⅲ血栓與止血一般檢查Ⅵ新生兒溶血病Ⅳ血小板檢驗Ⅴ輸血科職責、臨床輸血程序與應用01輸血科(血庫)主要職責1、設置要求二級以上醫(yī)院應設置獨立的輸血科(血庫),負責臨床用血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實施,確保貯血、配血和其他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zhí)行。不具備條件設置輸血科或者血庫的醫(yī)療機構,應當安排專(兼)職人員負責臨床用血工作。01輸血科(血庫)主要職責2、主要職責1.建立臨床用血質量管理體系,推動臨床合理用血;負責制訂臨床用血儲備計劃,根據(jù)血站供血的預警信息和醫(yī)院的血液庫存情況協(xié)調臨床用血;負責血液預訂、入庫、儲存、發(fā)放工作。2.負責輸血相關免疫血液學檢測(1)輸血前相容性檢測:血型鑒定(ABO血型,RhD血型)、抗體篩查和交叉配血試驗等。(2)特殊血清學檢測:疑難血型鑒定、疑難配血試驗、抗體效價測定、抗體鑒定、血小板抗體檢測、新生兒溶血病的免疫學試驗、HLA相容性檢測、輸血不良反應與相關性疾病監(jiān)控等。01輸血科(血庫)主要職責2、主要職責3.參與推動自體輸血等血液保護及輸血新技術;參與特殊輸血治療病例的會診,為臨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詢;參與臨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調查。4.根據(jù)臨床治療需要,參與開展血液治療相關技術;承擔醫(yī)療機構交辦的有關臨床用血的其他任務。02臨床輸血程序1、輸血前對患者的評估、患者告知與輸血申請1.患者評估申請輸血的醫(yī)師應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對患者仔細評估,決定是否需要輸異體血及選擇何種血液成分最適合患者。評估的原則是:在替代方法不能治療或緩解患者病情,并且不輸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影響預后方可采取輸血治療。2.患者告知患者接受輸血治療享有知情權,所以在決定輸血治療前,經(jīng)治醫(yī)師應向患者或其親屬履行告知義務,說明輸注同種異體血液有可能發(fā)生輸血不良反應和經(jīng)血傳播的疾病,征得患者或其親屬同意并在《輸血治療同意書》上簽名后方可輸血。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緊急輸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jīng)醫(y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后,可以立即實施輸血治療,并記入病歷。02臨床輸血程序1、輸血前對患者的評估、患者告知與輸血申請3.輸血申請一旦做出了輸血決定,主治醫(yī)師須逐項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簡稱申請單),申請單由主治以上醫(yī)師核準并簽名,連同受血者血標本于預定輸血日期前送交輸血科備血。申請單填寫應完整和清晰。凡資料不全,特別是缺乏輸血史、已婚女患者缺乏妊娠史或無主治醫(yī)師以上簽名的申請單應退回臨床科室補充。02臨床輸血程序2、標本采集、送檢與接收1.血液標本的采集由護士完成,采集的血液標本主要用于傳染病標志物檢測和進行輸血相容性檢測,試管上粘貼的標簽必須包含必要的和唯一的患者信息。2.標本運送標識好的血標本連同《臨床輸血申請單》,由醫(yī)護人員送往輸血科。屬緊急送檢血標本應符合輸血科緊急檢測項目的相關要求,并在申請單上注明“緊急”字樣。標本運送要注意唯一標識原則、生物安全原則和及時運送原則。3.標本接收及處理血標本接收應該嚴格核對,不符合要求標本應拒收。受血者配血試驗的血液標本必須是輸血前3天內采集的標本。每次輸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標本必須保存于2~8℃至少7天。02臨床輸血程序3、輸血傳染病標志物檢測為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加強輸血管理,保障醫(yī)療用血安全,同時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為此,患者在輸血治療前要進行HBsAg、HCV-Ab、HIV-1抗體、HIV-2抗體、梅毒抗體四項輸血傳染病標志物檢測,不能使用快速膠體金試紙。報告單貼在病歷上,作為重要的法律依據(jù),以備日后信息反饋及資料核查。待檢的血液樣本檢驗完畢后要按要求保留。02臨床輸血程序4、輸血相容性檢測輸血相容性檢測主要包括血型鑒定、交叉配血試驗、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和鑒定等。操作者應逐項核對輸血申請單、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樣,復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規(guī)檢查患者Rh(D)血型,急診搶救患者緊急輸血時,Rh(D)檢查可除外。在確保以上項目正確無誤時,可進行交叉配血。02臨床輸血程序5、發(fā)血配血合格后,由醫(yī)護人員到輸血科(血庫)取血。取血與發(fā)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查對患者姓名、性別、病案號、門急診/病室、床號、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試驗結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觀等,準確無誤時,雙方共同簽字后方可發(fā)出。血液發(fā)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對輸血不良反應追查原因。血液發(fā)出后不得退回。輸血后的血袋應交回輸血科2~6℃保存至少1天,然后按照《醫(yī)療廢物管理規(guī)程》處理,做好相關記錄。02臨床輸血程序6、血液輸注1.輸血前,由兩名醫(y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輸血時,由兩名醫(y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所有信息,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后,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2.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貯血。3.輸血完畢后,醫(yī)護人員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至少保存一天。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輸血科(血庫)每月統(tǒng)計上報醫(yī)務處(科)。02臨床輸血程序7、輸血后療效評估輸血后由臨床醫(yī)師及時評估輸血治療效果,必要時及時調整輸血方案。對于未達到輸血治療效果的患者要查找原因,消除影響因素,積極治療原發(fā)病。輸血不良反應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之后,受血者發(fā)生了與輸血有關的新的異常表現(xiàn)或疾病。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可達1%~10%,即使按照最高標準執(zhí)行獻血者挑選、血液采集、加工和貯存,仍然可能發(fā)生與輸血相關的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概述01輸血不良反應分類按發(fā)生的時間分為即發(fā)反應和遲發(fā)反應,即發(fā)反應是指在輸血當時或輸血后24小時內發(fā)生的反應。