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中圖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中圖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中圖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中圖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中圖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中圖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目錄《第一節(jié)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同步訓練..............................1《第二節(jié)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16《第一節(jié)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同步訓練.....................32《第二節(jié)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及循環(huán)》同步訓練.......................49《第一節(jié)常見天氣現象及成因》同步訓練...........................65《第二節(jié)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同步訓練......................82《第三節(jié)氣候的形成及其對自然地理景觀的影響》同步訓練...........97《第一節(jié)陸地水體及其關系》同步訓練............................115《第二節(jié)世界洋流的分布與影響》同步訓練........................132《第三節(jié)海一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同步訓練......................147《第一節(jié)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同步訓練........................163《第二節(jié)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同步訓練..................182《第一節(jié)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自身的______軸旋轉。A.赤道B.極軸C.子午線D.瘦長軸2、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周期稱為______。A.自轉周期B.一天C.一年D.24小時3、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自轉的速度比公轉速度快B、地球自轉的速度比公轉速度慢C、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速度相同4、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A、四季變化B、晝夜更替C、時間差異5、下列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B、地球公轉的軌道是圓形,公轉周期為365天C、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在赤道處最大,北極和南極處為零D、地球公轉時,由于地球形狀和太陽位置的關系,出現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節(jié)氣6、某地觀察到,在一年中,太陽光直射點從南回歸線移動到北回歸線,這個現象是由以下哪個因素引起的?A、地球自轉方向的變化B、地球靜力半徑的變化C、地球公轉軌道形狀的變化D、地球自轉與公轉周期的變化7、地球自轉的周期大約是多久?A.24小時B.23小時56分C.1個太陽日D.1個恒星日8、地球公轉的結果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A.四季變化、晝夜長短變化B.海洋潮汐、地球自轉C.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D.地球傾斜、地球自轉9、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A、季節(jié)變化B、晝夜更替C、正午太陽高度變化D、晝夜長短變化10、關于地球公轉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軌道是完全圓形B、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垂直指向太陽C、地球公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D、地球公轉產生了四季更替現象11、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之一是__________。A.晝夜更替B.地球傾斜C.四季變化D.五帶劃分1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是__________。A.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幾乎不變B.除兩極點外,地球上的各地均有晝夜之分C.人們感到天空中的星辰位置在緩慢移動D.地球上的水平運動物體都會發(fā)生偏向現象13、地球自轉的方向是:A.順時針B.逆時針C.東西方向旋轉D.南北方向旋轉14、地球公轉的周期是:A.一天B.一個月C.一年D.一世紀15、地球自轉產生了哪種地理現象?A、四季更替B、晝夜交替C、極晝極夜D、五帶劃分16、地球公轉引起的現象是?A、晝夜交替B、氣溫上升C、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D、四季變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什么不同?請列舉兩種不同的地理現象,并說明它們產生的原因。第二題【題目】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請結合實際例子,簡要說明這些現象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第三題題目:2019年1月1日0點整,當北京時間(東八區(qū)時)為1月1日0點時,此時位于東十二區(qū)的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的A地的時間是多少?同時,解釋A地此時處于日期的哪個部分(即“舊日期”或“新日期”)?!兜谝还?jié)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自身的______軸旋轉。A.赤道B.極軸C.子午線D.瘦長軸答案:B解析: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自身的極軸旋轉,這種旋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的現象。選項A的赤道是地球的最大圓,不是軸;選項C的子午線是經線,也不是軸;選項D的瘦長軸通常指的是地球的赤道半徑與極半徑之差,也不是自轉的軸。因此,正確答案是B。2、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周期稱為______。A.自轉周期B.一天C.一年D.24小時答案:C解析: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周期稱為一年,這個周期內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公轉軌跡,也就是一個回歸年。選項A的自轉周期指的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天;選項B和D都是一天的時間長度,不是公轉周期。因此,正確答案是C。3、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自轉的速度比公轉速度快B、地球自轉的速度比公轉速度慢C、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速度相同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的速度是指地面對某一固定經線的旋轉速度,通常用每小時旋轉的度數來表示,約為15°/小時。地球公轉的速度為每年繞太陽一周的速度,平均大約為30公里/秒。因此,地球自轉的速度比公轉速度快。4、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A、四季變化B、晝夜更替C、時間差異答案:A解析:地球公轉是指地球繞太陽做橢圓形軌道運動。地球公轉軌道的傾斜使其在圍繞太陽公轉時,不同時間太陽直射點會移動,從而導致不同地區(qū)的日照時間、光照角度差異,引起四季變化。晝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的,而時間差異是由于地球自轉速度一致但觀察地點不同導致區(qū)時不同。5、下列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B、地球公轉的軌道是圓形,公轉周期為365天C、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在赤道處最大,北極和南極處為零D、地球公轉時,由于地球形狀和太陽位置的關系,出現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節(jié)氣答案:D解析:選項A中,地球自轉的周期是24小時,即一晝夜的時間。選項B中,地球公轉的軌道實際上是橢圓形,而不是圓形。選項C中,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在除兩極點外的其他地點都是相同的,都是15°/小時。選項D正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節(jié)氣是由地球公轉時,地球表面受太陽輻射角度的變化而形成。因此選擇D。6、某地觀察到,在一年中,太陽光直射點從南回歸線移動到北回歸線,這個現象是由以下哪個因素引起的?A、地球自轉方向的變化B、地球靜力半徑的變化C、地球公轉軌道形狀的變化D、地球自轉與公轉周期的變化答案:C解析:選項A中,地球自轉方向并未變化,仍然是自西向東。選項B中的地球靜力半徑是指地球平均半徑,這一數值在地球歷史上變化很小,不足以影響太陽光直射點的移動。選項C中,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不是完美的圓形,這導致太陽光直射點在一年中從南回歸線移動到北回歸線。選項D中,地球自轉與公轉周期是固定的,不會引起這種移動。因此選擇C。7、地球自轉的周期大約是多久?A.24小時B.23小時56分C.1個太陽日D.1個恒星日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的周期是23小時56分,這是地球繞自己的軸旋轉一周的時間,稱為恒星日。24小時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太陽日,它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但由于地球自轉的軸是傾斜的,因此一個太陽日比一個恒星日長大約4分鐘。選項A和C分別是一個太陽日和恒星日,但題目要求的是地球自轉的周期,所以正確答案是B。8、地球公轉的結果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A.