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古詩文復習資料(四)-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8/17/wKhkGWdQ9wiAYRviAAMAFOrfbqY207.jpg)
![2025年高考古詩文復習資料(四)-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8/17/wKhkGWdQ9wiAYRviAAMAFOrfbqY2072.jpg)
![2025年高考古詩文復習資料(四)-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8/17/wKhkGWdQ9wiAYRviAAMAFOrfbqY2073.jpg)
![2025年高考古詩文復習資料(四)-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8/17/wKhkGWdQ9wiAYRviAAMAFOrfbqY2074.jpg)
![2025年高考古詩文復習資料(四)-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28/17/wKhkGWdQ9wiAYRviAAMAFOrfbqY207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古詩文復習資料(四)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屈原列傳》讀背資料
(文言詞句釋義、作文素材提煉與運用、文言知識歸納、文學常
識梳理、名句默寫精選)
一、文言詞句釋義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擔任)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記),明
于治(指國家安定)亂,嫻(熟練、熟悉)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
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嫉妒)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
屬(撰寫)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強取為己有)之,屈平不與(贊同)。
因(于是)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自夸,炫耀)
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表順承)疏屈平。
屈平疾(痛心)王聽之不聰(明察)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損害)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同“罹”,
遭受)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困窘)則反本,故
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
智以事(侍奉)其君,讒人間(離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被)疑,忠而被
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大概)自怨生也?!秶L》好色而不淫
(過度,無節(jié)制),《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
轡,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無,
沒有)不畢(全都)見。其文約,其辭微(含蓄隱晦),其志潔,其行廉。其稱
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近)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
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
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推贊,推許)此志也,雖(即使)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細(同“黜”,指被罷免官職),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同
“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親?;萃趸迹〒鷳n)之,乃令張儀詳(詳:通“佯”,
假裝)去(離開)秦,厚幣(豐厚的禮物)委(呈獻)質(zhì)事楚,曰:“秦甚
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如果)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到)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
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
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句,遂取楚
之漢中地。懷王乃悉(全都)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
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終于)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第二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
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日:“以(用)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
如楚?!比绯?,又因(趁機)厚幣用事(當權(quán))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
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C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
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
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怎么)絕秦
歡?”懷王卒(最終)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
地。懷王怒,不聽。亡(逃跑)走趙,趙不內(nèi)(同“納”)。復之(到)
秦,競(最終)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怪罪,責怪)子蘭以
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恨)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
王,不忘欲反,冀(希望)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
反覆(回歸)之,一篇之中三(再三)致(表達)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
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無論)愚、智、賢、不肖
(不賢),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接連出現(xiàn)),
而圣君治(安定太平)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職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
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丟失)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
