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8 材料分析題-教師_第1頁
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8 材料分析題-教師_第2頁
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8 材料分析題-教師_第3頁
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8 材料分析題-教師_第4頁
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復習專題08 材料分析題-教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專題08材料分析題(中國史+世界史)2024年全國中考真題匯編1.(2024·江蘇常州卷)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粤簡⒊讹嫳液霞凡牧隙嗝褡宕笠唤y(tǒng)格局是秦漢以來就基本形成的歷史傳統(tǒng)。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中華一體意識不斷加強。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開創(chuàng)了民族團結的新局面?!幾詶钋宓取惰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生理路研究》請回答:(1)結合所學,寫出華夏民族所尊崇的人文初祖。據材料一歸納華夏民族形成過程的特點。(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我國古代維護多民族大一統(tǒng)格局的歷史表現(xiàn),并列舉中國共產黨開創(chuàng)民族團結新局面的具體措施。(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新時代青年應如何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敬鸢浮浚?)人文初祖:黃帝和炎帝。特點:各民族長期交錯雜居,融合形成的新民族。(2)表現(xiàn):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的基礎;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各民族共同生產生活,抵御外來侵略,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tǒng)一等。具體措施: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3)做法: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歸屬感;培養(yǎng)對國家的深厚感情,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事務,關注國家政策和時事熱點等?!窘馕觥浚?)人文初祖:結合所學人文初祖的知識可知,華夏民族所崇拜的人文初祖是黃帝和炎帝,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特點:根據材料一“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得出,各民族長期交錯雜居,融合形成的新民族。(2)表現(xiàn):根據材料二“多民族大一統(tǒng)格局是秦漢以來就基本形成的歷史傳統(tǒng)”并結合所學我國古代維護多民族大一統(tǒng)格局的歷史表現(xiàn),可從制度、思想、民族融合等角度進行分析,例如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的基礎;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各民族共同生產生活,?抵御外來侵略,?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tǒng)一等。具體措施:結合所學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可知,具體措施是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xiàn)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3)做法:本題是開放性試題,可從學習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對國家和黨的熱愛、關心國家事務等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歸屬感;培養(yǎng)對國家的深厚感情,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事務,關注國家政策和時事熱點等。2.(2024·山東聊城卷)戰(zhàn)國時期,學術思想領域非?;钴S,形成了不同學派,各陳其說,史稱“百家爭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卿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材料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材料三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上材料摘自《呂氏春秋》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則材料所表達的思想分別屬于哪一學派。(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百家爭鳴的影響?!敬鸢浮浚?)學派:材料一屬于道家學派;材料二屬于儒家學派;材料三屬于法家學派。(2)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窘馕觥浚?)學派: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道家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材料一“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出自莊子的《莊子·魯侯養(yǎng)鳥》,以海鳥之死表達要追求順相應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可見屬于道家學派。材料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孟子是儒家學代表人物。法家主張改革變法。材料“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出自《韓非子》,韓非子屬于屬于法家學派。(2)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后來的社會歷史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百家爭鳴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體系;百家爭鳴過程中各家之間互相辯駁、互相影響、互相取長補短,這種自由的思想交流方式也影響了后世的文化發(fā)展。3.(2024·四川宜賓卷)從第一次仰望星空開始,中國人就不斷突破認識宇宙的邊界。閱讀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材料一①甲骨文中的天象記錄

②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彗星圖

③嫦娥奔月傳說(1)研究古人對宇宙探索的實踐、圖中哪些可作為直接證據?(寫數字序號)材料二祖沖之(429-500)是南北朝杰出的科學家。他治學嚴謹,從不盲從。他在東晉天文學家虞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天文觀測,并將數學方法運用到天文學領域、第一次將一年時長精確到365.2428天,與現(xiàn)代天文學測算結果只相差50秒,并創(chuàng)制出當時聯(lián)先進的歷法《大明歷》。510年,南朝劉宋政府正式頒行《大明歷》。20世紀、因其杰出的成就,相關國際組織將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為“祖沖之山”?!幾园讐垡汀吨袊ㄊ贰罚?)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祖沖之在天文學領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材料三新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歷程(部分)時間事件意義1956年組建0038部隊,錢學森擔任院長籌劃發(fā)展獨立的航天事業(yè)1960年自制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發(fā)射成功中國開啟了自行設計研制導彈的歷程1970年“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4年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奔月計劃”啟動為人類和平利用月球作出新的貢獻2024年嫦娥六號登月裝置發(fā)射成功與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國合作完成月球采樣,和平開發(fā)太空資源(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特點。(4)結合“嫦娥”千年奔月歷程,談談你從中國人探索宇宙過程中感悟到的精神。【答案】(1)證據:①②。(2)成就:測算一年時長精確到365.2428天,創(chuàng)制歷法《大明歷》。原因:治學嚴謹,從不盲從;祖沖之出生在對天文歷法都有研究的家庭,勤奮好學,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實踐驗證等。(3)特點: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穩(wěn)步提高,走向世界;大力弘揚了“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發(fā)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整體的發(fā)展戰(zhàn)略。(4)精神:勇于探索;治學嚴謹,開拓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勇于攻堅、無私奉獻、追逐夢想、協(xié)同攻堅、合作共贏等。【解析】(1)證據:根據材料一圖片信息和所學可知,一手史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fā)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甲骨文屬于一手史料,甲骨文中的天象記錄是說明了古人對宇宙的探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彗星圖是漢代古墓中的文物,屬于屬于一手史料,反映了古人對彗星的探索,所以材料一圖中①②可作為直接證據。(2)成就:根據材料二“通過天文觀測,并將數學方法運用到天文學領域、第一次將一年時長精確到365.2428天,與現(xiàn)代天文學測算結果只相差50秒,并創(chuàng)制出當時聯(lián)先進的歷法《大明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測算一年時長精確到365.2428天,創(chuàng)制歷法《大明歷》。原因:根據材料二“他治學嚴謹,從不盲從。”可知原因是治學嚴謹,從不盲從;根據所學可知原因是祖沖之出生在對天文歷法都有研究的家庭,勤奮好學,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實踐驗證等。