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yè)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建業(yè)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建業(yè)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建業(yè)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建業(yè)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業(yè)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含解析)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

語文

【答案】1.D2.A3.C4.D

5.①《紅樓夢》中的三大神話是作者想象出來的,雖是虛構,但具有豐富內涵。②“頑石補天"神話追問人生本源,“木石前盟”神話思考人生價值,“太虛幻境"神話反省人類命運走向。③這些神話的構筑表現出曹雪芹對人類生命價值、生命本源以及生命走向等最高哲學問題的深刻思索與終極拷問。

【解析】

【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為了增添《紅樓夢》的神秘虛幻色彩,曹雪芹將一些……”強加關系,原文表述是“《紅樓夢》在現實主義描寫的基礎上,將所謂人生悲劇、家庭悲劇以及愛情婚姻悲劇、女子的悲劇等這些現實層面的內容,設置在一個帶有神話原型意味的下凡歷劫母題的敘事框架中。表面看這一敘事框架也許只使小說增添了些許神秘虛幻色彩,然而正是這些令人費解的神秘虛幻色彩,促使小說蘊含了更加深廣的思想意蘊"。

【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紅樓夢》的結局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偷換概念,原文表述是“這一神秘朦朧而又凄美的愛情悲劇的最終結局是……從而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應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愛情悲劇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

【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C.出自《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不屬于對日常生活的描寫。

【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特點的能力。

D.“總一分一總’的論證結構"錯誤,文章應是“總一分”的論證結構。

【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①理解“神話是想象的產物,但不是任性的產物,具有一定闡釋功能”,可知《紅樓夢》中的三大神話是作者想象出來的,雖是虛構,但具有豐富內涵。

②“頑石補天”神話追問人生本源。表現出作者所關心的是人類靈魂的去向、精神的有無,關注的是人類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問題;“木石前盟"神話思考人生價值。用凄美的愛情悲劇來思考人生的目的和價值,其終極意義則在于:人生的目的和價值究竟何在;“太虛幻境”神話反省人類命運走向。從太虛幻境的幻滅到大觀園的毀滅,作者真實再現了處于封建末世賈寶玉和眾女子的悲劇命運走向,進而揭示出人生無路可走的悲哀無奈的存在狀態(tài)。

③而三大神話對人生本源的追問,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人類命運走向的反省,都屬于最高哲學問題,表現出曹雪芹對最高哲學問題的深刻思索與終極拷問。

【答案】

B

A

8.①毛氏叔侄傳承下來的古代經典古籍及其代表的典章制度、詩書禮樂文化;

②劉德的儒雅風范和對文化典籍以及文化人的尊重態(tài)度;

③毛氏叔侄和劉德為代表的古代文化人傳承文化血脈的責任與大義。

9.①人物形象上,表現漢武帝希望將文化變?yōu)榉埏椃饨ńy治(用文化籠絡人心)的工具,體現了漢武帝的權謀狡詐;

②情節(jié)上,照應上文毛亨出逃建墓隱藏自己和古籍的情景,使小說結局發(fā)生陡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③主題上,更加深化主旨,暗示了中國文化星火傳承任重道遠的漫漫征程。

【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B“強調了毛在接到劉德邀請后只想要拒絕的心理活動"錯誤,反復出現的“想想”表達出了毛萇在接到劉德邀請后的復雜心理活動。

7.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也為下文‘我’膝蓋一軟做鋪墊"錯誤?!啊摇ドw一軟”是因為得知了劉德的身份,而不是因為“走近"的排比出現。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的能力。

①由“我走出墳墓,進了招賢館,后來又進了河間國國都樂城的王宮。我?guī)е妆亲赢斄恕对娊洝凡┦?。再后來,我推薦了貫長卿為《左傳》博士,又幫助史丞王定修訂了《禮樂》。一時間,王宮里古書充棟、群儒咸至,每日讀經誦典之聲瑯瑯,數里可聞”“斯文當道,王國鼎盛"可看出,斯文指的是毛氏叔侄傳承下來的古代經典古籍及其代表的典章制度、詩書禮樂文化。

②由“我再一次打量了劉德一番,他峨冠博帶、明眸善目,舉手投足間斯文盡顯”可看出,斯文指的是劉德的儒雅風范;由“然我知道劉德在招徠四方學者,盡求天下善書,竭力興修禮樂,但我仍有顧慮"可看出,斯文指的是劉德對文化典籍以及文化人的尊重態(tài)度。

③本文通過寫河間王劉德多次拜訪“我”,讓“我"帶著叔父留下的《毛詩故訓傳》開館講學,并且在劉德的帶領下,“我”進了長安,拜見了當時的皇帝劉徹,想要大漢文化復興、王道推行、大同實現,從而體現了毛氏叔侄和劉德為代表的古代文化人傳承文化血脈的責任與大義。

