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福建省部分地市普通高中高三(上)第一次質檢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藝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內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審美的方式積淀成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當文化自信被賦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時,它理應得到文藝化的表達,在這種表達中,文藝又自覺地成為文化自信的獨特力量。其實,文藝表達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達,而文藝家只有擁有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才能夠將文化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追求。古今中外的文藝史說明,只有具備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藝作品才能成為經典,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不但能夠傳承文化,將人類文明發(fā)揚光大,而且能夠參與文化的創(chuàng)造。《詩經》只是一首首詩作?不是,它同時創(chuàng)造了詩經文化?!冻o》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楚辭文化。漢代的石雕是漢代磅礴大氣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則是典型的文人隱逸文化的代表?!短m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書法作品?不是,它是對生命的發(fā)現(xiàn)、對自然的禮贊、對宇宙的敬畏。更不要說四大古典名著了,它們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的文化和教育。這些經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題材與主題,在文化層面創(chuàng)造價值,構建精神。所以,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一直有這樣一種定律,不管你從哪兒出發(fā),也不管你將鏡頭與畫筆對著什么,是否有文化追求將決定你創(chuàng)作層次的高低。實際上,文藝創(chuàng)作是有層次的。許多文藝家以為表現(xiàn)什么,就把什么表現(xiàn)好就行了,這種看山還是山的創(chuàng)作是無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斷地向高處攀登,向深處開掘,你才能從有限走向無限,也才能寫出精神,寫出文化。文化是所有成功文藝作品的光輝。文化表達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這樣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難以達到,其實,就看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追求,有沒有這樣的自信與自覺。因為文化無處不在。人類有人類的文化,國家有國家的文化,民族有民族的文化,地域有地域的文化,行業(yè)有行業(yè)的文化。同時,文化又是在不斷變化的。它在變遷,在激蕩,在淘汰,在創(chuàng)造,在積累,不同的時代與社會有不同時代與社會的文化。(摘編自汪政《文化自信與文藝創(chuàng)作》)材料二:近年來,諸多弘揚中華文化的優(yōu)質文藝作品次第涌現(xiàn)。《唐宮夜宴》《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等蘊含了浪漫悠久的東方美學品格,《覺醒年代》《山海情》《功勛》等塑造了生動飽滿的英雄形象……這些彰顯了文化自信的影視藝術作品,有效助力了中國之美的傳播。近期,某動畫電影中“寬眼距、吊梢眼”的主角造型引發(fā)爭議,與此類似的,某產品廣告中的“瞇瞇眼”造型以及部分攝影作品中模特造型等,均被置于廣泛討論之中。一個文化群體的“關”到底由誰來定義?又應該如何定義?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具有漫長的歷史淵源,而對其進行厘清,則具有現(xiàn)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長時間以來,在世界文化格局中處于強勢一方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的文化的定義與描繪從未停止。這種定義和描繪卻常常帶有誤解甚至扭曲,是漠視這些國家的文化本體與歷史遭遇的結果。中國形象、中國之美應該由誰來定義?它應該是怎樣的?它可以是怎樣的?在當下世界傳播格局下,盡快加強自身文化傳播能力建設,不讓中國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斷與決定,是破解這一問題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的文化從業(yè)者,應加深對自身群體文化的了解,從歷時性和共時性的角度,深刻理解我們的文化本源、文化本體、文化構成與文化發(fā)展脈絡,真正擁有文化自覺意識,真切知曉我們美在何處,因何而美,為何而美,為誰而美?!队啦幌诺碾姴ā贰陡呱较碌幕ōh(huán)》等在中國電影各個階段涌現(xiàn)出的那些彰顯著人民性光芒的優(yōu)秀作品,《典籍里的中國》《故事里的中國》等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弘揚了一部部文化經典的電視綜藝,無不對中國文化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美進行了深刻挖掘,它們向世界呈現(xiàn)了一個有著歷史厚重感、文化縱深感的中國形象。我們的審美觀和美學理念來自文化的傳承;五千年文明史給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今天,我們更應傳播真正的中國人文之美。與此同時,文化從業(yè)者還應提升傳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傳播能力。在數(shù)字時代,跨文化、跨國界傳播更具技術上的便利?!队鲆姽そ场贰秱ゴ笤娙硕鸥Α返纫慌鷩H傳播紀實作品,表達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塑造了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人形象,實現(xiàn)了在國際國內的有效傳播。(摘編自陳杰《文化自信才能傳播真正的中國人文之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為根本,有著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力支撐。B.文藝家應擁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基礎,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覺的目標,二者相輔相成。C.鑒于當前文化審美存在的問題和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中國文化本體的漠視,加強自身文化傳播能力的建設勢在必行。D.中國電影各階段涌現(xiàn)出一批展現(xiàn)中國人文之美的優(yōu)秀作品,既彰顯了文化自信,又有效助力了中國之美的傳播。(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文藝經典在文化層面價值創(chuàng)造和精神構建的要素是發(fā)現(xiàn)生命、禮贊自然、敬畏宇宙。B.文藝創(chuàng)作的層次性強調了由看山是山式創(chuàng)作到寫出精神、寫出文化的循序漸進過程。C.厘清中國之美應該由誰定義、如何定義的漫長歷史淵源,極具現(xiàn)實必要性和重要性。D.材料二通過例證和正反對比論證,對中國人文之美的現(xiàn)狀予以客觀呈現(xiàn)和辯證分析。(3)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中國香港記者陳貝兒拍攝的電視紀錄片《無窮之路》,講述中國脫貧、人民過上幸福日子的故事,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B.易卜生的話劇《玩偶之家》是一部家庭悲劇,體現(xiàn)新舊文化之間的沖突,被翻譯到中國之后,增強了中國女性的覺醒意識。C.電視連續(xù)劇《人世間》展現(xiàn)了周家人在大時代變遷中的命運軌跡,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飽滿,引發(fā)了觀眾的時代共鳴。D.中國攝影師羅冰的作品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作品中的中國模特與其他不同膚色的模特共同展示出各具特色的女性之美。(4)請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文藝和文化的關系。(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文化?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的想法。(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生死交鋒呂嘯天北方八月的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一場鵝毛大雪。漢軍駐扎的禿柳營幾乎被大雪所覆蓋。鋒利的長槍槍頭掛滿了雪花,在夜中發(fā)出炫目的青光,有些刺眼。驃騎將軍霍去病帳下親兵魏中悄悄地溜出營門,朝匈奴軍駐扎的狼子山狂奔而去。這個時候,匈奴軍元帥呼韓武揚正在帳中喝酒。他一人喝掉了兩瓶烈性的胡冰燒,烈酒燒紅了他的雙眼,但沒有驅散他心中的郁悶。開春之后,他受單于之命,率二十萬大軍,從西城長驅而入,占領了河西,打通了入侵漢朝的一條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通道。漢軍派出兩路人馬反擊匈奴。前鋒八萬人馬由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后路軍五萬人馬由征西大將軍衛(wèi)青統(tǒng)領。霍去病率領的前鋒八萬人馬在離河西匈奴軍三四十里外的單旗鎮(zhèn)扎營。呼韓武揚這時才相信漢軍的前鋒統(tǒng)帥是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這位要統(tǒng)兵入侵漢朝、二十余年征戰(zhàn)沙場的胡將,興奮得連呼:今夜就去劫營,殺霍去病一個人仰馬翻!