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期末復(fù)習(xí)知識清單)_第1頁
2025年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期末復(fù)習(xí)知識清單)_第2頁
2025年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期末復(fù)習(xí)知識清單)_第3頁
2025年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期末復(fù)習(xí)知識清單)_第4頁
2025年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期末復(fù)習(xí)知識清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選擇性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5.1《論語十二章》:一、挖空訓(xùn)練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

()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論語·學(xué)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6.子曰:“質(zhì)()勝

()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論語·泰伯》)8.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10.顏淵問仁。子曰:“克

()己復(fù)

()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

(),請事

()斯語矣。”(《論語·顏淵》)1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12.子曰:“小子

()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

(),可以觀

(),可以群

(),可以怨

()。邇

()之事

()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答案】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指有才藝或有道德的人)而正(匡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論語·學(xué)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怎樣對待禮呢?!叭纭巍币鉃椤鞍选趺礃印??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3.子曰:“朝聞道(道:道理,真理。指宇宙間的一切法則、道理),夕死可矣。”(《論語·里仁》)4.子曰:“君子喻(知曉,明白)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5.子曰:“見賢(賢:有賢德、有才華的人)思齊(齊:與……看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內(nèi):在心里)自省也?!?《論語·里仁》)6.子曰:“質(zhì)(質(zhì)樸、樸實)勝(勝:勝過,超過)文(華美、文采)則野(粗野,鄙俗),文勝質(zhì)則史(虛飾、浮夸)。文質(zhì)彬彬(文質(zhì)兼?zhèn)洹⑴浜线m當(dāng)?shù)臉幼?,然后君子?!?《論語·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遠(yuǎn)大,意志堅強。弘:廣、大,這里指志向遠(yuǎn)大),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已:停止),不亦遠(yuǎn)乎?”(《論語·泰伯》)8.子曰:“譬如為山(為山:堆積土山),未成一簣(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子罕》)9.子曰:“知(同“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10.顏淵問仁。子曰:“克(約束、克制)己復(fù)(復(fù):實踐,實行)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條目、細(xì)則)?!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敏:聰明,機智),請事(實踐、從事)斯語矣?!?《論語·顏淵》)11.子貢問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和萍杭叭?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12.子曰:“小子(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指激發(fā)人的感情),可以觀(指觀察政治的得失、風(fēng)俗的盛衰),可以群(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怨(指諷刺時政)。邇(近)之事(事:侍奉)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二、知識梳理一、文言知識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一詞多義興《詩》可以興,可以觀(動詞,激發(fā)人的感情)從者病,莫能興(動詞,起身)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動詞,興辦,舉辦)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動詞,發(fā)生,產(chǎn)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詞,勤勉)回雖不敏(形容詞,聰慧)天之應(yīng)人,敏于景響(形容詞,快,疾速)居居無求安(名詞,居住的環(huán)境)佛印居左,魯直居右(動詞,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動詞,處于)昂其直,居為奇貨(動詞,囤積,儲存)欲居之以為利(動詞,占,占有)居有頃,倚柱彈其劍(用在時間詞語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時間)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動詞,停留,止息)勝質(zhì)勝文則野(動詞,超過)驢不勝怒,蹄之(動詞,經(jīng)得住,能承受)百戰(zhàn)百勝(動詞,勝利)予觀夫巴陵勝狀(形容詞,優(yōu)美的)何可勝道也哉(動詞,盡,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動詞,匡正)名不正,則言不順(形容詞,正當(dāng),合適)其冠不正(形容詞,不偏,不斜)心術(shù)不正(形容詞,正直)正中下懷(副詞,恰好)為正副二本(形容詞,正式的,為主的,和“副”相對)日月正相望(副詞,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進行和持續(xù),正在)克克己復(fù)禮為仁(動詞,約束)然操遂能克紹(動詞,戰(zhàn)勝,攻破)何功不克(動詞,完成,成功)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助動詞,能夠)而敏于事而慎于言(連詞,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禮何(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連詞,表順承,就)死而后已(連詞,表順承,才)其請問其目(代詞,它的)其“恕”乎(副詞,表推測,大概,也許)古今異義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古義:文質(zhì)兼?zhèn)?、配合適當(dāng)?shù)臉幼?。今義:形容人文雅有禮貌。)譬如平地,(古義:填平洼地。今義:平坦的土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古義: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今義: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詞類活用(1)名詞的活用朝聞道,夕死可矣(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心)質(zhì)勝文則野(名詞作形容詞,粗野、鄙俗)(2)形容詞的活用見賢思齊焉(形容詞作名詞,賢能的人)見賢思齊焉(形容詞作動詞,向……看齊)句式積累(1)倒裝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定語后置句,即“有一可以終身行之之言乎”)敏于事而慎于言(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于事敏而于言慎”)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君子于義喻,小人于利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已所不欲,勿于人施”)(2)判斷句止,吾止也(“也”表判斷)進,吾往也(“也”表判斷)克己復(fù)禮為仁(“為”表判斷)二、常識積累文學(xué)常識《論語》: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其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一仁,社會政治范疇一禮,認(rèn)識方法論范疇一中庸?!叭省笔恰墩撜Z》的思想核心??鬃哟_立了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yīng)仁、表達(dá)仁的--種合理的社會關(guān)系與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tǒng)方法論原則。四書:《論語》《大學(xué)》、《中庸》、《孟子》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5.2《大學(xué)之道》:一、挖空訓(xùn)練《大學(xué)之道》/《禮記》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敬鸢浮俊洞髮W(xué)之道》(《禮記》)大學(xué)之道,在明(形作動,弘揚)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知止(目標(biāo),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心不妄動),靜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慮(思慮精深),慮而后能得(收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使……整齊、有序)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獲得知識)。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律)皆以修身為本(根本)。