(3)特點:根據材料三“籌劃發(fā)展獨立的航天事業(yè)”“中國開啟了自行設計研制導彈的歷程”等信息可知特點是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根據材料三“中國開啟了自行設計研制導彈的歷程”“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與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國合作完成月球采樣,和平開發(fā)太空資源”等信息可知特點是穩(wěn)步提高,走向世界;根據所學可知特點是大力弘揚了“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發(fā)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整體的發(fā)展戰(zhàn)略。(4)精神:根據材料一圖片信息可知精神是勇于探索;根據材料二信息可知精神是治學嚴謹,開拓創(chuàng)新;根據材料三信息可知精神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勇于攻堅、無私奉獻、追逐夢想、協(xié)同攻堅、合作共贏等。4.(2024·山東菏澤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持續(xù)發(fā)展是中華文明傳承不息的根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方面依賴西漢前期的財富積累,另一方面依賴其財政改革。其改革核心即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保障“外攘夷狄”的軍需費用,打擊豪強地主、工商業(yè)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兼并農民土地的行為,從而穩(wěn)定農業(yè)生產和農民生活,創(chuàng)造了大一統(tǒng)帝國的輝煌?!獡爸恰稘h武帝財政改革與中央集權的強化》(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漢武帝財政改革的核心并概述其改革的意義。材料二公元640年設安西都護府公元647年設瀚海都督府公元657年設羈縻蒙池、昆陵都護府公元702年設北庭都護府——據王恩春《從安西、北庭都護府的設置看唐朝對西域的治理》《步輦圖》: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2)歸納材料二反映的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任選其一說明其作用。材料三宋代中國不僅歡迎外商來華且鼓勵本國民眾出海貿易,與亞洲海洋各國形成了南海貿易體系?!澳虾"裉枴卑l(fā)掘了瓷器、絲綢等近20萬件商品,這些商品海外諸國不能生產或質量遠遜中國。宋代海船普遍應用了水密隔艙、多層舷板及導航技術,增強了安全性。各國皆樂于與中國開展貿易。——據黃純艷《宋代中國為何展現(xiàn)“海洋大國”氣象?》(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宋代“各國皆樂于與中國開展貿易”的原因。(4)綜合以上材料,說一說推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持續(xù)發(fā)展的因素?!敬鸢浮浚?)核心: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意義: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促進經濟的發(fā)展;為大一統(tǒng)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2)方式:設置機構;和親。作用: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3)原因:政府鼓勵對外貿易;中國商品質量高;宋代造船業(yè)發(fā)達;指南針運用于航海,安全性強。(4)因素:開明的民族政策;統(tǒng)治者重視邊疆地區(qū)的管理;開放的對外政策;重視經濟發(fā)展等。【解析】(1)核心:根據材料一“其改革核心即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保障“外攘夷狄”的軍需費用,打擊豪強地主、工商業(yè)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兼并農民土地的行為”可知,漢武帝財政改革的核心為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意義:根據材料一“保障‘外攘夷狄’的軍需費用,打擊豪強地主、工商業(yè)者哄抬物價”可得出,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促進經濟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一“從而穩(wěn)定農業(yè)生產和農民生活,創(chuàng)造了大一統(tǒng)帝國的輝煌”可得出,為大一統(tǒng)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2)方式:根據材料二“設安西都護府”“設瀚海都督府”“設北庭都護府”可得出,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為設置機構;根據材料二“《步輦圖》: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可知,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為和親。作用: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唐蕃和親的意義等角度進行分析,所以,其作用為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3)原因:根據材料三“宋代中國不僅歡迎外商來華且鼓勵本國民眾出海貿易”可得出,政府鼓勵對外貿易;根據材料三“這些商品海外諸國不能生產或質量遠遜中國”可得出,中國商品質量高;根據材料三“宋代海船普遍應用了水密隔艙、多層舷板及導航技術,增強了安全性?!笨傻贸?,宋代造船業(yè)發(fā)達;指南針運用于航海,安全性強。(4)因素:本題為開放性題,言之有理即可,根據上述材料可知,可以從材料一漢武帝的經濟措施;材料二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三宋朝的對外貿易等角度進行分析,所以,推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持續(xù)發(fā)展的因素有開明的民族政策;統(tǒng)治者重視邊疆地區(qū)的管理;開放的對外政策;重視經濟發(fā)展等。5.(2024·山東濰坊卷)古代絲綢之路如同歷史畫卷,如詩如畫地展現(xiàn)著其路、其人、其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絲綢之路示意圖圖2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據《中國歷史地圖冊》(1)據材料一,由圖1到圖2反映了古代絲綢之路怎樣的變遷?材料二下表為往來于絲綢之路上的著名人物朝代人物主要事跡漢朝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帶回了西域見聞,帶去了中原物產。甘英出使大秦,到達波斯灣,了解了沿途風俗。唐朝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傳授佛經,傳播醫(yī)藥、書法、建筑等中國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帶回并翻譯大量佛經,口述成書《大唐西域記》。吉備真?zhèn)鋬纱纬鋈吻蔡剖?,把唐代的歷法、音樂、語言等傳播到日本。元朝馬可·波羅在元朝生活了十七年,回意大利后口述形成《馬可·波羅行紀》,介紹了中國的富庶和先進。——據呂思勉《中國史》(2)據材料二中的“主要事跡”,將上述人物分類并簡要說明理由。材料三絲綢之路上,原產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向西運輸到中亞、伊朗、阿拉伯和羅馬帝國的消費者手里。羅馬帝國生產的玻璃器皿、首飾、橄欖油等也在絲綢之路上大量流動。西亞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國各類瓷器,其器形、色彩、花紋等都與中國瓷器類似?!幾訹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中的“路、人、物”,談談對絲綢之路的認識。【答案】(1)變遷:從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到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2)分類和理由:張騫,甘英,鑒真,玄奘一類,因為他們國內文化交流使者;吉備真?zhèn)洌R可·波羅為一組,都是外國到中國學習文化。(3)認識:絲綢之路是在各朝代不同人物的努力下開通和發(fā)展的;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促進了物種交流,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窘馕觥浚?)變遷:根據材料以圖1絲綢之路示意圖可知體現(xiàn)的是從長安到大秦的陸上絲綢之路。圖2鄭和下西洋則體現(xiàn)但是從劉家港出發(fā)到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的海上絲綢之路,體現(xiàn)了古代絲綢之路變遷是從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到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2)分類和理由:根據材料二中的“主要事跡”,可以將材料二中的人物分為兩類,張騫,甘英,鑒真,玄奘一類,原因是他們是中國人,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他們國內文化交流使者;吉備真?zhèn)?,馬可·波羅為一組,他們的共同特點都來自外國,學習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外交流。(3)認識:根據三則材料可知,題目要求圍繞“路、人、物”談對絲綢之路的認識,實際上材料一體現(xiàn)的是“路”,即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材料二體現(xiàn)的是“人”,國內外不同人物的努力才使得絲綢之路開通和保持通暢;材料三對應的是“物”,即絲綢之路上流通的各種物種,促進物種交流和文化交流。因此,絲綢之路是在各朝代不同人物的努力下開通和發(fā)展的;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促進了物種交流,促進中外文化交流。6.(2024·江蘇常州卷)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四大發(fā)明改變了整個人類歷史進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四大發(fā)明傳播到西方之后,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幾酝鯌雅d《中國文化簡史》材料二英國傳統(tǒng)的能源是木材,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大片森林慢慢消失,為此改用水力和煤作為新能源。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衣裳,于是英國人發(fā)明了各種新紡織機器。在工業(yè)革命中,英國的一個革新接著一個革新,一個發(fā)明接著一個發(fā)明?!幾岳钍腊驳取妒澜缥拿魇贰凡牧先齻鹘y(tǒng)生產力是工業(yè)革命之前的生產力,主要指在農業(yè)經濟時代形成和積累的生產力。