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練習(含解析)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屈原列傳》練習(含解析)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屈原列傳》練習(含解析)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屈原列傳》練習(含解析)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屈原列傳》練習(含解析)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屈原列傳》練習(含解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9.《屈原列傳》練習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一、單選題

1.對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爭寵而心害其能(害:傷害)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B.舉類邇而見義遠(類:事物)不獲世之滋垢(獲:獲得)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短:詆毀)頃襄王怒而遷之(遷:放逐)

D.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渾濁的樣子)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效法,繼承)

2.下列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例句不一致的一項是()

例句:短屈原于頃襄王

A.明道德之廣崇B.素善留侯張良

C.商人重利輕別離D.舉賢以自佐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模仿、效法

B.人窮則反本窮:貧窮、貧困

C.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奪:搶奪、奪取

D.然亡國破家相隨屬屬:屬于

4.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出則接遇賓客遇:遇到

B.平伐其功伐:夸耀

C.明道德之廣崇明:闡明

D.使使如秦受地如:到,去

5.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當時朝廷中邪惡不正的人危害公平無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憂愁深思,寫下了《離騷》。

B.屈原的《離騷》稱頌遠古的帝嚳,稱道近古的齊桓王,稱述中古的商湯、周武王,目的是表現(xiàn)自己追慕古賢,志潔行廉。

C.屈原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這些都表現(xiàn)在《離騷》中,志潔行廉是“文約"辭微”的思想基礎。

D.屈原正道直行卻遭小人離間,處境危困,怨恨遂生,這是屈原寫《離騷》的內(nèi)在原因。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屈原執(zhí)履忠貞而被讒邪,憂心煩亂,不知所訴,乃作《離騷經(jīng)》。離,別也;騷,愁也;經(jīng),徑也;言己放逐別離,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冀君覺悟,反于正道而還己也。是時秦昭王使張儀譎詐懷王,令絕齊交;又使誘楚與俱會武關,遂脅與俱歸,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復用讒言,遷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復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證明,終不見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濁世,遂赴汩淵自沈而死。

《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其辭溫而雅,其義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選自王逸《離騷經(jīng)序》,有刪改)

6.下列對上文及課文《屈原列傳》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離騷經(jīng)序》依照知人論世的批評原則,對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的緣由進行闡釋,評價了《離騷》的比興手法,并將其與屈原現(xiàn)實中的不幸遭遇聯(lián)系在一起。

B.王逸推尊《離騷》為“經(jīng)”,強調了《離騷》的“道徑”功用,用以表明屈原雖被放逐仍守“正道”,還希望國君能醒悟并回到“正道”上來。

C.課文《屈原列傳》結尾“太史公曰……"一段屬于篇后論贊,議論性很強,抒彩較弱,但也寄寓著作者對屈原極其復雜的情感——有仰慕,有贊頌,也有悲憫和哀嘆。

D.課文《屈原列傳》中楚懷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軍隊遭遇挫敗,國土淪喪,自己也客死秦國的下場,這從側面凸顯了屈原在楚國興衰中的重要價值。

7.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養(yǎng)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彼烊ィ粡团c言。

(《楚辭·漁父》)

8.下列詩句中的“漁父"形象與《楚辭·漁父》中的“漁父”形象最接近的一項是()

A.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B.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范仲淹《江上漁者》)

C.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楊慎《臨江仙》)

D.漁樵引入新花塢,兒女扶登小錦城。(范成大《攜家石湖賞拒霜》)

9.《楚辭·漁父》中“清"濁”有多層意思,請分別解釋這兩個詞在文中的含義。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谑菓咽熳酝躲枇_以死。

(取材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p>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雀髦盟?。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取材于《漢書·李廣蘇建傳》)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舉世混濁而我獨清/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B.不凝滯于物/為降虜于蠻夷

C.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D.乃作《懷沙》之賦/乃幽武置大窖中

11.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一)中的“圣人"和韓愈《師說》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的“圣人”,都具有兼濟天下的美德。

B.“懷瑾握瑜”中的“瑾"和“瑜”本義指美玉,象征著高潔的品質,這一成語常用來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C.衛(wèi)律在威逼蘇武失敗后改為利誘,稱他為“蘇君”,以示親近,而蘇武卻直呼衛(wèi)律為“汝”,表達對其叛主背親的蔑視。

D.選文(一)中屈原殉國明志,選文(二)中蘇武忍辱牧羊,他們選擇不同,但忠貞報國、矢志不渝的精神卻是一致的。

12.把文中劃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文本一:

