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永和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A4_第1頁
浙江省紹興市永和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A4_第2頁
浙江省紹興市永和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A4_第3頁
浙江省紹興市永和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A4_第4頁
浙江省紹興市永和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A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頁紹興市永和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檢測高一地理試卷考生須知: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jié)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我國某中學天文愛好者觀測到“雙星伴月”奇觀,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木星屬于()A.恒星 B.行星 C.衛(wèi)星 D.流星2.圖中奇觀出現(xiàn)的時間最可能是農(nóng)歷的()A.初一 B.初四 C.十五 D.二十七【答案】1.B2.D【解析】【1題詳解】木星圍繞太陽公轉(zhuǎn),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屬于行星,B正確,ACD錯誤,故選B?!?題詳解】圖中月相是殘月,亮的部分朝東方;農(nóng)歷初一為新月,初四為蛾眉月,十五為滿月,二十七為殘月,D正確,ABC錯誤,故選D?!军c睛】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口訣是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東);下弦月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凹的一面朝西),位于東半天空。開普勒186f是一顆環(huán)繞紅矮星開普勒186的行星,距離地球約492光年,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的恒星附近發(fā)現(xiàn)的宜居帶(適合生命居住的地帶,意味著它的溫度可能會比較舒適)的系外行星。下圖示意宜居帶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該宜居帶位于()A.河外星系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4.該宜居帶的形成條件主要是()A.與恒星距離適中 B.恒星的質(zhì)量適中C.宜居帶內(nèi)的行星有大氣層 D.宜居帶內(nèi)的行星有液態(tài)水【答案】3.B4.A【解析】【3題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該宜居帶距離地球約492光年,是太陽以外的恒星附近的宜居帶,CD錯誤;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所以該宜居帶位于銀河系,A錯誤,B正確。故選B?!?題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宜居帶是適合生命居住的地帶,它的溫度較適宜,所以該宜居帶的形成條件是與恒星距離適中,A正確:恒星的質(zhì)量適中并不是溫度適宜的原因,因此,并不是該宜居帶的形成條件,B錯誤:宜居帶內(nèi)的行星有大氣層和液態(tài)水,是行星自身的條件,但不是宜居帶形成的條件,C、D錯誤。故選A?!军c睛】根據(jù)材料可知,宜居帶是適合生命居住的地帶,它的溫度較適宜,所以該宜居帶的形成條件是與恒星距離適中,A正確:恒星的質(zhì)量適中并不是溫度適宜的原因,因此,并不是該宜居帶的形成條件,B錯誤:宜居帶內(nèi)的行星有大氣層和液態(tài)水,是行星自身的條件,但不是宜居帶形成的條件,C、D錯誤。讀下面太陽輻射能量隨波長的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5.太陽輻射按波長分為三部分,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A.紫外區(qū)、可見光區(qū)、紅外區(qū) B.紅外區(qū)、紫外區(qū)、可見光區(qū)C.紅外區(qū)、可見光區(qū)、紫外區(qū) D.可見光區(qū)、紫外區(qū)、紅外區(qū)6.下列關(guān)于太陽輻射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地球表面分布均勻 B.間接為地表提供光熱C.是地球上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 D.能量源自太陽內(nèi)部核裂變反應【答案】5.A6.C【解析】【5題詳解】太陽輻射波譜由可見光區(qū)、紅外區(qū)、紫外區(qū)三部分組成。其中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0.4~0.76微米之間,波長小于0.4微米的是處于紫外區(qū),大于0.76微米的是處于紅外區(qū)。據(jù)此結(jié)合圖示可知,①、②、③分別代表紫外區(qū)、可見光區(qū)、紅外區(qū),A正確,BCD錯誤,故選A。【6題詳解】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于太陽內(nèi)部核聚變,不是核裂變反應,太陽輻射的能量十分巨大,直接為地表提供光熱,維持著地表溫度,為人類提供能量、提供能源,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需能源的最主要來源,同時也是推動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的主要能源來源,C正確,BD錯誤;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大致由低緯向高緯減少,A錯誤。故選C?!军c睛】太陽輻射能量分布在三個光區(qū):紫外區(qū)、可見光區(qū)和紅外區(qū)。紫外區(qū)波長最短,能量分布最少;可見光區(qū)波長居中,集中在0.0.76μm之間,能量占太陽輻射能的50%左右,所以太陽輻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區(qū)。2024年9月18日20時08分,安徽合肥肥東縣發(fā)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不少市民發(fā)現(xiàn)手機上提前蹦出來地震預警信息,大家紛紛驚呼真的有效。