呼韓武揚派前鋒呼韓元率五萬人馬連夜突襲漢軍。半夜時分,一臉血污的呼韓元狼狽不堪地逃了回來,說:漢軍早有準備,偷襲不成,反而折損了一萬人馬。呼韓武揚暗暗驚訝:沒想到霍去病年紀輕輕,竟是這樣的統(tǒng)兵奇才!在接下來的交鋒中,霍去病采用派出小股軍隊擾亂敵軍,敵軍追擊再用伏兵消滅的辦法,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匈奴軍士氣低落,呼韓武揚率兵退駐漠北?;羧ゲ÷时窊?,在漠北匈奴軍三十里外的禿柳營扎營。兩軍形成對峙局面?;羧ゲ≡诘刃l(wèi)青的后路軍前來支援,兩軍會合后,再一舉出擊,將匈奴軍趕出邊塞。匈奴軍二十萬人馬經過幾番廝殺,已經折損了近三萬人馬,寸土未得。而且對手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將和他率領的僅八萬人馬。呼韓武揚覺得作為匈奴最驍勇的大將,這是他統(tǒng)兵征戰(zhàn)以來遭受的最致命的重創(chuàng),也是他生命中的奇恥大辱。呼韓式揚開啟第二瓶胡冰燒酒時,聲稱有重要情報獻給元帥以換取千兩黃金賞賜的魏中被帶進了帳中。魏中對呼韓武揚施了個見面禮,一臉媚笑地說道:“告訴元帥一個天大的喜訊,漢軍前鋒統(tǒng)帥霍去病突染急病,軍醫(yī)醫(yī)治數(shù)日無效,已于天黑時分去世!”“霍去病暴病而死?”呼韓武揚聞言,突然睜大了血紅的雙眼,狂笑道,“天助我也!”片刻,他又搖了搖頭說:“不可能!一位身健體壯的年輕將軍,怎么可能染病而死?這分明是一個陷阱!”呼韓武揚令人將魏中看管起來,說若證實霍去病確實染病而亡,就賞賜魏中千兩黃金,否則斬其首級!次日晨,呼韓武揚令呼韓元率兩萬人馬來到漢軍陣前挑戰(zhàn),以打探虛實。漢軍掛起了免戰(zhàn)牌,呼韓元的手下用胡語百般辱罵,漢軍依然不為所動。呼韓武揚分析說:“漢軍士氣甚盛,素來每戰(zhàn)必應,今次竟掛起了免戰(zhàn)牌,莫非主帥霍去病真遭不測?”于是他又調派了兩萬人馬,兩軍合在一起攻打禿柳營,他率大軍隨時策應。呼韓元率四萬人馬來到漢軍營前,令弓箭手先放了一輪亂箭之后,擂鼓攻城。忽聽三聲炮響,禿柳營城門大開,一員虎將率領一路兵馬呼嘯殺出,威風凜凜,英氣逼人。其正是霍去病!都以為霍去病已經暴病身亡的匈奴兵見霍去病突然殺出來,嚇得魂飛魄散。他們不顧呼韓元的怒喝,落荒而逃,漢軍追擊了十余里路才收兵。匈奴兵被弓箭射死,被戰(zhàn)馬踩死,自己人誤殺自己人,共折損了八千余人。呼韓武揚大怒,將魏中押進帳中怒罵他謊報軍情,令人將其推出帳外斬首。魏中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地說:“元帥饒命!霍去病暴病而亡是千真萬確的事。漢軍營中殺出的這員虎將一定是假的!元帥可令人再探虛實,若消息有假,再殺我不遲!”呼韓武揚余怒未息地說:“你一個情報,今我折損八千多人馬,我不殺你難泄我心頭怒氣!”魏中被兵士推出帳外斬首。當天夜里,心情壞到了極點的呼韓武揚又在帳中喝悶酒,士兵來報,發(fā)現(xiàn)漢軍連夜撤軍?!败婈牪粫o故撤走,莫非是霍去病真的已經暴病而死?”呼韓武揚親率五萬人馬前去追擊漢軍。呼韓武揚率領的前鋒兩萬人馬追擊到禿柳營四十里外的一個地方時,兩路伏軍從山谷兩邊殺出,統(tǒng)兵的虎將朗聲道:“呼韓元帥,霍去病在此等候多時了!”話音一落,弓箭直射敵軍?!坝种辛嘶羧ゲ〉挠嬃?!”呼韓武揚急急下令撤退。這一役,匈奴軍又折損了五千人馬。五天之后,呼韓武揚才得到確切的消息:霍去病確是在下大雪的那天晚上病故的。臨死之際,他安排好了撤軍的戰(zhàn)事,并讓一員長得跟他極為相似的虎將假扮他來追擊匈奴軍。這真真假假的情況令匈奴軍難辨真?zhèn)?。呼韓武揚聞訊暗暗驚嘆:我與一名已死去的人對壘,竟然尚不是其對手,霍去病真乃少有的將才呀?!咀ⅰ炕羧ゲ。ㄇ?40年—前117年),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二十歲時升任驃騎將軍,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與衛(wèi)青率軍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戰(zhàn)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力七萬余人,追擊匈奴軍直至狼居胥山與姑衍山,分祭天地,臨翰海而還。此戰(zhàn)使“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戰(zhàn)后加拜大司馬驃騎將軍,與衛(wèi)青同掌軍政。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道,年僅二十四歲。(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道北下起大雪,槍頭發(fā)出青光,渲染了悲壯的戰(zhàn)爭氛圍,漢軍駐扎在禿柳營,匈奴軍駐扎在狼子山,直接交代了兩軍對峙的情況。B.小說采取倒敘的方式,借呼韓武揚帳中飲酒的回憶,插入戰(zhàn)爭的起因和霍去病令其蒙受奇恥大辱的情節(jié),這樣寫的目的是制造懸念。C.霍去病帳下親兵魏中前往狼子山向呼韓武揚告密——街去病突染急病去世,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下文的人物活動作了鋪墊。D.“烈酒燒紅了他的雙眼”,“突然睜大了血紅的雙眼”,通過對人物眼睛的描寫,刻畫出了呼韓武揚憤恨想復仇的心理活動。(2)關于文中漢與匈奴博弈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中見霍去病死了,為了保全性命,悄悄地溜出營門去向呼韓武揚告密,但結果卻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B.呼韓武揚接到魏中的告密,先是狂喜,隨后馬上懷疑,次日就派兵打探虛實,足見其心思縝密,行動果決。C.漢匈兩次交鋒,“霍去病”突然出現(xiàn),都是在敵人在毫無準備或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這樣的用兵方略可謂不拘一格。D.小說結尾交代了真相“霍去病確實是在下大雪的那天晚上病故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3)霍去病從頭到尾都沒有出場,卻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形象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一形象的?(4)本篇歷史小說的“真實性”和“虛構性”體現(xiàn)在何處?請結合本文簡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齊武帝永明十一年,魏主(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風沙常起,將遷都洛陽;恐群臣不從,乃議大舉伐齊,欲以脅眾。齋于明堂,使太常卿王湛筮之,遇《革》,帝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書任城王澄曰:“今出師以征未服,而得湯、武革命之象,未為全吉也?!钡蹍柭曉唬骸棒碓疲骸笕嘶⒆儭?,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龍興①已久,何得今乃虎變!”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②眾邪!”澄曰:“社稷雖為陛下之有,臣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钡劬弥私猓唬骸案餮云渲?,夫亦何傷?”既還宮,召澄入見,逆③謂之曰:“明堂之忿,恐人人競言,沮我大計,故以聲色怖文武耳,想識朕意。”因屏人,謂澄曰:“今日之舉,誠為不易,但國家興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朕欲因此遷宅中原,卿以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經略四海,此周、漢之所以興隆也?!钡墼唬骸氨比肆暢俟?,必將驚擾,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斷自圣心彼亦何所能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④也?!蔽褐髯园l(fā)平城至洛陽,霖雨不止。帝戎服,執(zhí)鞭乘馬而出。群臣稽顙于馬前。尚書李沖等曰:“今者之舉,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钡鄞笈唬骸拔岱浇洜I天下。期于混壹⑤,而卿等儒生,屢疑大計,斧鉞有常,卿勿復言!”帝乃諭群臣曰:“今者興發(fā)不小,動而無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遷中土,茍不南伐,當遷都于此,王公以為何如?欲遷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楨進曰:“今陛下茍輟南伐之謀,遷都洛邑,此蒼生之幸也?!睍r舊人雖不愿內徙,而憚于南伐,無敢言者,遂定遷都之計。(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注】①龍興:稱帝。②沮:破壞。③逆:迎接。④子房:這里指張良。⑤混壹:統(tǒng)一天下。(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常A之事B故C非常D人E之所及F陛下G斷H自I圣心J彼K亦L何所M能為N(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明堂,古代帝王宜明政教之所,凡朝會、祭祀、選士、養(yǎng)老、教學等大典,均在此舉行。B.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土地和谷物是農業(yè)社會的根基,后來用“社稷”代指國家。C.儒生,指遵從儒家學說的讀書人,后泛指讀書人。文中選用該詞含有對李沖等人的鄙視。D.斧鉞,指用于作戰(zhàn)的兵器,象征軍權和統(tǒng)治權,后泛指刑罰、殺戮,文中采用此詞原意。(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主孝文帝想遷都洛陽,擔心群臣不服從,于是想以大舉伐齊為名,趁機脅迫眾人遷徙;讓太常卿占卦,魏文帝認為卦象很吉利。B.魏主孝文帝因任城王對卦象的理解而感到憤怒,認為他有意阻止討伐南齊,后來意識到任城王只是表達作為臣子的真實想法,方才釋懷。C.魏主孝文帝退朝回宮,召見任城王,解釋“明堂之忿”的原因,說這不過是為震懾百官罷了,后來他說出真實意圖,得到任城王的支持。D.魏主孝文帝到達洛陽后,仍有大臣反對遷都,他向群臣講道理,并給出南伐和遷都兩種選擇,眾人權衡利弊,不敢再說反對意見。(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傷?”②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選自《鴻門宴》)(5)魏主孝文帝拓跋宏遷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烏江項王廟嚴遂成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①竟亡秦。