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史學動態(tài)文心雕龍與樂府詩學素材_第1頁
高中歷史史學動態(tài)文心雕龍與樂府詩學素材_第2頁
高中歷史史學動態(tài)文心雕龍與樂府詩學素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文心雕龍》與樂府詩學魏晉以來,樂府詩創(chuàng)作進入有主名時代,人們越來越把樂府詩當作詩之一體進行指責,于是出現(xiàn)了實際意義上的"樂府詩學"?!段男牡颀垺穼A小稑犯菲菫?樂府詩學"開山之作(吳相洲《樂府學概論》)。王小盾先生《〈文心雕龍·樂府〉三論》,論述"樂府"三種內涵:一、"聲依永,律和聲",是音樂與文學的結合;二、是介于詩、賦之間的一種韻文文體;三、承載禮儀典制功能。而在《樂府》篇外,《文心雕龍》又有《雜文》篇,列舉了"曲、操、弄、引,或吟、諷、謠、詠"等樂府體裁,可以看作對《樂府》篇的補充。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就有"曲、操、弄、引、吟、諷、謠、詠可入《樂府篇》"的說法。劉勰認為這八體的重要特征是"雜":"詳夫漢來雜文,名號多品:……或曲、操、弄、引,或吟、諷、謠、詠。總括其名,并歸雜文之區(qū)。"郭茂倩《樂府詩集》也總結"雜曲"兩點特征:一是曲辭內容、情感主體紛繁困難;二是其來源亦雜,雖始自漢魏,"歷代皆有",但又"或緣于佛老,或出自夷虜"?!段男牡颀垺妨谐龅臉犯藗€題名在樂府詩學上有著重要意義,此后學人所列樂府題名日漸豐富。如元稹《樂府古題序》云:"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頌、銘、贊、文、誄、箴、詩、行、詠、吟、題、怨、嘆、章、篇、操、引、謠、謳、歌、曲、詞、調,皆詩人六義之余……由詩而下九名,皆屬事而作,雖題號不同,而悉謂之為詩可也。"郭茂倩《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序》云:"漢、魏之世,歌詠雜興,而詩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引,曰歌,曰謠,曰吟,曰詠,曰怨,曰嘆,皆詩人六義之余也。至其協(xié)聲律,播金石,而總謂之曲。"王灼《碧雞漫志》云:"古詩或名曰樂府,謂詩之可歌也。故樂府中有歌,有謠,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各家所列雖然名目有異,但都看重樂府詩體。目前學界有關樂府詩體探討還有很大開掘空間,下面就以《樂府詩集》所列八體為例,做一個簡要梳理,以期引發(fā)學界更多關注。"行"體樂府名目繁多,狀況困難,在樂府詩題中最為常見,如《東門行》《西門行》《東西門行》《孤兒行》《婦病行》《艷歌羅敷行》《步出夏門行》《飲馬長城窟行》等,或與"歌"相連而為"歌行",如《長歌行》《短歌行》《燕歌行》《傷歌行》等,另外,還有吟行、謳行、謠行等目。行體樂府概念內涵、實質歸屬、聲辭關系、儀式功能等,學界關注者眾,相關成果多。其最大問題在于為何一個看似與音樂無關的"行"字被用作樂府題名。有學者指出在甲骨文中"行"與"永"通,而"永"與"詠"通,故被用作樂府題名,可以參考。"歌"體樂府更為普遍?!渡袝に吹洹罚?詩言志,歌永言。"馬融:"歌所以長言詩之意也。"《禮記·樂記》:"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關于詩、歌、曲、行辨別,較為典型的是鄭樵《通志二十略·樂略》:"古之詩曰歌、行,后之詩曰古、近二體。歌、行主聲,二體主文……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詩者,樂章也,或形之歌詠,或散之律呂,各隨所主而命。主于人之聲者,則有行,有曲。散歌謂之行,入樂謂之曲。主于絲竹之音者,則有引,有操,有吟,有弄。各有調以主之,攝其音謂之調,總其調亦謂之曲。凡歌、行雖主子聲,其中調者皆可以被之絲竹。凡引、操、吟、弄雖主絲竹,其有辭者皆可以形之歌詠。蓋主于人者,有聲必有辭,主于絲竹者,取音而已,不必有辭,其有辭者,通可歌也。"該段論述亦涉及"吟""引"等體,后文不復論說。問題是,樂府詩有雅頌、雜俗之別,"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中有歌(如《郊祀歌》《房中歌》等),"雜歌謠辭"中也有歌,如《戚夫人歌》,漢武帝《李夫人歌》《瓠子歌》,《李延年歌》等,"歌"不具備區(qū)分雅俗功能,那么"歌"原委有何特點,須要深化探討。"謠",沒有樂器伴奏之歌叫"謠"?!对姟の猴L·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毛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三:"徒歌謂之謠。"韓愈《春雪》詩:"看雪乘清旦,無人坐獨謠。"《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收錄有"歌辭"和"謠辭",也許就是基于這種區(qū)分。"吟"作為古代詩歌體裁一種,其名亦見前引《文心雕龍·雜文》《樂府古題序》?!度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釋名·釋樂器》:"吟,嚴也。其聲本出于憂愁,故其聲肅穆,使人聽之悽嘆也。"姜夔《白石詩話》曰:"悲如蛩螿曰吟。"《珊瑚鉤詩話》曰:"吁嗟慨歌,悲憂深思謂之吟。"都言其風格悲涼?!稑犯娂は嗪透柁o四》有"吟嘆曲",其下有《大雅吟》《楚王吟》《楚妃吟》等題,似可印證這種說明。"引",乃樂曲體裁名,有序奏之意?!段倪x·馬融〈長笛賦〉》:"故聆曲引者,觀法于節(jié)奏,察度于句投。"李善注:"引,亦曲也。"《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六引緩清唱,三調佇繁音。"劉良注:"六引,古歌曲名。"《珊瑚鉤詩話》:"品秩先后,序而推之謂之引。"《樂府詩集·相和歌辭》有"相和六引",小序引《古今樂錄》曰:"張永《技錄》相和有四引,一曰箜篌,二曰商引,三曰徵引,四曰羽引。箜篌引歌瑟調,東阿王辭……古有六引,其宮引、角引二曲闕,宋為箜篌引有辭,三引有歌聲,而辭不傳。梁具五引,有歌有辭。"有學者認為"引"出于運用豎箜篌,因彈奏動作如引弓,故名。"怨"和"嘆"風格接近,其名亦見《樂府古題序》及《樂府詩集》。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以怨名者,古詞有《寒夜怨》《玉階怨》。"事實上,有本領可考者不少,如《楚妃怨》《昭君怨》《長信怨》《長門怨》《雀臺怨》《湘妃怨》等,見于琴曲歌辭。冒春榮《葚園詩說》曰:"憤而不怒,曰怨……此皆因琴韻而定。"《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四》有"吟嘆曲",其下有《昭君嘆》《楚妃嘆》等題。"詠",見于《文心雕龍·雜文》《樂府古題序》《樂府詩集》。范文瀾《文心雕龍注》:"詠,如夏侯湛《離親詠》,謝安《洛生詠》(《世說新語·雅量篇》)。鄭注《禮記·檀弓》'陶斯詠'曰:'詠,謳也。'《正義》:'詠,歌詠也。郁陶情轉暢,故曰歌詠之也。'"但夏侯湛、謝安之作都不是雅頌類樂府。"詠"蓋從古"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而來,即自然之歌頌,是由詩到歌的初始階段。《玉臺新詠》多載"艷歌",有聲有詞,"新"之命名或即就此而言。有學者認為樂府詩不見"詠"題,是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