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如何生活:2024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文本分析_第1頁
人應該如何生活:2024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文本分析_第2頁
人應該如何生活:2024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文本分析_第3頁
人應該如何生活:2024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文本分析_第4頁
人應該如何生活:2024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文本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應該如何生活:2024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文本分析“人應該如何生活”是倫理學等學科的主題之一,也是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關切。在這個價值多元的世界,這一問題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對此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回答。但沒有標準答案并不意味著每一種答案都是正確的。另一方面,沒有人會拒絕過善好的生活。有鑒于此,探求“人應該如何生活”是有意義且必要的?!暗赖屡c法治”課程作為道德教育的載體,強調以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為基礎,旨在指導學生生活,引導學生成為一個道德的人?!兜赖屡c法治》教科書不僅論述了“何謂好生活”的相關知識,還對“如何過好生活”具有實踐指導意義。那么,統(tǒng)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呈現(xiàn)”了怎樣的生活樣態(tài)?這種生活樣態(tài)反映了怎樣的生活觀?這種生活觀如何指導學生生活實踐?一、國內外學者關于“人應該如何生活”的思考與研究“人應該如何生活”不僅是西方古典哲學關注的問題,也是古典倫理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世界經(jīng)典著作《理想國》(譯作《王制》)除了探討“何為好的城邦”,另一關鍵的目標是回答“人應該如何生活?!闭\然,《理想國》的核心觀點是“人應當正義地生活”。相應的,一個能滿足人們正義生活需求的城邦才是正義(善)的。但就“何為正義”這一問題,大家意見不一。面對爭議和“看似正確”,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只是進一步論證了正義本身就是善的,而且正義的生活是值得人追求的。在《申辯篇》中,蘇格拉底提到:“一個未經(jīng)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過的生活——這對人而言恰恰是最大的好?!币籽灾?,在蘇格拉底看來,人應該通過自我省察的方式過正義(善好)的生活。正義既是善好生活本身,又是善好生活的內容,省察則是善好的生活方式。不同于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以一種理想的生活觀念映照現(xiàn)實生活,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詳盡地討論了如何過一種善(好)的生活,即如何生活得幸福?亞里士多德指出,“每種技藝與探索,與每種行動與選擇”一樣,都將‘善’作為根本目標?!蓖瑫r,“幸福是人類最高善”。他區(qū)分了享樂的生活、政治的生活和沉思的生活。三者相較之下,亞里士多德認為沉思的生活是屬人的最善(好)的生活。前兩類生活都有外在的目的,而沉思的生活是人之生活的最高目的。人應該是理性的,沉思的生活是理性的人所特有的,人在沉思的生活中才能實現(xiàn)人的最高善。因此,沉思的生活是屬人的最高善。在此基礎上,亞里士多德進一步探究“如何才能生活得好?”他認為,如果人的一生都能合乎德性地去行動,就是善好的生活本身。他將德性分為理智德性和倫理德性。前者通過教導發(fā)生,需要經(jīng)驗和時間,后者生成于習慣。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德語譯作《積極生活》)中同樣回應了“人應該如何生活”這一問題。阿倫特批判性地繼承了亞里士多德對善好生活的理解。她認同“人是政治動物”,也肯定沉思的生活對人的意義。但她不贊同亞里士多德將沉思生活視為最善好的生活這一觀點。在她看來,沉思的生活屬于少數(shù)人,而非所有人。阿倫特認為,政治生活才是屬人的最高善。人的政治性意味著人是復數(shù)的——每個人都能提供新的視角,作出新的行動。而沉思的生活“否定”了人的多樣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阿倫特主張積極的生活應該是一種政治的生活。為了過一種政治的生活,她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公共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人的價值。公共生活要求人在公共領域中合理地行動與言說,如此才能實現(xiàn)人的復數(shù)性。阿倫特的公共領域并不局限于社會、國家,而是放眼于世界。在《過去與未來》這本書中,阿倫特站在人類世界發(fā)展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等諸問題。在21世紀,任何發(fā)生在一國之內的事情,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同樣有可能發(fā)生在幾乎任何一個國家。阿倫特認為,每個新降臨的生命都帶來了重振世界的可能性。