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獨為靈均④。[注]①巨鹿:項羽曾率各路義軍在巨鹿大破秦軍。②韓信:先投奔項羽,未得重用,轉而投奔劉邦。③招魂:《楚辭》中有《招魂》詩,據(jù)傳是宋玉為屈原而作。④靈均:指屈原。(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從項王廟的氣勢、氛圍落筆,引發(fā)詩人對項羽千秋功罪問題的探尋。B.頷聯(lián)借用“赦漢”和“亡秦”,突出了項羽的一些作為對時勢的巨大影響。C.頸聯(lián)以范增和韓信為例證,對項羽在楚漢之爭中的得與失作了全面的評價。D.尾聯(lián)詩人認為如今《楚辭?招魂》不僅為招屈原之魂,也表達了對項羽的悼念。(2)同樣是憑吊項羽,本首詩與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所抒發(fā)的情感同中有異,請簡要分析。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注]此詩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淪陷后,康王趙構帶著臣僚南逃,偏安于臨安(今杭州)。(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會是在“,”情況下,成年人帶幾個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2)關于荊軻刺秦王,歷來頗多贊語,古人也有對此非議的,如宋朝的蘇洵在《六國論》中就這樣評論刺秦事件:,。(3)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經常出現(xiàn)在古詩文中。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9分)6.(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九零后、零零后群體中,“斷親”成為一種常態(tài)。有人認為,與其說是年輕人變了,①。社會的變化使很多年輕人的心態(tài)和認知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在過往幾千年的農耕時代,親緣社交特點突出。即使是近現(xiàn)代,這種原始的親緣生存體系依然留有痕跡,尤其是在鄉(xiāng)村,一個村莊一個姓或者只有少數(shù)幾個姓的情況,依然普遍。當下,社會人口流動加快,人們不再僅僅依靠土地養(yǎng)家糊口,村子里的青壯年經常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人干脆在外地安家落戶,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在血緣基礎上形成的傳統(tǒng)親緣社交體系。取而代之的,是以同學、朋友、同事、鄰居等為主體的新社交體系。常言道:“②?!鼻嗄耆藭谶@個新圈子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求生活和工作上的幫扶,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依靠同族之間的扶持互助,維護家族穩(wěn)定繁榮的必要性也不像過去那樣迫切??梢?,“斷親”是新的社會形態(tài)的塑造,它的另一頭是更多的“連接”。這種趨勢具有一種不可抗拒性。有學者認為:今天,親疏關系③,而是要看人品、三觀是否相合;血緣關系不再是一種束縛,而成了一種選擇——從這個角度講,“斷親”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也有人善意提醒,“斷”只是一種治療方法,如果自己的親緣關系很健康,就沒必要去“治”。(1)請結合文本,概括傳統(tǒng)親緣社交體系的三個特征。(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7.(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勞動,是與大地肌膚相親。在田地邊,以裸露的腳趾觸碰大地,小心地觸碰??s回,又伸展。伸展,再縮回。看稻們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縮腳,藍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我就感覺羞愧。人不如稻?試試,再試試,果然就不燙腳了。把兩只腳慢慢地伸入水田,忍住,再忍住,如一棵稻秧把根伸進大地深處。田泥包裹,溫暖如春,血脈相通。我把鐵耙舉起,又放下。放下,又舉起。沙地是一本大書,我一頁一頁,努力地翻閱腳下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氣息讓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開又覆蓋,卻不知道到底是在尋找什么。勞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親一樣舉起耙,像父親一樣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親一樣握緊耙柄,像父親一樣用泥土搓手。我感覺自己和父親、祖先們,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汗水是自發(fā)根出發(fā)的,沿額頭,至鼻尖,繞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與父親的,與先人的,也是一個模樣。(1)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請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力的。(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可以改成“我舉起耙,把口水唾在手心,握緊耙柄,用泥土搓手”,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3)文中有兩處動詞的回環(huán)往復,請任選一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材料一:90后張霽入選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剛畢業(yè)就收獲了201萬年薪offer的張霽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天才”,經歷高考失利的他,選擇復讀,卻仍只考上一所普通院校。在大學里他沒有肆意揮霍青春,各科成績優(yōu)異,拿下了多項比賽證書,考入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碩士畢業(yè)后,他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繼續(xù)豐富提高自己。材料二:中科院博士黃國平在論文《致謝》部分這樣寫道:“我出生在一個小山坳里,母親在我十二歲時離家。十七歲時,父親因交通事故離世,我哭得稀里嘩啦。高中之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夜里抓黃鱗、周末釣魚,那些年里,方圓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腳測量過無數(shù)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摸黑逃回家中。人后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上課的時候,因拖欠學費而經常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yè)本。這些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惫湃苏f:“圣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何體會、聯(lián)想或思考?請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作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福建省部分地市普通高中高三(上)第一次質檢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藝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內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審美的方式積淀成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當文化自信被賦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時,它理應得到文藝化的表達,在這種表達中,文藝又自覺地成為文化自信的獨特力量。其實,文藝表達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達,而文藝家只有擁有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才能夠將文化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追求。古今中外的文藝史說明,只有具備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藝作品才能成為經典,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不但能夠傳承文化,將人類文明發(fā)揚光大,而且能夠參與文化的創(chuàng)造。《詩經》只是一首首詩作?不是,它同時創(chuàng)造了詩經文化。《楚辭》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楚辭文化。漢代的石雕是漢代磅礴大氣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則是典型的文人隱逸文化的代表。《蘭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書法作品?不是,它是對生命的發(fā)現(xiàn)、對自然的禮贊、對宇宙的敬畏。更不要說四大古典名著了,它們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的文化和教育。這些經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題材與主題,在文化層面創(chuàng)造價值,構建精神。所以,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一直有這樣一種定律,不管你從哪兒出發(fā),也不管你將鏡頭與畫筆對著什么,是否有文化追求將決定你創(chuàng)作層次的高低。