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代詩歌五首》專項提升練習(xí)題含答案一、作者介紹(1)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xué)家。在文學(xué)上,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zhì)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他是唐詩革新的先驅(qū)者。有《陳伯玉集》傳世。(2)杜甫(712年—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世稱“王荊公”“王文公”,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又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先生文集》。(4)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號放翁,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代表作有《劍南詩稿》《放翁逸稿》等。陸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合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又稱南宋四大家。(5)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qū)。后人輯有《龔自珍全集》。二、寫作背景《登幽州臺歌》: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陳子昂任右拾遺參謀軍事。武攸宜缺乏將略,軍事失利,陳子昂屢次進言,不僅不被采納,還被貶為軍曹。在極度苦悶憂憤的情況下,陳子昂登上燕昭王為招賢納士而建的幽州臺,寫下了這首《登幽州臺歌》。《望岳》: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杜甫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山東、河北一帶)時,是現(xiàn)見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兜秋w來峰》:宋仁宗慶歷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縣(今浙江寧波)知縣。三年后任滿回臨川(今江西撫州)老家探親,路過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寫了這首詩?!队紊轿鞔濉罚捍嗽妼懹谒涡⒆谇廊辏?167)初春,當(dāng)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己亥雜詩》:清道光十九年(1839),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迎接眷屬,于南北往返途中,寫成了七絕315首,總題為《己亥雜詩》,內(nèi)容或直抒胸臆,或回憶往事,或敘述見聞,或贈答友朋,等等。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是詩人剛剛離開京城時寫的。三、生字注音
愴(chuànɡ)然涕(tì)岱(dài)宗青未了(liǎo)曾(céng)云決眥(zì)凌(línɡ)雞豚(tún)叩(kòu)門吟(yín)鞭四、詞語匯總1.《登幽州臺歌》(1)前:過去。(2)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3)后:未來。(4)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5)念:想到。(6)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7)愴(chuàng)然:悲傷的樣子。(8)涕:指眼淚。2.《望岳》(1)岱宗:泰山。(2)夫:讀“fú”。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3)如何:怎么樣。(4)齊、魯:春秋時的兩個諸侯國,在今山東一帶,泰山以北為齊國,泰山以南為魯國。(5)青:指蒼翠的美好山色。(6)未了:不盡,不斷。(7)造化:大自然。(8)鐘:聚集。(9)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10)陰陽:古人以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這里指泰山的南北。(11)割:分。(12)昏曉:明亮和昏暗。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明暗截然不同。(13)蕩胸:心胸震蕩。(14)曾:同“層”,重疊。(15)決眥:張大眼睛遠望。決,裂開。眥,眼眶。(16)會當(dāng):終當(dāng),終要。(17)凌絕頂:登上最高峰。(18)?。盒稳菰~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3.《登飛來峰》(1)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yīng)天塔,故又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今山東諸城)飛來。(2)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尋。(3)聞?wù)f:聽說。(4)浮云:在山間浮動的云霧。(5)望眼:視線。(6)緣:因為。4.《游山西村》(1)臘酒:臘月里釀造的酒。(2)足雞豚(tún):備足雞肉、豬肉。豚,小豬,詩中指豬肉。(3)山重水復(fù):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4)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艷。(5)簫鼓:吹簫打鼓。(6)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豐收。(6)古風(fēng)存:保留著淳樸的古代風(fēng)俗。(6)閑乘月:趁著月明來閑游。(7)無時:沒有固定的時間,即隨時。(8)叩(kòu)門:敲門。5.《己亥雜詩》(1)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2)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3)即:到。(4)\t"/item/%E5%B7%B1%E4%BA%A5%E6%9D%82%E8%AF%97%C2%B7%E6%B5%A9%E8%8D%A1%E7%A6%BB%E6%84%81%E7%99%BD%E6%97%A5%E6%96%9C/_blank"落紅:落花。六、課文翻譯《登幽州臺歌》:向前看不見古之賢君,向后望不見當(dāng)今明主。一想到天地?zé)o窮無盡,我倍感凄涼獨自落淚?!锻馈罚何《氲奶┥剑降兹绾涡蹅??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兜秋w來峰》: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游山西村》:不要笑農(nóng)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dān)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jīng)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fēng)氣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都汉ルs詩》: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xiāng),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七、核心理解(一)《登幽州臺歌》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古人”、“來者”具體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古人”“來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樣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君?!