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5T 71-2021 桑枝食用菌(香菇)生產技術規(guī)范 _第1頁
DB5115T 71-2021 桑枝食用菌(香菇)生產技術規(guī)范 _第2頁
DB5115T 71-2021 桑枝食用菌(香菇)生產技術規(guī)范 _第3頁
DB5115T 71-2021 桑枝食用菌(香菇)生產技術規(guī)范 _第4頁
DB5115T 71-2021 桑枝食用菌(香菇)生產技術規(guī)范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100.01CCSX00DB5115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productionofediblefungi(Mushroom)2021-1-18發(fā)布宜賓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IDB5115/T71—2021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與定義 14栽培環(huán)境要求 24.1生產場地 24.2栽培場所 24.3菇房前處理 25栽培技術 25.1菌棒制作 25.2菌棒生產 35.3出菇管理 45.4采收 55.5菇場清理 56病蟲害防治 56.1防治原則 56.2主要病蟲害 56.3防治方法 57質量要求 57.1基本要求 57.2分級標準 58干制 68.1干制方法 68.2干制條件 6 7DB5115/T71—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本文件由宜賓學院提出。本文件由宜賓市農業(yè)農村局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宜賓學院、宜賓市農科院、宜賓市高縣農業(yè)農村局、宜賓三真農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陳文浩、黃彭、王濤、游玲、李娟、劉學峰、李云天、祝曉波、張超、朱文優(yōu)、侯茂、吳芳。DB5115/T71—2021宜賓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川、滇、黔三省交會地,是四川省蠶桑的主產區(qū)之一。宜賓市現有桑園3.2萬hm2,位居四川省第二,每年可伐桑枝28余萬t。長期以來桑枝被用作燃柴,但隨著農村沼氣工程的建設,桑枝都被丟棄野外,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huán)境。大量研究表明,以桑枝屑為主料栽培的香菇口感獨特,同時還含有天然生物堿DNJ(1-脫氧野尻霉素)、酚類、黃酮類等特殊活性物質,因此利用桑枝栽培香菇不但可以助農增收,還可促進資源循環(huán)利用,引領宜賓農業(yè)特色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目前,宜賓市有菇農2000余戶,年產桑枝香菇約60萬袋,并呈逐年遞增趨勢;但桑枝栽培香菇技術標準的不統(tǒng)一嚴重制約了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因此本標準根據宜賓市桑枝香菇生產實際情況,制定從菇場選址、菌種繁育、香菇管理、產品質量監(jiān)測、采后加工處理等方面的技術規(guī)程,旨在為桑枝香菇標準化生產提供指導。1DB5115/T71—2021桑枝食用菌(香菇)生產技術規(guī)范本文件規(guī)定了桑枝食用菌(香菇)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包括質量安全要求、栽培場所要求、投入品要求、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控、采收與干制等。本文件適用于以桑枝屑為主料栽培香菇。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84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9170香菇菌種GB709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菌及其制品NY/T5010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yè)產地環(huán)境條件NY5099無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質安全技術要求NY/T1061香菇等級規(guī)格3術語與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菌種生長在適宜基質上具結實性的菌絲培養(yǎng)物,包括母種、原種和栽培種。