新興生產力是工業(yè)革命之后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正在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創(chuàng)造的新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發(fā)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和新平臺?!幾詥涕坏取渡a力演進中的新質生產力地位與功能》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述四大發(fā)明是如何傳播至西方的?概括四大發(fā)明對西方社會的主要影響。(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簡析英國工業(yè)革命發(fā)生的社會背景并評價這次革命。(3)綜合以上材料,指出新質生產力的時代性內涵,并請你為我國當前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益的建議。【答案】(1)途徑:四大發(fā)明通過絲綢之路、阿拉伯商人和蒙古帝國的擴張等途徑傳播至西方。影響:改變了歐洲教育的狀況,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2)背景:人口增加;資源短缺;經濟需求;政治穩(wěn)定。評價:英國工業(yè)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奠定了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基礎。但同時也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勞工問題等負面影響。(3)內涵:科技創(chuàng)新在現(xiàn)代生產力發(fā)展中的核心地位,且對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建議:加大科技研發(fā)投入,推動自主創(chuàng)新;加強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提升全民科技素養(yǎng);推動產業(yè)結構升級,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吸收和借鑒先進技術和經驗等?!窘馕觥浚?)途徑:根據材料一“四大發(fā)明傳播到西方之后,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和所學可知,四大發(fā)明通過絲綢之路、阿拉伯商人和蒙古帝國的擴張等途徑傳播至西方。影響:根據所學,分別概括出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四大發(fā)明的影響即可,如:改變了歐洲教育的狀況,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2)背景:根據材料二“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大片森林慢慢消失”可知是人口增加;根據材料二“大片森林慢慢消失,為此改用水力和煤作為新能源”可知是資源短缺;根據材料二“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衣裳,于是英國人發(fā)明了各種新紡織機器”可知是經濟需求;根據所學可知,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治穩(wěn)定。評價:根據所學知識,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分析概括出影響即可,如:英國工業(yè)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奠定了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基礎。但同時也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勞工問題等負面影響。(3)內涵:根據材料三“新質生產力是正在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創(chuàng)造的新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發(fā)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和新平臺”可知內涵是科技創(chuàng)新在現(xiàn)代生產力發(fā)展中的核心地位,且對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建議: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四大發(fā)明及影響,材料二反映了英國工業(yè)革命,材料三反映了新質生產力;綜合以上材料信息,主要從科研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產業(yè)結構、國際合作等角度,分析概括出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的有益建議,如:加大科技研發(fā)投入,推動自主創(chuàng)新;加強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提升全民科技素養(yǎng);推動產業(yè)結構升級,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吸收和借鑒先進技術和經驗等。7.(2024·江蘇南通卷)20世紀30年代,史學家圍繞歷史上英雄人物撰寫著作,影響巨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衛(wèi)青七次出擊匈奴,斬首五萬余級,收黃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這樣功勞不算小罷!張騫冒萬死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從此中國與西方、西南方各民族開始接觸??疾鞆堯q成就大功的原因,只要看他被匈奴拘留十多年,逃脫虎口后卻依然向西奔去。誰及得他,誰就能做他的事業(yè)!——摘編自范文瀾《大丈夫》(1936年)材料二在當前的民族危機之下,我們需要的是正在受教育的愛國青年,復興民族的責任在他們身上。我們希望因為《大丈夫》這本書的出現(xiàn),刺激出版界,多編印同性質的書,普及歷史知識,助力國人建立功業(yè),以適應時代要求?!幾浴蹲x書》(1937年第1卷第1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位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跡,并概括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可貴品質。(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30年代史學家撰寫英雄人物的時代背景,概括《大丈夫》等著作所發(fā)揮的歷史作用?!敬鸢浮浚?)事跡:衛(wèi)青:出擊匈奴,開拓疆土,特別是在漠北戰(zhàn)役中大敗匈奴,使其西遷,為漢朝大一統(tǒng)作出重大貢獻。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兩次出使西域,歷盡苦難,促進了西域與漢朝的聯(lián)系,促進了民族融合,為絲綢之路開辟奠定了基礎。品質:英勇頑強,不屈不撓,不怕犧牲,敢于探索,敢于冒險,不畏艱難,不怕吃苦,百折不撓等。(2)背景:抗戰(zhàn)爆發(fā),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作用:普及歷史知識,推動全國抗戰(zhàn);喚醒人民覺悟,鼓舞抗戰(zhàn)熱情。【解析】(1)事跡:衛(wèi)青:根據材料一“衛(wèi)青七次出擊匈奴,斬首五萬余級,收黃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和所學可知,衛(wèi)青的事跡主要是出擊匈奴,開拓疆土,特別是在漠北戰(zhàn)役中大敗匈奴,使其西遷,為漢朝大一統(tǒng)作出重大貢獻。張騫:根據材料一“張騫冒萬死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從此中國與西方、西南方各民族開始接觸”和所學可知,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兩次出使西域,歷盡苦難,促進了西域與漢朝的聯(lián)系,促進了民族融合,為絲綢之路開辟奠定了基礎。品質:根據材料一“衛(wèi)青七次出擊匈奴,斬首五萬余級,收黃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張騫冒萬死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從此中國與西方、西南方各民族開始接觸??疾鞆堯q成就大功的原因,只要看他被匈奴拘留十多年,逃脫虎口后卻依然向西奔去。誰及得他,誰就能做他的事業(yè)!”和所學知識可知,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可貴品質主要是英勇頑強,不屈不撓,不怕犧牲,敢于探索,敢于冒險,不畏艱難,不怕吃苦,百折不撓等。(2)背景:根據材料二“在當前的民族危機之下,我們需要的是正在受教育的愛國青年,復興民族的責任在他們身上”“(1937年第1卷第1期)”和所學可知,20世紀30年代史學家撰寫英雄人物的時代背景是抗戰(zhàn)爆發(fā),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作用:根據材料二“我們希望因為《大丈夫》這本書的出現(xiàn),刺激出版界,多編印同性質的書,普及歷史知識,助力國人建立功業(yè),以適應時代要求”“(1937年第1卷第1期)”和所學可知,《大丈夫》等著作所發(fā)揮的歷史作用普及歷史知識,推動全國抗戰(zhàn);喚醒人民覺悟,鼓舞抗戰(zhàn)熱情。8.(2024·山東臨沂卷)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見如圖(來源:《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上冊第32頁,星球地圖出版社,2016年8月)(1)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fā)生于5世紀末期,該事件中的皇帝屬于哪個民族?此事件之后,他進一步推行了什么措施?同一時期,西歐最為強大的是哪一國家?該國家的版圖在誰統(tǒng)治時期達到最大規(guī)模?材料二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從古代的孝文帝改革、邊疆民族習用“雅歌儒服”、中原盛行胡衣胡帽,到今天隨處可見的舞獅、胡琴、旗袍……總書記如數家珍地講述,聽者耳熟能詳,引起廣泛共鳴,進一步激發(fā)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浴吨袊褡鍒蟆罚?021年1月26日(2)材料二中哪些詞語反映了民族交融在歌舞服飾方面的表現(xiàn)?該材料中“改革”以后,我國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是什么?當時北方地區(qū)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有何重要意義?(3)新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哪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建國前夕,確定實行這項制度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該制度及相關政策的實施使我國的民族關系呈現(xiàn)出怎樣的局面?【答案】(1)鮮卑族。漢化措施。法蘭克王國。查理。(答出“查理曼”或“查理大帝”亦可)(2)雅歌儒服,胡衣胡帽,舞獅,胡琴,旗袍。(答出2個詞語即可)漢語。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答出1條即可)(3)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答出《共同綱領》亦可)民族大團結。