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專題復(fù)習(xí):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1頁
2024屆高考專題復(fù)習(xí):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2頁
2024屆高考專題復(fù)習(xí):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3頁
2024屆高考專題復(fù)習(xí):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4頁
2024屆高考專題復(fù)習(xí):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一、山川地理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3.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漢朝前,“關(guān)”特指函谷關(guān);明清時以至現(xiàn)在稱東北三省為“關(guān)外”。

4.山東、山西(“山”特指蠟山,后來有時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一北京大梁、汴梁、東京、汴京一開封京口一鎮(zhèn)江金陵、建業(yè)、建康、江寧、

石頭誠一南京臨安、錢塘一杭州姑蘇、吳郡一蘇州淮上、江都、維揚(yáng)一揚(yáng)州會稽一紹興長安

一西安奉天一沈陽直沽一天津)準(zhǔn)維教育軍隊考試網(wǎng)

6.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7.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8.八荒:人為東、東南、南、西南、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荒為荒遠(yuǎn)之地。八荒指遠(yuǎn)離中原的地

方。

9.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楊州、梁州、雍州。

10.山東:指蠟山以東。

11.江南:泛指長江以南。

12.江左:即長江以東。張為臻博客

13.江表:長江以外,指江南。

14.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黃河流域一帶。

15.五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6.南京又名建業(yè)、建意。

17.開封又名大梁、汴州、東京。

二、稱謂和姓名

1.謙稱

(1)王侯自稱。

①朕本為古人自稱之詞,意謂“我”“我的",后為自稱專用。從秦始皇時專為皇帝自稱,他人不

得擅用。例如:

朕為始皇帝?!妒酚洝?/p>

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常用,譯為“我”。例如: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保ā睹献?梁惠王上》)

③孤皇帝王侯的謙稱,漢以后盛行,譯為“我”。例如:

權(quán)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赤壁之戰(zhàn)》)

④寡君對別國人謙稱本國君主。例如: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璃從者。(《左傳》)

⑤不谷不善,古代諸侯的謙稱,譯為“我”。例如:

齊侯日:“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左傳?僖公四年》)

⑵臣子自稱。

①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謙稱,可譯為“我”。例如:

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保ā而欓T宴》)

②老臣官吏對君主的自稱,多指年長者。例如: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戰(zhàn)國策?趙策》)

(3)一般人自稱。

①仆謙稱,譯為“我”。例如:

仆非敢如此也。(《報任安書》)

②愚愚蠢的人,謙稱,譯為“我”。例如:

愚謂大計不如迎之。(《赤壁之戰(zhàn)》)

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謙稱,譯為“我”。例如:

如曰今日當(dāng)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馬諫議書》)

④小人謙稱,譯為“我”。例如: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左傳?隱公元年》)

⑤鄙人古人表謙卑的自稱。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為見識短淺的“鄙俗”之人、“鄙陋”之

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淺薄。

⑥不才本意為沒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謙卑的自稱。例如: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報劉一丈書》)

⑦不肖即“不似”“不賢”,舊時表謙卑的自稱,自謙自己沒有本事,不能繼承祖輩德行,多用于

長輩死后。

⑧不佞(ning)。同“不才”。例如:

不佞寢疾,不能趨走。(《戰(zhàn)國策?趙策二》)

⑨后學(xué)學(xué)者或讀書人的自稱。例如:

零邑后學(xué)出玉書石。(《朝陽巖銘》)

⑩賤子謙稱自己。例如: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無家別》)

⑷女子自稱。

①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譯為“我”。例如:

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樂羊子妻》)

②賤妾女子自稱。例如:

賤妾留空房。(《孔雀東南飛》)

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謙稱,譯為“我”。例如:

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左傳?僖公十五年》)

(5)自稱家人。

①家嚴(yán)亦稱“家君”“家尊”,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②家慈舊時對別人稱自己母親的謙辭。舊俗有“嚴(yán)父慈母”之說,故有此稱。

③舍弟對自己弟弟的謙稱。(稱比自己輩分小或年齡小的家里人,稱呼前常加“舍”。)

④拙荊IH時一般人家丈夫?qū)ζ拮拥囊环N稱謂?!靶獭北緸橐环N灌木,荊釵布裙為古代貧寒人家婦女

的穿著,故以此代稱。乂作“山荊”“荊室”。

⑤賤息古人對自己子女的謙稱。例如: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戰(zhàn)國策?趙策》)