9.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情節(jié)、語段作用的把握能力。

①文章結尾寫到劉德最后等來了皇帝加皇弟劉徹的召見,劉徹讓劉德與他一起坐在了龍椅上,劉徹又一次叫了聲皇兄,然后握住了劉德的手說“河間國雖小,但是皇兄賢德啊,如商湯、周文王一樣賢德,不如,皇兄現在就做了大漢皇帝吧”,劉徹的話音未落,劉德就已經從龍椅上滾落下來,從而可知,劉德是被劉徹的話語驚嚇住了,因為劉徹并不是真的想要用傳統文化教化天下,而是希望將文化變?yōu)榉埏椃饨ńy治(用文化籠絡人心)的工具,體現了漢武帝的權謀狡詐;

②由“自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后,我的叔父毛亨帶著孔子刪定的《詩經》原本,從魯地惶惶出逃。他拼命向北,逃到荒僻遙遠然而水草豐美的河間國武垣縣,在鄉(xiāng)下住了下來。他在村北筑起了一座大墳,然后躲了進去”可知,當時毛亨出逃建墓隱藏自己和古籍是因為當時秦王朝焚書坑儒,所以從情節(jié)上來看,文章結尾照應上文毛亨出逃建墓隱藏自己和古籍的情景。文章寫到“斯文當道,王國鼎盛。劉德想到了長安,想把這種鼎盛帶給長安。所以劉德決定帶我去長安朝拜當今天子劉徹。在長安,我們獻了經書,獻了《禮樂》。劉德又在三雍宮與董仲舒等朝臣對策”,可知劉德來到長安的目的是想要讓傳統文化發(fā)揚開去,但是皇帝劉徹并不是真心想要用傳統文化教化天下,所以結尾使小說結局發(fā)生陡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③本文寫到毛亨在秦王朝焚書坑儒的背景下不得不帶著自己和古籍出逃建墓隱藏,然后一并將自己的書稿和遺憾交給自己的侄子毛萇,河間王劉德為了這些傳統文化多次拜訪毛萇,并且請毛萇出來講學,毛萇接受了劉德的命令,走出墳墓,進了招賢館,后來又進了河間國國都樂城的王宮,一時間,王宮里古書充棟、群儒咸至,每日讀經誦典之聲瑯瑯,數里可聞,王國強盛。劉德想要把這種強盛帶到長安,實現大漢文化復興、王道推行、大同實現,但是皇帝劉徹并不是真心想要用傳統文化教化天下,而只是將文化變?yōu)榉埏椃饨ńy治(用文化籠絡人心)的工具,所以在主題上,更加深化主旨,暗示了中國文化星火傳承是任重道遠的漫漫征程。

【答案】10.CEF11.B12.B

13.(1)秦軍還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峣關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商人容易以利相誘。(“尚強”,還強大;“賈豎”,商人;“動以利”,狀語后置句,應為“以利動"。每點1分,句意1分。)

(2)不如乘勢立他為王,好好地對待他,讓他鎮(zhèn)守一方。不這樣做的話,就會發(fā)生變亂。(“因”,乘勢,趁機;“遇”,對待;“變”,變亂。每點1分,句意1分。)

14.①攻打峣關時,張良建議先設疑兵之計,再誘降,最后擊敗,一一獲得了成功,最后直到咸陽。②為劉邦謀得漢中的土地。③建議劉邦燒絕棧道,解除項羽疑心。④說服劉邦封韓信為王,共擊楚軍。(每點1分,答出3點即可滿分)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只是他們的守將想反叛而已,恐怕士卒們不聽從。士卒們不聽從必定有危害,不如趁著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

“此……耳”,判斷句,單獨成句,C處斷開;

“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都是完整的主謂句,“不從”與“不從"二者中間E處應斷開;

“不如”引出后面內容,前面F處斷開。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及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正確。

B.錯誤。認為……說得好,賞識。/交好,友善。句意:沛公很賞識他。/一向與張良交好。

C.正確。大概。/近于,幾乎。句意: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間的。/況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

D.正確。準備。/詳細。句意:給五萬人預備吃的東西。/希望您詳細告訴項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拒絕了秦將"錯誤,原文為“因其懈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沒有拒絕,而是趁機擊敗了秦將。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①結合“秦兵尚強,未可輕……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不如因其懈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北至藍田,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可概括出,攻打峣關時,張良建議先設疑兵之計,再誘降,最后擊敗,一一獲得了成功,最后直到咸陽。

