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1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習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1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習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1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習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1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習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1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習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21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后篇鞏固提升基礎鞏固1.有學者撰文稱:這場改革以農業(yè)為突破口,變更過分集中的農業(yè)管理體制,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這場改革的領導者是()A.列寧 B.斯大林C.赫魯曉夫 D.戈爾巴喬夫解析列寧時期實行的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與題意無關,故A項錯誤;斯大林時期建立了“斯大林模式”,農業(yè)實行的是農業(yè)集體化,與題意相反,故B項錯誤;赫魯曉夫時期,針對農業(yè)集體化的消極影響越來越明顯,其改革的重點是農業(yè),與題意相符,故C項正確;戈爾巴喬夫時期,其改革對全部制和經濟體制進行了突破,失誤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導致了蘇聯的解體,故D項錯誤。答案C2.與1951年至1955年相比,蘇聯1961年至1965年的糧食年平均產量增長近50%,肉類的年平均產量增加60%以上,奶類年平均產量增加70%以上。這些變更主要得益于()A.赫魯曉夫改革B.農業(yè)集體化的完成C.美蘇關系緩和D.“斯大林模式”的活力解析題目供應的時間,正處在赫魯曉夫改革期間,其改革重點在發(fā)展農業(yè)方面,因此,A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答案A3.1973年3月,蘇共中心和部長會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工業(yè)管理的若干規(guī)定》的決議,確定通過合并企業(yè),建立生產聯合公司和工業(yè)聯合公司并削減管理層次來改進工業(yè)管理體制。此后,聯合公司在蘇聯普遍建立起來。到1979年,聯合公司達3947個,參與的企業(yè)共有17516個。這一措施()A.仍未能擺脫“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使蘇聯得以一躍成為真正的超級大國C.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重要內容D.拉開了蘇聯工業(yè)管理體制改革的序幕解析1973年蘇聯處于勃列日涅夫統(tǒng)治時期,這一時期雖然建立了聯合公司,削減管理層次,但仍未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安排經濟體制。答案A4.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政治經濟結構,出現了一個兩相脫節(jié)的形態(tài):高度壟斷的中心安排經濟領導體制架構下,國有經濟管理仍舊實行擴大企業(yè)自主權、實行相對獨立的企業(yè)經濟核算、運用物質刺激調動企業(yè)主動性等帶有市場經濟因素的方式。這種“政治經濟結構”()A.反映了蘇聯廢除指令性安排的意圖B.體現了蘇聯由市場來確定產品的價格C.表明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蘇聯確立D.有利于緩解傳統(tǒng)體制遺留的社會沖突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政治經濟結構是在“高度壟斷的中心安排經濟領導體制架構下”,明顯沒有從根本上突破傳統(tǒng)經濟體制的束縛,故A、B、C三項錯誤;同時,“帶有市場經濟因素的方式”又調動了各方面的主動性,大大緩解了由傳統(tǒng)體制遺留下來的社會沖突,故D項正確。答案D5.“戈爾巴喬夫在國內最顯著的創(chuàng)新措施,是他努力將共產黨同蘇聯政府相分別……他啟動了真正的多黨民主,建立了議會,并且徹底修改了憲法?!备隊柊蛦谭虻纳鲜雠e措()A.為經濟改革的順當推行供應了保障B.進一步增加了蘇聯政治體制的活力C.導致了蘇聯的混亂和解體D.改善了社會主義的國際形象解析戈爾巴喬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提倡所謂“民主化”和“公開性”,使蘇聯改革走進了誤區(qū)。答案C6.為了解決“斯大林模式”給蘇聯經濟造成的困難,從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到戈爾巴喬夫都進行了經濟改革,他們改革的共同點是()A.優(yōu)先解決農業(yè)生產中的問題B.調整全部制結構發(fā)展個體經濟C.發(fā)展重工業(yè)以進行軍備競賽D.力圖緩解安排經濟造成的弊端解析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安排經濟體制,無論是赫魯曉夫,還是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都無法回避高度集中的安排經濟體制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他們都力圖緩解該體制造成的弊端。答案D實力提升1.“作為蘇聯的領導者……外交的失敗更進一步損害了他在其同事們之間的聲望。他在古巴部署導彈這一魯莽安排成為壓倒他的最終一根稻草。”材料中的“他”()A.始終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實追隨者B.始終致力于救濟中國的建設C.開展了以農業(yè)為突破口的改革D.把社會主義發(fā)展到了新高度解析依據材料中“蘇聯的領導者”“他在古巴部署導彈”可以推斷“他”為赫魯曉夫。在他執(zhí)政期間,對斯大林進行了批判;由于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裂開;他在改革中,以農業(yè)作為改革的突破口,但由于并未觸動“斯大林模式”,蘇聯的社會主義并未發(fā)展到新高度,解除A、B、D三項。C項是正確答案。答案C2.蘇聯學者指出:若不是多虧新開墾地獲得豐收,蘇聯在1956年幾乎確定要發(fā)生饑荒。這主要表明()A.赫魯曉夫農業(yè)改革出現重大突破B.赫魯曉夫的墾荒政策符合蘇聯實際C.墾荒政策是蘇聯特殊國情的產物D.其次次世界大戰(zhàn)后初期的蘇聯改革成效最突出解析赫魯曉夫的農業(yè)改革雖取得成效,但仍在高度集中的安排經濟體制下,沒有出現重大突破,故A項錯誤;赫魯曉夫的墾荒政策也造成嚴峻的環(huán)境惡化,并不完全符合蘇聯實際,故B項錯誤;“斯大林模式”下農業(yè)問題突出,墾荒政策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途徑之一,是蘇聯特殊國情的產物,故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赫魯曉夫改革,無法推斷改革成效最突出,故D項錯誤。答案C3.1973年,蘇聯作為富油國從石油危機中獲得了一大筆財寶,也正是從這一年起先,蘇聯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糧食凈進口國,并且一發(fā)不行整理,對糧食的進口依靠越來越大。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國家為打算斗爭須要儲備大量糧食B.進口大量糧食是為了限制糧食出口國C.蘇聯政府長期忽視產業(yè)結構的調整D.