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講 簡單機械(原卷版)_第1頁
第6講 簡單機械(原卷版)_第2頁
第6講 簡單機械(原卷版)_第3頁
第6講 簡單機械(原卷版)_第4頁
第6講 簡單機械(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6講簡單機械——劃重點之精細講義系列考點1杠桿考點2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考點3滑輪組考點4機械效率考點5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考點1:杠桿【典例1】如圖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筷子 B.瓶蓋起子C.核桃夾 D.電纜鉗【典例2】如圖所示,在長為L的輕質(zhì)均勻杠桿的中點處懸掛一重物,在杠桿的最右端施加一個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杠桿保持平衡。若不考慮杠桿的自重和阻力,則杠桿從水平位置向上轉(zhuǎn)動過程中,拉力F大小()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C.保持不變 D.先變大再變小【典例3】如圖所示,輕質(zhì)杠桿OA中點懸掛重為60N的物體,在A端施加一豎直向上的力F,此杠桿屬于杠桿(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則力F的大小是N,保持F的方向不變,將杠桿從A位置勻速提升到B位置的過程中,力F將【典例4】如圖所示,做出使杠桿平衡的最小動力F及其力臂L,【典例5】桿秤是我國古老且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種衡量工具,如圖的桿秤可視為杠桿,提鈕處為支點O,若不計其自重,當在掛鉤懸掛被稱物體后處于平衡狀態(tài),已知CO=2cm,OD=20cm,秤砣的重力為10N,(g取10N/kg)求:(1)秤砣的質(zhì)量;(2)被稱物體的重力;(3)若這桿秤所能測物體的最大重力為200N,求OB的長度?!咀兪?】如圖所示的四種工具在使用過程中,不是省力杠桿的是()A.瓶蓋起子 B.鑷子C.鋼絲鉗子 D.扳手【變式2】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杠桿OB可繞O點自由轉(zhuǎn)動,在B端懸掛一重錘G,在杠桿OB中點A作用一個與杠桿垂直的力F,使杠桿由豎直位置勻速轉(zhuǎn)至水平位置,在這個過程中,若力F始終都與杠桿OB垂直,則此杠桿(

)A.一直是省力杠桿 B.一直是費力杠桿C.先是省力杠桿后是費力杠桿 D.先是費力杠桿后是省力杠桿【變式3】如圖所示的輕質(zhì)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且每個鉤碼相同,若將兩側(cè)的鉤碼各減去一個,則杠桿將()A.仍然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D.無法確定【變式4】搬運磚頭的獨輪車,車箱和磚頭所受總重力G=500N,如圖所示,獨輪車相當于一個杠桿,推車時,人手向上的力F為N。【變式5】如圖所示是人的手臂結(jié)構(gòu)示意圖,實質(zhì)上可將手臂看成一個杠桿。當手中托的物體靜止時,肽二頭肌收縮產(chǎn)生的力可看成對杠桿的,肘部O點可看成杠桿的(前兩空填“動力”“阻力”或“支點”),從圖中可看出人的手臂實質(zhì)上是一個(填“省力”或“費力”)杠桿?!咀兪?】如圖,臺秤上放一只質(zhì)量不計的三角支架。均勻細木棒OAB可繞O點自由轉(zhuǎn)動調(diào)整O點高度,使OAB水平靜止,此時臺秤示數(shù)如圖中所示,OA∶OB=3∶4。則木棒OAB自重為N;若使臺秤示數(shù)為零,B端施加的最小力為N。(g取10N/kg)

【變式7】如題圖所示,杠桿OBA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OB=2BA,在B點懸掛一個9N的重物G,在A點施加豎直向上的動力F,使杠桿OBA水平平衡(杠桿力及摩擦均忽略不計),在A點施加豎直向上的力F1時,該杠桿是(選填“省力”“費力”“等臂”)杠桿,作用在A點的力F1的大小為N,若將作用于A點的力F1變?yōu)閳D中F2,要使杠桿水平平衡,F(xiàn)【變式8】如圖是工人利用獨輪車搬運磚頭的情境,人手向上的力為F,請畫出力F的力臂。【變式9】如圖所示,O點是該裝置的轉(zhuǎn)軸,其中BD=2OA=2OB,要使該裝置在圖中所示位置靜止,畫出所需的最小力F,并標出該力的力臂L。【變式10】《天工開物》記載了提水用的桔槔,小明制作其模型如圖,以第③孔位置作為支點O,若橫桿水平靜止時,所受動力為F1,阻力為F

(1)①畫出F2;②畫出F1的力臂l(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此時F1F2(選填“>”“=”“<”),此杠桿屬于(3)若石塊和A、B點不變,F(xiàn)1方向不變,支點可在如圖五個孔的位置移動,橫桿仍保持水平靜止,支點O在孔的位置,F(xiàn)【變式11】圖甲是《天工開物》里記載的一種搗谷的舂(讀作chōng),可將舂看作是一杠桿。若碓(讀作duì)頭質(zhì)量為20kg,不計橫木的重力和轉(zhuǎn)動摩擦,搗谷人雙手與扶手之間的作用力為零(g取10N/kg)。求:(1)碓頭的重力:(2)碓頭豎直下落0.5m,重力對它做的功;(3)質(zhì)量為72kg的搗谷人,左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0cm2,當他右腳在B點用力F踩橫木使其剛好轉(zhuǎn)動,如圖乙所示,已知OA∶OB=3∶2,求搗谷人左腳對地面的壓強。