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突破(3) 論述題(第1~12課) - 答案_第1頁
題型突破(3) 論述題(第1~12課) - 答案_第2頁
題型突破(3) 論述題(第1~12課) - 答案_第3頁
題型突破(3) 論述題(第1~12課) - 答案_第4頁
題型突破(3) 論述題(第1~12課) - 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突破(三)論述題(范圍:第1--12課)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復習一遍過

【解題指導+題型專練15題】

1.具備歷史小論文的三要素

(1)論點(觀點):觀點應明確、清楚;

(2)論據(證明觀點的證據):證據要準確求真。要選擇能證明論點的典型史

實;

(3)論證(用證據證明觀點的過程):

①論證過程邏輯要清楚、嚴密,經得住推敲,做到證據與觀點之間的無縫連

接。

②論證過程應有“歷史味”,用學科語言,做到言必有據,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切忌

大白話和空發(fā)議論,或簡單的羅列史實。

2.表述成文:不能像問答題一樣,應以文章的形式來呈現

3.語言精煉:歷史小論文一般都有字數限制,應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在充分理解

材料和命題意圖的基礎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動筆,以保證語言精煉,切中要害。

類別特點

闡釋說明類要求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

聯立信息類要求考生梳立大歷史觀,發(fā)現不同信息之間的關聯并加以論述。

自擬論題類要求考生根據材料自己寫出論題,進行論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通常存

在最佳立意與否的問題

一般以考核歷史圖片變化為問題切入點,圍繞都城的變遷,地理名稱的變化,

歷史圖片類疆域的改變,行政區(qū)域劃分戰(zhàn)爭形式的發(fā)展及進程,區(qū)域經濟特征,文化交

流路線,經貿路線等反映歷史現象的動態(tài)和人類活動的進程。

第1頁共21頁.

闡釋說明類

首先,結合時代背景進行論述。如果材料中有“人物認識”,那就要概括人物觀點,并闡述其

觀點。概括觀點就是抓主干,闡述觀點要由表及里,從現象到本質。其次,進行史料論證。

史料論證要注意從舉措和影響(評價、作用、影響、意義)進行闡述,注意使用歷史性的專業(yè)

術語,進行客觀、深入的評價。

【答題模板】是什么(內容/特點)+為什么+影響/怎么做(怎么做一般較少,多考影響),此步

驟缺一不可,必須寫全。

聯立信息類

1.從材料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信息,確定主題,即自擬論題;

2.進行寫闡釋敘述,即論證說明;

3.最后,要求用史實論證,邏輯嚴密清晰,表述通順。特別注意:題目是否要求列出信息。

【答題模板】信息羅列+是什么+為什么

自擬論題類

1.第一步,明確設問要求,帶著問題閱讀分析材料。讀材料要做到讀兩遍,即分為泛讀和精

讀二步。泛讀:找到關鍵詞語或者關鍵句,劃分層次,注意材料的出處。精讀:把關鍵詞和

所學知識建立聯系。

2.第二步,提煉自擬論題。觀點要明確,最好是一句完整的話(注意表述不要繁瑣,不可以

是兩句或以上的文字)。所謂觀點明確,不同于觀點正確,只要有明確的觀點,即使不正確,

也能獲得“觀點”這一項分數。(閱卷一般論點滿分是2-3分)

3.第三步,合理引用史實,進行多角度史論結合說明。論述時要求史實準確、言之成理、論

述充分、邏輯嚴密。

4.第四步,最后要有小結(結論)?;乜壑黝}觀點,并能將材料的認識升華到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

理論高度。(閱卷一般分值是2分)

歷史圖片類

1.步驟一:看問題,審清題目具體要求,有針對性地解答。

2.步驟二:讀材料:(1)看圖片時間。(2)看地圖圖例,注意地圖中的關鍵詞語。(3)分析圖例

的數量以及分布特征進行判斷,并指出結論得出的理由。

3.步驟三:寫答案:要求段落化、要點化。

4.寫作要求

1.亮觀點(觀點要明確)(1分)

第2頁共21頁.

觀點:陳述句(觀點=認識、見解、看法、感悟等)

2.重論證

(一般每個論文需要兩個論據。要求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切記空談)

①史實+解釋(1+1分)②史實+解釋(1+1分)

3.作總結(1分)

呼應觀點,總結升華。用“綜上所述…,因此…”等。

請你總結一下歷史小論文的寫作結構“公式”?

