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GYSYJH 002-2022 糖尿病食療藥膳技術指南》_第1頁
《T-ZGYSYJH 002-2022 糖尿病食療藥膳技術指南》_第2頁
《T-ZGYSYJH 002-2022 糖尿病食療藥膳技術指南》_第3頁
《T-ZGYSYJH 002-2022 糖尿病食療藥膳技術指南》_第4頁
《T-ZGYSYJH 002-2022 糖尿病食療藥膳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7.020

X80

團體標準

T/ZGYSYJH002—2022

糖尿病食療藥膳技術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ofDietaryTherapyChineseHerbalDiet

forDiabetes

2022-06-15發(fā)布2022-07-01實施

中國藥膳研究會發(fā)布

T/ZGYSYJH002—2022

糖尿病食療藥膳技術指南

重要提示:本文件應在中醫(yī)(含中西醫(yī)結合)類別執(zhí)業(y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并發(fā)癥期3期共16個中醫(yī)證型23個藥膳的配方、主料、輔

料、調料、制作方法、功效、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理論依據內容。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適用于本文件。

ZYYXH/T3.1~3.15—2007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胰島素分泌缺陷),以及機體靶組織或靶器官對胰島素

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以血脂異常等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可分為原發(fā)性糖

尿病和繼發(fā)性糖尿病。

[來源:ZYYXH/T3.1~3.15—2007]

3.2

消渴病WastingThirst

糖尿病屬于中醫(yī)“脾癉”“消渴”等范疇。消渴病是由體質因素加以飲食失節(jié)、情志失調、年高勞

倦、外感邪毒或藥石所傷等多種病因所致,以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為典型癥狀的病證,相當于

現代醫(yī)學的糖尿病。消渴病有郁、熱、虛、損四個自然演變分期。郁階段多見于糖尿病前期,熱階段多

見于糖尿病的早期,虛階段多見于糖尿病的中期,損階段多見于糖尿病晚期。

[來源:ZYYXH/T3.1~3.15—2007]

4診斷和辨證標準

見附錄A。

5一般要求

5.1食藥物質應符合國家衛(wèi)生行政部門、國家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局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

錄。大部分食藥物質、中藥材劑量均未超過國家《藥典》中的用量下限。

5.2應選用新鮮的食材,禁止選用過期、腐爛變質食材。輔料、調料應為正規(guī)廠家生產,有合格證及

保質期,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

5.3藥膳的制作應以標準的日常烹飪技術和手段為基礎,按照文件要求進行選材、加工。

5.4配方中各食材劑量為一人一餐量,多人多次餐飲需要按比例增加食材用量。

5.5與適應證類型不符合的人群,對食材過敏,以及嚴重肝腎損害等危重者禁止使用。

5.6因粥類對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響比較明顯,對于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盡量不選擇此類食

1

T/ZGYSYJH002—2022

物。

5.7本文件中提供的藥膳食療作用不佳時,須及時在專業(yè)的執(zhí)業(yè)醫(yī)師指導下規(guī)范用藥。

5.8本文件中提供的藥膳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合理配伍,發(fā)揮強身健體的作用,具體制作時應在醫(yī)師

指導下,因時、因人、因地辨證施膳,可根據藥膳使用對象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配方的劑量及進餐次數。