二、知識梳理一、文學(xué)常識關(guān)于《禮記》:《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xué)家戴圣所編,是中國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xué)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xué)方法、學(xué)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xué)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抖Y記》是“三禮”(《儀禮》《周禮》《禮記》)之一、“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之一,“十三經(jīng)”(《易經(jīng)》《書經(jīng)》《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之一。東漢鄭玄作“注”位居“三禮”之首。關(guān)于《大學(xué)》:《大學(xué)》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大學(xué)》提出的“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其他知識:①天子指古代臣民對帝王的尊稱。②庶人指平民百姓。二、文言知識歸納(一)古今異義1.大學(xué)之道古義:倫理、政治、哲學(xué)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xué)問今義:實施高等教育的學(xué)校(二)詞類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動,弘揚)2.先齊其家(使動,使……整齊)(三)一詞多義1.明(1)在明明德(動詞,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詞,美好的)2.道(1)則近道矣(名詞,規(guī)律、道理)(2)不足為外人道也(動詞,說)(3)道芷陽間行(動詞,取道)(4)會天大雨,道不通(名詞,道路)3.修(1)先修其身(動詞,修養(yǎng))(2)修守戰(zhàn)之具(動詞,修理、整治)(3)鄒忌修八尺有余(名詞,長,這里指身高)(四)狀語后置1.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挖空訓(xùn)練《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薄敬鸢浮俊度私杂胁蝗讨摹?《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才)有不忍人之政矣。以(用)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運轉(zhuǎn))之掌上。所以(…的原因)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表判斷):今人乍(突然)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恐懼)惻隱(憐憫)之心;非所以(因為)內(nèi)交(結(jié)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博?。┳u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厭惡)其聲而然(這樣)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對自己的不善感到羞恥,對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發(fā)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謙遜推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認(rèn)為)不能者,自賊(傷害)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充實)之矣,若火之始然(燃),泉之始達(dá)(涌出)。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侍奉)父母?!倍⒅R梳理一、文學(xué)常識1、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圣”,與孔子并稱“孔孟”。他繼承孔子的學(xué)說,提出“仁政”、“王道”,反對“霸道”的主張。孟子認(rèn)為人性本善,把倫理與政治緊密結(jié)合起來,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是政治的根本。2、《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寫而成記錄的是有關(guān)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辯、民本、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七篇?!睹献印纷鳛橐徊咳寮医?jīng)典,宗旨宏遠(yuǎn)、邏輯清晰、氣勢磅礴、語言生動,不僅使孟子在當(dāng)時即享有雄辯家的盛譽,而且對后世政論、文學(xué)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3、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等幾個有名的帝王。二、文言知識歸納(一)通假字1.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納”,接納,交納)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燒)(二)古今異義1.自賊者多古義:傷害今義:偷東西的人(三)一詞多義1.所以(1)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2)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3)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介詞,用來……的、的憑借)2.是(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詞,此)(2)斯是陋室(判斷詞,同今義)3.事(1)不足以事父母(動詞,侍奉)(2)今日之事何如(名詞,事情)(四)特殊句式1.判斷句(1)無惻隱之心,非人也;(2)無羞惡之心,非人也;(3)無辭讓之心,非人也;(4)無是非之心,非人也。(5)惻隱之心,仁之端也;(6)羞惡之心,義之端也;(7)辭讓之心,禮之端也;(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狀語后置(1)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2)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6.1《老子四章》:一、挖空訓(xùn)練《老子》四章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答案】《老子》四章三十輻共一轂(車輪的中心位置,與輻相接),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和泥)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門窗)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企(踮起腳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顯露)者不明,自是(正確)者不彰。自伐(自我夸耀)者無功,自矜(自我夸耀)者不長(長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通“形”,形體),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為,做)也。(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剛強)。知足者富,強行(勉強而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持守),其未兆易謀(謀劃),其脆易泮(通“判”,分離),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細(xì)小的枝椏);九層之臺,起于累(通“蔂”,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接近)成而敗之。慎(謹(jǐn)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彌補、補救)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二、知識梳理一、文化常識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rèn)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兜赖陆?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xué)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兜赖陆?jīng)》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暗婪ㄗ匀弧笔恰兜赖陆?jīng)》中老子思想的精華?!暗馈弊鳛椤兜赖陆?jīng)》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暗隆笔恰暗馈痹趥惓nI(lǐng)域的發(fā)展與表現(xiàn)。“道”與“法”在規(guī)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胺ā睉?yīng)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zhuǎn)化之中發(fā)揮其作用。二、文言知識(一)通假字1.曰余食贅行(通“形”,形體)2.其脆易泮(通“判”,分離)3.起于累土(通“蔂”,土筐)(二)一詞多義1.用(1)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用途,作用)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因為) 2.立(1)企者不立(站立) (2)三十而立(成就) 3.伐(1)自伐者無功(夸耀) (2)齊師伐我(攻打) 4.處(1)故有道者不處(為,做) (2)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享有,具有)(3)嚴(yán)加查處(處理,制裁) (4)藏身之處(處所) (5)只因未到傷心處(時候) (6)設(shè)身處地(處在,處于) 6.2《五石之瓠》:一、挖空訓(xùn)練《五石之瓠》/《莊子》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pìkuàng)()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句式:)。