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上)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上)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上)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上)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上)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北京八十中高二(上)期中歷史(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提示:試卷答案請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簽字筆作答。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1.下列史實符合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的是A.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繼位()B.宋太宗繼承兄長宋太祖之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繼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2.秦政權制定多種律令來保障文書的制作、傳遞與保存、其中文書制作的格式和規(guī)范稱為“式”。例如,里耶秦簡中的行政文書,就嚴格遵循了“式”的要求?!笆健钡耐菩姓f明秦代()A.統一了文字度量衡C.文書行政的標準化B.依靠嚴刑峻法統治D.地方治理日趨完善3.由此可知()A.尚書臺正式確立為新行政中樞C.尚書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職能B.漢成帝開始設立中朝削弱相權D.尚書仆射控制中朝威脅到皇權4.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權遣使頻繁,雙方挑選使節(jié),必求“容止可觀,文學優(yōu)贍者”。北朝使節(jié)皆為漢族高門人物,而非鮮卑子弟。這說明(A.南方政權整體實力占優(yōu))B.南北政權文化認同趨近D.漢族高門控制南北政權C.南北政權關系趨向和好5.唐朝為邊疆防御節(jié)度使,每個節(jié)度使領屬數萬軍隊,兵將形成長期密切的關系。節(jié)度使的設置緩解了邊疆外族勢力對朝廷的壓力,然而天寶年間發(fā)生了安史之亂。這說明節(jié)度使()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C.沒有邊地軍隊調兵權B.由蕃將充任是嚴重失誤D.打破了外重內輕的局面6.《明史》記載,太祖“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至仁宗而后,諸大學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由此表明,明朝內閣()A.在明太祖時期已正式設立C.大學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B.在明成祖時期開始參與國是D.大學士可正式統率六部百司7.公元前4世紀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觀劇津貼被大幅削減,城邦日常開支和軍費也要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對此,演說家伊索克拉底說:“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每個人都想享受由財富帶來的榮耀。而現在,每個人都要辯稱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頭等的罪惡一樣?!鄙鲜霾牧戏从吵觯ǎ〢.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C.富人的經濟負擔在減輕B.富人對民主制更有信心D.窮人被排擠出城邦事務8.公元前27年,屋大維組織元首顧問議事會,成員包括執(zhí)政官、行政長官等官員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維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議題,事先都經過這個議事會討論。這一機構的設立()A.推動了民主進程C.削弱了元首權力B.顛覆了寡頭統治D.保留了共和因素9.歷史進程中的變革是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在美國制憲會議中,圍繞代表權問題,州權主義者不愿屈從“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聯邦同大國結盟相要挾;國家主義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會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結盟”,聲稱如果小州脫離聯邦,就不惜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雙方最終在參眾兩院議席分配比例等問題上達成妥協。這一結果體現了(A.“孤立主義”原則)B.《人民憲章》原則C.“自由放任”原則D.“制約與平衡”原則10.觀察下面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組織機構關系”圖,解讀正確的有()①邊區(qū)參議會、政府、法院并立制衡③邊區(qū)政權建設適應了土地革命的需要④邊區(qū)政權建設是抗日民主制度的體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②邊區(qū)政府委員由邊區(qū)參議會選舉產生有蘇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轎,不騎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燒香點紙馬”“區(qū)里登記走一下”“要問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來陪嫁,陪了一頭小花牛,給姐耕地種莊稼”。歌中這一現象最有可能出現于(A.19121927年C.1949—1956年)B.1927—1937年D.19781992年12.下表中農民貨幣收入的變化主要得益于()項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指數指數指數指數農民凈貨幣收入(億元)68.5100.087.4127.6162.6127.9186.7人均凈貨幣收入(元)14.9100.018.7125.523.6153.026.8179.819491952年中國農民貨幣收入情況A.第一個五年計劃實行B.農業(yè)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D.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本確立C.土地改革的全面開展13.下圖為新華社記者于20世紀80年代初拍攝的一張珍貴照片——實行包產到戶的安徽鳳陽小崗村帶頭人嚴宏昌在村里第一個買了拖拉機。這張照片()A.體現了土地所有制變革的成效C.釋放了農村政策延續(xù)性的信號14.據如表可知,梁啟超B.反映了農業(yè)機械化的基本實現D.見證了我國農村小康社會建成梁啟超對時局的看法1898各國競爭的起因在于“歐洲全境”“生產過度”,其“所產物”在歐洲已無銷場,“不能不覓年銷售之地”。1902“歐洲區(qū)區(qū)之地,斷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擴大容身之地。年1919國際聯盟是實現“將來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會一定能建成體現“人類大合同、大進化之國際同盟”的基礎一以“掃廓”過去民族競爭造成的“一切擾攘根源”。年A.希望西方國家給予經濟援助C.宣傳民權思想實現君主立憲B.基于變法革新進行社會改造D.