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A卷-附解析_第1頁
2024-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A卷-附解析_第2頁
2024-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A卷-附解析_第3頁
2024-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A卷-附解析_第4頁
2024-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A卷-附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下載后可任意編輯第第頁省(?。ㄊ袇^(qū))姓名準考證號………密……….…………封…線…內……..………………不…….準…答….…………題…2024-2024年全國碩士討論生入學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A卷附解析考試須知:1、考試時間:180分鐘,本卷滿分為300分。2、請首先按要求在試卷的指定位置填寫您的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3、請認真閱讀各種題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線內答題,否則不予評分。一、單項選擇題(共45小題,每題2分,共90分)1、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拿破侖十分重視技術教育和專門學校的進展,曾被其喻為“能下金蛋的母雞”的教育機構是()A.巴黎機械與化學工藝學校B.圣蘇爾特種軍事學校C.巴黎高等師范學校D.巴黎理工學校2、19世紀前半期,英國興起的城市學院運動在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國高等教育傳統(tǒng),此類學院在教育實踐中強調()A.宗教神學知識教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教學并重B.貴族子弟與中產(chǎn)階層子弟同堂學習C.古典學科與現(xiàn)代科學并行不悖D.社會團體與政府合作管理3、某家長認為目前學校課業(yè)負擔過重,擔心會影響孩子制造性和批判反思能力的進展,決定在家親自給孩子上課。該事例說明學校教育具有()A.正向顯性功能B.負向顯性功能C.正向隱性功能D.負向隱性功能4、發(fā)生在教案過程之中,旨在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老師調整和改進教案的評價是()A.初始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終結性評價D.形成性評價5、下列選項中,內外效度都比較高的理想的實驗設計是()A.單組前后測設計B.非隨機分派控制組前后測設計C.實驗組、控制組前后測設計D.所羅門四組設計6、以下傳統(tǒng)識字教材按編寫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經(jīng)》《百家姓》B.《千字文》《三字經(jīng)》《百家姓》《急救篇》C.《三字經(jīng)》《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D.《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jīng)》7、1927年經(jīng)蔡元培等人提議試行的大學院和大學區(qū)制,是借鑒國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結果。所借鑒的國家是()A.法國B.德國C.日本D.美國8、某班期末考試語文平均成績?yōu)?5分,標準差為8分,小明得92分,則小明的標準分數(shù)是()A.1.12B.1.37C.2.13D.6.529、根據(jù)皮亞杰的觀點,兒童能發(fā)現(xiàn)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的水量有關,而與物體的質地無關。這說明兒童的認知進展水平已處在()A.感知運動階段B.前運算階段C.具體運算階段D.形式運算階段10、某考試將考生考試的最終結果分為及格與不及格,這種測量屬于()A.定名測量B.定序測量C.定距測量D.比率測量11、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下列選項屬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認知的需要D.審美的需要12、只要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達成學習目標。依據(jù)這種思想建構的教學模式是()A.程序教學模式B.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C.掌握學習教學模式D.非指導性教學模式13、在選拔性考試中,某試題得分的標準差微小,表明該題存在的問題是()A.難度低B.效度低C.信度低D.區(qū)分度低14、清朝地方官學實施嚴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點是對生員進行()A.思想控制B.動態(tài)管理C.分類教學D.身份限制15、如下現(xiàn)象屬于教育范疇的是()A.爸爸針對小明懦弱的個性設法訓練小明如何以牙還牙報復欺侮者B.媽媽指導小明在與他人沖突中如何保護自己C.老師嚴格管理以保護小明等弱小學生不再受欺負D.小明在與同學的多次沖突中逐漸學會了如何與人和睦相處16、在職業(yè)選擇的問題上,法國教育家盧梭反對的是()A.選擇適合兒童稟賦的職業(yè)B.選擇對社會有用的職業(yè)C.選擇為法國政府服務的職業(yè)D.選擇有教育意義的職業(yè)17、凱洛夫《教育學》曾對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其思想的主要特點是()A.用心理學解釋教育學過程B.強調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C.