實際上,文藝創(chuàng)作是有層次的。許多文藝家以為表現(xiàn)什么,就把什么表現(xiàn)好就行了,這種看山還是山的創(chuàng)作是無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斷地向高處攀登,向深處開掘,你才能從有限走向無限,也才能寫出精神,寫出文化。文化是所有成功文藝作品的光輝。文化表達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這樣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難以達到,其實,就看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追求,有沒有這樣的自信與自覺。因為文化無處不在。人類有人類的文化,國家有國家的文化,民族有民族的文化,地域有地域的文化,行業(yè)有行業(yè)的文化。同時,文化又是在不斷變化的。它在變遷,在激蕩,在淘汰,在創(chuàng)造,在積累,不同的時代與社會有不同時代與社會的文化。(摘編自汪政《文化自信與文藝創(chuàng)作》)材料二:近年來,諸多弘揚中華文化的優(yōu)質文藝作品次第涌現(xiàn)?!短茖m夜宴》《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等蘊含了浪漫悠久的東方美學品格,《覺醒年代》《山海情》《功勛》等塑造了生動飽滿的英雄形象……這些彰顯了文化自信的影視藝術作品,有效助力了中國之美的傳播。近期,某動畫電影中“寬眼距、吊梢眼”的主角造型引發(fā)爭議,與此類似的,某產品廣告中的“瞇瞇眼”造型以及部分攝影作品中模特造型等,均被置于廣泛討論之中。一個文化群體的“關”到底由誰來定義?又應該如何定義?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具有漫長的歷史淵源,而對其進行厘清,則具有現(xiàn)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長時間以來,在世界文化格局中處于強勢一方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的文化的定義與描繪從未停止。這種定義和描繪卻常常帶有誤解甚至扭曲,是漠視這些國家的文化本體與歷史遭遇的結果。中國形象、中國之美應該由誰來定義?它應該是怎樣的?它可以是怎樣的?在當下世界傳播格局下,盡快加強自身文化傳播能力建設,不讓中國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斷與決定,是破解這一問題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的文化從業(yè)者,應加深對自身群體文化的了解,從歷時性和共時性的角度,深刻理解我們的文化本源、文化本體、文化構成與文化發(fā)展脈絡,真正擁有文化自覺意識,真切知曉我們美在何處,因何而美,為何而美,為誰而美?!队啦幌诺碾姴ā贰陡呱较碌幕ōh(huán)》等在中國電影各個階段涌現(xiàn)出的那些彰顯著人民性光芒的優(yōu)秀作品,《典籍里的中國》《故事里的中國》等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弘揚了一部部文化經典的電視綜藝,無不對中國文化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美進行了深刻挖掘,它們向世界呈現(xiàn)了一個有著歷史厚重感、文化縱深感的中國形象。我們的審美觀和美學理念來自文化的傳承;五千年文明史給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今天,我們更應傳播真正的中國人文之美。與此同時,文化從業(yè)者還應提升傳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傳播能力。在數(shù)字時代,跨文化、跨國界傳播更具技術上的便利。《遇見工匠》《偉大詩人杜甫》等一批國際傳播紀實作品,表達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塑造了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人形象,實現(xiàn)了在國際國內的有效傳播。(摘編自陳杰《文化自信才能傳播真正的中國人文之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為根本,有著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力支撐。B.文藝家應擁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基礎,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覺的目標,二者相輔相成。C.鑒于當前文化審美存在的問題和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中國文化本體的漠視,加強自身文化傳播能力的建設勢在必行。D.中國電影各階段涌現(xiàn)出一批展現(xiàn)中國人文之美的優(yōu)秀作品,既彰顯了文化自信,又有效助力了中國之美的傳播。(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DA.文藝經典在文化層面價值創(chuàng)造和精神構建的要素是發(fā)現(xiàn)生命、禮贊自然、敬畏宇宙。B.文藝創(chuàng)作的層次性強調了由看山是山式創(chuàng)作到寫出精神、寫出文化的循序漸進過程。C.厘清中國之美應該由誰定義、如何定義的漫長歷史淵源,極具現(xiàn)實必要性和重要性。D.材料二通過例證和正反對比論證,對中國人文之美的現(xiàn)狀予以客觀呈現(xiàn)和辯證分析。(3)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BA.中國香港記者陳貝兒拍攝的電視紀錄片《無窮之路》,講述中國脫貧、人民過上幸福日子的故事,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B.易卜生的話劇《玩偶之家》是一部家庭悲劇,體現(xiàn)新舊文化之間的沖突,被翻譯到中國之后,增強了中國女性的覺醒意識。C.電視連續(xù)劇《人世間》展現(xiàn)了周家人在大時代變遷中的命運軌跡,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飽滿,引發(fā)了觀眾的時代共鳴。D.中國攝影師羅冰的作品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作品中的中國模特與其他不同膚色的模特共同展示出各具特色的女性之美。(4)請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文藝和文化的關系。(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文化?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的想法?!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觀點,仔細比對各個選項,正確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關的內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B.“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基礎,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覺的目標,二者相輔相成”錯,材料一只是說“文藝表達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達,而文藝家只有擁有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才能夠將文化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追求”,可見,選項中關于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關系的表述于文無據(jù)。故選B。(2)A.“文藝經典在文化層面價值創(chuàng)造和精神構建的要素是發(fā)現(xiàn)生命、禮贊自然、敬畏宇宙”錯。材料一說“《蘭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書法作品?不是,它是對生命的發(fā)現(xiàn)、對自然的禮贊、對宇宙的敬畏”。可見,原文是說《蘭亭集序》的文化表達,并不是說“文藝經典”,選項的說法以偏概全。B.“寫出文化的循序漸進過程”錯。材料一是“文藝創(chuàng)作是有層次的。許多文藝家以為表現(xiàn)什么,就把什么表現(xiàn)好就行了,這種看山還是山的創(chuàng)作是無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斷地向高處攀登,向深處開掘,你才能從有限走向無限,也才能寫出精神,寫出文化”。可見,原文是說文藝創(chuàng)作對層次性的要求是“寫出精神,寫出文化”,并非強調“循序漸進過程”。C.“厘清中國之美應該由誰定義、如何定義的漫長歷史淵源”錯。材料二是“一個文化群體的‘關’到底由誰來定義?又應該如何定義?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具有漫長的歷史淵源,而對其進行厘清,則具有現(xiàn)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梢?,原文厘清的不是“歷史淵源”,而是說“一個文化群體的‘關’到底由誰來定義?又應該如何定義”這一問題具有漫長的歷史淵源。D.正確。故選D。(3)材料二的觀點是:中國文化自信才能傳播真正的中國人文之美。B.“易卜生的話劇《玩偶之家》”體現(xiàn)的是新舊文化之間的沖突,增強了中國女性的覺醒意識,這話劇并沒有體現(xiàn)中國文化自信,也沒有傳播真正的中國人文之美。所以不能支持材料二觀點。故選B。(4)根據(jù)“文藝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內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審美的方式積淀成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當文化自信被賦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時,它理應得到文藝化的表達,在這種表達中,文藝又自覺地成為文化自信的獨特力量”“文藝表達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達”“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不但能夠傳承文化,將人類文明發(fā)揚光大,而且能夠參與文化的創(chuàng)造”可知:文藝是文化的一種表達形態(tài),文藝能直接表現(xiàn)文化,傳承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根據(jù)“文化表達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古今中外的文藝史說明,只有具備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藝作品才能成為經典,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不但能夠傳承文化,將人類文明發(fā)揚光大,而且能夠參與文化的創(chuàng)造”“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一直有這樣一種定律,不管你從哪兒出發(fā),也不管你將鏡頭與畫筆對著什么,是否有文化追求將決定你創(chuàng)作層次的高低”可知:文化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是否有文化追求、體現(xiàn)如何,將決定文藝創(chuàng)作層次的高低。