考點2: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典例6】小明和同學(xué)在玩蹺蹺板游戲時發(fā)現(xiàn),為使蹺蹺板勻速轉(zhuǎn)動,體重較輕一方通常會遠離蹺蹺板的中點,大家在充分觀察和討論之后,決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小敏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小亮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小剛提醒小敏組的同學(xué),他們的猜想是錯誤的,其理由是;(2)實驗前沒掛鉤碼時,杠桿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是否平衡(選填“是”或“不是”);(3)小亮想用彈簧測力計和鉤碼進行實驗,設(shè)計實驗時提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按圖乙進行實驗,一種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哪個實驗方案更好:,請說明你的理由:;(4)小明用丁圖中的裝置完成了三次實驗,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的結(jié)論驗證了自己組的猜想,但與其他組交流討論以后發(fā)現(xiàn)這一結(jié)論并不可靠,請你對小明組的實驗提出進一步改進措施:;實驗次數(shù)動力F1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L1阻力F2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L2121122422432222(5)若在平衡的杠桿上再施加一個力,杠桿仍平衡,此力的力臂大小為;(6)在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A.減小摩擦

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C.使每組數(shù)據(jù)更準確

D.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7)有一根粗細不均勻的木棒,微微抬起一端所用的力為F1,微微抬起另一端所用的力為F2,則這根木棒的重力G=【變式12】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若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位置,此時若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調(diào)節(jié)。(2)如圖乙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杠桿上每格均勻等距,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都相同,下列四項操作中,會使杠桿左端下傾的是。①杠桿的兩側(cè)同時各減掉一個鉤碼;②在兩側(cè)鉤碼下同時各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③將兩側(cè)的鉤碼同時各向外移動相同距離;④將兩側(cè)的鉤碼同時各向內(nèi)移動相同距離。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如圖丙,在右邊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4)如圖丁,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的力臂(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cm。(杠桿上每小格長5cm)(5)回到家里,小明發(fā)現(xiàn)家里的兩種墻壁開關(guān),如圖戊所示,因其按鈕可繞面板內(nèi)的軸轉(zhuǎn)動。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你認為(選填“1”或“2”)較易損壞.(6)小亮用鉛筆進行了創(chuàng)新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實驗過程中,小明不小心將前端較長的鉛筆芯弄斷了,鉛筆失去平衡。接下來小明直接調(diào)節(jié)懸掛橡皮的細線,使鉛筆重新水平平衡后,請比較F1L1與F2L2的大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咀兪?3】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1)掛鉤碼前,杠桿在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要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來應(yīng)將杠桿兩端的螺母向(“左”或“右”)側(cè)調(diào)節(jié);(2)如圖乙所示,小明在A點掛2個重力均為1N的鉤碼,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N;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l1(3)小明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從水平位置緩慢轉(zhuǎn)過一定角度,如圖丙所示,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xué)利用如圖丁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咀兪?4】如圖甲所示,小華同學(xué)在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1)實驗前杠桿在如圖甲所示位置靜止,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需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測量;(2)小華同學(xué)使用相同鉤碼完成某次操作后,實驗現(xiàn)象如圖乙所示,她記錄的數(shù)據(jù)為動力F1=1.5N,動力臂L1=0.1m,阻力F2=1N,則阻力臂L2=m;(3)小華同學(xué)完成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后,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jié)論,同桌認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4)小力同學(xué)通過對數(shù)據(jù)分析后得出結(jié)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小華同學(xué)為了證明小力同學(xué)