肮湃恕敝腹糯切┠軌蚨Y賢下士賢明君主;“來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兩個“不見”相互映照,表達出詩人對賢明君主的欽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感傷。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樣理解“悠悠”一詞的?“悠悠”一詞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把個人放置到無邊宇宙的背景中,使人顯得渺小,從而產(chǎn)生一種蒼茫孤獨之感。4.“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詩人為何“獨愴然而涕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凄涼的心境?!扒安灰姽湃耍蟛灰妬碚摺?,像燕昭王那樣的古代賢君已不復(fù)見,后來的賢君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時;當(dāng)?shù)桥_遠眺時,面對茫茫宇宙,只感天長地久,而個人在其中是多么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5.《登幽州臺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作者孤獨地站在幽州臺上,俯仰古今,看大地茫茫,空闊寂寥,嘆自己生不逢明主,內(nèi)心滿懷悲憤,不禁流下了眼淚。(二)《望岳》1.首聯(lián)從哪個角度描寫泰山?寫出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遠望的角度,用設(shè)問的修辭,寫出泰山的高大,雄偉壯闊的氣勢。2.你認為頷聯(lián)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好在何處?“鐘”字用得好。“鐘”字是“聚集”的意思,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說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鐘,把所有的神奇秀麗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也表達了詩人對泰山的贊美之情?!案睢弊钟玫煤?。“割”字是“分”的意思,泰山把陽光切斷,使得山的南北兩面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3.請賞析“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近望所見。上句寫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虛筆。下句寫泰山的高大,這是實寫。虛實結(jié)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高峻挺拔。表達了作者對泰山美景的喜愛之情。4.頸聯(lián)是從作者的感受來寫泰山景物的,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心胸震蕩;睜大眼睛,看那暮歸的鳥群漸漸消失在崇山峻嶺之中,使人眼眶欲裂。5.尾聯(lián)“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本詩的主旨句,你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三)《登飛來峰》1.借助想象,描繪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所呈現(xiàn)的畫面。高聳入云的飛來峰上,聳立著巍峨的應(yīng)天塔,雞鳴時分,能看見一輪紅日從東方緩緩升起。2.這首詩中“浮云”“最高層”兩詞的寓意是什么?浮云:既是實寫也是暗喻。比喻眼下的困難、障礙、挫折,也可以看作是奸佞的小人等。最高層:既是實寫也是暗喻。比喻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3.詩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體的形象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兩句詩蘊含了怎樣的哲理?這兩句詩表面寫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是因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層。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衍生意義是: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四)《游山西村》1.請賞析“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莫笑”寫出來詩人對農(nóng)村淳樸民風(fēng)的贊美,“足”字表達了農(nóng)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2.請賞析“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句原意:山重巒疊嶂水迂回曲折,正懷疑前面沒有路,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柳綠花紅的小山村。哲理: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轉(zhuǎn)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F(xiàn)在往往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絕路逢生的情景。3.“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春社日將臨,農(nóng)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豐年,擊鼓弄簫,載歌載舞,熱鬧異常;農(nóng)家的穿戴簡潔樸素,還保留著古代的風(fēng)俗習(xí)尚。這兩句勾勒出一幅純真明快的農(nóng)村風(fēng)俗畫。
4.“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淳樸、閑適的田園生活(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向往之情。5.提煉出這首詩中關(guān)于“民俗”的信息。古代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豐收。將近社日,村里忙著迎神賽會,村民們在迎神的簫鼓聲中來來往往。6.“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處?妙在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且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過“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圍山巒重疊、流水縈繞的迷路之感,刻畫得形神畢現(xiàn);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見的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五)《己亥雜詩》1.請描述詩歌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情景。這兩句是怎樣寫“離愁”的?
