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學年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題(附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的“道”是一個總體性概念,不僅涉及宇宙、自然、人生、情志等“內容”,同時還指達到并實現(xiàn)這些目的性“內容”的路徑、方法、手段、技巧等。因此,道可以區(qū)分為兩個層面,單就技藝本身的方法、路徑而言,有“技內之道”,而藝術家的學養(yǎng)胸次、人格風姿、性情德操等則屬于“技外之道”。因此,“道”既是“內容”,也是“形式”,是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傊袊缹W作為“道的美學”,包含了形式,形式美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說明的是,在“道的美學”中,形式并未被抬到像西方美學那樣的本體高度。但是,似乎也不能反過來將形式直接看作內容的附庸或工具,因為在“道”綻出的過程中,形式與內容是同時敞開的,又同時臻達目的地。任何藝術的制作都是為了表達或祈望什么,或是志,或是情,或是天地之心,我們一般稱之為內容。但祈望或表達本身就是“道”,亦即“言說”,言說的媒介、方式、技巧、效果就是形式。形式與內容水乳交融,無法析離。當我們從時空維度理解總體性的“道”時,這一點就顯得更為突出。人的存在具有時間性與空間性,詩人藝術家處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中,他們在創(chuàng)作時必然會有意無意地呈現(xiàn)這個時空背景,即便沒有直接寫到時間、空間主題,時空也是存在的。因此,時序物候、環(huán)境居所等時空信息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底料,其中蘊藏著詩人藝術家的情志、哲思等“內容”,同時也以節(jié)奏、意象、境界、場景等方式參與了文本形式的整體構成。換言之,在時空視域下考察文藝形式,此前的內容一形式二分法已經不太適用了。經過時空觀的統(tǒng)攝,原來所謂的內容也可以變身為形式,參與到文本形式的整體架構之中。與此同時,無論是最不經意的時空背景呈現(xiàn),還是體現(xiàn)時間性的節(jié)奏、韻律、線索等,抑或體現(xiàn)空間性的意象、畫面、場景、意境等,都終將萬流歸一,共同擔負著表征或言說“道”(情、志、意等)的使命。也即是說,我們在文本中所見到的一切都是時空形式(作為言說的“道”),而作為言說對象的“道”(“所道”,如情、志、意等)已全部融入文本形式之中了,就如鹽溶于水,香氣彌漫于空中,需要讀者調動感性經驗、理性思考加以體悟和甄辨。在這里,“道”與“所道”似骨肉相連、血氣互通,邏輯上強分你我,似乎沒有必要了。與其說兩者是主從附庸關系,還不如說是共存協(xié)作關系。(摘編自詹冬華《時空融創(chuàng)與中國形式美學建構》)材料二:中國美學思想史有自身的品格和氣質。我們對中國美學思想史的研究,要有明確的學科意識和學科界限,既不要守舊,也不要泛化。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對美學學科的理解,要重視學科本身的特征。我們研究美學問題,涉及美學與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的關系,適度地借鑒哲學史、文論史和藝術理論史的研究是必要的,但各自的側重點是明顯的。美學與宗教信仰、倫理、道德等方面的關系也很密切,但更要重視美學的內部規(guī)律,不要被相關學科,如倫理學和宗教學同化。我們可以運用文史哲等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重視美學與政治和道德等領域的相關性,可以拓展美學學科,但不能模糊和泛化美學學科的界限,否則客觀上就消解了美學學科。中國古代豐富的美學思想,是千百年來審美實踐的總結。它們是客觀存在的,只是缺乏一個現(xiàn)代形態(tài),需要我們加以概括和整理,用于指導當下的審美實踐。論可以從史出,關鍵不要觀念先行,要重視史料中所呈現(xiàn)的發(fā)展規(guī)律。美學思想史的撰寫更講究客觀性,“史”的漢字就是從手持中,中即是正的意思,對人物的取舍不能以個人的好惡為標準,要重視真相和可信度,力求把美學思想史寫成信史。美學思想史研究可以突破已有的模式和規(guī)范做多元的嘗試,但還是需要有一個規(guī)范。在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史的研究中,概念、范疇和命題很重要,我們要重視概念、范疇和命題的演變史。從現(xiàn)代學術規(guī)范看,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概念、范疇和命題,確實有含義不確定、很難領悟和把握的一面,但是我們應當積極面對,充分顧及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學理特點。中國古代的概念和范疇的運用,是可以跨學科的。諸如氣、氣韻、風骨等,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視角加以運用,我們不能嚴格地界定出它的學科歸屬。而命題是后人在前人的思想中加以概括總結的,并且形成了一個傳統(tǒng),如“不平則鳴”等。中國古代美學概念、范疇和命題不像西方那樣嚴密和確定,但是內容非常豐富,還具有模糊性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吸取、深入探討和借鑒的內容。(摘編自朱志榮《中國美學思想史的研究方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中國古代的“道”可分為“技內之道”和“技外之道”,是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B.從時空維度看,詩人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會有意無意地呈現(xiàn)其所處的時空背景。C.理解美學學科,既要重視其本身的特征,也要綜合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D.當下的審美實踐可用中國古代的美學思想來指導,撰寫美學思想史是為其提供范式。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無論是哪種藝術都離不開形式和內容,中國美學將形式看作內容的附庸和工具,西方美學則將形式抬到本體的高度。B.對于情、志、意等,讀者需要調動感性經驗、理性思考來體悟和甄辨,所以作者把其全部融入文本形式之中。C.美學與一些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可以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研究美學的內部規(guī)律,但要注意明晰美學學科的界限。D.中國古代美學的概念、范疇、命題是發(fā)展變化的,具有模糊性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其豐富的內容值得我們深入探討。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第一段觀點的一項是()A.

