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一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三)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B/3D/wKhkGWdeFYiAIBTGAAL4ttihsLU706.jpg)
![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一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三)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B/3D/wKhkGWdeFYiAIBTGAAL4ttihsLU7062.jpg)
![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一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三)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B/3D/wKhkGWdeFYiAIBTGAAL4ttihsLU7063.jpg)
![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一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三)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B/3D/wKhkGWdeFYiAIBTGAAL4ttihsLU7064.jpg)
![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一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三)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2B/3D/wKhkGWdeFYiAIBTGAAL4ttihsLU70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一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三)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宋代文學一個較典型的特征,是哲學的藝術化與藝術的哲學化。在宋學興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對“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發(fā)生原理與終極意義的領會,以及對自身道德涵養(yǎng)的極高要求,決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純粹的詩性和審美,并成為推動宋詞雅化的原動力,體現(xiàn)著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對宋代審美與藝術活動的影響。宋詞雅化在北宋已有較高的完成度,特別是“東坡范式”的創(chuàng)生,對詞史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從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看,無論是蘇軾,還是他之前的文壇領袖歐陽修,以及后來者黃庭堅,他們對詞表達功能的拓展都與政治影響下個人際遇的改變密切相關。這實際上是北宋士人在黨爭和貶謫語境下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窮達之際如何自處,進退之間如何在精神上達成真正的平靜和自由,是他們始終關注的修養(yǎng)課題?!扒屣L明月”是歐陽修中后期的典型詞境:“無風水面琉璃滑”“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目之所見,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觀審美偏好的反映,這種澄明之境恰是歐陽修清明自適的內心世界的鏡像。蘇軾和歐陽修在對詞的認識和審美個性等方面都存在差異,但在對詞的雅化上,又不約而同地沿著擴大詞表現(xiàn)功能的道路前進,創(chuàng)作了大量雅詞,共同塑造著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蘇軾有著和“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相近的體悟,可概之為對“適”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跋喾暌蛔硎乔熬?,風雨散、飄然何處”“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這些詞句中流露出順化自然、隨緣放曠的生命情調,同樣帶有一種人生滄桑感。這種“適”和歐陽修的“閑”一樣,都是經歷過人生滄桑的士大夫試圖以靜觀外物、身與物游的方式來明辨思理,達成主體精神絕對自由的境界。歐陽修的“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是他在貶謫后的沉淀;蘇軾的“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他在烏臺詩案后痛定思痛的體悟;而黃庭堅在經歷《神宗實錄》案風波后,則錘煉出“斷虹霽雨”的詞境:“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斷虹霽雨”詞境不免令人聯(lián)想到黃庭堅關于人格氣象的詩性喻說——“光風霽月”。《濂溪詩序》云:“(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边@句話經南宋理學家李侗點出,“為善形容有道者氣象”,遂成形容人格氣象的經典表述?!肮怙L”是雨雪初晴之時吹拂云開霧散的風;“霽月”是雨雪止息、天空放晴后明凈的月色。“光風霽月”形容的是雨雪放晴后天地清朗、萬物澄凈的狀態(tài),以此形容人格氣象,既顯示了悟透人生的通脫感和釋然感,又蘊含了厚重的人生滄桑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斷虹霽雨”的詞境可作為“光風霽月”的人格氣象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參證,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宋代士大夫文人在文學與道德層面通而為一的同構。宋詞雅化實質上是宋代士人遵從正統(tǒng)文化秩序、恪守道德倫理、完善人格修養(yǎng)而做出的審美價值判斷。宋代士人將經過人生波折的洗禮而達成的人格精神,以藝術化、審美化的方式展現(xiàn)于創(chuàng)作實踐,詩意展現(xiàn)了宋代士人努力探索精神出路的復雜情感變遷。(摘編自陳瑩《從“清風明月”到“斷虹霽雨”北宋雅詞中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詩性表達》)材料二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手段是“以詩為詞”。所謂“以詩為詞”,包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將詩的有關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即創(chuàng)作技法方面的要求;二是倡導小詞出諸“詩人之雄”,即針對創(chuàng)作主體方面的要求。所謂“詩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體現(xiàn)傳統(tǒng)儒學所倡導的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蘇軾呼喚“詩人之雄”,就是要求詞人像詩人一樣,以詞言志。以詩為詞的實質,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依賴于音樂傳播的歌詞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或者說把“歌者之詞”變?yōu)椤霸娙酥~”。由此看來,關于蘇軾對詞的雅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首先,是創(chuàng)作技法上的雅化。蘇軾將詩的創(chuàng)作技法引入詞中,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范圍,增加了詞的抒情性,使詞具有了詩般典雅莊重的語言。其次,是詞體的雅化。這包含緊密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一是創(chuàng)作心理的雅化。他倡導小詞出諸“詩人之雄”,改變晚唐五代以來傳統(tǒng)的出于戲謔、娛樂的心理而作詞的狀況,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濃重的道德責任感與真摯的歷史使命感取代之。二是創(chuàng)作內容的雅化。蘇軾將詩中經常表現(xiàn)的政治、歷史、道德、哲理的內容帶入詞中,糾正了傳統(tǒng)艷詞片面追求詞的形式美的偏頗,使詞文學第一次達到了真(歷史、哲理)善(政治教化、倫理道德)美(娛樂)的比較完美的統(tǒng)一,達到了個體價值(審美、抒情價值)與社會價值(真、善)的比較完美的統(tǒng)一,這實際上是對儒家詩教很大程度上的回歸。蘇軾以具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履行了自己的詞學主張,實際上已倡導了南宋詞壇的雅化精神,為南宋詞壇從文化層面的深度崇雅貶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詞的雅化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摘編自高云斌《從唐宋詞雅化進程看雅詞的內涵》,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趨向詩性和審美,這與宋代士人對其道德涵養(yǎng)的更高要求密切相關。B.“東坡范式”作為士大夫人格精神的一種詩性表達,推動了宋詞雅化的進程,影響深遠。C.蘇軾與歐陽修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滲透了對人生的理解與參悟,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寄寓了人格精神。D.李侗對黃庭堅的文學成就及道德修為給予高度評價,以“光風霽月”來形容其人格氣象。