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開發(fā)工程》個工程術語解釋_第1頁
《土地開發(fā)工程》個工程術語解釋_第2頁
《土地開發(fā)工程》個工程術語解釋_第3頁
《土地開發(fā)工程》個工程術語解釋_第4頁
《土地開發(fā)工程》個工程術語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4現有術語及分析..........................1

4.1綜合...............................................1

4.1.1基本術語................................................1

4.1.2土地資源................................................4

4.1.3勘測...................................................13

4.1.4工程造價...............................................17

4.1.5實施...................................................18

4.1.6評判...................................................19

4.2土地平整與土壤改良.............................20

4.2.1地勢特點...............................................20

4.2.2土壤改良...............................................23

4.3灌溉與排水......................................29

4.3.1水源...................................................29

4.3.2輸(配)水.............................................36

4.3.3排水...................................................59

4.3.4渠系建筑物.............................................65

4.3.5機電排灌...............................................67

4.4農村道路與橋涵..................................71

4.4.1農村道路...............................................71

4.4.2橋涵...................................................75

4.5農田防護與生態(tài)保持.............................77

4.5.1溝道治理...............................................77

4.5.2坡面治理...............................................78

4.5.3防風防沙...............................................80

4.5.4農田防護林草...........................................81

4.5.5生態(tài)保持...............................................82

4.6農村居民點整治..................................83

4現有術語及分析

4.1綜合

4.1.1基本術語

1、土地整理

(1)在一定區(qū)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土地開發(fā)整理專項規(guī)劃確定的目標

和用途,通過采取行政、經濟、法律和工程技術手段,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整、改

造、綜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預算

編制指南》。

(2)通過采取各種措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

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基本農田保護條

例》(1998年12月24日國務院第12次常委會議通過,自1999年1月1日起實施)。

(3)為改變地塊零散、插花狀況,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產率、勞動生

產率和改善環(huán)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組織土地利用、調整土地權屬的綜合措施?!锻?/p>

地基本術語》

2、土地復墾

(1)對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坍塌、壓占等造成破壞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

使其復原到可供利用狀態(tài)。《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98年12月24日國務院第12次常委會議通過,自1999年1

月1日起實施)。

(2)對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破壞的土地,采取一定措施,

使其復原到可供利用的狀態(tài)。《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指南》P20)。

(3)對因生產、建設活動挖損、坍塌、壓占(生活垃圾和建筑廢料壓占)、污染

或自然災害毀損等原因而造成的目前不能利用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復原到可

利用狀態(tài)的活動?!锻恋鼗拘g語》(GB/T19231-2003)4.6.3?

3、土地開發(fā)

(1)在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

生物等措施,將未利用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活動?!度珖恋亻_發(fā)整理規(guī)劃(2001-2010年》(國土資

源部2003年3月)。

(2)對未利用過但具有利用潛力和開發(fā)價值的土地,采取工程或其他措施,對荒

山、荒地、荒水和荒灘等改造為可利用的土地?!锻恋亻_發(fā)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指南)。

(3)對未利用地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過工程、生物或綜合的措施,使其成

為可利用的和經濟、社會生態(tài)綜合效益較高的土地的過程?!锻恋鼗拘g語》。

分析:將所有定義結合,重新定義為:在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和

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或其他措施,對荒山、荒地、荒水和荒灘等改造為可

利用的土地。

4、土地開發(fā)整理重點項目

國家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集中資金成規(guī)模進行耕地開發(fā)的土地開發(fā)整理

項目。《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指南》。

5、土地開發(fā)整理示范項目

國家在耕地開發(fā)中,為完成有關土地開發(fā)整理治理與技術等方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任

務,所進行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锻恋亻_發(fā)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指南》。

6、土地開發(fā)整理補助項目

國家對特定地區(qū)耕地開發(fā)給予適當資金補助的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锻恋亻_發(fā)整理項目預

算編制指南》。

7、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

各級政府為實現土地合理利用的綜合目標,對本轄區(qū)一定的長時期內全部土地資

源的開發(fā)、利用、改良和保護進行統(tǒng)籌安排的過程?!锻恋鼗拘g語》。

8、土地開發(fā)規(guī)劃

以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改良或保護的某個特定目的為內容而編制的土地利用

規(guī)戈u?!锻恋鼗拘g語》。

9、土地復墾規(guī)劃

以土地復墾為目的而進行的土地利用專項規(guī)劃。《土地基本術語》。

10、土地整理規(guī)劃

以土地整理為目的而進行的土地利用專項規(guī)劃?!锻恋鼗拘g語》

11、農用地整理

農用地的土地整理包括重新配置各類村莊用地,調整地界,同時進行住宅更新、

公共設施建設和環(huán)境建設?!锻恋鼗拘g語》

12、建設用地整理

利用各種經濟技術手段對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進行整理,改善建設用地環(huán)

境,調整用地結構,促進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約化,促進土地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

的提高。

13、耕地開墾費

用地單位進行非農業(yè)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而又沒有條件開墾與所占耕地相當得

耕地時,由用地單位繳納的用于開墾新耕地的費用?!锻恋鼗拘g語》

14、耕地總量動態(tài)平穩(wěn)

耕地總量動態(tài)平穩(wěn)是指在滿足人口及國民經濟發(fā)展對耕地產品數量和質量需求不

斷增長的條件下,耕地數量和質量供給與需求的動態(tài)平穩(wěn)。

15、占用耕地補償制度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占用耕地,進行非農業(yè)建設的單位,應當按照“占多少,墾多