《論語·雍也》中“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幾句,指出了事物外在的形式美有不可否認的價值。B.《淮南子》認為世界上并沒有絕對完善的美,主張在美丑問題上,要看到事物的主要方面,略其小而取其大,不要苛求。C.前些年曾經流行的審美文化史研究把美學研究放到文化的背景中去理解,但其中有些審美文化研究,只有文化而沒有審美,這種做法受到質疑。D.

法國傳播學家阿芒·馬特拉說:“文化流動的加速和文化全球化趨勢的真實存在并不導致全球同質化,而是通向一個越來越混合的世界?!?.兩則材料都談及“中國美學”,各自的側重點是什么?請簡要概括。5.請根據(jù)材料一的內容,從時空維度賞析杜甫《登高》中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答案】1.D

2.D

3.C4.①材料一側重于探討中國美學中“道”的內涵及其表現(xiàn)形式,強調“道”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材料一側重于探討中國美學中“道“形式與內容的交融,以及其在時空視域下的美學表現(xiàn)。)②材料二側重于探討中國美學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強調要注重自身學科特征。5.(1)“萬里”一詞從空間維度上展現(xiàn)了詩人身處異鄉(xiāng)的漂泊感,這種漂泊感與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緊密相連,形成了一種深遠的空間意境。同時,“悲秋”一詞則引入了時間維度,暗示了詩人對秋天的特有感受,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對生命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2)“百年多病”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在時間上的經歷,這里的“百年”并非實指,而是指詩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與“多病”相結合,則更凸顯了詩人身體狀況的虛弱和生命狀態(tài)的脆弱。【解析】【導語】這篇現(xiàn)代文深刻探討了中國美學的“道”與美學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文章通過對形式和內容的關系,以及時空維度的探討,揭示了中國美學的豐富內涵和學理特征。同時強調研究美學應有明確的學科界限,避免泛化,保持嚴謹與客觀?!?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撰寫美學思想史是為其提供范式”錯,原文是“美學思想史研究”“需要有一個規(guī)范”,并非撰寫美學思想史是為審美實踐提供范式。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中國美學將形式看作內容的附庸和工具”錯,曲解文意。原文是“似乎也不能反過來將形式直接看作內容的附庸或工具”。B.“所以作者把其全部融入文本形式之中”錯,強加因果。根據(jù)材料一第四段可知,作者將“道”(“所道”,如情、志、意等)全部融入文本形式之中以后,需要讀者調動感性經驗、理性思考加以體悟和甄辨,二者并無因果關系。C.“可以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研究美學的內部規(guī)律”錯誤,原文是“我們可以運用文史哲等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但不是“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的觀點是“我們對中國美學思想史的研究,要有明確的學科意識和學科界限,既不要守舊,也不要泛化”。A.雖然提到了形式美的價值,但并未直接關聯(lián)到美學思想史研究的學科意識和界限問題,因此不符合作為論據(jù)的要求。B.強調沒有絕對完善的美,同樣沒有直接關聯(lián)到美學思想史研究的學科意識和界限問題,也不適合作為論據(jù)。C.“只有文化面沒有審美”的審美文化研究泛化了美學學科的界限,選項是從反面進行的論證。D.強調文化流動和全球化會使文化混合,與美學思想史研究的學科意識和界限問題無直接關聯(lián),不適合作為論據(jù)。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材料主要內容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中國古代的‘道’是一個總體性概念,不僅涉及宇宙、自然、人生、情志等‘內容