四季變化、晝夜長短變化B.海洋潮汐、地球自轉C.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D.地球傾斜、地球自轉答案:A解析:地球公轉的結果產生了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由于地球軸傾斜23.5度,導致不同地區(qū)接受太陽輻射的角度不同,從而產生了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選項B中的海洋潮汐和地球自轉是不同的現象,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產生的,而地球自轉是地球繞自己的軸旋轉。選項C中的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與地球公轉有關,但它們是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的成因,而不是結果。選項D中的地球傾斜是正確的,但地球自轉并不是公轉的結果。因此,正確答案是A。9、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A、季節(jié)變化B、晝夜更替C、正午太陽高度變化D、晝夜長短變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導致了白天和夜晚的交替變化,即晝夜更替。而季節(jié)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10、關于地球公轉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軌道是完全圓形B、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垂直指向太陽C、地球公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D、地球公轉產生了四季更替現象答案:D解析:地球公轉軌道接近圓形,但由于偏心率的存在,實際上是橢圓形的;地軸在公轉過程中傾斜角度保持不變,指向北極星附近,故地軸并不垂直指向太陽;地球公轉產生的晝夜更替現象是由自轉造成的;地球公轉是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11、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之一是__________。A.晝夜更替B.地球傾斜C.四季變化D.五帶劃分答案:C解析:地球公轉是指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這一運動產生了四季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等一系列地理現象。選項A晝夜更替是地球自轉的結果;選項B地球傾斜是地球公轉時地軸與公轉平面的夾角,是導致四季變化的原因;選項D五帶劃分是指地球表面的五個氣候帶,也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所決定的。因此,正確答案是C四季變化。1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是__________。A.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幾乎不變B.除兩極點外,地球上的各地均有晝夜之分C.人們感到天空中的星辰位置在緩慢移動D.地球上的水平運動物體都會發(fā)生偏向現象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自己的軸線旋轉,這一運動產生了以下現象:除兩極點外,地球上的各地均有晝夜之分(選項B);人們感到天空中的星辰位置在緩慢移動(選項C);地球上的水平運動物體都會發(fā)生偏向現象(選項D),這種現象稱為地轉偏向力。而選項A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幾乎不變,并不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實際上,北極星在高緯度地區(qū)天空中的位置幾乎是固定的,這是因為地球自轉軸指向北極星附近,所以地球自轉時北極星看起來沒有明顯移動。因此,正確答案是A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幾乎不變。13、地球自轉的方向是:A.順時針B.逆時針C.東西方向旋轉D.南北方向旋轉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則是順時針。因此,選項B正確。14、地球公轉的周期是:A.一天B.一個月C.一年D.一世紀答案:C解析:地球公轉的周期是一年,即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因此,選項C正確。選項A是一天,這是地球自轉的周期;選項B是一個月,這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選項D是一世紀,這是一個世紀的長度,與地球公轉周期無關。15、地球自轉產生了哪種地理現象?A、四季更替B、晝夜交替C、極晝極夜D、五帶劃分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著自己的軸線旋轉。由于自轉,地球上的不同地區(qū)會依次經歷日出、日落,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16、地球公轉引起的現象是?A、晝夜交替B、氣溫上升C、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D、四季變化答案:D解析:地球公轉是指地球繞太陽運動的過程。由于地球公轉,不同季節(jié)中地球所接受太陽輻射的強度不同,加上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因季節(jié)而變化,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什么不同?請列舉兩種不同的地理現象,并說明它們產生的原因。答案:1.不同的地理現象:(1)晝夜更替(2)四季更替2.產生原因:(1)晝夜更替:地球自轉導致太陽在同一地點的光照時間不斷變化,進而產生晝夜交替的地理現象。(2)四季更替:地球公轉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地球不同地區(qū)的溫度、光照和降水量,形成四季更替的地理現象。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更替和四季更替分別是地球自轉和公轉所產生的不同地理現象。晝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自轉使得太陽在同一地點的光照時間不斷變化,從而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轉引起的,地球公轉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地球不同地區(qū)的溫度、光照和降水量,形成四季更替的現象。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地理現象的理解和知識運用能力。第二題【題目】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請結合實際例子,簡要說明這些現象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答案】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產生了以下地理現象:1.晝夜更替:由于地球自轉,地球表面不斷地被太陽光照射和陰影覆蓋,形成了晝夜更替。例如,北京位于北半球,每天從早晨6點左右開始,太陽從東方升起,到晚上6點左右太陽落山,晝夜交替。2.時間差異:由于地球自轉速度不均勻,以及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表面存在時間差異。例如,我國新疆和北京兩地,由于經度差異,兩地的時間存在差異。3.氣候差異:由于地球公轉,地球表面接受太陽輻射的強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氣候帶。例如,赤道地區(qū)氣溫高,兩極地區(qū)氣溫低。4.季節(jié)變化:地球公轉使得地球表面接受太陽輻射的強度隨時間變化,形成了季節(jié)變化。例如,我國夏季氣溫較高,冬季氣溫較低。這些地理現象對人類活動產生以下影響:1.人類社會:晝夜更替使得人們能夠進行生產、生活和休息;時間差異使得各地的人們能夠根據當地時間安排工作和生活;季節(jié)變化使得人們可以根據季節(jié)變化調整生產、生活和飲食。2.農業(yè):季節(jié)變化使得農業(yè)生產有了規(guī)律,農民可以根據季節(jié)變化安排種植、收割等活動。3.交通:時間差異使得交通運輸更加便捷,人們可以跨時區(qū)、跨地域進行交流。4.文化:晝夜更替、季節(jié)變化等地理現象影響了人類的文化和習俗,例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都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窘馕觥勘绢}考查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答時,首先列舉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然后結合實際例子,分析這些現象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答案中列舉了晝夜更替、時間差異、氣候差異和季節(jié)變化等地理現象,并分別從人類社會、農業(yè)、交通和文化等方面說明了這些現象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第三題題目:2019年1月1日0點整,當北京時間(東八區(qū)時)為1月1日0點時,此時位于東十二區(qū)的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的A地的時間是多少?同時,解釋A地此時處于日期的哪個部分(即“舊日期”或“新日期”)。答案:1.確定兩個時區(qū)的時間差:東八區(qū)與東十二區(qū)之間的時差為4小時,即東十二區(qū)的時間比東八區(qū)早4小時。2.計算A地的時間:北京時間(東八區(qū))是1月1日0點。所以,A地(東十二區(qū))的時間是1月1日4點。3.確定A地日期的部分:1月1日4點是1月1日的新日期部分。位于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的A地,在這個時間點還屬于舊日期部分。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的時間通常保留舊日期,直到新的時間被接受。解析:時區(qū)計算:東八區(qū)和東十二區(qū)之間的時差是4小時,因此東十二區(qū)的時間會比東八區(qū)早4小時。北京時間是1月1日0點,所以東十二區(qū)的時間是1月1日凌晨4點。這意味著在東十二區(qū)(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的人們還沒有跨入新年的第一天,他們依然在使用12月31日的時間。因此,A地此時仍然處于舊日期部分,盡管時間已經是1月1日4點?!兜诙?jié)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地球上觀測到的太陽的東升西落現象是由以下哪個因素引起的?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橢球形的形狀D、地球重力2、下列哪項不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變化B、晝夜交替C、五帶劃分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3、題干: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以下哪項不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A.