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和老師的主導作用D.重視智力進展和制造性培育18、明代在城鄉(xiāng)泛設立了一種對兒童進行教育的機構,它在招生擇師,學習內容和教學活動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制度,這種教育機構是()A.書館B.精舍C.社學D.私塾19、將要解決的問題、要分析的資料作為一個系統(tǒng),綜合運用因果分析和比較、歸納法,對系統(tǒng)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的方法是()A.因果分析B.歸納分析C.比較分析D.系統(tǒng)分析20、0世紀60年代確立法國高等教育進展的民主自治,多學科原則規(guī)定大學是享有教學、行政和財政主權的國家機構的教育法案是()A.《福爾法案》B.《哈比改革》C.《阿斯蒂埃法案》D.《郎之萬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21、麥克菲爾的體諒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際或社會問題情境教材是()A.《學會關懷》B.《生命論》C.《中學道德教育》D.《社會與道德教育》22、下列關于學術論文的結論與討論的說法錯誤的是()A.結論就是摘要的重復B.結論是圍繞正文所做的結語C.結論是對討論成果進行更高層次的精確概括D.討論往往用于自然科學的學術論文23、19世紀中后期,英國全日制大學以校內或校外講座的形式,向社會中下層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史稱()A.高等教育普及化運動

B.新大學運動C.高等教育大眾化運動

D.大學推廣運動24、20世紀80年代,日本國會比準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領導機構是()A.中央教育審議會B.臨時教育審議會C.學生管理局D.教學局25、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進展委員會曾對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進行調查,發(fā)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日和明天》,這份報告指出各國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學的人道主義”、“培育制造性”、“培育承擔社會義務的態(tài)度”以及()A.“培育完人”B.“培育獨立個性”C.“培育國際理解”D.“培育終身學習能力”26、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了《大學組織法》《大學規(guī)程》,規(guī)定大學的辦學目標是()A.討論高深學問,培育專門人才B.教授應用科學,培育專門人才C.教授應用科學,培育技術人才D.討論高深學問,培育技術人才27、古風時代雅典青少年一邊繼續(xù)在文法學校和弦琴學校學習,一邊為了接受體育訓練進入()A.斯多葛學校

B.體操學校C.埃弗比

D.體育館28、強調老師文化建設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溝通的老師專業(yè)進展模式是()A.知識取向模式B.實踐取向模式C.生態(tài)取向模式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29、下列統(tǒng)計方法,不適用于定序變量的是()A.中位數(shù)B.百分數(shù)C.斯皮爾曼相關D.t檢驗30、“你曾經(jīng)在考試中作過弊嗎?”這是某討論者在“關于大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問卷”中的一個題目,這一題目存在的主要問題是()A.過于書面化B.詞義模糊C.帶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問題31、拿破侖執(zhí)政時期所建立的帝國大學實質上是()A.帝國的最高教育領導機構

B.由帝國建立的大學C.帝國高等教育機構的總稱D.由帝國統(tǒng)轄的大學32、為救妻子去偷藥,只不過做了丈夫該做的事。假如他不這樣做,別人會罵他的?!备鶕?jù)科爾伯格道德認知)進展階段理論,該兒童道德推斷的()特點是A.以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為定向B.以工具理性的相對主義為定向C.以懲處與服從為定向D.以法律的秩序為定向33、在問卷調查中,相對封閉式題目,開放式題目優(yōu)點是()A.問卷回收率較高B.對調查對象文化水平要求較低C.利于數(shù)據(jù)處理D.有利于討論復雜問題34、20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改革以文法中學、技術中學、現(xiàn)代中學為主體的“三分制”中等教育體系,試圖消除不同類型學校的學生在就業(yè)和升學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動建立()A.統(tǒng)一學校B.國立中學C.中間學校D.綜合中學35、赫爾巴特所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為:教材中心、課堂中心和()A.老師中心B.學校中心C.學生中心D.活動中心36、直接關系到問卷的質量,關系到所獲得的討論結果的科學性、真實性、可靠性的是()A.問卷設計B.問題的形式C.答題的形式D.答案的格式37、下列不屬于遷移的是()A.吃一塹,長一智B.近墨者黑C.因噎廢食D.溫故知新38、1862年,美國林肯總統(tǒng)批準了《莫雷爾法》,要求各州開辦或資助農(nóng)業(yè)和機械工藝類學院。這類學院被稱為()A.初級學院

B.社區(qū)學院

C.贈地學院