立足世界視角尋求救國之道15.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務新政,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企業(yè);1901年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這些舉措表明兩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處是A.求富救國B.實業(yè)救國C.以商救國D.富民救國16.1957指出:“一年兩次的廣交會是在我們被封鎖的情況下不得已搞的我們只好請人家進來看?!庇纱丝芍?,廣交會的創(chuàng)辦A.擴展了與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C.突破了計劃經濟對外貿的束縛B.強化了與蘇聯的經貿聯系D.加速了不結盟運動的進程17.《人民日報》新年社論的高頻詞匯反映當年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主題。1979年新年社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的高頻詞匯包括A.中國人民侵略中國美帝國主義C.技術先進B.合作改造農業(yè)生產先進D.開放穩(wěn)定企業(yè)改革1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學堂學生剪發(fā)辮,江浙許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們在發(fā)辮四圍留短發(fā),覆于額頭,與道教人物劉海蟾的發(fā)式相似,故得名“前劉海”。“前劉?!辈]有剪掉發(fā)辮,官府仍視為大害,嚴令禁止。這表明當時江浙地區(qū)A.道教的地位被否認B.掃除封建陋習成為潮流C.官府反對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響社會習俗19.近代中國在不同時期學習西方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五四運動之前大致經歷了從“器物”到“”再到思想文化三個層面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緣于()A.對西學認知的程度B.社會變革進程的需求D.傳統文化勢力的強弱C.政府推行西學的力度20.史學研究受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與影響。如表所列為1949-1978年間國內史學界發(fā)表的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專題研究論文數量,它反映了這一時期學者們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專題論文數量(篇)甲乙丙丁72228761496A.太平天國運動21.賈誼曾說“俗吏之所務,在于刀筆筐篋”。在出土漢簡中,也有記錄吏員考核的文書,上面記載有“能書、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的文字。這可以看出西漢吏員任用注重(A.倫理道德B.文字技巧C.法律知識B.義和團運動C.戊戌變法D.辛亥革命)D.專業(yè)技能22.魏晉時期,地方撰寫的有關名士和豪強的人物傳記,是州郡長官了解地方社會的重要信息來源,也是中正評定士人資品的主要依據之一。這反映了該時期()A.士人社會地位的提高C.地方豪強勢力的興起23.據下圖可知,漢唐時期(B.歷史書寫對象的轉移D.國家治理方式的調適)A.納入巡視對象的官員群體不斷擴大B.監(jiān)察機構的職責限于巡視地方官吏C.地方行政權力呈現不斷強化的趨勢D.決策、執(zhí)行、監(jiān)察的權力系統已確立24.科舉及第人數是衡量區(qū)域社會流動、經濟發(fā)展與文化建設等程度的重要指標。下圖為明代湖北進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況。由此可見()A.人文環(huán)境與人才選拔相互影響C.政區(qū)等級與文教水平保持一致B.交通條件制約人才分布的格局D.文化成就與人口升降密切相關25.20世紀初,英國建立文官分類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類的辦法。品即官階,代表等級、地位和報酬;位即職位,代表權力、職資和任務。官階不隨職位變動而改變。這反映了()A.貴族傳統的延續(xù)C.黨派干預的加強B.官員地位的降低D.政府職能的擴大26.在古羅馬城市建設中,水道占有重要地位,相關立法較多。就公共下水道的管理而言,裁判官告示規(guī)定:“你讓人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或堆放的物,由此使其使用狀況惡化或將變得惡化的,你要恢復原狀。就不得進行這樣的施工和這樣地堆放物,我也要發(fā)布令狀?!边@說明A.水道管理服從裁判官個人意愿B.國家治理實踐豐富了羅馬法C.私法規(guī)則得到進一步補充完善D.官員從政行為依法得到規(guī)范27.15世紀下半葉,德國藝術家逐漸減少了從圣徒中選擇創(chuàng)作主題。騎士、商隊、城市市場、大學生活、士兵行軍和野營等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作品中。這反映德國A.理性主義的產生C.宗教改革的開始B.人文主義的興起D.浪漫主義的發(fā)展28.明嘉靖中,陜西蒲城要求在鄉(xiāng)兒童于望日在社廟集合,參加圣諭宣講,“庶一社之長幼卑尊皆惕然以省,翕然以悟,而無悖德悖禮者也”。雍正十年(1732)以后,清朝在湖南永綏、粵東等少數民族聚居區(qū)開設)A.儒學開始滲透基層C.邊疆局勢日趨穩(wěn)固B.兒童的教化受到重視D.鄉(xiāng)約與法律逐漸合流29.《漢書》記載“開國承家,有法有制”,認為國家應關注禮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說:“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彼未院?,儒學士人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到了明清,鄉(xiāng)約與法律逐漸合流。這些治理方式旨在()A.推誠輔君,效功百姓C.守道與德,思退刑罰B.滅私徇公,堅守直道D.威制天下,以案刑獄30.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從根本上被打破。1870務工的條文。1909)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響明顯C.清朝被迫從閉關鎖國走向開放B.條約體系與中國國內法關系密切D.清政府通過調整法律以應對時局31.1981年,中國女排經過頑強拼搏勇奪第三屆世界杯冠軍。億萬人民通過電視機、收音機收看、收聽了這一盛況。女排奪冠后,很快收到數萬件海內外的賀信、賀電。全國各地群眾紛紛表示,要以女排為榜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由此可見A.電視機在家庭普及C.排球運動推廣全國B.女排精神激勵國人D.體育強國夢想實現32.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1999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是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該成果的核心內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確定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B.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C.提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D.設立經濟特區(qū),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33.