楚江有吊

[宋]寇準①

悲風颯颯起長洲,獨吊靈均②恨莫收。

深岸自隨浮世變,遺魂不逐大江流③。

霜凄極浦幽蘭暮,波動寒沙宿雁愁。

月落煙沉無處泊,數(shù)聲猿叫楚山秋。

【注釋】①寇準:北宋名臣,一生四居相位,死后謚號“忠愍"。詩人年少及第卻被分派到僻遠的巴東做知縣,本詩即作于上任途中。②靈均:屈原的字。③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江邊漁父曾問屈原:“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文本二:

屈原

[宋]張耒[注]

楚國茫茫盡醉人,獨醒惟有一靈均。

餔糟更遣從流俗,漁父由來亦不仁。

【注釋】張耒,“蘇門四學士"之一。蘇軾獲罪后受到滿朝文武的孤立,他因支持蘇軾而屢遭貶謫。

13.下列對文本一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颯颯”兩字寫出了秋風的凄厲,營造了蕭瑟的氛圍,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

B.詩人在獨自憑吊時與屈原心意相通,真切感受到屈原對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

C.“幽蘭"關聯(lián)屈原吟詠香草的詩篇,屈原常以香草寄托自己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D.尾聯(lián)以景結情,通過昏暗的夜色、哀切的猿聲等,從多個角度來渲染客途之悲。

14.兩首詩借“漁父”的典故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請結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

四、默寫

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傳》中運用對比手法,從文辭和內(nèi)涵角度對屈原創(chuàng)作進行評價的句子是“___,___"。

(2)《屈原列傳》高度評價《離騷》的寫作內(nèi)容,認為得到完整體現(xiàn)的人文道德與國家治理的兩句話是:,。

(3)在《屈原列傳》中,“”一句用蟬來比喻,表明屈原遠離世俗污濁的高潔品質。

五、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屈原之影響后代,乃是因為他的失敗。這是個人對歷史的失敗,個性對社會的失敗,理想對現(xiàn)實的失敗。屈原在他的作品里________地展現(xiàn)了這種失敗??梢哉f,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有關獨特的個人與社會、歷史發(fā)生沖突并遭致________毀滅的記錄。在此之前的諸子及所謂儒家的六經(jīng),都只是對所謂社會秩序、歷史規(guī)律的認知——包括價值認同,并沒給獨特個體及個性留多少余地:(________)。比屈原稍前的莊周已經(jīng)看出了個性與社會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和沖突的必然性,同時他也悲觀地認識到,在這場正面沖突中失敗的一方只能是個性,故而他避開了社會冷酷的鋒芒、避免與之發(fā)生沖突,他幾乎是________。唯獨屈原,既要堅持個性,又要堅持以自己的個性去改變世界,以個性的溫熱去融化那的秩序。

因此,他的失敗是人類永恒的悲劇,他的作品可以視為有關人類自由、幸福的啟示錄,甚至也是歷史的一次意味深長的事件。

16.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酣暢淋漓慘痛不戰(zhàn)而退冷漠

B.淋漓盡致慘痛不戰(zhàn)而退冷酷

C.淋漓盡致沉痛退避三舍冷漠

D.酣暢淋漓沉痛退避三舍冷酷

17.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而“怨而不怒,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致使《詩經(jīng)》中為數(shù)不多的個性痛苦也黯淡無光

B.因“怨而不怒,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jīng)》中的為數(shù)不多的個性痛苦也黯淡無光

C.而《詩經(jīng)》中的為數(shù)不多的個性痛苦也因“怨而不怒,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而黯淡無光

D.而《詩經(jīng)》中的為數(shù)不多的個性痛苦也黯淡無光,正是因其“怨而不怒,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他的失敗是人類永恒的悲劇,也是一次意味深長的歷史事件,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視為有關人類自由、幸福的啟示錄。

B.他的失敗是歷史的一次意味深長的事件,也是人類永恒的悲劇,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視為有關人類自由、幸福的啟示錄。

C.他的失敗是人類永恒的悲劇,也是一次意味深長的歷史事件,甚至他的作品可以被視為有關人類自由、幸福的啟示錄。

D.他的失敗是一次意味深長的歷史事件,也是人類永恒的悲劇,甚至我們可以把他的作品視為有關人類自由、幸福的啟示錄。

答案

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A項,解釋有誤。害,應理解為“嫉妒"。

B項,解釋有誤。獲,應理解為“辱、被辱”。

C無誤。

D項,解釋有誤。察察,應理解為“潔凈的樣子"。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推斷文言實詞可以運用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于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詞類活用。

例句“短屈原于頃襄王”中的“短"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詆毀”。

A項,明,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闡明"。

B項,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交好”。

C項,輕,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看輕"。

D項,賢,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解釋為“賢才”。

故答案為:D

【點評】此題考查把握實詞詞類活用的能力。詞類活用包括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名詞,名詞作狀語,使動和意動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A.正確。