(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詞表達功能的拓展,為北宋士人在黨爭和貶謫的語境下,面對窮達之際、進退之間的選擇進行人生思考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條件。B.蘇軾和歐陽修的詞分別表現(xiàn)出“適”與“閑”的境界,其中有詞人主觀審美偏好的因素,但也體現(xiàn)了他們追求主體精神絕對自由的努力。C.蘇軾認為,詞應該像詩一樣承載士大夫的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他將詩的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就使詞完全突破了音樂對它的束縛。D.蘇軾用具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履行了自己的詞學主張,不僅使詞在北宋完成了雅化,實際上也倡導了南宋詞壇的雅化精神,其歷史性貢獻不容忽視。(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的詩詞名句不符合“詩人之雄”特質的一項是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B.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C.到而今、魚雁沈沈無信,天涯常是淚滴。D.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4)請簡要概括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結構。(5)蘇軾的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被譽為“千古絕唱”,請結合材料二中關于宋詞雅化的相關論述,談談這首詞如何體現(xiàn)了宋詞的雅化。(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田野、瓦檐和雨何士光我在書架上不經意地搜尋,倏然看見一本,覺著似曾相識,卻原來是自己的書,取下來掂在手里,隨便一翻,有一篇叫《雨霖霖》。開頭一段,就寫了田野、瓦檐和雨,于是這心就迷茫起來,禁不住懊傷,觸著了痛處似的。那時候,夜雨落起來了。陣陣雨點從暗夜里斜過來,先打著四下里的苞谷林,跟著就急促地打在瓦檐上。不久就變得纏綿起來,檐水一直淅瀝作響。永遠也不知道為什么,一聽見雨聲,人的心就禁不住彷徨。仿佛是一種亙古的訴說,有摧人肝腸的力量……究竟是為什么?你一聽見雨聲心里就禁不住彷徨,覺著溫馨而憂傷。不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那時我還在梨花屯鄉(xiāng)場。依舊是夜晚,夜雨也還是打在瓦楞上。你說怎么樣呢?一切都會改變,只有這雨聲,這夜深人靜,卻永遠是不會改變的。仿佛注定了一般,不論我在哪兒,不論在故鄉(xiāng),還是遠方,它都要追逐著人,搓揉著人的衷腸。要是一整夜都落雨,你就寧愿一整夜都不睡?;蛘呔挖s緊躺下來,丟掉手邊的任意什么工作,覺著再沒有比躺在無邊無際的雨夜里更安適的。在梨花屯鄉(xiāng)場,每逢下雨,倘使是在白天,你就立即搬上一只椅子,坐到樓廊上去,看著田野上的雨絲,直到它停歇下來。一次又一次地,你情不自禁地趕緊拿好紙筆,盡快地記下雨從田野上掠過的情景,只要翻開筆記查找,這種記敘是隨處可見的。你總覺得它包含著什么呼喚,你又總覺得它始終在向人們,徑直向著人的靈魂訴說著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你一直想聽得更真切一些。它沙沙地來了,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緊一陣,慢一陣。仿佛要輕斂下去,跟著又急切起來,依舊地訴說著,直截地訴說著,撇開人世間東零西碎的焦慮,撇開日子里光怪陸離的景象……這幾乎就和你的心靈一樣,一直在糾纏和煎熬著你。你也一直想動手來寫一回雨,但可以不寫,或是用不著寫的東西,你倒是寫了一些,而這一直縈繞在心頭的心思,卻又始終沒有來得及。只是在字里行間帶上點點滴滴,又匆匆地掠過去。這都是為什么呢?田野也一樣,也總是于無言中透露著不絕如縷的隱秘,深深地浸透著你,也是你一直想窮究的,同樣也一直沒有來得及。情形似乎是這樣的吧?田野、瓦檐和雨透散出來的消息,牽連著生命之謎,和著天地的永遠的奧秘。噢,我們是像不知道身世的孩子一樣,存活在這人世上的。是誰把這樣一顆心靈附在這樣一副軀殼中,就打發(fā)你到這塵世上來了?一切又為什么要像這樣和會是這樣?這一點一直迷茫。仿佛孤零零的孩子總在尋覓自己的出身一樣,你也一直在思念你的出生之地。田野和雨透露給你的,似乎就正是你出生的消息,你看不透潛藏在冥冥之中的奧秘,但你知道,你正是從蒼茫的宇宙世界里來的。如果不是這樣,你最終還能從哪兒來呢?我們的生命界限絕不僅僅終止在這軀殼邊緣,世界的界限也絕不僅僅終止在我們的視野之內?!吧揭敖o人的印象是這樣,”一次你曾經這樣開頭,動手來起草一些文字,“仿佛人們最早來到世上的時候,世界就是這樣的景象。”但不知為什么,才寫了一點,你又擱置了。這種印象應該是貼切的吧?蜿蜒在田疇之間的石板小路走完之后,隱藏在草叢中的沙土小路走完之后,人的蹤跡就消退殆盡了,就現(xiàn)出來最早的世界,使你依稀看到了我們的所從由來。至于雨聲淅淅瀝瀝地響起來的時候,則灑落著造物的消息。你和雨絲本來情同手足,連同萬物一道,都是天地化生的,也因了種種根由而連在一起。但有一次,雨已經落了很久了,你卻一直沒有看見那雨絲,也沒有聽到那雨聲。到你發(fā)現(xiàn)在落雨的時候,你怔住了,心里不禁一震。那一次,你在一處高層的樓房里,正是那種炫人眼目的高層樓房,你幾乎就住在最高一層。是深秋時分吧,窗戶給關起來了,一道白色的紗窗掩映,這就不難想見,你看不見雨絲,也聽不到雨聲。直到你無意中走近窗欞,掀起來一角窗簾,才看見落在眼底的街市已經雨霧蒙蒙的了,雨正落個不停。你站在那窗前,不由得想到,我們離這雨,離我們的根柢,似乎是越來越遠了。你看不清雨霧中的街市,卻知道那是繁華而琳瑯的,同時也浮躁而焦慮。事情會不會是這樣呢?盡管我們的靈魂一直游移,但我們又總是更能感觸和遷就我們的形骸,而對靈魂熟視無睹、忽略不計。也許從一開始,我們就偏失地借助了造物給予我們的靈智,僅僅用它來建造了這個熙攘的世界,而在建造出這個熙攘的世界的時候,這熙攘的世界就反過來纏繞了我們自己,心靈也就堵塞起來,再不能分辨天宇的呼喚和消息……漸漸地,你又想起了雨中的院落、人家、瓦檐和田疇,想起了你匆匆地記下來的那些雨天的情景。那田野上的人生自然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以共與天地的相依傍相合一,永遠地牽動著人的心緒。我們不是始終在尋覓我們的另一半?我們不是始終與我們的另一半相剝離?哪一天我們的靈魂不再執(zhí)著于自己的世界,而與整個的天地融合了,我們或許才是真正自由的……這兒說到的,只是我的田野、瓦檐和雨。而始終傳給我們消息的,當然又還有許許多多別的,不僅僅是田野、瓦檐和雨。(選自《何士光文集》,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由文章《雨霖霖》引出對雨聲的迷茫與懊傷,也表明自己對雨聲超乎尋常的敏感。B.“梨花屯鄉(xiāng)場”是作者當年生活的典型場景,作者在此對自然、人生生發(fā)出許多思考。C.在作者看來,雨水和自然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天地化生而成,都是我們的同胞手足。D.作者更為推崇田野上的人生,因為與城市生活相比,只有在農村生活才能獲得真正自由。(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從作者的一本書、一篇文章、一個段落寫起,行文中引用了自己的文字,這種“文中文”的結構方式頗具匠心。B.文中四個畫線句子使用了問句中的一般疑問與設問,展現(xiàn)出強烈的抒情性與深刻的思想性,也強化了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C.本文突出的描寫手法之一是心理活動,作者借此將情感體驗、生活經歷以及思考所得依次呈現(xiàn),展示出自己的心路歷程。D.本文由眼前的事物逐步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將筆觸伸及自然中的風物、農村與城市中相關的生活,體現(xiàn)出形散神聚的特點。(3)本文標題“田野、瓦檐和雨”為三個名詞的并列,你認為其中哪個名詞最為重要?為什么?(4)本文“我”“你”“我們”三種人稱形式多次轉換,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呢?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概括與闡述。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韓宣子①有環(huán),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②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弊哟笫?、子羽謂子產曰:“韓子亦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韓子,不可偷也。若屬有讒人交斗其間,以興其兇怒,悔之何及?吾子何愛于一環(huán),以取憎于大國也?盍求而與之?”子產曰:“吾非偷晉而有二心,將終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公孫)僑聞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國之人,令于小國,而皆獲其求,將何以給之?一共一否,為罪滋大。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饜之有?吾且為敝邑,則失位矣。若韓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貪淫甚矣,獨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貪,將焉用之?”韓子買諸商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表n子請諸子產,曰:“昔起請夫環(huán),執(zhí)政弗義,弗敢復也。今買諸商人,商人曰“必以聞”,敢以為請?!弊赢a對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笔汛速|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若大國令而共無藝③,鄭,鄙邑也,亦弗為也。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表n子辭玉,曰:“(韓)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辭之。”(節(jié)選自《左傳?昭公十六年》,有刪改)材料二晉平公會諸侯于平丘,齊侯及盟。鄭子產爭貢賦之所承,曰:“昔日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卑而貢重者,甸服④也。