公共生活也是中國儒家關心的內容。中國作為倫理本位的國家,自古強調公共倫理之于公共生活的意義。公共倫理要求共同體中的每個人遵守規(guī)則和秩序,這順應了人在公共生活中對規(guī)則和秩序的訴求??鬃訉ⅰ岸Y”視為規(guī)范民眾行為的標準,并強調道德引導的重要性?!白釉唬骸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边@句話凸顯了道德教化和禮治對于治理國家的重要性??梢姡寮页珜У墓采钣^對個體內在的道德修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思想家尤為重視公共生活,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否定私人生活的存在與價值。儒家哲學除了關注社會公德,還重視個人私德。古希臘哲學同樣強調“關心自己”。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處于共在的狀態(tài)。此外,思想家們尤其強調人之生活的精神層面,這是人相較于一般生命體的超越性所在。但物質層面是人作為生命體的基本保障,亦不可棄舍。總而言之,只有將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統(tǒng)一,才能塑造一種屬于人的完滿生活。二、研究的樣本與分析方法(一)樣本選擇本研究選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tǒng)一編寫的義務教育教材《道德與法治》(7-9年級)為樣本。原因如下:第一,統(tǒng)編教材的使用對象是全國范圍內的適齡學生,滿足普遍適用的廣泛性要求;第二,《道德與法治》教科書遵循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尊重學生真實體驗等編寫原則,具有現(xiàn)實關照;第三,初中學段的學生經(jīng)歷了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在思維理性、情感理性等各方面都獲得了提升,且對生活具備了一定的認知。但初中生的情理認知尚未達到成熟的狀態(tài),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仍有較大的形塑空間。中學時代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念,培植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為其之后的人生發(fā)展奠基。為了便于管理數(shù)據(jù),筆者在分析資料的過程中,使用教材代碼(ML),年級代碼(G7-9),上下冊代碼(V1-2)和頁碼(如MLG7V117)作為教材文本內容的標記。(二)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質性內容分析法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文本內容進行編碼和分析。針對第一個問題,筆者通過閱讀六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首先找到與核心主題“生活”相關的所有內容,并將這些內容標記、分類后概述為子主題。而后將這些子主題聯(lián)系起來,從多角度提煉出教科書中呈現(xiàn)的生活樣態(tài)。其次,筆者遵照第一個問題劃分的維度和視角,反復閱讀數(shù)據(jù),抓住關鍵語句和有代表性的文本深入分析,與理論對話,用以回答第二個、第三個問題。三、教科書對于“人應該如何生活”的回應(一)教科書“呈現(xiàn)”了多元的生活樣態(tài)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內容始終貫穿著一條“生活”邏輯線。但這個“生活”不是抽象的,而是學生經(jīng)驗的具體生活世界。真實的生活世界是復雜多變的,既包含人作為自然生命體的基本活動,如衣食住行等延續(xù)和保存生命的物質生活層面,又涵蓋人超越自然生命體之上的精神生活層面?!拔覀兠總€人活著,除了要關注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還要過精神生活,滿足精神需求”(MLG7V1102)。從生活范疇來看,它可劃分為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兩個維度。不同的生活維度和生活層面,有不同的規(guī)范性要求。在私人生活中,物質層面更多表現(xiàn)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滿足,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精神層面則主要涉及個體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完備。在公共生活中,物質層面注重資源分配、利益獲得等正義要求。但這是片面的,公共生活還有精神層面,這一層面關涉社會人倫秩序、道德法治等。不過,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并不是二元對立的,而是相互滲透。例如,人際交往既滿足人們在公共生活中基本的生理情感需要,又因友愛互助等倫理規(guī)則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就個體的私人生活而言,健康的心理狀況有時不僅與人的身體條件、物質水平相關,亦與人在精神層面的認知水平等相聯(lián)系。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各冊目錄來看,每單元主題各有側重點,又彼此關聯(lián)。為了使數(shù)據(jù)分析更清晰,本文依照不同維度和不同層面的生活,將教科書內容整理、概括為兩大子主題,即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這兩個生活范疇又包含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見表1)。