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殼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8.地震預警信息發(fā)布的依據(jù)是()A.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且縱波破壞性較小 B.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且縱波破壞性較大C.橫波比縱波傳播速度快,且橫波破壞性較小 D.橫波比縱波傳播速度快,且橫波破壞性較大【答案】7.A8.A【解析】【7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9~41千米,安徽合肥肥東縣發(fā)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位于地殼,A正確;地殼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上、下地幔位于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BCD錯誤。故選A?!?題詳解】發(fā)布地震預警的主要依據(jù)是縱波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一般認為縱波產(chǎn)生的上下晃動破壞性較小,橫波產(chǎn)生的水平晃動破壞性較大;當?shù)卣鸢l(fā)生時,先到達地面的是縱波,地震預報臺收到縱波時及時發(fā)布預警,從而快速做出應急反應,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军c睛】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其中縱波屬于推進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橫波為剪切波,它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箐口天坑位于重慶市武隆北部,坑壁有較多流水侵蝕痕跡。天坑坑底與二王洞、三王洞相連,形成獨特的天坑——洞穴系統(tǒ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shù)貛r層的上部多覆蓋有透水性較差的頁巖。下圖為當?shù)氐刭|(zhì)剖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最基本條件是()A.巖石有裂隙 B.巖石含有化石C.巖石有層理構(gòu)造 D.巖石的可溶性10.圖中二王洞、三王洞屬于()A.流水溶蝕地貌 B.流水堆積地貌 C.風力侵蝕地貌 D.海水堆積地貌11.圖中地貌主要特點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A.地質(zhì)穩(wěn)定,工程建設(shè)成本低 B.巖石風化強,土壤疏松肥沃C.多天坑、洼地,地表水豐富 D.地表崎嶇,耕地破碎、分散【答案】9.D10.A11.D【解析】【9題詳解】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多為石灰?guī)r)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故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最基本條件是巖石的可溶性,D正確;巖石有裂隙、有化石、有層理構(gòu)造都不是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基本條件,ABC錯誤。故選D?!?0題詳解】據(jù)材料“天坑坑底與二王洞、三王洞相連,形成獨特天坑——洞穴系統(tǒng)”可知,圖中二王洞、三王洞屬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蝕地貌,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題詳解】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地表崎嶇,奇峰林立,多山地,耕地破碎、分散,D正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guī)r溶蝕而成,缺乏成土母質(zhì),土層較薄,土壤貧瘠;地表多山,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質(zhì)不穩(wěn)定,工程建設(shè)成本高;多天坑、洼地,地表水易下滲,地下水較豐富,ABC錯誤。故選D?!军c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多為石灰?guī)r)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叢、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下圖中等高線(單位:m)示意一種堆積地貌。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圖示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A.南方地區(qū) B.西北地區(qū)C.青藏地區(qū) D.北方地區(qū)13.圖示地貌區(qū)盛行風向是()A.西南風 B.東北風 C.東南風 D.西北風【答案】12.B13.D【解析】【12題詳解】圖示地貌為風力堆積形成的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區(qū),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分布廣泛,B正確;南方地區(qū)、北方地區(qū)、青藏地區(qū)分布較少,ACD錯誤。故選B?!?3題詳解】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陡坡為背風坡,等高線稀疏為緩坡,等高線密集為陡坡,結(jié)合指向標,風向應該為西北風,D正確,ABC錯誤。故選D?!军c睛】新月形沙丘為風力堆積形成,其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可以以此判斷主導風向。河流階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階梯狀地形。地殼運動的穩(wěn)定期河流以側(cè)蝕作用為主,形成寬闊的谷底或平原,地殼運動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來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為階地。下圖為黃河某河段的單側(cè)斷面,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4.河流階地的形成過程是()A.地殼穩(wěn)定—流水下切 B.地殼抬升—流水下切C.地殼下降—水位穩(wěn)定 D.地殼抬升—水位穩(wěn)定15.