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氣候的形成_第1頁
第六章氣候的形成_第2頁
第六章氣候的形成_第3頁
第六章氣候的形成_第4頁
第六章氣候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氣象氣候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

第六章氣候的形成第一節(jié)氣候形成的輻射因子第二節(jié)氣候形成的環(huán)流因子第三節(jié)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第四節(jié)地形和地面特性與氣候第五節(jié)冰雪覆蓋與氣候

第一節(jié)氣候形成的輻射因子一、天文輻射與天文氣候1、天文輻射的計算(1)太陽高度(2)日地距離I=1b2I0*sinh

h

I0II=I0*sinh

CAB(3)可照時數(shù)(4)天文輻射及分布特點天文氣候帶熱帶氣候帶溫帶氣候帶寒帶氣候帶溫帶氣候帶寒帶氣候帶熱帶氣候帶二、輻射收入與能量系統(tǒng)1、地氣系統(tǒng)凈輻射(RS)2、地面能量平衡

地氣系統(tǒng)凈輻射(RS)(1)地氣系統(tǒng)(地面和大氣視為一個統(tǒng)一體)收入部分:地面和大氣所吸收的太陽輻射.

支出部分:輻射到宇宙空間去的地面和大氣長波輻射.(2)RS

概念----收入部分與支出部分之差值。

RS=(S+D)(1-r)+qa-F∞分布:----350S~350N為正值,其余為負值。(3)研究地氣系統(tǒng)凈輻射的意義----高、低緯的氣溫差氣壓梯度力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高、低緯熱量和水分的水平輸送各地的氣溫和降水。2、地面熱量平衡(1)概念----地面凈輻射與其轉換成其他形式的熱量收入與支出的守恒。(2)表達式

Rg+LE+QP+A=0RgLEPA=W+BBW+_+_+_地面熱量平衡示意圖(3)研究的意義地面熱量平衡活動層和貼地氣層的增溫和冷卻水相變化過程影響氣候的形成。3、地球能量平衡模式Back

第二節(jié)氣候形成的環(huán)流因子一、大氣環(huán)流(一)行星氣壓帶分布和風帶(見圖)(二)三圈環(huán)流(三)海氣相互作用與環(huán)流二、洋流一、大氣環(huán)流(一)行星氣壓帶分布和風帶(見圖)(二)三圈環(huán)流(三)海氣相互作用與環(huán)流

海氣相互作用(一)概況1、概念----海洋與大氣邊界面上的熱量、動量、物質的交換及這些交換對大氣、海洋各種物理特性的影響。2、海洋對大氣的作用----供給熱量和水分3、大氣對海洋的作用----風動洋流鹽度溫度洋流海洋蒸發(fā)降水溫度云風加熱動量交換熱量交換物質交換摩擦摩擦(二)海氣相互作用的現(xiàn)象1、厄爾尼諾、拉尼娜現(xiàn)象2、南方濤動----熱帶太平洋、印度洋之間大氣質量的一種大尺度起伏振蕩。主要是赤道東太平洋的氣壓異?,F(xiàn)象。

SOI=PT–PDPT---赤道東太平洋海平面氣壓PD---印度尼西亞海平面氣壓SOI>0強(南方濤動---哈萊環(huán)流)SOI<0弱(厄爾尼諾)(四)大氣環(huán)流的作用1、輸送熱量2、輸送水分3、氣候異常二、洋流與氣候(一)洋流的分布與作用1、世界洋流的分布2、洋流的作用暖流:增溫增濕冷流:減溫減濕(二)洋流對氣溫的影響1、調節(jié)緯度間的溫差2、破壞氣溫緯度地帶性的分布(三)洋流對降水和霧的影響1、暖流:降水2、冷流:霧(形成什么霧?)海陸風霧海霧Back