(答出“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或“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亦可,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解析】(1)民族:根據材料可知5世紀末期,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屬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是鮮卑族的首領。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進一步采取了漢化措施,規(guī)定官員在朝廷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實力。國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眾多大小不同的王國,最為強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其所處時期與北魏公元5世紀末相近。人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查理成為法蘭克王國,800年前后,法蘭克王國版圖擴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國西部的廣大地區(qū),成為歐洲最大的王國。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多,或者查理曼。(2)詞語:根據材料“從古代的孝文帝改革、邊疆民族習用“雅歌儒服”、中原盛行胡衣胡帽,到今天隨處可見的舞獅、胡琴、旗袍……”可知,材料中的雅歌儒服,胡衣胡帽,舞獅,胡琴,旗袍等詞語反映了民族交融在歌舞服飾方面的表現(xiàn)。語言: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規(guī)定官員在朝廷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在不斷的民族交往過程中,胡漢觀念日益淡薄,漢語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重要意義:根據材料“總書記如數家珍地講述,聽者耳熟能詳,引起廣泛共鳴,進一步激發(fā)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保Y合所學知識可知,民族交往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3)基本政治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xiàn)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法律文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立下來。局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體現(xiàn)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力的精神,使我國民族關系呈現(xiàn)民族大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局面。9.(2024·山東棗莊卷)中國是亞洲東部的文明古國。秦漢以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往規(guī)模不斷擴大,對外關系在明清時期發(fā)生重大轉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時,日本對中華文化更加向往,于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共派出遣唐使近20次。在返日留唐學生的策劃下,646年日本實行“大化改新”,以“中華化”為最高理想。——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歷史》選擇性必修3他是揚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繼續(xù)進行第六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依據材料一,寫出唐朝時中日文化交流的史事。材料二當海外商船進入中國海域后,市舶司要派員“閱實其貨”……經過查驗后就算入關了,征收關稅必不可少,當時稱為“抽解”,最早沒有這項規(guī)定,宋太宗淳化二年(991)開始施行,稅率為“二分”,即20%,采取實物收稅的辦法。……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調整,改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時一度改為“十五取一”。(2)依據材料二,指出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職能。從市舶司的設立和稅率的調整兩方面推斷宋朝對海外貿易的態(tài)度。材料三鄭和的船隊規(guī)模巨大,船只上百,滿載瓷器、絲綢、鐵器等貨物,被稱為“寶船”。船隊在所到之處宣揚明朝國成,邀請各小國前往朝貢,并就地進行交易,用所載貨物換取當地特產……鄭和的船隊已經熟練掌握潮汛、季風、洋流等自然規(guī)律,以航海天文學與指南針定位技術相結合,保證了較高的航行精確度,開辟了多條新的航海路線?!幾云胀ǜ咧薪炭茣處熃虒W用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3)依據材料三,歸納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材料四18世紀,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試圖打開中國市場。清朝皇帝堅持認為天朝地大物博,無所不有,不需要與外界貿易,拒絕了英國使團的請求,關上了對英交往的大門?!胀ǜ咧薪炭茣稓v史》選擇性必修1(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清朝的對外政策并簡析其影響。【答案】(1)史事: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唐朝先進的制度和文化;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中國文化。(2)職能:查驗貨物、征收關稅;態(tài)度:鼓勵海外貿易。(3)影響:鄭和的遠航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做出了偉大貢獻。(4)政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影響: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wèi)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窘馕觥浚?)史事:由題干材料“于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共派出遣唐使近20次?!薄暗钢静挥?,繼續(xù)進行第六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可知,唐朝時中日文化交流的史有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唐朝先進的制度和文化;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中國文化。(2)職能:由題干材料“市舶司要派員‘閱實其貨’……經過查驗后就算入關了,征收關稅必不可少”可知,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職能是查驗貨物、征收關稅;態(tài)度:由題干材料“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調整,改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時一度改為‘十五取一’?!辈⒔Y合所學可知,宋朝鼓勵海外貿易。(3)影響:由題干材料“船隊在所到之處宣揚明朝國成,邀請各小國前往朝貢,并就地進行交易,用所載貨物換取當地特產……鄭和的船隊已經熟練掌握潮汛、季風、洋流等自然規(guī)律,以航海天文學與指南針定位技術相結合,保證了較高的航行精確度,開辟了多條新的航海路線?!辈⒔Y合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做出了偉大貢獻。(4)政策:由題干材料“清朝皇帝堅持認為天朝地大物博,無所不有,不需要與外界貿易,拒絕了英國使團的請求,關上了對英交往的大門?!辈⒔Y合所學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影響:結合所學可知,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wèi)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10.(2024·寧夏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時期事件出處唐貞觀十四年,松贊干布再次遣使求婚,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許之《舊唐書》長慶元年,(唐穆宗)與吐蕃贊普商議,訂立盟約《長慶會盟碑》元至元六年,忽必烈封吐蕃八思巴為帝師。在吐蕃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西藏通史》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諭理藩院,給以印冊,封班禪額爾德尼《清圣祖實錄》雍正五年,(雍正帝)發(fā)布敕諭,正式任命駐藏大臣,設立駐藏大臣衙門,留川陜兵丁1000名駐藏《清世宗實錄》乾隆五十七年,清軍驅逐入侵西藏的廓爾喀(尼泊爾阿沙王朝)軍。次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以法律條文固定之《清高宗實錄》(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對唐代促進唐蕃關系的方式以及元代、清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行使有效管轄的措施進行歸納。(2)請為該組材料確定一個主題名稱。【答案】(1)方式:通婚(和親);訂立盟約。措施:冊封西藏地方宗教首領;設立行政機構管轄;駐軍;驅逐外來侵略;通過法律手段規(guī)范管理體制。(2)主題:舉例: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逐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中央政府因時因地管理西藏??【解析】(1)方式:根據材料表格信息“松贊干布再次遣使求婚,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許之”可知是通婚(和親);根據材料表格信息“長慶元年,(唐穆宗)與吐蕃贊普商議,訂立盟約”可知是訂立盟約。措施:根據材料表格信息“忽必烈封吐蕃八思巴為帝師。在吐蕃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可知是冊封西藏地方宗教首領;根據材料表格信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諭理藩院”可知是設立行政機構管轄;根據材料表格信息“正式任命駐藏大臣,設立駐藏大臣衙門,留川陜兵丁1000名駐藏”可知是駐軍;根據材料表格信息“乾隆五十七年,清軍驅逐入侵西藏的廓爾喀(尼泊爾阿沙王朝)軍”可知是驅逐外來侵略;根據材料表格信息“次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以法律條文固定之”可知是通過法律手段規(guī)范管理體制。