②結合“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可概括出,為劉邦謀得漢中的土地。

③結合“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可概括出,建議劉邦燒絕棧道,解除項羽疑心。

④結合“張良……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饲矎埩纪⑿艦辇R王,征其兵擊楚”可概括出,說服劉邦封韓信為王,共擊楚軍。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留侯張良,他的祖先是韓國人。秦國滅掉了韓國,張良年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后,張良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替韓國報仇。

十年后,陳涉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年輕人。景駒自立為楚國代理君王,駐扎在留縣。張良打算前去跟隨他,半道上遇見了沛公。沛公率領幾千人,攻占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沛公任命張良做廄將。張良多次根據《太公兵法》勸說沛公,沛公很賞識他,經常采用他的計謀。張良對別人講這些,別人都不能領悟。張良說:“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間的。"所以張良就追隨了沛公,不再去拜見景駒。

沛公想用兩萬人攻打秦朝峣關的軍隊,張良勸告說:“秦軍還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峣關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商人容易以利相誘。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預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增掛旗幟,作為疑兵,命令酈食其帶著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的將領?!鼻剀姷膶㈩I果然反叛,打算跟沛公聯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聽從秦將的計劃。張良說:“這只是他們的守將想反叛而已,恐怕士卒們不聽從。士卒們不聽從必定有危害,不如趁著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軍,大敗敵兵。沛公一直追擊敗兵到了藍田,再次交鋒,秦軍最終大敗。于是到了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

漢元年正月,沛公封為漢王,在巴、蜀地區(qū)做王。漢王賜給張良黃金一百鎰,珍珠二斗,張良全部用來獻給項伯。漢王也因此讓張良厚贈項伯,托他向項王請求漢中這塊地方。項王就答應了他,于是沛公就得到了漢中這個地方。

漢王要到自己的封國漢中去,張良送他到褒中,漢王派張良回到韓國去。張良于是勸說漢王說:“大王為何不燒斷所經過的棧道,向天下人表示沒有返回的心思了,以使項王的內心穩(wěn)固?!庇谑亲審埩挤祷?。漢王前去漢中之后,就燒毀了棧道。張良來到韓地,勸說項王說:“漢王燒斷了棧道,沒有返回的心思了。"就把齊王田榮造反的事,用書信報告給項王。項王從此沒有憂慮西邊漢王的心思,因而發(fā)兵向北攻打齊王。

材料二:

漢四年,韓信派人向漢王稟報說:“齊國偽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南面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代理的王來鎮(zhèn)撫百姓,勢必不能安定。我希望做代理的王以便利國家?!碑敃r,楚軍正將漢王緊緊圍困在滎陽,韓信的使者到達以后,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被圍困在這里,日夜盼你來幫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接著湊近漢王的耳邊低聲說:“漢軍正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乘勢立他為王,好好地對待他,讓他鎮(zhèn)守一方。不這樣做的話,就會發(fā)生變亂?!睗h王也明白過來,接著又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那應當立為真王。為什么還要做個代理的王呢!"于是,漢王派張良前往立韓信為齊王,征調韓信的軍隊攻打楚軍。

【答案】15.C16.①每天堅持讀書,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

②頸聯運用典故(比喻),形象生動地表達勤讀書的好處。勤奮攻讀,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解析】

【14題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能力。

C項,“內心干凈。該句寫出了詩人讀書時內心的感受”說法錯誤?!靶卮稳珶o一點塵”,意思是“胸中再無半點塵世間世俗的雜念”,而非“內心干凈"。“無一點塵”,運用比喻手法,寫書本知識蕩滌心胸,心無雜念,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并不是寫“詩人讀書時內心的感受"。

【15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從詩歌內容上看,頸聯“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這一聯是說勤讀書的好處。“活水源流"是指每天堅持讀書,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水波流動,永遠清澈,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污濁,永遠“隨處滿”。而“逐時新"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春景燦爛,生機勃勃。這一聯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

從表達藝術上看,這一聯用典,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詩人持之以恒的精神?!盎钏本浠弥祆洹队^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讀書,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皷|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正是因為“東風"的催發(fā),“花柳”才能在春光中搖曳生姿,生機盎然,才能“逐時新”,綻放出美好春色,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17.【答案】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每空1分)

18.【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和標點符號的能力。

A.正確使用成語。修飾“變遷”,用以描述黃河泥沙帶來的巨大影響,故可填“滄海桑田”,表示變化很大?!鞍遵x過隙”形容時間過得飛快,用在此處語意不當。

B.對介詞的考查?!皩τ凇?是固定搭配,不能替換為“關于”。

C.引號的作用?!氨硎咎厥夂x"錯,“黃河故道”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

D.正確使用成語。描述海潮入侵的情形非常兇猛,故可填“勢不可當”,中性詞,形容來勢兇猛,不可阻擋。“勢如破竹”多含褒義,不可以用來描述黃河水的危害,且“勢如破竹"形容作戰(zhàn)、斗爭、文章的氣勢、軍隊的威勢等,適用范圍不符合。