少”的原則,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16、土地潛力

在一定的經營治理水平下,由自然要素的限制性所決定的,某一土地單元對農業(yè)、

林業(yè)、牧業(yè)和旅行業(yè)等幾種土地利用大類提供連續(xù)效益的能力。《土地基本術語》

16、土地生產潛力

由光溫水土等自然要素決定的單位面積土地可能達到的生物產量或收成物產量。

17、新增耕地潛力

通過土地開發(fā)、整理或復墾的新增耕地單位面積可能達到的生物產量或收成物產

量。

18、土地適宜性

某一土地單元對某一特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適用性?!锻恋鼗拘g語》

19、土地適宜性評判

根據對一定的土地利用類型或利用方式適宜與否、適宜程度和限制性種類、將特

定的土地單元進行評定和歸類的一種土地評判體系?!锻恋鼗拘g語》

20、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從負面影響某一土地單元對特定土地用途或適宜性的土地屬性。

4.1.2土地資源

1、基本農田

根據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不

得占用的耕地?!锻恋鼗拘g語》

2、基本農田保護區(qū)

為對基本農田實行特別保護而依法劃定的區(qū)域?!锻恋鼗拘g語》

3、農用地

指直接用于農業(yè)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農用地。

4、耕地

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fā)復墾整理地、休閑地、輪歇地、草田輪

作地,還包括南方寬<1.0米,北方寬<2.0米的溝、渠、路和田填。

5、灌溉水田

指有水源保證和灌溉設施,在一樣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種植水生作物的耕地,

包括灌溉的水旱輪作地。

6、望天田

無灌溉設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種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無灌溉設施的

水旱輪作地。

7、水澆地

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證和灌溉設施,在一樣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8、旱地

指無灌溉設施,靠天然降水種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沒有灌溉設施,僅靠引洪淤

灌的耕地。

9、菜地

指常年種植蔬菜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10、園地

指種植以采集果、葉、根莖等為主的集約經營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

覆蓋度大于50%或每畝有收益的株數達到合理株數70%的土地。

11、果園

指種植果樹的園地。

12、桑園

指種植桑樹的園地。

13、茶園

指種植茶樹的園地。

14、橡膠園

指種植橡膠的園地。

15、其他園地

指種植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花卉、藥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園地。

16、林地

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沿海紅樹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點綠地,以及鐵路、

公路、河流、溝渠的護路、護岸林。

17、有林地

指樹木郁閉度N20%的天然、人工林地。

18、灌木林地

指覆蓋度N40%的灌木林地。

19、疏林地

指樹木郁閉度N10%,<20%的疏林地。

21、未成林造林地

指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數的41%,尚未郁閉但有成林期望的新造林地

(一樣指造林后不滿3?5年或飛機播種后不滿5?7年的造林地)。

22、跡地

指森林采伐、火燒后,五年內未更新的土地。

23、苗圃

指固定的林木育苗地。

24、牧草地

指生長草本植物為主,用于畜牧業(yè)的土地。

25、天然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為主,未經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為主的疏

林、灌木草地。

26、改良草地

指采用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補植等措施進行改良的草地。

27、人工草地

指人工種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業(yè)的灌木地。

28、其它農用地

指上述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農用地。

29x畜禽飼養(yǎng)地

指以經營性養(yǎng)殖為目的畜禽舍及其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30、設施農業(yè)用地

指進行工廠化作物栽培或水產養(yǎng)殖的生產設施用地。

31、農村道路(地類)

指農村南方主寬N1.0米,北方寬N2.0米的村間、田間道路(含機耕道)。

寬度NLO米(南方)?2.0米(北方)的農村村間、田間道路(含機耕道)。

32、坑塘水面

指人工開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萬立方米(不含養(yǎng)殖水面)的坑塘常水位以下

的面積。

33、養(yǎng)殖水面

指人工開挖或天然形成的專門用于水產養(yǎng)殖的坑塘水面及相應附司設施用地。

34、農田水利用地

指農民、農民集體或其他農業(yè)企業(yè)等自建或聯建的農田排灌溝渠及其相應附屬設

施用地。

農田排灌溝渠及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35、田坎

耕地中寬度>L0m(南方)~2.0m(北方)的梯田岸坎。

36、建設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商業(yè)、工礦、倉儲、公用設施、公共建筑、

住宅、交通、水利設施、特別用地等。

用于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含采礦地和廢棄物堆積場所。

37、商服用地

指商業(yè)、金融業(yè)、餐飲旅社業(yè)及其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38、工礦倉儲用地

指工業(yè)、采礦、倉儲業(yè)用地。

39、公用設施用地

指為居民生活和二、三產業(yè)服務的公用設施及瞻仰、游憩用地。

40、公共建設用地

指公共文化、體育、娛樂、機關、團體、科研、設計、教育、醫(yī)衛(wèi)、慈善等建筑

用地。

41、住宅用地

指供人們日常生活居住的房基地(有獨立院落的包括院落)。

42、交通運輸用地

指用于運輸通行的地面線路、場站等用地,包括民用機場、港口、碼頭、地面運

輸管道和居民點道路及其相應附屬設施用地。

43、水利設施用地

指用于水庫、水工建筑的土地。

44、特別用地

指軍事設施、涉外、宗教、監(jiān)教、墓地等用地。

45、未利用地

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46\未利用土地

指目前還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難利用的土地。

47、荒草地

指樹木郁閉度<10%,表層為土質,生長雜草,不包括鹽堿地、沼澤地和裸土地。

48、鹽堿地

指表層鹽堿集合,只生長天然耐鹽植物的土地。

49、沼澤地

指經常積水或漬水,一樣生長濕生植物的土地。

50、沙地

指表層為沙覆蓋,基本無植被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灘。

51、裸土地

指表層為土質,基本無植被覆蓋的土地。

52、裸巖石礫地

指表層為巖石或石礫,其覆蓋面積N70%的土地。

53、其他未利用土地

指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尚未利用的土地。

54、其它土地

指未列入農用地、建設用地的其它水域地。

55、河流水面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開挖河流常水位岸線以下的土地。

56、湖泊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積水區(qū)常水位岸線以下的土地。

57、葦地

指生長蘆葦的土地,包括灘涂上的葦地。

58、灘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湖位之間的潮浸地帶;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間的灘