⑥犬子對人稱自己的兒子。例如:

同犬子,祝龜齡,天教二老鬢長青。(《鵬鴻天-為老母壽》)

又指雙別人兒子的鄙稱。例如: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三國演義》)

⑦弱息原指年幼弱小的子女,后多指幼弱的女兒。

⑧息女古人對外人稱自己的女兒為“息女”。例如:

臣有息女,愿為箕帚妾。(《漢書?高帝紀(jì)》)

⑨小女對人稱自己的女兒。例如:

貧賤有小女。(《宋史》)

2.敬稱

(1)稱君王。

①陛下對帝王的尊稱,譯為“您”。例如:

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史

記-秦始皇本紀(jì)》)

②廟號帝王死后,在太廟立空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號。稱廟號,是對已死皇帝的敬稱.例如: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海瑞傳》)

③殿下古代對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稱。“殿”即“宮殿”,“殿下”本為宮殿的陛階之

下。古代天子宮中可稱宮、稱殿,丞相府中只可稱殿,不能稱宮。漢代在稱天子為“陛下”的同時,

稱侯王為“殿下”。唐以后只稱皇太子為殿下,侯王不稱。

⑵稱臣子。

①麾下古代對將帥的一種尊稱。麾是古時軍中將帥指揮用的旌旗,為將帥指揮權(quán)力的象征,故以此

稱之。例如:

愿麾下重天授之姿,負(fù)四海之望。(《三國志?吳志》)

②足下手下人。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對方的手下人,表示尊敬對方,譯為“您”。根U如:

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軻刺秦王》)

③執(zhí)事侍從。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執(zhí)事,表示尊敬對方,譯為“您”。例如: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燭之武退秦師》)

④閣下尊稱,譯為“您”。例如:

側(cè)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dú)行。(《與于襄陽書》)

⑤左右在左右的侍臣。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對方左右的侍臣,即稱“左右”,表示尊敬對方,譯為

“您”。例如:

是仆終己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報任安書》)

⑥君尊稱,譯為“您”。例如: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馮諼客孟嘗君》)

(3)稱師長。

①夫子尊稱,譯為“老師”或“您”。例如:

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一子張》)

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齊桓晉文之事》)

②丈人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與今之“岳父”不同,譯為“您”。例如:

至江上,欲涉,遇一丈人。(《呂氏春秋》)

③老對老年人的尊稱。如張老、謝老等。

④父(血)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或?qū)夏耆说淖鸱Q。周代貴族取字時,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以示排行,而

在字后加“父”或“甫”以示性別,后多沿用為男子的美稱。另泛指對老年人之尊稱,如漁父、田父

等。

另,讀f(i,父親或男性長輩之稱。如祖父、伯父、舅父等。

⑤亞父亞,僅次一等的。古代侯王往往稱自己尊敬的賢臣為“亞父”。意為僅次于父親的人。例如:

亞父南向坐,一一亞父者,范增也。(《史記?項羽本紀(jì)》)

⑥甫通“父(W”,古代男子的美稱。參見“父(?”條。

⑦母古代對貴族女子的一種美禰或泛指女性長輩。周代貴族女子取字時,字前要加姓,姓前加孟(伯)

仲叔季排行,字后加“母”或“女”以示性別。如姬原母、孟姜女等。

另泛指女性長輩。如祖母、伯母、姑母、舅母等。

⑧膝下古代兒女對父母的敬稱。往往用于書面語。例如:

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報母書》)

⑨爺IEI稱父親或尊貴者。例如: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⑩的堂古稱父母為周堂。

?泰山舊時呼妻父為泰山。

?洗考對已故父親的敬稱,又禰“先君子”。

?先妣(bi)對己故母親的敬稱。

(4)稱朋友、同輩的人。

①先生尊稱,譯為“您”或者“先生”。例如:

十九人謂毛遂日:“先生上!”(《史記?平原君列傳》)

②卿尊稱,譯為“您”。例如:

卿東來,故應(yīng)有此物,可以一領(lǐng)及我。(《世說新語?德行》)

③子尊稱,譯為“您”。例如: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論語?公冶長》)