B.窮:困厄。句意為:人遇到窮窘困厄的處境,就會追思本原。

C.奪:占為己有。句意為:上官大夫見到只有想據(jù)為己有。

D.屬:連接,跟隨。句意為:但是國破家亡的例子一個接一個。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義項。

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詞語在句子中含義能力。

A.“出則接遇賓客"意思是“對外就接待各國使節(jié)”,所以“遇"的意思是“接待”。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詞語在句子中含義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B項,稱道先賢的目的是諷刺楚國當時政局缺少明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

【答案】6.C

7.大凡君子,沒有誰不仰慕他的清高,贊美他的文辭。對他的懷才不遇感到悲痛,而憐憫他的志向的。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本與課文相關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題要求把選項涉及的內(nèi)容與文本表述一一對應起來,然后逐一認真比對作出正誤判斷,還要注意這類題常見設題陷阱,如時序錯亂、強加因果、偷梁換柱等。

(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譯要注意把握“增、刪、調、改、并、留"六字訣,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后難以表達原文意蘊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順。

【附參考譯文】

屈原的操守和行為忠貞,卻遭到小人進讒言,心里憂愁煩亂,不知該向誰傾訴,于是寫出了《離騷經(jīng)》。離,是別的意思;騷,是愁的意思;經(jīng),是途徑的意思;這三個字是說自己被流放而離開朝廷,雖心中憂慮,卻仍沿著正道前行,用國風的方式勸諫國君。希望國君能夠醒悟,返回到正道上,并讓自己回到朝廷。這時候,秦昭王派張儀欺詐懷王,讓懷王斷絕與齊國的交往;又讓張儀誘騙楚國,讓懷王與秦王一起在武關會盟,就趁勢脅迫懷王與秦王一起到了秦國,扣留了懷王,不讓他回去,懷王最終死在秦國。懷王的兒子頃襄王又聽信饞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

屈原被流放在鄉(xiāng)野,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來證明自己的冤屈,卻始終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自己以清白之身長久地生活在污濁的世上,于是投汨羅江自沉而死。

《離騷》的行文,依照《詩經(jīng)》來起興,援引不同的物類作比喻,所以用好鳥香草來比喻忠貞之士,用惡禽臭物來比喻讒佞之人,用靈修美人來比喻君王,用宓妃、佚女來比喻賢臣,用虬龍鸞鳳來比喻君子,用飄風云霓來比喻小人。文辭溫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純潔而明朗。大凡君子,沒有誰不仰慕他的清高,贊美他的文辭。對他的懷才不遇感到悲痛,而憐憫他的志向的。

6.C項“議論性很強,抒彩較弱”分析錯誤。結尾的“太史公曰……”,議中寓情,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的復雜情感,抒彩較強。

故答案為:C。

7.本題注意關鍵字詞的準確理解和翻譯:“凡百”,所有;“莫”,沒有誰;“嘉”,贊賞;“文彩”,文才;“愍”,同情。

故答案為:大凡君子,沒有誰不仰慕他的清高,贊美他的文辭。對他的懷才不遇感到悲痛,而憐憫他的志向的。

【答案】8.C

9.“清"有三層含義:①水清澈;②人品高潔;③社會政治清明。“濁”有三層含義:①水渾濁;②人品卑劣;③社會黑暗,是非黑白顛倒,善惡忠奸不辨。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題主要著眼于與主要人物相關的事件、言行等。選項設計特點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質、特點,再結合材料中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

(2)此題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能力。我們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當然平時要識記重要實詞的比較重要的幾種意義。做題時我們會遇到我們沒見過的實詞,要學會結合上下文語境來揣測字的含義。

參考譯文: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常游蕩,他沿著江畔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體容貌枯瘦。漁父見了使他問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落到這個地步?"屈原說:“整個世道都是渾濁的,只有我是清白的;世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睗O父說:“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既然世上的人都骯臟,您為什么不攪渾泥水推波助瀾呢?既然眾人都醉了,您為什么不跟著吃那酒糟、飲那酒呢?為什么思慮深沉而行為高出于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塵埃。怎么能讓潔凈的身體去蒙受世俗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的腹中。怎么能讓高尚純潔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塵垢呢?”漁父微微一笑,敲打著船槳離去,口中唱道:“漢水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漢水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雙腳。"漁父便離開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8.本題考查對文中人物形象特點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過“莞爾而笑,鼓枻而去”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判斷,《楚辭·漁父》中的“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情操寄托在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因此,C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中漁父的形象與其最接近。A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的是一個孤寂不屈的漁翁形象。B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寫的是漁者生活的艱辛。D項,“漁樵引入新花塢,兒女扶登小錦城”寫的是漁者生活的富足美滿。故答案為:C。