第三節(jié)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一、海陸分布與氣溫1、海陸氣溫的差異2、海陸溫差因緯度和季節(jié)而異海陸溫度的時空分布不均,影響天氣和氣候.二、海陸分布與大氣水分1、對蒸發(fā)和空氣濕度的影響2、對云、霧影響3、對降水的影響----由沿海向內(nèi)陸遞減,時空差異大。三、海陸分布與周期性風系1、海陸風①概念----由于海陸熱力差異而產(chǎn)生的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夜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的風。②轉換時間晴天:9h~11h陸風→海風13h~15h海風最強17h~20h海風→陸風陰天:不明顯③強度低緯>高緯海風>陸風④對氣候的影響成云致雨降低氣溫(二)季風環(huán)流1、季風概念----以一年為周期、大范圍地區(qū)的盛行風隨季節(jié)而有顯著改變的現(xiàn)象。季風角>1200盛行風頻率>40%(1、7月)1、7月盛行風風速至少一個月平均合成風V>3m/s氣團屬性有本質的差異天氣、氣候隨風向的變化發(fā)生相應的變化。2、季風形成的原因(1)熱力因子----熱力季風(2)環(huán)流因子----行星季風----行星風帶、氣壓帶的季節(jié)性位移。(3)青藏高原在季風中的作用----對季風起加強作用(見圖)G西南風(夏季)D東北風(冬季)(4)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①成因東亞:----熱力差異、地形。南亞:----熱力和行星風帶季節(jié)性位移、地形。②范圍東亞:----中國東部、朝鮮、日本等地,范圍大。南亞:----印度半島等,范圍小。③強度東亞:強度大,冬季風強于夏季風。南亞:夏季風強于冬季風。④風向東亞:冬季—NW-N-NE夏季—SE-WE南亞:冬季—NE夏季--SW⑤進退特征東亞:冬季突發(fā)性;夏季撤退快。南亞:夏季爆發(fā)性從東向西撤退。⑥氣候差異東亞:----冬季干冷、少雨;夏季濕、熱、多雨。南亞:----冬季干、不冷;夏季濕、熱、多雨;一年中有明顯的三季(干季10~2月;熱季3~5月;雨季6~9月)四、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1、概念2、區(qū)別的指標溫度指標----年較差,日較差,年溫相時,春、秋溫度對比和大陸度。水分指標----年降水量及其季節(jié)分配,降水類型,降水變率及空氣濕度。3、氣候特征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特征的比較

項目類別年均溫年較差年溫相時年降水量降水季節(jié)分配(%)最冷月最熱月春夏秋冬(℃)海洋10.67.9(2)7.2(8)15.1(mm)143619.221.42831.4大陸-0.738.9(1)-20.7(7)18.045811.66228.87.6Back

第四節(jié)地形和地面特性與氣候一、地形對輻射狀況的影響

思考:1、高山和高原地區(qū)的太陽總輻射量比平原地區(qū)大,為什么?2、高山積雪地區(qū)和平原地區(qū),哪個地區(qū)接受太陽總輻射量多,為什么?二、地形對氣溫的影響1、氣溫的直減率(r)2、地形的阻擋作用對氣溫的影響冬季西風暖平流暖平流冷平流冷平流青藏高原豐順12月月均溫15.2℃五華12月月均溫13.9℃平遠12月月均溫13.0℃3、凹凸形態(tài)地形對氣溫的影響AB思考:A、B點氣溫的日較差哪個大?為什么?三、地形對降水的影響1、促使降水的形成(1)機械阻障----成云致雨(2)緩行或停滯作用----延長降水時間、增大降水強度。(3)喇叭口效應----成云致雨(4)受熱不均----對流雨、雷雨。(5)摩擦

山地降水比平原地區(qū)多!2、影響降水的分布(1)高原內(nèi)部降水量隨海拔增高而遞減。(2)山地降水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但有一個最大降水量高度,超過此高度,降水量不在隨高度遞增。(3)迎風坡多雨,為“雨坡”,背風坡少雨,為“雨影”。(臺北的火燒寮—8408mm)(4)山地多夜雨。為什么?

四川盆地(巴山夜雨)四、高大地形(如青藏高原)對氣候的影響----高原季風1、青藏高原的冷熱源作用----對季風起加強作用。G西南風(夏季)D東北風(冬季)2、青藏高原的動力作用(1)機械屏障寒潮青藏高原(2)分支作用冬季西風暖平流暖平流冷平流冷平流青藏高原五、地形與地方性風1、山谷風

定義----在山地附近,由于山坡和山谷空氣受熱不均,產(chǎn)生了風向以一日為周期的風,白天風從谷地吹向山坡,夜間風從山坡吹向谷地.②轉換時間日出后2h~3h

谷風開始;午后谷風最大;日沒前1h~1.5h山風開始。③強度冬季山風>谷風夏季谷風>山風④對氣候的影響谷風:成云致雨;山風:少云。2、焚風①概念----翻越高山,沿背風坡向下吹的干熱風。20℃2℃22℃32℃

利弊影響利:初春灌溉;夏末農(nóng)作物早熟。弊:森林火災3、布拉風----從山地或高原經(jīng)過低矮隘道向下傾落的寒冷暴風。4、峽谷風----當空氣由開闊地區(qū)進入谷口時,氣流的橫截面積減小,于是氣流加速前進形成強風。六、地面特性與氣候1、局地地面特性指的是土壤、植被、小雪面、小水面、局地地形、城市等特性。2、根據(jù)氣候的區(qū)域差異性分:大氣候水平、垂直溫度梯度小地方氣候水平、垂直溫度梯度較大小氣候水平、垂直溫度梯度很大(高度小于2米)Back3、小氣候的特性(1)溫度日較差較大氣溫垂直梯度很大氣溫水平梯度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