明代東南地區(qū)四縣役銀分攤表役銀分攤前役銀分攤后年份地區(qū)賦役總額(兩)丁銀(兩)田賦(兩)丁銀(兩)田賦(兩)157215821585福建漳平浙江開化廣東順德99322245634580486096747126481662823669318598082189345753047657774318999292764095217952249401621南直隸歙縣據表1可知,役銀分攤的做法(A.增加了人丁稅額)B.有利于人口的增長D.強化人身依附關系C.制約了商業(yè)發(fā)展34.晚清時期,常關、海關、厘金局三者業(yè)務范圍變化示意圖(如圖)如下,這一變化過程表明()A.清政府財政自主權逐步削弱C.稅收機構重疊影響行政效率B.列強資本輸出緩慢增加D.地方財政收入日益減少35.1946年6月25日,世界銀行正式營業(yè)。截至1949年6月底,銀行資產約為20.73億美元,貸款審批)貨款國別南斯拉夫法國荷蘭智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麥伊朗盧森堡墨西哥波蘭巴西申請額5.05.355.00.43.50.52.50.20.400.122.096.01.00.75批準額2.51.9500.1600.3410A.配合馬歇爾計劃的實施C.決策行為受到冷戰(zhàn)影響B(tài).貸款對象集中于不發(fā)達國家D.推動區(qū)域經濟集團化的形成36.中世紀中期,隨著受教育群體擴大、王室司法行政書面化,英國莊園管理從依賴口頭記憶轉向書面文件,產生了地籍冊、賬簿、法庭案卷等文件。這表明,當時英國()A.王權得以持續(xù)強化C.農奴的依附性減弱B.基層治理趨于規(guī)范D.世俗學校廣泛設立37.20世紀80年代,聯邦德國政府調整社會保障政策,推遲養(yǎng)老金隨工資增長而提高的時間,同時嚴審申請養(yǎng)老金的條件,增加個人交納額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減輕公共財政負擔C.提高勞動者積極性B.減緩老齡化進程D.縮小貧富間差距38.延載元年(694)八月敕:“諸戶口計年將入丁、老、疾、應免課役及給侍者,皆縣親貌形狀,以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聽隨事貌定,以付手實?!边@種戶籍管理辦法是()A.黃籍登記B.白籍土斷C.貌閱之法D.諸色戶計39.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府對縣以下的鄉(xiāng)村管轄,基本限于征徭課稅和維護治安,對鄉(xiāng)村的其他事務并不過多干涉,鄉(xiāng)村基本實行自治,這種自治社會也是一種自律社會??梢宰鳛檫@一觀點依據的是A.國家政權的長期穩(wěn)定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備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認同D.鄉(xiāng)村社會脫離政府的管控40.《明太祖實錄》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數未核實,其命戶部籍天下戶口,每戶給以戶帖?!倍袊谝粴v史檔案館藏明代戶帖原件所錄圣旨為:“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戶口不明管的應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寫著他家人口多少。寫得真,著與那百姓一個戶帖?!边@說明A.B.官方原始記錄與口述史料,需仔細甄別使用C.第一則材料是文獻史料,更具有歷史的實錄感D.第二則材料是實物史料,更能反映歷史的原貌二、非選擇題(40分)41.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物孔子老子韓非政治主張“為政以德”“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無為而民自化”“為無為,則無不治”“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審于法禁”材料二“貞觀之治”成績的取得,是以人為本、以德治國這一政治路線的成功。以往談及貞觀之治,只是一味強調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覺,常常忽略中國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從貞觀七年開始擔任門下省的長官,直至貞觀十七年去世,都是門下省的負責人,唐太宗與魏征的關系,與三省制關系密切,而三省制的運行機制,更值得重視。唐朝也被稱為“律令國家”,因為它把中國自漢魏以來的傳統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總結和提煉,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議》對古代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等的立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幾詷s新江等《唐:中國歷史的黃金時代》材料三1979年,我國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經濟體制改革剛剛開始,條件還不具備。1985著改革開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來越活躍,客觀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調整各種民事關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頒布民法通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向、隨后,與之相適應的擔保法、合同法等單行法相繼制定。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幾粤夯坌恰吨袊穹ǖ渚幾氲膸讉€問題》等——摘編自王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1)根據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韓非的政治主張。結合所學,指出秦漢時期治國主導思想的演變。(2)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從三省制運行機制的角度說明“唐太宗與魏征的關系”,并概括《唐律疏議》在中外法制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原因。(3)依據材料三,歸納改革開放以來編纂民法典的基本歷程及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推動形成統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敦煌戶籍殘卷所見唐代均田戶受田情況表戶籍年代高宗時期武則天時期玄宗時期代宗時期均田戶數受足戶數平均每戶應受田畝數平均每戶未受田畝數10022101.0143.5148.7149.369.04102.0106.689.83211注:唐代上柱國按規(guī)定受勛田3000畝,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國戶后的數據?!木幾酝踔贍巍端逄莆宕贰凡牧隙拙右椎摹顿浻选访枋隽藘啥愓麇X導致錢重物輕而傷農的現象,“胡(何)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彈”;表達了對租庸調法的認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計桑田。不求土所無,不強人所難。量入以為出,上足下亦安”,主張“復彼租庸法,令如貞觀年”。柳宗元的《答元饒州論政理書》指出,兩稅法實行按戶等征稅,富人賄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稅,導致“貧者愈困餓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橫侈泰而無所忌”。他認為要避免上述現象的出現,只有“舍其產而唯丁田之間”,即恢復以身丁為本的租庸調法?!木幾愿吨居睢短迫嗽娢乃妰啥惙ㄗ兏镅a證》(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評析白居易、柳宗元對唐代稅制改革的看法。