9.本題考查對文中字詞含義的理解能力。先找出《楚辭·漁父》中有關“清"濁”的句子,如“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句話的意思是“漢水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漢水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雙腳?!笨芍扒?的表層含義是說水清澈,“濁”的表層含義是是水渾濁;“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意思是“整個世道都是渾濁的,只有我是清白的,由此可以得出“清”“濁"的深層含義?!扒濉鄙顚雍x有“社會政治清明"人品高潔”,與之對應的“濁"的深層含義有“社會黑暗,是非黑白顛倒,善惡忠奸不辨”“人品卑劣"。故答案為:“清”有三層含義:①水清澈;②人品高潔;③社會政治清明?!皾?有三層含義:①水渾濁;②人品卑劣;③社會黑暗,是非黑白顛倒,善惡忠奸不辨。

【答案】10.D

11.A

12.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

【解析】【點評】

(1)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課外文言文閱讀,可以聯(lián)系課文中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來推斷詞義。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一)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虼吮е^,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二)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判處死罪。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碧K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衛(wèi)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wèi)律說:“蘇先生,我衛(wèi)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shù)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wèi)律說:“你通過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蘇武痛罵衛(wèi)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我開始了!”

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莸确謩e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掘野鼠、收草實來吃。拄著漢朝的旄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jié)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舉世混濁而我獨清"意思是“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而”,連詞,表轉折。/“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意思是“挖(地洞里的)野鼠,收集植物的果實來吃”,“而”,連詞,表順承。

B.“不凝滯于物"意思是“不會被外界事物所拘束”,“于”,介詞,被。/“為降虜于蠻夷”意思是“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于”,介詞,在。

C.“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意思是“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之”,助詞,表定語后置。/“匈奴之禍,從我始矣”意思是“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我開始了”,“之”,結構助詞,的。

D.“乃作《懷沙》之賦"意思是“于是他寫了《懷沙》賦”,“乃”,于是。/“乃幽武置大窖中”意思是“于是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乃”,于是。

故答案為:D。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都具有兼濟天下的美德"錯誤,選文(一)漁父口中的“圣人”是“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餔其糟而啜其醨"這一類聰明通達懂得與世推移的道家圣人;而韓愈《師說》中的“圣人”則是積極用世、兼濟天下的儒家圣人。

故答案為:A。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點詞:“至于”,到;“被”同“披”,披散;“行吟澤畔”省略介詞“于";“顏色”,臉色;“形容”,形體容貌。

【答案】13.B

14.①寇詩借“漁父”的典故,反用其意,表達了對屈原正道直行、不隨波逐流的高潔品質的贊揚。

②張詩借“漁父"的典故,對像“漁父”一類的“從流俗"之人進行了批判。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古詩詞的綜合鑒賞與評價能力。這類題往往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一般錯在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2)本題考查賞析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鑒賞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題,即看標題、看作者、看注釋;抓詩眼(或詞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組織答案時,要用能夠準確表現(xiàn)作者情感特點和情感基調的詞語來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時要積累一些常見的詩歌情感規(guī)范用語。

13.B項“真切感受到屈原對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賞析錯誤?!蔼毜蹯`均恨莫收”是說詩人在憑吊屈原時,想到屈原令人悲憤的遭遇,內(nèi)心的恨意難受,并非感受到屈原對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

故答案為:B。

14.①寇詩“深岸自隨浮世變,遺魂不逐大江流”,意思是:高聳的江岸自然隨著世事變遷,但屈原的遺魂定不會隨波逐流??茉娊琛皾O父”的“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典故,反用其意,表達了對屈原正道直行、不隨波逐流高潔品質的贊揚;

②張詩“餔糟更遣從流俗,漁父由來亦不仁”,意思是:那些吃著酒糟的人更是渾渾噩噩,隨波逐流,漁父之類的人,從來都沒有仁義。張詩借“漁父"的典故,對像“漁父”一類的“從流俗"之人進行了批判。

綜上可知,相同點是兩首詩都對漁父進行了否定,不認同其隨波逐流的觀點。

故答案為:

①寇詩借“漁父”的典故,反用其意,表達了對屈原正道直行、不隨波逐流的高潔品質的贊揚。

②張詩借“漁父"的典故,對像“漁父”一類的“從流俗"之人進行了批判。

15.【答案】(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2)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

(3)蟬蛻于濁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易錯的字詞有:指、邇、見、蟬蛻、濁穢。故答案為:(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2)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