1.健康自立的私人生活“健康”尤指人作為生命體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狀態(tài),“自立”旨在突顯個體在精神層面的富足,追求個性的自我建立。所以,健康自立的私人生活包括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在教科書中,“私人生活”主要集中在七年級上下兩冊,表現(xiàn)形式為學生的“中學生活樣態(tài)”,具體內容涉及個體的生命成長。人在生活中獲得成長,在成長中體味生活百態(tài)。G7V1第一單元即圍繞“成長”這一話題展開。成長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也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G7V2第一二單元主要從人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描繪“青春生活”,幫助學生正確看待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身體變化。身心相互影響,身體的變化帶來心理的變化?!罢_處理自身的情緒”這一話題在G7V2第二單元中專門有所論述,且在教科書其他各專題內容中均有滲透?!吧朴诩ぐl(fā)正面的情緒感受,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絢爛多彩”(MLG7V237)。正面的情緒能帶給我們美好的生活體驗。不過,“生活中某些負面的情感體驗盡管不那么美好,但對于我們的成長也有意義”(MLG7V248)。人在生活中塑建自己的生命,生命在生活中綻放異彩。教科書中提道,“生命是獨特的”(MLG7V1113)。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屬己的獨特意義,生命的獨特性需要憑借個體的努力?!懊總€生命都會在生活中展現(xiàn)千姿百態(tài)。人們對待生活的不同態(tài)度,會影響生命的質量”(MLG7V1115)。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MLG7V1111-115)通過探問生命、珍視生命以及綻放生命之花的這一邏輯理路幫助學生深度剖析生命,告誡學生不僅要關注生命在生理、心理層面的健康,養(yǎng)成健康的日常生活習慣,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還要重視自己的精神生命,強化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2.和諧友愛的公共生活在教科書中,具體提到了四種類型的公共生活:學校集體生活、社會公共生活、國家政治生活和全球范圍內的世界公共生活。其中關于國家政治生活的內容相對而言是最多的。從各冊的內容分布來看,G7V1第二三單元聚焦“友誼”“師生情誼”這些學校集體生活中的情感和人際關系。G7V2第三單元系統(tǒng)地描述了集體生活。G8V1第一、二、三單元內容圍繞社會公共生活展開,第四單元則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核心主題。G8V2、G9V1從國家法治、基本國情等角度敘述了國家政治生活。G9V2進一步完善了國家政治生活與世界發(fā)展的關系,拓展至世界公共生活領域。這些不同類型的公共生活對人而言都有重要的意義,具體分布見表2。它們關注人類的永恒福祉,是善好生活的重要內容。一是美好的學校集體生活。中學生主要生活在學校的各類集體中,包括班集體、校集體?!凹w生活對于我們有什么特殊意義”(MLG7V252)?G7V2第三單元的標題“在集體中成長”闡明了“集體”之于“個體”的意義。第一,人有基本的情感需求,這種情感需求包括在集體中生活?!拔覀兠總€人都有過集體生活的情感需要”(MLG7V253)。集體賦予人歸屬感,歸屬感是人類的心理需求之一,為個體的自我實現(xiàn)奠基。第二,從人的精神需要來看,美好的集體生活有助于發(fā)展個性,實現(xiàn)個體價值?!懊篮眉w是民主的、公正的、充滿關懷與友愛的、善于合作的、充滿活力的”(MLG7V273-76)。但美好集體并不意味著沒有矛盾和沖突。矛盾和沖突反映了集體生活中人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正確處理沖突、化解矛盾有助于提升個體的生活素養(yǎng)?!凹w”與“個體”的意義是雙向的,個體作為集體的一員,亦能為創(chuàng)造美好集體貢獻自身的力量。美好集體的實現(xiàn)倚賴于每位集體成員的努力。推進美好集體的建設也是個體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二是豐富的社會公共生活?!叭说纳婧桶l(fā)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yǎng)”(MLG8V17)。在教科書中,雖然很少有內容直接論述社會生活給予人的物質支持,但社會生活中的各項規(guī)則維護社會秩序,為社會成員共享財產(chǎn)安全、實現(xiàn)安居樂業(yè)等提供了堅實保障,從而使每位成員能獲得發(fā)展的機會?!吧鐣?guī)則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MLG8V121)。從精神滋養(yǎng)來看,社會生活涵蓋多方面的內容。首先是社會關系。人在社會關系中確定自己的身份。身份認同既涉及人的情感需求,也關乎人的精神需要,可以提高人對自我的認識。其次,“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MLG8V17)。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化的過程也是個體完善自我的過程。最后,“社會規(guī)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MLG8V128)。每個人都追求自由,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為人的自由發(fā)展提供力量支持。