(2)主題:根據材料表格“次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以法律條文固定之”等信息和所學可知,材料表格反映了唐朝、元朝、清朝時對西藏的措施及管理管轄,密切了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可以從國家統(tǒng)一、管轄、管理等角度,分析確定出一個主題即可,如: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逐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中央政府因時因地管理西藏等。11.(2024·山東濟寧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初統(tǒng)治者懲戒晚唐五代的教訓,“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成效堪稱卓著?!幸庾R地壓制武將,樞密院長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guī)模。大抵文臣多受儒家倫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將往往不讀詩書,跋扈無禮。久之舊弊雖防,新弊漸生?!獡埛吨袊糯喪贰罚?)指出材料所示宋初統(tǒng)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并簡要說明其根本目的。材料二《清明上河圖》中的商業(yè)場景宋朝商品經濟呈現(xiàn)出劃時代的歷史發(fā)展,商人及其從事的商業(yè)活動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同,“農不若工,工不若賈”的觀念因此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經商,甚至有士人“捐棄筆硯,為商賈之事”?!獡鶎W信《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特征及原因析論》(2)指出材料所示宋代商人社會地位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任舉一例說明宋代商品經濟劃時代“發(fā)展”的表現(xiàn)。材料三北宋對遼夏的妥協(xié)退讓,并不標志其必然是“弱宋”。在其他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強”。因此,把宋代尤其是北宋稱之為“弱宋”,是不恰當的?!獡櫲肌吨卦u北宋重文輕武的歷史作用》(3)你是否贊同材料所示觀點,簡要說明理由?!敬鸢浮浚?)“防弊之政”:重文輕武和文人治國,目的:加強中央集權。(2)變化:逐漸提升,受到社會認同。表現(xiàn):海外貿易發(fā)達;“交子”的出現(xiàn)。(3)觀點:贊同,原因:北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顯著成就,盡管在軍事上有所妥協(xié),但并不代表其整體實力弱?!窘馕觥浚?)據材料一“有意識地壓制武將,樞密院長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guī)?!苯Y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宋初統(tǒng)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是重文輕武和文人治國;據“大抵文臣多受儒家倫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將往往不讀詩書,跋扈無禮。久之舊弊雖防,新弊漸生”可得出其根本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從而鞏固其統(tǒng)治。(2)據材料二“宋朝商品經濟呈現(xiàn)出劃時代的歷史發(fā)展,商人及其從事的商業(yè)活動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同”可得出宋代商人社會地位的變化是逐漸提升,受到社會認同;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商品經濟劃時代“發(fā)展”的表現(xiàn)之一是海外貿易發(fā)達,如廣州、泉州等大商港聞名世界。北宋時期,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發(fā)行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的發(fā)行與銅錢并行的貨幣。(3)據材料三“北宋對遼夏的妥協(xié)退讓,并不標志其必然是‘弱宋’”可得出作者認為北宋并非“弱宋”,而是有其強勢之處;據“在其他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顯著成就,盡管在軍事上有所妥協(xié),但并不代表其整體實力弱。因此,我贊同材料所示觀點。12.(2024·四川德陽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北京城平面圖1368年,明朝開始改建元大都,將大都北城墻向南收縮5里;1406年,開始大規(guī)模興建;1419年,又將原南城墻向南拓展2里;1553年,再建城南外垣,因此明北京城有內、外城之分。明北京城面積約62平方公里,城市核心是宮城(紫禁城),皇城套宮城,內城套皇城,外城在內城南面。城套城使北京古代城市形成嚴密的對外防御體系。北京城的規(guī)模之大、規(guī)劃之周密、結構之嚴謹,在世界上是極其罕見的。其中的宮城是傳鏡木結構建筑技術的最高體現(xiàn)。——摘編自《明清北京城:古代都城的集大成者》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取關于明北京城的兩條信息,并分別進行合理推論。(提示:可參考示例,從整體或局部提取信息。)示例:城市布局以正方形呈現(xiàn),城的四個方位分別筑以天、地、日、月壇,象征著宮城是宇宙的中心,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觀念?!敬鸢浮啃畔⒁唬好鞅本┏怯袃取⑼獬侵?,且面積廣闊,城市核心為宮城(紫禁城)。推論:體現(xiàn)皇權至上,注重防御體系。信息二:明北京城歷經多朝擴建,歷史悠久。推論:展現(xiàn)都城建設的長期性和連續(xù)性?!窘馕觥啃畔⒁唬簱牧稀懊鞅本┏瞧矫鎴D”,得出明北京城有內、外城之分,且面積廣闊,城市核心為宮城(紫禁城)。據材料“明北京城面積約62平方公里,城市核心是宮城(紫禁城),皇城套宮城,內城套皇城,外城在內城南面”、“城套城使北京古代城市形成嚴密的對外防御體系”可得出體現(xiàn)了皇權至上的思想以及嚴密的對外防御體系。信息二:據材料“明北京城平面圖”、“1368年,明朝開始改建元大都,將大都北城墻向南收縮5里;1406年,開始大規(guī)模興建;1419年,又將原南城墻向南拓展2里;1553年,再建城南外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北京城歷經多朝擴建,歷史悠久。推論: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做出推論,這表明了古代中國都城建設的長期性和連續(xù)性,也反映了不同朝代對城市規(guī)劃的繼承與發(fā)展,使得明北京城成為古代都城建筑的杰出代表。13.(2024·山東臨沂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認并建立外交關系?!薄懊览麍院媳妵姓J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薄懊览麍院媳妵姓J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薄浴吨忻澜ń还珗蟆凡牧隙砂锻谂蔚臅r刻終于來臨:2015年11月7日下午3時,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雙手緊握。……習近平在會面中再次傳遞了這樣的信息:臺灣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么,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幾匀嗣窬W-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年11月8日(1)依據所學知識與上述材料,寫出能夠證明“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史實。(8分。要求:需從中國古代史中任選2個史實,從中國近代史中任選1個史實,從上述材料中任選1個史實)(2)材料二中我們“愿意同其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什么?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最大現(xiàn)實威脅是什么?2022年發(fā)布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tǒng)一事業(yè)》白皮書強調,我們要怎樣解決臺灣問題?(3)綜上所述,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你想對廣大臺灣同胞說哪些心里話?【答案】(1)中國古代史:230年(或“三國時”),孫權派將軍衛(wèi)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lián)系;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qū)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1662年(或“清朝時”),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清軍進攻臺灣,臺灣歸入清朝版圖;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答出2條即可)中國近代史:清朝在臺灣正式建省,臺灣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答出1條即可)材料:在《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九二共識”。(答出1條即可)(2)前提條件: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F(xiàn)實威脅:“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做法:繼續(xù)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tǒng)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3)心里話: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臺灣任何黨派、團體都應該承認“九二共識”;“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xiàn)兩岸統(tǒng)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祖國實現(xiàn)完全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兩岸統(tǒng)一有利于振興中華,有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企圖依靠任何外部勢力進行“臺獨”分裂活動,都必定要失敗?!窘馕觥浚?)中國古代史:結合所學中國古代政權對臺灣的交往和管轄,可舉例三國時期的吳國、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清軍收復臺灣,設置臺灣府等。