遲發(fā)反應是指輸血24小時后、幾天或十幾天發(fā)生的反應。按發(fā)病機制分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兩類。01輸血不良反應分類免疫性即發(fā)反應有: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過敏反應,溶血反應,輸血相關的肺損傷免疫性遲發(fā)反應有:溶血反應,移植物抗宿主病,輸血后紫癜,血細胞或血漿蛋白同種異體免疫非免疫性即發(fā)反應有:細菌污染反應,循環(huán)負荷過重,空氣栓塞,出血傾向,非免疫性溶血反應,電解質紊亂,枸櫞酸中毒非免疫性遲發(fā)反應有:含鐵血黃素沉著癥,血栓性靜脈炎,輸血傳播性疾病。02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后的檢查程序根據(jù)《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輸血反應發(fā)生后,應做以下核對檢查: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核查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新檢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02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后的檢查程序根據(jù)《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輸血反應發(fā)生后,應做以下核對檢查: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并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fā)現(xiàn)特殊抗體,應做進一步鑒定。5.如懷疑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6.盡快檢測受血者的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及尿血紅蛋白。7.必要時,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后5~7小時測受血者血清膽紅素含量。輸血傳播性疾病輸血傳播性疾病,(transfusionalinfectiousdisease)指供血者的傳染病原如細菌、病毒、寄生蟲,可通過輸注血液制品進入受血者體內引起的疾病。輸全血或成分輸血均有傳播疾病的危險,經(jīng)輸血傳播的疾病,又稱輸血相關疾病,其中以肝炎、艾滋病危害性最大。概述01肝炎主要是乙型和丙型肝炎。凡是由于輸注血液制品引起受血者發(fā)生肝炎,或者無肝炎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但出現(xiàn)陽性的肝炎血清學標志物,統(tǒng)稱為輸血后肝炎。輸血后丙型肝炎發(fā)生率遠遠高于輸血后乙型肝炎。02艾滋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既可存在血漿中,也存在于細胞中,所以輸全血或成分輸血均能傳播HIV,血源性傳播是HIV的重要途徑之一。03巨細胞病毒巨細胞病毒(CMV)以一種或多種形式在白細胞內呈潛伏狀態(tài),其存活時間較短,所以輸庫存血或去除白細胞的血液制品比輸新鮮血傳播巨細胞病毒的可能性小。04瘧疾輸血傳播瘧疾是因為輸注血液中含瘧原蟲裂殖體或裂殖子引起受血者感染。輸血傳播瘧疾較少見。排除有瘧原蟲感染的獻血者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05梅毒獻血者患梅毒并處于梅毒螺旋體血癥階段,可以傳播梅毒。梅毒螺旋體在體外生活能力低,4℃時48~72小時或40℃失去傳染力,100℃立即死亡。避免輸注新鮮血液,最好4℃冷藏5天以上的血液,可以防止或減少梅毒的傳播。06其它疾病當獻血員患有EB病毒感染、黑熱病、絲蟲病、回歸熱及弓形體感染等疾病時,均有可能通過輸血傳播。新生兒溶血病01發(fā)病原因和機制新生兒溶血性疾?。℉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從廣義上說包括母嬰血型不合、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引起的溶血癥;狹義上僅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臨床上以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最為常見。01發(fā)病原因和機制1、ABO血型不合引起的HDN
ABO系統(tǒng)HDN90%以上發(fā)生于O型母親孕育了A型或B型的胎兒,A型胎兒比B型胎兒更常見。O型的母親發(fā)病率較高。原因是因為自然界大量存在的類似A和B血型物質刺激,使O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 我們神圣的國土 第三課時 (說課稿)-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
- 7-1《短歌行》說課稿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2025年企業(yè)招標承包經(jīng)營合同
- 《7 剪紙藝術》(說課稿)-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粵教版
- Module 8 Unit 1 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Unit 2 My week Period 4 Get ready for the new school year(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 19海濱小城 (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2025農(nóng)副產(chǎn)品買賣合同書模板(合同版本)
- 202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口語交際 復述與轉述配套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春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10課 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加強說課稿1(pdf) 川教版
- 《學會積極歸因》教學設計
- 《一次函數(shù)與方程、不等式》說課稿
- 動火作業(yè)安全管理要求及控制措施
- 詩豪劉禹錫一生部編教材PPT
- 資源循環(huán)科學和工程專業(yè)建設探討
- 中國營養(yǎng)師培訓教材1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教案第13課內部溝通基礎知識
- 2023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FZ/T 54024-2019錦綸6預取向絲
- 2022年云南省中考數(shù)學試卷及答案
- 30453自考機電一體化技術及應用小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