5.9本文件配方理論依據參見附錄B。

6藥膳制作

6.1糖尿病前期食療藥膳

6.1.1山藥蘿卜餅

6.1.1.1配方

6.1.1.1.1食藥物質

山藥(粉)15g,生姜3g。

6.1.1.2主料

白蘿卜30g,面粉50g。

6.1.1.3輔料

豬瘦肉15g。

6.1.1.4調料

食用油、蔥白、食鹽適量。

6.1.1.5制作方法

1)白蘿卜洗凈,切成細絲,用食用油煸炒至5成熟;生姜、蔥白洗凈切末;豬瘦肉剁碎,加入蔥

姜末、食鹽、白蘿卜調成餡。

2)將面粉、山藥粉加適量溫水,和成面團,密封靜置10分鐘,分成若干大小相等的面團。

3)將面團搟成薄片,將蘿卜餡填入,制成夾心小餅,鍋內刷上一層食用油,油熱放入小餅,文火

烙熟即可食用。

6.1.1.6功效

健脾化痰,理氣消滯。

6.1.1.7適宜人群

中土(脾胃)壅滯證。

6.1.1.8不適宜人群

濕盛泄瀉、熱盛便秘等癥者。

6.1.2逍遙豬肝湯

6.1.2.1配方

6.1.2.1.1食藥物質

當歸2g,茯苓10g,甘草(炙)1g,枸杞子2g。

6.1.2.1.2中藥材

2

T/ZGYSYJH002—2022

柴胡3g。

6.1.2.2主料

豬肝50g。

6.1.2.3輔料

無。

6.1.2.4調料

生姜、食用油、料酒、食鹽、白胡椒粉適量,小蔥少量。

6.1.2.5制作方法

1)豬肝用清水浸泡1小時去血水,切片瀝干水分;枸杞子洗凈;生姜洗凈切片;小蔥洗凈切成蔥

花。

2)當歸、茯苓、炙甘草、柴胡放入砂鍋中,加入800ml清水,武火燒開后轉文火煮40分鐘,取

300ml藥汁。

3)鍋燒熱后倒油,依次放入生姜、豬肝、料酒煸炒,豬肝變色后加入藥汁,武火燒開后轉文火煮

15分鐘,至豬肝熟透,濾去浮沫,加入食鹽、白胡椒粉調味,枸杞子起鍋前4分鐘放入,出

鍋后加蔥花點綴即可。

6.1.2.6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肝。

6.1.2.7適宜人群

肝郁氣滯證。

6.1.2.8不適宜人群

肝膽濕熱、肝火犯胃所致臉紅目赤、胃脘部不適等癥者。

6.2糖尿病期食療藥膳

6.2.1清熱銀耳飲

6.2.1.1配方

6.2.1.1.1食藥物質

葛根10g。

6.2.1.1.2新食品原料

夏枯草9g。

6.2.1.1.3中藥材

柴胡3g,知母6g,麥冬6g,牡丹皮6g。

6.2.1.2主料

銀耳15g,梨50g。

6.2.1.3輔料

3

T/ZGYSYJH002—2022

無。

6.2.1.4調料

無。

6.2.1.5制作方法

1)銀耳放入清水中泡發(fā)2小時后摘凈根部的雜質,切小塊;梨洗凈去核切塊。

2)鍋中放入800ml清水,加入葛根、夏枯草、柴胡、知母、麥冬、牡丹皮,武火燒開轉文火煮4

0分鐘后撈出藥材,將泡發(fā)的銀耳和梨塊加入藥汁中,武火燒開后轉文火煮30分鐘即可。

6.2.1.6功效

滋陰瀉火,疏肝理氣。

6.2.1.7適宜人群

肝胃郁熱證。

6.2.1.8不適宜人群

氣血虧虛所致頭暈、氣短乏力等癥者。

6.2.2薏米蓮子羹

6.2.2.1配方

6.2.2.1.1食藥物質

薏苡仁9g,蓮子6g,白扁豆9g,山楂9g。

6.2.2.2主料

粳米30g。

6.2.2.3輔料

無。

6.2.2.4調料

無。

6.2.2.5制作方法

1)薏苡仁、蓮子、白扁豆、山楂、粳米洗凈。

2)鍋內倒入500ml清水,放入薏苡仁、粳米武火煮沸后加入蓮子、白扁豆、山楂,文火煮至粳米

開花即可。

6.2.2.6功效

健脾祛濕,清熱化痰。

6.2.2.7適宜人群

痰熱互結證。

6.2.2.8不適宜人群

4

T/ZGYSYJH002—2022

脾胃虛寒所致氣短乏力、腹痛喜溫喜按等癥者。

6.2.3荷葉花粉粥

6.2.3.1配方

6.2.3.1.1食藥物質

荷葉3g。

6.2.3.1.2中藥材

天花粉10g,冬瓜皮9g。

6.2.3.2主料

粳米30g。

6.2.3.3輔料

無。

6.2.3.4調料

無。

6.2.3.5制作方法

1)荷葉、天花粉、冬瓜皮、粳米洗凈。

2)鍋中放入800ml清水,加入荷葉、天花粉、冬瓜皮,武火燒開轉文火煎煮40分鐘,撈出藥材,

將粳米放入藥汁中,武火煮沸后轉文火煮,待粳米開花即可。

6.2.3.6功效

生津止渴,清熱潤燥。

6.2.3.7適宜人群

肺胃熱盛證。

6.2.3.8不適宜人群

脾胃虛寒所致氣短乏力、腹痛喜溫喜按等癥者。

6.2.4百合枇杷雞蛋湯

6.2.4.1配方

6.2.4.1.1食藥物質

百合6g。

6.2.4.2主料

枇杷60g,鮮蓮藕30g。

6.2.4.3輔料