’,同時還指達到并實現(xiàn)這些目的性‘內容’的路徑、方法、手段、技巧等”先介紹了“道”的內涵;接著,“道可以區(qū)分為兩個層面,單就技藝本身的方法、路徑而言,有‘技內之道’,而藝術家的學養(yǎng)胸次、人格風姿、性情德操等則屬于‘技外之道’”,闡述了“道”的表現(xiàn)形式。最后,總結性指出,“因此,‘道’既是‘內容’,也是‘形式’,是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倍亩尉唧w闡釋了時空維度下的內容與形式。由此,可總結出,材料一側重于探討中國美學中“道”的內涵及其表現(xiàn)形式,強調“道”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材料一側重于探討中國美學中“道“形式與內容的交融,以及其在時空視域下的美學表現(xiàn)。)材料二第一段總說了“中國美學思想史有自身的品格和氣質。我們對中國美學思想史的研究,要有明確的學科意識和學科界限,既不要守舊,也不要泛化。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對美學學科的理解,要重視學科本身的特征”。接著探討了中國美學思想史的多種研究方法,如“適度地借鑒哲學史、文論史和藝術理論史的研究是必要的”“運用文史哲等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美學思想史研究可以突破已有的模式和規(guī)范做多元的嘗試,但還是需要有一個規(guī)范”“在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史的研究中,概念、范疇和命題很重要,我們要重視概念、范疇和命題的演變史”等。由此,可總結出,材料二側重于探討中國美學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強調要注重自身學科特征?!?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1)空間維度:“萬里”這一詞匯從地理空間的角度出發(fā),描繪了詩人遠離家鄉(xiāng),長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狀態(tài)。這里“萬里”不僅是距離的象征,更是詩人內心深處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與無法歸家的無奈之情的體現(xiàn)。在古代交通不便的背景下,“萬里”代表了詩人與家鄉(xiāng)之間的巨大隔閡,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生活顛沛流離的社會現(xiàn)實。這種空間上的疏離感,為詩歌增添了一層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那跨越時空的孤獨與寂寞。(2)時間維度:“悲秋”一詞引入了時間的概念,秋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往往與哀愁、離別聯(lián)系在一起,它象征著生命的凋零與歲月的無情流逝?!鞍倌甓嗖 敝械摹鞍倌辍辈⒉皇谴_切的年齡,而是泛指人的一生,這里用以強調詩人經歷了漫長的人生旅途,期間飽受疾病折磨。這既是對個人命運的嘆息,也是對人類普遍命運的深刻反思。在時間的長河中,個體的生命顯得如此短暫而脆弱,詩人通過對自身境遇的描述,表達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廬山游記豐子愷譯完了柯羅連科的《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第一卷之后,全家打算出門旅行一次,目的地是廬山。終于在寄出稿件后三天的七月廿六日清晨,父母子女及一外孫一行五人登上了江新輪船。勝利還鄉(xiāng)時全家由隴海路轉漢口,在漢口搭輪船返滬之后,十年來不曾乘過江輪。外孫菲君還是初次看見長江。站在船頭甲板上的晨曦中和壯麗的上海告別,乘風破浪溯江而上的時候,大家臉上顯出歡喜幸福的表情。江新輪的休息室非常漂亮:四周許多沙發(fā),中間好幾副桌椅,上面七八架電風扇,地板上走路要謹防摔跤。我在壁上的照片中看到:這輪船原是戰(zhàn)爭時被敵機炸沉,后來撈起重修,不久以前才復航的。一張照片是剛剛撈起的破碎不全的船殼,另一張照片是重修完竣后的嶄新的江新輪,就是我現(xiàn)在乘著的江新輪。我感到一種驕傲,替不屈不撓的勞動人民感到驕傲。菲君的小娘舅新枚和他的捷克制手風琴,一日也舍不得分離,背著它游廬山。手風琴的音色清朗像豎琴,富麗像鋼琴,在云山蒼蒼、江水泱泱的環(huán)境中奏起悠揚的曲調來,真有“高山流水”之概。我呷著啤酒聽賞了一會,不覺扣舷而歌,歌的是十二三歲時在故鄉(xiāng)石門灣小學校里學過的《揚子江歌》。反復唱了幾遍,再教手風琴依歌而和之,覺得這歌曲實在很好;今天在這里唱,比半世紀以前在小學校里唱的時候感動更深。這歌詞完全是中國風的,句句切題,描寫得很扼要;句句葉音,都葉得很自然。因此我在甲板上熱愛地重溫這兒時舊曲。輪船在沿江好幾個碼頭停泊一二小時。我們上岸散步的有三處:南京、蕪湖、安慶。南京真是一個引人懷古的地方,我踏上它的土地,立刻神往到六朝、三國、春秋吳越的遠古,闔閭、夫差、孫權、周郎、梁武帝、陳后主……都閃現(xiàn)在眼前。望見一座青山,啊,這大約就是諸葛亮所望過的龍蟠鐘山吧!偶然看見一家店鋪的門牌上寫著邯鄲路,邯鄲這兩個字又多么引人懷古!九江是一個可愛的地方?!凹遗R九江水,來去九江側?!薄皾£柦^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常常替詩人當模特兒的九江,受了詩的美化,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風韻猶存。