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答案】《五石之瓠》/《莊子》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贈送)我大瓠(葫蘆)之種,我樹(種植、培育)之成(成熟)而實(結(jié)的葫蘆)五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以(介詞,用)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拿起來)也;剖之以為(把它作為)瓢,則瓠落(又寫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樣子)無所容。非不呺然(龐大而又中空的樣子)大也,吾為(因為)其無用而掊(砸破)之?!鼻f子曰:夫子固(本來)拙于用(使用)大(形作名,大東西)矣!宋人有善為不龜(通作“皸”,皮膚受凍開裂)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pìkuàng)(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絲絮。)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省略句,省略“以”,“以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不超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賣,出售)技百金,請與(給)之。”客得之,以(來)說吳王。越有難(發(fā)難,這里指越國對吳國有軍事行動),吳王使之將(統(tǒng)帥軍隊)。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同一,一樣的)也,或(有的人)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用繩結(jié)綴)以為大樽(本為酒器,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種鳧水工具,俗稱腰舟),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蓬:草名,其狀彎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見識淺薄不能通曉大道理。)也夫!二、知識梳理一、文化常識莊子(約前369一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偉大的思想寥、文學(xué)家。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xu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并稱“老莊”。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豐富,結(jié)構(gòu)變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渾,情致曠達(dá),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給人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獨樹一幟。《莊子》一書博大精深,集莊子的哲學(xué)、政治、倫理、文藝?yán)碚摷八季S方式于一體,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二、文言知識(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同“皸”,皮膚凍裂)2.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同“纊”,絲綿絮)3.客得之,以說吳王(同“悅”,取悅)(二)詞類活用1.我樹之成而實五石(名作動,種植;名動,結(jié)實)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作名,大的東西)3.吳王使之將(名動,領(lǐng)兵)4.其堅不能自舉也(形作名,堅固程度)5.能不龜手一也(一樣)(三)一詞多義1.固:(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本來)(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牢固)(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4)君子固窮(安于)(5)藺相如固止之(一再)(四)句型1.省略句(1)以(之)盛水漿(2)請買其方(以)百金2.定語后置(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3.狀語后置(1)請買其方(以)百金7《兼愛》:一、挖空訓(xùn)練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句式),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dāng)()察亂何自起(句式)?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句式),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句式),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巳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句式)。【答案】圣人(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以(把)治天下為(作為)事者也(判斷句),必知亂之所自起(產(chǎn)生的地方),焉(于是、才)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治理)。譬(比)之如醫(yī)之攻(醫(yī)治)人之疾者然(一樣),必知疾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不)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考察)亂之所自起。當(dāng)(通“嘗”,嘗試)察亂何自起(賓語前置)?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孝敬)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賓語前置),不愛父,故虧(使動,使……虧損)父而自利(使動,使……受益);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即使)父之不慈(形作動,慈愛)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天下之為盜賊(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者亦然(這樣)。盜愛其室(家),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使動,使……受益)其室;賊愛其身(自己),不愛人,故賊(名作動,劫奪財物)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卿大夫的封地),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卿大夫的封地),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使動,使……受益)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紛亂之事),具(完備)此而巳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假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像)愛其身,猶(仍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怎么施行)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無”,沒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通“又”)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通“又”)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怎么)得不禁惡而勸(鼓勵)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互相)惡則亂。故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對墨子的尊稱)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判斷句)。二、知識梳理一、文化常識1、《墨子》:《墨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xué)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該書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涉及哲學(xué)、邏輯學(xué)、軍事學(xué)、工程學(xué)、力學(xué)、幾何學(xué)、光學(xué),先秦的科學(xué)技術(shù)成就大都依賴《墨子》以傳,文章由小及大、連類比譬、逐層推理。語言質(zhì)樸無華,造句遣詞口語化。2、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的后裔,曾擔(dān)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xué)家、軍事家,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葬”“節(jié)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jié)用、尚賢為支點,創(chuàng)立了以幾何學(xué)、物理學(xué)、光學(xué)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xué)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xué)”。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3、①子。“墨子”中的“子”是對墨子的尊稱。在文言文中,“子”指“您”,尊稱對方,通常為男性。②家、國。卿大夫的封地叫家,諸侯的封地叫國。③大夫。本文中指職官等級名。周代官爵分公、卿、大夫、士四等;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④兼愛。指同時愛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戰(zhàn)國之際,墨子提倡的一種倫理學(xué)說。他針對儒家“愛有等差”的說法,主張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二、文言基礎(chǔ)知識(一)通假字1.當(dāng)察亂何自起(通“嘗”,嘗試)2.故不孝不慈亡(通“無”,沒有)3.故盜賊有亡(通“又”)(二)古今異義1.起不相愛古義:互相親愛、友好今義:互相愛慕