4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20世紀70年代至歐元誕生之前,歐洲貨幣危機頻發(fā),美元匯率波動對歐洲貨幣存在著單向沖擊。對外戰(zhàn)爭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削弱了美國的綜合實力,美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不斷降低。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開始下降,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比重從199972.7%200864%元則由16.7%上升到25.6%,國際貨幣體系進入“美元—歐元雙主導貨幣”的狀態(tài)。在雙主導條件下,其中任何一個主導貨幣濫發(fā)都會引起另一個大貨幣跟隨,然后波及所有中小貨幣。美國和歐洲相繼爆發(fā)的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使得這兩個主導貨幣比任何時候都有借口實行量化寬松政策,而其他各國不得不接受它們造成的任何后果。一些國家無法忍受舊秩序的約束甚至損害,憑上升的經濟實力維護自己的利益?!幾猿伤嘉?,劉駿民《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邏輯》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二戰(zhàn)后國際貨幣體系演變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評價國際貨幣體系應該持有的標準。4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多維視角下的隋代政區(qū)改革材料二研究行政區(qū)劃至少與三個學科有基本關系,一是歷史學,二是地理學,三是政治學。行政區(qū)劃不但是一種現實存在,而且是一種歷史現象。行政區(qū)劃本身是歷史的產物,而且在歷史過程中不斷發(fā)生變化,沒有哪一個政區(qū)不是前代的沿襲或變革。行政區(qū)劃又是一種地理區(qū)域,是一種人為的空間概念,它的存在與變遷都與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關系。行政區(qū)劃既是劃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當然要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相關;而行政區(qū)劃之中又必須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實際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環(huán)境。行政區(qū)劃又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發(fā)生行政關系的產物,行政區(qū)劃的變遷往往是政治過程造成的,也就是說,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區(qū)劃變遷的主要原因。——摘自周振鶴《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結合隋代政區(qū)改革的史實分析說明材料二的觀點。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1.【答案】C【詳解】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是嫡長子繼承制,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在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應該由太子的嫡長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長孫繼承王位。故C正確。2.【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政文書嚴格遵循“式”的要求,這說明了秦代文書行政的標準化,C項正確;統一文字度量衡主要是在文字、長度、容量和重量等方面的統一,與“式”所體現的文書制作格式和規(guī)范不是同一范疇,排除A“式”的推行重點在于規(guī)范文書行政,而非強調嚴刑峻法統治,排除B項;“式”不僅僅針對地方的治理,且材料中不能看到不斷完善的趨勢,排除D項。故選C項。3.【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主斷獄,分別負責具體政務,反映了尚書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職能,C項正確;漢成帝時期的尚書臺屬于秘書機構,還未正式確立為新行政中樞,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設立中朝以削弱相權,排除B項;材料表明尚書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職能,但未體現對皇權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4.【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南北朝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互派使節(jié),對使節(jié)的要求相近。北朝使節(jié)都是漢族士族。結合所學可知,北魏政權統一北方,尤其是孝文帝改革,學習中原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因此南北政權都有利于對華夏文化的認同,B項正確;材料反映南北政權對華夏文化的認同,而沒有進行南北政權的比較,排除A項;南北政權處于對峙局面,而不是和好,排除C項;北朝政權仍然是鮮卑族控制,排除D項。故選B項。5.【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切的關系?!辈⒔Y合所學可知,唐朝時,設置節(jié)度使,加強邊防力量,賦予節(jié)度使較大權力,節(jié)度使最終形成尾大不掉,違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權。隨著唐朝的逐漸衰落以及節(jié)度使勢力日益坐大,中央政府難以掌控住地方,故而演變?yōu)榉?zhèn)割據,可見節(jié)度使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A項正確;節(jié)度使本身是為了加強邊防,由蕃將充任符合實際,只是這一制度下,缺乏制衡和監(jiān)督,排除B項;節(jié)度使手中實權很大,具有邊地軍隊調兵權,排除C項;節(jié)度使加重了外重內輕的局面,排除D項。故選A項。6.【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關鍵信息和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由材料中可以知,A中明太祖時,廢中書省,權歸六部,盡管設置了殿閣大學士,但沒有說明其職責,故A錯;C只是說仁宗時內閣有了票擬權,并沒有說內閣大臣變成宰相,C錯;材料中根本沒有涉及內閣和六部的關系,D不符合材料;而成祖時,“簡翰林院官直文淵閣,參與機務?!惫蔅項符合?!究键c定位】必修一※從漢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變※明朝內閣制。7.【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雅典城邦原有的觀劇津貼被大幅削減,城邦日常開支和軍費也要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頭等的罪惡一樣”可知,雅典公民通過宣稱自己是窮人來躲避財產稅,體現公民參與城邦事務的熱情下降,反映了當時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A項正確;材料“每個人都要辯稱自己并非富人”表明富人并未積極主動參與城邦事務,不體現其對民主制的信心,排除B項;材料城邦日常開支和軍費也要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表明雅典城邦公民經濟負擔變重,富人的經濟負擔也在變重,排除C項;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制,參與政治的條件是城邦男性成年公民,窮人也可以參與城邦事務,排除D項。