人之禍也。...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詆毀)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
遷(放逐)之。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臉色;憔悴,形容(外貌,模樣)枯
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全都)
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被)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
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
日其糟而啜其酹?何故懷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志向),而自令見
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
世之溫螳乎?”乃作《懷沙》之賦?!谑菓咽?,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某一類人)者,皆好辭而以賦
見稱(稱贊);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
竟為秦所滅?!?/p>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到某
地去)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憑吊)
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
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二、作文素材提煉與應用
素材提煉1、生命的意義
(一)
生命的長短與意義相比,緊要的是生命的意義。屈原不隨俗而毅然沉
江,以身殉國,其生命之光可與日月爭輝。古往今來,多少生命在歷史的
長河中默默產(chǎn)生又默默消亡,有兒人能夠像屈原這樣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
仍熠熠生輝?屈原以死有力地維護了不隨波逐流、不茍且偷生的人格尊嚴,
屈原以死彰顯了忠君愛國、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屈原以死體現(xiàn)了為昭示
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為人生信念。人的生命是可貴的,但真理更可貴。
(二)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鼻褪沁@樣一個詩人,憂國
憂民?!芭e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鼻褪沁@樣一個史官,
信念堅強?!扒嘣埔沦獍啄奚眩e長矢兮射夭狼?!鼻褪沁@樣一個勇
士,斗志昂揚?!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鼻褪沁@樣一
個英雄,不畏強暴。
不管歷史如何姬變,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自從屈原投入汩羅江的那一
刻起,他在楚國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靈魂將得到洗
練和超度,割之不斷、揮之不去,進而升華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精神。時
至今日,“屈原”已經(jīng)不是尚且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屈大夫,他所代
表的是一種時代精神、百姓情結(jié)和民族文化,穿越著時空,年年相繼,代
代相傳。也就是這樣,“屈原”鮮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三)
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
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
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余心
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xiàn)在眾人直前,
不矯飾,不造作,終于,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
素材提煉2、執(zhí)著
執(zhí)著是水滴石穿不懈努力,是夸父追日奔跑不輟,是精衛(wèi)填海信念堅
定。人生道路上,選擇與執(zhí)著同行,與執(zhí)著為友,就如在沙漠中與駱駝為
伴,定能在茫茫沙海中找到美麗的綠洲。
受命于危難之際、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往往是“執(zhí)子”們。他們胸中自
有乾坤。披發(fā)行吟澤畔的是屈子。楚國的落日染紅眼前的汨羅江,子蘭讒
言,鄭袖內(nèi)惑,人民如涸轍之船,喘息掙扎。屈子的堅持有用嗎?恐怕他
自己也不得不搖頭嘆息。楚國滅亡之時,也是他命盡之刻。他把政治家的
身份遠置于詩人之上?!叭擞终l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
為詩人,死的方式卻是詩人式的。執(zhí)著如屈子!
素材提煉3、人格高尚
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不愿意和同朝為官的人同流合污,就被人陷
害,遭到流放。屈原以芳草美人為喻,構(gòu)建了自己“眾人皆醉我獨醒”的
精神家園。每至端午,一青一白的粽葉和糯米,包出來的不僅僅是食品,
更是對屈原追求清白人格的一種形象化懷念。
(一)
站直了做人,就是敢于擔當。魯迅先生說:“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
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笔紫纫掠谡暚F(xiàn)實,其次要敢于行動,
唯有如此才能擔起自己的重擔。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
只能是懦夫,是不折不扣的廢物。有無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是英雄和懦
夫的分界線。別人能負的責任,我同樣能負;別人不能負的責任,我照樣
能負。有這樣的信念,才能在責任面前不逃避,在他人或祖國需要的時候
挺身而出。
屈原是站直了做人的人,一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道出世道的昏暗,也道出他的堅貞。知道不能挽回楚國衰亡的局勢,為了
堅守高尚的情操,為表明對楚國的忠誠,他義無反顧地投江赴死。因為在
他心中,節(jié)操更值得珍重,是人就要站直了。屈原雖然死了,但是他的精
神長存世間,喚醒了后世無數(shù)麻木的人。
(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鼻訌拈L長的歷史甬道中走
出,帶著一身正氣凜然,帶著滿腹詩書才華,然而個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
會中又何以保全?于是,為了皓皓之白,為了獨醒于世,屈子選擇了“悲
壯”之路。在滔滔的汨羅江水中,他將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徹清澄。但當他
忘記了混濁的天下之時,他又何曾記得還有千萬的百姓與自己遠大的理
想?
素材提煉4、愛國主義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xiàn)了他的
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偽、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
斥賢才的行為,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公……屈子用他不屈的忠魂譜寫了愛
國主義的贊歌,我們見訐著他的不朽,他也在用白己的思想影響中國,影
響世界!