日出日落B.地轉偏向力C.潮汐現象D.時差4、題干:以下哪個選項不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變化B.晝夜長短變化C.五帶劃分D.氣旋和反氣旋5、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更替B、晝夜更替C、太陽的直射點移動D、晝夜長短的變化6、關于地球公轉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正確?A、地球公轉使赤道地區(qū)全年都有太陽直射現象B、地球公轉導致晝夜更替的現象C、地球公轉周期為24小時D、地球公轉是地球繞太陽的運動7、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不包括下列哪項?A、地方時差的形成B、晝夜更替C、地球的形狀確定D、五帶劃分8、經緯網上的任意一點,其經度表示:A、東西方向的位置B、南北方向的位置C、高度的差異D、晝夜長短的變化9、題干:下列關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描述錯誤的是()A、晝夜更替B、時間差異C、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D、五帶的形成10、題干:以下關于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敘述不正確的是()A、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B、晝夜長短的變化C、四季的形成D、地球自轉11、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之一是()A.形成四季變化B.引發(fā)潮汐現象C.造成晝夜更替D.產生極晝極夜12、關于地球公轉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方向是從東向西B.地球公轉導致了晝夜交替C.地球公轉周期為24小時D.地球公轉產生了五帶劃分13、地球自轉的周期是?A.23時56分4秒B.24小時C.48小時D.86400秒14、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比遠日點時快的原因是?A.自轉速度影響B(tài).引力作用C.地球形狀影響D.秋分和春分影響15、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下列哪一項不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的?A、晝夜更替B、四季變化C、地方時差D、地轉偏向力16、下列關于地球自轉速度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自轉速度在赤道上最快B、地球自轉速度在極點上最快C、地球自轉速度在春分和秋分時最快D、地球自轉速度在夏至和冬至時最快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背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對地球上的自然現象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今,許多地方已經進入了夏季,這與地球的季節(jié)變化有關。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地球的這兩個運動共同作用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的地理現象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題目:結合你所學的知識,試解釋為什么每天我們都可以觀察到太陽的東升西落現象,并分析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以及它們對地球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請分別從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個節(jié)氣的白晝長短來說明。第二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其周期為一天。由于地球自轉,不同緯度的地區(qū)同一時間太陽高度角不同,導致日照時間和氣候類型差異。1.簡述地球自轉產生的兩種地理現象。第三題結合材料,分析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材料:1.地球自轉示意圖2.地球自轉速度表3.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時差、地轉偏向力等4.人類活動與地球自轉的關系:航海、航空、體育運動等《第二節(jié)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地球上觀測到的太陽的東升西落現象是由以下哪個因素引起的?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橢球形的形狀D、地球重力答案:A解析:地球上觀測到的太陽的東升西落現象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使得太陽從一個方向升起,從另一個方向落下,形成了晝夜交替的現象。地球公轉是指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運動,它的周期是一年,與太陽的東升西落無關。地球橢球形的形狀和地球重力也不是導致太陽東升西落的原因。2、下列哪項不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變化B、晝夜交替C、五帶劃分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答案:B解析:B選項晝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其他選項都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地球公轉會導致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從而引起四季的變化(A選項);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導致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發(fā)生變化(D選項);地球公轉還導致太陽的視運動,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區(qū)劃分出五個氣候帶(C選項)。3、題干: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以下哪項不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A.日出日落B.地轉偏向力C.潮汐現象D.時差答案:C解析:日出日落是由于地球自轉導致的太陽相對于地球表面的視運動;地轉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使得地球表面運動物體受到一個向西的偏轉力;時差是由于地球自轉造成的不同經度地區(qū)的時間差異。而潮汐現象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作用產生的,與地球自轉無直接關系。因此,選項C潮汐現象不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4、題干:以下哪個選項不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變化B.晝夜長短變化C.五帶劃分D.氣旋和反氣旋答案:D解析:四季變化、晝夜長短變化和五帶劃分都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球公轉導致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從而引起季節(jié)變化;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變化也導致晝夜長短的變化;根據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球表面被劃分為五個溫度帶。而氣旋和反氣旋是大氣環(huán)流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與大氣壓力的變化有關,與地球公轉無直接關系。因此,選項D氣旋和反氣旋不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5、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更替B、晝夜更替C、太陽的直射點移動D、晝夜長短的變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導致了晝夜更替現象,而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的變化也與地球公轉有關。6、關于地球公轉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正確?A、地球公轉使赤道地區(qū)全年都有太陽直射現象B、地球公轉導致晝夜更替的現象C、地球公轉周期為24小時D、地球公轉是地球繞太陽的運動答案:D解析:地球公轉是指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周期為一年,大約365.25天,并非24小時;地球公轉造成了四季的變化,赤道地區(qū)全年無太陽直射情況,晝夜更替則是由于地球自轉所造成的現象。7、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不包括下列哪項?A、地方時差的形成B、晝夜更替C、地球的形狀確定D、五帶劃分答案:C解析: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主要包括地方時差的形成、晝夜更替等。地球的形狀是由其自身的質量和引力決定的,與地球自轉無直接關系。五帶劃分是根據地球公轉的軌道位置和地面的熱量收入劃分地球表面的功能區(qū)域,與地球自轉也無關。因此,選項C屬于地球自轉地理意義的錯誤理解。8、經緯網上的任意一點,其經度表示:A、東西方向的位置B、南北方向的位置C、高度的差異D、晝夜長短的變化答案:A解析:經緯網是地球上用來確定地理位置的方法,其中經度表示東西方向的位置。經度是由本初子午線開始,向東向西各分180度,用來確定地球上東西方向上任意一點的準確位置。選項B提到的南北方向的位置是由緯度決定的,選項C和D分別與高度差異和晝夜長短有關,這些都是由緯度和當地的具體位置決定的,而非經度。因此,選項A正確。9、題干:下列關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描述錯誤的是()A、晝夜更替B、時間差異C、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D、五帶的形成答案:D解析: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主要包括晝夜更替、時間差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地球五帶的形成。其中,五帶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轉而引起的。因此,選項D描述錯誤。10、題干:以下關于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敘述不正確的是()A、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B、晝夜長短的變化C、四季的形成D、地球自轉答案:D解析: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包括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形成。