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貢之無藝,小國有闕,所以得罪也。諸侯修盟,存小國也。貢獻無極,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將在今矣。”自日中爭之,以至于昏,許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諸侯若討,其可瀆乎?”子產曰:“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正論解》,有刪改)【注】①韓宣子:姬姓,韓氏,名起,晉國執(zhí)政大臣,謚號宣,史稱韓宣子。②子產:鄭穆公之孫,世稱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執(zhí)政大臣。③藝:限度,極限。④甸服:古制稱離王城方圓五百里的區(qū)域。男服,甸服之外方圓五百里的區(qū)域。鄭國屬男服。(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昔我先君A桓公與商B人皆出自周C以艾殺D此地E斬之F蓬蒿藜藿而共處之G世有盟誓(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宣子謁諸鄭伯”與《桃花源記》“及郡下,謁太守,說如此”中“謁”字的詞義相同。B.“吾非偷晉而有二心”與《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中“偷”字的詞義相同。C.“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與《種樹郭橐駝傳》“字而幼孩,遂而雞豚”中“字”字的詞義不相同。D.“子大叔咎之曰”與《出師表》“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中“咎”字詞義不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面對子大叔、子羽等人的擔憂,子產強調國家要樹立美名,就需要依禮來確立鄭國在諸侯中的邦國地位。B.子產從大小國之間關系、對先祖盟誓守信的角度,拒絕了晉國執(zhí)政韓宣子從鄭國商人處購買玉環(huán)的要求。C.子產認為根據周制,貢賦輕重應與各諸侯國的地位尊卑、次序先后相關,鄭國不應依照公侯的標準來供給。D.子產修盟諸侯,以對大國貢賦沒有極限、小國難以滿足大國要求的理由,使周天子同意提議,最終不辱使命。(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吾子何愛于一環(huán),以取憎于大國也?②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5)弱國無外交,子產為何能夠說服超級大國的君臣,最終維護了鄭國的尊嚴?請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啼鳥(節(jié)選)歐陽修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盞常恨無娉婷?;ㄩ_鳥語輒自醉,醉與花鳥為交朋?;苕倘活櫸倚ΓB勸我飲非無情。身閑酒美惜光景,惟恐鳥散花飄零??尚`均楚澤畔,離騷憔悴愁獨醒。[注]此詩作于詩人被貶滁州期間。(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句先寫春光明媚時詩人卻心情黯淡,為后面寫詩人尋覓慰藉做好了鋪墊。B.兩個“醉”字使用頂真手法,生動表現(xiàn)了詩人在花鳥陪伴中頻頻舉杯的情態(tài)。C.花朵嫣然含笑而鳥兒殷勤勸飲,忘卻塵俗的快樂透露出詩人歸隱山林的心志。D.原本消愁的苦酒后來卻變成賞春時品嘗的美酒,詩歌的情調有了明顯的變化。(2)有人說“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詩人自嘲。請結合詩歌談談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晉王于燕王有恩,與契丹有約,但是他們后來“”,所以莊宗之父在臨終時給予莊宗信物,并加以囑托“,”。(2)《滕王閣序》的“,”句子中,王勃運用梁園雅集以及淵明詩酒的典故,表現(xiàn)當日滕王閣宴飲的盛況。(3)“禮樂”浸染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而演奏的樂器以其富有特色的發(fā)聲特征使美妙的旋律深入人心,因此直接描寫樂器演奏的詩句在古代詩詞中極為常見,特別是在唐宋時期,例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0分)6.(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人類歷史源遠流長,留存下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這些資料不僅包括文獻檔案,也包括遺跡遺存、口碑傳說以及繪畫影像。歷史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利用這些資料,最大限度地逼近或還原歷史的真實。從史料學的角度考察,影像作為一種視覺藝術,雖然能夠抓住歷史的細節(jié),但其能夠提供讀者解讀的信息卻有限,所以,(A),才能構成較為全面的史料系統(tǒng)。國內學界對影像史料的整理與研究,受到西方影像史學及圖像研究理論的雙重影響。二者雖然有相通之處,(B)。①影像史學所指視覺材料,主要還是歷史影像,即歷史紀錄片和歷史照片。②而西方圖像研究,不僅包括攝影、電視、服飾、廣告等一切當代社會的視覺產品,也包括傳統(tǒng)藝術史研究中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品。③自20世紀80年代影像研究興起以來,國內學術界與出版界就廣泛的對影像史料進行了發(fā)掘。④此外,網絡媒體也發(fā)布了大量的影像資料。⑤但是目前國內的影像研究也存在問題,綜觀目前出版的影像史料,粗制濫造、重復出版的現(xiàn)象不在少數。⑥這一方面反映出相關整理者的學術功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關整理者在影像史料搜集整理中缺乏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⑦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國內這一領域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方法和操作原則。(1)在括號處填上相應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10分)7.(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那些戴舊氈帽的大清早搖船出來,到了埠頭,氣也不透一口,便來到柜臺前面占卜他們的命運?!安诿孜鍓K,谷三塊。”米行里的先生有氣沒力地回答他們。“什么!”舊氈帽朋友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剛才出力搖船猶如賽龍船似的一股勁兒,在每個人的身體里松懈下來了。天照應,雨水調勻,小蟲子也不來作梗,一畝田多收這么三五斗,誰都以為該得透一透氣了。哪里知道臨到最后的占卜,卻得到比往年更壞的課兆!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簇,拖著短短的身影,在狹窄的街道上走。嘴里還是咕嚕著,復算剛才得到的代價,咒罵那黑良心的米行。萬源祥大利老福興幾家的店伙特別賣力,不惜工本叫著“鄉(xiāng)親”,他們知道惟有今天,“鄉(xiāng)親”的口袋是充實的,這是不容放過的好機會。在節(jié)約預算的躊躇之后,“鄉(xiāng)親”把剛到手的鈔票一張兩張地交到店伙手里。洋火,洋肥皂之類必需用,不能不買,只好少買一點。整聽的洋油價錢太“咬手”,不買吧,還是十個銅板一小瓢向小販零沽。衣料呢,預備剪兩件的就剪了一件,預備娘兒子倆一同剪的就單剪了兒子的。想買熱水瓶的簡直不敢問一聲價。說不定要一塊半吧。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買回去,別的不說,幾個白頭發(fā)的老太公老太婆就要一陣陣地罵:“這樣的年時,你們貪安逸,花了一塊半買這些東西來用,永世不得翻身是應該的!”(摘自葉圣陶《多收了三五斗》,有刪改)(1)下列句子和文中畫波浪線處所用修辭手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行狀。B.彩霞飄過山頂,落日灑下一河碎銀。C.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D.聽到這里,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話。(2)解釋下面兩個加點詞語的含義。①花了一塊半買這些東西來用,永世不得翻身是應該的?、谝呀浫c半了,按照列車時刻表,他應該到達北京站了。(3)文中畫線句可以改寫成:“他們拖著短短的身影三五成群地在狹窄的街道上走,小聲計算著剛才得到的代價并咒罵著那惡毒的米行。”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四、作文(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荀子在《勸學》中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逼渲刑N含了一個普遍的道理:做事需要講究方法、講究技巧。而楊振寧先生曾對弟子翟薈說,做科研要“寧拙勿巧”。翟薈教授也說“寧拙勿巧”是一種科研態(tài)度,一方面是說做科研不要投機取巧,必須誠實;另一方面是說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年級要就此內容進行一次年級的演講比賽,你作為本班級的發(fā)言代表,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思考,給全年級同學寫一篇發(fā)言稿。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一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三)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宋代文學一個較典型的特征,是哲學的藝術化與藝術的哲學化。在宋學興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對“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發(fā)生原理與終極意義的領會,以及對自身道德涵養(yǎng)的極高要求,決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純粹的詩性和審美,并成為推動宋詞雅化的原動力,體現(xiàn)著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對宋代審美與藝術活動的影響。