230年(或“三國時”),孫權派將軍衛(wèi)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lián)系;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qū)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1662年(或“清朝時”),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清軍進攻臺灣,臺灣歸入清朝版圖;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答出2條即可)中國近代史:結合近代史上的與臺灣相關的大事件,可舉例臺灣行省的建立、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臺灣。清朝在臺灣正式建省,臺灣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答出1條即可)材料:根據材料一“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可知,該內容出自《中美建交公報》。在《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根據材料二“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么,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可知,與此相關的史實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答出1條即可)(2)前提條件:根據材料二“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可得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現(xiàn)實威脅:結合所學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當前對解決臺灣問題最大的威脅是“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阻礙了臺灣問題的解決。做法:根據材料二“臺灣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么,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并結合所學臺灣問題的知識可知,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愿望,大陸繼續(xù)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tǒng)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3)心里話:本題是開放性試題,可從臺灣的歷史、九二共識、對臺方針、祖國統(tǒng)一、兩岸統(tǒng)一的影響、分裂必將失敗等角度進行分析,例如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臺灣任何黨派、團體都應該承認“九二共識”;“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xiàn)兩岸統(tǒng)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祖國實現(xiàn)完全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兩岸統(tǒng)一有利于振興中華,有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企圖依靠任何外部勢力進行“臺獨”分裂活動,都必定要失敗。14.(2024·江蘇鎮(zhèn)江卷)伴隨著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近代中國民族意識日益覺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戰(zhàn)爭失敗的消息傳到我家鄉(xiāng)的時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經痛哭不止?!瓘那拔覈€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xiàn)在竟被東方小國打敗了,條約又訂得那樣苛,這是多么大的恥辱??!……當時正在北京會試的各省舉子紛紛集會、請愿,要求拒和遷都,變法圖強。——摘自吳玉章《辛亥革命親歷記》材料二從巴黎和會的決議的禍害中,產生了一種令人鼓舞的民族覺醒,使他們?yōu)榱斯餐乃枷牒凸餐男袆佣o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罷工和抵制日貨,迫使北洋政府屈服,6月7日被捕學生被釋放。——摘編自(美)芮恩施《一個美國外交官使華記》材料三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樣,不管是漢族還是其他兄弟民族,不管是國內居民還是海外華僑,都聚結成一個整體去抵抗外來的侵略者。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團結,不但是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的強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幾酝鯓湎椤犊谷諔?zhàn)爭:中華民族百年覺醒的新里程碑》(1)據材料一指出“戰(zhàn)爭”的名稱,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主要影響。(2)據材料二指出“巴黎和會的決議”引發(fā)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事件“迫使政府屈服”的主要表現(xiàn)。(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抗戰(zhàn)時期中華民族空前團結的主要表現(xiàn),并據材料三概括其影響。(4)綜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國民族意識不斷覺醒的根本原因?!敬鸢浮浚?)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主要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機);推動了戊戌變法(公車上書)。(2)歷史事件:五四運動主要表現(xiàn):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任答2點)(3)主要表現(xiàn):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全民族抗戰(zhàn))影響:推動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促進民族偉大復興。(4)根本原因: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解析】(1)戰(zhàn)爭:據材料一“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xiàn)在竟被東方小國打敗了,條約又訂得那樣苛,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可知,近代以來我國被“東方小國”打敗是指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年進行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與材料信息相符。主要影響:據材料一“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并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機);據材料一“當時正在北京會試的各省舉子紛紛集會、請愿,要求拒和遷都,變法圖強”可知,推動了戊戌變法(公車上書)。(2)歷史事件:據材料二“從巴黎和會的決議的禍害中”并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引發(fā)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因此該運動為五四運動。主要表現(xiàn):據材料二“通過罷工和抵制日貨,迫使北洋政府屈服,6月7日被捕學生被釋放”并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中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3)主要表現(xiàn):據材料三“不管是漢族還是其他兄弟民族,不管是國內居民還是海外華僑,都聚結成一個整體去抵抗外來的侵略者”并結合所學可知,各民族乃至海外華僑一起抗戰(zhàn),這與抗戰(zhàn)時期建立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全民族抗戰(zhàn))有關。影響:據材料三“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團結,不但是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的強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并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推動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促進民族偉大復興。(4)根本原因:綜合材料信息回答即可,如從甲午戰(zhàn)爭失敗到抗戰(zhàn)爆發(fā),我國的民族危機不斷加深。15.(2024·四川德陽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劉銘傳(1836-1896),安徽合肥人,洋務派代表人物,臺灣省第一任巡撫。下表是劉銘傳在臺灣任職期間(1884-1891)的主要活動。時間(年)主要活動1884以福建巡撫銜督防臺灣,指揮清軍守滬尾,衛(wèi)臺北,與法軍激戰(zhàn)。1885中法停戰(zhàn)后幾年內,設總營務處,統(tǒng)轄全臺防務;整頓軍制,練兵,軍隊全部改用洋槍;建筑新式炮臺,配備強勁大炮;派水師駐扎澎湖,添購兵船。清政府在臺灣建立行省,任命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1886設立撫墾總局,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設商務局,成立輪船公司,與外國商輪展開競爭。設立官辦硫磺廠,用新法熬制;設立樟腦總局、硫磺總局,與外國爭利。設電報總局,架設水陸電線。1887興辦西學堂,培養(yǎng)通曉近代科學、善于對外交涉的人才。提出新的行政區(qū)劃方案,全臺共設三府、一州、十一縣、四廳。設立煤務局,建立基隆煤礦等。設立鐵路總局,自行修建鐵路,至1891年臺北至基隆段鐵路竣工通車。設立官辦機器鋸木廠,為鐵路提供枕木。裝設電燈,開鑿新式公共水井,購買蒸汽碾路機,并設置專管市內衛(wèi)生的機構。鋪設滬尾至福州、安平至澎湖的海底電纜,從此,臺灣與大陸電訊暢通。1888設立郵政總局,發(fā)行郵票,郵路至廈門、福州、廣州、上海等地。1890設電報學堂,招收學生學習電訊技術。1891清廷批準劉銘傳辭職?!碜浴秳憘鱾鳌贰秳憘鳎和砬寤窜娭麑㈩I》《劉銘傳傳略》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銘傳對我國臺灣地區(qū)發(fā)展作出的貢獻。(2)根據你對材料的綜合分析,談談你的認識?!敬鸢浮浚?)貢獻:在中法戰(zhàn)爭中組織臺北保衛(wèi)戰(zhàn),反抗侵略;興辦洋務以自強:如調整行政體制;發(fā)展近代軍事,增強海防力量;發(fā)展近代交通、通訊事業(yè);創(chuàng)立新式學堂,培養(yǎng)新式人才等。(2)認識:劉銘傳作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推動臺灣的近代化進程;促進了臺灣的開發(fā)和經濟發(fā)展;經營臺灣,維護了內部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符合人民的利益。【解析】(1)貢獻:根據材料“劉銘傳(1836-1896),安徽合肥人,洋務派代表人物,臺灣省第一任巡撫。