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湖南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湖南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湖南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湖南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湖南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時量:75分鐘?滿分:100分得分:____________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本大題共16348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多彩。下列古人類遺址與原始文化遺存,在下圖中空間位置標示正確的是????????????????????????A.①——良渚遺址B.②——大汶口遺址C.③——仰韶遺址D.④——北京人遺址2“大雨小雨雨小雨少少雨多雨疾雨”等相關詞語,還有如“其自東來雨,其自南來雨,其自西來雨,其自北來雨”等短句。這反映出當時A.氣候變化沖擊社會秩序B.降雨情況受祭祀影響C.商王借助神權強化權威D.農業(yè)生產受國家重視3“上農除末“枯的士伍(身份稱謂)因娶了商人的女兒為妻,竟受到戍邊四年的嚴厲處罰。這些舉措旨在A.打擊商人利益B.保護農業(yè)發(fā)展C.整頓商業(yè)環(huán)境D.彰顯皇帝權威4“酷刑暴政秦亡于中央集權過于強大、過廣推行郡縣制、北擊匈奴、文化政策等。這說明A.傳統(tǒng)觀點最為科學B.秦朝滅亡原因無法探尋C.主觀動機影響史論D.歷史研究需要多元視角5.漢代太學初創(chuàng)時規(guī)模很小,只有幾位經學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西漢后期,據《漢書·“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養(yǎng)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學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員三千人。”這一變化A.反映儒學社會地位提升B.推動西漢經濟繁榮C.根源于黃老無為的理念D.體現(xiàn)西漢私學興盛6外戚手中,皇帝長大后,便依靠宦官鏟除外戚勢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這一局面實質上反映了A.君主專制的沒落B.君主專制的強化C.封國勢力的強大D.豪強地主的發(fā)展7.下表是東晉與劉宋時期士、庶族任職表,表中信息的變化反映出時期東晉劉宋劉宋官制總人數(shù)355士族35516362比例100%63%庶族0比例0中央文武要職中央文武要職方鎮(zhèn)州刺史2609737%70%20830%146A.門閥勢力逐步削弱B.社會階層的固化C.庶族成為政權支柱D.士庶族融合完成8雜糧外,人們還將開墾出來的田地和圍湖用于種植桑麻和菱角等。這些措施A.實現(xiàn)了江南生產模式的轉型B.鞏固了江南地區(qū)農業(yè)經濟優(yōu)勢C.解決了南朝政權的財政困難D.有利于縮小南北經濟發(fā)展差距9明珠,從內容上看,反映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杰出婦女的人生經歷;從文字而言,詞兼胡漢,“天子”“可汗”并用。這反映了A.少數(shù)民族為中華文化增光添彩B.民族交融的趨勢開始出現(xiàn)C.北方地區(qū)的男女地位完全平等D.儒家思想觀念已深入人心10·食貨志》記載:北朝末期,中國河西走廊地區(qū)東羅馬金幣、薩珊波斯幣是官方認可的民間流通貨幣。后來考古學者在新疆和田與吐魯番分別發(fā)現(xiàn)這兩種金幣。這一發(fā)現(xiàn)A.有利于考察北朝民間貨幣使用情況B.表明中歐之間的經濟交流始于北朝C.證實《隋書·食貨志》內容皆信史D.實證西藏地區(qū)已歸屬中央政府管轄11.隋唐時期,許多源于佛道理念的成語被廣泛使用,如來源于佛教的“晨鐘暮鼓”“曇花一現(xiàn);來源于道教的“上善若水”“大器晚成。這些成語的使用A.是民族交融的成果B.體現(xiàn)佛道內部逐漸融合C.符合統(tǒng)治者的需要D.順應儒學復興時代潮流12.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鑿”“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學習單元內容主題的是A.中央集權的建立與鞏固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C.近代前夜與盛世的危機D.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13.唐前期,關中地區(qū)駐軍約占全國總兵力的40%;唐玄宗天寶年間,安西與嶺南等地駐軍大幅增加,約占當時全國總兵力的86%。這一變化A.有利于邊疆地區(qū)經濟開發(fā)B.為唐朝后期衰落埋下隱患C.遏制了邊疆少數(shù)民族叛亂D.利于維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14.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孫順德出任澤州刺史,發(fā)現(xiàn)前兩任刺史在任期間占據肥沃土地多達數(shù)十頃,于是上書彈劾他們的違法行為,并將多占的土地追奪回來,分給少地或沒地的窮人;唐高宗永徽年間,洛州刺史賈敦頤“括獲三千余頃豪富之家籍外占田,以給貧乏。據此可知,這些地區(qū)A.農民土地利益得到一定保障B.小農經濟受到巨大破壞C.在隋唐時期的貧富差距縮小D.土地兼并問題得到解決15.有學者指出某一朝代“有縣令,有郡守,有轉運使,以大系小,絲牽繩聯(lián),總合于上。