畫面:在彌漫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西下,我揮舞著馬鞭遠離京城,向東奔向遠在天涯的家鄉(xiāng)。賞析:用“浩蕩”表現(xiàn)“離愁”的廣闊無邊,用“白日斜”的情景烘托“離愁”??梢娫娙宿o官心情的痛苦和決心之大。2.“吟鞭東指即天涯”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境?詩人在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概。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句該如何理解?從這兩句詩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落花紛紛,不是無情飄散,還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奥浼t”喻自己辭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在這里,詩人以落花自喻,以落紅護花生動形象地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現(xiàn)出一種不甘自棄、昂揚奮進的精神。啟示: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不要自我放棄,要繼續(xù)奮斗,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4.詩人辭官離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復(fù)雜心情是怎樣的?既有解甲歸田的惆悵,也有回歸的喜悅,更有繼續(xù)報國服務(wù)鄉(xiāng)民的信念。八、課文主題1.《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悲傷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2.《望岳》緊緊圍繞詩題中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3.《登飛來峰》是一首哲理詩。這首詩借寫景抒發(fā)了詩人廣闊的政治胸懷,以理入詩,表現(xiàn)了作者高瞻遠矚、不畏困難的思想境界。4.《游山西村》寫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nóng)村風(fēng)光,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村淳樸民風(fēng)的陶醉,對秀麗清新的山村景色和閑適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5.《己亥雜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現(xiàn)了詩人崇高的獻身精神和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九、寫作特色1.《登幽州臺歌》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體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來打動人。詩篇風(fēng)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fēng)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qū)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艷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fēng)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shù)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shù)畫面。2.《望岳》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shù)構(gòu)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乃后出之作難以企及。3.《登飛來峰》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xiàn)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xiàn)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4.《游山西村》這首七律結(jié)構(gòu)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尤其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zhuǎn),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5.《己亥雜詩》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jié)合,情景交融,比喻形象貼切,渾然一體,感人至深。十、默讀課文填空(1)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3)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5)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6)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7)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十一、出自本文的成語1.山重水復(fù):山巒重疊,水流盤曲。2.柳暗花明:形容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景象。也比喻經(jīng)過一番曲折后,出現(xiàn)新的局面。多指由逆境轉(zhuǎn)變?yōu)槌錆M希望、前途光明的順境??键c一:課文背誦與默寫例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1)《登幽州臺歌》中表達陳子昂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傷感詩句是:,。(2)杜甫在《望岳》中,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形象的語句是:?。(3)《望岳》中想象登上泰山之巔,表達不畏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4)《登飛來峰》中,詩人觸景生情,直抒胸臆,用“,”來闡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5)《己亥雜詩》中表達了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且代落花傾吐心曲,表現(xiàn)崇高的獻身精神的句子是:,。(6)《游山西村》中表現(xiàn)農(nóng)家熱情好客的淳樸性格的詩句是:,。(7)《游山西村》中流傳最廣,景物描寫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誦的兩句是:,??键c二:正確朗讀課文例2.下列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A.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C.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考點三:理解詞義例3.下列詩句中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獨愴然而涕下(悲傷的樣子)B.決眥入歸鳥(眼眶)C.拄杖無時夜叩門(沒有時間)D.吟鞭東指即天涯(詩人的馬鞭)考點四:理解課文內(nèi)容例4.下列對《古代詩歌五首》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望岳》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B.《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首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nóng)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頷聯(lián)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頸聯(lián)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nóng)村風(fēng)俗畫卷;尾聯(lián)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zhuǎn),以頻來夜游之情收結(jié),余韻不盡。D.《己亥雜詩》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概;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這首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jié)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fù)雜的情感??键c五:古代文化常識5.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來看,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望岳》首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素有“五岳之首”之稱。