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寓言四則 穿井得一人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1頁
第22課 寓言四則 穿井得一人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2頁
第22課 寓言四則 穿井得一人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3頁
第22課 寓言四則 穿井得一人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2課寓言四則穿井得一人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

第22課寓言四則穿井得一人教學設計

【素養(yǎng)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重點)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寓意,培養(yǎng)健全人格,辯證看待問題。(重難點)

【背景資料】

《穿井得一人》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中華書局2012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

【文學常識】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呂不韋召集門下賓客,“兼儒墨,合名法”,集體編纂而成的一部書。

呂不韋,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人。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個部分,共一百六十篇,攝取儒、道、名、法、墨、兵、農(nóng)、陰陽等諸家之說,內(nèi)容涵蓋政治、經(jīng)濟、軍事、農(nóng)業(yè)、外交、倫理、道德、修身等各個方面,同時涉及天文、歷法、地理、樂律、術數(shù)等,成為一本體系龐大而復雜的學術著作。

本書既有指導實踐之用,又有知識教育之功,且蘊含著耐人深思的哲學意味,可謂先秦諸子百家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實踐經(jīng)驗以及各種文化觀念、哲學思想的提取和濃縮。

【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初讀課文,并在課本上做好批注。體會寓言寓意,思考這則寓言主要寫了什么。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詞。

2.畫出認為重要的句子。

3.標記出有疑問的地方,在旁邊批注問題。

【聽讀課文】

播放音頻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ɡài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眹?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課文翻譯】

譯文:

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家里沒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澆田,經(jīng)常要有一個人在外面(專門做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訴別人說:“我家挖井得到了一個人。”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傳播開來說:“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

譯文:

居住在國都中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向宋國的國君報告了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家詢問,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睂さ降南⑷绱?,還不如不知道。

【學講故事】

用流暢的語言完整地復述這個故事。

【分析討論】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道聽途說的人把這句話聽成了什么意思?

丁氏的意思是:“我家打井節(jié)省了一個勞動力?!?/p>

道聽途說的人把這句話聽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個人。"

2.宋君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為宋君不太相信那個姓丁的人能夠“穿井得一人”這件事。

宋君是一個不盲目輕信傳言,開明正直的君主。

3.“穿井得一人"這個故事原來是一場誤會,造成這個誤會的原因是什么?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考點: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答題思路:(1)明確一則寓言可能會有多種寓意;(2)緊扣題目要求,聯(lián)系文意從不同角度思考;(3)要切合人物身份、地位等,語言簡練概括。

原因:傳播者沒有調(diào)查事實,道聽途說。

道理:①說話要防止產(chǎn)生歧義(從丁氏的角度)。

②不要輕信流言蜚語,不要傳播未經(jīng)自己考查的話(從“傳之者”的角度)。

③對待傳聞應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調(diào)查研究,去偽存真(從宋君的角度)。

【板書設計】

【寫作特色】

語言幽默風趣,寓理于事。

姓丁的人說的話,因有一個多義詞“人"(既可以理解為“人”,也可以理解為“勞動力")而被誤解,結果越傳越遠,居然傳到國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實與傳聞相差太大,不禁令人發(fā)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們不可輕信傳聞。

【課堂總結】

《穿井得一人》記敘了宋國丁家打井得到了一個勞動力被誤傳為從井中挖出了一個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對于道聽途說的話,一定要細察,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

【字詞清單】

古今異義

及其家穿井

古義:挖掘,開鑿。

今義:把衣服鞋襪等物套在身體上。

國人道之

古義:國都。

今義:國家。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聞之于宋君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告人曰[省略主語,即“(丁氏)告人曰”]

倒裝句: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狀語后置,即“宋君令人于丁氏問之"]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狀語后置,即“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拓展提升】

三人成虎

戰(zhàn)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能真正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zhì)?!皯?zhàn)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現(xiàn)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魏王道:“我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饼嬍[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饼嬍[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現(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饼嬍[陪太子回國后,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