(三)詞類活用1.故虧父而自利(使動,使……虧損;使動,使……受益)2.雖父之不慈子(形作動,慈愛)3.故賊人以利其身(名作動,劫奪財物)(四)一詞多義1.愛(1)諸侯各愛其國(動詞,愛護)(2)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動詞,吝惜)(五)特殊句型1.判斷句(1)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2)此所謂亂也。(3)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2.賓語前置(1)父自愛也(2)兄自愛也(3)君自愛也

(4)當(dāng)察亂何自起(5)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6)視人身若其身,誰賊?(7)視人家若其家,誰亂?(8)視人國若其國,誰攻?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敏于事而慎于言A.任重而道遠(yuǎn) B.人而不仁 C.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D.信而見疑【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而,表并列,可不譯。句意:辦事勤勉,說話謹(jǐn)慎。A.相同。表并列,可不譯。句意:擔(dān)子很重,路很遠(yuǎn)。比喻責(zé)任重大,道路又遙遠(yuǎn),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B.不同。表假設(shè),如果。句意: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C.不同。表承接,于是、就。句意: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D.不同。表轉(zhuǎn)折,卻。句意:誠信卻被懷疑。故選A。2.加點字有四個選項,選擇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棧?/p>

)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保ā墩撜Z·顏淵》)A.歸向 B.返回 C.稱贊 D.歸屬【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歸:稱贊。句意:約束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復(fù)禮,全天下都會稱贊你是仁人。故選C。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喻于義

