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合肥聯(lián)合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合肥聯(lián)合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合肥聯(lián)合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合肥聯(lián)合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合肥聯(lián)合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合肥聯(lián)合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

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題。(16分)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商賈,

常從人寄飲,人多厭之者?;搓幫乐猩倌暧形晷耪?,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

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于是信孰視之,俯

出挎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shù)

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

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

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于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

奇也。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

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

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

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哒l何?”曰:“韓信也?!鄙蠌?/p>

罵日:“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稳眨骸爸T將易得耳。至于信

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王

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

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蓖?/p>

曰:“以為大將。”何日:“幸甚?!庇谑峭跤傩虐葜?。何曰:“王素慢無禮,今

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

乃可耳?!蓖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

驚。

1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于是信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B.數(shù)以策干項羽干:求取功名

C.坐法當斬坐:犯罪

D.居一二日,何來謁上居:居住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若雖長大,好帶刀劍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B.信能死,刺我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C.此乃信所以去也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D.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乃韓信也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

21、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膝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⑵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第2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問題。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②余雖好修娉以斷羈兮,彎朝講而夕替。③既替

余以蕙自襄兮,又申之以攬苣。④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⑤怨靈修之浩蕩

兮,終不察夫民心。⑥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泳謂余以善淫。⑦固時俗之工巧兮,ffii

規(guī)矩而改錯。⑧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⑨性郁邑余件像兮,吾獨窮困乎此

時也。⑩寧潞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鷲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

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

前圣之所厚。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雖好修娉以機羈兮

修烤:修潔而美好,實指美行美德。

B.怨靈修之浩蕩兮

靈修:神仙,這里指楚懷王。

C.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眾女:眾多女子,指楚王身邊受寵幸的眾多女子。

D.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方衲和圓鑿,即方梯頭和圓梯眼。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妻朝津而夕替「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A?■R.

?I既替余以蕙今?I忍尤而擦詬

:亦余心之所善兮競周容以為度

c??D?

:謠誄謂余以善淫I何方圓之能周今

8.下列對節(jié)選部分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節(jié)選部分除開頭兩句承上外,是從自述遭貶黜寫起的。“雖九死其猶未悔”,表達

了自己雖面對遭貶黜的巨大打擊,但也決不放棄崇高理想的堅定信念。

B.節(jié)選的⑤?⑧句以一個“怨”字領(lǐng)起,揭示了遭貶黜的諸多原因,由此不僅可以感

受到詩人的激奮,也可以看出詩人在逆境中的清醒與冷靜。

C.節(jié)選的⑨??句表達了自己于失意與困窘中,寧死決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要

發(fā)揚前圣所推重的“伏清白以死直”的獻身精神。

D.作者想象豐富,善于比喻,他以“蕙名襄”“攬苣”比喻美行美德,以“鷲鳥”比

喻自己如同搏擊長空的雄鷹一般的斗爭精神,以“方圜”比喻自己不會與不同道者相

安。

9.將下面的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譯文:

(2)寧濫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譯文:

第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紀人,進士及第。田重進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

人,活者四人。重進即其家謂曰:“子有陰施,此門當高大之?!痹龠w秘書丞,徙知

劍州。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棄城焚芻粟,東守劍門。仕衡預招賊眾,得千

余人,待之不疑。賊將至,與鈴轄裴臻迎擊之,斬首數(shù)千級。召還,判三司鹽鐵勾

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于邊,率高其直,而售以解鹽。商利益博,國用日

耗。請調(diào)丁夫轉(zhuǎn)粟,而輦鹽諸州,官自鬻之,歲可得緡錢三十萬?!笔撕馊眨骸鞍策?/p>

無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調(diào)斂之又增以轉(zhuǎn)粟挽鹽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聽,遂行