D.技術學院39、20世紀30年代聯(lián)共(布)中央頒布實施《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確定該時期蘇聯(lián)教育進展的主要任務是()A.實施綜合教學大綱B.恢復班級授課制度C.建立統(tǒng)一勞動學校制度D.加強教學與生產(chǎn)勞動的聯(lián)系40、張之洞是中國近代教育進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關他的表達,正確的是()A.最早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B.系統(tǒng)闡述了“體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觀C.組織草擬了《京師大學堂章程》D.主持制定了“癸卯學制”41、中國近代早期教會學校中開設儒學經(jīng)典課程是為了()A.滿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B.執(zhí)行中國政府的相關文教政策C.提高學生對儒家學說的批判能力D.便于學生在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中立足42、相對于其它類型的教學討論,教育行動討論重視老師的參加,強調()A.與理論的分離B.實踐問題的解決C.老師的獨立討論D.討論結論的遷移4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賀拉斯曼關于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目的與作用理解的是()A.社會機器的平衡論B.社會人才的鍛造爐C.社會差異的復印機D.社會意識的均衡閥44、把教育隱喻為“園藝”,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稱老師為“園丁”。持這種觀點的人在人的身心進展影響因素問題上傾向于()A.遺傳決定論

B.成熟輪C.環(huán)境決定論D.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45、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lián)教育理論界開展了一系列關于教育與進展的教育實驗,形成了實驗教學論體系,其代表人物是()A.馬卡連柯B.贊科夫C.巴班斯基D.蘇霍姆林斯基二、辨析題(共3小題,每題15分,共45分)1、當學生學習失敗時,老師只需要引導他做努力歸因就能激發(fā)其進一步學習的動力。2、心智技能的獲得只要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孰能生巧”即可。3、教育受制于社會,因此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取決于社會的現(xiàn)實要求。三、簡答題(共5小題,每題15分,共75分)1、簡述教育討論課題論證的基本內容。2、簡述二戰(zhàn)后日本政府頒布的《學校教育法》的主要內容。3、資源管理學習策略極其類別。4、簡述學科德育的內涵、特點及其實施方式。5、教育觀察討論的實施程序包括哪幾個方面。四、分析論述題(共3小題,每題30分,共90分)1、試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陳鶴琴“活教育”理論的共同特點。2、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Ⅰ.試述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及主要影響因素,并就其中某個因素舉例說明。Ⅱ.閱讀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問題。某討論者想探明教學方式與學生思維品質形成的關系,于是在一所小學隨機選擇了一個班作為實驗班,采納新的應用題教學方式實施教學,如以自編應用題(一題多變)和解應用題(一題多解)培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應用題歸類教學培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等等。實驗前后分別對該班進行了難度相當?shù)臏y試。該班前后測平均成績的差異視為實驗產(chǎn)生的效果。(1)寫出該討論使用的隨機抽樣方法的名稱。(2)寫出該實驗的討論假設。(3)寫出該實驗設計的名稱,并用符號表示其格式。(4)試從實驗設計方面分析該討論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3、某老師試圖采納榜樣法和當眾表揚的強化方式培育兒童形成利他習慣,這一做法最容易引起學生何種行為?假如要使行為成為習慣,所需要的內部外部條件以及理由是什么?這一過程需要什么樣的強化。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共45小題,每題2分,共90分)1、D2、D3、D,解析:正向功能是有助于;負向功能是阻礙;顯性功能是主觀目標與客觀結果相符的情況;隱性功能與顯性功能相對,指這種結果既非事先籌劃,亦未被覺察到。4、D5、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所羅門四組設計的基本特點。所羅門四組設計是把實驗組、控制組前后測設計與只有后測的設計加以組合(a與b),將有無前測這一變量納入實驗設計之中,將變量所造成的差異數(shù)部分從總變異數(shù)中排除出去,以檢驗實驗處理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否顯著。所羅門四組設計內外在效度較高,是一種較理想的實驗設計。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知識模塊:教育討論方法6、D7、A8、C9、D10、A11、B12、C13、D,解析:本題選D。標準差各量數(shù)離差絕對值的平均數(shù)的平方根。區(qū)分度是指測驗項目對所測驗的心理特征的區(qū)分程度或鑒別能力。通常情況下,用于選拔和鑒定分等的測驗區(qū)分度高的試題,對被試者有較高的鑒別力。區(qū)分度低的題目,好生與差生的得分無規(guī)律或差不多。14、B這個需要了解六等黜陟法的含義,它是動態(tài)實現(xiàn)對學生成績的獎懲。15、B解析:教育的定義具有廣義和狹義的區(qū)分,廣義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或是無組織的,系統(tǒng)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業(yè)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網(wǎng)絡教育等。