雖其地在萬里外,方數(shù)千里,擁兵百萬,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間,三尺豎子馳傳捧詔,召而歸之京師,則解印趨走,惟恐不及。這表明該朝代A.中央行政體系日臻完備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C.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D.中央集權得以強化16.遼代的南北面官制度中,南面官的特點是A.官員多由契丹貴族擔任,權力集中B.以漢制治理漢人,管理方式主要仿照唐朝制度C.主要負責軍事征伐,掌握軍隊大權D.只在遼代初期發(fā)揮作用,后期被廢除第Ⅰ卷答題卡題號答案題號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得分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17題18分,18題14分,19題20分,共52分)17.經濟的發(fā)展與社會狀況、政策變動密切相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出土地點陜西鳳翔陜西隴縣陜西咸陽西安北郊西安半坡西安南郊西安臨潼甘肅秦安總計鐮鍤7鋤鏟2斧122913131111125225162——摘編自陳洪《從出土實物看秦國鐵農具的生產制造及管理》材料二?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耕圖(1)(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農耕技術的發(fā)展變化,并說明其意義。(8分)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漢承秦制制度采取郡縣與分封并行制?!瓭h高祖“懲亡秦孤立之敗姓諸侯王?!o漢王朝的統(tǒng)治和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材料二?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幾浴稘h書·董仲舒?zhèn)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初的地方行政制度,簡述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措施。(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張被哪位君主采納,對儒學發(fā)展產生的主要影響是什么。(4分)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高度發(fā)達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現(xiàn)和形成是諸多歷史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不僅能夠兼容并蓄,綜采漢魏南北朝以來不同區(qū)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運用,而且還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更為發(fā)達、燦爛的文明。——摘編自王小甫等《創(chuàng)新與再造隋唐至明中葉的政治文明》材料二?盛唐年間,出于鞏固新拓領土和加強邊疆守備的戰(zhàn)略需要,在邊地設節(jié)度使,領邊防節(jié)鎮(zhèn)。后內地刺史也加受節(jié)度使官銜。安史之亂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終釀成藩鎮(zhèn)割據。宋朝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唐代藩鎮(zhèn)割據的歷史經驗,走向剝奪地方、強干弱枝的極端,限制和破壞地方的經濟文化建設?!幾粤钟⒛小短扑螘r代地方行政體制和強干弱枝傳統(tǒng)的形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唐政治文明高度發(fā)達的原因和表現(xiàn)。(1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宋時代地方行政體制的變化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宋的具體舉措。(8分)湖南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BDBDABADAADBBADB1.B?【解析】①處是北京人遺址,②處是大汶口遺址,③處是河姆渡遺址,④處是元謀人遺址。故B項正確。2.D?【解析】甲骨文中有大量關于雨的描述,這反映出國家對雨水的關注,故D“雨了怎樣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只有降雨,無法展現(xiàn)與祭祀活動之間的關系,且從科學角度,祭祀無法影響降雨情況,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商王借助神權強化權威的問題,排除C項。3.B?【解析】根據材料“上農除末”可知,即以農為上,重視農業(yè)而打擊BACD三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D?【解析】對于秦亡的原因,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討,得出的結論更加完整豐富,這說明歷史研究需要多元視角,故D項正確。傳統(tǒng)觀點不一定是最科學的,排除AB強調的是多元視角,而不是主觀動機,排除C項。5.A?【解析】太學為傳授儒學的中央教育機構。漢代太學弟子人數(shù)從最初的50人增加到3000人,這反映了儒學社會地位的提升,故A項正確。