生雞蛋1個。

5

T/ZGYSYJH002—2022

6.2.4.4調料

食鹽適量,小蔥少量。

6.2.4.5制作方法

1)百合洗凈泡20分鐘,蓮藕洗凈切小塊;枇杷洗凈,去核切塊;雞蛋液打散;小蔥洗凈切成蔥花。

2)鍋內放入500ml清水,加入百合、蓮藕、枇杷武火燒開后文火煮10分鐘,之后倒入雞蛋液攪

拌,雞蛋熟后加入食鹽調味,出鍋后加蔥花點綴即可。

6.2.4.6功效

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6.2.4.7適宜人群

肺胃熱盛證。

6.2.4.8不適宜人群

風寒咳嗽、脾胃虛寒所致氣短乏力、腹痛喜溫喜按等癥者。

6.2.5蕹菜玉米須湯

6.2.5.1配方

6.2.5.1.1食藥物質

馬齒莧9g。

6.2.5.2主料

蕹菜梗(空心菜梗)50g,玉米須9g。

6.2.5.3輔料

無。

6.2.5.4調料

食鹽適量。

6.2.5.5制作方法

1)蕹菜梗洗凈去葉,切段;馬齒莧洗凈;玉米須洗凈用涼水浸泡。

2)鍋中加入500ml清水,將馬齒莧、玉米須放入鍋中,水開加入蕹菜梗,武火燒開文火煮10分

鐘,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6.2.5.6功效

清熱解毒。

6.2.5.7適宜人群

胃腸實熱證。

6.2.5.8不適宜人群

脾胃虛弱所致乏力、食欲差等癥者。

6

T/ZGYSYJH002—2022

6.2.6苦瓜百合瘦肉湯

6.2.6.1配方

6.2.6.1.1食藥物質

百合6g。

6.2.6.2主料

苦瓜80g,豬瘦肉80g。

6.2.6.3輔料

生雞蛋1個。

6.2.6.4調料

生姜、料酒、食鹽適量。

6.2.6.5制作方法

1)苦瓜洗凈去蒂、去籽、切片,置于100ml清水中浸泡5分鐘;百合洗凈;生姜切片;豬瘦肉洗

凈切片,加入食鹽、姜片、料酒腌制30分鐘;雞蛋液打散。

2)鍋內放入清水500ml,將苦瓜、百合放入鍋內,武火燒開后,放入腌制好的豬瘦肉,煮15分

鐘,濾去浮沫,依次加入食鹽、雞蛋液,待雞蛋熟后即可。

6.2.6.6功效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6.2.6.7適宜人群

胃腸實熱證。

6.2.6.8不適宜人群

脾胃虛寒所致氣短乏力、腹痛喜溫喜按等癥者。

6.2.7薏苡仁湯

6.2.7.1配方

6.2.7.1.1食藥物質

薏苡仁9g,橘皮3g,白扁豆9g,薄荷3g。

6.2.7.2主料

粳米30g。

6.2.7.3輔料

無。

6.2.7.4調料

無。

6.2.7.5制作方法

7

T/ZGYSYJH002—2022

1)薏苡仁、白扁豆、粳米提前浸泡1小時;橘皮、薄荷洗凈。

2)鍋中加入500ml清水,加入橘皮、薄荷,武火煮開后文火煎煮5分鐘,撈出藥材,加入薏苡仁、

白扁豆、粳米,文火煮至粳米開花即可。

6.2.7.6功效

清熱化濕,健脾暢中。

6.2.7.7適宜人群

腸道濕熱證。

6.2.7.8不適宜人群

氣虛陰虛所致氣短乏力、口干喜飲等癥者。

6.2.8泥鰍燉豆腐

6.2.8.1配方

6.2.8.1.1食藥物質

生姜3g。

6.2.8.2主料

去除黏液的泥鰍80g,豆腐100g。

6.2.8.3輔料

無。

6.2.8.4調料

料酒、白胡椒粉、食鹽適量,小蔥少量。

6.2.8.5制作方法

1)把去除黏液的泥鰍80℃開水燙后去除膜和內臟后洗凈;豆腐洗凈切塊;生姜洗凈切片;小蔥

洗凈切成蔥花。

2)鍋內加入500ml清水,依次加入生姜片、泥鰍、料酒、白胡椒粉,武火燒開,濾去浮沫,轉文

火煮10分鐘,加入豆腐,再煮10分鐘,加入食鹽調味,出鍋后加蔥花點綴即可。

6.2.8.6功效

清熱除濕調中。

6.2.8.7適宜人群

腸道濕熱證。

6.2.8.8不適宜人群

血尿酸升高、痛風等癥者。

6.2.9蓮藕釀綠豆

6.2.9.1配方

6.2.9.1.1食藥物質

8

T/ZGYSYJH002—2022

蓮子6g。

6.2.9.2主料

鮮蓮藕80g。

6.2.9.3輔料

綠豆30g,豬瘦肉30g,雞蛋清1個。

6.2.9.4調料

料酒、姜粉、食鹽適量。

6.2.9.5制作方法

1)蓮子、綠豆洗凈,用熱水浸泡1小時,后用破壁機打碎;蓮藕去皮洗凈,將蓮藕的靠近頂端的

地方切斷;豬肉洗凈,剁碎后放入料酒、姜粉、食鹽攪拌均勻,腌制30分鐘;雞蛋清打碎。

2)將打碎后的白蓮子、綠豆、豬肉、雞蛋清攪拌均勻,做成肉餡。

3)將肉餡灌入蓮藕的孔中,邊灌邊壓實;將切下來的蓮藕蓋子扣回原來位置上,四周用牙簽固定;