它是根據(jù)一定社會的現(xiàn)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進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主動地學習,積極進行經(jīng)驗的改組和改造,促使他們提高素養(yǎng)、健全人格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育成為適應一定社會的需要,促進社會的進展,追求和制造的合理存在的人的活動。選項C是老師的學生管理,D是小明的自學,A雖然看似是父親對小明的教育,但是,給予的是一種負向的影響,是基本的價值取向問題,因此,從選擇最佳答案出發(fā),答案選擇B。16、A17、C18、C只有社學和私塾針對兒童,社學是國家建立,私塾屬于私立。19、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因果分析、歸納分析、比較分析和系統(tǒng)分析。系統(tǒng)分析是把要解決的問題、分析的資料作為一個系統(tǒng),綜合運用因果分析和比較、歸納法,對系統(tǒng)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系統(tǒng)分析方法來源于系統(tǒng)科學。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知識模塊:教育討論方法20、A福爾法案中提出了高等教育三原則。強化班專門總結出的選擇題點。21、A22、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術論文中結論的構成。結論是圍繞正文所作的結語,是對討論成果進行的更高層次的精確概括。結論的措辭要嚴謹,邏輯要嚴密。討論往往用于自然科學的學術論文。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知識模塊:教育討論方法23、D24、B25、A26、A,解析:1929年,教育部公布《大學組織法》和《大學規(guī)程》,把大學(包括獨立學院)宗旨確定為討論高深學術、養(yǎng)成專門人才的場所。故本題選A。27、B28、C29、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測量變量的變量特點。定序變量中,數(shù)字僅代表等級或順序位置,它既無絕對零點,又無相等單位。因此,不能進行加減乘除運算。適用的統(tǒng)計方法有:中位數(shù)、百分數(shù)、斯皮爾曼相關。因此,本題的答案為D。知識模塊:教育討論方法30、D31、A32、A,解析:科爾伯格通過“道德兩難故事”,依據(jù)不同年齡兒童進行道德推斷的思維結構,將兒童的道德認知進展分。處于以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為定向階段的兒童,表現(xiàn)為尊重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下表為三水平、六階段見和慣常的角色行為,避開非議以贏得欣賞,重視順從和做好孩子。他們希望保持人與人之間良好的、和諧的關系,希望被人看作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負父母、老師、朋友的期望,并與其保持相互尊重、信任的關系。這時兒童已能夠根據(jù)行為的動機和感情來評價行為。這個階段的兒童在讀到海因茲偷藥的故事時,有的說“偷藥不對,好孩子是不偷的”,或強調“海因茲愛他的妻子,是因為已經(jīng)走投無路才去偷的,這A項。是可原諒的”。33、D,ABC均屬于封閉式題目的優(yōu)點。34、D35、A36、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問卷調查法中的問題的設計。問題的設計有三個環(huán)節(jié):問卷設計、問題的形式、問題答案的格式。在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問題的設計是問卷編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直接關系到問卷本身的質量,關系到所獲得的討論結果的科學性、真實性、可靠性。因此,本題的答案為A。知識模塊:教育討論方法37、B38、C39、B,解析:《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建議組織對教學大綱進行科學討論,保證在教學大綱中有范圍精確的各種系統(tǒng)知識;要求在學校中實行有助于培育主動的、積極的社會主義建設參加者的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糾正了20世紀20年代后期出現(xiàn)的學校教學上的問題。故本題選B。40、D只有A和D是張之洞所為,但張之洞不是最早提出的,而是吧中體西用思想理論化的人物,也就是說A表述有誤。41、D,解析:早期教會學校開設儒學課程僅僅是為了滿足他們學習儒學的需要,適應中國的國情,并有助于他們立足于中國。其實質是西方殖民擴張的產(chǎn)物,帶有強烈的殖民性,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地位在教育上的表現(xiàn)。答案選D項。42、B43、C44、C解析:教育將教育比方為“園藝”,老師是“園丁”,學生是受到老師“修剪”、“塑造”等方式影響下形成的“花朵”,這是典型的外鑠論影響,因此,正確選項為C。45、B二、辨析題(共3小題,每題15分,共45分)1、答題要點:錯誤。(1)根據(jù)維納提出的成敗歸因理論,主要有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tài)、外界環(huán)境等。(2)學生最終將自己的成敗歸因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種變量影響的。假如將失敗歸因于努力就會產(chǎn)生羞愧和內疚,反而會對學生的動機產(chǎn)生負面影響。2、答案:錯誤。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具體有三個特點:第一,動作對象的觀念性;第二,動作執(zhí)行的內潛性。第三,動作結構的減縮性<不用像動作技能那樣一一出現(xiàn),內部語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簡化的)。