下表是劉銘傳在臺灣任職期間(1884-1891)的主要活動?!苯Y合材料分析可知,以福建巡撫銜督防臺灣,指揮清軍守滬尾,衛(wèi)臺北,與法軍激戰(zhàn)??芍?,在中法戰(zhàn)爭中組織臺北保衛(wèi)戰(zhàn),反抗侵略;“設立撫墾總局,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設商務局,成立輪船公司,與外國商輪展開競爭。設立官辦硫磺廠,用新法熬制;設立樟腦總局、硫磺總局,與外國爭利。設電報總局,架設水陸電線。1887興辦西學堂,培養(yǎng)通曉近代科學、善于對外交涉的人才?!笨芍?,;興辦洋務以自強:如調整行政體制;發(fā)展近代軍事,增強海防力量;發(fā)展近代交通、通訊事業(yè);創(chuàng)立新式學堂,培養(yǎng)新式人才等。(2)認識:根據材料“的綜合分析,談談你的認識。”結合所學可知,劉銘傳在臺灣任職期間1884-1891年,七年的時間里,作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推動臺灣的近代化進程;促進了臺灣的開發(fā)和經濟發(fā)展;經營臺灣,維護了內部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符合人民的利益。16.(2024·吉林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二十世紀揭開帷幕的時候,中國任人擺布,成為洋人的朝廷,瀕臨滅亡的邊緣。材料二: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二十世紀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標。中國的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改革也好,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材料三:到二十世紀結束時,中國人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大步前進,正在滿懷信心地走向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國以這樣高的速度前進使全世界感到驚訝?!陨喜牧暇幾越饹_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一中,中國所處的局面與哪一個條約的簽訂有關?此條約的簽訂有何影響?(2)材料二中,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標是什么?為了實現(xiàn)此目標,請各寫出一例,黨和政府于八十年代在農村和城市進行的改革。(3)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寫出百年內中國發(fā)生的變化?!敬鸢浮浚?)條約:《辛丑條約》。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改革: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普遍實行;城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3)變化:從瀕臨滅亡到高速度的發(fā)展令全世界驚訝;從弱到強;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屹立于世界等?!窘馕觥浚?)條約:根據材料一“當二十世紀揭開帷幕的時候,中國任人擺布,成為洋人的朝廷,瀕臨滅亡的邊緣”和所學可知,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所以,中國所處的局面與《辛丑條約》的簽訂有關。影響:根據所學直接概括出影響即可,如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目標:根據材料二“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二十世紀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標”可知目標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改革:根據所學知識,從農村、城市兩方面,列舉出黨和政府于八十年代進行的改革即可,所學知識可知,改革先從農村開始,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改革在農村取得成功,為繼續(xù)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礎,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所以,黨和政府于八十年代在農村和城市進行的改革分別為在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普遍實行;在城市進行經濟體制改革。(3)變化:根據材料一“當二十世紀揭開帷幕的時候,中國任人擺布,成為洋人的朝廷,瀕臨滅亡的邊緣?!焙筒牧先爸袊赃@樣高的速度前進使全世界感到驚訝”可知是從瀕臨滅亡到高速度的發(fā)展令全世界驚訝,從弱到強,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屹立于世界等。17.(2024·山東菏澤卷)工業(yè)化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由于清政府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它為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使中國開始自覺地向世界資本主義軌道上靠攏,啟動了早期近代化?!獡軇⒉ā吨型鈿v史綱要》等(1)寫出材料一評述的歷史事件,列舉該事件中取得的兩例工業(yè)成就。材料二19世紀末,“洋堿”逐步傾銷中國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出口中國的“洋堿”減少,民用堿與工業(yè)用堿奇缺。1918年永利制堿公司成立并計劃以海鹽作原料制堿,獲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特批工業(yè)用鹽免稅三十年。1926年,公司生產出潔白純堿,獲萬國博覽會金質獎,震動了整個世界化工業(yè)?!獡吆丁盎ぶ浮钡膶崢I(yè)救國路—民族企業(yè)家范旭東的成功之道》(2)據材料二,概述永利制堿公司成立與發(fā)展的原因。材料三高光時刻一:眾多“第一”為新中國汽車工業(yè)奠基1953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前身)在長春舉行奠基儀式1956年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CA10誕生高光時刻二:轉型發(fā)展將“改革”融入企業(yè)血脈1983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打響“換型改造”攻堅戰(zhàn)1987年具有當時先進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汽車CA141誕生,一汽走出一條“自主開發(fā),自籌資金,自主建設,不停產改造”的新路子1991年一汽一大眾公司成立,完成工廠體制向公司體制的根本轉變高光時刻三:民族品牌在新賽道上向“新”圖強近年來,中國一汽依創(chuàng)新、深智造、錨低碳、上綠能、精探索、謀未來,行穩(wěn)致遠;2023年紅旗新能源子品牌的全新車型———紅旗E001、紅旗E202同步亮相——據新華網《一汽70年,見證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高光時刻》(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中國一汽高光時刻一、二的出現(xiàn)得益于我國哪兩項重大舉措,分別概述這兩大舉措實施的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工業(yè)現(xiàn)代化的認識。【答案】(1)歷史事件:洋務運動。工業(yè)成就: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2)原因:外國商品的傾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列強忙于一戰(zhàn),忽視對中國的侵略;政府的支持;市場需求大;公司個人的拼搏努力等。(3)重大舉措:高光時刻一:一五計劃。高光時刻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企改革)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大大調動了企業(yè)、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yè)的活力。我國城鄉(xiāng)出現(xiàn)了經濟大發(fā)展的嶄新局面。(4)認識:尊重客觀經濟規(guī)律、改革創(chuàng)新、激發(fā)國有企業(yè)的活力等。【解析】(1)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一“但它為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使中國開始自覺地向世界資本主義軌道上靠攏,啟動了早期近代化”可知,材料說的是洋務運動的影響。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tǒng)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所以,材料一評述的歷史事件為洋務運動。工業(yè)成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先后創(chuàng)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2)原因:根據材料二“19世紀末,‘洋堿’逐步傾銷中國市場”可得出,外國商品的傾銷;根據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出口中國的‘洋堿’減少”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列強忙于一戰(zhàn),忽視對中國的侵略;根據材料二“獲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特批工業(yè)用鹽免稅三十年”可得出,政府的支持;根據材料二“民用堿與工業(yè)用堿奇缺”可得出,市場需求大;根據材料二“1926年,公司生產出潔白純堿,獲萬國博覽會金質獎,震動了整個世界化工業(yè)”可得出,公司個人的拼搏努力等。(3)重大舉措:根據材料三“1953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汽車制造廠屬于一五計劃期間的成就。根據材料三“自主開發(fā),自籌資金,自主建設,不停產改造”和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城市改革全面展開,主要是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yōu)楣兄茷橹黧w、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對國有企業(yè)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yè)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所以,中國一汽高光時刻一、二的出現(xiàn)得益于我國一五計劃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企改革)意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大大調動了企業(yè)、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yè)的活力。我國城鄉(xiāng)出現(xiàn)了經濟大發(fā)展的嶄新局面。(4)認識:本題為開放性題,言之有理即可,綜合上述材料可知,可以從材料一洋務運動的影響;材料二民族企業(yè)永利制堿公司成立與發(fā)展;材料三中國一汽高光時刻分析可知,對我國工業(yè)現(xiàn)代化的認識為要尊重客觀經濟規(guī)律、改革創(chuàng)新、激發(fā)國有企業(yè)的活力等。