鼎議,而關(guān)中大擾,乃罷鼎度支使。

累遷司封郎中,為河北轉(zhuǎn)運使。建言:“河北歲給諸軍帛七十萬,而民艱于得

錢,悉預假于里豪,出倍償之息,以是工機之利愈薄。方春民不足,請戶給錢,至夏

輸帛,則民獲利而官用足矣。”詔優(yōu)其直,仍推其法于天下。頃之,河北闕軍儲,議

者以謂仕衡前過助封祀費,真宗聞之,以為河北都轉(zhuǎn)運使。后集粟塞下,至錮萬斛。

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視之,而粟不腐也。南郊,復進錢帛八十萬。先是,每

有大禮,仕衡必以所部供軍物為貢,言者以為不實。仕衡乃條析進六十萬皆上供者,

二十萬即其羨余。帝不之罪,謂土旦日:“仕衡應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明年旱蝗,發(fā)積粟賑民,又移五萬斛濟京西。民有盜瓜傷主者,法當死,仕

衡以歲饑,奏貸之。盜起淄、青間,遷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盜妻子置棘圍

中,仕衡至,悉縱罷之使去。未幾,其徒有梟賊首至者。

(《宋史?列傳第五十八》)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安邊無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調(diào)斂之/又增以轉(zhuǎn)粟挽鹽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B.安邊無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調(diào)斂之/又增以轉(zhuǎn)粟挽鹽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C.安邊無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調(diào)斂之/又增以轉(zhuǎn)粟挽鹽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D.安邊無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調(diào)斂之/又增以轉(zhuǎn)粟挽鹽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仕衡為人寬容,誠心對待降人。他受命審訊五名死囚,將其中四人免除死罪;主

管劍州時,他招降了賊徒一千余人,對他們毫不懷疑。

B.李仕衡通曉經(jīng)濟,反對與民奪利。他反對梁鼎提出的官府賣鹽獲利的建議;任河北

轉(zhuǎn)運使時,他建議民用不足時,要春季給錢夏季給帛。

C.李仕衡屢遭懷疑,但能經(jīng)受查驗。有人說他儲積的糧食已經(jīng)腐爛,但朝廷派人檢

視,并非如此;進貢受到諫官質(zhì)疑時,他詳盡地說明了情況。

D.李仕衡關(guān)注民生,并且善于攻心。旱蝗災害時,他賑濟災民,運送糧食救濟京西;

主管青州時,他釋放了盜賊的妻兒后,有人殺了賊首。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帝不之罪,謂王旦曰:“仕衡應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②民有盜瓜傷主者,法當死,仕衡以歲饑,奏貸之。

第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7分)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

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

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

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

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項莊拔劍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臣請入,與之同命?!眹埣磶矶苋胲?/p>

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跟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

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一一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

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

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

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日: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

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

應,曰:“坐?!狈畤垙牧甲?。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

出。

(節(jié)選自《鴻門宴》)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若屬皆且為所虜屬:下屬

B.目毗盡裂眥:眼眶

C.則與斗卮酒與:給

D.此亡秦之續(xù)耳續(xù):后繼者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樊噲側(cè)其盾以撞B.勞苦而功高如

吾其還也軻自知事不

就,倚柱而笑

C.欲誅有功之人D.竊為大王不取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11.翻譯下列語句。(8分)

⑴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4分)

文:

⑵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范增多次向項羽使眼色,并舉起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目的是向項羽表明自

己的忠心。

B.范增老謀深算,富有遠見,認為如果不借此機會殺了劉邦,以后就會成為劉邦的

階下之囚。

C.項伯同項莊一起舞劍,并借機掩護劉邦,項羽對此不加制止,失去了一次殺死劉

邦的良機。

D.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樊噲闖帳”這一情節(jié),表現(xiàn)樊噲勇猛豪壯而粗中有細的性

格特點。

第5題: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秦孝公據(jù)嵯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

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

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

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

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

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

臏、帶佗、倪良、王修、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

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鑲之費,而天下

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

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

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公既沒沒:

通假字,通“歿”,死。

B.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因:沿襲

C.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guān)而攻秦叩:攻打

D.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喜愛

2.比較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②商君佐之

③北收要害之郡④追亡逐北,伏尸百萬

A.兩個“之”字相同,兩個“北”字相同

B.兩個“之”字相同,兩個“北”字不同

C.兩個“之”字不同,兩個“北"字相同

D.兩個“之”字不同,兩個“北”字不同

第6題:馮唐者,其大父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唐以孝著,事文帝。文帝輦

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

食監(jiān),高祛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巨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巨鹿也。父知

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鄙显唬骸昂我??”唐日:“臣大

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鄙霞嚷劻H、李牧

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

曰:“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鄙吓?,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日:“公

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日:“鄙人不知忌諱?!?/p>

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舞②,殺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問唐曰:“公何

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③,

曰:'閶④以內(nèi)者,寡人制之;㈣以外者,將軍制之?!姽糍p皆決于外,歸而奏

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

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

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其后會趙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

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

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

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

伍符⑤.終日力戰(zhàn),斬首捕虜,上功幕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

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

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p>

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以為云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

車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余,不能復

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

【注】①尚食監(jiān):官名。②朝舞(sdn):地名。③轂:gu車輪的中心部分。④畫:kun

郭門的門坎。這里指國門。⑤尺籍伍符:軍中條例。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

B.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

C.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

D.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唐說文帝即使得到廉頗、李牧那樣的將領(lǐng),也不能任用,又說“陛下法太明,賞

太輕,罰太重”,可見馮唐有識見但性耿直,這讓他仕途多舛,所以唐代王勃有“馮

唐易老,李廣難封”之嘆。

B.魏尚把軍中交易市場獲得的稅金全拿來犒賞將士,并拿出私人的俸錢,每五天殺一

次牛,宴請賓客、軍吏,親近左右,這樣使匈奴人不敢靠近云中邊關(guān)要塞。但后因虛

報戰(zhàn)功被削去爵位。

C.馮唐告訴文帝,邊關(guān)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尺籍”“伍符”這些軍中

法令,他們奮力作戰(zhàn)得到軍功時應該賞賜,但他們在向衙門報功時,常常有些不符實

情,也必須繩之以法。

D.蘇軾在《密州出獵》詞中有“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的詩句,其典故即來自本文,

蘇軾希望宋朝廷能像本文中所寫漢文帝赦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以讓自己能赴

邊疆抗敵。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召唐讓曰:“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題: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航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

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p>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

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

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

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

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巳眨?/p>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被:遭受

B.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屬:跟隨

C.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罪:過錯

D.項王軍壁垓下壁:營壘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項羽勇猛善戰(zhàn)的一組是()(3分)

①力拔山兮氣蓋世。②所當者破,所擊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④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⑤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⑥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④⑤⑥D(zhuǎn).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項羽之所以烏江拒渡,是因為覺得沒有臉面見江東父老。

B.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扎寨,在劉邦及諸侯的軍營四面唱起楚歌,同時上演了一出

“霸王別姬”的悲劇。

C.為了證明“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項羽奮起神威,斬漢軍二將,殺數(shù)十百

人,瞋目一叱,使?jié)h軍騎將倒退數(shù)里。

D.垓下之圍渲染悲劇氣氛,烏江自刎精雕細刻神態(tài),都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形有

神。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2)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第8題:①周昌者,沛人也。其從兄曰周苛,秦時皆為泗水卒史。沛公立為漢王,以周

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漢王四年,楚圍漢王滎陽急,漢王遁出,去,而使周苛

守滎陽城。楚破滎陽城,欲令周苛將??亮R曰:“若趣降漢王!不然,今為虜矣!”