B.王安石《登飛來峰》首句“飛來山上千尋塔”中的“尋”為古代的長度單位,“千尋”是泛指很高的意思。C.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立春之后是驚蟄,清明之后是谷雨。D.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節(jié)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后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fēng)俗?;A(chǔ)過關(guān)1.下列詩句中加粗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A.獨愴(chuàng)然而涕(dì)下。B.岱(dài)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le)。C.蕩胸生曾(zēng)云,決眥(zì)入歸鳥。D.莫笑農(nóng)家臘(là)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tún)。2.根據(jù)要求,用原文填空。(1)詩中描寫空間遼闊,抒發(fā)詩人獨立于悠悠天地間的孤獨寂寞、悲哀苦悶之情的句子是:,。(2)《望岳》中,虛寫泰山的秀美,實寫泰山的高大,虛實結(jié)合,描寫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詩句是:,。(3)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用“,”表達了自己為實現(xiàn)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4)龔自珍《己亥雜詩》:寫詩人辭官之后的離愁別緒,表現(xiàn)詩人離開京城豪邁、灑脫的氣概的詩句是:,。(5)《游山西村》中寫村民們在迎神的簫鼓中來來往往祈求豐收,表現(xiàn)村中熱鬧非凡、民風(fēng)淳樸的語句是:,。(6)《游山西村》景物描寫中寓含哲理,人生之路回環(huán)住復(fù),有時像是陷入絕境,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fù)出,讓人心生“,”的感嘆。3.下面對《登幽州臺歌》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〢.從主題角度看,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悶的情緒。B.從藝術(shù)表現(xiàn)角度看,這首詩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遠眺,寫出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第四句則表達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C.詩人“獨愴然而涕下”是因為時間的消逝與空間的寂寥。D.“幽州臺”即“薊北樓”,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所建,詩人因此有感而發(fā)。4.對《望岳》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首句寫詩人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無法形容,含驚嘆仰慕之情。B.頷聯(lián)中的“鐘”字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C.頸聯(lián)寫層云升起,飛鳥歸林,暗含詩人歸隱山林的志趣。D.尾聯(lián)由望岳而產(chǎn)生登岳的意愿,其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5.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義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山野的心愿。6.下面對《游山西村》一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首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淳樸民風(fēng)的贊賞,“足”字寫出了農(nóng)家待客的盛情。B.領(lǐng)聯(lián)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fù)出的境界,蘊含豐富的生活哲理。C.頸聯(lián)“簫鼓追隨”“衣冠簡樸”寫出村民們吹簫打鼓歡快勞動的熱鬧場面。D.尾聯(lián)詩人渴望乘著月色隨時到古風(fēng)猶存的農(nóng)家串門,突出了主客深厚的情誼。提升專練一.閱讀詩歌,回答各題。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感知文本】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幽州臺是燕昭王為招攬賢士而建的高臺。B.詩歌前兩句中的“古人”和“來者”分別指古代的賢君和后世的賢人。C.“悠悠”兩字既寫出了天地之間空曠無邊的景象,也寫出了時間的悠遠。D.本詩語言蒼涼奔放、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充滿藝術(shù)感染力。【感悟意境】8.小豫讀完本詩后認為,與課本所配的插圖(圖1)相比,圖2更符合本詩的意境。你認為哪幅插圖更好?請說明理由。圖1
圖2二、閱讀古詩詞,完成各題?!炯住客蓝鸥︶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疽摇康秋w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詩中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并由望岳聯(lián)想將來的登岳。B.【乙】詩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且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極寫登臨之高險。C.【甲】詩寫山,突出其連綿不絕、高大巍峨,為抒情做鋪墊;【乙】詩用神話傳說突出山峰神秘,為議論做鋪墊。D.【甲】【乙】兩詩都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而且都闡明了發(fā)人深省的道理。10.這兩首詩中都寫到了“云”,請說說【甲】詩中的“曾云”與【乙】詩中的“浮云”有何區(qū)別。11.古詩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復(fù)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義。請從【甲】【乙】兩詩畫線的句子中任選一句,解釋它在原詩作中的意思,以及后來衍生的意義。三、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2.閱讀詩歌,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A.詩歌前兩句敘事抒情,在辭官離京時的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了豪放灑脫的氣概。B.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態(tài),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議論。C.詩人說“落紅”,實際上是自吐心曲,詩人辭官歸隱,是為了給年輕的更有才華的人提供更多的升遷機會。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辭官后不消沉,決心繼續(xù)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1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炯住坑紊轿鞔尻懹文r(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乙】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14.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甲】詩首聯(lián)一個“足”字,表達了農(nóng)家款客傾其所有的盛情。B.【甲】本詩筆調(diào)低沉、抒情,全詩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游興十足,游意不盡。C.【乙】詩第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fēng)光的名句,綠樹環(huán)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D.【乙】詩第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wù)撉f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15.兩首詩的尾聯(lián)表達出詩人相同的什么樣的志趣與愿望?參考答案一、作者介紹(1)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xué)家。在文學(xué)上,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zhì)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他是唐詩革新的先驅(qū)者。有《陳伯玉集》傳世。(2)杜甫(712年—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世稱“王荊公”“王文公”,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又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先生文集》。