將蓮藕放入蒸鍋中,武火煮開后轉文火蒸1小時;將蓮藕取出切片即可食用。

6.2.9.6功效

清熱利濕,健脾止瀉。

6.2.9.7適宜人群

腸道濕熱證。

6.2.9.8不適宜人群

孕產婦及脾胃虛寒、陽虛所致氣短乏力、怕冷喜溫等癥者。

6.2.10百合綠豆南瓜粥

6.2.10.1配方

6.2.10.1.1食藥物質

百合6g。

6.2.10.1.2中藥材

生地黃5g。

6.2.10.2主料

綠豆30g,粳米30g。

6.2.10.3輔料

南瓜肉30g。

6.2.10.4調料

無。

6.2.10.5制作方法

9

T/ZGYSYJH002—2022

1)百合洗凈;綠豆、粳米洗凈;南瓜去皮去瓤,洗凈切塊;生地黃洗凈,加300ml清水武火燒開

轉文火煮20分鐘,取100ml地黃汁。

2)鍋內倒入400ml清水,放入綠豆和粳米,武火燒開后,放入百合、南瓜、100ml地黃湯汁,文

火煮至粳米開花即可。

6.2.10.6功效

清熱解毒,滋陰涼血。

6.2.10.7適宜人群

熱毒熾盛證。

6.2.10.8不適宜人群

脾胃虛寒所致氣短乏力、腹痛喜溫喜按等癥者。

6.2.11清熱桂花馬蹄露

6.2.11.1配方

6.2.11.1.1食藥物質

枸杞子6g。

6.2.11.2主料

鮮馬蹄100g。

6.2.11.3輔料

桂花5g,無花果1粒,蓮藕粉10g。

6.2.11.4調料

無。

6.2.11.5制作方法

1)桂花去除雜質,洗凈;馬蹄去皮,洗凈切片;無花果洗凈切片;枸杞子洗凈;蓮藕粉溶于少量

涼水中。

2)砂鍋中加入500ml的清水,加入馬蹄、無花果,武火燒開后文火煎煮10分鐘;加入枸杞子文

火煮5分鐘,濾去浮沫;把蓮藕粉緩緩灑入鍋中并不斷攪拌,煮2分鐘;加入桂花拌勻煮1

分鐘即可。

6.2.11.6功效

清熱潤肺,養(yǎng)陰生津。

6.2.11.7適宜人群

熱盛傷津證。

6.2.11.8不適宜人群

脾胃虛寒所致氣短乏力、腹痛喜溫喜按等癥者。

6.2.12玉竹甲魚湯

10

T/ZGYSYJH002—2022

6.2.12.1配方

6.2.12.1.1食藥物質

玉竹6g,百合6g,枸杞子6g。

6.2.12.2主料

甲魚肉100g。

6.2.12.3輔料

無。

6.2.12.4調料

料酒、生姜、食鹽適量,香菜少量。

6.2.12.5制作方法

1)玉竹、百合、枸杞子洗凈;甲魚肉湯燙焯水去膜,切塊洗凈,焯水備用;香菜洗凈切末;生姜

切片。

2)鍋中加入800ml清水,加入甲魚、玉竹、百合、料酒、姜片武火燒開后轉文火煮40分鐘,后

加入枸杞子再煮10分鐘,加入食鹽調味,出鍋后加香菜點綴即可。

6.2.12.6功效

滋陰潤肺,清退虛熱。

6.2.12.7適宜人群

陰虛火旺證。

6.2.12.8不適宜人群

痰濕所見咽中有痰、大便粘膩等癥者。

6.2.13山藥參杞烏雞湯

6.2.13.1配方

6.2.13.1.1食藥物質

山藥15g,枸杞子6g。

6.2.13.1.2新食品原料

人參(5年及5年以下人工種植)2g。

6.2.13.2主料

烏雞雞腿100g。

6.2.13.3輔料

無。

6.2.13.4調料

生姜、食鹽適量。

11

T/ZGYSYJH002—2022

6.2.13.5制作方法

1)山藥洗凈;人參洗凈;枸杞子洗凈;烏雞雞腿切塊洗凈,焯水備用;生姜切片。

2)鍋中加入500ml清水,加入生姜、雞塊、山藥、人參,武火燒開,文火燉30分鐘,加入枸杞

子再煮5分鐘,濾去浮沫,加食鹽調味即可。

6.2.13.6功效

健脾補氣,滋陰潤燥。

6.2.13.7適宜人群

氣陰兩虛證。

6.2.13.8不適宜人群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4周歲以下兒童,以及外感發(fā)熱、火熱偏盛所致口舌生瘡等癥者。

6.2.14沙參枸杞蒸鮑魚

6.2.14.1配方

6.2.14.1.1食藥物質

枸杞子6g。

6.2.14.1.2中藥材

北沙參5g。

6.2.14.2主料

鮑魚(?。?00g。

6.2.14.3輔料

無。

6.2.14.4調料

生姜、蔥白、食鹽、料酒適量。

6.2.14.5制作方法

1)北沙參潤透切片;枸杞子洗凈;鮑魚去內臟,洗凈焯水;生姜切片;蔥白切段;適量食鹽溶于

少量水中。

2)將北沙參、鮑魚放入盤內,枸杞子、蔥段、生姜放在鮑魚上,淋適量料酒、食鹽水于鮑魚上;

水開蒸5分鐘即可。

6.2.14.6功效

補氣生津,滋陰補腎。

6.2.14.7適宜人群

氣陰兩虛證。

6.2.14.8不適宜人群

濕熱內蘊所致大便粘膩等癥者。

12

T/ZGYSYJH002—2022

6.2.15人參山楂湯圓

6.2.15.1配方

6.2.15.1.1食藥物質

山楂9g,茯苓15g,山藥(粉)15g,橘皮6g。

6.2.15.1.2新食品原料

人參(5年及5年以下人工種植)1g。

6.2.15.2主料

干糯米粉80g。

6.2.15.3輔料

無糖紅豆沙泥20g。

6.2.15.4調料

無。

6.2.15.5制作方法

1)山楂去核洗凈;人參、橘皮、茯苓洗凈;洗凈的山楂、人參、橘皮3g、茯苓倒入水,沒過食

材浸泡2小時;一同放入蒸屜中蒸20分鐘;蒸熟后放入臼子中搗成泥狀,與山藥粉、無糖紅

豆沙泥共同攪拌成餡。

2)糯米粉加適量溫水,和成面團,密封靜置10分鐘,分成若干小團,將餡包入小團,揉成均勻

球狀。

3)鍋內倒入沒過湯圓的清水,放入剩余3g橘皮,武火煮沸后,將湯圓依次下入沸水,待湯圓浮

至水面即可食用。

6.2.15.6功效

健脾益氣,和胃調中。

6.2.15.7適宜人群

脾虛胃滯證。

6.2.15.8不適宜人群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4周歲以下兒童,以及濕熱內蘊所致大便粘膩、口舌生瘡等癥者。