宋詞雅化在北宋已有較高的完成度,特別是“東坡范式”的創(chuàng)生,對詞史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從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看,無論是蘇軾,還是他之前的文壇領袖歐陽修,以及后來者黃庭堅,他們對詞表達功能的拓展都與政治影響下個人際遇的改變密切相關。這實際上是北宋士人在黨爭和貶謫語境下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窮達之際如何自處,進退之間如何在精神上達成真正的平靜和自由,是他們始終關注的修養(yǎng)課題?!扒屣L明月”是歐陽修中后期的典型詞境:“無風水面琉璃滑”“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目之所見,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觀審美偏好的反映,這種澄明之境恰是歐陽修清明自適的內心世界的鏡像。蘇軾和歐陽修在對詞的認識和審美個性等方面都存在差異,但在對詞的雅化上,又不約而同地沿著擴大詞表現(xiàn)功能的道路前進,創(chuàng)作了大量雅詞,共同塑造著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蘇軾有著和“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相近的體悟,可概之為對“適”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跋喾暌蛔硎乔熬?,風雨散、飄然何處”“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這些詞句中流露出順化自然、隨緣放曠的生命情調,同樣帶有一種人生滄桑感。這種“適”和歐陽修的“閑”一樣,都是經歷過人生滄桑的士大夫試圖以靜觀外物、身與物游的方式來明辨思理,達成主體精神絕對自由的境界。歐陽修的“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是他在貶謫后的沉淀;蘇軾的“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他在烏臺詩案后痛定思痛的體悟;而黃庭堅在經歷《神宗實錄》案風波后,則錘煉出“斷虹霽雨”的詞境:“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薄皵嗪珈V雨”詞境不免令人聯(lián)想到黃庭堅關于人格氣象的詩性喻說——“光風霽月”?!跺ハ娦颉吩疲骸埃ㄖ芏仡U)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边@句話經南宋理學家李侗點出,“為善形容有道者氣象”,遂成形容人格氣象的經典表述?!肮怙L”是雨雪初晴之時吹拂云開霧散的風;“霽月”是雨雪止息、天空放晴后明凈的月色?!肮怙L霽月”形容的是雨雪放晴后天地清朗、萬物澄凈的狀態(tài),以此形容人格氣象,既顯示了悟透人生的通脫感和釋然感,又蘊含了厚重的人生滄桑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斷虹霽雨”的詞境可作為“光風霽月”的人格氣象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參證,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宋代士大夫文人在文學與道德層面通而為一的同構。宋詞雅化實質上是宋代士人遵從正統(tǒng)文化秩序、恪守道德倫理、完善人格修養(yǎng)而做出的審美價值判斷。宋代士人將經過人生波折的洗禮而達成的人格精神,以藝術化、審美化的方式展現(xiàn)于創(chuàng)作實踐,詩意展現(xiàn)了宋代士人努力探索精神出路的復雜情感變遷。(摘編自陳瑩《從“清風明月”到“斷虹霽雨”北宋雅詞中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詩性表達》)材料二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手段是“以詩為詞”。所謂“以詩為詞”,包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將詩的有關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即創(chuàng)作技法方面的要求;二是倡導小詞出諸“詩人之雄”,即針對創(chuàng)作主體方面的要求。所謂“詩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體現(xiàn)傳統(tǒng)儒學所倡導的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蘇軾呼喚“詩人之雄”,就是要求詞人像詩人一樣,以詞言志。以詩為詞的實質,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依賴于音樂傳播的歌詞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或者說把“歌者之詞”變?yōu)椤霸娙酥~”。由此看來,關于蘇軾對詞的雅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首先,是創(chuàng)作技法上的雅化。蘇軾將詩的創(chuàng)作技法引入詞中,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范圍,增加了詞的抒情性,使詞具有了詩般典雅莊重的語言。其次,是詞體的雅化。這包含緊密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一是創(chuàng)作心理的雅化。他倡導小詞出諸“詩人之雄”,改變晚唐五代以來傳統(tǒng)的出于戲謔、娛樂的心理而作詞的狀況,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濃重的道德責任感與真摯的歷史使命感取代之。二是創(chuàng)作內容的雅化。蘇軾將詩中經常表現(xiàn)的政治、歷史、道德、哲理的內容帶入詞中,糾正了傳統(tǒng)艷詞片面追求詞的形式美的偏頗,使詞文學第一次達到了真(歷史、哲理)善(政治教化、倫理道德)美(娛樂)的比較完美的統(tǒng)一,達到了個體價值(審美、抒情價值)與社會價值(真、善)的比較完美的統(tǒng)一,這實際上是對儒家詩教很大程度上的回歸。蘇軾以具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履行了自己的詞學主張,實際上已倡導了南宋詞壇的雅化精神,為南宋詞壇從文化層面的深度崇雅貶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詞的雅化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摘編自高云斌《從唐宋詞雅化進程看雅詞的內涵》,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趨向詩性和審美,這與宋代士人對其道德涵養(yǎng)的更高要求密切相關。B.“東坡范式”作為士大夫人格精神的一種詩性表達,推動了宋詞雅化的進程,影響深遠。C.蘇軾與歐陽修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滲透了對人生的理解與參悟,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寄寓了人格精神。D.李侗對黃庭堅的文學成就及道德修為給予高度評價,以“光風霽月”來形容其人格氣象。(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BA.詞表達功能的拓展,為北宋士人在黨爭和貶謫的語境下,面對窮達之際、進退之間的選擇進行人生思考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條件。B.蘇軾和歐陽修的詞分別表現(xiàn)出“適”與“閑”的境界,其中有詞人主觀審美偏好的因素,但也體現(xiàn)了他們追求主體精神絕對自由的努力。C.蘇軾認為,詞應該像詩一樣承載士大夫的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他將詩的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就使詞完全突破了音樂對它的束縛。D.蘇軾用具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履行了自己的詞學主張,不僅使詞在北宋完成了雅化,實際上也倡導了南宋詞壇的雅化精神,其歷史性貢獻不容忽視。(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的詩詞名句不符合“詩人之雄”特質的一項是C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B.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C.到而今、魚雁沈沈無信,天涯常是淚滴。D.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4)請簡要概括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結構。(5)蘇軾的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被譽為“千古絕唱”,請結合材料二中關于宋詞雅化的相關論述,談談這首詞如何體現(xiàn)了宋詞的雅化?!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詩文名句及材料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材料內容,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詩文名句,正確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論證結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及題干中的詩歌,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D.就文中材料而言,并非李侗以“光風霽月”來形容黃庭堅的人格氣象,而是黃庭堅以此形容周敦頤之人品。同時,文中并未提及李侗對黃庭堅的文學成就及道德修為給予高度評價。故選D。(2)A.“詞表達功能的拓展,為北宋士人在黨爭和貶謫的語境下,面對窮達之際、進退之間的選擇進行人生思考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條件”邏輯錯誤。