19.【答案】截至2022年,汛前“調水調沙”共向三角洲濕地補水達10億立方米,為濕地生態(tài)恢復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保障。(兩處語病各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搭配不當,“截止"強調到某個時間停止,不能帶時間詞語做賓語,一般用于時間詞語后。應該改為“截至”。成分殘缺,“提供"缺少賓語“保障”,或者改為“支撐"。

【答案】20.①實事求是;②信口開河(信口雌黃、胡言亂語、胡說八道);③真知灼見

21.出于為利益站臺的考慮,不少專家味著良心,讓網友產生排斥心理,導致公眾對專家產生信任危機。

22.①句式:語勢連貫,使用關聯詞“不僅……反而”“不僅……還”,呈現出專家能力的退步,語意逐層推進。

②語言風格:幽默詼諧。如“拖了網友后腿”“冰雪聰明的網友”,生動幽默地體現出網友素質的提升削弱了專家的權威性。

【解析】

【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根據“不發(fā)揚科學求真精神”“偽專家"可知,此處指專家的建議不符合實際,可用“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

②文中強調隨意亂說,可用“信口開河(信口雌黃、胡言亂語、胡說八道)"。信口開河:比喻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胡言亂語: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③此處指有些專家的建議符合實際情況,有一定見解,可填“真知灼見”。真知灼見:正確的認識,透辟的見解。

【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首先把“不少專家出于為利益站臺的考慮昧著良心"改為“出于為利益站臺的考慮,不少專家味著良心”,接著說專家這么做的后果,即把剩下的句子改為“讓網友產生排斥心理,導致公眾對專家產生信任危機"。

【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

句式上,“不僅沒有進步,反而落后了;不僅落后了,還可能拖了‘冰雪聰明’的網友的后腿”,使用關聯詞“不僅……反而"不僅……還”,呈現出專家能力的退步,語意逐層推進。

語言風格上:“拖了網友后腿"冰雪聰明的網友”等說法幽默詼諧,生動幽默地體現出網友素質的提升削弱了專家的權威性,表達對專家發(fā)言隨意現象的否定。

23.【答案】例文:

仰望他人成就自我

《詩經》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鬃釉?,“見賢思齊焉?!睂τ诘滦懈呱?、才華出眾之人,我們應當仰視其高,向之學習,以之為范,這樣方可更好地立身于世,成就更好的自己。

仰望他人,讓我們有更明確的人生目標。對于賢達,我們雖不能至,但一定心向往之。那些優(yōu)秀的人,他們是我們心中的方向,是我們前進的目標,是我們窮盡一生到達的彼岸和高峰。司馬遷仰望至圣先師,升華個人人格,開創(chuàng)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紀傳體先河,也成就了自己高尚峻潔的人格魅力。鐘芳蓉仰望“敦煌的女兒”,向往“我心歸處是敦煌"的淡泊與執(zhí)著,走進燕園,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yè),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也有了《中國考古大會》沉穩(wěn)自信地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的出色表現。每個青年人都應向優(yōu)秀之人看齊,讓自己的目標更高遠,讓自己的追求更堅定。

仰望他人,讓我們有更豐富的精神源泉。才能優(yōu)秀者,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卓然獨立的精神;道德高尚者,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光輝耀眼的價值觀。我仰望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他們用風華正茂的青春,毅然決然地接受了改造沙漠的重任,他們?yōu)橹卫盹L沙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也教給了我艱苦創(chuàng)業(yè)、愛崗敬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我仰望“人民英雄”張定宇,在疫情最危急的時刻,身患漸凍癥的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守護武漢守護平安,他教給了我義無反顧、幫助他人的奉獻精神。我仰望大國工匠胡雙錢,在30年的航空技術制造工作中,他經手的零件上千萬,沒有出過一次質量差錯,他教給了我精益求精、篤定專注的工匠精神……他們品格高貴、學問淵博、技能精湛。他們是一本厚重的書,他們是一座巍峨的山,需要我們認真拜讀,需要我們用心仰望,以他人之品格,成自己之卓越。

當然,仰望他人不是完全拋棄自我,不是完全抹殺個性,不是過分地頂禮膜拜,不是茫然地失去自我。仰望他人是以他人的優(yōu)秀品格為引領,以他人的高遠追求為方向,以他人的豐厚學識為目標。仰望他人是追求更高遠的目標,汲取更豐富的精神力量,是保持人生昂揚向上的積極進取。