地球自轉是地球自身的旋轉運動,與公轉無關。因此,選項D敘述不正確。11、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之一是()A.形成四季變化B.引發(fā)潮汐現象C.造成晝夜更替D.產生極晝極夜答案:C解析: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主要是晝夜更替。晝夜更替是因為地球自轉而產生的,而不是季節(jié)變化、潮汐現象或極晝極夜。12、關于地球公轉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方向是從東向西B.地球公轉導致了晝夜交替C.地球公轉周期為24小時D.地球公轉產生了五帶劃分答案:D解析:地球公轉的方向是從西向東,周期為365.25天,因此產生了地球上的季節(jié)變化和熱量差異;而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造成的;地球公轉周期并不是24小時,這個是地球自轉的周期。通過地球公轉產生了五帶的劃分,即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13、地球自轉的周期是?A.23時56分4秒B.24小時C.48小時D.86400秒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為恒星日,即23時56分4秒。這是地球完成一次自轉相對于固定恒星的角度來看所需要的時間。選項B是地球的平均日,即太陽日的長度。選項C和選項D不符合地球自轉的周期。14、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比遠日點時快的原因是?A.自轉速度影響B(tài).引力作用C.地球形狀影響D.秋分和春分影響答案:B解析: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近日點(距太陽最近的點)處的速度比遠日點(距太陽最遠的點)處快,這是由于太陽的引力在此處較大,地球受到的向心力也相應增大,因此地球公轉的速度增加。選項A、C和D都不是導致這種速度差異的主要原因。15、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下列哪一項不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的?A、晝夜更替B、四季變化C、地方時差D、地轉偏向力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地球自轉產生晝夜更替、地方時差和地轉偏向力,而四季變化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故選B。16、下列關于地球自轉速度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自轉速度在赤道上最快B、地球自轉速度在極點上最快C、地球自轉速度在春分和秋分時最快D、地球自轉速度在夏至和冬至時最快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地球自轉速度的特點。地球自轉速度在赤道處最快,因為地球自轉時赤道上的點距離地軸最遠,受到的向心力最小。故選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背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對地球上的自然現象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今,許多地方已經進入了夏季,這與地球的季節(jié)變化有關。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地球的這兩個運動共同作用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的地理現象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題目:結合你所學的知識,試解釋為什么每天我們都可以觀察到太陽的東升西落現象,并分析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以及它們對地球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請分別從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個節(jié)氣的白晝長短來說明。答案:1.太陽的東升西落現象:這是由地球自轉所造成的。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使得太陽從觀測者的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因此,無論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地球自轉不停止,這一現象就會持續(xù)存在。2.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進行自轉。地球自轉的周期為一天(24小時),而公轉周期為一年(365.25天)。這兩個運動疊加在一起,帶來了季節(jié)的變化,以及各地白晝和黑夜的長度差異。3.四個節(jié)氣的白晝長短春分:春分為每年的3月20或21日,這個時候太陽直射在赤道上。由于地球的赤道與其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行,所以全球大部分地區(qū)(除去極地)白晝和黑夜的長度大致相等,都是12小時。夏至:夏至通常在每年的6月20或21日,這個時候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對于北半球來說,北半球接觸到更多太陽光,因此這段時間的白晝最長,而夜晚最短,達到一年中的最長日。秋分:秋分與春分一樣發(fā)生在每年的9月22或23日,此時太陽再次直射赤道,再一次出現全球白晝和黑夜幾乎等長的情況,大約也是12小時。冬至:冬至一般在12月21或22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對于北半球而言,由于接觸到的太陽光較少,此時白晝最短,夜晚最長。解析:本題考察知識點較廣,包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季節(jié)變化以及日出日落等天文現象的基本原理。學生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和地球運動的關系。通過四個特定日期的白晝長短變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地球季節(jié)變化的自然規(guī)律,加深對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理解。第二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其周期為一天。由于地球自轉,不同緯度的地區(qū)同一時間太陽高度角不同,導致日照時間和氣候類型差異。1.簡述地球自轉產生的兩種地理現象。答案:(1)晝夜更替:由于地球自轉,使得地球表面同一時刻只有一半受到陽光照射,產生晝夜更替現象。(2)地方時差異:地球自轉導致不同經度的地方太陽時差不同,形成地方時差異。解析:本題考查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根據地球自轉的特性,我們可以得出:地球自轉產生的兩種地理現象是晝夜更替和地方時差異。晝夜更替是指地球表面同一時刻只有一半受到陽光照射,另一半處于黑暗中。地方時差異是指由于地球自轉導致不同經度的地方太陽時差不同,形成地方時的差異。這是地球自轉帶來的基本地理現象,同時也是理解和研究地球其他運動的基礎。第三題結合材料,分析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材料:1.地球自轉示意圖2.地球自轉速度表3.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時差、地轉偏向力等4.人類活動與地球自轉的關系:航海、航空、體育運動等答案: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如下:1.晝夜交替:地球自轉導致地球上某一地區(qū)的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不斷變化,從而產生晝夜交替現象。這對人類活動產生以下影響:農業(yè)生產:晝夜溫差對農作物的生長有重要影響。人類作息:晝夜交替使人類形成生物鐘,影響作息時間。2.時差:地球自轉導致不同經度地區(qū)的時間差異,這對人類活動產生以下影響:交通出行: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在穿越不同時區(qū)時,需要調整時間??鐕Q易:不同時區(qū)之間的貿易活動,需要協(xié)調時間差。3.地轉偏向力:地球自轉產生地轉偏向力,使地球表面的運動物體產生偏向,這對人類活動產生以下影響:航海:地轉偏向力影響船舶航行方向,航海家需要考慮這一因素。航空:地轉偏向力影響飛機飛行軌跡,飛行員需要調整航向。體育運動:地轉偏向力對體育運動如田徑、射擊等產生一定影響。解析:本題考查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分析地球自轉示意圖、地球自轉速度表以及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可以得出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包括晝夜交替、時差和地轉偏向力。這些地理現象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農業(yè)生產、人類作息、交通出行、跨國貿易、航海、航空和體育運動等方面。在解答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全面展示地球自轉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兜谝还?jié)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哪種地質作用屬于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外力作用?A、板塊構造運動B、地殼運動C、流水侵蝕D、火山噴發(fā)2、下列哪種地質作用是地表形態(tài)變化中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相互作用的典型表現?A、地殼運動B、流水侵蝕C、風力沉積D、海岸侵蝕3、地殼運動引起的地表形態(tài)變化主要表現為()A、風化和侵蝕B、沉積和搬運C、地震和火山活動D、褶皺和斷層4、某地由于長期受到某種方向的水平推力作用,造成了明顯的地殼水平運動的痕跡。這種地表現象最有可能是由下列哪種作用引起的?()A、冰川侵蝕B、流水侵蝕C、板塊碰撞D、板塊漂移5、下列哪種現象是由于地表外力作用導致的?A.地熱活動B.山崩C.河流侵蝕D.地震6、在以下哪些地質事件中,體現了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A.大陸板塊的抬升B.石油資源的形成C.河流徹底改變了上下游的流向D.地球磁場的變化7、下列哪種現象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A.河流侵蝕形成的峽谷B.風蝕作用形成的蘑菇石C.冰川作用形成的U形谷D.地殼運動形成的山脈8、關于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風化作用可以改變巖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B.搬運作用能夠將碎屑物質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C.