地;時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灘地;水庫、坑塘的正常蓄水們與最大洪水位間的灘地。

不包括已利用的灘涂。

59、冰川及永久積雪

指表層被冰雪常年覆蓋的土地。

61、土地調查

以了解土地的實際情形未目的而進行的各種考察活動的總稱。

62、土地測量

對土地及其附著物的界限、位置、面積、高程和分布的測量與制圖工作。

63、地籍

記載宗地的權益人、土地權益內容及來源、權屬界址、面積、用途、質量等級、

價值和土地使用條件等土地等級要素的簿冊。

64、地籍簿(土地登記簿)

由縣級行政單位建立的,由土地登記卡按照一定次序組裝而成的地籍文件。

65、地籍調查

以清查每宗土地的位置、界限、面積、權屬、用途和等級為目的的土地調查,包

括土地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

66、初始地籍調查

在土地初始登記前進行的地籍調查。

67、變更地籍調查

初始土地登記后,因土地權屬發(fā)生變化,為變更上次調查結果而進行的地籍調查。

68、地籍圖

用來說明和反映地籍調查區(qū)域內各宗地的分布、境域、位置和面積的,經過土地

登記,具有法律效力的專業(yè)地圖。

69、土地監(jiān)測

定期對土地的各種屬性進行連續(xù)調查,以獲取其動態(tài)變化信息的土地調查。

71、土地信息

通過調查或其它途徑獲得的并經過處理成為對決策者有意義的,有關土地資源和

資產的數據與資料。

72、土地信息系統(tǒng)

一個采集、治理、分析、輸出和傳遞土地信息,以滿足各種土地治理要求的運算

機系統(tǒng)。

73、土地基礎數據庫

儲備服務于土地信息系統(tǒng)的各個應用方面的基本土地信息的數據庫。

74、土地權屬

土地權屬是指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他項權益的歸屬。

75、土地權屬治理

政府用以確定、調整和處理有關土地產權及其變更的行政工作。

76、土地登記

經權益人申請,國家有關登記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將申請人的土地權益及有關事項

記錄于專門簿冊的制度。

77、初始土地登記

土地登記機關在規(guī)定時間內對一定范疇(一樣為市或縣)內對全部宗地的土地所

有權和使用權及他項權益進行一次集中、統(tǒng)一的普遍登記。

78、變更土地登記

土地登記機關對初始土地登記完成后的土地權益主體及權益內容的變更隨時辦理

確認并記入地籍簿的行為。

79、土地統(tǒng)計

政府對土地的數量、質量、利用狀況、權屬關系及其變化進行全面、系統(tǒng)、連續(xù)

的調查、分類、整理和分析的制度。

81、土地統(tǒng)計臺帳

由基層土地統(tǒng)計填報單位于初始土地統(tǒng)計時建立并每年更新的、連續(xù)記載各個土

地權屬單位宗地圖斑面積、總面積、權益內容和坐落的統(tǒng)計帳冊。

82、土地統(tǒng)計簿

根據土地臺帳匯總生成的,當年縣或鄉(xiāng)行政區(qū)內分鄉(xiāng)或分權屬單位的土地統(tǒng)計報

表。

83、圖斑

指的是具有單一土地利用現狀類型的閉合區(qū)域。

84、圖例

示意性地表達某種被繪制對象的圖形符號。

85、土地分等定級

針對給定土地的用途,對土地單元的自然、經濟屬性進行綜合鑒定,并依據其生

產能力或經濟效益劃分出在一定區(qū)域內可比的質量等級的一種土地評判體系。

86、農用地等

在全國范疇內,按照標準耕作制度,在自然質量條件、平均土地利用條件、平均

土地經濟條件下,根據規(guī)定的方法和程序進行的農用地質量綜合評定,劃分出的農用

地等別。

87、農用地級

在行政區(qū)(省、縣)內,依據構成土地質量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根據地

方土地治理和實際情形需要,遵照與托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則,即主要考慮定級目的,

按照規(guī)定的方法和程序進行的農用地質量綜合評定,劃分出的農用地級別。

88、耕地類型區(qū)

具有農業(yè)土壤類型、氣候條件、土地利用特點共性的特定區(qū)域和范疇。

89、基礎地力

由耕地土壤的地勢、地貌、成土母質特點,農田基本設施和培肥水平,土壤理化

性狀等綜合構成的耕地生產能力。

4.1.3勘測

1\工程測量

工程建設的堪察設計、施工和運營治理各階段,應用測繪學的理論和技術進行的

各種測量工作?!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2.0.2條。

2、局程

地面點至高程基準面的鉛垂距離?!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2.0.15條。

3、高程基準

由特定驗潮站平均海水面確定的起算面所決定的水準原點高程?!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

(GB/T50228-96),第2.0.16條。

4、1985國家高程基準

根據青島驗潮站1952?1979年驗潮資料運算確定的平均海水面所決定的水準原點

高程,于1987年由國家測繪局頒布作為我國統(tǒng)一的測量高程基準?!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