喻:知曉,明白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聰敏C.天下歸仁焉

歸:稱贊,稱許D.可以群,可以怨群: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敏:奮勉,句意:對事務(wù)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jǐn)慎。故選B。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一日克己復(fù)禮 B.譬如平地C.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 D.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能力。A.一日:古義,指一旦;今義,一天。句意:一旦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B.平地:古義,指填平洼地;今義,指平坦的土地。句意:好比平整土地。C.小子:古義,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今義,指男孩子或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句意:學(xué)生們?yōu)槭裁床粚W(xué)習(xí)《詩》呢?D.終身:古今義均指“一生”。句意:有沒有可以一生奉行的一個字呢?故選D。5.下列詩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異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質(zhì)勝文則野

粗野B.文勝質(zhì)則史

歷史C.一日克己復(fù)禮

一旦D.請事斯語矣

實踐【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B.“史”,虛飾,浮夸。句意:文采多于質(zhì)樸,就流于虛偽、浮夸。故選B。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而不仁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B.文勝質(zhì)則史

則:連詞,表承接,就,那么。C.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者:代詞,……的人。D.如禮何

如:對,把?!敬鸢浮緼【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而: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句意: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B.句意: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C.句意:具有仁德的人不會感到憂愁,具有勇氣的人不會感到畏懼。D.句意:把禮怎么辦?故選A。7.對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敏于事而慎于言③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④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②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做事勤勉,說話謹(jǐn)慎。③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以仁為己任,不亦重乎”。句意: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zé)任,難道還不重大嗎?④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見不賢而內(nèi)省自也”。句意: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在內(nèi)心反省自己。①②相同,③④相同。故選C。8.對下列加點字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自賊者也

仇視

譬如為山

堆積B.要譽于鄉(xiāng)黨

求取

致知在格物

推究C.國治而后天下平

治理

天下歸仁焉

稱贊D.君子喻于義

明白

若火之始然

……的樣子【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自賊者也”的“賊”,傷害,句意:是自我傷害(自暴自棄)的人。C.“國治而后天下平”的“治”是指安定或太平,句意:國家安定然后天下才能太平。D.“若火之始然”的“然”通“燃”,燃燒,句意: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故選B。9.加點字有四個選項,選擇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棧?/p>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禮記》)A.修飾 B.修養(yǎng) C.修理 D.整理【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修:修養(yǎng)。句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故選B。10.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①道:根本原則②明:美好的B.在親民,在止于至善①親:親近愛撫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

①靜:心不妄動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止:停止”錯誤?!霸谟H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學(xué)之道)在于親近民眾,在于讓自己和他人都達(dá)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譯為“達(dá)到”。C.“安:平安”錯誤?!岸ǘ竽莒o,靜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來然后才穩(wěn)定,穩(wěn)定然后才能冷靜,冷靜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譯為“性情安和”。D.“知:知道”錯誤?!拔锔穸笾痢钡囊馑际牵和ㄟ^對事萬物的認(rèn)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其中“知”,譯為“認(rèn)識、知識”。故選A。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B.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C.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D.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形容詞用作動詞,彰明。句意: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彰明高尚的品德。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整齊有序。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C.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端正。句意: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D.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真誠。句意: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故選A。12.下列各選項中,加點詞語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B.物有本末,事有終始C.致知在格物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古義:倫理、政治、哲學(xué)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xué)問。今義:實施高等教育的學(xué)校。句意: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B.古今同義:根本始末。句意:每一樣?xùn)|西都有根本有始末C.古今同義:認(rèn)識、研究事物。句意: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rèn)識、研究萬事萬物。D.古今同義:指平民百姓。句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故選A。13.下列各項中,與例句中加點詞用法一樣的一項是(

)例:見賢思齊焉A.朝聞道,夕死可矣 B.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C.在止于至善 D.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例句“賢”,形容詞作名詞,賢能的人。A.“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B.“明”,形容詞作動詞,彰明。C.“善”,形容詞作名詞,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D.“齊”,使動用法,使……整齊。故選C。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師不必賢于弟子 B.在止于至善C.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D.良曰:“長于臣?!薄敬鸢浮緽【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介詞,比。B.介詞,達(dá)到。C.介詞,比。D.介詞,比。故選B。15.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B.在止于至善

在:介詞,在于C.定而后能靜

而:連詞,表順承D.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以:連詞,來,表目的【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D.以:介詞,把,表方式、手段。句意:人人都要把修養(yǎng)品性作為根本。故選D。16.下列各項中,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