(一)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為追求國家富強而上下
求索,九死不悔。他忠于楚國,在理想無法實現(xiàn)時,沒有“良禽擇木而棲”,
而是始終心系家國。盡管國家孱弱,他卻從未選擇放棄。屈原以降,這種
堅定的愛國情懷代代傳承.“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
祥;跳海殉國的陸秀夫;為救亡圖存而死的秋瑾、趙一曼;放棄國外舒適
生活和高薪職位,懷著赤子之心毅然歸國,扎根西北荒地,致力于“兩彈
一星”事業(yè)的程開甲……時代不同,精神不改。忠貞的愛國情懷是維系中
華民族的精神紐帶。
從古至今,百慮一致,屈子身上的愛國之情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共同價
值追求。追根溯源,屈子為我們詮釋了“愛國”二字的真正內(nèi)涵:言行合
一,赤膽忠肝,至死不休。
(二)
楚國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馳騁的思想,汨羅的江水多情,擁抱了你
浪漫的失魂。詩人的憂憤太多,憂國憂民,憂楚國的江山社稷,憂黎民百
姓的苛苛命運。于是憤怒的憂愁,如火山般爆發(fā),化作《離騷》,化作《天
問》,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詩篇。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傾
聽你泣血的呼喚;黎民有愛;仁厚的黎民發(fā)出一聲聲嘆息,汨羅有幸,有
幸的汨羅收留了你無所棲息的靈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萬年呼喚著你的
精魂,遙祭著你的英靈。
三、文言知識歸納
1、通假字
(1)“離騷”者,猶離憂也“離”同“罹”,遭受
(2)人窮則反本“反”同“返”,返回
(3)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指”同“旨”,意旨
(4)靡不畢見“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
(5)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涅”,染黑
(6)屈平既細“細”同“黜”,被罷免官職
(7)厚幣委質(zhì)事楚“質(zhì)”同“贄”,見面禮
(8)亡走趙,趙不內(nèi)”內(nèi)”同“納”,接納
(9)齊與楚從親“從”同“縱”,合縱
(10)被發(fā)行吟澤畔“被”同“披”,披散
(11)乃令張儀詳去秦“詳”同“佯”,假裝
(12)又安能以皓皓之白“皓”同“皓”,白,潔白
2、古今異義
(1)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笫。
⑵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古義:假話。
今義:無理狡辯。
3()顏色憔悴
古義:面容。
今義:色彩;臉上的表情;顯示給人看的厲害的臉色或行動。
(4)形容枯槁
古義:外貌,模樣。
今義:對事物的形象或性質(zhì)加以描述。
⑸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古義:委婉得體。
今義:不慌不忙,鎮(zhèn)靜,沉著;(時間或經(jīng)濟)寬峪。
3、一詞多義
⑴亡
①亡走趙,趙不內(nèi)逃跑
②然亡國破家相隨屬使……滅亡,使……破敗
③亡其六郡喪失,失去
⑵令
①嫻于辭令文辭,言辭
②以出號令命令,法令
③而自令見放為讓,使
⑶伐
①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②其后秦欲伐齊討伐
⑷志
①博聞強志記
②推此志也志向
③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意愿
⑸明
①明于治亂明曉,了解
②讒諂之蔽明也賢明
③明道德之廣崇闡明
④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第二(年)
⑹顧
①使于齊,顧反還,回來
②眷顧楚國思念
⑺屬
①屈平屬草稿未定Zhd,撰寫,綴輯
②然亡國破家相隨屬Zhu,連接
⑻因
①因留懷王,以求割地連詞,于是,就
②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介詞,趁機
4、詞類活用
①屈平正道直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正;使……直
②明道德之廣崇形容詞用作動詞,闡明
③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國內(nèi);在國外
④短屈原于頃襄王形容詞用作動詞,詆毀,說壞話
⑤讒諂之蔽明也形容詞用作名詞,說人壞話、奉承獻媚的小人
⑥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詞用作名詞,品行不正的小人
⑦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詞用作名詞,端方正直的人
⑧蟬蛻于濁穢名詞作狀語,像蟬似的
5、特殊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斷句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動句,“見”“被”表被動
(3)故內(nèi)惑于鄭袖被動句,“于”表被動
⑷為天下笑被動句,“為”表被動
(5)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被動句,“見”表被動
(6)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語后置旬
(7)被發(fā)行吟澤畔省略句,省略“于";狀語后置句
四、文學常識梳理
1、司馬遷(約前145?前90),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
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父司馬談,學問廣博。漢武帝即位,談為太史命,臨
終時囑咐司馬遷繼寫史書。父卒三年后,.司馬遷繼父任太史命,開始在“金匾
石室”(國家藏書處)閱讀,整理歷史資料。二十歲時,游歷長江中下游和III東、
河南等地,并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跡,經(jīng)院水和湘水流
域,憑吊屈原沉水的汨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回長
安后任郎中。三十五歲時二次出游,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武帝天漢三年(前
98),李陵孤軍人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意在待機答漢,
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官刑。司馬遷為完成《史記》,隱忍茍活。出獄后
仟中書分,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記》,人稱《太
史公書》。
2、《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列“二十四
史”之首,《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后來的《‘漢書》《后
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
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
十?篇。
《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
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
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桃
歸縣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主張聯(lián)齊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
大的政治家。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chuàng)立了“詞賦”這一文體),
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
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
五、名句默寫精選
1、司馬遷認為,屈原《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除了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明辨