故選A項。8.【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古羅馬。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屋大維執(zhí)政時期,屋大維組建元首顧問議事會,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然后在元老院議決。結合所學可知,公元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元首制,成為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制。材料中元首顧問議事會有權商討國家大事,保留了某些共和因素,D項正確;這一機構加強了元首的權力,不利于民主進程,排除A項;這一機構是羅馬貴族寡頭統治的產物,排除B項;這一機構加強了元首的權力,排除C項。故選D項。9.【答案】D【詳解】美國制憲會議上大小州之間矛盾重重,但是最終在參眾兩院議席分配比例等問題上達成妥協,即參議院每州兩名,眾議院按照人口總數分配,分別照顧了小州和大州利益,體現了制約與平衡的原則,D項正確;孤立主義指的是盡量避免對外國承擔政治和軍事義務的同盟關系的方式,來維護和擴展美國的利益,且側重政治、軍事和外交,而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與外界的交往聯系,排除A項;人民憲章的核心內容是以普遍權為基礎的議會民主化的問題,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自由放任主要是經濟政策,強調國家不干預經濟發(fā)展,排除C項。故選D項。10.【答案】D【詳解】本題為組合選擇題。時空范圍為抗戰(zhàn)時期的陜甘寧邊區(qū)。②根據材料中“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組織機構關系”圖可以看出,當時邊區(qū)政權結構中有參議會、邊區(qū)政府,而且邊區(qū)政府的委員由邊區(qū)參議會選舉產生,正確;④邊區(qū)的政權結構這是適應當時民族解放戰(zhàn)爭需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體現,正確,D項正確;①邊區(qū)參議會產生邊區(qū)政府,邊區(qū)政府中產生邊區(qū)法院,三者并非并立制衡關系,錯誤;③當時處于抗戰(zhàn)時期,而非土地革命時期,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敬鸢浮緾【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材料“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轎,不騎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燒香點紙馬”體現了當時婚姻習俗的簡化和開放性,破除了古代封建迷信、習俗,由此可斷定是新中國成立后,由材料中陪嫁耕牛、耕種莊稼這一現象來看,當時人們對土地比較重視,這是因為土地改革后農民獲得土地,積極性提高,也可能是因為三大改造后,實行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人民擁有對土地使用權,因此耕種土地的積極性較高,綜上可斷定材料現象最可能出現于1949—1956C項正確;1912—1927年、1927—1937年的中國還處于舊中國時期,不可能出現材料中的新婚姻習俗,排除AB項;1978—1992年是新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生產力得到巨大發(fā)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大可能出現只陪嫁耕牛的現象,排除D項。故選C項。12.【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19521949-1952年農民收入明顯增加,結合所學可知,此時土地改革全面開展,促進了農民增收,C項正確;第一個五年計劃于1953年開始實行,排除A項;農業(yè)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于1956年,排除B項;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確立,排除D項。故選C項。13.【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新華社宣傳小崗村帶頭人嚴宏昌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買了拖拉機,是一種肯定,也釋放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會繼續(xù)延續(xù)的信號,C項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變革的是土地的使用權,非所有權,排除A項;當時我國并未實現農業(yè)機械化,排除B項;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2020年,排除D項。故選C項。14.【答案】D【詳解】梁啟超分析了歐洲各國的競爭的根源是生產發(fā)展,而人口的增加引發(fā)了歐洲國家的對外侵略,最終梁啟超寄希望于國聯,認為國聯能實現世界大同,這說明梁啟超立足世界視角尋求救國之道,D項正確;梁啟超并未主張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經濟援助,排除A項;社會改造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出梁啟超的政治主張,排除C項。故選D項。15.【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0-90年代洋務運動和1901年“新政”,清政府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企業(yè),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說明清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來挽救統治危機,A項正確;實業(yè)救國是19世紀末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以張謇、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宣揚的、以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即實業(yè))作為救國救民主要途徑的一種思想,時間和階級均不符,排除B項;洋務派“以兵強國、以商求富”達到求富救國的目的,排除C項;清政府的措施不是為了富民而是為了挽救統治危機,排除D項。故選A項。16.【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1957的地位”和一年兩次的廣交會是在我們被封鎖的情況下不得已搞的我們只好請人家進來看”可知,由于帝國主義國家封鎖,我國對外貿易的渠道受阻。通過創(chuàng)辦廣交會,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實行的封鎖禁運,開辟一條與世界交往的通道,所以A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創(chuàng)辦廣交會是為了強化與蘇聯的經貿聯系,所以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突破了計劃經濟對外貿的束縛”,所以C錯誤;不結盟運動與材料內容無關,所以D錯誤。17.