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三山五園與清代御園理政素材_第1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三山五園與清代御園理政素材_第2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三山五園與清代御園理政素材_第3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三山五園與清代御園理政素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三山五園與清代御園理政清朝建立后,歷代皇帝在京城西郊修建了多處皇家園林,如暢春園、圓明園等,此后漸漸形成了"三山五園"的格局。這些以圓明園為核心的清廷御園,除了作為皇帝的行宮,還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場所,而這種模式也是清代政治運行的一大特色:御園理政。與前代相比,御園理政既不同于漢代上林苑之類的帝王苑囿,也不同于遼、金、元時期的陪都,而是清朝統(tǒng)治者應對"大一統(tǒng)"需求而逐步形成的與紫禁城并存的"副中心"。康熙帝建暢春園處理政務首先開啟三山五園園居理政的是暢春園(位于今北京高校西門一帶)??滴醵辏?684年),康熙帝在江南巡幸歸來后,利用明武清侯李偉修建"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江南山水,興建了暢春園。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二十二日,《圣祖實錄》中第一次記載:"上移駐暢春園。"二月二十八日,"上自暢春園回宮"(《清圣祖實錄》卷129)。這是實錄中康熙帝第一次臨幸暢春園的記載。康熙帝駐蹕暢春園之初,即明確要求原來在紫禁城內(nèi)的政務轉移到暢春園來,此后,"時奉孝莊文皇后、孝惠章皇后憇焉,政事幾務即裁決其中"。暢春園不但成為每年夏天康熙帝奉太后避暑的離宮,而且成為北京城內(nèi)、紫禁城外新的政務活動中心。雍正帝即位后,沒有沿用暢春園作為理政之所,而是大規(guī)模擴建自己即位前的賜園——圓明園。從雍正起先,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幾位皇帝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圓明園度過,他們在此處理日常政事和國家大事,一般有重大的禮儀祭祀才返回紫禁城。雍正帝駐蹕圓明園之初,就面臨著如何處理日常政務的問題。自順治、康熙朝以來,清政府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比較穩(wěn)定的帝王理政模式??滴趿辏?667年)七月,康熙帝親政后在乾清門聽政,起初,御門聽政的時間,春夏為卯正(即早6點),秋冬為辰初(早7點)。據(jù)《清文獻通考》載,每早御門聽政,不僅"諸臣每夜三更早起,朝氣耗傷",而且"啟奏官員惟恐遲誤,必四五更趨朝,難免夜行風寒之苦"。鑒于此,康熙帝于二十一年(1682年)推遲了聽政的時間,改為春夏辰初(早7點),秋冬辰正(早8點)。并規(guī)定,若遇大雨大雪天氣,臨時奏請皇帝指示,只有夏天極熱或者冬天極冷,而且各部院的確沒有可奏之事時,方可暫停御門聽政。宮內(nèi)聽政尚且如此,若皇帝駐蹕京西御園聽政,給朝臣帶來的不便可想而知。