(4)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號放翁,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代表作有《劍南詩稿》《放翁逸稿》等。陸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合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又稱南宋四大家。(5)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qū)。后人輯有《龔自珍全集》。二、寫作背景《登幽州臺歌》: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陳子昂任右拾遺參謀軍事。武攸宜缺乏將略,軍事失利,陳子昂屢次進言,不僅不被采納,還被貶為軍曹。在極度苦悶憂憤的情況下,陳子昂登上燕昭王為招賢納士而建的幽州臺,寫下了這首《登幽州臺歌》?!锻馈罚洪_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杜甫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山東、河北一帶)時,是現(xiàn)見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兜秋w來峰》:宋仁宗慶歷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縣(今浙江寧波)知縣。三年后任滿回臨川(今江西撫州)老家探親,路過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寫了這首詩。《游山西村》:此詩寫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dāng)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己亥雜詩》:清道光十九年(1839),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迎接眷屬,于南北往返途中,寫成了七絕315首,總題為《己亥雜詩》,內(nèi)容或直抒胸臆,或回憶往事,或敘述見聞,或贈答友朋,等等。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是詩人剛剛離開京城時寫的。三、生字注音
愴(chuànɡ)然涕(tì)岱(dài)宗青未了(liǎo)曾(céng)云決眥(zì)凌(línɡ)雞豚(tún)叩(kòu)門吟(yín)鞭四、詞語匯總1.《登幽州臺歌》(1)前:過去。(2)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3)后:未來。(4)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5)念:想到。(6)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7)愴(chuàng)然:悲傷的樣子。(8)涕:指眼淚。2.《望岳》(1)岱宗:泰山。(2)夫:讀“fú”。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3)如何:怎么樣。(4)齊、魯:春秋時的兩個諸侯國,在今山東一帶,泰山以北為齊國,泰山以南為魯國。(5)青:指蒼翠的美好山色。(6)未了:不盡,不斷。(7)造化:大自然。(8)鐘:聚集。(9)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10)陰陽:古人以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這里指泰山的南北。(11)割:分。(12)昏曉:明亮和昏暗。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明暗截然不同。(13)蕩胸:心胸震蕩。(14)曾:同“層”,重疊。(15)決眥:張大眼睛遠望。決,裂開。眥,眼眶。(16)會當(dāng):終當(dāng),終要。(17)凌絕頂:登上最高峰。(18)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3.《登飛來峰》(1)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yīng)天塔,故又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今山東諸城)飛來。(2)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尋。(3)聞?wù)f:聽說。(4)浮云:在山間浮動的云霧。(5)望眼:視線。(6)緣:因為。4.《游山西村》(1)臘酒:臘月里釀造的酒。(2)足雞豚(tún):備足雞肉、豬肉。豚,小豬,詩中指豬肉。(3)山重水復(fù):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4)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艷。(5)簫鼓:吹簫打鼓。(6)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豐收。(6)古風(fēng)存:保留著淳樸的古代風(fēng)俗。(6)閑乘月:趁著月明來閑游。(7)無時:沒有固定的時間,即隨時。(8)叩(kòu)門:敲門。5.《己亥雜詩》(1)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2)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3)即:到。(4)\t"/item/%E5%B7%B1%E4%BA%A5%E6%9D%82%E8%AF%97%C2%B7%E6%B5%A9%E8%8D%A1%E7%A6%BB%E6%84%81%E7%99%BD%E6%97%A5%E6%96%9C/_blank"落紅:落花。六、課文翻譯《登幽州臺歌》:向前看不見古之賢君,向后望不見當(dāng)今明主。一想到天地?zé)o窮無盡,我倍感凄涼獨自落淚。《望岳》: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兜秋w來峰》: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游山西村》:不要笑農(nóng)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dān)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jīng)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fēng)氣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都汉ルs詩》: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xiāng),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七、核心理解(一)《登幽州臺歌》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古人”、“來者”具體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古人”“來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樣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君?!肮湃恕敝腹糯切┠軌蚨Y賢下士賢明君主;“來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兩個“不見”相互映照,表達出詩人對賢明君主的欽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感傷。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樣理解“悠悠”一詞的?“悠悠”一詞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把個人放置到無邊宇宙的背景中,使人顯得渺小,從而產(chǎn)生一種蒼茫孤獨之感。4.“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詩人為何“獨愴然而涕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凄涼的心境?!扒安灰姽湃耍蟛灰妬碚摺?,像燕昭王那樣的古代賢君已不復(fù)見,后來的賢君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時;當(dāng)?shù)桥_遠眺時,面對茫茫宇宙,只感天長地久,而個人在其中是多么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5.《登幽州臺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作者孤獨地站在幽州臺上,俯仰古今,看大地茫茫,空闊寂寥,嘆自己生不逢明主,內(nèi)心滿懷悲憤,不禁流下了眼淚。(二)《望岳》1.首聯(lián)從哪個角度描寫泰山?寫出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遠望的角度,用設(shè)問的修辭,寫出泰山的高大,雄偉壯闊的氣勢。2.你認為頷聯(lián)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好在何處?“鐘”字用得好。“鐘”字是“聚集”的意思,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說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鐘,把所有的神奇秀麗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也表達了詩人對泰山的贊美之情。“割”字用得好。“割”字是“分”的意思,泰山把陽光切斷,使得山的南北兩面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3.