(GB/T50228-96),第2.0.17條。

5、控制點

以一定精度測定其幾何、天文和重力數據,為進一步測量及為其他科學技術工作

提供依據具有控制精度的固定點。包括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

50228-96),第2.0.20條。

6、:則量控制網

由相互聯系的控制點以一定幾何圖形所構成的網,簡稱控制網?!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

(GB/T50228-96),第2.0.21條。

7、地勢測量

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將地物、地貌及其他地理要素記錄在載體上的測量工作。包

括圖根控制測量和地勢測圖?!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1.1條。

8、地勢圖

按一定程序和方法,用符號、注記及等高線表示地物、地貌及其他地理要素平面

位置和高程的正投影圖?!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1.2條。

9、基本比例尺地勢圖

用規(guī)定的測圖比例尺系統(tǒng)測繪或編繪的地勢圖。《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

第4.1.4條。

10、地勢圖比例尺

地勢圖上某一線段的長度與實地相應線段水平長度之比?!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

50228?96),第4.1.5條。

11、地勢圖數據庫

利用運算機儲備各種地勢圖要素的數據及數據治理軟件的文件集合?!豆こ虦y量基本術

語標準》(GB/T50228?96),第4.1.6條。

12、地勢測圖

使用測繪儀器測繪地勢圖的工作?!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1

條。

13、大比例尺地勢測圖

比例尺為1:200、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勢測圖。

《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2條。

14、平板儀測圖

采用平板儀確定方向、視距、量距或測距確定點位而測繪地勢圖的工作。《工程測量

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3條。

15、經緯儀測圖

采用經緯儀測角和視距或測距儀測距,在圖板上展點以測繪地勢圖的工作。《工程測

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4條。

16、測記法成圖

用儀器測定測站點至地勢點的距離、方向和高差,再根據其記錄和草圖進行成圖

的工作?!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5條。

17、電子速測儀測圖

采用有記錄裝置的全站式測距儀獲取數據,輸入至繪圖儀測繪地勢圖的工作?!豆?/p>

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6條。

18、機助制圖

采用電子運算機制圖技術,經過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圖形編輯和圖形輸出,制

作地勢圖的工作。《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7條。

19、坐標格網

按一定的縱橫坐標間距,在地勢圖上繪制的格網。《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

第4.3.8條。

20、圖廓

地勢圖分幅的范疇線?!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9條。

21、地物

地面上固定性物體的總稱,包括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江河等?!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

準》(GB/T50228?96),第4.3.17條。

22、地貌

(1)地面上各種起伏形狀的總稱?!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18條。

(2)由地球內、外作用力形成的地表起伏形狀。(《巖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T50279?98),

第3.1』條)

23、地勢

地面上地物、地貌的總稱?!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19條。

24、地勢點

地勢測圖中被測定高程和位置的點?!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20條。

25、地勢點間距

地勢測圖中測點之間的距離?!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21條。

26、地物點

地勢測圖中確定地物形狀的特點點?!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第4322條。

27、縱斷面測量

測量線路中線方向的平面配置和地面上各點的起伏形狀的測量工作?!豆こ虦y量基本術

語標準》(GB/T50228?96),第5.1.5條。

28、橫斷面測量

測量中樁處垂直于線路中線方向地面上各點的起伏形狀的測量工作?!豆こ虦y量基本術

語標準》(GB/T50228?96),第5.1.6條。

29\縱斷面圖

表示線路中線方向的平面配置和地面起伏的剖面圖?!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

96),第5.1.7條。

30\橫斷面圖

表示中樁處垂直于線路中線方向的地面起伏的剖面圖?!豆こ虦y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

96),第5.1.8條。

31、水文地質勘察

為開發(fā)或控制地下水資源,查明某地區(qū)水文地質條件,把握地下水儲量和水質的

時空分布規(guī)律所進行的系列水文地質工作的總稱?!稁r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T50279?98),第3.3.1

條)

32、水文地質鉆探

為查明地下水埋藏條件、含水層的富水性和確定水文地質參數等,利用鉆機鉆進

地層,采取試樣,并作水文地質觀測和試驗的勘探工作?!稁r土工程基本術語標準》(GB/T50279?

98),第3.3.2條)

4.1.4工程造價

1、工程施工費

直接費、間接費、利潤、稅金組成。

2、直接費

工程施工過程中直接消耗在工程項目上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由直接工程費、措

施費組成。《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

3、間接費

施工企業(yè)為工程施工而進行組織與經營治理處理所發(fā)生的各項費用。由規(guī)費、企

業(yè)治理費組成?!锻恋亻_發(fā)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

4、利潤

施工企業(yè)完成所承包工程獲得的盈利?!锻恋亻_發(fā)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

5、稅金

國家稅法規(guī)定的應計入工程造價內的營業(yè)稅、城鄉(xiāng)保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等。《土

地開發(fā)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

6、直接工程費

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

7、人工費

直接從事建筑安裝施工的生產工人各項費用,內容包括:基本工資、輔助工資、

工資附力口費?!锻恋亻_發(fā)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

8、材料費

用于工程項目上的消耗性材料費、裝置性材料費和周轉性攤銷費?!锻恋亻_發(fā)整理項目預

算定額標準》

9、施工機械使用費

消耗在工程項目上的機械磨損、修理和動力燃料費用等。包括折舊費、修理及替

換設備費、安裝拆卸費、機上人工費和動力燃料費等?!锻恋亻_發(fā)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

10、措施費

為完成工程項目施工,發(fā)生于該工程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非工程實體項目的費用。