人們常選擇河流階地作為居住和耕作的場所,原因正確的是()①河流階地地面平坦②階地組成物質(zhì)顆粒較細,土質(zhì)較肥沃③地理位置一般出現(xiàn)在河流下游④不易被洪水淹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14.B15.B【解析】【14題詳解】河流階地是在內(nèi)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內(nèi)力主要是地殼的間歇性抬升運動,外力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蝕,從而形成多級河流階地,B正確,根據(jù)材料提示,河流有洪水位,河流水位是不穩(wěn)定的,ACD錯誤。故選B?!?5題詳解】河流階地通常地面平坦,便于進行建設(sh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①正確;階地組成物質(zhì)顆粒較細,土質(zhì)較肥沃,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②正確;階地位于洪水位以上,不易被洪水淹沒,居住和耕作相對安全,④正確;河流上中下游均可能發(fā)育階地,河流階地作為居住和耕作場所與階地所在的河段關(guān)系不大,③錯誤,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军c睛】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殼垂直升降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內(nèi)外部動力地質(zhì)作用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運動;階地位置,級別越高,形成時代越老。我國人民幣一共發(fā)行了五套。人民幣上的地理知識隨處可見。下圖為我國人民幣中四種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6.有關(guān)圖中四地描述,正確的是()A.①地景觀屬風力侵蝕地貌 B.②地景觀屬流水堆積地貌C.③地景觀屬冰川侵蝕地貌 D.④地景觀屬流水沉積地貌17.與圖③地貌成因相同的是是()A.沙洲 B.石筍 C.峽灣 D.沙丘【答案】16.C17.C【解析】【16題詳解】圖中①壺口瀑布屬于流水侵蝕地貌,A錯誤;②長江三峽屬于流水侵蝕地貌,B錯誤;③珠穆朗瑪峰是板塊碰撞擠壓,地殼抬升之后遭受冰川侵蝕形成的冰川地貌,C正確;④桂林山水屬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蝕地貌,D錯誤。故選C?!?7題詳解】圖③地貌是冰川侵蝕地貌,與其成因相同的是峽灣,C正確;沙洲、石筍、沙丘都屬于堆積地貌,ABD錯誤。故選C?!军c睛】冰蝕地貌是指第四紀冰川作用所遺留下來的地貌。第四紀冰種形成的地貌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這些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刃脊,冰川谷等。18.當冰川的終端位置暫時穩(wěn)定時,冰磧物在冰川前緣堆積形成的弧形壟狀地貌,稱為終磧壟。終磧壟是古冰川停滯位置的一個重要標志,若冰川在后退過程中有多次停頓,則會形成多條終磧壟。與流水堆積地貌相比,終磧壟組成物質(zhì)的特征敘述正確的是()A.分選性好 B.磨圓性好 C.棱角分明 D.大小均勻【答案】C【解析】【詳解】分析材料可知,終磧壟是冰磧物在冰川前緣堆積形成的弧形壟狀地貌。與流水堆積地貌有嚴格的分選性相比,冰川沉積物棱角分明,磨圓度差,無明顯的層狀結(jié)構(gòu),沉積物顆粒大小雜亂無章,分選性差。C正確,ABD錯誤,故選C。19.山體滑坡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jié)構(gòu)面產(chǎn)生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xiàn)象。下圖為公路沿線地質(zhì)剖面圖,其中最易發(fā)生滑坡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詳解】圖中花崗巖巖性堅硬且?guī)r石未明顯分層,不易發(fā)生滑坡,A錯誤。B圖中巖層完整,不易發(fā)生滑坡,B錯誤。C圖中巖層傾斜方向與坡向一致,且公路沿線巖層不完整,利于巖體滑動,最容易發(fā)生滑坡,C正確。D圖中巖層傾斜方向與坡向不一致,不易發(fā)生滑坡,D錯誤。故選C。20.為了及時監(jiān)測滑坡的發(fā)生,當?shù)卦诘孛娌荚O(shè)裝置,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土體位移狀況,該裝置主要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shù)是()A.RS B.GIS C.BDS D.VR【答案】C【解析】【詳解】RS(遙感)主要用于獲取地理信息,不能進行定位,因此不能監(jiān)測土體位移狀況,A錯誤;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用于分析、處理地理信息,不能監(jiān)測土體位移狀況,B錯誤;BDS(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能準確動態(tài)監(jiān)測土體位移狀況,C正確;VR(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不屬于地理信息技術(shù),也不能起動態(tài)監(jiān)測土體位移,D錯誤。故選C。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兩個且選對得3分,每小題選一個且選對得2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讀地質(zhì)時期氣候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21.地質(zhì)時期兩次全球性生物大滅絕時期分別是()A.前寒武紀 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22.下列有關(guān)不同地質(zhì)年代生物演化進程和地質(zhì)環(huán)境變化表述正確的是()A.丙時代中后期是重要的成煤時期 B.甲時代被子植物繁盛,為重要成煤期C.乙時代環(huán)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 D.乙時代出現(xiàn)了大冰期,海平面下降【答案】21.BC22.AC【解析】【21題詳解】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地質(zhì)時期兩次全球性生物大滅絕發(fā)生的時間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BC正確,AD錯誤。