(5)根據(jù)“中國的文化從業(yè)者,應加深對自身群體文化的了解,從歷時性和共時性的角度,深刻理解我們的文化本源、文化本體、文化構成與文化發(fā)展脈絡,真正擁有文化自覺意識,真切知曉我們美在何處,因何而美,為何而美,為誰而美”“我們的審美觀和美學理念來自文化的傳承;五千年文明史給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今天,我們更應傳播真正的中國人文之美”可知:真正認識中國文化,加深對自身群體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自覺意識,樹立文化自信;根據(jù)“《永不消逝的電波》《高山下的花環(huán)》等在中國電影各個階段涌現(xiàn)出的那些彰顯著人民性光芒的優(yōu)秀作品,《典籍里的中國》《故事里的中國》等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弘揚了一部部文化經典的電視綜藝,無不對中國文化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美進行了深刻挖掘,它們向世界呈現(xiàn)了一個有著歷史厚重感、文化縱深感的中國形象”可知:傳承發(fā)展中國文化,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塑造有歷史厚重感和文化縱深感的中國文化形象;根據(jù)“中國形象、中國之美應該由誰來定義?它應該是怎樣的?它可以是怎樣的?在當下世界傳播格局下,盡快加強自身文化傳播能力建設,不讓中國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斷與決定,是破解這一問題的重要一環(huán)”“文化從業(yè)者還應提升傳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傳播能力。在數(shù)字時代,跨文化、跨國界傳播更具技術上的便利。《遇見工匠》《偉大詩人杜甫》等一批國際傳播紀實作品,表達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塑造了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人形象,實現(xiàn)了在國際國內的有效傳播”可知:豐富文化傳播形式,提升傳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傳播能力,實現(xiàn)中國文化在國內國際的有效傳播。答案:(1)B(2)D(3)B(4)①文藝是文化的一種表達形態(tài),文藝能直接表現(xiàn)文化,傳承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②文化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是否有文化追求、體現(xiàn)如何,將決定文藝創(chuàng)作層次的高低。(5)①真正認識中國文化,加深對自身群體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自覺意識,樹立文化自信;②傳承發(fā)展中國文化,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塑造有歷史厚重感和文化縱深感的中國文化形象;豐富文化傳播形式,提升傳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傳播能力,實現(xiàn)中國文化在國內國際的有效傳播。(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生死交鋒呂嘯天北方八月的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一場鵝毛大雪。漢軍駐扎的禿柳營幾乎被大雪所覆蓋。鋒利的長槍槍頭掛滿了雪花,在夜中發(fā)出炫目的青光,有些刺眼。驃騎將軍霍去病帳下親兵魏中悄悄地溜出營門,朝匈奴軍駐扎的狼子山狂奔而去。這個時候,匈奴軍元帥呼韓武揚正在帳中喝酒。他一人喝掉了兩瓶烈性的胡冰燒,烈酒燒紅了他的雙眼,但沒有驅散他心中的郁悶。開春之后,他受單于之命,率二十萬大軍,從西城長驅而入,占領了河西,打通了入侵漢朝的一條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通道。漢軍派出兩路人馬反擊匈奴。前鋒八萬人馬由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后路軍五萬人馬由征西大將軍衛(wèi)青統(tǒng)領?;羧ゲ÷暑I的前鋒八萬人馬在離河西匈奴軍三四十里外的單旗鎮(zhèn)扎營。呼韓武揚這時才相信漢軍的前鋒統(tǒng)帥是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這位要統(tǒng)兵入侵漢朝、二十余年征戰(zhàn)沙場的胡將,興奮得連呼:今夜就去劫營,殺霍去病一個人仰馬翻!呼韓武揚派前鋒呼韓元率五萬人馬連夜突襲漢軍。半夜時分,一臉血污的呼韓元狼狽不堪地逃了回來,說:漢軍早有準備,偷襲不成,反而折損了一萬人馬。呼韓武揚暗暗驚訝:沒想到霍去病年紀輕輕,竟是這樣的統(tǒng)兵奇才!在接下來的交鋒中,霍去病采用派出小股軍隊擾亂敵軍,敵軍追擊再用伏兵消滅的辦法,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匈奴軍士氣低落,呼韓武揚率兵退駐漠北?;羧ゲ÷时窊?,在漠北匈奴軍三十里外的禿柳營扎營。兩軍形成對峙局面?;羧ゲ≡诘刃l(wèi)青的后路軍前來支援,兩軍會合后,再一舉出擊,將匈奴軍趕出邊塞。匈奴軍二十萬人馬經過幾番廝殺,已經折損了近三萬人馬,寸土未得。而且對手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將和他率領的僅八萬人馬。呼韓武揚覺得作為匈奴最驍勇的大將,這是他統(tǒng)兵征戰(zhàn)以來遭受的最致命的重創(chuàng),也是他生命中的奇恥大辱。呼韓式揚開啟第二瓶胡冰燒酒時,聲稱有重要情報獻給元帥以換取千兩黃金賞賜的魏中被帶進了帳中。魏中對呼韓武揚施了個見面禮,一臉媚笑地說道:“告訴元帥一個天大的喜訊,漢軍前鋒統(tǒng)帥霍去病突染急病,軍醫(yī)醫(yī)治數(shù)日無效,已于天黑時分去世!”“霍去病暴病而死?”呼韓武揚聞言,突然睜大了血紅的雙眼,狂笑道,“天助我也!”片刻,他又搖了搖頭說:“不可能!一位身健體壯的年輕將軍,怎么可能染病而死?這分明是一個陷阱!”呼韓武揚令人將魏中看管起來,說若證實霍去病確實染病而亡,就賞賜魏中千兩黃金,否則斬其首級!次日晨,呼韓武揚令呼韓元率兩萬人馬來到漢軍陣前挑戰(zhàn),以打探虛實。漢軍掛起了免戰(zhàn)牌,呼韓元的手下用胡語百般辱罵,漢軍依然不為所動。呼韓武揚分析說:“漢軍士氣甚盛,素來每戰(zhàn)必應,今次竟掛起了免戰(zhàn)牌,莫非主帥霍去病真遭不測?”于是他又調派了兩萬人馬,兩軍合在一起攻打禿柳營,他率大軍隨時策應。呼韓元率四萬人馬來到漢軍營前,令弓箭手先放了一輪亂箭之后,擂鼓攻城。忽聽三聲炮響,禿柳營城門大開,一員虎將率領一路兵馬呼嘯殺出,威風凜凜,英氣逼人。其正是霍去??!都以為霍去病已經暴病身亡的匈奴兵見霍去病突然殺出來,嚇得魂飛魄散。他們不顧呼韓元的怒喝,落荒而逃,漢軍追擊了十余里路才收兵。匈奴兵被弓箭射死,被戰(zhàn)馬踩死,自己人誤殺自己人,共折損了八千余人。呼韓武揚大怒,將魏中押進帳中怒罵他謊報軍情,令人將其推出帳外斬首。魏中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地說:“元帥饒命!霍去病暴病而亡是千真萬確的事。漢軍營中殺出的這員虎將一定是假的!元帥可令人再探虛實,若消息有假,再殺我不遲!”呼韓武揚余怒未息地說:“你一個情報,今我折損八千多人馬,我不殺你難泄我心頭怒氣!”魏中被兵士推出帳外斬首。當天夜里,心情壞到了極點的呼韓武揚又在帳中喝悶酒,士兵來報,發(fā)現(xiàn)漢軍連夜撤軍?!败婈牪粫o故撤走,莫非是霍去病真的已經暴病而死?”呼韓武揚親率五萬人馬前去追擊漢軍。呼韓武揚率領的前鋒兩萬人馬追擊到禿柳營四十里外的一個地方時,兩路伏軍從山谷兩邊殺出,統(tǒng)兵的虎將朗聲道:“呼韓元帥,霍去病在此等候多時了!”話音一落,弓箭直射敵軍?!坝种辛嘶羧ゲ〉挠嬃耍 焙繇n武揚急急下令撤退。這一役,匈奴軍又折損了五千人馬。五天之后,呼韓武揚才得到確切的消息:霍去病確是在下大雪的那天晚上病故的。臨死之際,他安排好了撤軍的戰(zhàn)事,并讓一員長得跟他極為相似的虎將假扮他來追擊匈奴軍。這真真假假的情況令匈奴軍難辨真?zhèn)巍:繇n武揚聞訊暗暗驚嘆:我與一名已死去的人對壘,竟然尚不是其對手,霍去病真乃少有的將才呀?!咀ⅰ炕羧ゲ。ㄇ?40年—前117年),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二十歲時升任驃騎將軍,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與衛(wèi)青率軍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戰(zhàn)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力七萬余人,追擊匈奴軍直至狼居胥山與姑衍山,分祭天地,臨翰海而還。此戰(zhàn)使“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戰(zhàn)后加拜大司馬驃騎將軍,與衛(wèi)青同掌軍政。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道,年僅二十四歲。(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道北下起大雪,槍頭發(fā)出青光,渲染了悲壯的戰(zhàn)爭氛圍,漢軍駐扎在禿柳營,匈奴軍駐扎在狼子山,直接交代了兩軍對峙的情況。B.小說采取倒敘的方式,借呼韓武揚帳中飲酒的回憶,插入戰(zhàn)爭的起因和霍去病令其蒙受奇恥大辱的情節(jié),這樣寫的目的是制造懸念。C.霍去病帳下親兵魏中前往狼子山向呼韓武揚告密——街去病突染急病去世,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下文的人物活動作了鋪墊。D.“烈酒燒紅了他的雙眼”,“突然睜大了血紅的雙眼”,通過對人物眼睛的描寫,刻畫出了呼韓武揚憤恨想復仇的心理活動。