堆積作用導致了沙漠中沙丘的形成D.侵蝕作用僅在水的作用下發(fā)生9、外力作用主要作用在地表,而內力作用則主要發(fā)生在地幔和地殼深處。下列現象中,最主要由內力作用引起的是:A、河流侵蝕河床形成峽谷B、風吹日曬導致巖石破碎C、火山噴發(fā)形成火山區(qū)D、流水沉積作用形成沖積扇10、板塊構造理論認為,板塊相互碰撞、擠壓或拉伸導致了地表形態(tài)的形成和變化。以下哪種地貌的形成與板塊拉伸有關?A、喜馬拉雅山脈B、紅海C、喜馬拉雅山脈和紅海都有關D、喜馬拉雅山脈和紅海都無關11、張老師在進行《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的教學時,通過圖片展示了我國新疆地區(qū)的一些地質現象。以下哪個地質現象最能說明來自地球內部的力作用?A.地面塌陷B.山崩C.河流侵蝕D.暑期海潮12、在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jié)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的學習中,以下哪種力是構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因素?A.重力B.月球引力C.氣候因素D.生物因素13、下列哪項不是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A.地殼運動B.巖漿活動C.變質作用D.風化作用14、關于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水流侵蝕可以形成峽谷等地形B.冰川作用可以造成U型谷的形成C.風蝕作用對干旱地區(qū)的地貌影響較小D.生物作用可以促進巖石的風化過程15、下列哪種地質現象屬于內力作用的結果?A.河流沖刷形成的峽谷B.地震引起的地表裂縫C.風化作用形成的巖石碎片D.海水侵蝕形成的海岸地貌16、以下哪個選項描述了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A.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導致地表變形B.地球內部熱能導致地表隆起C.風雨剝蝕作用使地表趨于平坦D.地震活動使地表出現斷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闡述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并分別舉例說明。要求:本題共15分,答案需結合內外力作用的特點進行詳細闡述,并給出實際地質事件或地形特征的例子。評分標準:內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解釋準確(4分)。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詳細闡述(每點2分,至少答出其中三點),并給出具體實例(每點2分),共12分。綜合評價:邏輯清晰,語言表述準確,結合實際生產或生活現象進行闡述(1分)。第二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喜馬拉雅山脈的成因板塊運動示意圖材料二:流水侵蝕、堆積地貌示意圖一、請根據材料一,分析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原因,并簡要闡述相關板塊運動規(guī)律。二、請結合材料二,描述流水的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并舉例說明。第三題題目背景:在地球表面,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作用不斷改變著地表形態(tài)。這些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以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大類。內力作用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外力作用主要來自地球外部的能量,如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題目內容:(1)簡述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并各舉一個實例說明。(2)分析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主要原因,說明這一過程中的內力作用形式?!兜谝还?jié)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哪種地質作用屬于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外力作用?A、板塊構造運動B、地殼運動C、流水侵蝕D、火山噴發(fā)答案:C解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其中,流水侵蝕是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外力作用之一。而板塊構造運動、地殼運動和火山噴發(fā)都屬于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力作用。因此,正確答案為C。2、下列哪種地質作用是地表形態(tài)變化中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相互作用的典型表現?A、地殼運動B、流水侵蝕C、風力沉積D、海岸侵蝕答案:D解析:地表形態(tài)變化中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相互作用的典型表現是海岸侵蝕。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使海岸線發(fā)生變動,而外力作用如流水侵蝕、風力侵蝕等則進一步改變海岸線的形態(tài)。其他選項中,地殼運動、流水侵蝕和風力沉積都是單一的內力或外力作用。因此,正確答案為D。3、地殼運動引起的地表形態(tài)變化主要表現為()A、風化和侵蝕B、沉積和搬運C、地震和火山活動D、褶皺和斷層答案:D解析:地殼運動是地球內部作用力引起的一種變化,它能夠引起地殼的升降和板塊的移動,從而導致地表形態(tài)的顯著變化,如褶皺構造和斷層構造等。其他選項中的風化、侵蝕、沉積和搬運等是外力作用的自然過程,而地震和火山活動雖然也是內力作用的表現,但它們主要是地殼內部能量的釋放,與題目中所指的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有直接關聯(lián)。4、某地由于長期受到某種方向的水平推力作用,造成了明顯的地殼水平運動的痕跡。這種地表現象最有可能是由下列哪種作用引起的?()A、冰川侵蝕B、流水侵蝕C、板塊碰撞D、板塊漂移答案:C解析:板塊碰撞會引起巖石的壓縮,形成褶皺山脈等;板塊間的碰撞往往伴隨著地殼水平運動。所以,如果某地表現出明顯的水平運動痕跡,這種地表現象最有可能是由板塊碰撞的作用引起的。其他選項如冰川侵蝕、流水侵蝕和板塊漂移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多為垂直方向的變化。5、下列哪種現象是由于地表外力作用導致的?A.地熱活動B.山崩C.河流侵蝕D.地震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選項A的地熱活動屬于內力作用,選項B和D的山崩與地震都屬于內力作用的范疇。而河流侵蝕則是地表外力作用(水力作用)導致的,因此正確答案是C。6、在以下哪些地質事件中,體現了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A.大陸板塊的抬升B.石油資源的形成C.河流徹底改變了上下游的流向D.地球磁場的變化答案:C解析:本題同樣考查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選項A和D分別涉及的是內力作用的范疇,大陸板塊的抬升和地球磁場的變化主要是由地球內部的熱能和核力驅動的。選項B的石油資源形成則是生物與地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質上也是內力作用。選項C提到的河流徹底改變上下游的流向,則是由于水流沖刷、侵蝕等外力作用,導致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因此正確答案是C。7、下列哪種現象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A.河流侵蝕形成的峽谷B.風蝕作用形成的蘑菇石C.冰川作用形成的U形谷D.地殼運動形成的山脈答案:D解析:內力作用是指地球內部的能量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主要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等。選項中的河流侵蝕、風蝕作用和冰川作用均屬于外力作用,而地殼運動形成山脈是典型的內力作用表現,因此正確答案為D。8、關于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風化作用可以改變巖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B.搬運作用能夠將碎屑物質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C.堆積作用導致了沙漠中沙丘的形成D.侵蝕作用僅在水的作用下發(fā)生答案:D解析:外力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過程,這些作用共同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其中,侵蝕作用不僅限于水的作用,還包括風蝕、冰蝕等多種形式。因此,選項D表述不準確,是錯誤的描述。正確答案為D。9、外力作用主要作用在地表,而內力作用則主要發(fā)生在地幔和地殼深處。下列現象中,最主要由內力作用引起的是:A、河流侵蝕河床形成峽谷B、風吹日曬導致巖石破碎C、火山噴發(fā)形成火山區(qū)D、流水沉積作用形成沖積扇答案:C解析:外力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過程,主要是對地表進行改造。而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和變質作用等,這些通常發(fā)生在地殼或地幔深處。C選項中的火山噴發(fā)是典型的內部地質活動,屬于內力作用。10、板塊構造理論認為,板塊相互碰撞、擠壓或拉伸導致了地表形態(tài)的形成和變化。以下哪種地貌的形成與板塊拉伸有關?A、喜馬拉雅山脈B、紅海C、喜馬拉雅山脈和紅海都有關D、喜馬拉雅山脈和紅海都無關答案:B解析:板塊拉伸會形成地殼斷裂,可能導致新的海洋盆地的產生。紅海就是由于非洲板塊和阿拉伯板塊的拉伸作用形成的一個典型的裂谷。而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則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擠壓作用。因此,正確答案是B。11、張老師在進行《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的教學時,通過圖片展示了我國新疆地區(qū)的一些地質現象。以下哪個地質現象最能說明來自地球內部的力作用?A.地面塌陷B.山崩C.河流侵蝕D.暑期海潮答案:A解析: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地質構造運動或巖層斷裂等原因,導致地表突然下沉,形成坑洼或洼地,是由于地球內部力作用引起的一種地質現象。而山崩多為地表水或風力侵蝕導致,河流侵蝕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水力侵蝕,暑期海潮則是月球的引力作用,所以正確答案是A。12、在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jié)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作用》的學習中,以下哪種力是構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因素?A.