街道清潔,市容整齊,遙望崗巒起伏的廬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湖正是具體而微的西湖,九江居然是一個小杭州。二十年前我逃難經過江西的時候,有一個逃難伴侶告訴我:“江西人好客?!碑敃r我扶老攜幼在萍鄉(xiāng)息足一個多月,深深地感到這句話的正確。如今我到九江,二十年前的舊印象立刻復活起來。我仔細留意,到處都度著和平的生活,絕不聞相打相罵的聲音。向人問路,他恨不得把你送到了目的地。我覺得江西人的“好客”確是一種美德,是值得表揚,值得學習的。我說九江是一個可愛的地方,主要點正在于此。“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边@位唐朝詩人教我們“不可登”,我們沒有聽他的話,竟在兩小時內乘汽車登上了匡廬。廬山給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茶館、酒樓、百貨之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不過他們看見了我們沒有“乃大驚”,因為上山避暑休養(yǎng)的人很多。廬山避暑勝地,果然名不虛傳。這一天天氣晴朗。憑窗遠眺,但見近處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遠處崗巒起伏,白云出沒。正在凝望之間,一朵白云冉冉而來,鉆進了我們的房間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開窗戶,歡迎它進來共住,但我猶未免為俗人,連忙關窗謝客。我想,廬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窺見,就因為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廬山的名勝古跡據(jù)說共有兩百多處。含鄱口左望揚子江,右瞰鄱陽湖,天下壯觀,不可不看。有一天我們果然爬上了最高峰的亭子里。然而白云作怪,密密層層地遮蓋了江和湖,不肯給我們看。我們在亭子里吃茶,等候了好久,白云始終不散,一無所見。這時候有個人手里拿一把芭蕉扇,走進亭子來。他聽見我們五個人講方言,就和我招呼,說是同鄉(xiāng)。我們就用方言同他談起天來。方言實在痛快,個個字入木三分,極細致的思想感情也能充分表達出來。這位湖州客也實在不俗,句句話都動聽。我問他為什么帶芭蕉扇,他回答說,這東西妙用無窮:熱的時候扇風,太陽大的時候遮陰,下雨的時候代傘,休息的時候當坐墊,這好比濟公活佛的芭蕉扇。因此后來我們談起他的時候就稱他為濟公活佛。白云只管把揚子江和鄱陽湖封鎖,不肯給我們看。時候不早,汽車在山下等候,我們只得別了濟公活佛回招待所去。此后濟公活佛就變成了我們的談話資料。姓名地址都沒有問,再見的希望絕少,我們已經把他當作小說里的人物看待了。誰知天地之間事有湊巧:幾天之后我們下山,在九江的潯廬餐廳吃飯的時候,濟公活佛忽然又拿著芭蕉扇出現(xiàn)了。原來他也在九江候船返滬。我們又互相敘述別后游覽經過。此公單槍匹馬,深入不毛,所到的地方比我們多。我只記得他說有一次獨自走到一個古塔的頂上,那里面跳出一只黃鼠狼來,他說起了湖州方言:“渠被吾嚇了一嚇,吾也被渠嚇了一嚇!”我覺得這簡直是詩,不過沒有葉韻。宋楊萬里詩云:“意行偶到無人處,驚起山禽我亦驚。”豈不就是這種體驗嗎?現(xiàn)在有些白話詩不講葉韻,就把白話寫成每句一行,一個“但”字占一行,一個“不”也占一行,內容不知道說些什么,我真不懂。這時候我想:倘能說得像我們的濟公活佛那樣富有詩趣,不葉韻倒也沒有什么。在九江的潯廬餐廳吃飯,似乎同在上海差不多。青島啤酒開瓶的時候,白沫四散噴射,飛濺到幾尺之外。我想,我在上海一向喝光明啤酒,原來青島啤酒氣足得多。回家趕快去買青島啤酒,豈知開出來同光明啤酒一樣,并無白沫飛濺。啊,原來是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氣壓的關系!廬山上的啤酒真好!一九五六年九月作于上海(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交代旅行的緣由、目的地、同行人員,以及搭乘久違的江輪乘風破浪溯江而上的情形,顯出旅程初始的愉悅之情。B.在新枚所奏手風琴曲的感染下,“我”反復吟唱一首兒時舊曲,為其歌詞和音韻之美所感動,而這些都是兒時不曾感受到的。C.在南京碼頭散步時,“我”聯(lián)想到歷史王朝和人物,心中生出懷古之情,這既寫出“我”歷史之思,也顯出“我”游興之濃。D.旅行中,“我”寫到“白云”作怪,不給“我們”看揚子江和鄱陽湖,但語調并不沉郁,可見“我”放達樂觀的態(tài)度。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三段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江輪上的休息室,并由照片引出江新輪的歷史,點出對勞動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贊揚之情,文風樸素自然。B.文章插敘“我”二十年前逃難時經過江西的經歷,與今天在九江的見聞相映襯,表達出對九江人品德的肯定,傳達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C.同為游記,本文與《登泰山記》的寫景有較大區(qū)別,《登泰山記》側重于記述對景物的主觀感受,而本文則注重對景物作相對客觀的描繪。D.文章在記述旅游過程時,融敘事、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信筆寫來,自然流暢,表現(xiàn)出輕松活潑、舒展自如的行文風格。8.文章花費了較多筆墨描寫了一個在旅行中巧遇兩次的湖州人,請簡要分析其用意。9.本文的語言呈現(xiàn)出既有詩意又詼諧幽默的特點,請簡要分析?!敬鸢浮?.B