【答案】C【詳解】根據“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等信息可知這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這次會議上中國做出了改革開放和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策,所以這一階段的高頻詞匯應該是技術、現代化、先進和科學,故選C;侵略、美帝國主義應該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高頻詞匯,排除A;改造、農業(yè)生產應該是世紀年代三大改造時期的高頻詞匯,排除B;開放、穩(wěn)定、企業(yè)、改革應該是80年代國企改革時期的高頻詞匯,排除D。18.【答案】D【詳解】據材料官府否定的發(fā)式只是“與道教人物劉海蟾的發(fā)式相似”,可得出與道教的地位被否認無關,A項錯誤;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學堂學生”、“城市青年”發(fā)式的變化,并不能代表社會潮流,B項錯誤;材料官府反對的是“在發(fā)辮四圍留短發(fā),覆于額頭”這一發(fā)式的變化,與反對政治革新無關,C項錯誤;1903年隨著革命思潮的發(fā)展,發(fā)式的變化被賦予政治意義,帶來“新式學堂學生”、“城市青年”發(fā)式的變化,D項正確。19.【答案】B【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A項是對學習內容的表述,屬于表現,不符合題目要求的原因;學習西方先后出現三個層次的變化,根本上是由于隨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深,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社會變革先后出現不同的需要,B項正確;政府的推行力度不符合題目要求的主要原因,C項錯誤;中國的傳統文化勢力的強弱與“器物”和“”層次無關,D項錯誤?!究键c定位】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歷程20.【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19781949-1978年間國內史學界受蘇聯史學界影響,史學研究的指導史觀是階級斗爭史觀,而戊戌變法是通過改良的方式進行到維新變法,顯然與當時的史學氛圍不相符合,因此研究戊戌變法的數量最少,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以暴力形式進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與當時的史學研究時的革命史觀,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也是以暴力形式進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與當時的史學氛圍相符合,不會是最少的,排除B項;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進行的反封建斗爭,與當時的史學氛圍相符合,不會是最少的,排除D項。故選C項。21.【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能力,包括書寫、會計、治理、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專業(yè)技能。D項正確;倫理道德在材料中未明確提及,排除A項;雖然“能書”涉及文字技巧,但更側重于專業(yè)技能,且“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更強調實際能力,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技巧,排除B項;雖然“頗知律令”涉及法律知識,但并非賣員任用的主要標準,且“能書、會計、治官民”更側重于專業(yè)技能,排除C項。故選D項。22.【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也是團結和籠絡本地士人的工具。隨著九品中正制的確立,人物傳記也成為政府認證士族的憑證,由于州中正裁定鄉(xiāng)品的權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政府開始干預和限制這種文本的書寫,與此同時在中央與地方關系互動過程中調整國家治理方式,適應地方勢力上升的現實,力圖強化中央權力,D項正確;士人社會地位的提高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材料主旨強調的是國家治理政策的調整,排除A項;雖然人物傳記是歷史書寫的形式之一,但其書寫對象并沒有脫離中國傳統史書記述的主體——統治階層和士人群體,歷史書寫對象轉移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地方豪強勢力在東漢時期就已經興起,排除C項。故選D項。23.【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主官;隋代司隸的巡視對象是“品官”,范圍有所擴大;唐代御史與諸使的巡視對象是“官人”,從整體趨勢來看“從流內品官到內外官吏”,巡視對象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這表明納入巡視對象的官員群體在漢唐時期是不斷擴大的,A項正確;圖中所展示的監(jiān)察對象并非僅限于地方官吏,還有其他官員,所以“監(jiān)察機構的職責限于巡視地方官吏”這一說法錯誤,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監(jiān)察制度中巡視對象的變化,不能直接得出地方行政權力不斷強化的趨勢,排除C項;材料中并未提及決策、執(zhí)行、監(jiān)察的權力系統已確立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24.【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區(qū),據“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圖”,可知府域最多的地區(qū)依舊為黃州府和武昌府,進士人數多能夠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而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選拔率,A項正確;交通條件不是制約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排除B項;荊州府的政區(qū)等級高于黃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黃州府,排除C項;“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與“明代湖北地區(qū)人口分布”是兩個概念,排除D項。故選A項。25.【答案】A【詳解】材料提及英國文官管理采用“品位分類”的辦法,“官階不隨職位變動而變動”,結合所學可知,英國文官管理存在著“品”與“位”的矛盾,“代表權力、職資和任務”的職位提高后,官階不會增加,說明20世紀初的英國文官管理旨在維護官階高、地位高的文官的利益,帶有維護文官高層利益的濃厚色彩,受到傳統政治的影響,A項正確;“官員地位的降低”不合題意、邏輯,與材料側重文官間不平等相悖,排除B項;文官負責具體事務,不受黨派影響,排除C項;“政府職能的擴大”不合題意,與文官分類管理制度的矛盾相悖,排除D項。故選A項。26.【答案】B【分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在古羅馬城市建設中,水道占有重要地位,相關立法較多。通過對水道的嚴格立法,可以有效地保護公共環(huán)境,預防疾病傳播,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增強國家的治理能力。同時對于水道的立法管理,體現了羅馬法的務實精神,豐富了羅馬法內容,有利于公共衛(wèi)生法體系的完善,B項正確;材料只是列舉了裁判官告示對公共下水道管理的規(guī)定,不能說“水道管理服從裁判官個人意愿”,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公共衛(wèi)生立法,“私法規(guī)則得到進一步補充完善”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官員從政行為,排除D項。