(2)關于文中漢與匈奴博弈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A.魏中見霍去病死了,為了保全性命,悄悄地溜出營門去向呼韓武揚告密,但結果卻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B.呼韓武揚接到魏中的告密,先是狂喜,隨后馬上懷疑,次日就派兵打探虛實,足見其心思縝密,行動果決。C.漢匈兩次交鋒,“霍去病”突然出現(xiàn),都是在敵人在毫無準備或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這樣的用兵方略可謂不拘一格。D.小說結尾交代了真相“霍去病確實是在下大雪的那天晚上病故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3)霍去病從頭到尾都沒有出場,卻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形象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一形象的?(4)本篇歷史小說的“真實性”和“虛構性”體現(xiàn)在何處?請結合本文簡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部分,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寫手法、形象特點的能力。解答此題,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肖描像來正面寫人物,也會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評價等側面描寫人物。答題需要聯(lián)系原文語句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指定的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jù)題干中相關特色的提示,準確理解特色含義,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進行分析。【解答】(1)B.“小說采取倒敘的方式,借呼韓武揚帳中飲酒回憶”理解錯誤,借助呼韓武揚帳中飲酒回憶進行插敘。不依時間順序而插入“匈奴進攻漢,因為漢軍主帥是霍去病,匈奴變?yōu)橥耸鼐置妗钡那楣?jié),對前文情節(jié)作必要的補充、說明,為后文的情節(jié)作了鋪墊、照應,使情節(jié)更完整,結構更嚴密,內容更充實。插敘結束后,再繼續(xù)原來的敘述。故選B。(2)A.“魏中見霍去病死了,為了保全性命,悄悄地溜出營門去向呼韓武揚告密”理解錯誤,根據(jù)原文“驃騎將軍霍去病帳下親兵魏中悄悄地溜出營門,朝匈奴軍駐扎的狼子山狂奔而去”“呼韓武揚開啟第二瓶胡冰燒酒時,聲稱有重要情報獻給元帥以換取千兩黃金賞賜的魏中被帶進了帳中”可知,魏中為了保全性命去告密,屬于強加因果。故選A。(3)根據(jù)原文“呼韓武揚這時才相信漢軍的前鋒統(tǒng)帥是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這位要統(tǒng)兵入侵漢朝、二十余年征戰(zhàn)沙場的胡將,興奮得連呼:今夜就去劫營,殺霍去病一個人仰馬翻”可知,呼韓武揚最初聽說霍去病年輕,非常輕敵。小說后文中對霍去病的敘述視角出自呼韓武揚,“我與一名已死去的人對壘,竟然尚不是其對手,霍去病真乃少有的將才呀”,呼韓武揚對霍去病的稱贊從側面體現(xiàn)了霍去病足智多謀、年少有為的將領形象。根據(jù)原文“匈奴軍二十萬人馬經過幾番廝殺,已經折損了近三萬人馬,寸土未得,而且對手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將和他率領的僅八萬人馬。呼韓武揚覺得作為匈奴最驍勇的大將,這是他統(tǒng)兵征戰(zhàn)以來遭受的最致命的重創(chuàng),也是他生命中的奇恥大辱”可知,呼韓武揚帶領匈奴進攻,漢軍抵御階段,匈奴軍二十萬人馬對漢軍八萬,匈奴折損了近三萬人馬,寸土未得,兩軍進入對峙階段。通過具體數(shù)據(jù)的對比,展現(xiàn)了霍去病驍勇善戰(zhàn),既勇且謀的名將形象。(4)根據(jù)小說后面的注解“霍去?。ㄇ?40年—前117年),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二十歲時升任驃騎將軍,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與衛(wèi)青率軍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戰(zhàn)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七萬余人”“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二十四歲”可知,小說取材于西漢名將霍去病的經歷,以真實歷史事件霍去病“抗擊匈奴”,“英年早逝”為原型,符合生活的真實性。根據(jù)原文“都以為霍去病已經暴病身亡的匈奴兵見霍去病突然殺出來,嚇得魂飛魄散。他們不顧呼韓元的怒喝,落荒而逃,漢軍追擊了十余里路才收兵。匈奴兵被弓箭射死,被戰(zhàn)馬踩死,自己人誤殺自己人,共折損了八千余人”“呼韓武揚率領的前鋒兩萬人馬追擊到禿柳營四十里外的一個地方時,兩路伏軍從山谷兩邊殺出,統(tǒng)兵的虎將朗聲道:‘呼韓元帥,霍去病在此等候多時了!’話音一落,弓箭直射敵軍”“五天之后,呼韓武揚才得到確切的消息:霍去病確是在下大雪的那天晚上病故的。臨死之際,他安排好了撤軍的戰(zhàn)事,并讓一員長得跟他極為相似的虎將假扮他來追擊匈奴軍”“呼韓武揚聞訊暗暗驚嘆:我與一名已死去的人對壘,竟然尚不是其對手,霍去病真乃少有的將才呀”可知,作者發(fā)揮想象對材料進行藝術加工,通過霍去病臨終前對與匈奴戰(zhàn)事的縝密安排,以及匈奴軍對霍去病的聞風喪膽,塑造了年輕而威震漠北令匈奴軍隊聞之膽寒的一代名將霍去病,雖然是虛構內容,但故事卻合情合理,體現(xiàn)了小說藝術合理的虛構性。答案:(1)B(2)A(3)霍去病的形象特點:年輕名將,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①側面描寫。故事的敘述視角出自呼韓武揚,“沒想到霍去病年紀輕輕,竟是這樣的統(tǒng)兵奇才!”“我與一名已死去的人對壘,竟然尚不是其對手,霍去病真乃少有的將才呀?!睆膫让骟w現(xiàn)了霍去病足智多謀、年少有為的將領形象。②對比。匈奴進攻,漢軍抵御階段,匈奴軍二十萬人馬對漢軍八萬,匈奴折損了近三萬人馬,寸土未得,兩軍進入對峙階段。通過具體數(shù)據(jù)的對比,展現(xiàn)了霍去病驍勇善戰(zhàn),既勇且謀的名將形象。(4)①真實性:小說取材于史料中西漢名將霍去病的經歷,以真實歷史事件霍去病“抗擊匈奴”,“英年早逝”為原型,符合生活的真實性。②虛構性:作者發(fā)揮想象對材料進行藝術加工,創(chuàng)作情節(jié)細節(jié),塑造了年輕而威震漠北令匈奴軍隊聞之膽寒的名將霍去病,人物形象生動飽滿,體現(xiàn)了小說藝術合理的虛構性。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齊武帝永明十一年,魏主(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風沙常起,將遷都洛陽;恐群臣不從,乃議大舉伐齊,欲以脅眾。齋于明堂,使太常卿王湛筮之,遇《革》,帝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書任城王澄曰:“今出師以征未服,而得湯、武革命之象,未為全吉也。”帝厲聲曰:“繇云:‘大人虎變’,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龍興①已久,何得今乃虎變!”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②眾邪!”澄曰:“社稷雖為陛下之有,臣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钡劬弥私?,曰:“各言其志,夫亦何傷?”既還宮,召澄入見,逆③謂之曰:“明堂之忿,恐人人競言,沮我大計,故以聲色怖文武耳,想識朕意。”因屏人,謂澄曰:“今日之舉,誠為不易,但國家興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朕欲因此遷宅中原,卿以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經略四海,此周、漢之所以興隆也?!钡墼唬骸氨比肆暢俟剩貙Ⅲ@擾,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斷自圣心彼亦何所能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④也?!蔽褐髯园l(fā)平城至洛陽,霖雨不止。帝戎服,執(zhí)鞭乘馬而出。群臣稽顙于馬前。尚書李沖等曰:“今者之舉,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钡鄞笈唬骸拔岱浇洜I天下。期于混壹⑤,而卿等儒生,屢疑大計,斧鉞有常,卿勿復言!”帝乃諭群臣曰:“今者興發(fā)不小,動而無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遷中土,茍不南伐,當遷都于此,王公以為何如?欲遷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楨進曰:“今陛下茍輟南伐之謀,遷都洛邑,此蒼生之幸也?!睍r舊人雖不愿內徙,而憚于南伐,無敢言者,遂定遷都之計。(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注】①龍興:稱帝。②沮:破壞。③逆:迎接。④子房:這里指張良。⑤混壹:統(tǒng)一天下。(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常A之事B故C非常D人E之所及F陛下G斷H自I圣心J彼K亦L何所M能為N(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明堂,古代帝王宜明政教之所,凡朝會、祭祀、選士、養(yǎng)老、教學等大典,均在此舉行。B.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土地和谷物是農業(yè)社會的根基,后來用“社稷”代指國家。C.儒生,指遵從儒家學說的讀書人,后泛指讀書人。文中選用該詞含有對李沖等人的鄙視。D.斧鉞,指用于作戰(zhàn)的兵器,象征軍權和統(tǒng)治權,后泛指刑罰、殺戮,文中采用此詞原意。(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魏主孝文帝想遷都洛陽,擔心群臣不服從,于是想以大舉伐齊為名,趁機脅迫眾人遷徙;讓太常卿占卦,魏文帝認為卦象很吉利。B.魏主孝文帝因任城王對卦象的理解而感到憤怒,認為他有意阻止討伐南齊,后來意識到任城王只是表達作為臣子的真實想法,方才釋懷。C.魏主孝文帝退朝回宮,召見任城王,解釋“明堂之忿”的原因,說這不過是為震懾百官罷了,后來他說出真實意圖,得到任城王的支持。D.魏主孝文帝到達洛陽后,仍有大臣反對遷都,他向群臣講道理,并給出南伐和遷都兩種選擇,眾人權衡利弊,不敢再說反對意見。