6.2.16梔子蘆根燒苦瓜

6.2.16.1配方

6.2.16.1.1食藥物質

梔子3g,蘆根15g,肉桂1g,干姜3g,生姜3g。

6.2.16.2主料

苦瓜50g,豬瘦肉50g。

6.2.16.3輔料

13

T/ZGYSYJH002—2022

無。

6.2.16.4調料

食用油、生抽、蔥白、食鹽適量。

6.2.16.5制作方法

1)梔子、蘆根、肉桂、干姜放入砂鍋中,加入400ml清水,武火燒開后轉文火煮40分鐘,取藥

汁100ml備用。

2)苦瓜去瓤,洗凈,切片,焯水備用;豬瘦肉洗凈,切片;生姜切片;蔥白洗凈切段。

3)鍋中放入食用油燒熱,依次加入生姜片、豬瘦肉、生抽煸炒,豬瘦肉炒至變色,加入苦瓜翻炒,

加入100ml藥汁,炒至至熟爛濃稠,加入蔥段、食鹽即可。

6.2.16.6功效

清熱瀉火,溫腎助陽。

6.2.16.7適宜人群

上熱下寒證。

6.2.16.8不適宜人群

陽虛所致周身怕冷,以及實熱所致大便干、周身怕熱等癥者。

6.3糖尿病并發(fā)癥期食療藥膳

6.3.1枸杞子燉兔肉

6.3.1.1配方

6.3.1.1.1食藥物質

枸杞子6g,黃精(酒制)9g。

6.3.1.2主料

兔肉100g。

6.3.1.3輔料

無。

6.3.1.4調料

料酒、生姜、食鹽適量。

6.3.1.5制作方法

1)兔肉用清水洗凈,切成小塊,入鍋焯水;枸杞子、黃精洗凈;生姜洗凈切片。

2)砂鍋內放入清水,加入兔肉塊、黃精、料酒、姜片,武火燒開后文火慢燉30分鐘;待兔肉熟

爛,再加入枸杞子煮5分鐘;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6.3.1.6功效

補益脾腎,養(yǎng)肝明目。

6.3.1.7適宜人群

14

T/ZGYSYJH002—2022

肝腎陰虛證。

6.3.1.8不適宜人群

濕熱內蘊所致大便粘膩、口舌生瘡等癥者。

6.3.2黃精蒸紫薯

6.3.2.1配方

6.3.2.1.1食藥物質

黃精(酒制)9g,山藥(鮮)15g。

6.3.2.2主料

紫薯100g。

6.3.2.3輔料

無。

6.3.2.4調料

無。

6.3.2.5制作方法

1)黃精洗干凈泡入50mL清水中;紫薯洗凈切段,山藥洗凈切段(片)。

2)將紫薯段、山藥段(片)放入黃精水中,浸泡20分鐘,一起上鍋蒸30分鐘,打成泥狀即可食

用。

6.3.2.6功效

滋補肝腎。

6.3.2.7適宜人群

肝腎陰虛證。

6.3.2.8不適宜人群

陰寒內盛所致周身怕冷、四肢不溫者,以及素有濕熱所致大便粘膩、口舌生瘡等癥者。

6.3.3胡椒羊肉湯

6.3.3.1配方

6.3.3.1.1食藥物質

生姜3g,橘皮2g。

6.3.3.2主料

羊肉100g。

6.3.3.3輔料

無。

15

T/ZGYSYJH002—2022

6.3.3.4調料

食用油、食鹽、白胡椒粉適量,小蔥少量。

6.3.3.5制作方法

1)羊肉洗凈切薄片,焯水,瀝干水分;橘皮洗凈;生姜洗凈切片;小蔥洗凈切成蔥花。

2)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放入生姜片,羊肉下鍋爆炒,羊肉炒至變色后加水300ml,放入橘皮,