7.C

8.①湖州人的智慧和樂觀態(tài)度,可以突出表現(xiàn)一種隨遇而安,從容自在的游覽心境。②以湖州人的兩句湖州話,聯(lián)想到白話詩的寫法,暗含對白話詩過分追求形式面不重內容的批評。③在普通游玩見聞外著意揣寫這一人物,有助于反映多元文化氛圍,體現(xiàn)人文內涵。④湖州人的“濟公活佛”是作者一家人此次旅行的重要記憶之一,細寫這一鮮活的人物能夠豐富游記的內容,使文章更加飽滿立體。9.詩意:①引用古詩詞:文中多次引用或化用古典詩詞,如“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等,不僅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也使語言更加雅致,富有詩意。②大量使用整句:如“但見近處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遠處崗巒起伏,白云出沒”等,不僅畫面感強,而且充滿了詩意,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自然之中。詼諧幽默:①夸張手法:如說電風扇眾多的休息室,既形象又略帶夸張,增添了幾分幽默感。②使用方言:如湖州客“渠被吾嚇了一嚇,吾也被渠嚇了一嚇!”富有生活氣息。③比喻手法:如將手持芭蕉扇的湖州客稱為“濟公活佛”,既符合其形象特征,又帶有幾分戲謔的意味。【解析】【導語】豐子愷的《廬山游記》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廬山之行的心路歷程,展現(xiàn)了充滿詩意與情感的旅途風景。文章開篇簡潔明了地交代了旅行的起因和背景,隨后通過對旅途中的見聞感受,尤其是對沿途風景、歷史懷古及旅途趣事的描寫,表達出淡雅寧靜的心境,字里行間蘊含著對自然美景和人文風情的熱愛。同時,細節(jié)描寫生動,語言詼諧幽默,整體基調舒緩,呈現(xiàn)出一種悠閑自在的旅行心態(tài)?!?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能力。B.“而這些都是兒時不曾感受到的”說法錯誤,依據(jù)文章第四段“今天在這里唱,比半世紀以前在小學校里唱的時候感動更深”可知,說明兒時也曾被這首歌曲感動過,并非“不曾感受到”。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登泰山記》側重于記述對景物的主觀感受,而本文則注重對景物作相對客觀的描繪”說法錯誤,應該是本文側重于記述對景物的主觀感受,《登泰山記》注重對景物作相對客觀的描繪。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1)依據(jù)原文第十段“我問他為什么帶芭蕉扇,他回答說,這東西妙用無窮:熱的時候扇風,太陽大的時候遮陰,下雨的時候代傘,休息的時候當坐墊”可知,這位湖州人對待同一事物的不同用途,體現(xiàn)了他的的智慧和樂觀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一種隨遇而安,從容自在的游覽心境,這一點是值得作者認可和學習的。(2)依據(jù)原文第十一段“他說起了湖州方言:‘渠被吾嚇了一嚇,吾也被渠嚇了一嚇!’我覺得這簡直是詩,不過沒有葉韻。宋楊萬里詩云:‘意行偶到無人處,驚起山禽我亦驚?!M不就是這種體驗嗎?現(xiàn)在有些白話詩不講葉韻,就把白話寫成每句一行”和“這時候我想:倘能說得像我們的濟公活佛那樣富有詩趣,不葉韻倒也沒有什么”可知,以湖州人的兩句湖話,聯(lián)想到白話詩的寫法,有些白話詩不講葉韻,暗含對白話詩過分追求形式面不重內容的批評,使文章內容更有思想。(3)依據(jù)原文第十一段“幾天之后我們下山,在九江的潯廬餐廳吃飯的時候,濟公活佛忽然又拿著芭蕉扇出現(xiàn)了。原來他也在九江候船返滬。我們又互相敘述別后游覽經過”可知,在作者游玩中竟然兩次見到這個湖州人,并且在文尾大量筆墨進行了敘述,這樣有助于反映多元文化氛圍,體現(xiàn)廬山之游的人文內涵和多樣體驗。(4)依據(jù)原文第十一段“此后濟公活佛就變成了我們的談話資料。姓名地址都沒有問,再見的希望絕少,我們已經把他當作小說里的人物看待了。誰知天地之間事有湊巧:幾天之后我們下山,在九江的潯廬餐廳吃飯的時候,濟公活佛忽然又拿著芭蕉扇出現(xiàn)了。原來他也在九江候船返滬。我們又互相敘述別后游覽經過”可知,作者一家人此次旅行,兩次遇見了湖州人“濟公活佛”,變成了我們的談話資料,豐富了作者游記的內容,使內容更真實,更豐富。【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詩意:(1)引用古詩詞:文中大量引用或化用古典詩詞,如“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等,不僅豐富文章內涵,增強文章意蘊,也使語言更加雅致,富有詩意,同時也展現(xiàn)了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2)大量使用整句:如“但見近處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遠處崗巒起伏,白云出沒”“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茶館、酒樓、百貨之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等,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畫面感,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充滿了詩情畫意,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詼諧幽默:(1)使用夸張手法:如“上面七八架電風扇”,說的是電風扇眾多的休息室;“地板上走路要謹防摔跤”,說明底板非常光滑。語言生動形象又略帶夸張,增添了幾分幽默感,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2)巧妙運用方言:如湖州客用方言講述遇到黃鼠狼的經歷“渠被吾嚇了一嚇,吾也被渠嚇了一嚇!”富有生活氣息,方言的加入使得文章更加生動有趣,拉進與讀者的距離。(3)生動形象的比喻:“這好比濟公活佛的芭蕉扇。因此后來我們談起他的時候就稱他為濟公活佛”,把手持芭蕉扇的湖州客稱為“濟公活佛”,既符合其外在的形象特征,又帶有幾分戲謔的意味,俏皮有趣,對刻畫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子思曰:“衛(wèi)之東境有李音者,賢而有實者也?!毙l(wèi)君問曰:“其父祖何也?”曰:“世農夫也?!毙l(wèi)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農夫之子,無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弊铀荚唬骸俺挤Q李音,稱其賢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賢,今魯衛(wèi)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雖善農,則音未必與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臣之問君,固疑君取士不以實也。今君不問李音之所以為賢才,而聞其世農夫,因笑而不愛,則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實者也。”衛(wèi)君屈而無辭。子思言于衛(wèi)君曰:“茍變,其才可將五百乘,君任軍旅,率得此人,則無敵于天下矣?!毙l(wèi)君曰:“吾知其才可將,然變也嘗為吏,賦于民而食人二雞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猶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shù)尺之朽,良工不棄,何也?知其所妨者細也,卒成不訾①之器。今君處戰(zhàn)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毙l(wèi)君再拜曰:“謹受教矣?!保ü?jié)選自《曾子·子思子》)材料二: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焙喼髀勚z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八矣?!焙喼髟唬骸白硬恢病7蛎琅?,丑婦之仇也;盛德君子,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由是觀之,遠近之人,不可以不察也。(節(jié)選自《說苑·尊賢》)【注】①不訾:不可估量,形容十分貴重。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君A處戰(zhàn)國之世B選爪牙之士C而以二卵D棄干城之將E此不可F使G聞于鄰國者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所,沒有地方,與《鴻門宴》“財物無所取”的“無所”意思不同。B.固,本來、原來,與《六國論》“理固宜然”的“固”意思相同。C.屈,理虧、理屈,與《離騷》“屈心而抑志兮”的“屈”意思相同。D.治,安定太平,與《墨子·兼愛》“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的“治”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思認為李音賢能且有實際才干,但衛(wèi)君因李音的出身而輕視他,不愿任用。B.子思用魯衛(wèi)之君都不及他們祖先圣明賢能的例子,勸說衛(wèi)君改變觀念任用李音。C.高明的工匠不會舍棄有幾尺朽爛之處的粗大木材,依然能用它制成貴重的器具。D.趙簡主的近臣認為楊因不被眾人容納,不忠于主上,表現(xiàn)出多種過錯,不能視其為賢士。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2)盛德君子,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14.綜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古人任用人才的智慧?!敬鸢浮?0.BCE