道:宗旨、原則B.知止而后有定

定:志向堅定不移C.安而后能慮

慮:思慮精詳D.慮而后能得

得:心得、收獲【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D.“得”,應(yīng)譯作“處事合宜”。故選D。17.下列加點詞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在明明德 B.先齊其家 C.事有始終 D.則近道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A.明: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彰明。B.齊: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整齊有序。C.事,意思為事情,取其本意,無活用。D.近:形容詞用作動詞,接近。故選C。1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發(fā)端B.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要:求取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

達(dá):到達(dá)D.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達(dá):流通,指泉水涌出。句意:像火剛剛?cè)计穑畡倓傆砍?。故選C。19.下列句中加橫線“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B.知皆擴而充之矣C.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D.治天下可運之掌上【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人有這四種發(fā)端。A.是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B.代詞,代前文的“四端”。句意: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C.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D.代詞,代“治天下”。句意:治理天下將是很容易的事。故選A。20.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D.然后知生于憂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有了四種發(fā)端卻自認(rèn)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B.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內(nèi)交也。句意: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非所以于鄉(xiāng)黨朋友要譽也。句意: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D.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然后知于憂患生。句意:這樣以后知道在憂患中生存。故選A。2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恐懼)B.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傷害)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這)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充實)【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斯”,連詞,則,于是、就。句意:古代圣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就有了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故選C。2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忍人:狠心對待別人。B.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

孺子:指小孩子。C.足以保四海

四海:代指天下。D.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鄉(xiāng)黨:指鄉(xiāng)里結(jié)黨的人?!敬鸢浮緿【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掌握文言實詞的能力。D.鄉(xiāng)黨:同鄉(xiāng)。句意:不是為著在同鄉(xiāng)朋友那里求取名譽。故選D。23.加點字有四個選項,選擇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棧?/p>

)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老子>四章》)

A.環(huán)境 B.人們 C.物質(zhì) D.萬物【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物:人們。句意: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厭惡這些東西。故選B。24.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故有道者不處

處:住B.其安易持

持:持守C.其脆易泮

泮:同“判”D.復(fù)眾人之所過

復(fù):補救【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處:為,做。句意: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故選A。2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矜者不長

矜:夸耀B.強行者有志

強:強大C.不貴難得之貨

貨:財物D.埏填以為器

埏:揉和【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強:勤勉。句意: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故選B。2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瓠落無所容

瓠落:寬大空廓的樣子。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賣,出售。C.企者不立

企:跨大步。D.復(fù)眾人之所過

復(fù):彌補,補救?!敬鸢浮緾【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企:踮起腳。句意: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穩(wěn)。故選C。27.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貽:贈送B.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龜:皮膚凍裂C.越有難,吳王使之將

難:災(zāi)難D.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裂:分裂;分割【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難”,發(fā)難,指越國發(fā)兵攻打吳國。句意:越國發(fā)難,吳王就派他統(tǒng)率軍隊。故選C。2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貽:給予,贈送。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買。C.客得之,以說吳王說:同“悅”,取悅。D.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掊:擊破?!敬鸢浮緽【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B.鬻:賣。句意:現(xiàn)在一旦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故選B。2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②中于機辟,死于罔罟B.①剖之以為瓢②垣墻周庭,以當(dāng)南日C.①我樹之成而實五石②漁父莞爾而笑D.①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介詞,“對于”/介詞,“在”。句意:他對于求福的事,沒有拼命去追求。/但是一踏中捕獸的機關(guān)陷阱,就死在網(wǎng)中。B.介詞,“把”/連詞,“用來”。句意:剖開它把它做成瓢。/院子四周砌上圍墻,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C.連詞,表承接關(guān)系/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句意:我把它種到成熟,結(jié)成的葫蘆很大,有五石的容積。/漁父聽了,微微一笑。D.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宋國有一個擅長制作讓手不皸裂的藥的人。/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jié)的日子還很長。故選D。3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與越人水戰(zhàn)B.義不賂秦C.非能水也,而絕江河D.左右欲刃相如【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A.名詞作狀語,在水上。句意:與越人在水上作戰(zhàn)。B.名詞活用作動詞,堅持正義。句意: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C.名詞活用作動詞,游泳。句意: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D.名詞活用作動詞,殺。句意:秦王身邊的侍從要殺相如。故選A。31.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B.或不免于洴澼C.魏王貽我大瓠之種D.君子生非異也【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通假字的能力。A.“龜”同“皸”,皮膚凍裂。句意:宋國有一個擅長制作讓手不皸裂的藥的人。B.“”同“纊”,絲綿絮。句意: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C.無通假字。句意:魏王贈送我大葫蘆的種子。D.“生”同“性”,資質(zhì)秉性。句意:君子的資質(zhì)秉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故選C。3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堅不能自舉也