項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為御史大夫。

②昌為人強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

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

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

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①即止。而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

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

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cè)耳于東廂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

子幾廢?!?/p>

③是后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即萬歲之后不全也。高祖獨心不樂,悲

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趙堯年少,為符璽御史。趙堯進請問曰:“陛下所為不

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郤邪?備萬歲之后而趙王不能自全乎?”高祖

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眻蛟唬骸氨菹陋氁藶橼w王置貴強相,及呂后、太

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备咦嫒眨骸叭?。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誰可者?”堯曰: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zhì)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獨昌可?!备?/p>

祖曰:“善?!膘妒悄苏僦懿?,謂曰:“吾欲固煩公,公強為我相趙王?!敝懿?/p>

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于諸侯乎?"高祖曰:“吾極知其左

遷,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強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④高祖崩,呂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為不遣趙

王。於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謁高后,高后怒而罵周昌日:“爾不知

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趙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趙王,趙王果來。至長安月

余,飲藥而死。周昌因謝病不朝見,三歲而死。(《史記?張丞相列傳》)

注:①留侯策:張良的計策,指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佑太子,以鞏固太子的地位。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線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破滎陽城,欲令周苛將將:將軍,將領(lǐng)

B.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江邪谷氏嫌隙,仇怨

C.昌既征,高后使使至趙王,趙王果來征:征召,被征召

D.微君,太子幾廢微:若非,不是

10.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周昌“為人強力,敢直言”的一組是()

①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②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③而周昌廷爭之強④臣期……期……不奉詔

⑤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于諸侯乎⑥周昌固為不遣趙王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11.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昌和堂兄周苛在秦時都曾擔任過泗泅水卒史。在沛公被封為漢王后,又

雙雙為沛公效勞。周苛在留守滎陽城的戰(zhàn)斗中被項羽烹殺,周昌后來則被漢王

任命為御史大夫。

B.周昌不畏強權(quán),高帝騎著他的脖子,他仍挺直了脖子罵皇帝。“昌仰日”

三個字,把周昌耿直、剛強、不屈不撓的性格刻畫得非常突出。

C.周昌本來就口吃,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所以就口吃得更加厲害,

作者以“期”、“期”的口吃聲來寫當時周昌的情態(tài),很確切地表現(xiàn)了他憨

厚,正直的性格特點。

D.周昌堅強耿直,從呂后、太子到滿朝文武,人人對他都一直敬畏。因此,

盡管周昌不愿意離開高祖,但高祖依然提拔了他,讓他輔佐趙王,去擔任趙王

的相國。

第9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題。

同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嵋函之固,自若也。陳勝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

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金且梭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

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

使山東之國與陳勝度長絮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

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

廟筑,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非信于鉤戟長錢也()(2)非抗于九國之師

(3)序八州而朝同列((4)一夫作難而七廟黑

2.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小學而大遺B.以為桂林.象郡

C.秦以區(qū)區(qū)之地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勝度長繁大

3.選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且夫”一句,寫秦朝江山依舊,險關(guān)如故。照應課文第一段,說明秦非亡于地理

形勢的變化。

B.對比論證是本段的鮮明特色,陳勝與山東六國進行對比,意在直接點出山東六國未

能戰(zhàn)勝秦國的原因。

C.本段是在前文鋪敘基礎上的集中議論,大量的史實使作者的論點水到渠成。

D.“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勸說當世的統(tǒng)治者施行仁義

以安民。

4.翻譯下列語句。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嶗函之固,自若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答: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題:文言文閱言(12分)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p>

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下列居中加點詞的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于是余有嘆焉。/焉用亡鄭以陪。

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為擊破沛公軍。

C?沛公起如廁。/縱一葦之所如。

D?乃令張良留謝。/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對本段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辯證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作者既重視主觀努力,又重視

客觀條件的相互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B、“其孰能譏之乎”是一個反問句,與前面內(nèi)容聯(lián)系看,還是說明“盡吾志”的重

要性。

C、用對比和層層深入的方法說理,所闡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義。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對人生和事業(yè)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堅定的志