④公尊稱,譯為“您”。例如: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⑤吾子尊稱,比稱“子”更親熱,譯為“您”。例如: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璃從者。(《左傳》)

(5)稱對方親眷。

①令堂對對方母親的敬稱。

②令尊對對方父親的敬稱。

③令兄對對方哥哥的敬稱。

④令弟對對方弟弟的敬稱。

⑤令妹對對方妹妹的敬稱。

⑥令坦對對方女婿的敬稱。

⑦令郎對對方兒子的敬稱。

⑧令愛對對方女兒的敬稱。

⑨千金舊時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

3.上稱下或平輩之間的稱呼

這種稱呼,無尊卑之說,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稱代詞。例如:

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渠會永無緣。(《孔雀東南飛》)

4.賤稱

(1)小子賤稱,含有輕蔑的意味。例如:

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

⑵豎子賤稱,如同“小子”。例如:

豎子不足與謀?。ā而欓T宴》)

5.表示特定關(guān)系的稱呼

(1)力口“從”表示叔伯關(guān)系。例如:

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謝安傳》)

(2)加“太”表示長一輩。例如:

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長。例如:

嫗,先大母婢也。(《項脊軒志》)

6.不同的朋友關(guān)系之間的稱謂

【布衣之交】指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指在遇到磨難時結(jié)成的朋友。

【貧賤之交】指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jié)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指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指能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

【忘年交】指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忘形交】指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

【車笠交】指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

【君子交】指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神交】指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也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三、宗法禮俗

(一)宗法

1.宗法舊時以家族為中心,按血統(tǒng)遠(yuǎn)近區(qū)別親疏的法則。它包括封建社會規(guī)定的嫡庶、血統(tǒng)

的法則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慶吊、送終等事情的家法。這種制度是為維護(hù)封建等級制

度、鞏固貴族世襲統(tǒng)治服務(wù)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會中長期保存。

2.嫡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正妻所生的兒子。有時也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即“嫡長子”。從周

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長子世襲,直至清末。

3.宗子指嫡長子。依宗法,嫡長子要繼承大宗,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權(quán),

要繼承特別多的遺產(chǎn),應(yīng)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別高貴,故又叫“宗主”。

4.庶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妾(小妻)生的兒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襲,諸侯的君位也如此。

宗法社會以“殺嫡立庶”為非法。

5.眾子指嫡長子以外的諸子。包括長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小妻)所生的庶子。

6.親戚在古代,“親”表示的親屬關(guān)系比較廣泛,兒女對父母可以稱“親”,父母對兒女也

可以稱“親”。前者如《送東陽馬生序》:“其將歸見其親也?!焙笳呷纭蹲髠?隱公四年》

記載衛(wèi)國大夫石儲(qu。)殺掉謀殺國君的兒子石厚時,說石脩是“人義滅親”。“戚”表示親

屬關(guān)系時比“親”疏遠(yuǎn)些,使用頻率極低。漢代以后,“親”主要表內(nèi)親,“戚”表外親?!坝H”

與“戚”連用時,有時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親屬,有時指內(nèi)外親屬,包括本宗與外姻,即同

姓本族與異姓外族姻親。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p>

7.六親泛指親屬。但具體說法不一:按《左傳》說,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

婭;按《周易》說,指父子、兄弟、夫婦;按《漢書》說,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

8.三黨指父黨、母黨、妻黨,亦即父族、母族、妻族。

9.考妣舊時父親死后稱“考”,母親死后稱“妣”?!抖Y記?曲禮下》:“生日父,曰母,

日妻;死曰考,日妣,曰嬪?!比纭俄椉管幹尽罚骸笆椅鬟B于中閨,先妣嘗一至?!?/p>

10.七廟歷代帝王為維護(hù)宗法制度,設(shè)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廟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后以“七廟”為王朝的代稱。如《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驍?!?/p>

11.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廟排列的規(guī)則和次序。始祖廟在中間,以下各代按照輩分,分別

列于兩側(cè):二世、四世、六世居左,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為穆。后由宗廟的次序,

又推廣到墳地葬位和祭祀時的排列順序,后又泛指一般宗族的輩分。

12.喪服舊時居喪時穿戴的服飾。根據(jù)與死者關(guān)系的親疏,分為五等,稱作“五服”,包括

“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纏(si)麻”。喪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觀念,也反映