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他做了如圖丙的實驗,此實驗(選填“能”或“不能”)說明小力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圖丙實驗中,當彈簧測力計在A點斜向上拉(與水平方向成30°角)杠桿,動力×動力臂(選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5)人類很早以前就會使用杠桿了,如圖丁是我們的祖先在建造宮殿時利用杠桿(支架和橫桿)撬動沉重木料時的情景,此杠桿屬于(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考點3:滑輪組【典例7】如圖1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m﹣V圖像,把體積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zhì)掛在圖2中的滑輪組上,如果要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左邊掛1個乙物質(zhì),右邊掛2個甲物質(zhì)B.左邊掛12個乙物質(zhì),右邊掛1個甲物質(zhì)C.左邊掛2個乙物質(zhì),右邊掛1個甲物質(zhì)D.左邊掛1個乙物質(zhì),右邊掛4個甲物質(zhì)【典例8】用如圖所示的簡單機械(O是杠桿的中點),使重力同為G的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計摩擦力、機械自重及繩重,其中拉力最大的是()A. B.C. D.【典例9】如圖所示,已知工人師傅重600N,他以最省力的繞線方案往下勻速地拉動繩子自由端,將重為300N的物體提高了2m,每個滑輪重18N。請解答以下問題:(不計繩重及摩擦,裝置的強度足夠)(1)畫出繩子繞線方案;(2)繩子自由端被拉動的距離;(3)工人師傅對繩子自由端的拉力;(4)他用此裝置能提起最重的物體為多少N?【典例10】(多選)在野外用滑輪組拉越野車脫困時的情景如圖所示,汽車質(zhì)量為1500kg,汽車所受阻力為自重的0.4倍,忽略繩子和滑輪自重,不計摩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汽車所受阻力為600NB.若想利用此滑輪組拉動汽車,拉力至少需要2000NC.若汽車速度為0.2m/s,則繩端速度為0.4m/sD.右側(cè)墻面受到定滑輪的拉力為9000N【典例11】由三只動滑輪和一只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下懸掛重為G的物體,每只滑輪重均為G1,摩擦及繩重不計,重物靜止不動,則繩端作用的拉力F為()A.G6 B.G+G16 C.【典例12】圖的輕質(zhì)滑輪組上,繞(畫)上輕質(zhì)繩子,使人的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三分之一。【變式15】如圖所示,用相同的輪滑和繩子分別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用它們提起相同的重物,重物都被提升相同高度(忽略滑輪重、繩重及摩擦),甲、乙兩滑輪組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和F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分別為s1A.F1∶FC.s1∶s【變式16】如圖,物體A重20牛頓,滑輪重2牛頓,物體B重12牛頓,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A對地的壓力為A.12牛頓,20牛頓 B.26牛頓,8牛頓C.24牛頓,20牛頓 D.24牛頓,8牛頓【變式17】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直線拉動水平地面上重為35N的物體,手的拉力為20N,物體移動的速度為0.1m/s,物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32N,不計繩重、滑輪組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B.動滑輪重為5NC.拉力的功率為2W D.10s內(nèi)物體的重力做功為35J【變式18】如圖所示,物體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體A通過滑輪組拉著物體B,此時物體B保持靜止狀態(tài)。當用豎直向下4N的力F1拉重為2N的物體A時,能使物體B以0.2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若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體B時,能使物體A以A.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8N B.拉力F2大小為C.拉力F2的功率為2.4W D.拉力F1【變式19】用如圖所示的三個裝置先后提升同一個物體G,若不考慮滑輪的自重和摩擦,作用于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F2、F3的大小關(guān)系是()A.F1最小 B.F2最小 C.F3最小 D.一樣大【變式20】小明和小杰握住兩根較光滑的木棍,小華將繩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如圖所示依次將繩子繞過兩根木棍,小明和小杰相距一定的距離握緊木棍站穩(wěn)后,小華在圖中A處拉繩子的另一端用100N力拉繩子,兩根木棍和繩子組成的機械相當于,小明受到的拉力是N,小杰受到的拉力是N。