海子曾言,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仰望他人,給予了我們無窮的力量、更美的遠方。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仰望榜樣,見賢思齊,攀登絕頂。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話引用《詩經》中的一句名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第二句話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贊頌一個人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讓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第三句是本材料的關鍵,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一個人仰望的太高,往往會將自己貶低,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達不到所仰望的高度,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產生自卑、無助和挫敗感。但也有不同的觀點,即一個人可以仰望得很高,對于崇高、優(yōu)秀和美好,要有鮮明的敬仰和思齊意識,以高尚的德行、光明的言行作為自己的追求,做一個仰視賢者、見賢思齊的人,做一個崇尚美德、追求光明的人。

綜上,材料中對于“仰望他人”究竟是對是錯,并沒有明確的答案,所以立意可以從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寫。可以是做人不能“只仰望他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過高的目標,而忽略了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價值,就可能會陷入自我否定和挫敗的情緒中,我們應該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和無法達到的目標,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標,并努力去實現它們。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欣賞自己的成就和優(yōu)點,不要將自己與他人比較,而是要關注自己的進步和成長。可以是做人需要“仰望他人”,心中的高山是我們每個人眼里最高成就與最高人格的典范,是我們一生追求的目標,是我們終生行為的準繩。一個心中無高山的人是膚淺的,一個心中無高山的人也是可悲的;一個心中無高山的人容易失去底線,一個心中無高山的人容易驕奢沉淪。也可以將“仰望他人"與“做好自己”兩者結合,辯證思考,人生既要仰望他人,也要做好自己,保持適度,這樣文章會更有深度。

寫作時,開頭引用名言“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引出自己的觀點,人生在世,不必以自卑自賤的心態(tài)去仰視別人,要學會平視別人,也平視自己才,這是最恰當最具親和力的社交“視角”。主體部分先論述慣于仰視別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臉色行事,營營碌碌、心力交瘁,何苦來!再論述平視他人意味著自愛自重,不妄自菲?。黄揭曌约?,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處世天下。最后總結,同學們,努力成為一個平視的人吧,做更好、更強的自己,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愿你我皆可登頂絕峰,平看山河好風光!

立意:

1.仰望賢者,見賢思齊。

2.何必仰望他人,我自“風情"萬種。

3.仰望他人是見賢思齊,平視他人是堅守自我。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

語文

本試卷共23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請將選擇題答案寫在答題卷內或者學校提供的機讀卡上。每題選出答案后,學??忌?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

2.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卷上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紅樓夢》的文本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實在是一個獨創(chuàng),各種敘事要素運用自如、完美交融。作為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紅樓夢》自始至終嚴格遵循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十分細致逼真地反映了一個封建家族(主要是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歷史。小說反映這個家族衰亡史的細致和逼真程度都達到了空前水平,整個(紅樓夢》猶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畫卷,正如曹雪芹所表白的,(紅樓夢》故事的“悲歡離合,興衰際遇”,都是如實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如婚喪嫁娶、生日飲宴、題贈送禮、穿衣吃飯、延醫(yī)看病、種樹養(yǎng)花、打看戲、斗嘴取笑等,小說對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描寫到了拋盡一切夸飾的地步。

但我們又不得不佩服《紅樓夢》在現實主義描寫的基礎上,將所謂人生悲劇、家庭悲劇以及愛情婚姻悲劇、女子的悲劇等這些現實層面的內容,設置在一個帶有神話原型意味的下凡歷劫母題的敘事框架中。表面看這一敘事框架也許只使小說增添了些許神秘虛幻色彩,然而正是這些令人費解的神秘虛幻色彩,促使小說蘊含了更加深廣的思想意蘊,使其在更高層面表現出對人類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考與終極關照。其主題意蘊的深度與廣度,就不僅僅是一般小說依靠現實主義描寫手法所能企及的,從而使《(紅樓夢》的敘事策略與弗萊所謂“圣典或其他模式下類似啟示錄的作品"以及門德爾松等所謂百科全書式敘事的某些敘事元素若合符契。

《紅樓夢》中的神話原型與現實人生主要是通過下凡歷劫母題實現完美對接的,并且“頑石補天”“木石前盟"太虛幻境”三大神話相互交織滲透,從而使《紅樓夢》的神話原型蘊含了非常深刻的現實和人類生命主題。

其一,“頑石補天"神話追問人生本源?!邦B石補天”神話是《紅樓夢》下凡歷劫故事的基本框架。頑石因無材補天通了靈性,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懇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到“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的賞府來享受一番,在經歷了一番世態(tài)炎涼,人生悲劇后又復歸青埂峰下。《紅樓夢》對這一故事描寫得朦朧、虛幻,給人以時空上的洪荒感和無限感。仿佛這一故事是從深邃蒼茫,悠遠綿長的歷史隧道中走來,從遠古的人類文明史走來,給讀者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和令人深思猛省、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從而具有了縱深的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內涵。《紅樓夢》這一故事表現出作者“所關心的不是世俗的生活,而是人類靈魂的去向,精神的有無"(魏崇新《(紅樓夢)的三個世界》),關注的是人類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問題。