是非以外,還有“,",一針見血地指出了
當時朝廷小人當?shù)?,正直之士遭受排擠的社會現(xiàn)實。(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
不容也)
2、司馬遷連用兩個被動句“,",寫出屈原誠實
不欺卻被猜疑,忠心耿耿卻被誹謗的現(xiàn)實,引出下文寫屈原由于心生怨憤而作《離
騷》。(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司馬遷對屈原的《離騷》評價極高,其中認為其文字簡約,用詞含蓄隱
晦的兩句是:,。(其文約其辭微)
4、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貴的句子的:“,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5、《離騷》中寫出詩人身上披著香草,佩秋蘭表明自己高潔品質(zhì)的詩句:
“,(雇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6、屈原在文章中經(jīng)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關(guān)于這一點,司馬遷在《屈原列
傳》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釋,即“,”。(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7、在《屈原列傳》中,作者司馬遷連用了“,_________”兩個被動
句,寫出了屈原誠信待人卻被猜疑、忠心耿耿卻被誹謗的現(xiàn)實,為下文寫屈原心
生怨氣并作《離騷》做了鋪墊。(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8、我們讀屈原的《高騷》,會發(fā)現(xiàn)屈原在詩中經(jīng)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關(guān)于
這一點,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做出了解釋:________,________。(其志潔故
其稱物芳)
9、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屈原的人格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其中認為
他志向遠大,即使與日月對照,光輝也毫不遜色的句子是:,o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10、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對《離騷》高度評價,稱它兼有《國風》的
“”和《小雅》的“(好色而不淫怨誹而不亂)
11、《屈原列傳》中闡明《離騷》治國理想“靡不畢見”的兩句是:“,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
1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除了楚懷王聽
信讒言、不辨是非以外,還有“,",揭示出當時朝廷小人
當?shù)赖暮卩超F(xiàn)實。(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13、在《屈原列傳》(節(jié)選)中,司馬遷對“離騷”一詞做出自己的解釋的
句子:",(離騷者猶離憂也)
14、在《屈原列傳》(節(jié)選)中,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的另外一個原
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氣。司馬遷認為其產(chǎn)生怨氣的原因:“,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15、在《屈原列傳》(節(jié)選)中,運用對偶的修辭,說明《國風》與《小雅》
各自特點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好色而不淫怨誹而不亂)
16、在《屈原列傳》(節(jié)選)中,司馬遷為了論證“父母,是人類的根本”
這一觀點,舉了“,________”這一例子進行了論證。(疾痛慘
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17、我們讀屈原的《離騷》,發(fā)現(xiàn)屈原在文章中經(jīng)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關(guān)
于這一點,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釋:“,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18、在《屈原列傳》(節(jié)選)中,“,"兩句,形象生動地
說明了《離騷》在闡明道理與治理國家方面的獨到之處。(明道德之廣
崇治亂之條貫)
19、在《屈原列傳》(節(jié)選)中,司馬遷對屈原的為人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其中認為他志向遠大,即使與日月對照,光輝也毫不遜色的句子:“,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蘇武傳》讀背資料匯編
(文言詞句釋義、作文素材提煉與運用、文言知識歸納、文學常
識梳理)
一、文言詞句釋義
武,字子卿。少以(憑借)父任,兄弟并為郎。稍(漸漸)遷
至移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屢次)通使相窺觀(窺探觀察)。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批)。匈奴使來,漢亦
留之以(目的連詞,來)相當(相抵押)。天漢元年,且鞋侯單于
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對長輩的尊稱)行也。”
盡歸(使動,使……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贊許)其義,乃
遣武以(憑借)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句式:定語后置
句),因(趁機)厚賂(贈送禮物)單于,答(回報)其善意。武
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臨時委任)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悖ㄒ?/p>
起)。既至匈奴,置(備辦)幣(財物)遺(贈送)單于;單于益
(漸漸)驕(倨傲),非漢所望(期望)也。
方(正要)欲發(fā)使送武等,會(適逢)紙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
匈奴中。紙王者,星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淀野侯沒
(陷入而不能脫身)胡中。及(連同)衛(wèi)律所將(率領(lǐng))降者,陰
(暗地里)相與(一起)謀劫單于母網(wǎng)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
常在漢時,素(一向)與副張勝相知(相熟識,有交情),私候(私
卜拜訪)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替)漢伏弩射殺之,
吾母與弟在漢,幸(希望)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財物)
與(給)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闋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
動,動手),其一人夜(名作狀,在夜里)亡(逃跑),告之。單
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猴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單于使衛(wèi)律
治(審理)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暴露、泄露),以狀(情
狀、情況)語(告訴)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動詞,牽連)
我,見(受到)犯乃(才)死,重(更加)負國。”欲自殺,勝、
惠共止之。虞常果引(牽撲)張胖。單干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
使者。左伊秩膏曰:“即(假使)謀單于,他必(用什么)復加?