玉米運動失敗導致蘇聯糧食大量短缺解析進口大量糧食,是蘇聯政府長期重視重工業(yè)特殊是軍事工業(yè)的發(fā)展,忽視農業(yè)發(fā)展的結果。20世紀70年頭,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為了同美國爭霸,蘇聯大力發(fā)展軍事工業(yè),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滯后,使蘇聯不得不大量進口糧食。答案C4.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后,“在生產方面,企業(yè)有權依據下達的安排指標自行編制年度安排。在完成安排任務以外,可以接受安排以外的加工訂貨任務,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廢料生產安排以外的產品”。這一措施()A.突破了舊體制的弊端B.拋棄了經濟管理的行政手段C.力圖調動企業(yè)的主動性D.初步確立了市場經濟機制解析勃列日涅夫上臺后,對赫魯曉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調整,如在堅持集中安排管理的前提下,擴大國營企業(yè)的經營自主權,這有利于調動企業(yè)的生產主動性。因此,C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答案C5.從1985年3月至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時間,蘇共中心曾先后推出12套經濟改革安排……1990年2月出臺“400天安排”,5月出臺“5年安排”,8月又隨即出臺“500天安排”,改革安排的混亂使地方層面根本無法落實。由此可見,戈爾巴喬夫改革()A.背離了社會主義道路 B.把重心轉向政治領域C.使蘇聯社會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隨意的特點解析背離社會主義道路是指經濟上實行私有制、政治上實行多黨制等,故A項錯誤;材料主要涉及眾多的經濟安排,未體現政治改革的信息,故B項錯誤;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并未使蘇聯進入失控的局面,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蘇共中心曾先后推出12套經濟改革安排……改革安排的混亂使地方層面根本無法落實”,可知反映的是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中盲目性的一面,故D項正確。答案D6.下圖所示的是某一期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這一期周刊最有可能出版于()A.1949年 B.1955年 C.1985年 D.1991年解析戈爾巴喬夫改革是在1985~1991年,故A、B兩項錯誤;1985年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總書記,才起先改革,不符合題干要求,故C項錯誤;1991年蘇聯解體,與題干中的“他現在已經是一個沒有國家的人了”相符,故D項正確。答案D7.赫魯曉夫上臺后,蘇聯起先對舊的經濟模式進行修正,同時探究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方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赫魯曉夫上臺時面臨著非常困難的局面和艱難的任務?!旁诋敃r赫魯曉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蘇聯是:“越來越貧困的、事實上半崩潰的農村、技術上落后的工業(yè)、最尖銳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數百萬人被關押在監(jiān)獄和集中營、國家與外部世界的隔絕——全部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的徹底的變革?!薄幾浴掇D型中的俄羅斯》材料二鑒于很多重要農業(yè)部門的狀況不佳,蘇共中心全會認為必需刻不待時地實行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農業(yè)部門、集體農莊、國營農場和區(qū)提高到先進的水平,以保證整個社會主義農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摘編自《赫魯曉夫時期蘇共中心全會文件匯編(1953年3月~1964年10月)》材料三1962年,葉·利別爾曼在《真理報》發(fā)表了“利別爾曼建議”。他認為,為了能讓企業(yè)在編制安排時能主動、主動、充分地挖掘企業(yè)的生產潛力,利別爾曼提出的基本方法是加強利潤刺激……采納這個方法的基本原則是:(1)“贏利率越高,獎金就越多”;(2)“企業(yè)自己編制的贏利安排越高,獎金也就越多。”——摘編自陳之驊《蘇聯興亡史綱》(1)依據材料一,指出赫魯曉夫上臺后面臨的經濟問題。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為提高農夫和農莊的生產主動性,赫魯曉夫實行了哪些措施。(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利別爾曼建議”與赫魯曉夫改革的相同之處。參考答案(1)經濟問題:農業(yè)和輕工業(yè)長期處于落后狀態(tài);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根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措施: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實行收購制;提高收購價格,增加農夫收入;激勵發(fā)展家庭副業(yè);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3)給企業(yè)部分權力;確定程度上承認企業(yè)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者的主動性。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赫魯曉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內蘇聯的人均肉類、牛奶、黃油產量趕上美國”的目標,為此不顧蘇聯的氣候條件,要求各地都來擴種玉米以增加飼料。結果很多地方因氣候條件惡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糧食作物也由于播種面積削減而減產。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幾乎每兩位科學家中就有一位在探討坦克、火炮和導彈,軍工生產差不多占國民生產的40%。由于軍備競賽和改革停滯,蘇聯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水平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較大的提高。材料三1985年,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必需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方針”,并起先進行經濟改革。1986~1988年,蘇聯經濟不但沒有加速發(fā)展,相反,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僅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爾巴喬夫認為,現行政治體制是經濟改革沒有取得勝利的主要緣由。(1)從三則材料可以看出,蘇聯三位領導人當時改革的側重點分別是什么?(2)從三則材料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經濟改革有哪些缺點?共同的不足是什么?(3)結合所學學問,你認為蘇聯解體的緣由有哪些?參考答案(1)赫魯曉夫:農業(yè);勃列日涅夫:重工業(yè);戈爾巴喬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2)各自缺點:赫魯曉夫提出的目標不切實際,不顧自然條件的差異推行種植玉米,使農業(yè)生產受到嚴峻影響。勃列日涅夫與美國爭奪霸權,進行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