向。

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

⑵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第11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4—7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

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

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

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

秦,將焉取之?闕秦而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4、下列各句中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3分)()

A、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B、朝濟而夕設版焉濟:救濟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擴張

D、闕秦以利晉闕:侵損,削減

5、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群臣侍殿上者B、是寡人之過也

C、鄰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

6、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

D、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并沒有履行諾言。

7、翻譯下面兩句話。(10分)

①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第12題: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

符節(jié),降軟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

降,又殺之,不祥?!蹦艘郧赝鯇倮?,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

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

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

及盜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

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xiāng)邑,告

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

欲費人?!比擞忠嫦玻峙婀粸榍赝?。

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

關(guān)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杉笔贡睾汝P(guān),無內(nèi)諸侯軍,征關(guān)中兵以自

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guān),關(guān)門閉。

聞沛公已定關(guān)中,大怒,使莪布等攻破函谷關(guān)。十二月中,遂至戲。沛公左司馬曹無

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

之。”欲以求封。亞父勸項羽擊沛公。方饗士,旦日合戰(zhàn)。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

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

項羽乃止。沛公從百馀騎,驅(qū)之鴻門,見謝項羽。項羽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

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

節(jié)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6.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是

A.沛公又讓不受讓:命令

B.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屬:交付、委托

C.父老苦秦苛法苦:以…“

為痛苦

D.沛公然其計然:同意

7.下列加點詞語意義與用法都相同的是

A.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年且九十

B.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失其所與,不知

C.沛公從百馀騎,驅(qū)之鴻門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D.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引以為流觴曲水

8.下列表述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3分)

A.秦王子嬰投降后,將領(lǐng)們主張殺死他,沛公反對,認為子嬰已經(jīng)投降,再殺他

就太不吉祥了。

B.沛公與關(guān)中父老約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傳開后,秦人歡欣鼓舞,

爭相犒勞沛公的將士。沛公沒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稱王

C.項王接到曹無傷的報告后,十分惱怒,打算派雅布等攻破函谷關(guān),范增也勸項

王攻打沛公。

D.當時項王的兵力有四十萬人,號稱百萬。沛公的兵力有十萬人,號稱二十萬,

實力抵不過項羽。

9.下列選項中對劃橫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

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3分)

(2)可急使兵守函谷關(guān),無內(nèi)諸侯軍,征關(guān)中兵以自益,距之。(4分)

(3)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3分)

第13題:

第14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問題

謀攻篇

孫武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

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情幅,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距埋,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殺士卒三分之一,()城不拔者,

此攻之災()。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

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qū)⒄?,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

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

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quán)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

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

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敗。

5.(本題3分)下列畫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故上兵伐謀伐:打破,取勝。B.修櫓殖帽,縣器械具:準備。

C.將不勝其忿而蟻附勝:勝任。D.輔隙則國必弱隙:疏漏。

6.(本題3分)文中括號處填入虛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p>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殺士卒三分之一,()城不拔者,此攻之災

()。

A.之其矣B.之而矣C.之其也D.

之而也

7.(本題3分)給文中畫橫線字體加粗部分的句子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A.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B.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C.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D.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

8.(本題3分)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子在本篇中集中論述了“全勝”的戰(zhàn)略思想及其實現(xiàn)的條件與方法。

B.孫子認為高明的指導者應該做到“百戰(zhàn)百勝”,這是孫子孜孜以求的最理想的境

界,這也是《孫子兵法》立足戰(zhàn)爭,又超越戰(zhàn)爭的魅力所在。

C.孫子的“全勝”戰(zhàn)略思想不僅包括政治上的“伐謀”“伐交”,還包括軍事上采取

靈活正確的戰(zhàn)術(shù)方針,迫使敵軍屈服。

D.為了實現(xiàn)“全勝”的目的,孫子主張?zhí)幚砗脤浐蛧年P(guān)系,兩者之間要做到緊

密合作。在篇末揭示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今天依然有著借鑒意義。

9.(本題12分)翻譯文中加下劃線的句子。

(1)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

(3)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第15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題