3.2基質微生物菌絲體賴以生存的物質,由主料和輔料組成。3.3子實體高等真菌的產孢構造,由已組織化的菌絲體組成。3.4菇蕾菇類蕈菌從原基上剛剛形成而尚未分化的幼小子實體,形如花蕾叢生。2DB5115/T71—20213.5轉色香菇菌絲在培養(yǎng)料內生長到一定階段,由代謝產生色素而使表層變?yōu)楹稚倪^程。3.6催蕾采取保溫、保濕、調溫差、通風、振動及調節(jié)光照等方法促進菇蕾形成的技術措施。4栽培環(huán)境要求4.1生產場地產地環(huán)境應符合NY/T5010的規(guī)定。4.2栽培場所可選擇高效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或可控溫控濕的培養(yǎng)室等作為生產菇房。應配備可調節(jié)溫、濕度和光照的草簾、遮陽網等設施。4.3菇房前處理菇房使用前應清潔整理,清除雜物、雜草等,平整地面,充分通風日曬。清潔后進行滅蟲和消毒,可采用的消毒劑包括但不限于:敵殺死噴霧、敵百蟲噴霧、溴氰菊酯乳油噴霧、氰戊菊酯乳油噴霧、氧化氯燃燒或噴霧、臭氧等。用法及用量參考相應商品說明書。5栽培技術5.1菌棒制作5.1.1培養(yǎng)料常用配方及要求原料配比及質量應符合表1的要求。表1原材料比例及質量要求原料名稱配比質量要求桑枝屑75~80%可采用當年剪伐的新枝條或往年剪伐的無霉變老枝條,機械粉碎成6~10mm片狀或顆粒狀。應符合NY5099要求。麩皮、玉米粉或米糠18~23%應符合NY5099要求。應符合NY5099要求。石膏粉應干燥、純度高、無混雜物。3DB5115/T71—20215.1.2原料配制將原料按配方稱量混勻,加水使培養(yǎng)料最終含水量達到55~60%,pH4~7,水質應符合GB5084要求。培養(yǎng)料配制完成后,24h內完成裝袋、滅菌。5.1.3培養(yǎng)料裝袋推薦使用折徑15~17cm、長55~65cm的聚乙烯或耐高壓聚丙烯塑料袋作為菌袋。裝袋機裝料后,清理袋口并用細繩或鋁扣扎緊,檢查袋面,如有破損,應用耐高溫透明膠帶粘貼密封。在料袋外再套一層單頭開口的塑料防護袋,扎緊袋口。5.1.4料袋滅菌將料袋整齊碼放到滅菌鍋的蒸倉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滅菌:——常壓滅菌:將料袋擺放入滅菌鍋蒸倉內,加熱至沸騰后保持倉內溫度90℃以上,持續(xù)至少12h;——高壓蒸汽滅菌:需使用5~6絲聚丙烯袋,應使用專用高壓滅菌鍋,排凈冷空氣后,0.101MPa(121℃)持續(xù)1.5h,或0.147MPa(126℃)持續(xù)1h。滅菌后待蒸倉內的溫度降至50℃以下,放完鍋內蒸氣,將料袋搬入無菌室,待料袋溫度降到30℃以下時方可接種。5.1.5菌種選擇選擇高產、優(yōu)質、抗病、抗逆性強、商品性好、適合桑枝代料栽培的品種。菌種質量應符合GB19170的要求,不使用污染、未成熟及老化、菌絲生活力弱的菌種。適宜宜賓桑枝代料栽培的香菇品種參見附錄A。5.1.6接種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接種。接種前對接種房間、料袋表面及接種工具進行消毒。接種房間采用氣霧劑消毒30min左右,料袋表面及接種工具采用75%酒精消毒。接種時在料袋兩側的交錯位置,用消毒打穴器分別戳3個和2個接種穴,每個種穴直徑約1.5cm,深2~2.5cm,然后用接種器從菌種瓶里取出菌種迅速接入穴中,填滿,不留空隙。再迅速套上防護袋,重新封好口制成菌棒。5.1.7接種時間注意避開夏季高溫接種。5.2菌棒生產5.2.1場地要求蔭涼、干燥、潔凈、通風,遠離工業(yè)三廢、禽畜養(yǎng)殖場、垃圾站和堆肥場等污染源。5.2.2環(huán)境條件溫度保持在15~28℃,以18~25℃為佳,料溫不超過28℃。相對濕度宜控制在50~80%,以60~70%為佳。要定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遮光培養(yǎng)。4DB5115/T71—20215.2.3堆疊擺放地面覆蓋一層塑料膜,在膜上將菌棒按“井”字形緊密地水平擺放,堆疊5~7層,接種口朝向兩側,不被擠壓。堆與堆間距50~80cm,用遮陽網覆蓋菌棒進行避光養(yǎng)菌。5.2.4翻堆接種后15~20d,當接種口菌絲生長到2~3cm時,第一次翻堆,促進菌絲均勻生長。當接種口菌絲長到6~8cm時,第二次翻堆,脫掉防護袋,拉大“井”字形菌棒堆的距離,每個菌棒水平間距10~12cm,堆與堆間距10~15cm。接種20~30d各接種點菌斑相連,針對菌斑進行第一次刺袋增氧;菌絲滿袋后,第2次刺袋增氧,加速菌絲生長。翻堆時菌袋上下內外調換位置,要輕拿輕放,避免袋壁破損。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30℃時應注意及時翻堆和通風。5.2.5通風降溫隨著菌絲生長量的增加和外界氣溫的升高,菌棒呼吸發(fā)熱增加,應注意通風換氣,每天換氣1~2次。