我國心理學家馮忠良根據(jù)有關討論并結合教案實際,將加里培林的五個階段進行了簡化和改進,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說,即: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即了解這種實踐模式,了解動作結構,各動作成分及其順序等。該階段學員主要是在頭腦中形成程序性知識。通過原型定向,學員在頭腦中形成了有關活動方式的定向映象)。2)原型操作<在該階段,活動方式是物質化的,即以外部語言、外顯的動作,根據(jù)活動模式一步步展開執(zhí)行)。3)原型內化<在該階段,學員擺脫了實踐模式,但已經(jīng)將實踐模式內化為一種熟練的思維活動方式,突出表現(xiàn)在外顯的言語活動明顯減少。學員最初面臨一個新任務時,始終復述任務規(guī)則,但隨著練習的不斷進行,法則復述消逝,這是內化的一個標志)。該題目認為心智技能的獲得只要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內化階段,認為只要有外部的練習可以獲得的觀點是不對的。3、參考答案:錯誤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育規(guī)格、努力方向和社會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規(guī)定教育“為誰培育人”;二是“培育什么樣的人”。前者是關于教育活動的質的規(guī)定性:后者是關于教育對象的質的規(guī)定性。社會本位論把滿足社會需要視為教育的根本價值,以德國的納托普、凱興斯泰納,法國的涂爾干為代表。他們主張:(1)教育目的不應從人的本位出發(fā),而應從社會需要出發(fā),根據(jù)社會需要來確定。(2)個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進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育成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會化,保證社會生活的穩(wěn)定與延續(xù)。(4)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個人的存在與進展依賴并從屬于社會,評價教育的價值只能以其對社會的效益來衡量。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重視教育的社會價值,強調教育目的從社會出發(fā),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過分強調人對社會的依賴,把教育的社會目的絕對化,完全割裂人與社會的關系,極易導致教育對人的培育只見社會不見人,單純把人當做社會工具,而不是把人作為社會主體來培育,造成對人進展的嚴重束縛和壓抑。本題比較傾向于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把滿足個人需要視為教育的根本價值,以法國的盧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齊、德國的康德、法國的薩特為代表。他們主張:(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進展。(2)重視人的價值、個性進展及其需要,把人的個性進展及其需要的滿足視為教育的價值所在。(3)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社會只有在有助于個人的進展時才有價值,教育的價值應當以其對個人進展所起的作用來衡量。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重視教育的個人價值,強調教育目的從個人出發(fā),滿足個人的需要,具有一定臺勺合理性。特別是在文藝復興以后的歷史條件下,它對于打破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對人的束縛,提倡人的自由和個性解放,提升人的價值和地位,使教育回歸到人間等方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但激進的個人本位論者離開社會來思考人的進展,無視個人進展的社會需要和社會條件,甚至把滿足個人需要和滿足社會需要對立起來,把教育的個人目的和社會目的看成是不可調和的,這極易導致唯自由論和個人主義傾向。可見,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與社會本位論一樣,具有明顯的片面性。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jù)有:(1)社會依據(jù)。教育必須依據(jù)社會現(xiàn)實和進展需要來選擇和確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據(jù)社會關系現(xiàn)實和進展的需要,即生產(chǎn)關系和政治的性質來確定,體現(xiàn)鮮亮的階級性。二是要根據(jù)社會生產(chǎn)和科學技術進展的需要,即生產(chǎn)力進展水平來確定。(2)人的依據(jù)。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對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對人的素養(yǎng)進展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要依據(jù)社會現(xiàn)實曼其進展來確定,也要依據(jù)人的身心進展和需要來確定。假如不考慮這一點,就會導致實際教育活動脫離學生身心進展水平,難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進展。經(jīng)濟一體化、全球化的趨勢要求我們積極調整教育目標,建立一個開放的、面對世界的教育體系,造就具有新的個性特征的、全面進展的代新人。三、簡答題(共5小題,每題15分,共75分)1、答題要點:課題論證是討論者本人對所選定的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是對課題進一步具體化、明確化和系統(tǒng)化的過程。