歷史小論文評分標準

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評述合理,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得5~6分。

觀點基本明確,有史有論,且史論結合基本準確合理,但在知識和認識上有少量錯誤,或條

理不夠清晰,邏輯不夠嚴密,得3~4分。

認識片面,有史無論,簡單羅列史實,未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評述;或有論無史,與史實聯系不

密切,得1~2分。

完全離題或觀點不正確,不得分;只有題目,沒有內容,不得分;只抄寫題干中的材料不得分。

注意:無與正文相匹配的題目或無題目,扣1分;若字數少于200字,最多得2分。

補充:如學生語言富有個性魅力,觀點有獨到、創(chuàng)新之處,卷面條理、規(guī)范,書寫工整,可

酌情加1~2分,但總分不能超過6分。反之,可酌情扣分。

高分歷史小論文具備哪些要素?

1.題目:符合要求,突出主題;

2.主題:明確;

3.史實:符合題意,有典型性,無知識性錯誤,不只是簡單羅列。

4.論述:沒有照搬試卷原文,契合主題,對應史實,語言精煉通順。

5.總結:有概括性,有高度。

6.字:(1)字數符合要求;(2)字跡工整,書寫認真

(15題)

1.總結歷史的經驗或教訓,對現實以啟示或借鑒是歷史學的重要功能。請閱讀下面材料,

第3頁共21頁.

從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相關史實,寫一篇6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

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

材料七八千年前的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在這里發(fā)現了距今約7000

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人工

栽培水稻的遺跡。農業(yè)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家畜以豬、狗和水牛為主。

遠古時期的黃河流域,氣候較今天更為溫暖濕潤,適宜人類活動。在這里發(fā)現了距今

約6000年的半城遺址。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多用木頭作柱子,屋內有

灶坑。半坡人主要種植粟,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答案】論點:自然環(huán)境影響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論述: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因為半坡遺址處于黃河流域,冬季比較寒冷,夏季

炎熱,這種房屋冬暖夏涼。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欄式建筑,以木結構為主。因為當地處于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這種房屋有利于通風、防潮。決定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

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主要農作物是

水稻。因為長江流域河流密布,整年降雨充沛。非常適合種植水稻。而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

域,這里的降雨較長江流域差得多。受制于當時人類生產力水平所限,主要是靠天吃飯,故

而種植抗旱性比較強的粟。因此自然環(huán)境影響著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知識點】河姆渡人、半坡人

【詳解】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據材料“七八千年前的長江流域,

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在這里發(fā)現了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河姆渡人

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遺跡”,“遠古時期的黃河

流域,氣候較今天更為溫暖濕潤,適宜人類活動。在這里發(fā)現了距今約6000年的半城遺址。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多用木頭作柱子,屋內有灶坑。半坡人主要種植粟,

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可歸納出論點是自然環(huán)境影響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闡釋圍繞自然

環(huán)境,對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的影響進行分析即可。如論述: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

式房屋。因為半坡遺址處于黃河流域,冬季比較寒冷,夏季炎熱,這種房屋冬暖夏涼。河姆

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欄式建筑,以木結構為主。因為當地處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

這種房屋有利于通風、防潮。決定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的主要原

因是自然條件。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因為長江流域河流密布,整

年降雨充沛。非常適合種植水稻。而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這里的降雨較長江流域差得多。

受制于當時人類生產力水平所限,主要是靠天吃飯,故而種植抗旱性比較強的粟。因此自然

第4頁共21頁.

環(huán)境影響著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2.觀察下面三幅圖,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談談他們的主要事跡以及

影響。(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

【答案】題目:傳說中的名人

論述:傳說中炎帝教人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fā)明紡

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還制作樂器琴瑟。他還是農業(yè)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嘗遍百草,

教人醫(yī)療與農耕。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

銅,并發(fā)明了弓箭和指南車。距今約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

在涿鹿一戰(zhàn)中打敗蚩尤部落;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禹的父親鯀曾主

持治理黃河水患,他用了9年時間都沒有成功。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總結教訓,采用疏導

的方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人,經過10多年的

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大禹”。

【知識點】大禹治水、禪讓制、炎帝與黃帝

【詳解】題目: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據題干三幅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炎

帝黃帝和大禹都是屬于傳說中的人物,都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或先祖,自擬題目為傳說中的名

人。論述時根據所學從人物的主要貢獻以及影響展開論述,如:題目:傳說中的名人。論述:

傳說中炎帝教人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

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還制作樂器琴瑟。他還是農業(yè)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嘗遍百草,教人醫(yī)

療與農耕。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并

發(fā)明了弓箭和指南車。距今約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

一戰(zhàn)中打敗蚩尤部落;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禹的父親鯀曾主持治理

黃河水患,他用了9年時間都沒有成功。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總結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

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人,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

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大禹”。

第5頁共21頁.