三是公正的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政治生活囊括國家法律、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八年級下冊的內容主要圍繞這幾個維度展開。這些內容看似抽象,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它們是公平正義的國家政治生活的保障。公平正義是良善的國家政治生活品質,也是善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一方面,正如教科書中所提到的,“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保障”(MLG8V2108)。從物質生活的層面來看,公平是資源、利益分配的首要原則,合理調配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使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達到和諧共生的狀態(tài)?!叭藗儗γ篮蒙畹南蛲c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離不開國家利益”(MLG8V189)。另一方面,從精神生活的層面來看,正義不僅是公共倫理精神,還是一種可貴的個人品德?!罢x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MLG8V2114)。公平正義的政治生活是每個人的追求,它可以保障每個人的正當權益不受侵害。同樣的,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公平正義的制度有益于國家穩(wěn)步發(fā)展。四是和平的世界公共生活?!拔覀兩钤谕粋€世界,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MLG9V21)。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的意義是十分深刻的,中國傳統(tǒng)倫理肇始于家庭。將世界比喻成我們共同的家園,可見世界之于個人的意義?!笆澜缟习l(fā)生的事情會以各種方式影響我們的生活”(MLG9V24)。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人類的生產(chǎn)和消費范圍擴大,物質生活水平獲得了提升。在多元文化的潤澤下,人類的認知視野亦獲得了拓展。當然,我們在共享跨區(qū)域的資源優(yōu)勢和人類智慧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包括世界各國因利益爭奪帶來的戰(zhàn)爭危機和全球性問題。這些現(xiàn)實問題僅僅依靠一國之力很難解決,而需要各國的通力協(xié)作。和平是各國人民共同發(fā)展的前提,和平的世界公共生活應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追求。(二)教科書“建構”了一種“形塑完整個人,增進公共福祉”的生活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科書圍繞“中學時代”的始與終,以“人的成長生活”為主線,通過援引和創(chuàng)設真實的社會情境,融入豐富多元的公共生活,強化學生在生活中的道德實踐和情感體驗,“建構”了一種“形塑完整個人,增進公共福祉”的生活觀。1.關心整體生活,形塑完整個人教科書中呈現(xiàn)的生活樣態(tài)包括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各類生活均涵蓋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除了這些維度以外,教科書中的“生活”聯(lián)結過去、當下與未來,突顯了對學生整體生活的關照。G9V2最后一單元“走向未來的少年”(MLG9V253-91)以暢想未來生活的方式,引領學生邁向新的人生階段,開啟新的生活篇章。同時,編寫者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欄目——“運用你的經(jīng)驗”引導學生通過回望過去的生活,運用既往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當下生活的困惑,為未來生活作準備?!疤骄颗c分享”欄目中的許多內容聯(lián)結過去、當下和未來生活,指導學生更好地認識整體生活,妥善處理生活事務。人的生活是一個整體,關心人自身的整體生活是善好生活的題中之義。關心整體生活并不意味著專注于人的過去或者未來,而是要把握當下。當下的“我”既帶著個人的“歷史”,又充滿著對未來生活的希冀?!懊總€人的生活不盡相同,我們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一點一點地建構自己,形成人們所說的‘我的人生’”(MLG7V1105)。教科書中的這句話反映了人的兩大特性,即差異性和未完成性。第一,“每個人的生活不盡相同”說明了人具有差異性。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命體?,斏ぜ{斯鮑姆認為,要回答“什么樣的生活是值得人過的”這一問題,先要知道“人能夠做些什么?能夠成為什么?”人類個體的尊嚴是在追求自己可實現(xiàn)的能力(可行能力)而采取的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這與“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契合。G7V1第三課“發(fā)現(xiàn)自己”旨在讓學生認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罢J識自己”包括看到自身的獨特性,而“更好的自己”隱含著“人是未完成的”這一特性,這種特性帶給人形塑完整自身的可能。這種完整包含身體的成長、心智的成熟與內心精神世界的豐滿。