請賞析“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近望所見。上句寫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虛筆。下句寫泰山的高大,這是實寫。虛實結(jié)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高峻挺拔。表達了作者對泰山美景的喜愛之情。4.頸聯(lián)是從作者的感受來寫泰山景物的,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心胸震蕩;睜大眼睛,看那暮歸的鳥群漸漸消失在崇山峻嶺之中,使人眼眶欲裂。5.尾聯(lián)“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本詩的主旨句,你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三)《登飛來峰》1.借助想象,描繪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所呈現(xiàn)的畫面。高聳入云的飛來峰上,聳立著巍峨的應(yīng)天塔,雞鳴時分,能看見一輪紅日從東方緩緩升起。2.這首詩中“浮云”“最高層”兩詞的寓意是什么?浮云:既是實寫也是暗喻。比喻眼下的困難、障礙、挫折,也可以看作是奸佞的小人等。最高層:既是實寫也是暗喻。比喻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3.詩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體的形象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兩句詩蘊含了怎樣的哲理?這兩句詩表面寫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是因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層。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衍生意義是: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四)《游山西村》1.請賞析“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澳Α睂懗鰜碓娙藢r(nóng)村淳樸民風(fēng)的贊美,“足”字表達了農(nóng)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2.請賞析“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句原意:山重巒疊嶂水迂回曲折,正懷疑前面沒有路,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柳綠花紅的小山村。哲理: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轉(zhuǎn)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F(xiàn)在往往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絕路逢生的情景。3.“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春社日將臨,農(nóng)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豐年,擊鼓弄簫,載歌載舞,熱鬧異常;農(nóng)家的穿戴簡潔樸素,還保留著古代的風(fēng)俗習(xí)尚。這兩句勾勒出一幅純真明快的農(nóng)村風(fēng)俗畫。
4.“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淳樸、閑適的田園生活(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向往之情。5.提煉出這首詩中關(guān)于“民俗”的信息。古代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豐收。將近社日,村里忙著迎神賽會,村民們在迎神的簫鼓聲中來來往往。6.“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處?妙在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且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過“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圍山巒重疊、流水縈繞的迷路之感,刻畫得形神畢現(xiàn);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見的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五)《己亥雜詩》1.請描述詩歌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情景。這兩句是怎樣寫“離愁”的?
畫面:在彌漫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西下,我揮舞著馬鞭遠離京城,向東奔向遠在天涯的家鄉(xiāng)。賞析:用“浩蕩”表現(xiàn)“離愁”的廣闊無邊,用“白日斜”的情景烘托“離愁”??梢娫娙宿o官心情的痛苦和決心之大。2.“吟鞭東指即天涯”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境?詩人在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概。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句該如何理解?從這兩句詩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落花紛紛,不是無情飄散,還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紅”喻自己辭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在這里,詩人以落花自喻,以落紅護花生動形象地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現(xiàn)出一種不甘自棄、昂揚奮進的精神。啟示: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不要自我放棄,要繼續(xù)奮斗,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4.詩人辭官離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復(fù)雜心情是怎樣的?既有解甲歸田的惆悵,也有回歸的喜悅,更有繼續(xù)報國服務(wù)鄉(xiāng)民的信念。八、課文主題1.《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悲傷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2.《望岳》緊緊圍繞詩題中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3.《登飛來峰》是一首哲理詩。這首詩借寫景抒發(fā)了詩人廣闊的政治胸懷,以理入詩,表現(xiàn)了作者高瞻遠矚、不畏困難的思想境界。4.《游山西村》寫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nóng)村風(fēng)光,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村淳樸民風(fēng)的陶醉,對秀麗清新的山村景色和閑適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5.《己亥雜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現(xiàn)了詩人崇高的獻身精神和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九、寫作特色1.《登幽州臺歌》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體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來打動人。詩篇風(fēng)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fēng)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qū)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艷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fēng)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shù)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shù)畫面。2.《望岳》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shù)構(gòu)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乃后出之作難以企及。3.《登飛來峰》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xiàn)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xiàn)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4.