3.閱讀材料:

從以上圖片材料中任選兩個史實,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

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論點:統(tǒng)治殘暴是夏商滅亡的根本原因。

論述:夏商滅亡的共同原因是,統(tǒng)治者的殘暴統(tǒng)治激化了奴隸社會的階級矛盾。夏朝歷經

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時期,國力衰退。桀不修德行,統(tǒng)治殘暴,用武力傷害人民,引起

民眾的反抗。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后一個王,他對

外戰(zhàn)爭,消耗國力,同時修筑豪華宮殿,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還使用酷刑,殘害人民。

人民不斷反抗,階級矛盾激化。牧野之戰(zhàn),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紂王身死,商

朝滅亡。由以上所述可知,統(tǒng)治者的殘暴是導致夏商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知識點】武王伐紂、商湯滅夏、夏桀的暴政

【詳解】根據圖片“夏桀把人當坐騎”“紂王無道造炮烙”結合所學,自擬觀點為:統(tǒng)治殘暴是

夏商滅亡的根本原因。依據圖片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夏商滅亡的共同原因是,統(tǒng)治者的殘

暴統(tǒng)治激化了奴隸社會的階級矛盾。夏朝歷經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時期,國力衰退。桀

不修德行,統(tǒng)治殘暴,用武力傷害人民,引起民眾的反抗。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

建立商朝。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后一個王,他對外戰(zhàn)爭,消耗國力,同時修筑豪華宮殿,對百

姓征收繁重的賦稅,還使用酷刑,殘害人民。人民不斷反抗,階級矛盾激化。牧野之戰(zhàn),商

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紂王身死,商朝滅亡。由以上所述可知,統(tǒng)治者的殘暴是導

致夏商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4.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6項中的1項或幾項標準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杰作;

第6頁共21頁.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qū)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zhèn)規(guī)劃或

景觀設計方面的發(fā)展產生極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巴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tǒng)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倒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

段;

(5)可作為傳統(tǒng)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

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

(6)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tǒng)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

的聯系。

素材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龍骨山。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

遺址。1927年開始發(fā)掘,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在龍骨山發(fā)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

蓋骨化石,震餅世界。建國以來,又陸續(xù)發(fā)現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遺跡等新材

料,是研究人類發(fā)展史和中國原始社會史極其珍貴的資料。

素材二舉世聞名的中國古建筑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

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tǒng)稱。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為了御敵,便據

險修筑長城。秦統(tǒng)一中國后,把分段的防衛(wèi)墻連接起來,建成規(guī)模宏偉的萬里長城,以后各

朝又陸續(xù)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舊有的基礎上逐漸改建成如今的面

貌。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氣魄雄偉,是

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工程之一問題: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已被列入《世界

文化遺產名錄》.

請你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各列出兩條申遺成功的理

由并加以說明。(要求所提理由需依據評選標準,條理清楚,符合歷史事實)

【答案】申遺理由:

(1)周口店龍骨山發(fā)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2)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研究人類發(fā)展史和中國原始社會史極其珍貴的資料。

(3)長城是見證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

事工程。

(4)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

【知識點】北京人、秦北筑長城、明長城

【詳解】申遺理由:(1)根據材料“1927年開始發(fā)掘,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在龍骨山發(fā)掘

第7頁共21頁.