(句式:賓語前置)宜皆降(使動,使……投降)之。”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聽取供詞)。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
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污損了節(jié)操,辜負了使命,即使活下來,拿
什么臉面回到漢朝呢)!”引(拿)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
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堤火,覆武其上,蹈(同“掐”,叩擊,拍
打)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呼吸)。惠等哭,輿(名作
動,用車載送)歸營。單于壯(意動,認為……豪壯)其節(jié)(氣節(jié)),
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逮捕監(jiān)禁)張勝。武益愈(漸
漸痊愈),單于使使曉(通知)武,會(會同)論(判罪)虞常,
欲因(趁)此時降(使動,使……投降)武。劍(名作狀,用劍)
斬虞常己(結(jié)束),律日:“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判處)
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
罪,當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說什么)相坐?”
復舉劍擬(比畫)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
幸(幸好)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滿)111,富貴
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這樣)??眨ò组T地)以身膏(動
詞,滋潤)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通過)我
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
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同“叛”,背叛)主背親,
為(動詞,做)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句式:賓語前置)且
單于信汝(你),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使動,使……
爭斗)兩主,觀禍敗。若(代詞,你)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
匈奴之禍,從我始矣?!甭芍浣K不可脅(威逼而致屈服),
白(告訴)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囚禁)武置大窖中,絕
(斷絕)不飲食。天雨(動詞,下)雪,武臥嚙(咬,嚼)雪,與
旃(同“氈”,毛織的氈毯)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以
之為,把他當作)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軾,羊氐乳(動詞,
生子)乃得歸。別(分開、離析)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別的處
所)o武既至海上.鹿食不至,掘野鼠去(同“春”,收藏)草實
而食之。杖(名作動,執(zhí)、拄)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革干王弋射海上。武能網(wǎng)(名作動,結(jié)網(wǎng))紡繳,
集(名作動,用集矯正)弓弩,於革千王愛之,給(供給)其衣食。
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
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困頓)。
初,武與李陵,其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訪
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備辦)酒設(shè)樂。因謂武
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一向)厚(深厚,這里指關(guān)系好),故
使陵來說足下(對對方的尊稱,譯為“您”),虛心欲相待。終不
得歸漢,空(白白地)自苦亡(同“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您
對漢朝的)信義又能在哪里顯示]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械陽宮,
扶輦下除[門與屏(今所謂照壁)之間的通道],觸柱折轅,劾大不
敬,伏劍自勿I」,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
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
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
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何必久久地這樣折磨自己)!陵始降
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關(guān)押)保宮。子卿不欲降,
何以(怎能)過(超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同“無”,
沒有)常',大臣亡罪夷滅(誅滅,這里指全家殺盡)者數(shù)十家,安
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還為誰(守節(jié))呢]?愿聽陵計,勿復
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愿為
人貢獻自己的生命),雖蒙斧鉞湯鑲,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
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遺憾),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料
想,斷定)己死久矣!王必(一定)欲降(使動,使……投降)武,
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在您面前死去)!”陵見其至誠,喟然
嘆曰:“嗟平,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干天!”因泣下沾衿,與
武決(同“訣”,辭別、告別)去?!训奂次唬瑪?shù)年,匈奴
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假稱,謊稱)武死。后漢使復至
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名作狀,在夜里)見漢使,具(完
全、詳盡)自陳道(陳述說明)。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
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責
備)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道歉)漢使日:“武等實在(確
實活著)。”……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同“己”,已經(jīng))降
及物故(死亡),凡(一共)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在)始元六年
春至京師?!淞粜倥彩艢q,始以(在……的時候)強壯出,
及(等到)還,須發(fā)盡白。
二、作文素材提煉與運用
1.為了祖國,他潛入虎穴;為了祖國,他忍辱負重;為了祖國,他飽
經(jīng)風霜;為了祖國,他視死如歸!是他,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祖國的利益
高于一切;是他,教會我們君子應有的堅貞句節(jié);也是他,告訴我們中國
人要有一顆高昂的頭顱!