【變式21】如圖所示,物體A的質(zhì)量為2千克,在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2米/秒,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牛,則拉力F為牛,A受到的摩擦力為牛,拉力的功率是瓦(不計滑輪的重力及滑輪的摩擦)?!咀兪?2】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其中B是(選填“定”或“動”)滑輪,A滑輪可以改變拉力的(選填“大小”或“方向”),若使重為30N的物體在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摩擦力為6N,則拉力F的大小為(不計動滑輪重、繩重、滑輪與繩的摩擦)?!咀兪?3】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A、B通過理想滑輪連接并放在木板C上,系統(tǒng)保持平衡,已知A、B、C質(zhì)量均為6kg,則A對C的壓力為N?!咀兪?4】如圖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800N的物體A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A與地面間滑動摩擦力為N;不計滑輪自重及滑輪與繩間摩擦,若增大拉力F使物體A沿水平地面做加速直線運動,則物體A與地面間滑動摩擦力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咀兪?5】如圖所示,物體A置于水平桌面上,裝置保持靜止,物體A重100N,物體B重10N。桌面對物體A的支持力是由于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不計繩重和滑輪與繩及軸之間的摩擦,桌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方向(選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大小為【變式26】如圖所示,物體A通過動滑輪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勻速運動,此時彈簧秤B的讀數(shù)為8牛頓,如果動滑輪、繩子、彈簧秤的重力和摩擦均不考慮,那么物體A與水平面的摩擦力為N,拉力F的功率為W?!咀兪?7】將物體A、B置于如圖所示的裝置中,5s內(nèi)物體B恰好勻速下降1m,則物體A的速度為m/s,已知A重30N,B重5N,則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為N;若對A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拉力F,剛好使A勻速向左運動,則拉力F=N。(不計繩重、滑輪重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變式28】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60kg的人,站在質(zhì)量為30kg的吊籃內(nèi),其中每個滑輪重100N,不計繩重和摩擦。他至少用N的拉力拉住繩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籃在空中保持靜止狀態(tài),此時吊籃底面對他的支持力為N。【變式29】如圖,小強站在一個平板上,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把木板和自己向上拉了1m高。已知小強體重為500N,木板重300N,每個滑輪重均為40N。若不考慮摩擦及繩重,則小強的拉力為N,小強對平板的壓力為N。

【變式30】如圖所示,站在A處的小明用一根繩子和滑輪組拉斜面的物體B,請畫出滑輪組的正確繞線?!咀兪?1】曉旭同學(xué)想要用一個滑輪組向上提升一個所受重力為1600N的物體。若他所能提供的最大拉力為400N,在忽略滑輪的自重、繩重及摩擦的情況下,請你用筆畫線,在圖中畫出符合要求的繩子繞法。(要求:曉旭應(yīng)向下拉動繩子)【變式32】閱讀文章,回答問題:輪軸輪軸是一種簡單機械,輪軸由具有共同轉(zhuǎn)動軸O的大輪和小輪組成,通常把大輪叫輪,小輪叫軸。圖1所示是一些輪軸的實例,輪軸實際上是一個可以連續(xù)轉(zhuǎn)動的變形的杠桿,輪半徑R和軸半徑r分別就是作用在輪和軸上的兩個力F1和F2的力臂,如圖2所示。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1(1)輪軸的實質(zhì)是變形的,如果動力作用在輪上就可以力,作用在軸上就力;(2)若螺絲刀的輪半徑是1.5cm,軸半徑是0.3cm,則正常使用螺絲刀是(選填“省力”或“費力”)的,且動力是阻力的倍??键c4:機械效率【典例13】如圖所示為小區(qū)里的高層電梯工作示意圖,轎廂重4500N,重為500N的小明乘坐電梯從1樓勻速上升到21樓用時60s,每層樓高3m,F(xiàn)=3000N,忽略繩重與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梯的平均速度為1.05m/sB.動滑輪A重500NC.若乘坐電梯的乘客增多,動滑輪A的機械效率將增大D.若轎廂勻速運動的速度增大,動滑輪A的機械效率將增大【典例14】如圖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長s=5m,高h=2m,用平行于斜面向上F=4NA.拉力F做的功是8JB.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是30JC.斜面的機械效率是26.7%D.物體在斜面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1.6N【典例15】(多選)如圖所示,重為800N的物體在10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A.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為4mB.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120NC.有用功為270JD.額外功的功率為12W【典例16】東莞市環(huán)莞快速路建設(shè)正在進行,如圖所示,施工現(xiàn)場一臺起重機將質(zhì)量為1800kg的重物以0.1m/s的速度豎直勻速提升一定高度,用時60s,起重機所做的額外功是7.2×104J。求:(1)重物上升高度h;(2)起重機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3)起重機的功率。(g取10N/kg)【變式33】如圖所示,在建設(shè)大樓的工地上,工人借助動滑輪用250N的拉力,將430N的重物勻速提升2m,用時10s。則()A.工人做的總功為1720JB.動滑輪做的有用功為1000JC.工人的拉力的功率為86WD.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6【變式34】如圖1所示,用甲、乙兩個滑輪組分別將物體M、N勻速提升1m,所做有用功相同,拉力分別為F甲A.提升物體時兩拉力的功率大小關(guān)系為PB.甲、乙兩個滑輪組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之比為2∶3C.