《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

1K規(guī)費

政府和有關權力部門規(guī)定必須繳納的費用。

12、企業(yè)治理費

建筑安裝企業(yè)組織施工生產和經營治理所需要的費用。

4.1.5實施

1、進度控制

在項目的工程建設中執(zhí)行經審核的施工進度計劃,利用相應手段定期檢查施工實

際進度情形。

2、質量控制

根據國家現行的有關法規(guī)、技術標準和工程合同規(guī)定的工程建設各階段質量目標

實施全過程監(jiān)督治理。

3、資金控制

將項目計劃投資額作為項目投資控制的目標值,再與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實際

支出額進行比較,找出偏差,并采取有效的調整措施加以控制。

4、招標

指招標人(買方)發(fā)出招標通知,說明擬采購的商品名稱、規(guī)格、數量及其它條

件,邀請投標人(賣方)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投標的行為,分公

布招標和邀請招標兩類。

5、投標

是指投標人(賣方)應招標人(買方)的邀請,按照招標的要求和條件,在規(guī)定

的時間內向招標人遞價,爭取中標的行為。

4.1.6評判

1、靜態(tài)經濟分析

不考慮資金因時間差異而產生的價值變化,以各年投入、產出的當年實際資金額

運算有關經濟指標來進行效益評判的方法。

2、動態(tài)經濟分析

考慮資金因時間差異而產生的價值變化,以各年投入、產出的當年實際資金額運

算有關經濟指標來進行效益評判的方法。

3、基礎設施運營成本

項目為農業(yè)生產服務而新建或提供的基礎設施的年正常運營成本。

4、財務評判

按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從財務角度對工程項目的費用效益和償還能力等所作

的分析評估。

5、內部收益率

項目在整個運算期內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累計等于零時的折現率。

6、國民經濟評判

從社會和國民經濟總體的角度出發(fā)對工程項目所作的經濟評判。

7、敏銳性分析

研究工程建設可能遇到的不確定因素變動對工程建設方案經濟成效影響程度的工

作。

8、風險分析

研究工程項目達不到預期目的或不能實現預定目標的可能程度的工作。

4.2土地平整與土壤改良

4.2.1地勢特點

1、平整地

在地貌寬廣平整,起伏很小的地區(qū),地勢平整,高程相差不大,絕大部分地面坡

度在20以下的土地

2、丘陵地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內的山地,稱為丘陵。丘陵分

布地區(qū)稱為丘陵地,絕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0?60之間。

3、崗洼地

崗地和洼地相間或相連的地勢

4、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樣多呈脈狀分布。

5、崗地

丘陵山區(qū)小山崗上坡度較為平緩的可耕地。

一樣無灌溉條件,主要靠天然降水,大多為旱地。

由于有一定坡度,水土流失較嚴重,耕作層淺,肥力較低。

宜采取等高耕作、壟溝耕作、糧肥分帶間套輪作等措施,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

力。(多語種土地詞匯手冊一349糧農組織共用文件庫)。

6、洼地

地勢低凹的土地。

7、壩地

水土流失地區(qū)于溝道或寬谷中筑壩修堰攔截泥沙而淤出的農田。

打壩淤地造田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

中國壩地主要分布于西北黃土高原及內蒙古、湖北、山東等省區(qū),四川、貴州、

云南等省在山溝間也有一些坡度較小而較寬廣的自然壩地一谷底田。

發(fā)揮壩地增產潛力,須采取防洪保收,排澇除堿,壩地灌溉,種植適宜的作物,

力口強壩地治理養(yǎng)護等措施。(多語種土地詞匯手冊一348糧農組織共用文件庫)

8、沖田

丘陵地區(qū)的谷底水稻田,地勢較平緩。

9、梯田

(1)在山地、丘陵和地勢不平的高原,為防止水土流失和便于耕作利用修筑成的

階梯狀局部水平的田塊?!掇r村水利技術術語》(SL560-2005)-6。

(2)在坡耕地上分段沿等高線建造的階梯式農田。分為水平梯田和過渡式梯田兩

種。

(3)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線修筑的階梯式農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

施,蓄水、保土、增產作用十分顯著。梯田的通風透光條件較好,有利于作物生長和

營養(yǎng)物質的積存。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復式梯田等。梯田的寬

度根據地面坡度大小、土層厚薄、耕作方式、勞力多少和經濟條件而定,和灌排系統(tǒng)、

交通道路統(tǒng)一規(guī)劃。修筑梯田時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機肥料、

種植適當的先鋒作物等農業(yè)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多語種土

地詞匯手冊一350糧農組織共用文件庫)。

10、水平梯田

(1)水平階整地后坡面外高內低的梯田稱反坡梯田。

反坡面坡度視荒山坡度大小而異,一樣為300?500,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較大,反

之較小。田面寬1.5米?3米。長度視地勢被碎程度而定。填外坡及內側坡均為600。

反坡梯田能改善立地條件,蓄水保土,適用于洪澇及水土沖刷較重而坡行平整的

山坡地及黃土高原,但修筑較費工。(多語種土地詞匯手冊一350糧農組織共用文件庫)

(2)水平梯田

1)在坡面上沿等高線修建的田面水平平整,橫斷面呈臺階狀的田塊。

2)為保持水土、種植作物或樹木而將緩坡地(一樣小于15。)改成水平的臺階式

田地?!掇r村水利技術術語》(SL560—2005)。

11、坡式梯田

(1)指山丘坡面地填呈階梯狀而地塊內呈斜坡的一類旱耕地。它由坡耕地逐步改

造而來。為了減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則在適應位置壘石筑填,形成地塊雛形,并逐

步使地填加高,地塊內坡度逐步減小,從而增加地表徑流的下滲量,減少地面沖刷。

許多地方在邊坡上栽桑植果,栽種黃花草等,既鞏固了地填,增加收益,又提高了水

土保持成效。在條件許可時,坡式梯田應改造成水平梯田。(多語種土地詞匯手冊—350糧農組

織共用文件庫)