課題論證的基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1)課題價值論證。(2)相關討論文獻綜述(3課題討論基本思路論證(4)課題討論步驟、方法及手段論證。(5)課題討論可行性論證。2、參考答案:《學校教育法》的主要內容包括:(1)廢除中央集權制,實行地方分權;(2)采納六三三四制單軌學制,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原來的六年義務教育延長到九年。男女兒童教育機會均等,一律實行男女同校制度;(3)高級中學以實行普通教育和專門教育為目的;(4)將原來多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統(tǒng)一為單一類型的大學。大學以學術為中心,傳授和討論更高深的學問,培育學生討論和實驗的能力?!秾W校教育法》使戰(zhàn)后日本教育系統(tǒng)有了法律保障。但是有些條款還不完善,后來又經(jīng)過多次修訂和補充。3、答案: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huán)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于學生適應環(huán)境并調節(jié)環(huán)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1)學習時間管理。2)學習環(huán)境的設置。3)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4)學習工具的利用以及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等。4、答案要點:1.內涵:學科德育指: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進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育所期望的政治素養(yǎng)、思想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等,以促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任何學科都承擔著德育的任務。2.特點:德育內容豐富性;德育方法多樣化;德育過程協(xié)同化;德育效果的綜合性;德育途徑多樣化。3.實施方式:直接的德育途徑:直接的德育課程;間接的德育途徑:其他學科課程中的德育任務。主張德育滲透于一切課程和教學過中。5、答案:1)界定討論問題,明確觀察的目的和意義;2)編制觀察提綱<確定觀察對象、時間、地點、內容和方法,即觀察什么和怎么觀察),進入觀察情境;3)實施觀察,收集記錄觀察內容;4)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四、分析論述題(共3小題,每題30分,共90分)1、參考答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1、“生活教育”實踐(1)曉莊學校:從1926年起,陶行知專注于鄉(xiāng)村教育運動,成立鄉(xiāng)村教育討論會,籌建鄉(xiāng)村師范學?!獣郧f學校,培育鄉(xiāng)村老師,為農(nóng)民服務,他主張師范教育要下鄉(xiāng)。其目標是培育“農(nóng)夫身手,科學頭腦,改造社會精神的老師?!保?)山海工學團:30年代初,陶行知從事普及教育運動,發(fā)起“科學下嫁”運動,創(chuàng)辦自然科學園和兒童科學通訊學校,1932年,在上海郊區(qū)創(chuàng)辦山海工學團,以此來普及大眾的教育,在國內及東南亞一帶,影響很大。所謂工學團,即“工以養(yǎng)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笔且粋€“小工場,一個小學校,一個小社會”。實行軍事、生產(chǎn)、科學、識字、運用民權、節(jié)制生育六大訓練。(3)“小先生制”:在教育實踐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傳”的“小先生制”。他認為“窮國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鑰匙是小先生?!卑l(fā)動小學生來充當老師。優(yōu)點:有利于女子教育的普及;能使中華民族返老還童,使成人得到一種少年精神;不花錢便能接受教育;有利于學校與社會的溝通,白天學習,晚上教人。(4)育才學校:1939年7月,為了收容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的難童,在重慶創(chuàng)辦育才學校,苦心興學。2、“生活教育”理論體系(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由上可知,“生活即教育”主張包涵了這樣幾層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特別的教育;二是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chǎn)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與教育是同一過程的,教育必須與生活相聯(lián)系、相一致,通過生活來進行,以滿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四是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五是“生活即教育”是終身教育,是與人共始終的教育。(2)社會即學校首先,“社會即學?!笔侵浮吧鐣袑W校的意味”,或者說“以社會為學?!?。在陶行知看來,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假如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的學校,生活是大眾的教育,即主張以人民大眾的生活場所為教育的場所,讓整個社會都成為人民大眾的學校。其次,“社會即學?!