了血統(tǒng)親疏的等級。習(xí)慣上以五服之內(nèi)為親,五服以外為疏。

13.期功古代喪服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別為九個月和五個月。如

《陳情表》:“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p>

14.太廟天子的祖廟。如《伶官傳序》:“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p>

15.三綱封建時代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合稱。意

思是臣要絕對服從君,子要絕對服從父,妻要絕對服從夫。最先由漢代董仲舒提出,后經(jīng)歷代

封建統(tǒng)治階級加以系統(tǒng)化,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的一套封建教義。

16.五常①即“五倫”,是封建禮教所規(guī)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倫理關(guān)

系,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這些人倫關(guān)系,反映了封建社

會的等級觀念。五倫中君臣關(guān)系居于首位,故又叫“大倫”。如《論語?微子》:“長幼之節(jié),

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雹诩础拔逍小保附?、木、水、

火、土五種物質(zhì)。③指仁、義、禮、智、信。

17.五教是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間的封建關(guān)系準(zhǔn)則,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

子孝。

18.七出封建社會遺棄妻子的七種借口: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即公婆)、口舌、盜竊、妒

忌、惡疾。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遺棄。又叫“七去”“七棄”,是為維護(hù)夫權(quán)而制定的迫害婦女

的禮教。

19.三從四德“三從”與“四德”的合稱?!叭龔摹敝赣讖母?、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

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從四德是封建倫理道德奴役婦女的精神枷鎖。

20.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間依長幼排行時,習(xí)慣上以伯、仲、叔、季為序。一般來說,

“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左傳?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xiàn)、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贝涡蛞啦?、仲、

叔、季并循環(huán)使用。兄弟姊妹中年紀(jì)最大的稱“伯”,有時也稱“孟”,但二者有區(qū)別:嫡長

子稱“陵”,庶出長子稱“孟”。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

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如陸游《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二)尊卑

1.室內(nèi)座位尊卑古時座次、坐向規(guī)定嚴(yán)格,一般坐北朝南為尊位。如《鴻門宴》:“亞

父南向坐,一一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p>

2.車座的尊卑古時車座分左中右。一般車座以左為尊,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坐定,

公子從車騎,虛左。”

3.官位的尊卑秦漢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為尊,以左為卑。

4.住地稱謂古時把貴族稱為右族或豪右,貧賤者居住之地稱“閭左”,貶官稱“左遷”。

(三)忌諱

1.古人諱言“錢”字"古人以錢之名不雅馴,縉紳先生難道之,故易其名曰賦,曰祿,

日餉,天子T里外曰采。"常見的說法是“孔方兄”。再如,把請人作詩文書畫的酬勞錢物稱

為“澗筆”;兩漢時,將錢買官謂之“銅臭”等。

2.古人諱言大小便常見的說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如《赤壁之戰(zhàn)》:“權(quán)

起更衣,肅追于宇下?!?/p>

3.古人諱言“死”《禮記?曲禮下》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日薨,大夫死曰卒,士

死曰不祿,庶人曰死?!弊诮探塘x中也諱言死,如西歸、仙游、升天、坐化、圓寂、涅槃、就

木、入土、謝世、作古等,現(xiàn)代漢語中如逝世、長眠、遇難、捐軀、殉國、夭折等。

(四)避諱

避諱實際上是一種反映封建禮法的忌諱,即遇到與君主、尊長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種方法

回避。主要分兩大類:一是國諱,一是家諱。

1.國詒國諱指詩文中不宜書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親屬的名。例如:《呂氏春秋》

中稱“楚”為“荊”,是因為“莊襄王名子楚,諱之故言荊也”?!吨纹狡分小白源硕伞保?/p>

因避康熙玄炸諱,改“玄”為“元”。

2.家詒亦稱為私諱,即說話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例如:司馬遷祖父名

僖,所以《史記》中“僖”字皆作“釐”?!罢淹蹀?,安釐王即位。"(《信陵君竊符救趙》)

3.避詒的方法(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來代替。

⑵空字法,即將應(yīng)避諱的字空而不書,或作“某”。

⑶缺筆法,即對所避之字少寫一兩筆。

(4)改音法,就是讀書時遇到諱字,就改變聲調(diào)或讀別的字音。

(五)禮俗

1.禮俗即禮儀習(xí)俗。泛指婚喪、祭祀、交往等各種場合的禮節(jié)與習(xí)俗。

2.五禮五種禮的合稱。古代以祭祀的事為吉禮,冠婚的事為嘉禮,賓客的事為賓禮,軍旅

的事為軍禮,喪葬的事為兇禮。

3.六禮有兩種解釋:

⑴指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xiāng)飲酒禮、相見禮。

(2)指婚姻成立的手續(xù),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4.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加冠的禮儀。古代未成年的男子束發(fā),不戴冠,行過加冠禮后

則標(biāo)志著進(jìn)入成年了。舉行加冠禮的年齡,有20歲和19歲兩種說法。后代冠禮雖廢,但仍保

留“加冠”“己冠”“弱冠”“未冠”等說法。

5.笄(ji)禮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時舉行的盤發(fā)插笄(即簪子)的禮儀。舉行笄禮的年齡一般在

15歲時,表示年屆成人,可以結(jié)婚。后來女孩子到了成年又稱“及笄”“笄年”。

6.合優(yōu)(jin)指結(jié)婚。古時把一個匏分為兩個瓢叫“皆”,舉行結(jié)婚儀式時,一對新人各執(zhí)

一瓢而酷(x0)(用酒漱口),就叫“合音”。后世遂以“合皆”為結(jié)婚的代稱。

7.妻男子的配偶。在宗法時代指正式的配偶、嫡妻。從等級上看,“妻”當(dāng)是指諸侯以下

男子的正式配偶,因為諸侯的正式配偶稱“夫人”,帝王的正式配偶稱“后”。

8.妾最初指家庭的女奴,后指貴族娶的“小妻”,實際上“小妻”是女奴隨社會的發(fā)展而

發(fā)展的結(jié)果,但地位仍極其低賤。舊時正式婚配的妻子、夫人有時自己也稱“妾”“賤妾”,

這是自謙的說法。

9.姬原是古代的顯姓。如周王族姓姬。后來成為貴族婦女的代稱,再進(jìn)一步泛化,便成為

婦女的美稱,進(jìn)而成為美女的通稱。如《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丁財貨,好美姬?!?/p>

后來又成為富貴人家婢妾的美稱。

10.媵(ying)指古代諸侯的女兒出嫁時隨嫁或陪嫁的人。它是古代一夫多妻制的一種形式。

其方式是,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嫡夫人,女方以侄女、妹妹隨嫁。此外,還有兩個和女方同姓的

“國、家”送女兒陪嫁,也各以侄女、妹妹相從。這些隨嫁、陪嫁的人統(tǒng)稱為“媵”。但這些

被稱為“媵”的貴族婦女,其間雖有輩分、嫡庶之分,但都是主子,不是奴才,她們都是經(jīng)過

“聘”的,都有資格成為夫人。后來隨著“媵女”制度的逐漸消亡,“媵”的地位逐漸降低,

在只有妻妾之分的時代,就與“妾”成了同義詞。如《阿房宮賦》:“妃嬪媵婿,王子皇孫,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p>

11.青廬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這種風(fēng)俗。如《孔雀東南飛》: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p>

12.文定相傳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征訂婚后,親迎太姒至渭濱。后世因此以“文定”代稱訂婚。

13.朝(ch6o)周代各國的諸侯,按規(guī)定的時間覲見周天子,叫“朝”。如《王制》:“五年

一朝天子?!绷硪环N說法是《左傳?昭公十三年》杜預(yù)注:“三年一朝?!泵看纬娞熳?,都

要帶著玉帛、獸皮、珍玩和土產(chǎn)等貢品,叫作“朝貢”。如《左傳?隱公八年》:“鄭伯以齊

人朝王,禮也?!比绻话磿r朝見天子,就被認(rèn)為是不尊敬天子,天子就要出兵討伐。如《左

傳?隱公九年》:“宋公不朝,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

14.覲朝拜皇帝。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稱覲。諸侯春見臼朝,秋見臼覲。諸侯朝見天子的儀式

稱覲禮。覲禮規(guī)定,天子不得下堂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天子失禮。如《譚嗣同》:“至七月,

乃扶病入覲,奏對稱旨。”