18.(2024·江蘇宿遷卷)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94年,孫中山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拒絕。失望之余,他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才能拯救中國?!圆烤幇妗吨袊鴼v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二我們推倒?jié)M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v到那政治革命的結果……建國民政府。我們實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時候,須同時想法子改良社會經濟組織,防止后來的社會革命,這真是最大的責任?!獙O中山《民族的、國民的、社會的國家》(1906年)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孫中山先生說過:“‘統(tǒng)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tǒng)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tǒng)一,便要受害。”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以和平方式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救國方式的變化。(不得照抄原文。)(2)根據材料二,概括孫中山救國的指導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標。(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辛亥革命的影響。目前,阻礙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變化:放棄改良,進行革命。(2)指導思想:三民主義。目標:推翻清政府;建立國民政府。(3)影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促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素:“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國際反華勢力?!窘馕觥浚?)變化:據材料一“1894年,孫中山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才能拯救中國”可知,放棄改良,進行革命。(2)指導思想:據材料二“民族革命”等信息可知,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目標:據材料二“我們推倒?jié)M洲政府……建國民政府”可知,推翻清政府,建立國民政府。(3)影響:據材料三“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可知,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據材料三“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可知,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據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槍聲一響”并結合所學辛亥革命的知識可知,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據材料三“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可知,促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素:據材料三“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以和平方式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并結合所學可知,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最大現(xiàn)實威脅是“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還包括國際反華勢力等。19.(2024·黑龍江牡丹江卷)歷史總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前進。結合圖文信息,回答問題。圖一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圖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圖(1)圖一反映出西漢初期中央面臨什么問題?漢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2)請用一個詞形容圖二革命的歷程。該國是如何解決王權專制問題的?圖三中國近代化探索示意圖(3)面臨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的加深,近代中國的不同政治派別,通過向西方學習,提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圖三探索歷程的變化。任選圖三中一個事件,總結其對中國發(fā)展起到的作用。(4)綜上所述,你從中獲得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智慧?【答案】(1)問題:反映出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過了中央政權,威脅到西漢王朝等。(言之有理即可)措施:實行“推恩令”或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讓諸侯王把土地再分封給自己的子弟等。(言之有理即可)(2)歷程:長期、曲折、反復等。(符合題意一詞即可)怎么解決: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頒布《權利法案》,逐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等。(3)變化: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過程。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逐漸發(fā)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等。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拉開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創(chuàng)建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fā)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等。(4)學習、創(chuàng)新、采納建議、符合國情、取長補短等。(言之有理一點即可)【解析】(1)問題:根據材料一“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和所學知識可知,封國人口數量超過中央人口;封國轄郡的數量超過中央轄郡的數量。所以,圖一反映出西漢初期中央面臨的問題為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過了中央政權,威脅到西漢王朝等。(言之有理即可)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下詔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所以,漢武帝采取“推恩令”或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讓諸侯王把土地再分封給自己的子弟等措施解決這一問題。(2)歷程:根據材料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圖”可知,從揭開序幕、內戰(zhàn)爆發(fā)、處死國王,建立共和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光榮革命等進程中,體現(xiàn)出圖二革命的歷程為長期、曲折、反復等。(符合題意一詞即可)怎么解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權利法案》等角度進行分析,所以,1688年,英國發(fā)生政變,議會作出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這次政變史稱“光榮革命”。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規(guī)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得征收捐稅。議會還規(guī)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威廉夫婦接受了《權利法案》和議會的要求。此后,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所以,解決王權專制問題的措施為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頒布《權利法案》,逐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等。(3)變化:根據圖三“中國近代化探索示意圖”和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戊戌變法以及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等,所以,概括圖三探索歷程的變化為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過程。事件、作用: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任選圖三中一個事件,即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任選一個。然后分析選取的事件的作用即可,所以,具體如下: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逐漸發(fā)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等。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拉開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創(chuàng)建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fā)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等。(4)智慧:本題為開放性題,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從材料一漢武帝采取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材料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過程;材料三中國近代化探索道路的過程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