故選B項。27.【答案】B【詳解】根據“騎士、商隊、城市市場、大學生活、士兵行軍和野營等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作品中”及時間信息可得出,這一時期的文藝復興運動興起,藝術家更加關注現實社會,體現了人文主義,故B項正確;A項是17世紀開始的啟蒙運動,排除A;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排除C;浪漫主義是受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影響而出現的,排除D。28.【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義,然后課以經書。”并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圣諭宣講與儒學“民間化”(庶民化)相伴相隨,是貫穿明清兩代的社會教育運動。明代中期以后,圣諭宣講常常與鄉(xiāng)約相結合,宣講之時,老少咸集,兒童除充當禮生歌詩之外,亦需環(huán)列聽講,兒童成為圣諭宣講的基本參與者,從事于歌詩習禮。由此可見,明清兒童禮教逐漸興起,兒童的教化受到重視,B項正確;宋朝時期,儒學開始向基層滲透,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邊疆局勢的內容,排除C項;“宣講圣諭”料未提及鄉(xiāng)約與法律逐漸合流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29.【答案】A【詳解】據材料“開國承家,有法有制”“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薄八未院?,儒學士人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到了明清,鄉(xiāng)約與法律逐漸合流”可知,這些治理方式都是禮法規(guī)范和鄉(xiāng)約教化來順從君王統治,同時通過鄉(xiāng)約教化將儒家倫理道德與百姓日常生活及法律相結合,達到教化百姓、以維護統治的目的,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滅私徇公”,主要強調的是“禮、法、鄉(xiāng)約教化”的相輔相成,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國家治理方式是強調“禮、法、教化”,而不是廢除“刑罰”C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國家治理方式是強調“禮、法、教化”,而不是“法治威嚴”,排除D項。故選A項。30.【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律例從根本上被打破?!洞笄迓衫沸略龃驌艄召u人口出洋、允許華民出洋務工的條文?!逭械穆衫齼热萑绾=纫?guī)定被逐漸打破,還新制定了打擊拐賣人口、保護海外華僑的法律規(guī)定,可知清政府通過調整法律以應對時局,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鑒西方法律,排除A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從根本上被打破,這體現了條約對中國國內法的影響,但這不能概括題干中“清朝根據局勢變化修訂和新出臺法律”等相關信息,排除B項;清政府并未采取對外開放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31.【答案】B【詳解】根據“全國各地群眾紛紛表示,要以女排為榜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可知女排精神起到了激勵國人的作用,B項正確;根據“通過……收音機……收聽”可知并不能說明電視機在家庭普及,排除A項;僅根據女排奪冠和人民群眾的反應并不能說明排球運動推廣全國和體育強國的夢想實現,排除CD項。故選B項。32.【答案】A【詳解】1999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次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故選A。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故排除B;鄧小平關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故排除C;設立經濟特區(qū),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是在197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作出的決定,故與題意不符,所以排除D。點睛:新課程的課標要求中,關于歷史史實是最需要學生通過記憶來掌握的,其他的諸如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意義、影響和經驗教訓、啟示之類的東西都離不開史實,而這些東西都是史實推論或者概括總結得出的,所以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識記的任務只有史實,結論性的東西都不用死記硬背了,等于減輕了考生的記憶負擔,但是該記憶的東西要記準記牢。33.【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這意味著人丁的負擔減輕,有利于人口增長,B項正確;役銀分攤的做法減輕了人丁稅額,排除A項;稅收使用銀兩,有利于商業(yè)發(fā)展,排除C項;役銀分攤人丁稅額降低,減輕了人身依附關系,排除D選B項。34.【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1950年代以來,常關、海關、厘金局三者的業(yè)務范圍出現了重疊,特別是在19世紀90年代,被列強控制的海關管理權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關的稅收權力,這表明清政府財政自主權逐步削弱,A項正確;常關、海關、厘金局的稅收是關于商品貿易的,與資本輸出無關,排除B項;1970年代以來的稅收機構重疊,體現的是地方和海關的稅收機構侵占了清政府的稅收權,與效率無關,排除C項;圖片反映的是稅收機構的業(yè)務范圍變化,不能看出稅收的實際數目,不能得出地方財政收入日益減少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35.【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1949主義國家,結合題干時間二戰(zhàn)結束后初期,說明世界銀行決策行為受到冷戰(zhàn)思維影響,C項正確;材料信息不能推斷世界銀行配合馬歇爾計劃實施,排除A項;據表格可知,獲得世界銀行貸款成功的是西歐資本主義國家,不是發(fā)達國家,排除B項;材料信息與區(qū)域經濟集團化不相關,排除D項。故選C項。36.【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中期的英國。結合所學“中世紀西歐,莊園是主要的基層單位”,材料中“英國莊園管理從依賴口頭記憶轉向書面文件”“產生了地籍冊、賬簿、法庭案卷等文件”等信息可以表明,到中世紀中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時的英國基層治理趨于規(guī)范,B項正確;“王權得以持續(xù)強化”出現于中世紀晚期,且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A項;中世紀后期,隨著商業(yè)和貿易逐漸興盛,君主集權的增強削弱了封建領主的權力,英國農奴制逐漸衰落,中世紀中期農奴的依附性并未減弱,排除C項;結合所學,從世紀起,歐洲一些城市的手工業(yè)行會和商人公會,以及市政當局,打破教會幾百年來對教育的壟斷,自發(fā)地創(chuàng)辦了世俗學校,但是D項中“廣泛”表述欠妥,排除D項。故選B項。37.【答案】A【詳解】聯邦德國政府“推遲養(yǎng)老金隨工資增長而提高的時間,同時嚴審申請養(yǎng)老金的條件,增加個人交納額度”,目的在于減少社會福利,減輕社會福利帶來的財政負擔,A項正確;上述政策不能減緩老齡化進程,排除B項;推遲養(yǎng)老金隨工資增長而提高的時間,增加個人交納額度,不利于提高勞動者積極性,排除C項;增加社會福利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38.