花兒謝了,但它曾帶來一陣芬芳;風兒過了,但它曾帶來一陣清涼;
蘇武去了,但他卻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滾滾的歷史煙云可以帶走許多,
但它淹沒不了蘇武的耀眼光輝!
2.他,有鋼鐵般的意志,驚人的毅力。煉獄中,心之磐石決不轉(zhuǎn)移;
風雪中,信念的種子迎風茁壯;陽光下,心靈的花蕊不容玷污。十九年的
人世滄桑,仍堅守自己的一片藍天。那片藍天是民族的尊嚴,那個人物是
民族英雄的典范。
3.在他的生命里,國家為重,生命私利為輕。十九年的苦難與折磨,
他的頭發(fā)白了,胡須長了,但他依舊手持漢節(jié),心存家國。一顆堅貞不屈
的愛國之心溫暖了無邊的荒野,富貴不動心,威武不屈膝,他用行動捍衛(wèi)
了民族的尊嚴。
4.他,是一代忠臣,用剛強勇毅、赤膽忠心詮釋著對祖國、對人民的
愛。歸國是他的信仰,漢節(jié)是他的勛章,他在心靈的路上踽踽汕前行,蘇
武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在他身上折射出永不泯滅的中華魂!
5.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云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
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
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
銘記忠心,給人性涂上最濃重的一筆。
擎一支旌節(jié),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
他闊別長安的歌舞升平,游蕩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橫亙
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作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
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
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干二凈。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
草皮一塊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一一銘記祖國,
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
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忘。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
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jié)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
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于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
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一曲
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三、文言知識歸納
L通假字
(1)畔主背親“畔”同“叛”,背叛
(2)與旃毛并咽之“旃”同“氈”,毛織的氈毯
(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同“弄”,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無”,沒有
(5)信義安所見乎“見”同“現(xiàn)”,顯示
(6)蹈其背以出血“蹈”同“滔”,叩擊,拍打
(7)與武決去“決”同“訣”,辭別、告別
2.古今異義
(1)我丈人行也
古義:對長輩的尊稱。
今義:岳父。
(2)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相抵。
今義:副詞,表示程度高。
(3)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栽培,提拔。
今義:業(yè)績。
(4)兄弟親近
古義:親近的侍臣。
今義:(雙方)親密,(一方對另一方)親密地接近。
(5)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
今義:誠實,老實。
(6)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
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3.一詞多義
⑴伐
①漢連伐胡討伐,攻伐
②此五霸之伐也功業(yè)
③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④坎坎伐檀兮砍伐
⑵假
①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非正式,臨時委任的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
③漢人未可假大兵權(quán)給予
④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不真,與“真”相對
⑤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假期
(3)坐
①副有罪,當相坐定罪、治罪
②因擊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③停車坐愛楓林晚因為、由于
④項王、項伯東向坐坐著
⑷除
①扶輦下除宮殿的臺階,一說指門與屏(今所謂照壁)之間的通道
②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任命官職
③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清除
④為漢家除殘去穢革除
⑤除非問取黃鵬除了,除非
(5)為
①兄弟并為郎做
②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替
③鑿地為坎,置端火,覆武其上成為
④何以汝為見語氣助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⑤竊為大王不取也以為,認為
⑥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擔任
⑦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表示被動
⑧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給,替
⑨不足為外人道也向,對
⑩天卜熙熙,皆為利來為了
⑹以
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表時間,在
②如惠語以讓單于來
③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憑借
④匈奴以為神把
⑤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
①天雨雪下
②班乳乃得歸牛子