(2)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沿等高線上下分段修筑田填,填間保持原坡面的田塊。

《農村水利技術術語》(SL560—2005)。

12、隔坡梯田intervalterrace

(1)保持自然植被的坡地與水平梯田上下相間而組合的梯田。

(2)水平梯田與坡地相隔修建的治坡措施?!掇r村水利技術術語》(SL560-2005)。

13、復式梯田

復式梯田是指因山就勢、因地制宜在山丘坡面上開創(chuàng)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

坡梯田等多種形式的梯田組合。

它的修建宜經過統(tǒng)籌規(guī)劃,在必要條件下還可配合水平溝等水土保持工程,以提

高坡面耕地的保水抗蝕能力。

修建復式梯田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節(jié)省工程投資和提高水土保持效益。(多語種土

地詞匯手冊一350糧農組織共用文件庫)

4.2.2土壤改良

1、田塊

由田間灌排渠系、交通道路、林帶等固定工程設計和一定面積、一定質量等級的

工作土地有機結合而成,是農業(yè)的基本生產平臺,是農業(yè)用地布局和結構優(yōu)化的基本

單元。

2、格田

田面四周被土填包圍的水田田塊。《農村水利技術術語》(SL560-2005)

3、畦田close~endborder

用田填將灌溉土地分隔成規(guī)格的長方形田塊?!掇r村水利技術術語》(SL560-2005)

4、標準田塊

由田間灌排渠系、道路、林帶等固定工程設施所圍成的地塊,是進行田間耕作、

治理與建設的最基本單位。(預算編制與實務-中篇P162)。

5、坎

耕地中寬度Nl.Om(南方)?2.0(北方)的梯田岸坎?!锻恋鼗拘g語》(GB/T19231—2003)。

6、境

(1)畦田兩側用以隔斷水流,防止串畦跑水的土填?!锻恋鼗拘g語》(GB/T19231-2003)

4.2,2.40

(2)將灌溉土地分隔成規(guī)格的長方形田塊的土填

7、田面坡度

田面坡度就是田面變化高度與田面水平距離的比值。

8、平整度

指土地表面凹凸不平及厚薄不均的程度。經過土地平整要滿足一定的平整精度,

一樣畦灌地面高差小于±3cm,溝灌地面高差±5cm

9、田面圖差

田塊內部最大高程點與最小高程點之間的差值。如水稻格田的布局過程中要求通

過土地平整,確保格田內部高差在±3cm以內。

10、土地平整工程

(1)土地平整工程是指滿足農業(yè)生產的需要,對擬開發(fā)整理的土地進行田面平整

等工作的總稱。土地平整工程包括土方開挖、土方回填、土方運輸、土地平整等分項

工程。(預算編制與實務P38)

(2)土地平整的中心任務是通過平整,使土地更適合種植或其他用途的需要。在

進行土地平整工程設計時,應在滿足灌排要求的基礎上,合理調配土方,盡量做到挖

填平穩(wěn),同時,要與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相結合。(預算編制與實務P143)

(3)平整土地:作物播種或移栽前,為使表土保持符合農業(yè)要求狀態(tài)而進行的一

系列土壤耕作措施。在中國,包括淺耕滅茬、耕翻、深松耕、耙地、耕地、鎮(zhèn)壓、平

整土地、起壟、作畦等。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土壤耕層構造和表面狀態(tài),和諧土壤中

水、肥、氣、熱等因素,為播種和作物生長、田間治理提供合適的基礎條件。(多語種土

地詞匯手冊544??糧農組織共用文件庫)

11、土方調配

在土方的施工標高、挖填區(qū)面積、挖填區(qū)土方量算出后,應考慮各種變更因素(如

土的松散度、壓縮率、沉降量等),對土方進行綜合平穩(wěn)調配。土方平穩(wěn)調配工作是

土地平整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目的是在土方運輸量或土方運輸成本最低的條件

下,確定填、挖方區(qū)土方的調配方向和數量,從而達到縮短工期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

的。

進行土方平穩(wěn)調配,必須綜合考慮工程和現場情形、有關技術資料、進度要求和

土方施工方法以及分期分批施工工程的土方堆放和調運等問題,經過全面分析后,才

可著手進行土方平穩(wěn)調配工作,如劃分土方調配區(qū)、運算土方的平均運距、單位土方

的運價、確定土方的最優(yōu)調配方案等。(預算編制與實務P167)

12、客土

(1)客土是指適合作物生長的外運土壤,其物理、化學性狀和有機質含量應滿足

作物生長要求?!锻恋卣砉こ淘O計》

(2)將栽植地點或植穴中不適合種植的土壤更換成適合種植的土壤,或摻入某種

土壤改善理化性質。

(3)客土,從別處運來用以改良指定地塊土壤的土壤。這種改良土壤的方法叫客

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yè)行業(yè)標準-花卉術語)

11\表土剝禺

平整后的土地應保持一定的肥力,為此平整時應盡量保留表土,一樣挖方處保留

表土20?30cm,填方超過50cm時,必須使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層厚20?30cm。旱作