京西園庭距離內(nèi)城并不近,若從西直門到圓明園宮門就有二十里之遠,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居住在南北城的親貴大臣一大早趕往圓明園,當天再返回居住地,來回周折,并不輕松。除了造成朝臣周折來回的艱辛之外,皇帝在京西御園理政所帶來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處理好各部院堂官前往御園奏事與在城內(nèi)衙門正常辦事之間的沖突。雍正帝心念勤政,不想延宕政務,因此他很快就頒布了各部院衙門前往圓明園奏事的初步規(guī)定:"朕在圓明園,與在宮中無異,凡應辦之事,照常辦理。爾等應奏者,不行遲誤。若無應奏事務,在衙門辦事,不必到此。"雍正初期不僅自己特別勤政,而且朝綱嚴明,因此許多官員前往圓明園奏事時尚不敢怠慢,一大早就從城南寓所趕往京西御園,候旨進班。雍正帝見此情景,頗為體諒臣下,允許官員來圓明園奏事時可以稍有遲到,甚至允許間或曠到一兩次。但時間一長,這一寬容政策導致奏事者日漸稀松,有時甚至一天積累了大量奏本待辦。為此,雍正帝制定了明確的輪班奏事制度,八個旗按依次每旗一日,然后再分別搭配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一日,都察院與理藩院為一日,內(nèi)務府為一日,共八日一輪回。假如遇到御門聽政日,則各旗院堂官都要前往,當天應輪班奏事的部院則順延至次日。假如某部院在輪班之日的確沒有可奏之事,其堂官也要前來,等待皇帝召問委辦。相反,假如某部院若有緊急事務,卻又不在輪班之日,也可以不拘限于班次,馬上啟奏。在規(guī)定中,還明確要求凡是不來京西御園奏事的旗部官員,則要前往城內(nèi)各自衙門辦事。有了明確的輪班奏事制度,便可保證各部衙門能按章辦事,各部官員亦可有序前往京西御園奏事。乾隆帝圓明園理政"與宮中無異"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京城坊間乃至地方各省都流傳雍正帝在圓明園"日日飲酒",夜夜笙歌。甚至京城報房小抄亦言之鑿鑿:"初五日,王大臣等赴圓明園叩節(jié),畢,皇上出宮,登龍舟,命王大臣等登舟,共數(shù)十只,俱作樂,上賜蒲酒,由東海至西海,駕于申時回宮。"對于報房小抄的描述,雍正帝頗為憤怒,要求兵、刑二部詳悉審訊,務究根源。很快,牽涉此次報房小抄事務的何遇恩等人依律斬決。坊間流傳雍正帝在圓明園飲酒作樂,以及報房小抄所言,并不解除有捏造失實的成分,也有因皇位繼承而造成的政治對手的造謠和誹謗的成分,但謠言的制造者也不解除有那些常年奔波來回于御園與城內(nèi)衙門之間、且敢怒而不敢言的王公大臣們。從雍正帝對傳言的反對之詞來看,他真正在乎的是自己在御園中"仍以吏治民生"為念、"于政事不誤"的形象,實質(zhì)上是在為自己御園理政的合理性辯白。乾隆帝即位后,為了避開朝野上下將自己駐蹕圓明園視為巡幸休閑而怠慢政事,乾隆帝再次明確自己駐蹕圓明園時各旗院要根據(jù)規(guī)定輪班奏事。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十,結束三年服喪的乾隆帝首次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聽政,并宣布了自己的理政方針,乾隆帝特意選在圓明園勤政殿宣示自己的理政方針,并非隨意之舉,而是刻意所為,其凸顯圓明園作為"辦事之所"的意圖自不待言。乾隆帝在御園理政,也著力做到"與宮中無異"。例如,他將原本在紫禁城實行的科道考選挪到圓明園實行。"科道為朝廷耳目之司,關系甚重",一直都是由各部院堂官將合例司員揀選保送,其中翰林院編修、檢討也在揀選保送之列,由吏部帶領引見,皇帝親加簡拔,用為科道。