依據材料一第二自然段提到:“他們對詞表達功能的拓展都與政治影響下個人際遇的改變密切相關。這實際上是北宋士人在黨爭和貶謫語境下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睋丝芍~的表達功能的拓展只是與個人當時的際遇有關,并非是詞人在困境下進行人生思考的充分的前提條件。B.正確。C.“他將詩的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就使詞完全突破了音樂對它的束縛”錯,邏輯不成立。手法的改變跟詞是否突破音樂束縛沒有邏輯關聯(lián)。D.“使詞在北宋完成了雅化”錯。根據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可知,詞的雅化在北宋只是有了較高的完成度,不能理解為已然狀態(tài),另外依據材料二末段“為南宋詞壇從文化層面的深度崇雅貶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等句亦可作出推斷。故選B。(3)依據材料二內容,所謂“詩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體現(xiàn)傳統(tǒng)儒學所倡導的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蘇軾呼喚“詩人之雄”,就是要求詞人像詩人一樣,以詞言志。由此可知,要判斷是否符合“詩人之雄”的特質,首先要看是否“言志”,同時依據材料二的內容,其“志”應體現(xiàn)“傳統(tǒng)儒學所倡導的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A.出自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征人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xiāng),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這體現(xiàn)了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B.出自姜夔的《揚州慢》,兩句話展現(xiàn)了曾經繁華的揚州在戰(zhàn)火之后的蕭條與荒蕪,內蘊著對金人入侵的控訴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C.出自周邦彥《瑞鶴仙》,雖亦抒情言志,但此情志只是指閨婦愁思,“魚雁”傳書常用于夫妻之間,而“天洲”又指向彼此天各一方,相思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其情志并非傳統(tǒng)儒學所倡導的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故不符合“詩人之雄”特質。D.出自賀鑄《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北宋王朝邊關告急,而自己卻無路請纓——這里的“不請”是“不能請”之意——不能為國御敵,生擒西夏酋帥,就連隨身的寶劍也在秋風中發(fā)出憤怒的吼聲,刻畫了一個憂國憂民、報國無門的志士的無奈與悲憤。故選C。(4)本文為總分總論證結構。①開頭“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純粹的詩性和審美,并成為推動宋詞雅化的原動力,體現(xiàn)著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對宋代審美與藝術活動的影響”,提出核心議題“宋詞雅化”,強調宋代士人人格精神對宋代審美與藝術活動的影響;②接著列舉宋代三個典型文人的創(chuàng)作論證了人格精神對于宋詞雅化的推動作用:歐陽修“清風明月”的“閑”境,蘇軾“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適”境,黃庭堅“斷虹霽雨”的悟透人生的通脫釋然之境;③最后“宋詞雅化實質上是宋代士人遵從正統(tǒng)文化秩序、恪守道德倫理、完善人格修養(yǎng)而做出的審美價值判斷”得出結論,宋詞雅化實質上是宋代士人遵從正統(tǒng)文化秩序、恪守道德倫理、完善人格修養(yǎng)而做出的審美價值判斷。(5)①結合材料二原文“一是將詩的有關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即創(chuàng)作技法方面的要求”“是創(chuàng)作技法上的雅化。蘇軾將詩的創(chuàng)作技法引入詞中,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范圍,增加了詞的抒情性,使詞具有了詩般典雅莊重的語言”等分析,創(chuàng)作技法上的雅化,采用了比喻、對偶、夸張等手法。“穿”寫出山崖高聳入云的動勢;“拍”寫出了江濤的力度,拍擊江岸,澎湃有聲;“卷”寫出了波濤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闊大的雪浪圖。這一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生動的描寫,把讀者帶入一個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同時,如“亂石穿空”與“驚濤拍岸”,結構相同,意義相關,與律詩中嚴格對仗的詩句沒有區(qū)別。②結合材料二原文“一是創(chuàng)作心理的雅化。他倡導小詞出諸‘詩人之雄’,改變晚唐五代以來傳統(tǒng)的出于戲謔、娛樂的心理而作詞的狀況,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濃重的道德責任感與真摯的歷史使命感取代之”分析,主要從創(chuàng)作心理角度分析,此詞創(chuàng)作出于詞人胸有建功立業(yè)壯志而不得的心理,集中寫出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色,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一種歷史使命感油然而生。③結合材料二原文“二是創(chuàng)作內容的雅化。蘇軾將詩中經常表現(xiàn)的政治、歷史、道德、哲理的內容帶入詞中,糾正了傳統(tǒng)艷詞片面追求詞的形式美的偏……與社會價值(真、善)的比較完美的統(tǒng)一,這實際上是對儒家詩教很大程度上的回歸”分析,主要從創(chuàng)作內容角度分析。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人道是”極有分寸。蘇軾通過對雄渾壯闊的景色的描繪,把對歷史的審視與思考帶入詞中,表現(xiàn)出了對懷才不遇、老大未成的憤懣之情,追求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讓詞內容一改片面追求形式美的綺艷之風。答案:(1)D(2)B(3)C(4)本文為總分總論證結構。①開頭提出核心議題“宋詞雅化”,強調宋代士人人格精神對宋代審美與藝術活動的影響;②接著分別從宋代三個典型文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來論證人格精神對于宋詞雅化的推動作用;③最后總結,宋詞雅化實質上是宋代士人遵從正統(tǒng)文化秩序、恪守道德倫理、完善人格修養(yǎng)而做出的審美價值判斷。(5)①創(chuàng)作技法上的雅化:蘇軾將詩的創(chuàng)作技法引入詞中,運用了夸張、比喻、用典、對偶等手法表現(xiàn)赤壁之景??鋸垖懢?,雄奇壯闊;用英雄之典,典雅豪放。同時,如“亂石穿空”與“驚濤拍岸”,結構相同,意義相關,與律詩中嚴格對仗的詩句沒有區(qū)別。(結合詩句內容任選一例列舉即可,不必求全)②創(chuàng)作心理的雅化:此詞創(chuàng)作出于詞人胸有建功立業(yè)壯志而不得的心理。③創(chuàng)作內容的雅化:雄奇的赤壁風光,豪壯的英雄事跡,一尊還酹江月的人生哲思,讓詞內容一改片面追求形式美的綺艷之風。(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田野、瓦檐和雨何士光我在書架上不經意地搜尋,倏然看見一本,覺著似曾相識,卻原來是自己的書,取下來掂在手里,隨便一翻,有一篇叫《雨霖霖》。開頭一段,就寫了田野、瓦檐和雨,于是這心就迷茫起來,禁不住懊傷,觸著了痛處似的。那時候,夜雨落起來了。陣陣雨點從暗夜里斜過來,先打著四下里的苞谷林,跟著就急促地打在瓦檐上。不久就變得纏綿起來,檐水一直淅瀝作響。永遠也不知道為什么,一聽見雨聲,人的心就禁不住彷徨。仿佛是一種亙古的訴說,有摧人肝腸的力量……究竟是為什么?你一聽見雨聲心里就禁不住彷徨,覺著溫馨而憂傷。不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那時我還在梨花屯鄉(xiāng)場。依舊是夜晚,夜雨也還是打在瓦楞上。你說怎么樣呢?一切都會改變,只有這雨聲,這夜深人靜,卻永遠是不會改變的。仿佛注定了一般,不論我在哪兒,不論在故鄉(xiāng),還是遠方,它都要追逐著人,搓揉著人的衷腸。要是一整夜都落雨,你就寧愿一整夜都不睡?;蛘呔挖s緊躺下來,丟掉手邊的任意什么工作,覺著再沒有比躺在無邊無際的雨夜里更安適的。在梨花屯鄉(xiāng)場,每逢下雨,倘使是在白天,你就立即搬上一只椅子,坐到樓廊上去,看著田野上的雨絲,直到它停歇下來。一次又一次地,你情不自禁地趕緊拿好紙筆,盡快地記下雨從田野上掠過的情景,只要翻開筆記查找,這種記敘是隨處可見的。你總覺得它包含著什么呼喚,你又總覺得它始終在向人們,徑直向著人的靈魂訴說著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你一直想聽得更真切一些。它沙沙地來了,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緊一陣,慢一陣。仿佛要輕斂下去,跟著又急切起來,依舊地訴說著,直截地訴說著,撇開人世間東零西碎的焦慮,撇開日子里光怪陸離的景象……這幾乎就和你的心靈一樣,一直在糾纏和煎熬著你。你也一直想動手來寫一回雨,但可以不寫,或是用不著寫的東西,你倒是寫了一些,而這一直縈繞在心頭的心思,卻又始終沒有來得及。只是在字里行間帶上點點滴滴,又匆匆地掠過去。這都是為什么呢?田野也一樣,也總是于無言中透露著不絕如縷的隱秘,深深地浸透著你,也是你一直想窮究的,同樣也一直沒有來得及。情形似乎是這樣的吧?田野、瓦檐和雨透散出來的消息,牽連著生命之謎,和著天地的永遠的奧秘。噢,我們是像不知道身世的孩子一樣,存活在這人世上的。是誰把這樣一顆心靈附在這樣一副軀殼中,就打發(fā)你到這塵世上來了?一切又為什么要像這樣和會是這樣?這一點一直迷茫。仿佛孤零零的孩子總在尋覓自己的出身一樣,你也一直在思念你的出生之地。田野和雨透露給你的,似乎就正是你出生的消息,你看不透潛藏在冥冥之中的奧秘,但你知道,你正是從蒼茫的宇宙世界里來的。如果不是這樣,你最終還能從哪兒來呢?我們的生命界限絕不僅僅終止在這軀殼邊緣,世界的界限也絕不僅僅終止在我們的視野之內?!吧揭敖o人的印象是這樣,”一次你曾經這樣開頭,動手來起草一些文字,“仿佛人們最早來到世上的時候,世界就是這樣的景象?!钡恢獮槭裁矗艑懥艘稽c,你又擱置了。這種印象應該是貼切的吧?