專諸者,吳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之能。伍子胥既見吳王僚,說

以伐楚之利。吳公子光日:"彼伍員父兄皆死于楚而員言伐楚,欲自為報私跳也,非

能為吳。”吳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殺吳王僚,乃曰:“彼光將有內(nèi)志,未可

說以外事?!蹦诉M專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吳王諸樊。諸樊弟三人:次日馀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諸樊知季子札

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欲卒致國于季子札。諸樊既死,傳馀祭。馀祭死,傳夷

昧。夷昧死,當傳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吳人乃立夷昧之子僚為王。公子光日: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遹嗣,當立?!惫蕠L陰養(yǎng)謀臣以求

立。

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吳王僚欲因楚喪,使其二弟公子蓋

馀、屬庸將兵圍楚之潘;使延陵季子于晉,以觀諸侯之變。楚發(fā)兵絕吳將蓋馀、屬庸

路,吳兵不得還。于是公子光謂專諸曰:“此時不可失,不求何獲!且光真王嗣,當

立,季子雖來,不吾廢也?!睂VT曰:“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而兩弟將兵伐楚,

楚絕其后。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nèi)空無骨鯉之臣,是無如我何?!惫庸忸D首曰:

“光之身,子之身也?!?/p>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請王僚。王僚使兵陳自宮至光之家,門戶階陛

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也。夾立侍,皆持長鍍。酒既酣,公子光佯為足疾,入窟室中,

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

死。左右亦殺專諸,王人擾亂。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盡滅之,遂自立為

王,是為闔閭。闔閭乃封專諸之子以為上卿。

4.下列各項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之能亡:逃跑

B.故嘗陰養(yǎng)謀臣以求

陰:暗地里

C.公子蓋馀、屬庸將兵圍楚之海將:率領(lǐng)

D.門戶階陛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也親戚:親屬

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伍子胥既見吳王僚,說以伐楚之利以勇氣聞于諸侯

B.欲因楚喪,使其二弟將兵圍楚之潴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光伏甲士于窟室中于其

身也,則恥師焉

D.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由也

為之,可使足民

6.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伍子胥建議吳王攻打楚國,由于公子光的阻撓,吳王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B.公子光認為夷昧死后,自己最有資格繼承王位,所以謀劃讓專諸刺殺了王僚,自立

為王,也就是闔閭。

C.吳王僚的兩個弟弟率領(lǐng)的吳國大軍被楚國斷了后路,難以及時回國,這給公子光謀

刺王僚帶來了最佳時機。

D.伍子胥知道,有公子光在就無法依靠王僚復己之仇,于是向公子光推薦專諸,好讓

公子光早早完成內(nèi)志,這體現(xiàn)了伍子胥的遠見卓識。

7.把文言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諸樊知季子札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欲卒致國于季子札。(5分)

(2)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nèi)空無骨頤之臣,是無如我何。(5分)

第16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盛庸,不知何許人。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揮。建文初,以參將從耿炳文伐燕。李景隆