(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傷?”②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選自《鴻門宴》)(5)魏主孝文帝拓跋宏遷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要結合出處、語境,整體把握語句含意,從易入手,各個突破。(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忌鶕?jù)課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進行判斷。(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關鍵詞,直譯與意譯相結合。(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類題答題時,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內容,根據(jù)原題所問找到答題區(qū)間并對答題區(qū)間進行分析與歸納,最終概括出答案?!窘獯稹浚?)句意:不平凡的事,要不平凡的人才能做到。陛下您的決斷是出自圣明的內心,他們又能做什么?“非常之事”這里單獨成句,起到強調的作用,選B;“故非常人之所及”解釋說明前文的“非常之事”,之后斷開,選F;“陛下斷自圣心”與“彼亦何所能為”兩句主語不同,其間斷開,選J。故選:BFJ。(2)D.“文中采用此詞原意”錯誤,斧、鉞通常被聯(lián)稱,二者都是用來劈砍的長兵器,而且是軍權和統(tǒng)治權的象征。但其在文中指刑罰,并非原意。故選:D。(3)D.“魏主孝文帝到達洛陽后,仍有大臣反對遷都”錯誤,魏主計劃遷都落陽,擔心大臣不服從,宣稱討伐南齊,想借此脅迫大臣同意南遷。到達洛陽后,李沖等人反對,但其反對的是南伐,并不是遷都。相較于南伐,眾人同意遷都。故選:D。(4)①“乃”,才;“解”,氣消;“志”,想法;“何傷”,有什么關系。譯文:過了很久孝文帝才氣消,說:“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有什么關系呢?!雹凇叭 保尤?;“幸”,迷戀;“志”,志向。譯文:現(xiàn)在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5)由原文“魏主(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風沙常起,將遷都洛陽”可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因為都城平城氣候寒冷,夏季六月常下雪,經??耧L大作,塵土飛揚,將要遷都洛陽??梢娖匠黔h(huán)境惡劣。由原文“因屏人,謂澄曰:‘今日之舉,誠為不易,但國家興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可知,于是孝文帝屏退侍從對拓跋澄說:“現(xiàn)在的舉動,確實不容易。只是魏國從北方地區(qū)崛起后,遷徙到平城,這是有利于武力征伐的地方,而不利于文教治國?!笨梢娛怯梦渲?,不適合來治理天下。由原文“‘今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朕欲因此遷宅中原,卿以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經略四海,此周、漢之所以興隆也’”可知,“如今我將改變風俗習慣,這個想法真的太難實現(xiàn)。我想趁此機會把都城遷到中原,您認為怎么樣?”拓跋澄說:“陛下想在中原擇地而居,來經營治理天下,這是周朝、漢朝國家興隆的原因。”可見遷都洛陽有利于移風易俗,統(tǒng)一天下。答案:(1)BFJ(2)D(3)D(4)①過了很久孝文帝才氣消,說:“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有什么關系呢?!雹诂F(xiàn)在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5)①平城環(huán)境惡劣;②平城是用武之地,不適合用教化來治理;③遷都洛陽有利于移風易俗,統(tǒng)一天下。參考譯文:南朝齊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因為都城平城氣候寒冷,夏季六月常下雪,經??耧L大作,塵土飛揚,將要遷都洛陽。他擔心文武大臣不愿服從,于是議論討伐南齊,想借這個機會脅迫文武大臣(南遷)。孝文帝在明堂左閣齋戒,讓太常卿王諶占卦,結果是《革》,文帝說:“‘商湯和周朝武王革命,這是響應上天而又順應百姓的舉動?!瘺]有什么卦象比這更吉利啊。”文武百官都不敢說話。尚書任城王拓跋澄說:“現(xiàn)在出兵去討伐未征服的地區(qū),可卦象是商湯和周武王革命,恐怕不全部是大吉之兆?!蔽牡蹏绤柕卣f:“爻辭說‘王者出處行動變化莫測,就如老虎身上的花紋一樣’,你為何說不吉利?”拓跋澄說:“陛下稱帝已經很久了,為何現(xiàn)在才說像老虎身上的花紋一樣變化莫測?”孝文帝變臉發(fā)怒地說:“國家是我的國家,任城王你是想打擊我軍的士氣嗎?”拓跋澄說:“國家雖然是歸您所有,可是我是國家的大臣,怎么可以知道危險而不說出來!”過了很久孝文帝才氣消,說:“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有什么關系呢?!被氐交蕦m后,征召拓跋澄入宮覲見,文帝迎上去對拓跋澄說:“剛才在明堂我非常憤怒,是害怕大臣人人競相議論,阻止我的大計,所以用聲色俱厲來恐嚇文武百官罷了,想必您明白我的意思?!庇谑切⑽牡燮镣耸虖膶ν匕铣握f:“現(xiàn)在的舉動,確實不容易。只是魏國從北方地區(qū)崛起后,遷徙到平城,這是有利于武力征伐的地方,而不利于文教治國。如今我將改變風俗習慣,這個想法真的太難實現(xiàn)。我想趁此機會把都城遷到中原,您認為怎么樣?”拓跋澄說:“陛下想在中原建都,來經營治理天下,這是周朝、漢朝興旺昌盛的原因?!毙⑽牡壅f:“北方人習慣常俗貪戀舊地,我這樣做一定會使他們震驚騷動,怎么辦?”拓跋澄說:“不平凡的事,要不平凡的人才能做到。陛下您的決斷是出自圣明的內心,他們又能做什么?”孝文帝說:“任城王,真是我的張良啊!”北魏孝文帝從平城出發(fā)到達洛陽,大雨連綿不止。魏文帝身穿戰(zhàn)袍,手持馬鞭騎馬而出,群臣在戰(zhàn)馬前跪拜磕頭。尚書李沖等大臣說:“今天的軍事行動,是天下人都不愿意的,只有陛下您一個人想做?!蔽牡鄞笈?,說:“我正想征服四方,希望統(tǒng)一天下,而你們這幫儒生,屢次懷疑我的大計。朝廷的斧鉞有使用的時候,你不要再說了?!蔽牡蹠灾I群臣說:“現(xiàn)在我們大規(guī)模出動,動靜不小,但師出無功而返,讓后人怎么看我?我世世代代居于北方,想把都城遷到中原。如果不想繼續(xù)南伐,就把都城遷到洛陽,你們看怎么樣?同意遷都的站在左邊,不同意的站到右邊?!蹦习餐跬匕蠘E上前說:“現(xiàn)在陛下如果停止南伐的謀略,遷都洛陽,這是百姓的幸事。”當時眾人雖然不愿意遷都,但又害怕繼續(xù)南伐,所以沒有人再敢說話。于是確定了遷都洛陽的大計。(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烏江項王廟嚴遂成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①竟亡秦。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獨為靈均④。[注]①巨鹿:項羽曾率各路義軍在巨鹿大破秦軍。②韓信:先投奔項羽,未得重用,轉而投奔劉邦。③招魂:《楚辭》中有《招魂》詩,據(jù)傳是宋玉為屈原而作。④靈均:指屈原。(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首聯(lián)從項王廟的氣勢、氛圍落筆,引發(fā)詩人對項羽千秋功罪問題的探尋。B.頷聯(lián)借用“赦漢”和“亡秦”,突出了項羽的一些作為對時勢的巨大影響。C.頸聯(lián)以范增和韓信為例證,對項羽在楚漢之爭中的得與失作了全面的評價。D.尾聯(lián)詩人認為如今《楚辭?招魂》不僅為招屈原之魂,也表達了對項羽的悼念。(2)同樣是憑吊項羽,本首詩與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所抒發(fā)的情感同中有異,請簡要分析。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注]此詩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淪陷后,康王趙構帶著臣僚南逃,偏安于臨安(今杭州)。【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比較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兩首詩歌,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比較和分析?!窘獯稹浚?)C.“對項羽在楚漢之爭中的得與失作了全面的評價”錯誤,頸聯(lián)只寫了項羽不用范增、韓信,不重視人才的一面,只寫了失,也并不全面。故選C。(2)“船沉巨鹿竟亡秦”描寫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大破秦軍主力,表達了詩人對項羽誅滅暴秦,建立赫赫功業(yè)的贊美之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寫項羽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寫直到現(xiàn)在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寧肯戰(zhàn)死也決不再回江東。贊美項羽是一位凜然無畏的英雄。因此,兩首詩都有對項羽的贊美之情。“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中,寫項羽雖然建立起偉大的功業(yè),卻不能重用范增、韓信這樣的人才,并且“劍舞鴻門能赦漢”寫其在楚漢之爭中決策錯誤,導致功業(yè)未竟,表達作者對其惋惜之情;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寫項羽卻拒絕東渡,自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江邊,英勇無畏。而宋朝君臣面對孤軍深入的金兵,竟然倉皇南逃,作者借此表達對怯懦畏葸、只顧逃命茍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諷刺。答案:(1)C(2)同:兩首詩中都流露出對項羽的贊美。異:嚴詩中還包含有對項羽不能用人、功業(yè)未竟的惋惜;李詩中還包含著對茍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諷刺。譯文:廟前繪有熊虎圖案的大旗迎風招展,似乎在拜問過往行人項羽的功過,但項羽的千秋功過只有鬼神才能回答。他在鴻門宴上優(yōu)柔寡斷竟然赦免了漢王,那他在巨鹿破釜沉舟打敗秦軍時豪氣哪里去了?范增走后就再也沒有為項羽出謀劃策的主要謀士了,而為建立漢朝立下大功的韓信竟是被項羽驅逐出去的。楚江上的招魂歌最為哀怨,而被招魂的不僅僅是屈原,還有項羽。