但各部院司員及翰林院編檢人數(shù)甚多,其余眾員則很難有機會得到皇帝的引見。為了不埋沒人才,擴大引見官員的范圍,乾隆帝明確要求將應參與考選的翰林及部院全部司員,"于圓明園該班奏事之日,帶領引見",由皇帝本人親自鑒別任用。此后,這一引見活動便成為了圓明園政治活動的常態(tài)。諸如此類,乾隆時期將許多原本在紫禁城實行的活動轉移到了圓明園中進行。乾隆帝初政之始便長期駐蹕圓明園,同樣不免給外界以其沉湎燕游、荒廢政事的印象,當時有傳言說乾隆帝在圓明園蓄養(yǎng)秀女、盡情聲色。乾隆三年五月十二日,乾隆帝諭:"朕自幼讀書,深知清心寡欲之義,即位以來三年之內(nèi),素服齋居,此左右近侍及在廷諸臣所共知者。上年釋服以后,雖身居圓明園,偶事游觀,以節(jié)勞勚,而兢兢業(yè)業(yè),總攬萬幾,朝乾夕惕,惟恐庶政之或曠,此心未曾一刻放逸。每見廷臣動色相儆,至不邇聲色之戒,尤未嘗一日去諸懷也。"因此,乾隆帝在所興建的各處苑囿中到處設"勤政殿",以突顯其勤政的色調(diào)。作為皇家禁地,外人一般不能進入園中,即便是朝臣,除非入園奏事,或者皇帝賜恩引見,否則也難睹真容。乾隆帝有時為賞賜大臣,也會特令讓朝臣入園內(nèi)游賞。乾隆三年六月,因久旱后"甘霖大霈",朝野稱慶,興奮之余的乾隆帝便命高校士、內(nèi)廷翰林入園游賞。乾隆帝當時還從南方選用弋腔戲班,在御園同樂園唱戲,供奉皇太后。晚清御園理政遭反對在乾隆朝長達六十年之久的御園理政的運行下,圓明園幾乎已經(jīng)達到"與宮中無異"的狀態(tài),尤其在禮制功能上,御園已可以滿意原本只能在"宮內(nèi)"實行各種禮制儀式的須要。原本作為日常運轉的城內(nèi)各部院衙門卻日漸荒廢,更為嚴峻的后果是各衙門官員疲沓玩忽,因循觀望。例如內(nèi)閣高校士,他們多在軍機處行走,春夏兩季又常因皇帝入駐圓明園而赴園當差,結果導致前往城內(nèi)內(nèi)閣衙門的辦事之日甚少。為確保內(nèi)城內(nèi)閣六部等衙門的正常運轉,嘉慶帝要求內(nèi)閣高校士均應常到內(nèi)閣辦事。假如皇帝是在城內(nèi),散值較早,高校士應赴衙門辦事;在軍機處行走兼職的高校士先赴內(nèi)閣,再赴所分管的部院衙門辦事;至于不在內(nèi)廷行走的高校士,則一律要到內(nèi)閣辦事。即便皇帝是在京西御園時,假如散值較早,各部在前往御園輪班奏事之后,也要馬上返回城內(nèi)衙署辦事。至晚清,皇帝在京西御園理政,但由于國力日衰、內(nèi)憂外患頻仍,此時清廷接著維護和經(jīng)營京西御園的壓力陡增,尤其是當皇帝駐蹕御園時無法保證"與宮中無異"時,御園理政就受到朝臣的公開質(zhì)疑和反對。咸豐帝即位之初,就爆發(fā)了太平天國起義,"國計艱虞,民生涂炭"的危局使得咸豐帝在咸豐二年(1852年)十月駐蹕圓明園后,"不暇有事于游觀",三年之內(nèi)未曾前往圓明園。咸豐五年(1855年)初,咸豐帝流露出意欲駐蹕圓明園的征兆,卻接連遭到大臣們的勸阻和反對。二月,時任戶部侍郎的王茂蔭第一個上《請暫緩臨幸御園折》,力陳"六不行",歸納而言,王茂蔭所拿出來的反對理由,一是國家危亡之際,沒有經(jīng)費維持御園運轉;二是皇帝此時駐蹕圓明園必定影響清廷對太平天國起義的應對,導致人心渙散,社稷危亡。隨后,監(jiān)察御史薛鳴皋也上書反對咸豐帝在圓明園理政,但都無一例外,遭到咸豐帝的拒絕。此后,直至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燒毀三山五園之前,咸豐帝每年的大量時間都居住于圓明園。咸豐十年,英法聯(lián)軍侵擾京城。咸豐帝于當年八月初八"以秋狝木蘭,自圓明園啟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