代炳文,遂隸景隆麾下。二年四月,景隆敗于白溝河,走濟南。燕師隨至,景隆復南

走。庸與參政鐵鉉悉力固守,燕師攻圍三月不克。庸、鉉乘夜出兵掩擊,燕眾大敗,

解圍去。乘勝復德州。九月,論功封歷城侯,祿千石。尋命為平燕將軍,充總兵官。

時吳杰、平安守定州,庸駐德州,徐凱屯滄州,為埼角。是冬,燕兵襲滄州,破,擒

凱。掠其輜重,進薄濟寧。庸引兵屯東昌以邀之,背城而陣。燕王帥兵直前薄庸軍左

翼,不動。復沖中堅,庸開陣縱王入,圍之數(shù)重。燕將珠能帥番騎來救,王乘間突圍

出。而燕軍為火器所傷甚眾,大將張玉死于陣。王獨以百騎殿,退至館陶。庸檄吳

杰、平安自真定遮燕歸路。明年正月,杰、平安戰(zhàn)深不利,燕師始得歸。是役也,燕

精銳喪失幾盡,庸軍聲大振,帝為享廟告捷。三月,燕兵復南出保定。庸營夾河。王

將輕騎來覘,掠陣而過。庸遣千騎追之,為燕兵射卻。及戰(zhàn),庸軍列盾以進。王令步

卒先攻,騎兵乘間馳入。庸麾軍力戰(zhàn),斬其將譚淵。而殊能、張武等帥眾殊死斗。王

以勁騎貫陣與能合。庸部驍將莊得、阜旗張等俱戰(zhàn)死。是日,燕軍幾敗。明日復戰(zhàn),

燕軍東北,庸軍西南,自辰至未,互勝負。兩軍皆疲,將士各坐息。復起戰(zhàn),忽東北

風大起,飛塵蔽天。燕兵乘風大呼,左右橫擊。庸大敗走還德州,自是氣沮。己而燕

將李遠焚糧艘于沛縣,庸軍遂乏餉。明年,靈璧戰(zhàn)敗,平安等被執(zhí)。庸獨引軍而南,

列戰(zhàn)艦淮南岸。燕將邱福等潛濟,出庸后。庸不能支,退為守江計。燕兵渡淮,由吁

胎陷揚州。庸御戰(zhàn)于六合及浦子口,皆失利,都督陳瑯帥舟師降燕,燕兵遂渡江。W

倉卒聚海艘出高資港迎戰(zhàn),復敗,軍益潰散。

成祖入京師,庸以余眾降,即命守淮安。

《明史?列傳第三十二》

5.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遂隸景隆麾下隸:隸屬B.燕王帥兵直前薄庸軍左翼?。嚎?/p>

近,接近

C.庸麾軍力戰(zhàn),麾:旗幟D.燕將邱福等潛濟,潛:秘

密地

6.下列各組語句中,直接表述盛庸勇猛善戰(zhàn)的一組是(3分)()

①庸、鉉乘夜出兵掩擊,燕眾大敗,解圍去。②庸部驍將莊得、阜旗張等俱戰(zhàn)

死。

③庸麾軍力戰(zhàn),斬其將譚淵。④庸軍西南,自辰至

未,互勝負。兩軍皆疲

⑤庸不能支,退為守江計⑥庸檄吳

杰、平安自真定遮燕歸路。

A.②④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建文二年七月,盛庸在夜間出兵擊敗燕軍,乘勝收復德州,后來,盛庸戰(zhàn)敗,又退

守德州。

B.在東昌之戰(zhàn)中,燕王孤軍冒進,被盛庸圍困,幸好大將珠能、張玉帶兵營救,燕王

才脫困。

C.保定戰(zhàn)斗的失利的原因是突然刮起的大風,讓燕軍有了可乘之機,直接導致盛庸軍

隊的全線潰敗。

D.燕軍渡過淮河后,盛庸屢戰(zhàn)屢敗,直到成祖入南京,盛庸才帶著殘部投降。

8.翻譯文中劃線句。(10分)

(1)庸引兵屯東昌以邀之,背城而陣。(3分)

(2)燕兵乘風大呼,左右橫擊。庸大敗走還德州。(3分)

(3)庸倉卒聚海艘出高資港迎戰(zhàn),復敗,軍益潰散。(4分)

【明確】

第17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11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11小題5分)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得召下

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

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踮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

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選自《荊軻刺秦王》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拔劍,劍長,操其室室,劍柄B.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發(fā),打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舉起D.軻自知事不

就就,成功

9、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圖窮而匕首見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不如因善遇之

C.遂拔以擊荊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