【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延載元年(694)”、“諸戶口計年將入丁、老、疾、應免課役及給侍者,皆縣親貌形狀,以為定簿”可知,唐朝實行貌閱之法,將人口體貌與戶籍登記相比較,重新核定戶籍。C項正確;黃籍登記是西晉,排除A項;東晉后期和南朝政府實行白籍土斷,排除B項;元朝實行諸色戶計,排除D項。故選C項。39.【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地方宗族內部注重社會教化和鄉(xiāng)規(guī)里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文化認同,因此古代鄉(xiāng)村基本實行自治,故B正確;國家政權的長期穩(wěn)定不是鄉(xiāng)村實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錯誤;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遠未達到健全完備的地步,故C錯誤;“官府對縣以下的鄉(xiāng)村管轄,基本限于征徭課稅和維護治安”說明鄉(xiāng)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錯誤。40.【答案】D【詳解】試題分析:依據材料中“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明代戶帖原件所錄圣旨”可表明其為實物史料,屬于第一手史料,故A項排除;口述史料輾轉相傳,更需要仔細甄別,官方的原始記錄可以作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項錯誤;“《明太祖實錄》”不屬于第一手史料,屬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項錯誤;由“代戶帖原件”等信息可表明其是實物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學識,更能反映歷史的原貌,故D項正確??键c:史學研究?史料分析?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二、非選擇題(40分)41.1))政治主張:孔子:(為政以德);老子:無為而治;韓非:法治。演變:秦:法家思想;西漢初:黃老無為思想;漢武帝尊崇儒術后:儒家思想。(2)關系唐太宗授命中書省草擬詔令;魏徽作為門下省長官進行審核并駁回不妥的詔令。原因:①中國現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②禮法結合的典范;③唐以后歷代王朝大多以此為藍本創(chuàng)制法律;④古代亞洲一些國家的立法以此為鑒。(3)歷程改革開放后,我國開始起草民法典;20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頒布民法通則;2090年代,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我國制定出相應的單行法;21世紀后,為適應全球化的需要,我國加快起草并于2017特點: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和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斷完善。因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小問1張德治;根據材料“無為而民自化”可知老子主張無為而治;根據材料“故以法治國”可知韓非主張法治。立國、漢初以黃老無為思想為指導到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后確立儒家思想為主流?!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關系: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授命中書省草擬詔令;根據材料二“魏征從貞觀七年開始擔任門下省的長官”及所學,可知魏征作為門下省長官進行審核并駁回不妥的詔令。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原因:據材料“中國自漢魏以來的傳統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總結和提煉,形成了律令制度”,可知《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最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結合所學可知《唐律疏議》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唐以后歷代王朝大多以此作為藍本創(chuàng)制法律;據材料二“《唐律疏議》對古代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等的立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可知古代亞洲一些國家的立法以此為鑒?!拘?年,我國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6年頒布民法通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向、隨后,與之相適應的擔保法、合同法等單行法相繼制定”“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可得出改革開放后,我國開始起草民法典;20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頒布民法通則;20世紀90年代,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我國制定出相應的單行法;21世紀后,為適應全球化的需要,我國加快起草并于2017年,隨著改革開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來越活躍,客觀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調整各種民事關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頒布民法通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向、隨后,與之相適應的擔保法、合同法等單行法相繼制定。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民法典的起草加快”及所學知識,可得出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和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斷完善。年,我國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6年頒布民法通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向、隨后,與之相適應的擔保法、合同法等單行法相繼制定”“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可得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不斷健全;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經濟體制改革起到內在推動作用。42.1)[參考答案]問題:均田戶數較少,受足戶數比例更低,實際應受田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規(guī)定要求。原因:國家政局和經濟的發(fā)展;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私人田產的存在;政府掌控土地的減少。(2)[參考答案]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