故選BC?!?2題詳解】讀圖可知,丙是距今5.41億年~2.52億年的地質(zhì)年代,是古生代,中后期蕨類植物茂盛,是重要的成煤時期,A正確;甲是距今6600萬年至今的地質(zhì)年代,是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但重要成煤期是古生代和中生代,B錯誤;乙是距今2.52億年~6600萬年的地質(zhì)年代,是中生代,環(huán)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C正確;由圖可知,乙中生代整體氣溫偏暖,沒有已被確認的大冰期,D錯誤。故選AC?!军c睛】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海生無脊椎動物種類(如三葉蟲等)滅絕了,脊椎動物中的原始魚類和古老的兩棲類則全部滅絕,蕨類植物明顯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極一時的恐龍突然從地球上完全銷聲匿跡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種類也滅絕了。23.下列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作用,敘述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地面保溫作用 B.臭氧——主要吸收太陽紅外線C.氧氣——參與有機物的燃燒 D.氮氣——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AC【解析】【詳解】二氧化碳較容易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并通過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同時二氧化碳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正確;臭氧主要吸收太陽的紫外線,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B錯誤;氧可以參與有機物的燃燒,C正確;氮氣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成分,不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D錯誤。故選AC。有人說,逆溫是霧霾的幫兇。對流層中某一高度有時會出現(xiàn)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xiàn)象,稱之為“逆溫”,其中輻射逆溫是最常見的逆溫現(xiàn)象。下圖為輻射逆溫生消過程圖。完成下面小題。24.圖中最有利于近地面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是()A.① B.③ C.④ D.⑤25.逆溫層成為霧霾幫兇的原因是()A.使大氣中的污染物增多 B.使污染物沉降到地面C.阻礙污染物向高空擴散 D.使城市局部地區(qū)污染嚴重【答案】24.AD25.CD【解析】【分析】【24題詳解】輻射逆溫經(jīng)常發(fā)生在晴朗無云的夜間,黎明前最強,日出后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①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逆溫現(xiàn)象尚未出現(xiàn)。夜間,隨著地面附近降溫快,在近地面出現(xiàn)氣溫隨海拔升高而升高的逆溫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黎明前最強(即逆溫層的厚度最大),依次對應②、③。日出后,隨著太陽輻射的增強,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依次對應④、⑤。圖中輻射逆溫發(fā)生過程的先后順序為①②③④⑤,沒有逆溫的時候,最有利于近地面大氣污染物擴散,因此,①⑤符合題意,AD正確,BC錯誤,故選AD?!?5題詳解】當逆溫層出現(xiàn)時,密度大的冷空氣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氣在上,無法形成對流,近地面污染物也就無法稀釋(阻礙污染物向高空擴散),容易導致霧霾出現(xiàn),使城市局部地區(qū)污染嚴重,CD正確;逆溫層本身并不會使大氣污染物增多,A錯誤;逆溫層通常位于較低的大氣層中,它阻礙了污染物向上擴散到更高的高度,但并不直接導致污染物沉降至地面,B錯誤。故選CD?!军c睛】形成輻射逆溫的有利條件:晴朗無云而有微風(2~3米/秒)的夜晚。因為云能減弱地面的有效輻射,不利于地面的冷卻。風太大時,大氣中的垂直混合作用太強,不利于近地面氣層的冷卻,無風時,冷卻作用不能擴展到較高氣層,不利于逆溫的厚度,適當?shù)娘L速,既有利于一定厚度的逆溫層的形成又不會因強烈的混合作用而使近地面氣層冷卻。三.綜合題(兩大題,共45分)26.讀下列一組地貌示意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各圖所表示的地貌名稱:A_________,C_________。(2)圖A所示的地貌多位于_________,其沉積物從扇頂?shù)缴染壎逊e物由_________到_________。(3)圖B所表示地貌為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4)圖D所示地貌為_________,描述其地貌特征_________?!敬鸢浮浚?)①.沖積扇②.峽谷/長江三峽/V形谷(2)①.山前|出山口處②.粗③.細(3)①沙丘|新月沙丘②.風力沉積(4)①.風蝕蘑菇②.上部寬大,下部狹小,呈蘑菇狀【解析】【分析】本題以地貌示意圖為材料設(shè)置試題,涉及常見的地貌類型等相關(guān)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拘?詳解】讀圖可知,A圖地貌位于出山口,呈現(xiàn)出扇形堆積形態(tài),是沖積扇。C圖地貌山高坡陡,河谷狹窄,為峽谷或V形谷。【小問2詳解】圖A所示的沖積扇多位于山前(河流出山口),是山區(qū)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沖積扇因為在扇頂位置,水流速度快,攜帶的顆粒物較大,到扇緣位置,水流速度減慢,只能沉積較小的顆粒物,其沉積物從扇頂?shù)缴染壎逊e物由粗到細?!拘?詳解】圖B所示的地貌為新月形沙丘,該地貌通常分布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qū),是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拘?詳解】圖D所示地貌是風蝕蘑菇,是風力侵蝕形成的,因下部風力大,侵蝕作用強,故形成上部寬大,下部狹小,呈蘑菇狀的風蝕蘑菇。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氣圈是地球外部圈層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與人類關(guān)系密切。圖1示意大氣垂直分層,圖2示意大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