蜿蜒在田疇之間的石板小路走完之后,隱藏在草叢中的沙土小路走完之后,人的蹤跡就消退殆盡了,就現(xiàn)出來最早的世界,使你依稀看到了我們的所從由來。至于雨聲淅淅瀝瀝地響起來的時候,則灑落著造物的消息。你和雨絲本來情同手足,連同萬物一道,都是天地化生的,也因了種種根由而連在一起。但有一次,雨已經落了很久了,你卻一直沒有看見那雨絲,也沒有聽到那雨聲。到你發(fā)現(xiàn)在落雨的時候,你怔住了,心里不禁一震。那一次,你在一處高層的樓房里,正是那種炫人眼目的高層樓房,你幾乎就住在最高一層。是深秋時分吧,窗戶給關起來了,一道白色的紗窗掩映,這就不難想見,你看不見雨絲,也聽不到雨聲。直到你無意中走近窗欞,掀起來一角窗簾,才看見落在眼底的街市已經雨霧蒙蒙的了,雨正落個不停。你站在那窗前,不由得想到,我們離這雨,離我們的根柢,似乎是越來越遠了。你看不清雨霧中的街市,卻知道那是繁華而琳瑯的,同時也浮躁而焦慮。事情會不會是這樣呢?盡管我們的靈魂一直游移,但我們又總是更能感觸和遷就我們的形骸,而對靈魂熟視無睹、忽略不計。也許從一開始,我們就偏失地借助了造物給予我們的靈智,僅僅用它來建造了這個熙攘的世界,而在建造出這個熙攘的世界的時候,這熙攘的世界就反過來纏繞了我們自己,心靈也就堵塞起來,再不能分辨天宇的呼喚和消息……漸漸地,你又想起了雨中的院落、人家、瓦檐和田疇,想起了你匆匆地記下來的那些雨天的情景。那田野上的人生自然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以共與天地的相依傍相合一,永遠地牽動著人的心緒。我們不是始終在尋覓我們的另一半?我們不是始終與我們的另一半相剝離?哪一天我們的靈魂不再執(zhí)著于自己的世界,而與整個的天地融合了,我們或許才是真正自由的……這兒說到的,只是我的田野、瓦檐和雨。而始終傳給我們消息的,當然又還有許許多多別的,不僅僅是田野、瓦檐和雨。(選自《何士光文集》,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A.作者由文章《雨霖霖》引出對雨聲的迷茫與懊傷,也表明自己對雨聲超乎尋常的敏感。B.“梨花屯鄉(xiāng)場”是作者當年生活的典型場景,作者在此對自然、人生生發(fā)出許多思考。C.在作者看來,雨水和自然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天地化生而成,都是我們的同胞手足。D.作者更為推崇田野上的人生,因為與城市生活相比,只有在農村生活才能獲得真正自由。(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本文從作者的一本書、一篇文章、一個段落寫起,行文中引用了自己的文字,這種“文中文”的結構方式頗具匠心。B.文中四個畫線句子使用了問句中的一般疑問與設問,展現(xiàn)出強烈的抒情性與深刻的思想性,也強化了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C.本文突出的描寫手法之一是心理活動,作者借此將情感體驗、生活經歷以及思考所得依次呈現(xiàn),展示出自己的心路歷程。D.本文由眼前的事物逐步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將筆觸伸及自然中的風物、農村與城市中相關的生活,體現(xiàn)出形散神聚的特點。(3)本文標題“田野、瓦檐和雨”為三個名詞的并列,你認為其中哪個名詞最為重要?為什么?(4)本文“我”“你”“我們”三種人稱形式多次轉換,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呢?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概括與闡述?!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的能力。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2)本題考查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這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3)本題考查對標題作用的理解。具體作答時,可從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塑造、主題表達等幾個角度,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作答。(4)本題考查分析不同人稱的作用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題時應首先明確不同人稱有什么樣的作用,然后再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xiàn)實比較靈活自由?!窘獯稹浚?)D.“只有在農村生活才能獲得真正自由”表述有誤。原文“那田野上的人生自然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以共與天地的相依傍相合一,永遠地牽動著人的心緒。我們不是始終在尋覓我們的另一半?我們不是始終與我們的另一半相剝離?哪一天我們的靈魂不再執(zhí)著于自己的世界,而與整個的天地融合了,我們或許才是真正自由的……”,這里的“田野”,代指大自然。作者強調的人在田野上的人生,即人在田野上的真正自由,是指人與自然和諧共融,而并非“只有在農村生活”。故選:D。(2)B.“文中四個畫線句子使用了問句中的一般疑問和設問”,少了反問,解析不全面。畫線的四個問句中第一問與第二個問句是一般疑問句,第三句是設問句,第四個畫線句是反問句。故選:B。(3)示例一:由“在梨花屯鄉(xiāng)場,每逢下雨,倘使是在白天,你就立即搬上一只椅子,坐到樓廊上去,看著田野上的雨絲,直到它停歇下來。一次又一次地,你情不自禁地趕緊拿好紙筆,盡快地記下雨從田野上掠過的情景”“蜿蜒在田疇之間的石板小路走完之后,隱藏在草叢中的沙土小路走完之后,人的蹤跡就消退殆盡了,就現(xiàn)出來最早的世界,使你依稀看到了我們的所從由來”,這里的“田野”代表鄉(xiāng)村,代表農耕的生產方式;“那一次,你在一處高層的樓房里,正是那種炫人眼目的高層樓房,你幾乎就住在最高一層。是深秋時分吧,窗戶給關起來了,一道白色的紗窗掩映,這就不難想見”“你站在那窗前,不由得想到,我們離這雨,離我們的根柢,似乎是越來越遠了”,田野所代表的自然、農耕的生產方式,與“城市”相對;由倒數第二段“那田野上的人生自然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以共與天地的相依傍相合一,永遠地牽動著人的心緒。我們不是始終在尋覓我們的另一半?我們不是始終與我們的另一半相剝離?哪一天我們的靈魂不再執(zhí)著于自己的世界,而與整個的天地融合了,我們或許才是真正自由的……”,可知本文的主旨是在與城市生活的比較中肯定與天地合一、與自然親近的“田野上的人生”,“田野”承載著文本的主旨。示例二:由第二段“那時候,夜雨落起來了。陣陣雨點從暗夜里斜過來,先打著四下里的苞谷林,跟著就急促地打在瓦檐上。不久就變得纏綿起來,檐水一直淅瀝作響。永遠也不知道為什么,一聽見雨聲,人的心就禁不住彷徨。仿佛是一種亙古的訴說,有摧人肝腸的力量……”得出:瓦檐屬于村居的院落,代表鄉(xiāng)村的生活方式,即“田野上的人生”,與“高層樓房”相對。由“田野、瓦檐和雨透散出來的消息,牽連著生命之謎,和著天地的永遠的奧秘。噢,我們是像不知道身世的孩子一樣,存活在這人世上的。是誰把這樣一顆心靈附在這樣一副軀殼中,就打發(fā)你到這塵世上來了?一切又為什么要像這樣和會是這樣?這一點一直迷茫。仿佛孤零零的孩子總在尋覓自己的出身一樣,你也一直在思念你的出生之地”得出:“田野上的人生”是本文的情感寄托,“瓦檐”承載著作者的情感。示例三:文章每一段里都提到了“雨”,由“雨”引出瓦檐和田野,可見雨作為全文的線索,代表著自然,“那時候,夜雨落起來了。陣陣雨點從暗夜里斜過來,先打著四下里的苞谷林,跟著就急促地打在瓦檐上。不久就變得纏綿起來,檐水一直淅瀝作響”。由“田野和雨透露給你的,似乎就正是你出生的消息,你看不透潛藏在冥冥之中的奧秘,但你知道,你正是從蒼茫的宇宙世界里來的。如果不是這樣,你最終還能從哪兒來呢?我們的生命界限絕不僅僅終止在這軀殼邊緣,世界的界限也絕不僅僅終止在我們的視野之內”得出:作者居住在“高層樓房”里,遠離了田野和瓦檐,惟有雨能傳遞自然的訊息,能提示我們的來處,“蜿蜒在田疇之間的石板小路走完之后,隱藏在草叢中的沙土小路走完之后,人的蹤跡就消退殆盡了,就現(xiàn)出來最早的世界,使你依稀看到了我們的所從由來。至于雨聲淅淅瀝瀝地響起來的時候,則灑落著造物的消息。你和雨絲本來情同手足,連同萬物一道,都是天地化生的,也因了種種根由而連在一起”。“雨”代表著本文作者的文化選擇:“這兒說到的,只是我的田野、瓦檐和雨。而始終傳給我們消息的,當然又還有許許多多別的,不僅僅是田野、瓦檐和雨”。(4)本文首段“我在書架上不經意地搜尋,倏然看見一本,覺著似曾相識,卻原來是自己的,取下來掂在手里,隨便一翻,有一篇叫《雨霖霖》。開頭一段,就寫了田野、瓦檐和雨,于是這心就迷茫起來,禁不住懊傷,觸著了痛處似的”和尾段用“我”,“這兒說到的,只是我的田野、瓦檐和雨。而始終傳給我們消息的,當然又還有許許多多別的,不僅僅是田野、瓦檐和雨”。多處采用具有主觀性的第一人稱“我”,表現(xiàn)出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探究與困惑。中間部分用“你”來指稱自己,“究竟是為什么?你一聽見雨聲心里就禁不住彷徨,覺著溫馨而憂傷。不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這幾乎就和你的心靈一樣,一直在糾纏和煎熬著你。你也一直想動手來寫一回雨,但可以不寫,或是用不著寫的東西,你倒是寫了一些”“但有一次,雨已經落了很久了,你卻一直沒有看見那雨絲,也沒有聽到那雨聲。到你發(fā)現(xiàn)在落雨的時候,你怔住了,心里不禁一震”“漸漸地,你又想起了雨中的院落、人家、瓦檐和田疇,想起了你匆匆地記下來的那些雨天的情景”。第二人稱“你”來指稱自己,具有客觀性,體現(xiàn)出自己對自然與人生的認識的深化。兩種不同的人生視角的結合突出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追問和探究,反映作者認識的理性特征。文中后面部分“我們離這雨,離我們的根柢,似乎是越來越遠了”“我們不是始終在尋覓我們的另一半?我們不是始終與我們的另一半相剝離?哪一天我們的靈魂不再執(zhí)著于自己的世界,而與整個的天地融合了,我們或許才是真正自由的……”,“我們”代表人類全體,表達了作者對人類行為的反思,對重新建構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思考。由“我”“你”到“我們”人稱的轉換,表現(xiàn)出作者由對個體的經歷的思索上升到對人類普遍命運的深切思考與關注,具有深厚的憂患意識與人文精神。人稱靈活變換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暢、思維不受阻礙。答案:(1)D(2)B(3)示例一:田野。田野代表鄉(xiāng)村,代表農耕的生產方式,與“城市”相對,而本文的主旨是在與城市生活的比較中肯定與天地合一、與自然親近的“田野上的人生”,“田野”承載著文本的主旨。