15.免胄胄,盔。按古代禮法,諸侯的軍隊過天子門,戰(zhàn)車上的左右衛(wèi)士必須脫胄卷甲,收

好兵器,下車步行而過,以示對天子的尊敬。如《般之戰(zhàn)》:“左右免胄而下?!?/p>

16.祖古代餞行時的儀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為在半路上為別人設(shè)宴送別。如《荊

軻刺秦土》:“至易水上,既祖,取道?!?/p>

17.封禪(shdn)古代統(tǒng)治者不僅重視祭宗廟,也重視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

重的典禮叫作“封禪”。一般都是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古時認(rèn)為泰山是五岳之長,稱為

岱宗。泰山高,離天近,所以先要到泰山頂上舉行祭天的儀式,以報答天之功,叫封。然后再

到泰山腳下的一座小山一一梁父山上舉行祭地的儀式,以報答地之功,叫作禪。如《史記?秦

始皇本紀(jì)》:“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峰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

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fēng)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

大夫’。禪梁父?!?/p>

18.齋戒古人在祭祀或進(jìn)行重大活動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潔凈身心,表示虔誠。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

19.釁鐘、釁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時新鐘鑄成,必殺牲口取血涂在鐘的孔隙上,并舉行祭

鐘儀式,稱釁鐘。這是一種禮制,凡重要器物(鐘、鼓等)制成,定殺牲取血涂在上面。如《毅

之戰(zhàn)》:“不以累臣釁鼓?!薄搬吂摹痹谶@里是“處死”的意思。

20.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娶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來就以“社稷”代表國家。

如《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薄段?/p>

人墓碑記》:“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

之有重于社稷也?!?/p>

21.犧牲古代祭祀時把宰殺的牛、羊、豬等牲畜叫作“犧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純一的牲畜

叫“犧”;體全叫“牲”。古代又有“三牲”之說,指祭祀用的牛、羊、豬。后來也以雞、魚、

豬為“三牲”。如《曹劌論戰(zhàn)》:“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p>

22.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豬各用一頭。

23.少牢古代祭品,指豬、羊各一頭。如《伶官傳序》:“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

廟?!?/p>

24.死古代社會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稱謂。如《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

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庶人曰死?!?/p>

25.棺槨“棺”是裝殮死人的器具,即棺材“槨”是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護(hù)棺材。

上古貴族的墓里大多有槨。

26.殉葬指古代用活人或器物從葬的一種風(fēng)俗。即人死以后,逼迫死者的妻妾、奴隸等隨同

埋葬。周代以后多用“俑”代替活人,有時也把死者生前用的飲食器、兵器、樂器、裝飾品等

作為隨葬物品。

27.坐以兩膝著地,兩股貼在腳跟上,是“坐”。兩膝著地,直身,兩股不著腳跟,是“跪”。

跪而挺腰聳身,叫作“跟”(jD。

坐席也有講究,所謂“虛坐盡后,食坐盡前”。盡后,是盡量把身體往后坐一點,表示謙恭的

樣子;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一點,不因飲食而玷污坐席。

28跪與坐不同,往往在有急事或表示謝罪之時,直身,兩股也離開了腳跟。所以前人指出跪

與坐二者的區(qū)別是“跪危而坐安”。如《史記?刺客列傳》:“荊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致

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跪又表示對長者的尊敬。如《論語》:“'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這里的“舍瑟而作”,就是指曾皙

放下瑟,從席地而坐到聳身直起腰來,與跪著相同,表示尊敬。

29.長跪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如《孔雀東南飛》:“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

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取!'”

30.跪起,準(zhǔn)備起身,膝尚在地上。如《鴻門宴》中寫樊噲進(jìn)帳:“項王按劍而跟日:'客

何為者?'”蹈,是受驚而聳身欲起的樣子。

31.箕踞兩股著地伸直兩腿,形似畚箕,叫作“箕踞”。這種姿勢是表示傲視對方的意思。

如《史記?刺客列傳》寫荊軻刺秦王不中,身被八創(chuàng),“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箕踞,就是這種兩股著地伸直兩腿的樣子。

32.拜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jié)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拜禮。如《周

禮?春官?大?!罚骸氨婢虐荩辉换?,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日

兇拜,七日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拜禮中,禮節(jié)最重的是稽首。稽首與頓首、空首不同。一般說來,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頓首是