《游山西村》這首七律結(jié)構(gòu)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尤其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zhuǎn),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5.《己亥雜詩》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jié)合,情景交融,比喻形象貼切,渾然一體,感人至深。十、默讀課文填空(1)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3)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5)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6)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7)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十一、出自本文的成語1.山重水復(fù):山巒重疊,水流盤曲。2.柳暗花明:形容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景象。也比喻經(jīng)過一番曲折后,出現(xiàn)新的局面。多指由逆境轉(zhuǎn)變?yōu)槌錆M希望、前途光明的順境??键c一:課文背誦與默寫例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默寫。(1)《登幽州臺歌》中表達陳子昂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傷感詩句是:,。(2)杜甫在《望岳》中,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形象的語句是:?。(3)《望岳》中想象登上泰山之巔,表達不畏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4)《登飛來峰》中,詩人觸景生情,直抒胸臆,用“,”來闡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5)《己亥雜詩》中表達了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guān)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且代落花傾吐心曲,表現(xiàn)崇高的獻身精神的句子是:,。(6)《游山西村》中表現(xiàn)農(nóng)家熱情好客的淳樸性格的詩句是:,。(7)《游山西村》中流傳最廣,景物描寫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誦的兩句是:,?!敬鸢浮浚?)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3)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6)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7)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注意“岱、凌、覽、豚”這幾個字的書寫??键c二:正確朗讀課文例2.下列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A.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C.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答案】D【解析】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應(yīng)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键c三:理解詞義例3.下列詩句中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獨愴然而涕下(悲傷的樣子)B.決眥入歸鳥(眼眶)C.拄杖無時夜叩門(沒有時間)D.吟鞭東指即天涯(詩人的馬鞭)【答案】C【解析】無時:沒有固定的時間,即隨時??键c四:理解課文內(nèi)容例4.下列對《古代詩歌五首》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望岳》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B.《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首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nóng)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頷聯(lián)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頸聯(lián)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nóng)村風(fēng)俗畫卷;尾聯(lián)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zhuǎn),以頻來夜游之情收結(jié),余韻不盡。D.《己亥雜詩》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概;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這首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jié)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fù)雜的情感。【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本課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C項中“寫景抒情詩”應(yīng)改為“記游抒情詩”??键c五:古代文化常識5.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來看,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望岳》首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素有“五岳之首”之稱。B.王安石《登飛來峰》首句“飛來山上千尋塔”中的“尋”為古代的長度單位,“千尋”是泛指很高的意思。C.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立春之后是驚蟄,清明之后是谷雨。D.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節(jié)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后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fēng)俗。【答案】C【解析】C項,立春之后是雨水,雨水之后才是驚蟄?;A(chǔ)過關(guān)1.下列詩句中加粗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A.獨愴(chuàng)然而涕(dì)下。B.岱(dài)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le)。C.蕩胸生曾(zēng)云,決眥(zì)入歸鳥。D.莫笑農(nóng)家臘(là)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tún)?!敬鸢浮看鸢福篋【解析】A.涕tì。B.了liǎo。C.曾céng。故選D。2.根據(jù)要求,用原文填空。(1)詩中描寫空間遼闊,抒發(fā)詩人獨立于悠悠天地間的孤獨寂寞、悲哀苦悶之情的句子是:,。(2)《望岳》中,虛寫泰山的秀美,實寫泰山的高大,虛實結(jié)合,描寫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詩句是:,。(3)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用“,”表達了自己為實現(xiàn)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4)龔自珍《己亥雜詩》:寫詩人辭官之后的離愁別緒,表現(xiàn)詩人離開京城豪邁、灑脫的氣概的詩句是:,。(5)《游山西村》中寫村民們在迎神的簫鼓中來來往往祈求豐收,表現(xiàn)村中熱鬧非凡、民風(fēng)淳樸的語句是:,。(6)《游山西村》景物描寫中寓含哲理,人生之路回環(huán)住復(fù),有時像是陷入絕境,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fù)出,讓人心生“,”的感嘆?!敬鸢浮浚?)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4)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5)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6)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注意“愴、涕、鞭、蕭鼓、疑”等字詞的書寫。3.下面對《登幽州臺歌》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〢.從主題角度看,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悶的情緒。B.從藝術(shù)表現(xiàn)角度看,這首詩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遠眺,寫出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第四句則表達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C.