舉:拿起B(yǎng).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掊:擊破C.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龜:同“皸”,皮膚凍裂D.客得之,以說吳王

說:說服【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說”,同“悅”,使……悅,取悅;句意:游客得到藥方,來取悅吳王。故選D。33.下列對句子的句式類型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判斷句)B.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定語后置句)C.皆起不相愛。(省略句)D.當(dāng)察亂何自起?(賓語前置句)【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B.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不能不鼓勵愛別人,道理就在此。故選B。34.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當(dāng)察亂何自起 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故盜賊有亡 D.余食贅行【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通假現(xiàn)象的能力。A.“當(dāng)”通“嘗”,嘗試。句意:嘗試考察禍亂是從哪里產(chǎn)生的。B.無通假字。句意: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是聰明。C.“有”通“又”,“亡”同“無”。句意:所以盜賊又沒有了。D.“行”通“形”,贅瘤。句意: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瘤。故選B。3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

事:事務(wù)B.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療C.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察:觀察D.惡施不慈

施:實行【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C.察:考察。句意:不可不考察混亂產(chǎn)生的根源。故選C。3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B.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C.大夫各愛其家 D.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父子”古今都是“父親和兒子”的意思。B.“勸”,古義為“鼓勵”;今義為“勸說”。C.“家”,古義為“卿大夫的封地”;今義指“家庭”。D.“盜賊”,古義為“偷竊和搶奪財物的人”;今義為“偷竊的人”。故選A。37.下列各句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A.當(dāng)察亂何自起 B.克己復(fù)禮為仁 C.剖之以為瓢 D.治天下可運之掌上【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合抱之木,于毫末生”。句意:粗大的樹木都是由小樹苗長成的。A.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當(dāng)察亂自何起”。句意:嘗試考察混亂是從哪里產(chǎn)生的。B.判斷句,“為”的意思是“是”。句意: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的要求,這就是仁。C.省略句,完整句式為“剖之以之為瓢”。句意:剖開它,把它做成瓢。D.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治天下可掌上運之”。句意: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故選D。3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貽:贈送。)B.若此則天下治

(治:治理。)C.自矜者不長

(矜:自夸。)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治,社會安定、太平,治理得好,(跟“亂”相對)。句意:像這樣,天下就治理好了。故選B。3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若火之始然 B.敏于事而慎于言C.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曰余食贅行【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通假字的能力。A.“然”通“燃”,燃燒。句意:就像火剛剛?cè)紵.無通假字。句意: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jǐn)慎。C.“內(nèi)”通“納”,結(jié)交。句意:這不是因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結(jié)交。D.“行”通“形”,指贅瘤。句意:就像吃剩的飯和多長的肉瘤。故選B。40.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焉:怎么B.不知疾之所自起

疾:快C.皆起不相愛

相:偏指一方D.故不孝不慈亡

亡:通“無”【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焉:于是。句意:一定要知道禍亂興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B.疾:疾病。句意:不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C.相:互相。句意:都起于不互相親愛。故選D。41.下列各項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②視人之室若其室

③無是非之心,非人也B.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人而不仁,如禮何?

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C.①是以圣人無為

②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

③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D.①焉能治之

②見賢思齊焉

③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①先王有憐愛別人的心。②看待別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樣。③沒有分辨是非善惡心的人,不能算是人。B.連詞,表示并列;/連詞,表假設(shè);/連詞,表順承。①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jǐn)慎。②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么用?③知道應(yīng)達(dá)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C.介詞,因為;/介詞,把;/介詞,用。①因此圣人用無為的觀點。②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為職業(yè)的人。③用同情憐憫他人的心,實施同情憐憫他人的政策。D.副詞,于是;/兼詞,“于之”;/語氣詞。①于是才能進行治理。②看見賢良的人就想著跟他看齊。③一旦人這樣做了,那么天下人間的人都會贊許他是仁人。故選A。42.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①君子喻于義(表達(dá));②知止而后有定(安定);③質(zhì)勝文則史(浮夸)B.①請問其目(條目);②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接納);③在明明德(彰明)C.①克己復(fù)禮為仁(約束);②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贈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