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國君回禮臣下之拜。

頓首是拜跪于地,引頭至地,頭頓地即舉起,所以叫作頓首。

空首是拜跪于地,先以兩手拱至地,再以頭至手,因其頭不至地,所以叫作空首。

稽首是拜跪于地,引頭至地,多時方起,因為頭叩地多時,有所稽留,因此叫作稽首。

肅拜是拜禮中禮節(jié)最輕的。《周禮?春官》注:“但俯下手,今時擅(yi)是也?!敝皇枪笆中?/p>

禮,就是現(xiàn)在的揖。軍隊中有這樣的肅拜。婦人行禮,主要也是肅拜。褒拜是手持符節(jié)行的禮。

喪禮中先作頓首后作稽頻(sdng),叫吉拜;先稽賴后頓首,叫兇拜;振動,是戰(zhàn)栗變動之拜。

33.揖古代作揖與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如《儀禮?鄉(xiāng)飲酒禮賓厭介注》:“推手曰

揖?!惫湃俗饕?,根據(jù)對象的不同,推手時有高平下之別?!吨芏Y?秋官》:“土揖庶姓,時

揖異姓,天揖百姓?!睂κ眨瑳]有親屬關(guān)系,推手時稍微往下,叫土揖。對異姓,是指有婚

姻關(guān)系的,則用時揖,平推手。對同姓,是同一個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時稍微舉高。

34.執(zhí)手表示親昵的行禮方式,和現(xiàn)在的握手相似。最先見于《詩經(jīng)》:“執(zhí)子之手,與子

偕老?!比纭队炅剽?寒蟬凄切》:“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p>

35.壽以酒或物向別人祝福。如《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p>

36.趨臣見君時的禮節(jié)。小步快走,表示恭敬。如《觸龍說趙太后》:“入而徐趨?!?/p>

37.落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表敬重。如《戰(zhàn)國策?秦策一》:“父母聞之,清官除道,張

樂施飲,郊迎三十里?!?/p>

38.九賓也稱“九儀”,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種禮儀,由九名侯相(迎賓贊禮人員)立于殿

廷,接引賓客上殿。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趙

使者藺相如?!?/p>

39.百姓古代奴隸社會對貴族的總稱。貴族有姓,平民無姓,這種狀況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仍然

存在。到了漢代,自天子以至于一般平民才皆可以有姓了。“百姓”遂隨之指稱一般平民了。

40.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稱。如《史記?廉頗藺相

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p>

41.臣最初指男性奴仆,跟女性的“妾”相對。后來成為君主時代官吏和百姓的統(tǒng)稱。如《鄒

忌諷齊王納諫》:“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另外,“臣”又是表示謙卑的自稱?!赌?/p>

子?公輸》:“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p>

42.黎民即“平民”“眾民”之意。也稱“黎庶”“黎元”等。

43.士商、周時最低級的貴族階層。卿大夫下面是士,這種“士”通常擔(dān)任卿大夫統(tǒng)治區(qū)域

(即家)的家臣。春秋以后“士”又成了武士、文士的稱謂,再以后便逐漸成了統(tǒng)治階級中知識

分子的通稱了。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為人,仁而下士?!薄丁粗改箱洝泛笮颉罚骸翱N

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44.奴隸為奴隸主勞動而無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隸主任意買賣或殺害。最初的“眾”“奚”

“仆”“臣”“妾,,都是奴隸。

45.黔首戰(zhàn)國時秦國及后來秦王朝對平民的賤稱。黔,黑色。黔首,猶如黑頭。據(jù)說秦尚黑

色,當(dāng)時平民皆用黑布包頭,故名。如《過秦論》:“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p>

46.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的稱謂,其身份比奴隸高。

47.小人西周、春秋時代對被統(tǒng)治的勞動人民的稱謂,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與“大人”

相對,后者與“君子”相對。如《出師表》:“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

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绷硗?,“小人”又是舊時地位低的人對上自稱的謙辭。如《林

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李小二便拜道:'自從得恩人救濟(jì),赍發(fā)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著,迤

迪不想來到滄州,投托一個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過賣?!?/p>

古代年齡稱謂

襁褓不滿周歲

黃口本指雛鳥,后比喻幼兒,10歲以下

總角

幼年泛稱

孩提

垂髯(tiao)童年泛稱。

始齪(chen)