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餅世界”得出周口店龍骨山發(fā)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

京猿人頭蓋骨化石。(2)根據材料“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龍骨山。是

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得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研究人類發(fā)展史和中國原始社會史極

其珍貴的資料。(3)根據材料“舉世聞名的中國古建筑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

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tǒng)稱”得出長城是見證中國古代

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4)根據材料“始

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為了御敵,便據險修筑長城”“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

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氣魄雄偉,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工程之一”得出長城是中

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

5.閱讀材料,完成任務。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時期,許多人以“?!薄案弊鳛槊?,例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

牛;晉國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材料三河北石家莊市莊村趙國遺址出土大量農具,其中鐵農具占全部農具的65%;在

遼寧撫順蓮花堡燕國遺址出土的鐵農具占全部農具的85%以上。戰(zhàn)國時期,由于冶鐵業(yè)的發(fā)

展,農業(yè)上更廣泛地使用鐵農具,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

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觀點:鐵農具與牛耕的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

論述: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和牛耕;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得到推廣。鐵農具

和牛耕的推廣,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為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土地利用

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知識點】鐵犁牛耕的使用

【詳解】依據材料一反映了牛耕和鐵農具出現,鐵農具與牛耕的使用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

第8頁共21頁.

展;材料二人們以“?!薄案弊鳛槊质且驗榕8龠M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三“戰(zhàn)國時

期,由于冶鐵業(yè)的發(fā)展,農業(yè)上更廣泛地使用鐵農具,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可知,鐵制農具

提高了生產力。由此確定觀點:鐵農具與牛耕的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結合所學論述,

春秋時期,許多人以“?!薄案弊鳛槊?,說明人們已使用牛來耕地。近年在河北、遼寧等地

發(fā)掘出一批春秋時期的鐵制農具。此外,戰(zhàn)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得到擴大、推廣。鐵農

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并為

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綜上所述,

鐵農具與牛耕的推廣使用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國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

時期事件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實行分封制

諸侯紛爭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

春秋戰(zhàn)國(公元前770~前221年)

商鞅變法

百家爭鳴

秦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

實行郡縣制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

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實行暴政,被農民起義推翻

劉邦建立漢朝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年)漢初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

出現“文景之治”

第9頁共21頁.

漢武帝實現“大一統(tǒng)”

——據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編制

(1)上述事件中,哪件事推動了社會轉型,提高了生產效率。

(2)閱讀以上材料,從中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確定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

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

(2)示例一:觀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推動社會發(fā)展。

論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諸侯紛爭的局面,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政治方面,使

國富兵強。思想上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法家等不同學派,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

奠定了基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紛爭、經濟,推動了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

示例二:觀點: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由分裂割據走向統(tǒng)一。

論述:西周建立之后,為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實行分封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的

統(tǒng)治權威衰落,整個社會處于分裂割據的動蕩之中,秦國最終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

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戰(zhàn)亂分裂的局面,結束了這

一局面。

【知識點】分封制、春秋爭霸的評價、鐵犁牛耕的使用、商鞅變法

【詳解】(1)史實:根據材料“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及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

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提高了生產效率。

(2)示例一:觀點:根據材料“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百家爭鳴”的作用可擬定觀

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推動社會發(fā)展。

論述:根據擬定的觀點,可從“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百家爭鳴的作用方面進行論

述。分封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諸侯紛爭的局面,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和推廣。政治方面,

使國富兵強。思想上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法家等不同學派,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

展奠定了基礎,總結升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紛爭、經濟,推動了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

示例二:觀點:根據材料“實行分封制、諸侯紛爭,統(tǒng)一中國”的作用擬定觀點為:春秋戰(zhàn)國

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由分裂割據走向統(tǒng)一。

論述:根據分封制、諸侯爭霸、統(tǒng)一中國的歷史發(fā)展趨勢進行論述。西周建立之后,為保證

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實行分封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的統(tǒng)治權威衰落,整個社會處于

分裂割據的動蕩之中,秦國最終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

第10頁共21頁.

家——秦朝,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戰(zhàn)亂分裂的局面,結束了這一局面。

7.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及其貢獻

文化遺領

貢獻

產域

文與甲骨文同時并存的古老文字早已滅絕,只有甲骨文演變成了今天的漢字,

甲骨文

字歷經數千年而不衰,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的根。

《論思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提出的一些道德

語》想規(guī)范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建都江堰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采用自流灌溉的方式,用功省而效益大,

都江堰

筑至今仍造福于人民。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并指出他在教育領域的貢獻分別是什

么?

(2)根據材料,圍繞“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提煉一個觀點,并選取兩個對應的史實加以論述。(要

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

【答案】(1)核心思想:“仁”。教育領域的貢獻: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

面,主張“有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fā)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fā)現和總

結出許多教學規(guī)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2)示例:

觀點:豐富的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澤被后世。

論述: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

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的根;戰(zhàn)國時期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

利樞紐,它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至今仍造福于人民。

結論: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許多優(yōu)秀文化遺產流傳至今,對我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知識點】甲骨文、孔子、都江堰

【詳解】(1)核心思想:結合所學孔子提出“仁者愛人”,既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

道德規(guī)范,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第11頁共21頁.