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5分鐘,放入食鹽、白胡椒粉調味,出鍋后加蔥花點綴即可。

6.3.3.6功效

溫中散寒。

6.3.3.7適宜人群

脾腎陽虛證。

6.3.3.8不適宜人群

陰虛有熱所致口干多飲、口舌生瘡、五心煩熱等癥者。

6.3.4當歸生姜羊肉湯

6.3.4.1配方

6.3.4.1.1食藥物質

當歸2g,生姜3g。

6.3.4.2主料

羊肉100g。

6.3.4.3輔料

無。

6.3.4.4調料

食鹽、蔥花適量。

6.3.4.5制作方法

1)羊肉切塊,涼水浸泡2小時洗凈血水,焯水去浮沫后備用;當歸洗凈;生姜洗凈切片。

2)鍋中放入500ml清水,加入羊肉塊、當歸、姜片,武火燒開后轉文火煮15分鐘,再去浮沫,

加食鹽調味,起鍋后加蔥花點綴即可。

6.3.4.6功效

溫中散寒,補血活血。

6.3.4.7適宜人群

脾腎陽虛證。

6.3.4.8不適宜人群

陰虛火旺口干多飲、口舌生瘡等癥者。

16

T/ZGYSYJH002—2022

6.3.5高良姜炒雞塊

6.3.5.1配方

6.3.5.1.1食藥物質

高良姜3g,肉桂1g,生姜3g。

6.3.5.1.2中藥材

熟地黃5g。

6.3.5.2主料

雞塊100g。

6.3.5.3輔料

鮮韭菜10g。

6.3.5.4調料

食用油、蔥白、干辣椒、生抽、食鹽、白胡椒粉適量。

6.3.5.5制作方法

1)雞塊、高良姜、肉桂、熟地黃洗凈,高良姜、肉桂、熟地黃煎湯取150ml藥汁備用;韭菜洗凈

切段;生姜切片;蔥白切段。

2)起鍋燒油,油熱放入姜片、蔥段、辣椒,加入雞塊武火煸炒,炒至雞肉變色后加入藥汁、生抽、

食鹽、白胡椒粉,炒5分鐘后,加入韭菜段炒1分鐘即可。

6.3.5.6功效

滋陰潤燥,溫腎助陽。

6.3.5.7適宜人群

陰陽兩虛者。

6.3.5.8不適宜人群

脾胃虛弱所致乏力、食欲差等癥,以及實熱所致大便干結等癥者。

17

T/ZGYSYJH002—2022

附錄A

(規(guī)范性)

診斷和辨證標準

A.1糖尿病前期

A.1.1西醫(yī)診斷標準

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對糖代謝狀態(tài)的分類標準(見表1)。

表1糖代謝狀態(tài)分類(沿用WHO1999標準)

靜脈血漿葡萄糖(mmol/L)

糖代謝分類

空腹血糖糖負荷后2h血糖

正常血糖﹤6.1﹤7.8

空腹血糖受損≥6.1,﹤7.0﹤7.8

糖耐量減低﹤7.0≥7.8,﹤11.1

糖尿病≥7.0≥11.1

注: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減低統(tǒng)稱為糖調節(jié)受損,也稱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正常參考范圍下限通常為3.9mmo

l/L.

A.1.2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A.1.2.1郁證期

1)中土(脾胃)壅滯證

癥狀:腹型肥胖,脘腹脹滿,噯氣、矢氣頻頻,得噯氣、矢氣后脹滿緩解,大便量多,舌質淡

紅,舌體胖大,苔白厚,脈滑。

2)肝郁氣滯證

癥狀:情緒抑郁,喜太息,遇事易緊張,脅肋脹滿,舌淡苔薄白,脈弦。

[來源:ZYYXH/T3.1~3.15—2007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

A.2糖尿病期

A.2.1西醫(yī)診斷標準

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見表2)。

表2糖尿病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靜脈血漿葡萄糖或HbA1c水平

典型糖尿病癥狀

加上隨機血糖≥11.1mmol/L

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

或加上OGTT2h血糖≥11.1mmol/L

或加上HbA1c≥6.5%

無糖尿病典型癥狀者,需改日復查確認

注:OGTT為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HbA1c為糖化血紅蛋白。典型糖尿病癥狀包括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

體重下降;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不能用來診斷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減

低;空腹狀態(tài)指至少8h沒有進食熱量。

A.2.2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A.2.2.1熱證期

18

T/ZGYSYJH002—2022

1)肝胃郁熱證

癥狀:脘腹痞滿,胸脅脹悶,面色紅赤,形體偏胖,腹部脹大,心煩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

小便色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2)痰熱互結證

癥狀:形體肥胖,腹部脹大,胸悶脘痞,口干口渴,喜冷飲,飲水量多,心煩,大便干結,小

便色黃,舌質紅,舌體胖,苔黃膩,脈弦滑。

3)肺胃熱盛證

癥狀:口大渴,喜冷飲,飲水量多,易饑多食,汗出多,小便多,面色紅赤,舌紅,苔薄黃,

脈洪大。

4)胃腸實熱證

癥狀:脘腹脹滿,痞塞不適,大便秘結難行,口干口苦,或有口臭,口渴喜冷飲,飲水量多,

多食易饑,舌紅,苔黃,脈數有力,右關明顯。

5)腸道濕熱證

癥狀:脘腹痞滿,大便黏膩不爽,或臭穢難聞,小便色黃,口干不渴,或有口臭,舌紅,舌體

胖大,或邊有齒痕,苔黃膩,脈滑數。

6)熱毒熾盛證

癥狀:口渴引飲,心胸煩熱,體生疥瘡、癰、疽或皮膚瘙癢,便干溲黃,舌紅苔黃。

A.2.2.2虛證期

1)熱盛傷津證

癥狀:口大渴,喜冷飲,飲水量多,汗多,乏力,易饑多食,尿頻量多,口苦,溲赤便秘,舌

干紅,苔黃燥,脈洪大而虛。

2)陰虛火旺證

癥狀:五心煩熱,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時時汗出,少寐多夢,小便黃,舌紅,少苔,脈虛細

數。

3)氣陰兩虛證

癥狀:消瘦,疲乏無力,易汗出,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舌紅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脈虛細

數。

4)脾虛胃滯證

癥狀:心下痞滿,嘔惡納呆,水谷不消,便溏,或腸鳴下利,干嘔呃逆,舌淡胖苔膩,舌下絡

瘀,脈弦滑無力。

5)上熱下寒證

癥狀:心煩口苦,胃脘灼熱,或嘔吐,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紅,苔根部腐膩,舌下絡脈