物體M、N的重力大小關(guān)系為GD.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40%【變式35】如圖所示,已知固定斜面長5m、傾角為30°,木箱重150N。某同學(xué)用大小為100N的推力沿斜面向上推木箱,使木箱沿斜面勻速從底端運動到頂端的過程中,關(guān)于木箱所受的力對木箱做的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重力做功的大小為500J B.斜面摩擦力做功的大小為125JC.有用功的大小為500J D.斜面支持力做功的大小為375J【變式36】如圖所示,工人在10s內(nèi)將重為500N的貨物勻速提升3m,拉力的功率為200W。關(guān)于此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做的有用功是2000J B.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9m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75% D.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為250N【變式37】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勻速提起1200N的重物,拉力大小為500N,物體向上移動的速度為1m/s,工人的質(zhì)量為80kg,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10N/kg)()A.此時拉力的功率為1200WB.此時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C.當人提起另一個重物時,人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此時被提升物體的重力為1920ND.利用這個滑輪組來提升物體時,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為86%【變式38】如圖所示,用豎直向上50N的拉力F,在10秒內(nèi)將重為120N的物體勻速提升3m(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自由端的速度為0.6m/s B.拉力F的功率為15W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D.動滑輪的重力為20N【變式39】圖甲是《墨經(jīng)》中記載的古代提升重物的工具——“車梯”,圖乙是其等效圖。若利用此“車梯”使1000N的重物在10s內(nèi)沿直線勻速豎直上升2mA.繩端移動的速度是1B.所做額外功為2000C.此過程的機械效率為62.5D.若勻速提升重物的速度變快,則“車梯”的機械效率變高【變式40】如圖所示,工人站在水平臺面上用滑輪組提貨物。工人第一次豎直向上用200N的力拉繩子時,貨物未離開水平地面;第二次用300N的力豎直向上拉動繩子,使貨物以0.08m/s的速度勻速上升。已知工人體重為600N,貨物重為810N,貨物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1m2.不計滑輪組的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第一次拉繩子時,工人對水平臺面的壓力為400NB.第一次拉繩子時,貨物對地面的壓強為8100PaC.第二次拉繩子的過程中,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D.第二次拉繩子的過程中,工人拉力的功率為24W【變式41】(多選)如圖所示,滑輪組懸掛在水平鋼架上,某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豎直向下拉動繩子自由端,5s內(nèi)使物體A勻速上升1m,提升過程中拉力F的功率為160W。已知物體A重720N,該工人重600N。關(guān)于該過程,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2m/sB.動滑輪重120NC.該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200ND.工人利用該滑輪組提升物體的最大機械效率為90%【變式42】如圖所示,物體重為300N,用沿斜面方向大小為200N的拉力F將其拉上斜面,斜面高度?=2m,長為4m,則此過程中拉力做的有用功為J;斜面的機械效率為%;物體受到斜面摩擦力的大小為【變式43】如圖,小明用10N的水平拉力拉著重100N的物體A沿著水平面勻速運動了30cm,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則物體A與水平面之間的滑動摩擦力是N?!咀兪?4】如圖甲所示,用滑輪組將重為90N的物體勻速提起,圖乙是拉力F與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的關(guān)系圖像,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圖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的物理量是(填“總功”“有用功”或“額外功”),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將物塊提升更大的高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變式45】如圖所示,在F=200N的拉力作用下,物體A以1m/s的速度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物體A在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摩擦力為【變式46】如圖,當水平拉力F=5N(1)拉力F的功率;(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键c5: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典例17】物理學(xué)中把機械對重物施加的力與人對機械施加的力的比值叫作機械效益(用“MA”表示),根據(jù)機械效益可以比較省力程度。那么,滑輪組的機械效益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呢?