示例二:瓦檐。瓦檐屬于村居的院落,代表鄉(xiāng)村的生活方式,即“田野上的人生”,與“高層樓房”相對?!疤镆吧系娜松笔潜疚牡那楦屑耐?,“瓦檐”承載著作者的情感。示例三:雨作為全文的線索,代表著自然。作者居住在“高層樓房”里,遠離了田野和瓦檐,唯有雨能傳遞自然的訊息,能提示我們的來處?!坝辍贝碇疚淖髡叩奈幕x擇。(4)①本文多處采用具有主觀性的第一人稱“我”,表現(xiàn)出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探究與困惑。也采用第二人稱“你”來指稱自己,具有客觀性,體現(xiàn)出自己對自然與人生的認識的深化。兩種不同的人生視角的結合突出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追問和探究,反映作者認識的理性特征。②文中后部分的“我們”代表人類全體,表達了作者對人類行為的反思,對重新建構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思考。③由“我”“你”到“我們”人稱的轉換,表現(xiàn)出作者由對個體的經歷的思索上升到對人類普遍命運的深切思考與關注,具有深厚的憂患意識與人文精神。人稱靈活變換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暢、思維不受阻礙。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韓宣子①有環(huán),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②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弊哟笫?、子羽謂子產曰:“韓子亦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韓子,不可偷也。若屬有讒人交斗其間,以興其兇怒,悔之何及?吾子何愛于一環(huán),以取憎于大國也?盍求而與之?”子產曰:“吾非偷晉而有二心,將終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公孫)僑聞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國之人,令于小國,而皆獲其求,將何以給之?一共一否,為罪滋大。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饜之有?吾且為敝邑,則失位矣。若韓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貪淫甚矣,獨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貪,將焉用之?”韓子買諸商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表n子請諸子產,曰:“昔起請夫環(huán),執(zhí)政弗義,弗敢復也。今買諸商人,商人曰“必以聞”,敢以為請?!弊赢a對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笔汛速|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若大國令而共無藝③,鄭,鄙邑也,亦弗為也。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表n子辭玉,曰:“(韓)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辭之?!保ü?jié)選自《左傳?昭公十六年》,有刪改)材料二晉平公會諸侯于平丘,齊侯及盟。鄭子產爭貢賦之所承,曰:“昔日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卑而貢重者,甸服④也。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貢之無藝,小國有闕,所以得罪也。諸侯修盟,存小國也。貢獻無極,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將在今矣?!弊匀罩袪幹?,以至于昏,許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諸侯若討,其可瀆乎?”子產曰:“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正論解》,有刪改)【注】①韓宣子:姬姓,韓氏,名起,晉國執(zhí)政大臣,謚號宣,史稱韓宣子。②子產:鄭穆公之孫,世稱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執(zhí)政大臣。③藝:限度,極限。④甸服:古制稱離王城方圓五百里的區(qū)域。男服,甸服之外方圓五百里的區(qū)域。鄭國屬男服。(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昔我先君A桓公與商B人皆出自周C以艾殺D此地E斬之F蓬蒿藜藿而共處之G世有盟誓(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宣子謁諸鄭伯”與《桃花源記》“及郡下,謁太守,說如此”中“謁”字的詞義相同。B.“吾非偷晉而有二心”與《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中“偷”字的詞義相同。C.“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與《種樹郭橐駝傳》“字而幼孩,遂而雞豚”中“字”字的詞義不相同。D.“子大叔咎之曰”與《出師表》“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中“咎”字詞義不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面對子大叔、子羽等人的擔憂,子產強調國家要樹立美名,就需要依禮來確立鄭國在諸侯中的邦國地位。B.子產從大小國之間關系、對先祖盟誓守信的角度,拒絕了晉國執(zhí)政韓宣子從鄭國商人處購買玉環(huán)的要求。C.子產認為根據周制,貢賦輕重應與各諸侯國的地位尊卑、次序先后相關,鄭國不應依照公侯的標準來供給。D.子產修盟諸侯,以對大國貢賦沒有極限、小國難以滿足大國要求的理由,使周天子同意提議,最終不辱使命。(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吾子何愛于一環(huán),以取憎于大國也?②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5)弱國無外交,子產為何能夠說服超級大國的君臣,最終維護了鄭國的尊嚴?請簡要概括。【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句意、虛詞和結構判斷。(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等??忌鶕n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解答】(1)“我先君桓公與商人”是句子的主語,“出”謂語,“自周”是后置狀語,中間不斷開,“周”后斷開;“此地”是“艾殺”的賓語,后面斷開;“而”字連接“斬之蓬蒿藜藿”和“共處之”,中間不斷開,“處之”是“處于之”的省略,后面斷開。故在CEG三處斷句。句子翻譯為:從前我們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從周地遷移出來的,共同協(xié)作來耕作這塊土地,除治荒草砍去草莽荒穢而一道居住在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2)B.“詞義相同”錯誤。句意:我并不是輕視晉國而對它有二心。偷:輕視/活著的人茍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偷:茍且。故選:B。(3)D.“周天子同意提議”表述不正確。材料二原文是“晉平公會諸侯于平丘,齊侯及盟。鄭子產爭貢賦之所承”,由此可知鄭國執(zhí)政子產據理力爭。故選:D。(4)①愛:吝惜;取憎:招致憎恨。句子翻譯為:您為什么吝惜一個玉環(huán),因此從大國那里招來憎恨呢?②陵:通“凌”,遭到欺凌,被欺凌;國:名詞作動詞,成為國家;何……為:哪里(怎么、難道)……呢。句子翻譯為:國家(鄭國)不和別國競爭,也會遭到欺凌,(鄭國)哪里還成其為國家呢?(5)材料一“韓宣子有環(huán),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當子大叔等人責備他時,他說“吾非偷晉而有二心,將終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貪,將焉用之?”;韓宣子向商人購買玉環(huán),然后告訴了子產,子產說“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據此可知,他堅守原則,眼光長遠(或機智靈活)。材料一中子產向韓宣子解釋為何不給他玉環(huán)時,先說“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恃此質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說明當初兩國有誓言;然后說“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指責韓宣子讓鄭國搶奪商人的東西,背叛誓言,明確表明這樣做不行;接著說“若大國令而共無藝,鄭,鄙邑也,亦弗為也。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如果韓宣子的要求不符合道義和原則,鄭國絕對不會答應。據此可知,子產有禮有節(jié),不卑不亢。材料二中子產面對晉平公,依然敢于據理力爭“貢賦之所承”,一番話也是有理有據,“自日中爭之,以至于昏,許之”,終于迫使晉平公答應了他的要求,為鄭國爭取了利益。據此可知,子產不畏強權,據理力爭。答案:(1)CEG(2)B(3)D(4)①您為什么吝惜一個玉環(huán),因此從大國那里招來憎恨呢?②國家(鄭國)不和別國競爭,也會遭到欺凌,(鄭國)哪里還成其為國家呢?(5)①堅守原則,眼光長遠(或機智靈活)。②有禮有節(jié),不卑不亢。③不畏強權,據理力爭。參考譯文:材料一韓宣子有一對玉環(huán),其中另一只在鄭國商人手里。韓宣子拜見鄭定公(請求得到那只玉環(huán)),子產不同意給。說:“(這)不是國家府庫中保存的器物,我們國君不知道?!弊哟笫?、子羽對子產說:“韓宣子也沒有太多的要求,(我們)對晉國也不能懷有貳心。(我們對)晉國、韓宣子,都是不能輕視的。如果恰好有說壞話的人在兩國之間挑撥離間,從而激起晉國、韓宣子的兇心怒氣,(我們對此事)后悔還來得及嗎?您為什么吝惜一個玉環(huán),因此從大國那里招來憎恨呢?為什么不找來給他呢?”子產說:“我并不是輕視晉國而對它有二心,而是要一直侍奉它,因此不給他(玉環(huán)),是對晉國忠誠信實的緣故。我聽說君子不是憂慮沒有財物,而是擔心身居官位卻沒有美好的名聲;治理國家不是憂慮能否侍奉大國安撫小國,而是憂慮能否按照禮儀來維護國家的地位。