瘀閉。

[來源:ZYYXH/T3.1~3.15—2007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

A.3糖尿病并發(fā)癥期

A.3.1西醫(yī)診斷標準

糖尿病進展造成神經血管損傷,逐漸出現各種慢性并發(fā)癥。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主要包括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糖尿病足病。

A.3.2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A.3.2.1損證期

1)肝腎陰虛證

癥狀:小便頻數,渾濁如膏,視物模糊,腰膝酸軟,眩暈耳鳴,五心煩熱,低熱顴紅,口干咽

燥,多夢遺精,皮膚干燥,雀目,或蚊蠅飛舞,或失明,皮膚瘙癢,舌紅少苔,脈細數。

注:本證主要見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19

T/ZGYSYJH002—2022

2)脾腎陽虛證

癥狀:腰膝酸冷,夜尿頻,畏寒身冷,小便清長或小便不利,大便稀溏,或見浮腫,舌淡胖大,

脈沉細。

3)陰陽兩虛證

癥狀:小便頻數,夜尿增多,渾濁如脂如膏,甚至飲一溲一,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神疲,耳

輪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軟無力,畏寒肢涼,四肢欠溫,陽痿,下肢浮腫,甚則全身

皆腫,舌質淡,苔白而干,脈沉細無力。注:本證主要見于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

經病變等的后期。

[來源:ZYYXH/T3.1~3.15—2007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

20

T/ZGYSYJH002—2022

附錄B

(資料性)

糖尿病食療藥膳配方的理論依據

B.1中土(脾胃)壅滯證

平素嗜食肥甘厚膩之品,損傷脾胃,中焦運化失職,氣機不暢,脾不升胃不降氣機壅塞,則表現為

噯氣、矢氣頻頻,得噯氣、矢氣后脹滿緩解;日久飲停成痰,阻滯中焦則患者可見腹型肥胖,脘腹脹滿,

大便質稀量多,舌質淡紅,舌體胖大,苔白厚,脈滑??蛇x用山藥蘿卜餅健脾化痰,理氣消滯。其中白

蘿卜可下氣、消食潤肺、解毒生津;山藥溫補脾胃;生姜溫中化痰。

B.2肝郁氣滯證

患者平時性情急躁,易著急上火,導致肝失疏泄,情志不暢,則表現為情緒抑郁,喜太息,遇事易

緊張,氣機壅滯,肝氣不舒則可見脅肋脹滿,舌淡苔薄白,脈弦??蛇x用逍遙豬肝湯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

肝。其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養(yǎng)血柔肝;炙甘草、茯苓健脾養(yǎng)心;枸杞子滋補肝腎;豬肝養(yǎng)血柔肝,

溫補脾胃。

B.3肝胃郁熱證

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以氣為用。情志所傷或大怒傷肝而致氣郁化火,消灼肺陰則口干口苦;胃

陰被傷,胃熱熾盛則消谷善饑;肝郁化火,上擾于心,則見心煩易怒;肝氣不舒則見脘腹痞滿,胸脅脹

悶,面色紅赤,形體偏胖,腹部脹大,火熱郁滯于內則見大便干,小便色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可選用清熱銀耳飲滋陰瀉火,疏肝理氣。其中柴胡疏肝解郁,調暢肝氣;知母、麥冬、葛根滋陰增液;

牡丹皮、夏枯草清熱;梨性味偏涼,可清熱生津;銀耳養(yǎng)胃生津。

B.4痰熱互結證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膩之品,濕滯脾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痰濁內生,表現為形體肥胖,腹

部脹大,胸悶脘痞,痰濁郁久化熱,熱盛傷陰,導致口干口渴,喜冷飲,飲水量多,心煩,大便干結,

小便色黃,舌質紅,舌體胖,苔黃膩,脈弦滑。可選用薏米蓮子羹健脾祛濕,清熱化痰,方中薏苡仁性

涼,可健脾祛濕清熱;白扁豆、蓮子可助薏苡仁健脾祛濕,杜絕生痰之源;山楂健脾消食,同時可行滯

防諸藥滋膩停滯。

B.5肺胃熱盛證

糖尿病燥熱傷肺,津不上承,故見口大渴,喜冷飲,飲水量多,汗出多,燥熱傷胃,則腐熟水谷過

強,可見易饑多食,面色紅赤,舌紅,苔薄黃,脈洪大,俱是里熱熾盛之狀。此證食養(yǎng)當以清熱生津為

關鍵,選用荷葉花粉粥生津止渴、清熱潤燥。其中荷葉味苦性平,入脾胃二經,功可清暑解熱;天花粉

入肺胃兩經,性微寒,功可生津止渴,降火潤燥;冬瓜皮味甘性涼,功可利尿消腫。也可選用百合枇杷

雞蛋湯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其中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功可養(yǎng)陰潤肺,清熱利尿;蓮藕味甘,生

品性寒,熟品性溫,歸心、脾、胃經,功可清熱、生津、涼血;枇杷味甘、酸,性涼,可清熱生津止渴。

B.6胃腸實熱證

糖尿病得之飲食不節(jié),嗜食膏粱厚味者,久則傷脾胃,運化失司,釀濕生痰,或為痰積,或為食積,

積久則生熱,實熱阻滯胃腸,則見脘腹脹滿,痞塞不適,大便秘結難行;胃腸不暢,上出濁氣,則見口

臭;實熱耗液傷津,津液不充則見口渴喜冷飲,飲水量多。此證食養(yǎng)當以清熱通腑,滋陰生津為關鍵。

可選用蕹菜玉米須湯清熱解毒,蕹菜味甘、性涼,功可清熱解毒,利尿止血;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