詩人“獨愴然而涕下”是因為時間的消逝與空間的寂寥。D.“幽州臺”即“薊北樓”,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所建,詩人因此有感而發(fā)?!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詩人“獨愴然而涕下”,是因為由個人遭遇想到了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理想來不及實現(xiàn)。故選C。4.對《望岳》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首句寫詩人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無法形容,含驚嘆仰慕之情。B.頷聯(lián)中的“鐘”字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C.頸聯(lián)寫層云升起,飛鳥歸林,暗含詩人歸隱山林的志趣。D.尾聯(lián)由望岳而產(chǎn)生登岳的意愿,其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C.頸聯(lián)“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意思是: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心胸震蕩,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形容山川秀美,震撼心靈,令人難以忘懷。沒有要歸隱山林之意。故選C。5.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義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山野的心愿?!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對《登飛來峰》一詩內(nèi)容的理解。D.這首詩作者借景抒懷明理,表達詩人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并沒有歸隱山野的意思。因此,D項理解不準確。6.下面對《游山西村》一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首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淳樸民風(fēng)的贊賞,“足”字寫出了農(nóng)家待客的盛情。B.領(lǐng)聯(lián)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fù)出的境界,蘊含豐富的生活哲理。C.頸聯(lián)“簫鼓追隨”“衣冠簡樸”寫出村民們吹簫打鼓歡快勞動的熱鬧場面。D.尾聯(lián)詩人渴望乘著月色隨時到古風(fēng)猶存的農(nóng)家串門,突出了主客深厚的情誼?!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詩歌賞析。C.有誤,“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意思是: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jīng)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fēng)氣仍然保存?!昂嵐淖冯S”寫出村民們吹簫打鼓、祭社祈年的風(fēng)俗,“衣冠簡樸”是贊美古老的鄉(xiāng)土風(fēng)俗。頸聯(lián)描述的是農(nóng)人們歡慶“春社”的習(xí)俗,吹簫打鼓是為了慶祝節(jié)日,而非寫“歡快勞動的熱鬧場面”。故選C。提升專練一.閱讀詩歌,回答各題。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感知文本】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幽州臺是燕昭王為招攬賢士而建的高臺。B.詩歌前兩句中的“古人”和“來者”分別指古代的賢君和后世的賢人。C.“悠悠”兩字既寫出了天地之間空曠無邊的景象,也寫出了時間的悠遠。D.本詩語言蒼涼奔放、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充滿藝術(shù)感染力?!靖形蛞饩场?.小豫讀完本詩后認為,與課本所配的插圖(圖1)相比,圖2更符合本詩的意境。你認為哪幅插圖更好?請說明理由。圖1
圖2【答案】7.B8.示例一:我認為圖1更好。本詩是一首吊古傷今之作,詩人登上幽州臺,俯仰古今,抒發(fā)了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哀嘆。圖1既展現(xiàn)了作者登臺懷古的具體畫面,又細膩生動地描畫出詩人憂郁惆悵的神態(tài)。畫面與本詩的內(nèi)容和詩人表達的情感更加契合。示例二:我認為圖2更好。詩人登上幽州臺,俯仰古今,天地之“悠悠”與人之煢煢“獨”影互為映照,抒發(fā)了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壯志難酬的惆悵和孤寂之感。圖2既展現(xiàn)了詩人登臺懷古的具體畫面,又以遠景凸顯了天地之蒼茫與詩人之孤單渺小。畫面與本詩的內(nèi)容和整體意境更加契合?!窘馕觥?.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詩歌。B.“古人”指古代惜才愛才的賢明君主,“來者”是指后世的賢明君主,所以“分別指古代的賢君和后世的賢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故選B。8.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為開放性試題,首先選擇插圖,然后能夠自圓其說即可。二、閱讀古詩詞,完成各題?!炯住客蓝鸥︶纷诜蛉绾危魁R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乙】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詩中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并由望岳聯(lián)想將來的登岳。B.【乙】詩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且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極寫登臨之高險。C.【甲】詩寫山,突出其連綿不絕、高大巍峨,為抒情做鋪墊;【乙】詩用神話傳說突出山峰神秘,為議論做鋪墊。D.【甲】【乙】兩詩都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而且都闡明了發(fā)人深省的道理。10.這兩首詩中都寫到了“云”,請說說【甲】詩中的“曾云”與【乙】詩中的“浮云”有何區(qū)別。11.古詩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復(fù)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義。請從【甲】【乙】兩詩畫線的句子中任選一句,解釋它在原詩作中的意思,以及后來衍生的意義。【答案】9.C10.“曾云”即“層云”,指山腰間層出不窮的團團云氣,借此表達詩人心胸震蕩;“浮云”喻指奸邪小人,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詩人借“不畏浮云”表現(xiàn)不畏艱難的氣概。11.甲詩畫線句原意:當(dāng)?shù)巧咸┥降捻敺?,俯瞰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衍生意義:不怕困難,敢于攀登,才能俯視一切。乙詩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安徽審計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職工小家培訓(xùn)課件
- 2025年安徽體育運動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alcon培訓(xùn)課件教學(xué)課件
- 世界讀書日活動策劃方案
- 腫瘤病病人的護理查房
- 肺心病護理疑難病例討論
- 6S基礎(chǔ)知識課件
- 2025年云南省楚雄市高三下學(xué)期期末“3+1”質(zhì)量調(diào)研生物試題含解析
- 萊蕪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基本樂理與應(yīng)用》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全國統(tǒng)一高考數(shù)學(xué)試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2024年義務(wù)教育階段國家質(zhì)量監(jiān)測模擬測試
- 高一數(shù)學(xué)下學(xué)期考點精講+精練(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冊)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應(yīng)用章末檢測卷(一)(原卷版+解析)
- 道法國測題附有答案
- 異地就醫(yī)備案的個人承諾書
- 航空航天概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西安航空學(xué)院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重點知識提綱(填空版)
- 2024年河南水利與環(huán)境職業(yè)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題庫審定版
- 國家八年級數(shù)學(xué)質(zhì)量測試題(六套)
- MOOC 宋詞經(jīng)典-浙江大學(xué) 中國大學(xué)慕課答案
- MOOC 工程材料學(xué)-華中科技大學(xué) 中國大學(xué)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