重力B.月球引力C.氣候因素D.生物因素答案:A解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因素是重力。在地球內部,重力是使物質由高位置向低位置移動的力,從而產生地形的變化。月球的引力對地球的潮汐現象有一定影響,而氣候因素和生物因素主要作用于地表形態(tài)的改變,但不構成主要作用力。因此,正確答案是A。13、下列哪項不是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A.地殼運動B.巖漿活動C.變質作用D.風化作用答案:D.風化作用解析: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等,它們能夠引起地表形態(tài)的顯著變化。而風化作用屬于外力作用的一種,它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式使巖石發(fā)生破壞,不屬于內力作用范疇。14、關于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水流侵蝕可以形成峽谷等地形B.冰川作用可以造成U型谷的形成C.風蝕作用對干旱地區(qū)的地貌影響較小D.生物作用可以促進巖石的風化過程答案:C.風蝕作用對干旱地區(qū)的地貌影響較小解析:實際上,風蝕作用在干旱地區(qū)非常顯著,因為這些地方缺乏植被覆蓋,土壤容易被風吹走,長期作用下可形成雅丹地貌等獨特的地質景觀。因此選項C的說法是錯誤的。15、下列哪種地質現象屬于內力作用的結果?A.河流沖刷形成的峽谷B.地震引起的地表裂縫C.風化作用形成的巖石碎片D.海水侵蝕形成的海岸地貌答案:B解析:內力作用是指地球內部的熱能和機械能引起的地質現象,如地震、火山噴發(fā)等。選項A、C、D都是外力作用的結果,只有地震引起的地表裂縫屬于內力作用的結果。因此,正確答案是B。16、以下哪個選項描述了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A.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導致地表變形B.地球內部熱能導致地表隆起C.風雨剝蝕作用使地表趨于平坦D.地震活動使地表出現斷層答案:C解析:外力作用是指來自地球外部的能量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如風化、侵蝕、沉積等。選項A、B、D都是內力作用的結果,只有風雨剝蝕作用使地表趨于平坦是外力作用的結果。因此,正確答案是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闡述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并分別舉例說明。要求:本題共15分,答案需結合內外力作用的特點進行詳細闡述,并給出實際地質事件或地形特征的例子。評分標準:內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解釋準確(4分)。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詳細闡述(每點2分,至少答出其中三點),并給出具體實例(每點2分),共12分。綜合評價:邏輯清晰,語言表述準確,結合實際生產或生活現象進行闡述(1分)。答案與解析:外力作用的影響外力作用通常指地球表面及其上沉積物由于風、流水、冰川、生物等的地質作用,不斷改變的地表形態(tài)。這些作用可以概括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等過程。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會導致巖石表面的變化,形成松散的顆粒物質。例如,二氧化碳和水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可以導致巖石的分解,形成土壤。這是風化作用的一個實例。侵蝕作用:侵蝕是外力對地表物質的破壞、剝蝕、搬運并堆積的全過程。如流水侵蝕可以形成峽谷,冰川侵蝕可以形成U型谷,這些地形都是侵蝕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的影響內力作用是指地球內部活動引起的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火山爆發(fā)等現象,對其內部和表面進行改造,驅使地表形態(tài)不斷變化。板塊構造運動:板塊構造運動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它可以引起山地的隆起和海洋的沉降,如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就是板塊俯沖碰撞所導致的褶皺隆起。巖漿活動:巖漿活動涉及深部巖漿上升、冷卻和結晶并形成新的巖石。這會影響地表,例如,火山爆發(fā)可以形成新的火山島,熔巖流可以形成平坦的平原。實際例子: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是內力作用的結果。黃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風的長期侵蝕和沉積作用的結果,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例子。請根據上述解析結合具體實例和內容完善答案。本題旨在讓學生掌握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影響的基本概念及具體表現,促進學生對自然地理現象的理解。第二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喜馬拉雅山脈的成因板塊運動示意圖材料二:流水侵蝕、堆積地貌示意圖一、請根據材料一,分析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原因,并簡要闡述相關板塊運動規(guī)律。二、請結合材料二,描述流水的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并舉例說明?!敬鸢浮恳?、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原因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板塊運動規(guī)律如下: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經常發(fā)生火山、地震。二、流水侵蝕地貌的形成過程:流水侵蝕是由于水流對地表巖石的沖刷和磨損作用。首先,水流攜帶泥沙、礫石等物質沖擊巖石表面,使巖石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溝槽。隨著時間的推移,溝槽加深、加寬,形成槽谷。自然界中,峽谷、峽谷地貌就是流水侵蝕地貌的典型代表。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流水在搬運過程中,當流速減緩時,所攜帶的泥沙、礫石等物質沉積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沉積物逐漸堆積,形成各種地貌,如河流沖積平原、三角洲等。舉例說明:我國的長江三峽,是流水侵蝕地貌的典型代表;而華北平原,則是流水堆積地貌的典型代表。第三題題目背景:在地球表面,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作用不斷改變著地表形態(tài)。這些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以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大類。內力作用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外力作用主要來自地球外部的能量,如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題目內容:(1)簡述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并各舉一個實例說明。(2)分析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主要原因,說明這一過程中的內力作用形式。參考答案:(1)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地表形態(tài),兩者的作用方式和效果有所不同:內力作用通常導致地形的大規(guī)模變化,如山地隆起、盆地沉降等。它通過構造運動使地殼發(fā)生變形,通過巖漿活動形成火山和巖漿侵入體,以及通過變質作用改變巖石性質。例如,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擠壓,促使了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這是典型的內力作用形成的高山脈。外力作用則更多表現為對已存在的地形進行雕琢,如流水侵蝕形成峽谷,風蝕作用形成風蝕地貌,冰川作用形成U型谷等。比如,長江三峽就是由于長期的河流侵蝕作用,在硬軟相間的巖層上形成了壯觀的峽谷景觀。(2)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塊向北移動并與歐亞板塊發(fā)生碰撞的結果。這一地質過程屬于內力作用中的水平擠壓構造運動。當兩個板塊相互靠近并施加壓力時,地殼物質會被迫向上抬升,形成山脈。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強烈的地震活動、巖漿活動以及巖石的變質作用,這些都是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答案解析:本題旨在考察學生對于地表形態(tài)變化內外力作用的理解及其應用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區(qū)分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不同特點,并能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回答本題,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地理觀察和思考能力,理解自然地理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兜诙?jié)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及循環(huán)》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哪種巖石屬于沉積巖?()A、花崗巖B、砂巖C、玄武巖D、片麻巖2、巖漿冷卻后形成的巖石是()。A、砂巖B、頁巖C、花崗巖D、噴出巖3、下列關于巖石的描述,錯誤的是:A.沉積巖是由礦物質沉積后壓縮形成的。B.巖漿巖是由巖漿在地表冷卻后形成的。C.變質巖是由原有的沉積巖或巖漿巖在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中形成的。D.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巖石屬于沉積巖。4、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包括了巖石轉化、物質分解和物質合成三個基本過程。B.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是地球內外能量交換、物質轉移和地質過程的總和。C.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是人類可以利用并提供現實資源的地質過程。D.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是地球表層運動的最基本表現形式。5、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說法,哪一項是錯誤的?A.