肝、腎、膀胱經,可利尿消腫、平肝利膽;馬齒莧性味酸、寒,入大腸、肝、脾經,可清熱解毒,現代

21

T/ZGYSYJH002—2022

藥理學研究表明,馬齒莧中部分化學成分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也可用苦瓜百合瘦肉湯清熱瀉火,滋陰

潤燥。其中百合性味甘、寒,具有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苦瓜性寒味苦,歸脾、胃、心、肝經,功可清熱祛

心火,解毒,《滇南本草》言其可“瀉六經實火、清暑、益氣、止渴”,現代研究證實其具有顯著降糖

作用。

B.7腸道濕熱證

糖尿病熱與濕結,蘊積下焦,纏綿難愈,濕熱滯腸,傳導失司,則見脘腹痞滿;腸道濕熱穢濁膠結,

隨便而下,則有大便黏膩不爽,或臭穢難聞;熱傷津液,分利失司,則小便色黃,口干不渴;腸道濕熱

上炎,濁氣上逆則見口臭。此證食養(yǎng)當以清熱利濕,通腑泄?jié)釣橹???蛇x用薏苡仁湯清熱化濕,健脾暢

中,方中薏苡仁甘淡微寒,入胃、脾、肺、腎經,功擅健脾滲濕利水,其降糖降壓作用顯著;橘皮功擅

燥濕化痰,利尿通淋;白扁豆歸脾、胃經,可健脾化濕;薄荷辛涼,夏季祛暑解熱之效佳?;蜻x用泥鰍

燉豆腐清熱除濕調中。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肝、腎經,可補益脾腎、利水、解毒;豆腐性涼,味甘,

歸脾、胃、大腸經,能夠益氣寬中,清熱解毒,兩者配伍能夠起到清熱除濕的功效;生姜既可調味,又

可溫胃散津,使陰津上布于口。還可選用蓮藕釀綠豆清熱利濕,健脾止瀉。其中綠豆味甘,性寒,歸心、

胃經,具有清熱、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厚腸胃??治痘毒,利腫脹”;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心,脾、腎,具有益腎健脾止瀉澀精的功效;藕味甘性寒,能夠清熱生津,涼

血散瘀。

B.8熱毒熾盛證

糖尿病本自陰虛燥熱,若因外感熱毒之邪,或恣食膏粱厚味,內生實熱,致使熱毒熾盛,則如火上

澆油,使陰愈虧而燥熱愈甚。熱邪灼津耗液,津傷則飲水自救,故口渴引飲;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寧;熱

邪化毒入血則燔灼營血,局部皮膚焮熱疼痛,成癰化疽,甚則熱盛肉腐成膿;腸熱津虧,故大便干結。

長此以往,火熱必傷營陰,故此證食療養(yǎng)生的關鍵在于清熱解毒,滋陰潤燥??蛇x用百合綠豆南瓜粥清

熱解毒,滋陰涼血。百合性味甘寒,能養(yǎng)陰生津;生地清熱解毒之余兼擅養(yǎng)陰生津;綠豆為家庭常用食

材,有清熱消癰的功效;粳米、南瓜甘溫入脾胃經,作為主食既能健脾養(yǎng)胃,又能起到調和作用,使寒

涼食材不傷脾胃。素體脾胃虛寒易泄者忌服。

B.9熱盛傷津證

糖尿病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熱愈盛則陰愈虛。陽明內熱偏盛,熱盛傷津,津液內竭,失于濡潤,

則口大渴,喜冷飲;胃熱盛,熱則迫津液外出,引起汗出多,同時可伴有多食易饑、口苦熱盛癥狀;熱

則小便溲赤,津液匱乏,腸道失于濡潤引起便秘,舌干紅,苔黃燥,脈洪大而虛均為熱盛津傷的表現。

可選用清熱桂花馬蹄露清熱潤肺,養(yǎng)陰生津。方中鮮馬蹄可清肺熱、生津潤肺止渴;腎陰為人體陰液的

根本,枸杞子可滋補肝腎;無花果也能清熱,增強馬蹄清熱之功;桂花也能養(yǎng)陰潤肺。

B.10陰虛火旺證

糖尿病患者以陰虛為本,陰液虧虛,失其濡潤之功,故口干口渴,陰虛不能制陽,導致虛火內生,

出現陰虛火旺之候,故五心煩熱,虛熱上擾心神,導致少寐多夢,小便黃,舌紅,少苔,脈虛細數為主

癥。以玉竹甲魚湯為主方滋陰潤肺,清退虛熱。方中百合、玉竹潤肺生津、清熱瀉火;枸杞子可補肺、

肝、腎三臟,清虛熱。

B.11氣陰兩虛證

氣虛臟腑功能減退,四肢肌肉失養(yǎng),所以疲乏無力,氣虛則衛(wèi)外無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陰虛

失于濡潤,出現口干,陰虛內熱,則出現口苦,熱擾心神,導致心悸失眠,舌紅少津,苔薄白或少苔,

脈虛細數均為氣陰兩虛的表現。可選用山藥參杞烏雞湯健脾補氣,滋陰潤燥。方中人參可大補元氣,補

肺益脾,生津安神;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也可選用沙參

枸杞蒸鮑魚補氣生津,滋陰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