地區(qū)一樣挖方部位,保留表土厚度以20?30cm為宜;填方部位在填厚超過50cm左右

時,也要保留20?30cm的熟土層。

必須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平整土地的施工中,能否保留一定的表土層,是保證

當年能否增產的重要一環(huán)。旱作地區(qū)一樣挖方部位,保留表土厚度以20?30cm為宜;

填方部位在填厚超過50cm左右時,也要保留20?30cm的熟土層。在南方水稻區(qū),如

在田里種有綠肥,則應將綠肥連同熟土切成20cm的立方體,先搬遷它處,待田面平整

后,再將綠肥塊還原鋪平。據試驗,保留表土在25cm左右厚的要比沒有保留表土的,

棉花單產要高出80%。但保留表土越厚,倒土工作量越大,用工量越多,從增產要求

與省工結合起來考慮,保留表土的厚度一樣約25cm左右即可。

旱地坡改梯施工技術,包括:測量放線一揭表土一砌筑地域一深啄底土一表

土復位。主要工序如下:

揭表土,表土保護。辦法有三種:

(1)橫向中帶聚土法,把地塊橫向等分三帶,中帶為不動土區(qū),把上下兩帶的表

土聚于中帶;

(2)豎向分廂聚土法,豎向分廂,廂寬3?5m,每兩廂為一組,相互翻土;

(3)逐臺下翻法,從下臺改起,首臺不留表土,將二臺土置于首臺,以此逐臺下

翻,最末一臺表土,采用客土或深啄石骨塊風化補給?!锻恋卣砉こ淘O計》

分析:平整后的土地應保持一定的肥力,為此平整時應盡量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能否保留一定的表土層,是保證當

年能否增產的重要一環(huán)。一樣挖方處保留表土20?30cm,填方超過50cm時,必須使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層厚20?30cm。旱作

地區(qū)一樣挖方部位,保留表土厚度以20?30cm為宜;填方部位在填厚超過50cm左右時,也要保留20?30cm的熟土層。在南

方水稻區(qū),如在田里種有綠肥,則應將綠肥連同熟土切成20cm的立方體,先搬遷它處,待田面平整后,再將綠肥塊還原鋪平。

定義為:表土剝離是指為使平整后的土地保持一定的肥力,而在田面平整時對原

有可利用表土進行剝離,平整后再將所剝離的表土還原鋪平的一種物理保護措施。

12、耕作層

經耕種熟化的表土層。一樣厚15?20cm,養(yǎng)分含量比較豐富,作物根系最為密集,

粒狀、團粒狀或碎塊狀結構。耕作層常受農事活動干擾和外界自然因素的影響,其水

分物理性質和速效養(yǎng)分含量的季節(jié)性變化較大。要獲得作物高產,必須注重保護與培

肥耕作層。《多語種土地詞匯手冊》

坡面耕作層(即表土)土壤比較肥沃,結構良好,透氣蓄水保肥性能較高,適宜

作物生長。因此,修梯田時應保留耕作層土壤,加速生土熟化。田面平整的方法主要

有中間堆土法、逐臺下翻法和順坡開溝法。

定義:是指經過耕種熟化滿足作物根系主要活動的表土層。耕作層(即表土)土

壤比較肥沃,結構良好,透氣蓄水保肥性能較高,適宜作物生長。耕作層土壤一樣厚

15?20cm,養(yǎng)分含量比較豐富。

13、有效土層

指供作物生長所需的土壤土核心土層,能提供植物根系正常生長發(fā)育的土壤厚度,

即50?60cm范疇內的表土層。

14、土壤改良

(1)改善土壤物理、化學性狀,復原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技術措施?!掇r村水利技術術語》

(SL560-2005)o

(2)對鹽堿地、貧瘠的紅土、低洼地、砂地和其他各種貧瘠的土壤采取措施,改

變土壤的不良性狀,復原或提高土壤的生產力以及保護土壤免受腐蝕的綜合技術措施。

具體內容有:

1)改良土壤與改造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

2)長遠措施與當前措施相結合;

3)單項改良與綜合治理相結合;

4)綜合改良與因地制宜相結合;改良與利用相結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迅速

改變地產地區(qū)的生產條件,對于進一步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董h(huán)境學詞典-

環(huán)境地學》

(3)是指針對土壤的不良性狀和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物理或化學措施,改善土

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以及改善人類生存土壤環(huán)境的過程。土壤改

良工作一樣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規(guī)劃,逐步

實施,以達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產性狀和環(huán)境條件的目的。

土壤改良過程共分兩個階段:

①保土階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許流失量范疇內。如

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無法進行。對于耕作土壤,第一要進行農田基

本建設。

②改土階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yǎng)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

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種植豆科綠肥或多施農家肥。當土壤過砂或過黏時,可采用砂黏

互摻的辦法。中國南方的酸性紅黃壤地區(qū)的腐蝕土壤磷素很缺,種植綠肥作物改土時

必須施用磷肥。

用化學改良劑改變土壤酸性或堿性的一種措施稱為土壤化學改良。常用的化學改

良劑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鈣、硫酸亞鐵、腐殖酸鈣等,視土壤的性質而擇用。

如對堿化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鈣離子交換出土壤膠體表面的鈉離子,降低土

壤的PH值。對酸性土壤,則需施用石灰性物質。化學改良必須結合水利、農業(yè)等措施,

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采取相應的農業(yè)、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

壤肥力的過程稱為土壤物理改良。具體措施有:適時耕作,增施有機肥,改良貧瘠土

壤;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過砂過黏土壤;平整土地;設立灌、排渠系,排水洗

鹽、種稻洗鹽等,改良鹽堿土;植樹種草,營造防護林,設立沙障、固定流沙,改良

風沙土等。《多語種土地詞匯手冊》)