要言之,教科書中呈現(xiàn)的生活以“人”為目的。善好的生活以人為終極關懷。所以,教科書中呈現(xiàn)的生活觀符合善好生活的理念。2.維護公共利益,增進公共福祉善好的生活以人為目的,但“人”并非單子式的個體?!案玫淖约海窃诤退斯餐畹倪^程中不斷成長的,更是在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MLG7V236)。從人的社會屬性來看,善好的生活須以增進公共福祉為目的。在教科書中,維護公共利益、增進公共福祉是公共生活的重大議題。公共利益依托于公共理性。公共理性最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即是法律。亞里士多德將法律的統(tǒng)治視為最好的統(tǒng)治,因為法律具有一種人治不能做到的“公正性質?!痹诮炭茣校卸嗵巸热菡務摿朔傻淖饔门c意義。例如,“法律調整人際關系……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MLG7V283)?!拔覀兊纳钆c法律息息相關”(MLG7V285)。維護公共利益除了遵守外在的法律,還須自覺樹立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共生活的內在規(guī)范和價值引領。教科書中提到的公共精神包括公共責任、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MLG8V132-45)等。其中,公共責任是公共精神的重要內容,出現(xiàn)在各類公共生活的文本之中?!拔覀円鲃尤谌虢k麗多彩的社會生活……承擔起我們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MLG8V11)。G8V1第三單元“勇?lián)鐣熑巍本o緊圍繞“責任”一詞展開。在國家政治生活和世界公共生活中,我們同樣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我們要依法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擔當起國家主人應盡的責任”(MLG8V25)。誠如阿倫特所言,在當今時代,共同感(人們對一個共同世界的共有感覺)的消失是時代危機的最確切標志。而教育的要義在于,我們要決定對世界的愛是否足以讓我們?yōu)槭澜绯袚熑?,是否要讓它免于毀滅。愛這個世界是個體對人類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教育的責任。由此,教科書中的生活樣態(tài)同時反映了增進公共福祉這一善好生活的理念。(三)教科書“提供”了“省己察身,積極行動”的生活方式教科書中所呈現(xiàn)的生活樣態(tài)折射出編寫者傳達的善好生活理念。落實善好生活理念,實現(xiàn)善好生活依托于人的實踐。人的多樣性決定了屬人的善好生活的實踐方式亦是多樣的。不過,從教科書的內容來看,這些方式仍存在一些共性。正是這些共性為個體努力朝向善好生活提供了方向。1.省己察身,更好地認識自己省己察身是過善好生活的方式。這不僅是古希臘蘇格拉底所理解的善好生活方式,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同樣存在相關的哲理思想。教科書中提道,“‘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yǎng)成自我省察的習慣”(MLG7V231)?!爸褂谥辽啤背鲎匀鍖W經(jīng)典之作《大學》的開篇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句話由“私德”推及“公德”,旨在涵養(yǎng)個人道德,促進社會公德??梢?,省察自己可以促進個體德性養(yǎng)成。同時,省察自己可以讓個體更全面地認識自己?!袄献诱f,‘人貴有自知之明’”(MLG7V126)。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彌補自身的不足。那么,如何省察自己?省察自身需要知曉關于“什么是好生活”的知識。這種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關于善的知識(理智德性)的教導和善的生活習慣(倫理德性)的養(yǎng)成倚賴于學習與實踐?!霸趯嵺`中學習”(MLG9V269-73)這塊內容著重強調了學習與實踐的聯(lián)系。學習與實踐伴隨人的一生,“學習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MLG9V269)。事實上,《道德與法治》教科書的內容都在“教導”我們如何養(yǎng)成德性,成為一個道德的人。省察作為一種善好的生活方式,本身具有實踐性。省己察身要求個體基于理性的認知,明智地進行行動,并在行動中反思和積攢經(jīng)驗,以養(yǎng)成良好的德性。2.知行合一,增長實踐智慧“社會生活是復雜的,我們有時會面臨兩難的選擇”(MLG8V144)。所謂“兩難”,更多指的是在兩種不同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訴求中進行選擇。這需要實踐智慧。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里士多德將實踐智慧視為實踐的德性,即是關于“如何生活得好”的智慧,旨在處理各種復雜的、不確定的事物。萊特將實踐智慧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慎思、正確的、有價值的目的觀念、道德的動力因以及整體性的反思。實踐智慧是一種整體的智慧,涵蓋了目的善、手段善和結果善。善好的生活追求生活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的統(tǒng)一。從教科書的內容來看,道德和法治不只是善好生活的內容,也是善好生活的方式和目的本身。道德的生活方式要求遵守社會道德倫理規(guī)范。舉例而言,在校園生活中,“尊重老師,是我們作為‘晚輩’的基本道德修養(yǎng)”(MLG7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