楚杭提出三個猜想:猜想一:與物體重力大小有關(guān);猜想二:與吊起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有關(guān);猜想三:與動滑輪重力大小有關(guān);楚杭組裝了如圖甲、乙、丙所示的滑輪組,其中圖甲、乙中每個滑輪的質(zhì)量為m1,圖丙中每個滑輪的質(zhì)量m2,m1=2m2,利用這三個滑輪組進行實驗,測得5組數(shù)據(jù),再將圖丙的滑輪先后更換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序號物重G/N吊起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n拉力F/N機械效益MA1624.01.52825.01.631026.01.74833.32.45842.53.26843.02.77843.52.3(1)分析1、2、3三次數(shù)據(jù)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益越大,其省的力(選填“越多、越少或不變”);(2)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機械效益與吊起動滑輪繩子股數(shù)的定量關(guān)系是;(3)第(選填序號)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機械效益MA與動滑輪重的關(guān)系;(4)用表格中第7次實驗的滑輪組,勻速提升重10N的物體,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益為;(5)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益增大時,其機械效率(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機械效率與機械效益的比值(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镜淅?8】斜面是一種簡單機械,小明想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于是他找來木塊A、長木板B、三個高度不同的長方體C和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如下圖。實驗次數(shù)斜面傾斜程度木塊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的拉力F/N木塊沿斜面移動距離s/m斜面的機械效率1較緩50.23.30.560.6%2較陡50.253.80.565.8%3最陡50.34.20.5(1)除上述器材外,小明要完成實驗還需要的一種測量器材是;(2)在實驗過程中,應(yīng)沿斜面向上拉動木塊,使木塊做運動;(3)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則第3次實驗時斜面的機械效率為;(4)分析比較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斜面越陡,機械效率;(5)除了傾斜程度會影響斜面的機械效率,你還能猜想到斜面的也會影響到斜面的機械效率?!镜淅?9】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不考慮支點處的摩擦)(1)實驗中,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shù)F為N,鉤碼總重G為1.2N,鉤碼上升高度?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2)為了進一步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一位同學(xué)用另一根杠桿進行實驗,先后將鉤碼掛在A、B兩點,測量并計算得到下表所示的兩組數(shù)據(jù):次數(shù)鉤碼懸掛點鉤碼總重G鉤碼移動距離?拉力F測力計移動距離s機械效率η1A點3.00.101.50.3066.72B點3.00.102.00.2075.0①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杠桿的機械效率與有關(guān)。②小組的同學(xué)對此實驗中機械效率變化的原因進行分析:在A、B兩點將等重的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相同,鉤碼掛在B點時,杠桿被提升的高度(大/小),所做的額外功(多/少),所以機械效率高。【變式47】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簡單機械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為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小明用圖1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應(yīng)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調(diào)平后,若在A處掛3個鉤碼,要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需在B點掛個鉤碼。(每個鉤碼的重量相等)(2)小明用圖2的實驗裝置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鉤碼,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實驗次數(shù)滑輪材質(zhì)鉤碼的重力G/鉤碼提升的高度?/拉力F/繩端移動的距離s/機械效率η/1鋁10.10.60.3562鋁20.11.00.3673鋁20.21.00.6674塑料20.20.6①由圖2可知,第4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N;②第4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結(jié)果保留整數(shù));③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若提升同一物體時,減小動滑輪的重力,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小明用圖3的實驗裝置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發(fā)現(xiàn)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和摩擦有關(guān),與物重無關(guān)。