貢獻:結合所學孔子不僅是大思想家,而且還是大教育家。他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

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yǎng)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

育在民間的發(fā)展。他在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fā)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guī)律,

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鬃釉谕砟昃恼砉糯匾奈墨I資料,對傳承中國古代

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2)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根據材料“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及其貢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

骨文、《論語》、都江堰對后世的影響。據此擬定觀點為:豐富的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澤被后世。

任意選擇兩例文化遺產,從其對后世的影響方面進行論述。如選項甲骨文、都江堰。具體論

述為: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

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的根;戰(zhàn)國時期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

利樞紐,它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至今仍造福于人民。最后得

出結論,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許多優(yōu)秀文化遺產流傳至今,對我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8.請根據下列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

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圖片內容之間的聯系性)

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舉例

【答案】示例:

題目:甲骨文對我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影響深遠。

論述: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寫在歸家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

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方法,

對我國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知識點】甲骨文

【詳解】論述:本題為開放性論述題,按照要求擬定明確的題目,論述時史論結合,言之有

理即可。

分析材料圖片可知,左圖展示了甲骨文的載體,右圖展示了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結合所學可

第12頁共21頁.

知,甲骨文對我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影響深遠,所以可以擬定題目為“甲骨文對我國文字的

形成與發(fā)展影響深遠”。

論述時,首先結合左圖介紹甲骨文的基本情況和地位——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寫在歸家和牛

羊等獸骨上的文字,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接著結合

右圖介紹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歷史影響——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多

種造字方法,對我國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9.請閱讀下面圖片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

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完全抄材料不得分)

材料商朝青銅器的冶煉和制造,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青銅文化。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代表了我國當時青銅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成就。青銅器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商朝

的青銅器成就反映了商朝雄厚的國力和燦爛輝煌的文明。

【答案】示例:

舉世矚目的青銅文化

商朝以高超的制作工藝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青銅文化。商朝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

而且制作工藝高超。商朝后期,能夠鑄造出大型器物。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代表了我國當時

青銅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成就,其中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四羊方尊是青

銅器中的精品。商朝的青銅器反映了商朝燦爛輝煌的文明。

【知識點】青銅器

【詳解】短文:開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據題干材料“圖一四羊方尊和圖二司母戊鼎”

和所學知識,自擬題目為:舉世矚目的青銅文化。根據自擬的題目,從歷史史實尋找論證,

做到史論結合,史實為觀點服務,條理清晰,從青銅器的特點、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的地位

等方面進行論述,最后,簡要對論述加以總結即可。依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商朝以

高超的制作工藝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青銅文化。商朝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

制作工藝高超。商朝后期,能夠鑄造出大型器物。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代表了我國當時青銅

第13頁共21頁.

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成就,其中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四羊方尊是青銅

器中的精品。商朝的青銅器反映了商朝燦爛輝煌的文明。

10.【年譜對記錄和研究歷史人物有重大價值】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下表:嬴政年譜節(jié)選

時間大事記

公元前247年即秦王位

公元前230年發(fā)起滅六國的戰(zhàn)爭

公元前221年一統(tǒng)天下,稱“始皇帝”

公元前219年南征百越,修靈渠。造阿房宮

公元前215年北擊匈奴

公元前213年筑長城,下《焚書令》

公元前212年修直道,坑殺儒生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以嬴政的功過為例,談一談你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求:1、標題說

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2、史論結合;3、表述清晰。)

【答案】答案示例:

標題:一分為二的評價歷史人物。

論述:嬴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但秦始皇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

結論:杰出的歷史人物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

【知識點】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和影響、秦朝的建立

【詳解】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答本題必須要理清思路。首先,審設問,明方向。本題設問

為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以嬴政的功過為例,談一談你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其次,讀材料,找標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這樣的標題:一分為二的評價歷

史人物。

再次,引史實,展論述。注意史論結合,史實準確。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這樣論述:

嬴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但秦始皇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

最后,總結論,拔高度。對論述部分進行總結,注意呼應觀點,對主題進行一定的升華。根

據以上的論述,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杰出的歷史人物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

第14頁共21頁.