太學弟子人數(shù)的增加與西漢經濟繁榮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西漢后期儒學地位上升,與黃老無為理念無關,排除C項;材料中的太學是官學,不是私學,排除D項。6.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皇帝利用宦官來實現(xiàn)政權的轉移,宦官作為內侍受到皇帝的直接控制,實質是皇帝集權的工具,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強化,故B項正確,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封國勢力和豪強地主,排除C、D兩項。7.A?【解析】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東晉時期中央文武要職全部由士族擔任,而到了劉宋時期,士族擔任中央文武要職的比例下降為63%,庶族比例上升為37%30%,庶族比例上升到70%。這表明門閥勢力逐步削弱,故選A項。表格中顯示庶族在官職中的比例上升,說明社會階層并非固化,排除B項;雖然庶族比例上升,但不能得出庶族成為政權支柱的結論,排除C項;僅從表格中不能得出士庶族融合完成的結論,排除D項。8D?【解析】提取信息南朝政府“鼓勵人們開荒造田……種植五谷雜糧……菱角等”可知,南朝時政府重視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有利于縮小與北方的經濟發(fā)展差距,故選DA業(yè)經濟尚未確立起優(yōu)勢地位,排除B項;材料沒有信息表明解決了財政困難,排除C項。9A?【解析】胡漢反映了其民族交融的特色,豐富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寶庫,故A項正確;民族交融的趨勢自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不是此時才開始,排除B項;雖然《木蘭辭》的內容是歌頌北方杰出婦女,但只是個例,無法佐證北方地區(qū)的男女地位完全平等,排除C項;《木蘭辭》的內容與用詞無法體現(xiàn)儒家思想觀念是否已深入人心,排除D項。10A?【解析】《隋書·薩珊波斯幣是官方認可的民間流通貨幣,后來考古發(fā)現(xiàn)也證實了這一點,這有利于考察北朝民間貨幣的使用情況,故A項正確。中歐之間的交流早在北朝之前就已經開始,排除B·食貨志》的內容不能全部被證明是信史,排除C項;材料說的是新疆和田與吐魯番,與西藏無關,排除D項。11D?【解析】說逐漸融入主流文化,順應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復興,故D項正確;這些成語的使用不能說明是民族交融的成果,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佛道內部逐漸融合,排除B項;成語的創(chuàng)作與使用和統(tǒng)治者無關,排除C項。12B?面展現(xiàn)了這一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風貌,故B項正確;中央集權的建立與鞏固對應的是秦漢時期,排除AC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對應魏晉南北朝時期,排除D項。13.B?【解析】唐前期關中地區(qū)駐軍約占全國總兵力的40%,唐玄宗天寶年間,安西與嶺南等地駐軍大幅增加,約占當時全國總兵力的86%,這一變化導致內地兵力空虛,外重內輕,為唐朝后期衰落埋下隱患,故B項正確。駐軍增加不一定有利于邊疆地區(qū)經濟開發(fā),排除A項;駐軍增加遏制了叛亂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駐軍增加導致內地兵力空虛,不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排除D項。14A?【解析】民土地利益得到一定保障,故A項正確。材料中的行為是對土地兼并的遏制,有利于對小農經濟的保護,排除B項;材料不能說明貧富差距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排除C項;土地兼并問題在封建社會很難得到徹底解決,排除D項。15D?方雖遠在萬里之外,擁兵百萬,但天子一呼,地方官員便迅速響應,解印歸京。這體現(xiàn)了中央對地方的強大控制力,反映出中央集權得以強化,故選D項;題干主要強調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非中央行政體系的完備程度,排除A項;題干中未涉及地方行政效率的內容,排除B項;題干與社會成員身份平等無關,排除C項。16B?【解析】(主要是仿唐制)治理漢人,官員多由漢人擔任,B項正確;契丹貴族多擔任北面官,A項錯誤;南面官主要不是負責軍事征伐,C項錯誤;南面官在遼代長期存在并發(fā)揮作用,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17題18分,18題14分,19題20分,共52分)17.(1)特點:①種類豐富,包括鐮、鍤、鋤、鏟、斧等多種農具;②分布廣泛,在陜西、甘肅等地都有出土。③農具技術較為簡單。(4分,任答兩點即可)影響:①提高了農業(yè)生產效率;②為秦國的統(tǒng)一奠定了物質基礎;③推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6分)(2)變化:由二牛到一牛;由直犁到曲轅犁;耕犁向操作輕便發(fā)展。(4分,任答兩點即可)意義:耕犁發(fā)展成熟;減輕了農民負擔;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4分,任答兩點,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18.(1)漢初:郡國并行制。(2分)“推恩令視監(jiān)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任答四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