氣溫高時,早、晚通風;氣溫低時,中午通風,氣溫高于30℃,應采取強制通風,嚴禁陽光直射菌棒。5.2.6轉色管理接種55~66d,菌絲長滿培養(yǎng)基,大部分菌棒表面形成菌皮和瘤狀物。當菌棒表面分泌出黃水時,可通過加大通風、降低溫度、增加晝夜溫差等刺激措施加快轉色;當菌皮逐漸由白色轉為棕褐色,菌棒手捏有彈性,表面出現龜裂時,及時脫袋。5.2.7脫袋脫袋時用干凈的刀片將包裹菌棒的塑料袋縱向劃開,脫掉外袋。脫袋時氣溫宜在15~25℃,脫袋后菌棒應避免風吹和日曬,菌棒表面溢出的褐色液體可用少量清水沖凈。5.3出菇管理5.3.1排場排場前,將出菇棚地面平整。用細鐵絲沿棚的方向平行拉鐵絲,間距30cm,高25~30cm,每隔300cm做支撐橫架,形成網格狀支架。每5道鐵絲間留出60~80cm操作通道,形成出菇畦。將脫袋后的菌棒豎立于網格狀支架中,菌棒交錯擺放,間距8~10cm。也可采用層架式,層高25-30cm,可用竹、木、鋼管搭建,以5層為宜,菌棒間隔10cm。5.3.2催蕾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10~22℃,晝夜溫差5~10℃,空氣相對濕度80~90%。大棚兩端晝閉夜開,加大溫差,促進菇蕾形成,5~7d可形成菇蕾。5.3.3溫濕度管理菇棚溫度控制在5~20℃,空間相對濕度在85~90%。每天早晚進行交替噴霧狀水1~2次。出菇期間,要勤通風,避免陽光直射,可給予一定的散射光,直至菇體成熟。5DB5115/T71—20215.3.4補水采收第1潮菇后,菌棒明顯失水變輕(失重20~30%)需及時補水,可通過注水或浸泡(2~4h)恢復其含水量。5.4采收子實體長至七八分成熟,菌蓋邊緣仍向內呈銅鑼邊狀時采收,一般可采收3~5批。采收時,用拇指和食指緊握菇柄,左右旋轉使柄蒂與基質脫離,不可留菇腳于菌棒,以避免感染。宜采大留小,不碰傷周圍小菇蕾。5.5菇場清理最后一潮菇采收后,應及時清理菇場。廢菌棒經過堆制發(fā)酵,可作為有機肥還田。對棄用塑料要統(tǒng)一處理或回收。6病蟲害防治6.1防治原則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學合理使用化學防治,藥劑防治應符合GB/T8321的相關規(guī)定。栽培前場所消毒可使用化學藥劑,出菇期間嚴禁使用化學農藥。6.2主要病蟲害主要病害:鐮刀霉、綠霉、木霉、曲霉等。主要蟲害:菌螨、菌蠅、眼罩蚊、蛞蝓等。6.3防治方法6.3.1病害防治嚴格生產過程,定期檢查,及時剔出污染菌棒;人工除去病斑、罹病子實體;菇房保持良好的通風、清潔衛(wèi)生。6.3.2蟲害防治栽培場所出入口、通風口安裝防蟲網,做到隨手閉門,經消毒隔離帶進棚。菇棚懸掛黃板、黑光燈誘殺等害蟲。7質量要求7.1基本要求香菇質量安全要求應符合GB7096的規(guī)定,出口的產品還應符合進口國或地區(qū)對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7.2分級標準應符合NY/T1061對香菇的分級要求。6DB5115/T71—20218干制8.1干制方法鮮菇采后立即分級裝入烘篩中進行干燥,最長時間不超過3h。若超過干燥機容量,則暫置冷庫或通風處,以免菇體失去原有色澤、菌褶倒伏、變色,甚至腐爛。按鮮菇大小、厚薄分級裝篩,均勻單層擺放。烘篩的擺放:干燥室的上段(11~15層),放裝小菇的烘篩;干燥室的中段(4~10層),放裝質量好的中、大鮮菇;干燥室的下段(1~3層),放裝質量較差的大鮮菇。8.2干制條件干燥初期(菇體水分大量蒸發(fā)):吸氣口、排氣口全開,起始溫度40~45℃,時間0~6h。干燥中期(五至七分干):吸氣口、排氣口半開,溫度50~55℃,時間7~12h,以菇體表面干燥,開始出現光澤,菌褶開始變成淡黃色為宜。干燥后期(菇體水分慢慢蒸發(fā)):吸氣口、排氣口全閉,溫度60~65℃,時間13~18h,以菌褶干燥,呈淡黃色,菌蓋邊緣卷縮,菌柄干燥,重量為鮮重的12~14%為宜。7DB5115/T71—2021推薦使用的香菇品種有808、838-1、香L5、武香1號、931、236。A.1808,838-1:孢子印白色;菌絲粗壯濃白;子實體單生,中大葉型,半球形;菌蓋直徑4.5~7cm,深褐色,菌蓋表面叢毛狀鱗片明顯,呈圓周形輻射分布;菌肉白色,致密結實不易開傘,厚度在1.5~2.2cm;菌褶直生,寬度4mm,密度中等;菌柄長約1.5~6cm,粗1~2.5cm,溫度較高時,蓋小柄長,菌柄上細下粗,而溫度較低時,蓋大柄短,菌柄下細上粗,基部圓頭狀;菇蕾初現時形似“假菇”,子實體發(fā)育時,先長菌柄,后長菌蓋,同時菌柄變細。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5~33℃,菌齡90~125d,最長可達210d;出菇溫度為12~28℃,最適出菇溫度為15~22℃;菇蕾形成期需6℃以上的晝夜溫差刺激,屬中高溫型菌株;春、秋季出菇為主,冬、夏季也可出菇;轉色適宜時,出菇整齊、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