11.【千古一帝秦始皇】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圖》

材料二《秦朝大事記》: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統(tǒng)一六國大業(yè),建立秦朝。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定禮法,

統(tǒng)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定全國36郡。

公元前219年,修靈渠。造阿房宮,為太極屆。泰山封禪;派徐福發(fā)童男女數千人入

海求仙人。

公元前215年,派將軍蒙恬發(fā)兵30萬北去匈奴,掠取河南地。

公元前213年,整治獄史,修筑長城,下《焚書令》。

公元前212年,修直道??託⑷迳?60人于咸陽。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臺。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兵于大澤鄉(xiāng)。攻占陳縣,建立張楚政權。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材料三秦時的賦稅,遠遠超過農民,的負擔能力,秦的賦稅占農民收入的大半,當

時全國人口約兩千萬:常年征發(fā)的徭役和兵役不下二三百萬,約占男勞動力的一半,造成“男

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的局面。

——左言東《中國政治制度史》

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我說秦始皇”為話題.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

論結合,表述清晰。)

【答案】觀點:秦始皇的功與過。論述:秦始皇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

戰(zhàn)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開創(chuàng)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

度,統(tǒng)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影響深

第15頁共21頁.

遠。同時秦始皇的暴政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

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傊?,秦始皇有功也有過,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知識點】巨鹿之戰(zhàn)與秦滅亡、秦朝的暴政、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和影響、秦朝的建立

【詳解】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

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確立中央集權制度,推行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

的措施,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然而,秦朝實行殘暴統(tǒng)治,最終在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打擊下走

向滅亡。評價歷史人物應該辯證客觀,秦始皇有功有過,可擬觀點為:秦始皇的功與過。再

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如:

論述:秦始皇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戰(zhàn)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

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開創(chuàng)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tǒng)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

促進了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影響深遠。同時秦始皇的暴政影響了人民

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最后總結:總之,秦始皇有功也有過,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2.【“文景之治”】

材料一漢文帝從代地來到京城,當政23年,宮室、園林、豹馬、服飾、車架等等,

什么都沒有增加。凡是對百姓不利之事,就予以廢止,以便利于民眾。例如,他曾打算在新

豐以南的驪山之上建造一座樓臺,名曰“露臺”,召匠計之,值百金。對皇帝來講,“百金”

實在微不足道,可文帝卻說:“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中咧?,何以臺為!”

連相當于10戶中等人家產業(yè)的花費都感到太奢侈了,文帝之節(jié)儉可見一斑,為天下人做出

了榜樣。

——摘編自岳慶平《中國大通史(秦漢)》上

材料二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

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文帝和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

除了一些嚴刑峻法,如斷殘肢體的肉刑。他們還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文帝以身作

則,在位20多年,生活簡樸,宮室、園林以至車騎都沒有增加。

——摘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

圍繞漢文帝、漢景帝的治國理政舉措,自擬論題,結合所學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

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論題建議;論題可以從治國理政的背景、影響等某一方面展開,也可以綜合概括。如;漢

初的國情影響了文帝、景帝的治國理政;歷史的經驗教訓影響了文帝、景帝的治國理政;文

第16頁共21頁.

帝、景帝治國理政的舉措推動了盛世局面的出現)

【答案】論題:文帝、景帝治國理政的舉措推動了盛世局面的出現。

論述:西漢王朝從漢高祖開始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他們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以農為本,并進

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三十稅一。最終,西漢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wěn)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后的第一個盛世局面“文景

之治”。所以,我們認為,合理的政策可以推動社會發(fā)展。

【知識點】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詳解】論題:根據材料“漢文帝從代地來到京城,當政23年,宮室、園林、狗馬、服飾、

車架等等,什么都沒有增加。凡是對百姓不利之事,就予以廢止,以便利于民眾”“漢文帝和

漢景帝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

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并結合所學可概括出論題為文帝、景帝治國理政的舉措推動了盛世

局面的出現。

論述:論述可結合漢初的治國政策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作答,符合史實,言之有理即可,如:

西漢王朝從漢高祖開始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他們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以農為本,并進一步減

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三十稅一。最終,西漢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wěn)定富裕的景象,人民

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后的第一個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所以,我們認為,合理的政策可以推動社會發(fā)展。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上摘編自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等

第17頁共21頁.