某次實驗測得物重G=4N、斜面長s=1m、高?=0.2m,若機械效率η=80%【變式48】提高機械效率可以充分發(fā)揮機械設(shè)備的作用,對節(jié)能減排、提高經(jīng)濟效益有重要的意義。某科技創(chuàng)新小組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客觀事實,對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有關(guān);猜想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有關(guān);猜想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所受的重力有關(guān)。為了驗證猜想,準備的器材如下:兩個相同的滑輪、一根細繩、鉤碼若干、刻度尺和彈簧測力計。小組同學(xué)把兩個滑輪分別作為定滑輪和動滑輪組裝成滑輪組,用該滑輪組提升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進行了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鉤碼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繩端移動的距離s/m機械效率η120.10.90.3240.11.50.388.9%340.21.50.688.9%(1)實驗時應(yīng)沿豎直方向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2)表中第1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保留一位小數(shù));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中畫出該滑輪組的繞線方式;(3)比較2、3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驗證猜想一是(選填“正確”或“錯誤”)的;(4)通過比較(填實驗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5)為了驗證猜想三,還需增加的實驗器材是?!咀兪?9】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123鉤碼重G/N446鉤碼上升的高度h/m0.10.10.2繩端拉力F/N1.81.62.4繩端上移的距離s/m0.30.40.6機械效率74.1%62.5%(1)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可分析出第2次實驗是用圖所示裝置做的實驗;(2)小組同學(xué)再用甲裝置做第3次實驗,表中第3次實驗中空缺的數(shù)據(jù)應(yīng)為。(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shù))(3)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3次實驗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重力越大,機械效率越;(4)采用圖丙裝置提升同一物體,改變動滑輪重G動進行多次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并繪制出如圖丁所示的圖像。分析圖像中的A點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為(5)另一創(chuàng)新小組使用甲裝置,用重為4N、6N的物體進行了兩次實驗,每次測得的機械效率均大于表中數(shù)據(jù),該小組測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選填字母)A.測拉力時,彈簧測力計未調(diào)零,指針指在零刻度線下方B.彈簧測力計每次拉動物體時均加速上升C.測量拉力時,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狀態(tài)【變式50】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在A點用輕繩懸掛總重為G的鉤碼,在B點用輕繩豎直懸掛一個彈簧測力計,使杠桿保持水平;②豎直向上緩慢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杠桿緩慢勻速上升(保持O點位置不變),在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F。利用刻度尺分別測出A、B兩點上升的高度為h1、h2?;卮鹣铝袉栴}:(1)本次實驗中,若提升的鉤碼重力一定,不計裝置的摩擦,則影響杠桿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2)該杠桿機械效率的表達式是;(用題中給出的字母表示)(3)若將鉤碼的懸掛點由A移至C,而O、B位置不變,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則杠桿的機械效率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請簡要說明理由:?!咀兪?1】如圖所示是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們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他們在實驗過程中收集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傾斜程度物塊重力G/N斜面高h/m拉力F/N斜面長s/m機械效率η/%1較緩50.22.4141.72較陡50.53.4173.53最陡50.74.3181.4(1)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在其他條件一定時,斜面越緩越(省力/費力);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低);(2)該小組又進行了第4次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