11.C12.B

13.(1)您說世家子弟還沒有全部委任官職,那么我所說的衛(wèi)國有賢才而不被任用,果然是實情了。(2)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亂世會疏遠他;正直的行為,邪惡不正的人會厭惡它。14.①注重實際才能。②取其長處,舍其短處。③認真考察,不偏聽偏信?!窘馕觥俊緦дZ】這兩則材料探討了賢才的選用與評價,揭示了出身與德才間的矛盾。材料一中,子思通過勸說衛(wèi)君,強調德才才是選用人才的關鍵,而非出身高低;材料二則展示了趙簡主任用楊因的過程,體現(xiàn)了懲惡揚善的智慧。兩則材料均表明,賢才不僅需具備德行與才干,還應具備遠離閑言是非的能力,真正的賢才會在亂世與曲行中顯得尤為珍貴?!?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如今您處于戰(zhàn)國亂世,選拔國家重臣,卻因為兩個雞蛋而舍棄捍衛(wèi)都城的大將,這種話可不能讓鄰國聽見?!敖窬睘榫渥拥臓钫Z和主語,A處不能斷開,“戰(zhàn)國之世”作“處”的賓語,B處斷開;“爪牙之士”作“選”的賓語,“而”轉折連詞,引出轉折內容,C處斷開;“以二卵”作原因狀語,D處不斷開,“干城之將”作“棄”的賓語,E處斷開;否定副詞和能愿動詞“不可”作“使”的狀語,F(xiàn)處不斷開,“使聞于鄰國者也”兼語短語,不可斷開。故選BCE?!?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文言虛詞之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無所,沒有地方/沒有……的(東西)。句意:沒有任用這些人的地方。/財物沒有什么拿的。B.正確。句意:本來就是懷疑您選用賢才不是按照實際才能。/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子。C.錯誤。屈,理屈/使……受到委屈。句意:衛(wèi)君理屈,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寧愿使心志委屈壓抑情感。D.正確。治,安定太平/治理。國家治理得很好。/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yè)的人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魯衛(wèi)之君都不及他們祖先圣明賢能”錯誤。根據(jù)原文“今魯衛(wèi)之君未必皆同祖考”可知,如今魯國、衛(wèi)國之君未必能像他們祖先一樣,不能得出“魯衛(wèi)之君都不及他們祖先圣明賢能”。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官”,安排官職;“見”,被;“信”,真實。(2)“亂世所疏也”,判斷句,翻譯為“是……”;“所疏”,所+動詞構成名詞性短語,所疏遠的;“邪枉所憎也”,判斷句,翻譯為“是……”;“邪枉”,邪惡壞人。“憎”,厭惡?!?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一“衛(wèi)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農夫之子,無所用之’”可知,衛(wèi)君因為李音出身農夫之家而輕視他的才能,不愿任用,這反映了古代社會中以門第為標準的弊端。子思則反對這種做法,強調要看重實際才干。他勸衛(wèi)君任用李音,稱其“賢才”,并舉例周公和康叔的后代不一定賢明,意在打破門第觀念,主張唯才是舉。因此,古人任用人才的智慧在于不拘泥于門第,重在實際才干,而非出身。根據(jù)材料一“夫圣人之官人,猶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shù)尺之朽,良工不棄”可知,這句話將任用人才比作工匠挑選木材,強調要看到人才優(yōu)點,而不是因小瑕疵就棄用。即使木材有腐朽部分,良工也會選取完好部分加以利用。子思批評衛(wèi)君因李音曾犯的小錯就徹底拒絕任用,指出這是錯誤的用人態(tài)度。因此,古人任用人才的智慧在于寬容待人,取長補短,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人才的優(yōu)點。根據(jù)材料二“左右進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可知,近臣認為楊因屢次被逐、不忠于君主,因此不適合任職。然而,趙簡主并沒有被這些言論左右,他認為正直的人往往會受到平庸者的排斥,最終任用了楊因,并使國家大治。因此,古人任用人才的智慧在于領導者要具備識才的慧眼,認真考察,不偏聽偏信,不被偏見和流言所左右,敢于獨立判斷人才的價值。參考譯文:材料一:子思說:“衛(wèi)國東部邊境有一個叫李音的人,是賢能而有實際才干的人?!毙l(wèi)君問:“他的父輩、祖輩是什么人?”子思說:“他家世世代代都是農夫?!毙l(wèi)君于是大笑說:“寡人不喜歡農夫之子,沒有任用這些人的地方。況且世家子弟,還沒有全部委任他們做官呢。”子思說:“我稱贊李音,是稱贊他的賢才。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賢人,而當今魯國、衛(wèi)國之君未必都像他們祖先一樣圣賢。李音父親、祖父雖然只善于務農,但李音未必與父親、祖父相同。您說世家子弟還沒有全部委任官職,那么我所說的衛(wèi)國有賢才而不被任用,果然是實情了。我剛才問您,本來就是懷疑您選用賢才不是按照實際才能?,F(xiàn)在您不問李音賢在何處,卻一聽說他家世代務農,就嘲笑而不愛惜,就說明您選用賢才果真是相信名聲而不問實際才能。”衛(wèi)君理屈,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子思對衛(wèi)君說:“茍變,他的才能可以統(tǒng)帥五百乘戰(zhàn)車,您選拔軍隊人才,能用這個人作統(tǒng)帥,就會天下無敵了。”衛(wèi)君說:“我知道他的才能可以做將領,但茍變曾經擔任小吏時,向百姓征收賦稅,白吃了人家兩個雞蛋,因此我不用他。”子思說:“圣人任命官員,如同高明的工匠選用木材一樣,取它的長處,舍棄它的短處。因此,如果遇上幾人合抱那么粗的杞樹、梓樹有幾尺朽爛,高明的工匠是不會舍棄的,為什么呢?因為他知道這幾尺朽爛之處妨害的很細微,最終能用這木材制成珍貴的器具。如今您處于戰(zhàn)國亂世,選拔國家重臣,卻因為兩個雞蛋而舍棄捍衛(wèi)都城的大將,這種話可不能讓鄰國聽見?!毙l(wèi)君拜了兩拜說:“我愿意聽從您的教誨?!保ü?jié)選自《曾子·子思子》)材料二:楊因求見趙簡主,說:“我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逐,侍奉國君,又有五次被撤職;聽說您喜愛士人,特地跑來見您?!壁w簡主聽了,停止吃飯,嘆息不已,直起身子,跪著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勸諫說:“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逐,這說明他不受大家歡迎;事奉國君五次被撤職,這說明他對國君不忠;現(xiàn)在您看中的這個人,已經被人指出八次過失了?!壁w簡主說:“你們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婦的仇敵;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亂世所疏遠的;正直的行為,是邪惡壞人所憎惡的?!庇谑浅鋈ソ右姉钜?,并授給他相位,國家治理得很好。由此看來,無論是身邊的人還是遠方的人,國君都不可以不加以觀察和了解。(節(jié)選自《說苑·尊賢》)(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南浦·旅懷魯逸仲①風悲畫角②,聽單于、三弄落譙門③。投宿骎骎征騎,飛雪滿孤村。酒市漸闌燈火,正敲窗、亂葉舞紛紛。送數(shù)聲驚雁,乍離煙水,嘹唳④度寒云。好在半朧淡月,到如今、無處不銷魂。故國梅花歸夢⑤,愁損綠羅裙。為問暗香閑艷,也相思、萬點付啼痕。算翠屏應是,兩眉余恨倚黃昏?!咀ⅰ竣亵斠葜伲涸v年間隱士,自號“滍皋漁父”。②畫角:涂有彩繪的軍中樂器,其聲音哀厲高亢。③單于:曲調名。譙門:城門上用于遠望的高樓。④嘹唳:大雁凄涼激越的叫聲。⑤梅花歸夢:隋朝趙師雄在羅浮山的梅花樹下,夢見與梅花仙女、綠衣童子一起開樽按舞,等到天亮以后,發(fā)現(xiàn)不過是夢一場,徒留惆悵。后指引發(fā)思歸之夢。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片通過聽覺和視覺構成“畫角譙門”“飛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驚雁”等具有特色的畫面。B.首句“風悲”刻畫風聲極為傳神,又以“三弄”“落”體現(xiàn)了樂聲回旋之態(tài),盡顯用字遣詞琢句之妙。C.“故國”,即故園,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的“故國”意思相同。D.下片一筆宕開,由景入情,從上片雪夜聞雁寫到半朧淡月,詞人夢思故園,想念親人,愁緒滿懷。16.薛礪若《宋詞通論》認為“(魯逸仲詞)尤以《南浦》一詞為最婉約蘊藉”。請結合本詞下片分析該詞是如何體現(xiàn)“婉約蘊藉”的特點的?!敬鸢浮?5.C