巖漿冷卻后可直接形成巖漿巖B.沉積物在高溫高壓下可以轉化為變質巖C.變質巖在地殼深處重熔后可再次成為巖漿D.巖漿巖不可能直接轉變?yōu)槌练e巖6、關于三大類巖石的形成環(huán)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巖漿巖主要形成于地表B.沉積巖主要形成于地殼深處C.變質巖是在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形成的D.所有巖石類型都可以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形成7、【題目】下列關于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及循環(huán)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殼主要由巖漿和沉積巖構成,是巖石圈最外層B.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起點是巖漿,終點是沉積巖C.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是單向的,不可逆的D.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氧元素8、【題目】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描述錯誤的是:A.巖漿冷卻凝固過程中,釋放出熱量B.沉積巖形成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生物化學作用C.變質巖形成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地殼內部的熱能D.巖漿上升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的重力勢能9、題目:基性巖和花崗巖分別屬于哪種巖石類型?A、侵入巖花崗巖B、噴出巖花崗巖C、侵入巖噴出巖D、噴出巖侵入巖10、題目:在自然界中,玄武巖和安山巖屬于哪一種巖石類型?A、沉積巖B、變質巖C、侵入巖D、噴出巖11、【題干】下列巖石類型中,屬于巖漿巖的是:A.火山巖B.流紋巖C.板巖D.礫巖12、【題干】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大陸地殼的物質不可能轉化為海洋地殼的物質B.海洋地殼的物質不可能轉化為大陸地殼的物質C.巖漿可以來源于深的巖漿源,也可以來源于地殼中的巖體D.構造運動是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唯一動力13、下列哪一種巖石屬于變質巖?A.花崗巖B.玄武巖C.大理巖D.砂巖14、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說法,錯誤的是:A.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個方面B.沉積巖可以轉化為變質巖C.所有類型的巖石最終都可以轉化為巖漿巖D.變質巖不能直接轉化為沉積巖15、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組成的描述,正確的是:A.巖石圈主要由硅酸鹽類巖石組成,其中富含硅、氧、鋁、鐵等元素B.巖石圈主要由碳酸鹽類巖石組成,其中富含鈣、鎂、鋁、硅等元素C.巖石圈主要由金屬礦物組成,其中富含鐵、銅、鋁、錳等元素D.巖石圈主要由有機質組成,其中富含碳、氫、氧、氮等元素16、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地殼冷卻收縮,形成新的地殼物質B.地殼物質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噴發(fā)或巖漿侵入C.地殼物質下沉至地幔,參與地幔對流循環(huán)D.地殼物質在地表形成沉積巖,然后被風化、侵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請簡要描述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的物質組成及其相互關系。第二題題目:根據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主要過程,并列舉出三種主要巖石類型及其形成原因。第三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某區(qū)域地質構造示意圖地殼地幔地核(1)請簡述該區(qū)域巖石圈的主要組成成分。(2)分析該區(qū)域地殼與地幔的物質組成差異。《第二節(jié)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及循環(huán)》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哪種巖石屬于沉積巖?()A、花崗巖B、砂巖C、玄武巖D、片麻巖答案:B解析:沉積巖是由地球表面的物質,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等一系列過程形成的巖石。舉個例子,沙子經年累月在海灘中堆積、風化、密實化最終形成了砂巖。2、巖漿冷卻后形成的巖石是()。A、砂巖B、頁巖C、花崗巖D、噴出巖答案:D解析:巖漿冷卻后可以形成噴出巖(如流紋巖)和侵入巖(如花崗巖)。但此處需要選出“巖漿冷卻后形成的巖石”,應選擇侵入巖范圍中的選項。噴出巖是常見的私下密西的巖漿冷凝形成的巖石類型。故在選項中選擇“噴出巖”作為答案。說明或注釋部分存在的一個可能是,如果有侵入巖選項,也是合適的,但在現有選項中,D項更準確地符合巖漿冷卻后的形成現象,因此這里使用D項以保準確性。3、下列關于巖石的描述,錯誤的是:A.沉積巖是由礦物質沉積后壓縮形成的。B.巖漿巖是由巖漿在地表冷卻后形成的。C.變質巖是由原有的沉積巖或巖漿巖在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中形成的。D.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巖石屬于沉積巖。答案:D解析: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巖石屬于噴出巖,而噴出巖屬于巖漿巖的一種,不是沉積巖。其他選項中,沉積巖是由礦物質沉積后壓縮形成的,巖漿巖是由巖漿在地表冷卻后形成的,變質巖是由原有的沉積巖或巖漿巖在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中形成的,這些描述都是正確的。4、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包括了巖石轉化、物質分解和物質合成三個基本過程。B.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是地球內外能量交換、物質轉移和地質過程的總和。C.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是人類可以利用并提供現實資源的地質過程。D.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是地球表層運動的最基本表現形式。答案:C解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包括了巖石轉化、物質分解和物質合成三個基本過程,它是地球內外能量交換、物質轉移和地質過程的總和,同時也是地球表層運動的最基本表現形式。但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不是人類可以利用并提供現實資源的地質過程,而是自然界中的自然地質現象。因此,選項C描述不正確。5、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說法,哪一項是錯誤的?A.巖漿冷卻后可直接形成巖漿巖B.沉積物在高溫高壓下可以轉化為變質巖C.變質巖在地殼深處重熔后可再次成為巖漿D.巖漿巖不可能直接轉變?yōu)槌练e巖答案:D解析:在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中,巖漿巖可以通過風化作用形成碎屑物,這些碎屑物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沉積并固結成沉積巖。因此,D選項表述錯誤,巖漿巖確實可以通過一定的地質過程轉變?yōu)槌练e巖。6、關于三大類巖石的形成環(huán)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巖漿巖主要形成于地表B.沉積巖主要形成于地殼深處C.變質巖是在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形成的D.所有巖石類型都可以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形成答案:C解析:變質巖確實是在地殼內部特定的高溫高壓條件下,原有巖石經過物理化學性質改變而形成的。相比之下,A選項中的巖漿巖多形成于地下深處,B選項中的沉積巖則主要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水體中形成,D選項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因為不同的巖石需要不同的形成條件。因此,C選項正確。7、【題目】下列關于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及循環(huán)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殼主要由巖漿和沉積巖構成,是巖石圈最外層B.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起點是巖漿,終點是沉積巖C.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是單向的,不可逆的D.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氧元素【答案】B【解析】A選項錯誤,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構成;C選項錯誤,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是一個連續(xù)的、可逆的過程;D選項錯誤,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因此,B選項正確,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的起點是巖漿,終點是沉積巖。8、【題目】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描述錯誤的是:A.巖漿冷卻凝固過程中,釋放出熱量B.沉積巖形成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生物化學作用C.變質巖形成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地殼內部的熱能D.巖漿上升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的重力勢能【答案】D【解析】A選項正確,巖漿冷卻凝固過程中,釋放出熱量;B選項正確,沉積巖形成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生物化學作用;C選項正確,變質巖形成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地殼內部的熱能。D選項錯誤,巖漿上升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的熱能,而不是重力勢能。因此,D選項描述錯誤。9、題目:基性巖和花崗巖分別屬于哪種巖石類型?A、侵入巖花崗巖B、噴出巖花崗巖C、侵入巖噴出巖D、噴出巖侵入巖答案:A解析:基性巖通常是屬于侵入巖,這類巖石主要由玄武巖形成;而花崗巖也是侵入巖的一種,是長英質巖石的一種,主要由石英與長石構成。