賞析:本詩開篇中規(guī)中矩,首聯(lián)以現(xiàn)實之旅為切入點,引出下文對歷史的評價。之后兩聯(lián)引用史實,頷聯(lián)一貶一褒,矛盾沖突明顯,也極大地蘊含著作者本人對項羽的愛恨交加。接著,作者通過范增、韓信兩位名臣的政治遭遇深刻揭示了項羽在楚漢戰(zhàn)爭中失敗的原因,“一去”“原來”兩詞不僅給人以極大的惋惜之感。尾聯(lián)筆者認為尤為出彩,作者自問自答,以宋玉為屈原作招魂暗喻自己對項羽評判之事,足見其對項羽的評價。(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會是在“莫春者,春服既成”情況下,成年人帶幾個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2)關于荊軻刺秦王,歷來頗多贊語,古人也有對此非議的,如宋朝的蘇洵在《六國論》中就這樣評論刺秦事件: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3)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經常出現(xiàn)在古詩文中。如:盡挹西江,細斟北斗?!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解答】故答案為:(1)莫春者春服既成(重點字:莫)(2)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重點字:卿)(3)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重點字:挹)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9分)6.(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九零后、零零后群體中,“斷親”成為一種常態(tài)。有人認為,與其說是年輕人變了,①。社會的變化使很多年輕人的心態(tài)和認知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在過往幾千年的農耕時代,親緣社交特點突出。即使是近現(xiàn)代,這種原始的親緣生存體系依然留有痕跡,尤其是在鄉(xiāng)村,一個村莊一個姓或者只有少數(shù)幾個姓的情況,依然普遍。當下,社會人口流動加快,人們不再僅僅依靠土地養(yǎng)家糊口,村子里的青壯年經常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人干脆在外地安家落戶,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在血緣基礎上形成的傳統(tǒng)親緣社交體系。取而代之的,是以同學、朋友、同事、鄰居等為主體的新社交體系。常言道:“②。”青年人會在這個新圈子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求生活和工作上的幫扶,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依靠同族之間的扶持互助,維護家族穩(wěn)定繁榮的必要性也不像過去那樣迫切??梢姡皵嘤H”是新的社會形態(tài)的塑造,它的另一頭是更多的“連接”。這種趨勢具有一種不可抗拒性。有學者認為:今天,親疏關系③,而是要看人品、三觀是否相合;血緣關系不再是一種束縛,而成了一種選擇——從這個角度講,“斷親”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也有人善意提醒,“斷”只是一種治療方法,如果自己的親緣關系很健康,就沒必要去“治”。(1)請結合文本,概括傳統(tǒng)親緣社交體系的三個特征。(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本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行文脈絡,用準確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歸納。(2)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要依據(jù)文體確定中心,理清層次確定類型,在進行篩選整合遣詞造句,最后再讀文段查漏補缺?!窘獯稹浚?)由題干可知,首先要篩選有關傳統(tǒng)親緣社交體系的內容,然后概括出三個特征。由“當下,社會人口流動加快,人們不再僅僅依靠土地養(yǎng)家糊口,村子里的青壯年經常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可知,這是當下社交體系,與之相反,傳統(tǒng)親緣社交體系應是以土地為基礎,人口的流動性差。由“在血緣基礎上形成的傳統(tǒng)親緣社交體系”“這種原始的親緣生存體系”“一個村莊一個姓或者只有少數(shù)幾個姓的情況”可知,傳統(tǒng)血緣社交體系是以血緣為紐帶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親緣關系網絡。由“過去那樣依靠同族之間的扶持互助,維護家族穩(wěn)定繁榮的必要性也不像過去那樣迫切”可知,傳統(tǒng)血緣社交體系是以家族利益為中心,同族人之間相互扶持共同維護家族的穩(wěn)定。(2)第一處,由前面“與其說是……”可知,此處應有“不如說是……”與之搭配;由前面“……年輕人變了”和后面“社會的變化”可知,此處應有“社會變了”的內容,故此處填寫“不如說是社會變了”。第二處,由“常言道”可知,此處應是填寫大家知道的俗語;結合“取而代之的,是以同學、朋友、同事、鄰居等為主體的新社交體系”“青年人會在這個新圈子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求生活和工作上的幫扶……”可知,此處應是說“近鄰”和“遠親”的關系,故此處填寫“遠親不如近鄰”。第三處,由后面的分號可知,分號前后是并列關系,“親疏關系③”與“血緣關系不再是一種束縛”位置一致,所以此處句中應有“不再……”這一內容,所以此處填寫“不再由血緣決定”;也可以根據(jù)橫線后“而是要看人品”進行填寫,與“而是”搭配的應是“不是”,與“看人品”相對應的應是“看血緣”。答案:(1)①以土地為基礎,人口流動性差;②以血緣為紐帶,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親緣關系網絡;③以家族利益為中心,同族人扶持互助,共同維護家族的穩(wěn)定繁榮。(2)①不如說是社會變了;②遠親不如近鄰;③不再由血緣決定(不是看血緣)。(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7.(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勞動,是與大地肌膚相親。在田地邊,以裸露的腳趾觸碰大地,小心地觸碰??s回,又伸展。伸展,再縮回??吹緜冋玖⒃谝黄足筱蟮乃镏醒?,不跑,不跳,亦不縮腳,藍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我就感覺羞愧。人不如稻?試試,再試試,果然就不燙腳了。把兩只腳慢慢地伸入水田,忍住,再忍住,如一棵稻秧把根伸進大地深處。田泥包裹,溫暖如春,血脈相通。我把鐵耙舉起,又放下。放下,又舉起。沙地是一本大書,我一頁一頁,努力地翻閱腳下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氣息讓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開又覆蓋,卻不知道到底是在尋找什么。勞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親一樣舉起耙,像父親一樣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親一樣握緊耙柄,像父親一樣用泥土搓手。我感覺自己和父親、祖先們,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汗水是自發(fā)根出發(fā)的,沿額頭,至鼻尖,繞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與父親的,與先人的,也是一個模樣。(1)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請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力的。(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可以改成“我舉起耙,把口水唾在手心,握緊耙柄,用泥土搓手”,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3)文中有兩處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同威信達技術(山東)有限責任公司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第五單元 信息獲取與交流 第16課 網上獲取信息 三、網上讀書》教學設計教學反思-2023-2024學年初中信息技術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 2025至2030年中國板框式濾油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學會記事》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 第五章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qū)城市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 2025至2030年中國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挖裝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太陽能熱電聯(lián)產項目管理與組織結構
- 2025至2030年中國折臂式升降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廊架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1 聚聚散散 教案人教版美術四年級下冊
- 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八年級下冊教案
- GB/T 36196-2018蛋鴿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規(guī)程
- GB/T 21653-2008鎳及鎳合金線和拉制線坯
- GB/T 15970.2-2000金屬和合金的腐蝕應力腐蝕試驗第2部分:彎梁試樣的制備和應用
- 入職的通知書
- doors培訓材料-工具入門
- 中國古典文獻學 第四章課件
-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預防控制知識課件
- 旅游經濟學全套課件
- 醫(yī)療器械供貨企業(yè)質量保證體系調查表(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