幼學(xué)10歲

束發(fā)15歲左右

弱冠20歲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

年逾半百

知非之年

50歲

知命之年

艾服之年

大衍之年

花甲

平頭甲子

60歲

耳順之年

杖鄉(xiāng)之年

古稀

杖國之年

70歲

致事之年

致政之年

杖朝之年80歲

耄耋(maodie)之年八九十歲的年紀(jì)

始背之年90歲

期頤(jlyi)之年100歲

四、官職官署

1.【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

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

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

封其子阿濟(jì)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zhǔn)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

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

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2.【丞相】是封建官僚機(jī)構(gòu)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wù)的人。有時稱相國,

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

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3.【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

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

個虛銜,最后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并未給太子講過課。

4.【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后任皇

子長沙王、梁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

章死后都被迫贈太傅。

5.【少?!恐竷煞N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梅

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

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后也逐漸成為虛銜。

6.【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shè)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開h

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痹偃绱髸?/p>

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7.【學(xué)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后指翰林學(xué)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

參與機(jī)要,因而有“內(nèi)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xué)士,

但與唐宋時翰林學(xué)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后序》“以資政殿學(xué)士行”,這是文

天祥辭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xué)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dāng)時任翰林院侍讀

學(xué)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xué)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

學(xué)士。

8.【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

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p>

9.【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wèi)青為大

將軍。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zhàn)爭時才設(shè)大將軍官職,戰(zhàn)后即廢除?!稄埡?/p>

傳》“大將軍鄧鷺奇其才”,鄧鷺當(dāng)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

10.【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wù)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

密副便合稱“宰執(zhí)”。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队?xùn)儉示康》“參政魯公為

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譚嗣同》“參預(yù)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

相之職”。

11.【軍機(jī)大臣】軍機(jī)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wù)機(jī)構(gòu)。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xué)士、

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jī)大臣。軍機(jī)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

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jī)大臣?!蹲T嗣同》“時軍機(jī)

大臣剛毅監(jiān)斬”。

12.【御史】本為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明

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為都御史,與太監(jiān)某守遼寧”,王

翱當(dāng)時任都察院長官。

13.【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dān)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擔(dān)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

政的最高國務(wù)機(jī)構(gòu)之一,樞密使的權(quán)力與宰相相當(dāng),清代軍機(jī)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宋

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骸坝璩邑┫嗉鏄忻苁梗级街T路軍馬?!蔽奶?/p>

祥當(dāng)時掌管軍事要務(wù)。

14.【左徒】戰(zhàn)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dāng)。主要職責(zé)是規(guī)諫皇帝、舉薦人才?!肚?/p>

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15.【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

級武官?!读纸填^風(fēng)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备咛局?/p>

高俅。

16.【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读H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dāng)時藺

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

17.【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人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jī)關(guān)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

夫等?!肚袀鳌罚骸吧瞎俅蠓蚺c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認(rèn)為是

指上官靳尚?!白臃侨嫶蠓驓e?”屈原擔(dān)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wù)的長官?!丁粗?/p>

南錄〉后序》:“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

18.【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稁熣f》:“士大夫之族,曰師曰

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石鐘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p>

《訓(xùn)儉示康》:“當(dāng)時士大夫家皆然?!薄段迦四贡洝罚骸翱ぶt士大夫請于當(dāng)?shù)馈!?/p>

19.【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

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后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fèi)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蹲T嗣同》:“八月初

一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痹绖P為兵部侍郎。

20.【侍中】原為正規(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

以后,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出師表》提到的郭攸之、費(fèi)祎即是侍中。

21.【郎中】戰(zhàn)國時為宮廷侍衛(wèi)。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wù)。

如《荊軻刺秦王》:“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此指宮廷侍衛(wèi)?!稄埡鈧鳌贰肮囂卣靼堇?/p>

中“,“郎中”是管理車騎門戶的官名。

22.【參軍】“參謀軍務(wù)”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

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zhèn)軍參軍,《后漢書》著者范曄曾任

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以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華州

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23.【令尹】戰(zhàn)國時楚國執(zhí)掌軍政大權(quán)的長官,相當(dāng)于丞相,如《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

之大怒?!泵髑鍟r指縣長,如《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p>

24.【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zhàn)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彼逄茣r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卑拙右桩?dāng)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25.【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

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26.【太守】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短?/p>

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薄犊兹笘|南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