分析:結合土地整理實際情形定義如下:土壤改良是指針對土壤的不良性狀和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物理或化學措施,

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以及改善人類生存土壤環(huán)境的過程。土壤改良工作一樣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

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規(guī)劃,逐步實施,以達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產性狀和環(huán)境條件的目的。

15、土壤質地

土壤中各級土粒含量的相對比例及其所表現的土壤砂黏性質。土壤中砂粒、粉粒

和黏粒三組粒級含量的比例,是土壤較穩(wěn)固的自然屬性,也是影響土壤一系列物理與

化學性質的重要因子。土壤質地不同對土壤結構、孔隙狀況、保肥性、保水性、耕性

等均有重要影響。根據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級含量,并參考礫石量,可劃分為

三大質地類型,即沙土類、壤土類和黏土類(其下各細分若干質地名稱)?!抖嗾Z種土地詞

匯手冊》

16、土壤理化性質

土壤理化性質是反映土壤肥力的各項綜合指標,包括土壤質地、土壤容重與孔隙

度、土壤耕作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土壤營養(yǎng)元素與土壤酸堿度?!锻侠瓩C駕駛員手冊》

17、土地翻耕

土壤翻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土壤翻耕作業(yè),在不同的季節(jié)李,應采用內翻和外翻交互

使用方法,以達到更新土壤及提高肥力的目的。翻耕時期要越早越好,在盡量提早的

前提下,要注意土壤水分的情形,一樣土壤含水量占土壤持水量的60~70%時最易翻耕,

粘質土壤要注意挑選適當時期翻耕。翻耕深度不宜太深,秋耕深應在20cm左右。翻耕

后的耕地,應無大土塊,松碎,平整平均。

翻耕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于根系發(fā)育,而且還能提高根系吸取

肥水能力。土壤翻耕一樣在春秋季進行,翻耕深度為15?20cm。

無深松深翻基礎的地塊,要進行秋翻或耙茬深松,深松深度25cm以上。

總結定義為:土地翻耕是指通過內翻和外翻交互使用的方法,以達到更新土壤及

提高肥力的目的。

18、深松深翻

土壤深松就是利用大型農用動力機械牽引深松機具,對土壤進行力學加工的一種

手段.它能改變土壤的耕層結構,加深耕作層,打破犁底層,為作物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

壤環(huán)境。《土壤深松技術淺談》

19、平穩(wěn)施肥

平穩(wěn)施肥主要指通過作物必須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供應和和諧,滿足作物生長、發(fā)

育的需要,從而達到提高產量和改善農產品品質,減少肥料浪費,防止環(huán)境污染的目

的。平穩(wěn)配套施肥技術主要指為了達到平穩(wěn)施肥的目的而開展的土壤測試、肥料試驗、

施肥舉薦配方、專用肥配制、施肥技術指導等整套科學施肥技術。

20、土壤適耕性/土壤宜耕性

土壤適宜耕作與否的物理性狀。是土壤黏結性、黏著性和可塑性在耕作時的綜合

反映。土壤黏結性強,農具不易入土,土塊不易散碎;黏著性大,易黏著農具,耕作

阻力大;可塑性強,易成泥條,干后土壤板結。

上述性狀主要決定于土壤的質地、結構和含水率。黏土的可塑下限含水率低于16%,

適耕的含水量范疇小,宜耕期短;砂性土可塑下限值高達23%左右,宜耕的含水量范

疇大,宜耕期長;壤土則居于二者之間。

4.3灌溉與排水

4.3.1水源

1、壅水壩

用來壅高水位、控制下泄流量的溢流堰。

2、灌溉設計保證率

(1)在多年運行中,灌區(qū)用水量能得到充分滿足的機率,一樣以正常供水或供水

不破壞的年數占總年數的百分數表示。《農村水利技術術語》(SL56-2005)

(2)灌區(qū)用水量在多年期間能夠得到充分滿足的機率,一樣以正常供水或供水不

破壞的年數占總年數的百分數表示?!掇r田水利學》(第三版)郭元裕主編)

3、抗旱天數

(1)農作物生長期連續(xù)洪澇時,灌溉工程能確保用水要求的天數?!掇r村水利技術術語》

(SL56-2005)

(2)灌溉設施在無降雨情形下能滿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數,它反映了灌溉設施的

抗旱能力?!掇r田水利學》(第三版)郭元裕主編)

4、灌溉設計典型年

灌溉工程設計中,根據灌溉設計保證率的要求和來水、用水情形所選定的代表年

份。《農村水利技術術語》(SL56?2005)

5、地表水

分別存在于河流湖庫沼澤冰川和冰蓋等水體中水分的總稱?!禛B/T50095?98水文基本術語》

定義為:存在于地表河流、湖泊、水庫、塘壩等不同水體中水分的總稱。

6、地下水

(1)狹義指埋藏于地面以下巖土孔隙、裂隙、溶隙飽和層中的重力水,廣義指地

面以下各種形式的水?!禛B/T50095?98水文基本術語》

(2)地下水是以各種形式埋藏在地殼巖石中的水。地下水按其存在的形式,可分

為氣態(tài)水、吸著水、薄膜水、毛細管水、重力水和固態(tài)水等。按含水層的埋藏特點,

可分為包氣帶水、潛水和承壓水3個基本類型。每一類型按含水層的含水間隙特點,

又可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按水質水溫及其特點,可分為礦化水、高礦化水、

熱水等。(中國地質環(huán)境信息網2006年5月19日)

定義為:地下水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水分總稱,按含水層的埋藏特點分

為:包氣帶水、潛水和承壓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