笔侵浮皩W校含有進步的意味”,學校通過與社會生活相結合,一方面運用社會的力量使學校進步,另一方面動員學校的力量幫助社會進步,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陶行知的“社會即學校”主張,擴大了學校教育的內涵、對象、內容和作用,讓人民大眾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是要以生活作為學校的中心內容;反對的是脫離社會生活的“死學?!?,而不是主張取消學校。(3)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教學做合一”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結合陶行知的整個思想,“教學做合一”包含以下要點:首先,“教學做合一”要求“在勞力上勞心”,“手腦并用”,將傳統(tǒng)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勞力”和“勞心”聯(lián)接起來;其次,“教學做合一”是因為“行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制造的基礎,身臨其境,動手嘗試,才有真知,才有創(chuàng)新;再次,“教學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學”和“有學有教”?!坝薪滔葘W”是指教人者先教自己,為教而學;“有學有教”即會者教人學,能者教人做,只要有學識、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教別人;第四,“教學做合一”還是對注入式教學法的否定,主張“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老師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被動受教的地位,轉變到自覺主動學習的地位。陳鶴琴“活教育”理論:1、兒童教育和“活教育”實驗陳鶴琴是中國近代學前兒童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開創(chuàng)者,他一生致力于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學習和引進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建設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現(xiàn)代兒童教育。2、擔任南京高師教育學、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教授。1920年,他以自己的長子為主要討論對象,進行兒童個案追蹤觀察討論。1923年他在南京利用自己的住宅里辦起了南京鼓樓幼稚園,開始探究中國化、科學化的幼兒教育體系。1925年,該幼稚園擴建為東南大學教育科學實驗幼稚園,成為中國第一個幼稚教育實驗中心。1940年,他在江西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幼稚師范學校,并附設小學和幼稚園,開展“活教育”實踐。1941年1月,創(chuàng)辦《活教育》雜志。標志著有全國影響的“活教育”理論的形成和“活教育”運動的開始。1943年,“活教育”實驗已形成包括??撇?、幼師部、小學部、幼稚園和嬰兒園五個部門非幼兒教育體系,并在教育目標、教學原則與方法、德育原則、課程與教學大綱等方面進行了改革,造就了一所有嶄新氣息的新型學校。1945年,陳鶴琴到上海任職,并在那里繼續(xù)著他的“活教育”實驗。2、“活教育”思想體系(1)“活教育”的目的論: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要具備健全的身體;要有建設的能力;要有制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態(tài)度;要有服務的精神。(2)“活教育”的課程論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fā)點,讓學生直接對它們去學習;活教育的課程在本質上是活動課程。(3)“活教育”的方法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重視室外活動,著重于生活的體驗;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實驗觀察閱讀參考發(fā)表創(chuàng)作批判研討;根據(jù)兒童生活的需要及兒童的學習興趣,組織兒童活動場所,重視兒童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共同特點: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受到杜威有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并且都是建立在對近代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弊端的批判之上,批判傳統(tǒng)的教育忽視兒童的主體性,學校和課堂脫離了生活實際,對待“洋化教育”的全盤吸收。在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時代背景和國情的基礎上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有改造,有創(chuàng)新的教育思想。在他們二人的思想中,不僅體現(xiàn)出批判吸收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的理論嘗試,也積極融入了在辦學實踐中所得到的寶貴經(jīng)驗,同時也體現(xiàn)了中國“身體力行”的古老教學思想,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很多觀點對當今教育改革仍有啟發(fā)作用。他們二人的理論既有共通之處,相互影響,相互補充。2、Ⅰ.答案要點:(1)基本過程①理解與表征階段:將問題的情境轉化為某種內部的心理結構,或者說形成某種問題空間。②尋求解答階段:在問題表征階段,個體有可能憑借與之熟悉的問題直接提取相應的策略來解決現(xiàn)有的問題。若無這種經(jīng)驗,個體便不得不制訂計劃,如建立解決問題的子目標層級,或選擇相應的解決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