其二,“木石前盟”神話思考人生價值?!澳臼懊?神話是一個帶有憂傷意味的美麗愛情神話,交代的是現實社會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宿命姻緣。當初神瑛侍者每日辛苦采集甘露澆灌蜂珠仙草,后來絳珠仙草化為黛玉,淚水漣連,以淚洗面來報答神瑛侍者的澆灌之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自然、自發(fā)、質樸、美麗,特別符合人的天性的愛情神話,其結果卻是一場人類永遠無法把控和不可避免的刻骨銘心的悲劇——人固當為情生,而緣何情緣又總歸虛幻。這一神秘朦朧而又凄美的愛情悲劇的最終結局是,有盟的未能成眷屬卻帶走了對方的心;有緣的成了眷屬卻永遠也找不到精神的歸宿,從而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人們常說,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長,而是在有多精彩,而精彩的人生就是有情人生。這里曹雪芹實際上是在用凄美的愛情悲劇來思考人生的目的和價值,其終極意義則在于:人生的目的和價值究竟何在?

其三,“太虛幻境”神話反省人類命運走向?!疤摶镁?是《紅樓夢》又一重要神話,它處于“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珍藏著“普天下所有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主管者為兼愛神美神于一身的警幻仙姑,她“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執(zhí)掌著天下女子(包括賈寶玉)過去未來的命運。石頭下凡前要向她交割,完成后又要向她去銷號。這一神話實際表示著人生的歸宿與命運走向,隱含著人向何處去這一哲學命題。與太虛幻境相對應的是,作者又為眾女兒建造了地上的太虛幻境大觀園。大觀園是地上的女兒國,曹雪芹的烏托邦,賈寶玉的伊甸園。大觀園的最終毀滅,象征著曹雪芹理想世界的破滅、賈寶玉現實人生的無所皈依以及精神家園的喪失。從太虛幻境的幻設到大觀園的毀滅,作者真實再現了處于封建末世的賈寶玉和眾女子的悲劇命運走向,進而揭示出人生無路可走的悲哀無奈的存在狀態(tài)。

(摘編自楊海波《(紅樓夢)的生命主題與百科全書式敘事》)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紅樓夢》中朦朧、虛幻的“頑石補天"故事給人以時空上的洪荒感和無限感,具有縱深的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內涵。

B.曹雪芹為眾女兒建造了地上的太虛幻境——大觀園,它是曹雪芹的烏托邦,賈寶玉的伊甸園,但最終大觀園被毀滅。

C.《紅樓夢》嚴格遵循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運用各種敘事要素,反映了一個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歷史。

D.為了增添(紅樓夢》)的神秘虛幻色彩,曹雪芹將一些現實層面的內容設置在一個帶有神話原型意味的敘事框架中。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紅樓夢》的結局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體現出曹雪芹對人生的思考。

B.“太虛幻境”神話反省人類命運走向,隱含著人向何處去這一哲學命題。

C.《紅樓夢》表現出對人類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考與終極關照。

D.《紅樓夢》主要通過下凡歷劫母題實現神話原型與現實人生的完美對接。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支撐《紅樓夢》描寫了日常生活現象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賈母等為薨逝的老太妃送殯,回來時先派賈璉回家送信兒,“寶玉聽了,連忙起身,迎至大門以內等待……給賈母王夫人等請了安”。

B.尤氏與小姑子惜春吵過嘴來到李紈處,跟隨的下人請她凈凈臉,她“盤膝坐在炕沿上”,大丫鬟上來代為卸去腕鐲戒指,拿大手巾將衣裳護嚴。

C.寶玉聞一縷幽香,警幻仙子告訴他此香為“群芳髓”。“寶玉聽了,自是羨慕。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來,寶玉覺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問何名"。

D.林黛玉進賈府后,賈母房中的晚飯儀式是這樣的: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見王夫人來了,方安設桌椅。賈珠之妻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

4.下列對原文有關論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將《紅樓夢》比作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畫卷,生動地展現《紅樓夢》反映日常生活的特點。

B.文章第四段引用學者魏崇新的觀點來闡述《紅樓夢》對人類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等深刻問題的關注。

C.文章最后一段用《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姑來分析“太虛幻境”神話反省人類命運走向的觀點。