10、題目:在自然界中,玄武巖和安山巖屬于哪一種巖石類型?A、沉積巖B、變質巖C、侵入巖D、噴出巖答案:D解析:玄武巖通常是由快速冷卻的玄武質熔巖形成的噴出巖;安山巖與玄武巖類似,也是噴出巖的一種。它們都是由于地殼深層的熔巖在地表迅速冷卻凝固而形成的巖石。11、【題干】下列巖石類型中,屬于巖漿巖的是:A.火山巖B.流紋巖C.板巖D.礫巖【答案】A【解析】火山巖是由巖漿直接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屬于巖漿巖。B選項的流紋巖也是巖漿巖,但通常是指火山噴發(fā)形成的酸性巖。C選項的板巖屬于變質巖,由原有巖石在高溫高壓下發(fā)生變質形成。D選項的礫巖屬于沉積巖,由碎屑物質在沉積過程中形成。所以選擇A。12、【題干】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大陸地殼的物質不可能轉化為海洋地殼的物質B.海洋地殼的物質不可能轉化為大陸地殼的物質C.巖漿可以來源于深的巖漿源,也可以來源于地殼中的巖體D.構造運動是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唯一動力【答案】C【解析】C選項正確,巖漿確實可以來源于深部的巖漿源,也可以來源于地殼中的巖體,這兩種情況都會在地表形成新的巖石。A選項錯誤,大陸地殼的物質可以通過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轉化為海洋地殼的物質;B選項錯誤,海洋地殼的物質同樣可以通過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轉化為大陸地殼的物質;D選項錯誤,雖然構造運動是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重要動力,但不是唯一的動力,還有巖漿活動、風化作用、侵蝕作用等。13、下列哪一種巖石屬于變質巖?A.花崗巖B.玄武巖C.大理巖D.砂巖答案:C解析:變質巖是在地殼深處由于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原有的巖石發(fā)生物理化學性質改變而形成的巖石。選項中,花崗巖和玄武巖是火成巖,砂巖是沉積巖,只有大理巖是由石灰?guī)r在高溫高壓條件下變質而成的,故選C。14、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說法,錯誤的是:A.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個方面B.沉積巖可以轉化為變質巖C.所有類型的巖石最終都可以轉化為巖漿巖D.變質巖不能直接轉化為沉積巖答案:D解析:在地球的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各種巖石可以通過不同的地質過程相互轉化。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等)和外力作用(如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共同參與了這一循環(huán)過程,因此選項A正確;沉積巖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可以變質成為變質巖,所以選項B正確;所有類型的巖石在特定條件下都能熔融形成巖漿,再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故選項C正確;而變質巖在經歷剝蝕和搬運后,同樣可以在適宜環(huán)境中沉積下來,經過壓實、膠結等作用形成新的沉積巖,因此選項D表述錯誤。15、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組成的描述,正確的是:A.巖石圈主要由硅酸鹽類巖石組成,其中富含硅、氧、鋁、鐵等元素B.巖石圈主要由碳酸鹽類巖石組成,其中富含鈣、鎂、鋁、硅等元素C.巖石圈主要由金屬礦物組成,其中富含鐵、銅、鋁、錳等元素D.巖石圈主要由有機質組成,其中富含碳、氫、氧、氮等元素答案:A解析:巖石圈主要由硅酸鹽類巖石組成,這些巖石富含硅、氧、鋁、鐵等元素。選項A正確描述了巖石圈的物質組成。16、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地殼冷卻收縮,形成新的地殼物質B.地殼物質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噴發(fā)或巖漿侵入C.地殼物質下沉至地幔,參與地幔對流循環(huán)D.地殼物質在地表形成沉積巖,然后被風化、侵蝕答案:A解析:地殼冷卻收縮是地殼物質形成的過程之一,但并不是形成新的地殼物質的過程。地殼冷卻收縮會導致地殼變厚,但不會產生新的地殼物質。因此,選項A描述不正確。其他選項B、C、D正確描述了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請簡要描述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的物質組成及其相互關系。答案:1.巖石圈的物質組成主要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主要包括以下過程:巖石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成巖,以及地下熔巖的冷卻、固化等。2.水圈的物質組成主要是地球表面上和地下的大量水資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大氣水等。水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主要包括以下過程: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降水→地表水。3.大氣圈的物質組成主要由氣體、塵埃、水汽等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大氣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主要包括以下過程:生物呼吸、火山噴發(fā)、人類活動等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向大氣圈釋放,以及光合作用、植物蒸騰等將大氣圈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吸收并轉化為生物體物質。4.生物圈的物質組成主要由生物體構成,生物圈通過食物鏈、食物網等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夠實現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huán)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質轉化為有機物質,動物通過攝食將植物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體內物質,生物體死亡后的殘體通過分解作用釋放出無機物質,進入下一次循環(huán)。解析:本題主要考察了學生對于地球圈層物質組成及相互關系的理解和運用。答案中的每一點都展示了地球圈層之間的物質交換和循環(huán)過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此外,通過答案中的詳細描述,學生可以了解到每個圈層的物質組成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第二題題目:根據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主要過程,并列舉出三種主要巖石類型及其形成原因。答案: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它描述了地球表面和內部巖石通過不同的地質作用不斷轉變的過程。這一循環(huán)包括了三個主要階段:風化與侵蝕、搬運與沉積、成巖作用(固結成巖、變質作用、重熔再生)。1.風化與侵蝕:地表巖石在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發(fā)生分解,形成松散的碎屑物和溶解物質。這些物質隨后會被水、風、冰等介質攜帶離開原地。2.搬運與沉積:隨著外力作用的持續(xù),巖石碎屑被搬運到新的地點,在適當的條件下沉積下來,如河流入海口、湖泊底部或海洋深處。3.成巖作用:沉積下來的物質經過壓實、膠結等過程可以形成沉積巖;而原有的巖石在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會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當巖石深埋地下并達到熔融狀態(tài)后,冷卻凝固會形成巖漿巖。三種主要巖石類型及其形成原因:沉積巖:由地表物質經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及固結作用形成的巖石。例如砂巖、頁巖、石灰?guī)r等。變質巖:原有巖石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作用下,受到溫度、壓力變化的影響,其礦物成分和結構發(fā)生改變而形成的巖石。如片麻巖、大理巖、石英巖等。巖漿巖:巖漿在地殼內或地表冷卻凝固后形成的巖石。根據冷卻位置不同分為侵入巖(如花崗巖)和噴出巖(如玄武巖)。解析:本題旨在考察學生對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對不同類型巖石形成機制的掌握。通過解答此題,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整體觀念,理解自然界中巖石是如何在不同地質作用下相互轉化的。同時,列舉具體的巖石類型及其形成原因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各種巖石特性的認識。第三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某區(qū)域地質構造示意圖地殼地幔地核(1)請簡述該區(qū)域巖石圈的主要組成成分。(2)分析該區(qū)域地殼與地幔的物質組成差異。【答案】(1)該區(qū)域巖石圈的主要組成成分有:地殼和地幔上部。(2)地殼與地幔的物質組成差異主要體現在:①地殼主要由硅酸鹽類巖石組成,而地幔主要由鎂鐵質巖石組成。②地殼密度較小,而地幔密度較大。③地殼厚度不均勻,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而地幔厚度約為2865千米?!窘馕觥浚?)根據地質構造示意圖可知,該區(qū)域巖石圈主要由地殼和地幔上部組成。(2)地殼與地幔的物質組成差異主要體現在巖石成分、密度和厚度等方面。地殼主要由硅酸鹽類巖石組成,而地幔主要由鎂鐵質巖石組成;地殼密度較小,而地幔密度較大;地殼厚度不均勻,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而地幔厚度約為2865千米?!兜谝还?jié)常見天氣現象及成因》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關于我國冬季氣候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A、南北溫差大,冬季普遍寒冷B、受地形影響,南北溫差小,冬季普遍寒冷C、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南北溫差小,冬季普遍溫暖D、受緯度位置影響,南北溫差小,冬季普遍溫暖2、下列關于我國夏季氣候特征的說法,錯誤的是()A、南北普遍高溫B、受地形影響,局部地區(qū)出現低溫C、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沿海地區(qū)夏季比內陸地區(qū)更涼爽D、受緯度位置影響,氣溫逐漸降低3、下列天氣現象中,主要由氣團變化引起的是()A、暴雨B、臺風C、沙塵暴D、鋒面雨4、冷鋒過境后,下列哪個天氣現象最有可能出現?A、氣溫升高,云量增加B、氣溫降低,天氣轉晴C、降水持續(xù),風力減弱D、濕度增加,氣壓上升5、題干:下列關于成因解釋不正確的是()A、暖鋒過境時,由于暖濕氣流勢力較冷空氣勢力強,暖氣團推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