16.①借景抒情?!昂迷凇本渲须鼥V的半痕淡月令詞人情由景生,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借以抒發(fā)與親人分別的傷痛之感。②用典?!懊坊w夢”是用了趙師雄夢見梅花化為美人的典故,抒發(fā)詞人思歸之情。③虛實結合。詞人寫思鄉(xiāng)之情,并不直接寫對親人的思念,而是從對方落筆,寫親人思念自己。【解析】【導語】這首宋詞表現(xiàn)了旅居他鄉(xiāng)的孤寂與思鄉(xiāng)之情。上片通過風聲、畫角、飛雪、酒市、孤雁等意象,營造出凄涼的氛圍。下片筆鋒一轉,月下夢歸故園,愁情滿懷,以“梅花歸夢”隱喻故鄉(xiāng)的美好和思念,著筆婉約蘊藉,情感細膩動人?!?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賞析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C.“意思相同”錯誤。在這首詞里,“故國”指的是詩人所懷念的故園。而《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故國”指的是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吳國的舊地,也就是赤壁古戰(zhàn)場。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借景抒情?!昂迷凇本涫钦f風雪稍止,云霧未散,朦朧中透視半痕淡月?!盁o處不消魂”,描繪客居夜思,月色依稀當年,望月生情,不禁黯然魂消。朦朧的半痕淡月令詞人情由景生,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借以抒發(fā)與親人分別的傷痛之感。用典?!肮蕠眱删洌V說由于故國之梅以及穿著綠羅裙之人,使他眷戀難忘,因此頻頻入夢。引用了趙師雄夢見梅花化為美人的典故,這里“梅花”不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象征著家鄉(xiāng)的美好記憶以及無法割舍的鄉(xiāng)愁,作者運用典故,抒發(fā)了自己的思歸之情。虛實結合。末兩句“算翠屏應是,兩眉余恨倚黃昏”上承“愁損”句,寫自己在客中歸夢梅花,愁緒滿懷,想伊人在故園賞梅憶人,淚滴枝頭。詞人從對方落筆,設想對方思念自己,由己及人。(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離騷》中,“______,______”兩句使用象征手法,用采集植物來表現(xiàn)自己早晚都勤勉修德的行為。(2)班上有一些同學總是想著自己要考哪所大學,卻又不愿意付諸實際行動去努力學習,對此,你選擇用《勸學》中的“______,______”兩句話來勸勉這些同學。(3)詩詞句中疊詞用得精妙,可以使句子更富于藝術魅力而成為千古名句。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積累了許多上下兩句皆用疊詞的詩詞句,例如:“______,______?!薄敬鸢浮?/p>