D.文章總體采用“總一分一總"的論證結構,開篇由《紅樓夢》的現實主義描寫特征引出后文的論述。

5.有學者提出“神話是想象的產物,但不是任性的產物,具有一定闡釋功能”。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紅樓夢》中的三大神話是如何體現這一觀點的。(6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斯文

蔡楠

劉德是在中午時分推開我的柴扉的。那時我還不知道他就是名滿天下的河間王。我只看到一個消瘦的身影在陽光下穩(wěn)健地走進我的院落,走近我的草屋,走近我的鍋臺,走近我。

我在鍋臺邊立起身,看見劉德斂一下長衫,吞一下長袖,用力吸了吸鼻子問:“這鍋里煮著什么好東西?這么香?"我說:“是野兔,白鼻子給我捉到的野兔,在我的墳地里捉……”說到墳地,我打住了。打住之后,我問劉德:“哎,你你進來的時候看到白鼻子了嗎?"劉德閃身一笑,白鼻子就越過劉德,躥到了我的面前。“毛先生說的是它嗎?”劉德說,“就是它把我引進你家門的啊!"

白鼻子是我養(yǎng)的一條狗。它渾身油黑,只有從嘴、鼻梁到額頭的一溜毛是潔白的,所以我叫它白鼻子。

我再一次打量了劉德一番,他峨冠博帶、明眸善目,舉手投足間斯文盡顯。我摸了白鼻子的白鼻子一下,說:“先生你是……”

“在下河間王劉德——"劉德正式對我深施一禮,“聽說毛先生訓話、傳授《詩經》,特來討教?!?/p>

王爺?我的膝蓋差點軟了下去,是白鼻子關鍵時候幫了我的忙,它用身子支住了我的膝蓋。

我沉吟了一會說:“我想想,你讓我想想。"

“好的,先生自然應該想想。但現在已到用飯的時間了,我陪先生喝兩盅吧?!眲⒌乱晦D身,從袖子里摸出一小壇酒來,說:“來,先生,這是我來河間國那一年,父皇贈與我的御酒,你嘗嘗吧!"

還沒等我放桌子、上肉,劉德就打開了小酒壇,酒香迫不及待地跳出了壇子。我聽到白鼻子叫了一聲,癱軟在了我的腳下。哈,我還沒品酒,白鼻子就先醉倒了。真是沒出息。

那天肉吃了、酒喝了、人醉了。我還在想劉德的話。我能不好好想想嗎?自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后,我的叔父毛亨帶著孔子刪定的《詩經》原本,從魯地惶惶出逃。他拼命向北,逃到荒僻遙遠然而水草豐美的河間國武垣縣,在鄉(xiāng)下住了下來。他在村北筑起了一座大墳,然后躲了進去。憑著鮮活的記憶,他先是把《詩經》一首一首地寫在墳墓的四壁上,然后再一個字一個字地刻在木牘上,重新編輯校注,才有了后來的《毛詩故訓傳》。叔父的詩書到死也沒有見過天日,臨終前他把書稿和遺憾一起交給了我,他說:“兒,新帝登基,挾書律撤銷了,你可以……可以開館講經了?!本瓦@樣,我把他的經義從地下搬到了地上。搬到地上不久,劉德就找上門來了。然我知道劉德在招徠四方學者,盡求天下善書,竭力興修禮樂,但我仍有顧慮。王爺就是王爺,焉知不是以斯文來裝扮自己,韜光養(yǎng)晦呢?有朝一日朝廷再次翻臉,遭殃的還不是斯文自己?所以我得好好想想。

后來,劉德又一次找上門來了。這次不是他自己,而是帶來了王府的一群人,還有不少車馬工匠和建筑材料。他指揮著人們,拆掉了我的草房,還把我煮兔肉的那口鍋搬到了院里。我知道大禍臨頭了,我?guī)е妆亲佣氵M了我叔父建造的大墳。

數日以后,劉德找到墳墓里來了。又是白鼻子帶的路。我不知道白鼻子和劉德的淵源,但我知道白鼻子出賣了我。狗東西,真正的狗東西,看以后老子怎么收拾你!

劉德的火把就亮在我的眼前,我已毫無退路。劉德跳進了墳墓。他的火把燃亮了墳墓四壁。叔父刻在四壁上的經文在火光里有了生命,一個一個的漢字擁擠著蹦到了劉德的眼前?!瓣P關雎鳩,在河之洲……"擊鼓其鏜,踴躍用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劉德癡呆了。好長一段時間,他才發(fā)出了一聲嘆息:“太神奇了——”

“王爺。"我走近劉德,想解釋什么,但劉德攔住了我,說:“毛先生,你才是王爺,你是《詩經》的王爺啊!跟我走出墳墓吧,你去看看,我已經把你的草屋建成了招賢館,從此你可開館講經,傳授弟子了!”