閱讀以上材料,選擇圖1至圖5中的兩幅圖片,確定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中國古代史知

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根據所選圖1至圖5中的兩幅,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同

類一例,加以論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圖片序號:圖1;圖5。

觀點:生產工具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推動了生產力的進步。

論述:生產工具的變化反映了生產力的發(fā)展趨勢。生產工具的本質是人類生產實踐活動中的

物質手段,它們的發(fā)展演變不斷地推動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骨耜是用動物的肩胛骨制成的,是

河姆渡文化的典型農具。骨耜的使用,充分地顯示了河姆渡人的聰明智慧。耬車最早產生于

西漢時期,是中國古代農業(yè)重要的播種工具。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

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zhèn)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

頃”。耬車的使用,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的生產效率。生產工具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

生產力的發(fā)展趨勢,另一方面又推動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和革新,人

們在生產活動中對物質世界的控制能力也將變得更加強大,發(fā)展出更為高效和智能的生產方

式,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和發(fā)展。

【知識點】河姆渡人、武帝的經濟措施

【詳解】本題為開放性題,言之有理即可,閱讀以上材料,選擇圖1至圖5中的兩幅圖片,

即圖1骨耜;圖5耬車。骨耜采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

下端薄而寬,是刃部。骨耜的使用,充分地顯示了河姆渡人的聰明智慧。它既可以減輕勞動

強度,又能提高勞動效率。樓車,漢代出現的播種工具,以人或畜為動力,一人扶耬,可將

開溝、播種、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提高了勞動效率。因此,確定觀點,即生產工具的發(fā)

明與創(chuàng)造推動了生產力的進步。然后從骨耜、耬車對生產力的作用圍繞觀點進行論述,具體

論述如下:

圖片序號:圖1;圖5。

觀點:生產工具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推動了生產力的進步。

論述:生產工具的變化反映了生產力的發(fā)展趨勢。生產工具的本質是人類生產實踐活動中的

物質手段,它們的發(fā)展演變不斷地推動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骨耜是用動物的肩胛骨制成的,是

河姆渡文化的典型農具。骨耜的使用,充分地顯示了河姆渡人的聰明智慧。耬車最早產生于

西漢時期,是中國古代農業(yè)重要的播種工具。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

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zhèn)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

頃”。耬車的使用,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的生產效率。生產工具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

第18頁共21頁.

生產力的發(fā)展趨勢,另一方面又推動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和革新,人

們在生產活動中對物質世界的控制能力也將變得更加強大,發(fā)展出更為高效和智能的生產方

式,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和發(fā)展。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據上圖,任選中國古代史某一個具體時期,在通史時空構建圖上補充三個有內在關聯的具

體史事,依此提煉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圍繞所填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個具體史

事展開論述,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

【示例】

具體史事:①郡縣制;②統(tǒng)一貨幣;③統(tǒng)一文字

觀點: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奠定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

論述:秦朝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

政治保障;統(tǒng)一貨幣,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

濟的交流,為國家的統(tǒng)一和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統(tǒng)一文字,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

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促進了政治和經

濟的進一步發(fā)展。

結論:綜上所述,秦朝推行一系列措施鞏固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促進了政治、

經濟、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注:以上示例僅供考生參考,考生作答不.得.選.用示例中的史事和觀點。)

【答案】具體史實:①推恩令;②鹽鐵專賣;③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觀點:漢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論述:漢武帝時期,針對諸侯王勢力威脅中央的問題,采取了主父偃的推恩令,削弱諸侯王

勢力,大大中央集權;在經濟上,針對貨幣不同意,經濟命脈掌握在世家大商賈手中,漢武

帝實行鹽鐵專賣,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使中央控制了財政,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從經濟上

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在思想文化上,針對思想不統(tǒng)一,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

第19頁共21頁.

百家,尊崇儒術”,以儒學為主導思想,創(chuàng)辦太學,從此儒學成為大一統(tǒng)的思想基礎。

結論:綜上所述,漢武帝推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措施鞏固了大一統(tǒng)王朝,對后世影響深遠。

【知識點】武帝的經濟措施、獨尊儒術興辦太學、王國問題的解決、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和

影響

【詳解】此題為論述題,需要認真審題,并且根據所給示例進行論述。一方面要結合古代某

一具體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具體史實展開,這就需要對朝代的措施比較深入的掌

握。要結合教材中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的朝代和人物來進行。例如,漢武

帝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