③杖漢節(jié)牧羊執(zhí)、拄
④武能網(wǎng)紡繳,集弓弩結(jié)網(wǎng);用桀矯正(弓弩)
⑵名詞作狀語
①其一人夜亡在夜里
②朝夕遣人候問武在早上;在晚上
③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向上
(3)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反欲斗兩主使……相斗
②單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①單于壯其節(jié)認為……豪壯
②誠甘樂之以……為樂
(5)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
5.特殊句式
(1)紙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斷句,”……者……也”表示判斷
(2)非漢所望也判斷句,“……也”表示判斷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斷句,“……也”表示判斷
(4)見犯乃死,重負國被動句,“見”表示被動
(5)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被動句,句意表示被動
(6)皆為陛下所成就被動句,“……為……所……”表示被動
(7)何以復加賓語前置句,應為“以何復加”
(8)信義安所見乎賓語前置句,應為“信義所見安乎”
(9)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應為“子卿尚復為誰乎”
(10)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應為“以何見汝為”
(1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應為“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四、文學常識梳理
1.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我國古代著
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
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記后傳》,
去世后,班固因《史記后傳》沒有完成,敘事也不夠詳備,于是繼承父志,在《史
記后傳》的基礎(chǔ)上撰寫《漢書》。因當時有人誣告,班固遂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
捕入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
后遷校書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書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
終于完成了《漢書》的寫作。
2.《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
年共290年的史實?!稘h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
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
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周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
夫馬續(xù)續(xù)寫的。作為一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
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自
然不無道理。
《過秦論》讀背資料匯編
(課文重要詞句釋義、作文素材提煉與運用、文言知識歸納、文化常識梳
理、名句默寫精選)
一、課文重要詞句釋義
過(指出…的過失)秦論
1.秦孝公據(jù)(占據(jù))蜷的(靖山和函谷關(guān))之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險固的地勢),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形容詞作狀語,牢固地)守以窺(窺
視)周室,有蜃(名詞作狀語,像席子一樣)卷天下,包(名詞作狀語,
像包裹一樣)舉宇內(nèi),襄(名詞作狀語,像口袋一樣)括四海之意,W
(兼并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在這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名詞作狀
語,在國內(nèi))立法度,務(致力于,從事)典(農(nóng)耕紡織業(yè)),修守戰(zhàn)
(防守和進攻)之縣(器械),處(名詞作狀語,對外)連衡(即“連橫”,
秦國離間六國而各個擊破)而正(使動用法,使…相斗)諸侯。謔(在
這種情況下)秦人拱手(毫不費力)而取西河(黃河以西)之外。
2.孝公既(…以后)沒(通“歿”,死亡),惠文、武、昭襄蒙(蒙受,
繼承)故業(yè),因(沿襲)遺策,M(名詞作狀語,向南)取漢中,西(名
詞作狀語,向西)坐(攻占)巴、蜀,?(名詞作狀語,向東)割膏腴之
地,北(名詞作狀語,向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金盟.(聯(lián)合結(jié)盟)
而謀直(使動用法,使…弱,削弱)秦,不愛(吝惜)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以致(招納)天下之士,食叢(即“合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手房按揭買房買賣合同
- 國際公路運輸合同范本
- 2025船舶買賣合同書樣本版
- 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技能培訓
- 提高人際關(guān)系的培訓課程
- 品牌服務合同范本
- 2024年公共事業(yè)領(lǐng)域投資合同
- 吊車零租賃合同范本
- 鋼釘鐵釘售賣合同
- 2025有限責任公司銀行貸款擔保合同
- 教育教學質(zhì)量經(jīng)驗交流會上校長講話:聚焦課堂關(guān)注個體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zhì)量
- 2024人教新目標(Go for it)八年級英語上冊【第1-10單元】全冊 知識點總結(jié)
- 企業(yè)新員工培訓師帶徒方案
- 美容美發(fā)行業(yè)衛(wèi)生管理規(guī)范
- 年終總結(jié)總經(jīng)理講話
-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期末綜合測試卷
- 培訓機構(gòu)校區(qū)管理規(guī)劃
- DB13(J)-T 8541-2023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標準
- 河南省安陽市2024年中考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TD/T 1044-2014 生產(chǎn)項目土地復墾驗收規(guī)程(正式版)
- 2024年湖南現(xiàn)代物流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