①.朝搴阰之木蘭兮

②.夕攬洲之宿莽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

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⑤.無邊落木蕭蕭下

⑥.不盡長江滾滾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搴、阰、攬、洲、莽、須臾、蕭、曖、萋、鸚鵡。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類僅僅依靠觸覺、視覺等感官粗略地感知溫度。最常見的是用自己的體溫判別周圍物體的冷熱程度。當然,這個判別結果因人而異,但由于正常人的體溫基本相同,

A

。其實,在很早以前,古人已經意識到人的體溫是最恒定的“溫度計”,并用這種特殊的“溫度計”感知氣溫、家人有沒有發(fā)燒等,還把這種感知方式用在制作工藝中,比如制作奶酪、豆豉和茶葉加工工藝等。①除了用體溫感知物體溫度,②古人還通過觀察火候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③特別是在金屬冶煉或陶瓷燒制過程中,④古代工匠已經根據(jù)火焰顏色來判別爐溫的技巧。⑤歷代冶鑄和陶瓷工匠沿用了火焰觀察法,⑥并且這種方法被煉丹術士與藥物學家發(fā)明。據(jù)戰(zhàn)國時期的《周禮·考工記》記載,這個時期的匠人們已經能通過火焰顏色的變化判定青銅冶煉的進程了。當然,人們感知溫度的方法多種多樣,(a),這里僅列舉常見的一些。比如先秦時期,人們還通過觀察水是否結冰來推知環(huán)境溫度的升降。具體來說,就是在瓶子里灌上水,如果瓶子里的水結冰了,則表明氣溫很低,進入寒冬;如果瓶子里的冰融化,則意味著氣溫回升。這種瓶子被稱為“冰瓶”或“水瓶”,稱得上是中國最原始的溫度計,被視為現(xiàn)代溫度計的雛形。后來,一種被叫作“火照”的神秘物品出現(xiàn)在陶瓷燒制中,成為燒制陶器時的“神器”。上端打孔、通常為片狀的燒制陶瓷時與坯料共同放入窯中的用來判斷窯火溫度的泥坯樣品的火照也被稱為“試火片”“照子”。在陶瓷燒制過程中,窯工可以用鐵鉤從觀火孔中取出火照,以觀察其燒結程度,這樣做就能對窯內溫度的變化情況(b)。每燒一窯,窯工都要驗火照數(shù)次,每驗一次,即需鉤出一個火照。B

?原來,在東漢末期和三國時期,火照被稱為“銅鏡”,據(jù)說到了宋代,為避宋太祖祖父趙敬的名諱,人們將“鏡”字改為“照”或“鑒”,故稱銅鏡為“銅鑒”。后來,人們多稱之為“照子”,并被廣泛應用于各地的瓷器制作中,人們在不少遺留至今的窯址里都發(fā)現(xiàn)過“照子”。自“照子”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隨著中國陶瓷燒制工藝走到了今天。18.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請在文中A、B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文中第二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文中畫波浪線句是個長句,請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2.請分析文段中加點的“一”字的效果?!敬鸢浮?8.a數(shù)不勝數(shù);b一目了然

19.A

所以判別偏差不會很大;B為什么叫“照子”呢

20.④應改為“古代工匠已經掌握根據(jù)火焰顏色來判別爐溫的技巧”;⑥應改為“并且這種方法被煉丹術士與藥物學家采用”。21.①燒制陶瓷時有一種泥坯樣品。②這種泥坯樣品上端打孔,通常為片狀。③它在燒制陶瓷時與坯料共同放入窯中。④它用來判斷窯火溫度,也被稱為“試火片”“照子”。22.句中的“一”字強調了燒制過程的每一個單獨環(huán)節(jié)?!懊繜桓G”突出每次燒制的獨立性;“每驗一次”強調每次檢驗的謹慎。這些“一”字使窯工的操作更具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凸顯了古代陶瓷燒制工藝對細節(jié)的重視?!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文中提到人們感知溫度的方法有很多,如用體溫感知、觀察火候、通過水是否結冰、使用火照等,可填寫“數(shù)不勝數(shù)”。數(shù)不勝數(shù):形容數(shù)量極多。b處:窯工通過取出火照觀察其燒結程度,從而能清楚地了解窯內溫度的變化情況,可填寫“一目了然”。一目了然:指一眼就能看得很清楚?!?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處:前面提到正常人的體溫基本相同,后面說古人意識到人的體溫差別不大,所以此處可填入“所以判別偏差不會很大’”,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B處:后面的內容是對“火照為啥叫‘照子’”的解釋,所以此處可填入“為什么叫“照子”呢”,引起讀者的疑問和下文的解答。【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④處原句“古代工匠已經根據(jù)火焰顏色來判別爐溫的技巧”中,“判別……技巧”搭配不當,應改為“掌握……技巧”,即“古代工匠已經掌握根據(jù)火焰顏色來判別爐溫的技巧”。⑥處原句“并且這種方法被煉丹術士與藥物學家發(fā)明”中,“方法被發(fā)明”搭配不當,應改為“方法被采用”,即“并且這種方法被煉丹術士與藥物學家采用”。【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盁铺沾蓵r有一種泥坯樣品”對應長句中的“燒制陶瓷時與坯料共同放入窯中的用來判斷窯火溫度的泥坯樣品”的主體部分?!斑@種泥坯樣品上端打孔,通常為片狀”提取了長句中對泥坯樣品外觀的描述?!八跓铺沾蓵r與坯料共同放入窯中”明確了泥坯樣品的使用場景?!八脕砼袛喔G火溫度,也被稱為‘試火片’‘照子’”涵蓋了泥坯樣品的作用和名稱?!?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懊繜桓G”中的“一”確實突出了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