那些(掌管)大國的人,(如果隨意)對小國下達命令,就都能得到他們所要求的東西,那(小國)將拿什么來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有時供給了,有時又拒絕供給,所得的罪過更大。對大國的(無理)要求,如果(我們)不依禮來駁斥,他們有什么滿足的?我們假若將來成為(晉國的)偏遠城邑,那就失去了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如果韓宣子奉命出使(鄭國),卻來求取玉環(huán),他的貪婪就太過分了,這難道不是罪過嗎?拿出一只玉環(huán)而構成兩種罪過,使我們國家失去諸侯國的地位,使韓宣子成為貪婪的人,怎么能采取這種做法呢?”韓宣子向商人購買玉環(huán),已經做成了交易。商人說:“一定要告訴君大夫?!表n宣子向子產請求,說:“不久前我請求得到那只玉環(huán),執(zhí)政認為不符合道義,我就沒有敢再請求了?,F(xiàn)在(我)從商人那里買到了,商人說‘一定要讓你知道這件事’,謹以此作為請求?!弊赢a回答說:“從前我們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從周地遷移出來的,共同協(xié)作來耕作這塊土地,除治荒草砍去草莽荒穢而一道居住在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賴。說:‘你不背叛我,我不強行買你的東西?!揽窟@個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直到今天。現(xiàn)在您為著兩國的友好關系來到敝邑,卻叫本國強奪商人的東西,這是教本國背棄盟誓,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環(huán)卻失去諸侯,是一定不會這樣做的。如果大國(晉國)發(fā)布命令并且要求我國供給的東西沒有極限,我們鄭國雖是邊遠小國,也是不會答應的。如果我把玉環(huán)獻給您,不知道要達成什么目的,所以冒昧地私下把這些苦衷告訴您(謹敢私下告訴您)?!表n宣子退回玉環(huán),說:“我韓起雖然不聰明,豈敢為得到一枚玉環(huán)而招致兩項罪過?謹請退還它?!辈牧隙x平公在平丘與諸侯國會盟,齊侯參與會盟。鄭國子產為進貢物品的輕重次序而諫諍,說:“從前天子確定進貢物品,其輕重是根據地位次序排列的。地位尊貴,貢賦就重,這是周朝的制度。地位低下而貢賦重的,這是距天子附近的小國(王畿之地)。鄭為伯爵,在男服,如果讓鄭國按照公侯的貢賦標準,擔心不能足數供應,謹敢以此作為請求。貢賦沒有個限度,小國(進貢)有所缺少,這就是獲罪的原因。諸侯修訂盟約,這是為了使小國得以保存。貢賦沒有限制,滅亡的日子會馬上到來。決定存亡的規(guī)定,就在今日了?!睆闹形玳_始爭論,直到晚上,晉人同意了。結盟以后,子大叔責備子產說:“諸侯如果來討伐(鄭國),(我們)哪里能夠輕易地對付(他們)呢?”子產說:“國家(鄭國)不和別國競爭,也會遭到欺凌,(鄭國)哪里還成其為國家呢?”(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啼鳥(節(jié)選)歐陽修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盞常恨無娉婷?;ㄩ_鳥語輒自醉,醉與花鳥為交朋?;苕倘活櫸倚?,鳥勸我飲非無情。身閑酒美惜光景,惟恐鳥散花飄零??尚`均楚澤畔,離騷憔悴愁獨醒。[注]此詩作于詩人被貶滁州期間。(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第一句先寫春光明媚時詩人卻心情黯淡,為后面寫詩人尋覓慰藉做好了鋪墊。B.兩個“醉”字使用頂真手法,生動表現(xiàn)了詩人在花鳥陪伴中頻頻舉杯的情態(tài)。C.花朵嫣然含笑而鳥兒殷勤勸飲,忘卻塵俗的快樂透露出詩人歸隱山林的心志。D.原本消愁的苦酒后來卻變成賞春時品嘗的美酒,詩歌的情調有了明顯的變化。(2)有人說“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詩人自嘲。請結合詩歌談談你的理解。【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評價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窘獯稹浚?)D.“詩歌的情調有了明顯的變化”錯誤,“身閑酒美惜光景,惟恐鳥散花飄零”意思是“游手好閑地品嘗美酒,珍惜大好時光,只怕鳥兒飛走、花兒凋謝”,這是詩人的自慰之語,故作曠達,詩歌基調仍然是苦悶、低沉的。故選D。(2)最后一句詩的意思是“可笑屈原流落在楚地大澤之畔,遭遇苦悶憂愁,身心憔悴獨自醒來”。這句話嘲笑屈原不能與世俗合流,只顧保持自身高潔和清醒,卻落得流落在外、憂愁苦心的下場。同時也是歐陽修自嘲,寬慰自己不要像屈原一樣苦悶,應該及時行樂,是不得已的放達。據此組織語言即可。答案:(1)D(2)①詩人嘲笑屈原因被貶而憔悴獨醒太不值得,不此灑脫日點,與花鳥相伴,以美酒自醉。②詩人嘲笑自己其實與屈原同病相憐,日旦鳥散花謝,日樣無法逃脫孤獨與憂愁的命運。(或:與花鳥相伴,卻無法掩蓋無人相伴的孤獨,以美酒自醉,卻無法消除被貶山城的苦悶。)(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晉王于燕王有恩,與契丹有約,但是他們后來“而皆背晉以歸梁”,所以莊宗之父在臨終時給予莊宗信物,并加以囑托“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2)《滕王閣序》的“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句子中,王勃運用梁園雅集以及淵明詩酒的典故,表現(xiàn)當日滕王閣宴飲的盛況。(3)“禮樂”浸染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而演奏的樂器以其富有特色的發(fā)聲特征使美妙的旋律深入人心,因此直接描寫樂器演奏的詩句在古代詩詞中極為常見,特別是在唐宋時期,例如“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痉治觥勘绢}考查的是默寫常見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點包括兩個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謂“名言”,是指那些廣泛流傳的詩文、格言警句之類;所謂“名篇”,是指在人們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為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平時要加以識記?!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而皆背晉以歸梁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重點字:矢)(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重點字:樽)(3)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重點字:霓)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0分)6.(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人類歷史源遠流長,留存下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這些資料不僅包括文獻檔案,也包括遺跡遺存、口碑傳說以及繪畫影像。歷史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利用這些資料,最大限度地逼近或還原歷史的真實。從史料學的角度考察,影像作為一種視覺藝術,雖然能夠抓住歷史的細節(jié),但其能夠提供讀者解讀的信息卻有限,所以,(A),才能構成較為全面的史料系統(tǒng)。國內學界對影像史料的整理與研究,受到西方影像史學及圖像研究理論的雙重影響。二者雖然有相通之處,(B)。①影像史學所指視覺材料,主要還是歷史影像,即歷史紀錄片和歷史照片。②而西方圖像研究,不僅包括攝影、電視、服飾、廣告等一切當代社會的視覺產品,也包括傳統(tǒng)藝術史研究中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品。③自20世紀80年代影像研究興起以來,國內學術界與出版界就廣泛的對影像史料進行了發(fā)掘。④此外,網絡媒體也發(fā)布了大量的影像資料。⑤但是目前國內的影像研究也存在問題,綜觀目前出版的影像史料,粗制濫造、重復出版的現(xiàn)象不在少數。⑥這一方面反映出相關整理者的學術功力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關整理者在影像史料搜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N-Nitroso-clonidine-生命科學試劑-MCE-2307
- IRF1-IN-1-生命科學試劑-MCE-6527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場館消毒防疫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電動助力車租賃與充電樁安裝合同
- 2025年度房屋買賣合同變更及產權過戶補充協(xié)議
- 2025年度理發(fā)店入股與客戶滿意度提升合作協(xié)議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防塌陷制度
- 施工單位關于施工設備的工作聯(lián)系函
- 綠色校園教學樓電氣節(jié)能與環(huán)保方案
- 食堂的應急預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全冊課時練習帶答案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評價規(guī)范
- 對醫(yī)院領導的批評意見怎么寫更合適范文(6篇)
- 賬期協(xié)議書賬期合同書
- 2024年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完整
- 天津市河東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
- 工程防滲漏培訓課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24年數學八年級下冊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牛津3000核心詞匯表注釋加音標1-4 完整版
- 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課件
- 金屬表面處理中的冷噴涂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