我沒有理由不接受劉德的王令。我走出墳墓,進了招賢館,后來又進了河間國國都樂城的王宮。我?guī)е妆亲赢斄恕对娊洝凡┦俊T俸髞?,我推薦了貫長卿為《左傳》博士,又幫助史丞王定修訂了《禮樂》。一時間,王宮里古書充棟、群儒咸至,每日讀經誦典之聲瑯瑯,數里可聞。

斯文當道,王國鼎盛。劉德想到了長安,想把這種鼎盛帶給長安。所以劉德決定帶我去長安朝拜當今天子劉徹。在長安,我們獻了經書,獻了《禮樂》。劉德又在三雍宮與董仲舒等朝臣對策。我真正領略了劉德的智慧、才華和思想。我知道劉德期待著大漢文化復興、王道推行、大同實現。除此,他別無所求。

劉德最后等來了皇帝加皇弟劉徹的召見。劉徹讓劉德與他一起坐在了龍椅上。劉徹又一次叫了聲皇兄,然后握住了劉德的手說:“河間國雖小,但是皇兄賢德啊,如商湯、周文王一樣賢德,不如,皇兄現在就做了大漢皇帝吧!"

劉徹的話音未落,我看見劉德已經從龍椅上滾落下來。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德對“我”正式深施一禮,還尊稱“我"為“毛先生”,并直接自我介紹,說明來意,表現出他待人的真誠和謙恭。

B.“我想想,你讓我想想"所以我得好好想想”這些話反復出現,強調了毛在接到劉德邀請后只想要拒絕的心理活動。

C.小說插入叔父毛亨出逃并囑托后事給“我"的情節(jié)是秦始皇焚書坑儒背景下的一個時代縮影,也是“我”躲避劉德的原因。

D.白鼻子在小說中對人物的烘托作用重大,白鼻子的醉倒烘托“我"的興奮,白鼻子兩次帶路顯出了劉德請“我”的決心大。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三個“走近"排比出現,強調了劉德代表的廟堂力量對“我”所擁有的文化的渴望與親近,也為下文“我"膝蓋一軟做鋪墊。

B.“我”說到墳地時突然打住了,暗示了這不是普通的墳地,似乎隱藏著什么秘密,為下文埋下伏筆,引發(fā)讀者對“墳地"的興趣。

C.小說寫劉德的外貌先見“消瘦的身影”,然后“長袖”,最后“峨冠博帶”“明眸善目”,體現“我”對他的觀察逐漸深入細致。

D.小說中寫劉德在墳墓中看到《詩經》中詩句在火光中跳蹦,既體現了文化的蓬勃生命,也反襯了現實中文化氣氛的暗淡。

8.小說標題“斯文"在文中有怎樣豐富的涵義,請分析內容進行分析。(5分)

小說以漢武帝劉徹召見劉德的場景結尾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

后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叛,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懈擊之?!迸婀艘鴵羟剀?,大破之。北至藍田,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鎰,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

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

(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節(jié))

材料二

漢四年,信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不為假王以鎮(zhèn)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韓信使者至,發(fā)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

(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有刪節(jié))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此獨其A將欲B叛耳C恐士卒D不從E不從必危F不如G因其懈H擊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3分)

A.景駒自立為楚假王,韓信要求當齊假王,這兩句中的“假"都是“代理”的意思,“假王"即指暫時代理的王。

B.“沛公善之”中的“善"是“認為……說得好,賞識”的意思,和《鴻門宴》中“素善留侯張良"中的“善”意思相同。

C.“沛公殆天授"中的“殆”是“大概"的意思,和《六國論》中“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中的“殆"意思不同。

D.“為五萬人具食”中的“具"是“準備”的意思,和《鴻門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具”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3分)

A.張良本想投靠景駒,遇見沛公之后慧眼識人,認為沛公大概是上天賜予人間的,于是決定追隨他。

B.秦將叛變之后,想要和沛公一起向西攻打咸陽,沛公認為秦的士兵并沒有叛變,士兵不服從就會有危險,所以拒絕了秦將。

C.項羽認為劉邦已經燒毀了棧道,說明他沒有反叛之心,因此不再擔憂劉邦,而是起兵向北攻打齊國。

D.劉邦認為如今自己被楚軍圍困,韓信不來解救,卻要求封王,因此大怒,被張良陳平二人及時提醒后封韓信為齊王。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每小題4分)

(1)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14.劉邦說張良可“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材料一、二中張良的哪些行為可以體現這一評價?請簡要概述。(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5-16小題

觀書

【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

B.頷聯用夸張、暗喻寫詩人讀書的情態(tài)。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