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仁愛科普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仁愛科普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仁愛科普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仁愛科普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仁愛科普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仁愛科普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933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遠古人類是元謀人,其命名依據是()A.遺址發(fā)現時間B.遺址距今時間C.兩顆牙齒化石D.遺址發(fā)現地點2、小明想系統(tǒng)了解道家的思想,你應該向他推薦下面哪部著作()A.《道德經》B.《論語》C.《韓非子》D.《尚書》3、成語“罄竹難書”出自《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是李密(隋末農民起義的領袖)為聲討哪一人物而寫的()A.隋文帝B.唐高宗C.隋煬帝D.唐玄宗4、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康熙時就在臺灣設置了臺灣府。當時臺灣府隸屬于A.浙江省B.江蘇省C.福建省D.廣東省5、下列是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哪一組不屬于同一領域()A.《齊民要術》和《農政全書》B.《綴術》與《天工開物》C.《水經注》與《徐霞客游記》D.《千金方》與《本草綱目》6、唐太宗曾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實現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A.舉薦制B.九品中正制C.科舉制D.分封賞賜有功之人7、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紛爭,出現了一些大戰(zhàn)。以下哪一次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A.赤壁之戰(zhàn)B.淝水之戰(zhàn)C.巨鹿之戰(zhàn)D.官渡之戰(zhàn)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8、________統(tǒng)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___________”。________在位期間,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___________”。9、生產工具進步是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的主要標志;請寫出以下不同時期的不同居民使用的生產工具:

北京人:______;半坡人:______;

商朝人:______;秦國人:______。10、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的戰(zhàn)役是______。11、____前期,地區(qū)出現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12、____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氣勢渾厚的____象征著那個時代燦爛的文明。13、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的影響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4、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華夏族的主體,后人尊崇黃帝和炎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15、毛澤東有詩詞寫道: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績主要是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等。()

16、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控制著南方,北方人民攜帶著種子、工具,大批遷往南方。孫吳政權組織軍隊和百姓屯田、開墾荒地,推行牛耕。長江沿岸和太湖周圍的稻田產量明顯提高,在江南手工業(yè)中,會稽的越布是著名的特產,制瓷和造船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西晉滅亡后,從4世紀初到6世紀末,東晉和南朝先后統(tǒng)治南方,這時,北方人口繼續(xù)南遷。南方人民廣種水稻,并推廣種植原產北方的麥、豆等農作物,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南方手工業(yè)中織錦、制瓷和造船技術有很大提高。建康(今江蘇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以下表述是從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后涂“A”;違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后涂“B”;是以上材料沒有涉及的,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后涂“C”。

(1)南方在三國時期和東晉南朝時期都得到了開發(fā)。

。A.AB.BC.C(2)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

。A.AB.BC.C(3)北方人民大量南遷是三國及東晉、南朝時期南方開發(fā)的重要原因

。A.AB.BC.C(4)三國及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糧食產量都有明顯提高。

。A.AB.BC.C(5)建康是三國及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的政治中心。

。A.AB.BC.C17、岳飛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對聯中,“佞臣”指丞相秦檜。[]

18、從戚繼光抗倭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再到雅克薩之戰(zhàn),說明我國在明清時期維護國家統(tǒng)一已面臨抵御外敵入侵的新問題。()19、玄奘西行與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雖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兩者有本質區(qū)別:前者屬于友好和平往來,后者則是抵御外來侵略。。A.正確B.錯誤20、三國時期,孫權派衛(wèi)溫率領船隊到達夷洲,夷洲是今天的臺灣。。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識圖題(共2題,共8分)21、請將下列字母的英文代號填入圖中相應方框

A.赤壁之戰(zhàn)的地點B.蜀國的都城22、材料一北京人使用的尖狀工具夏商西周時使用的勞動工具春秋戰(zhàn)國時使用的勞動工具

(1)從圖一到圖三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工具發(fā)生了怎樣變化?材料二孔子是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先后培養(yǎng)了三千弟子,其中賢人七十二,有弟子名叫司馬耕字子牛,另一名叫冉耕字伯牛,從他們的字名中能反映出一定的社會時代背景。

(2)結合以上兩則材料舉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發(fā)展的表現?并指出對我國農業(yè)發(fā)展有什么作用?材料三。

水旱從人,不知饑謹。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度A陽國志蜀志》

(3)材料三中的歷史人物是誰?“天府”指的是什么地方?他修建的這個水利工程對農業(yè)有什么影響?(4)通過以上三則材料,你認為推動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4題,共32分)23、圖片是鮮活的歷史。閱讀圖片,回答問題

請回答:

(1)圖一是根據化石復原的原始人頭像;該頭像是哪一原始人類?

(2)圖二和圖三是我國原始農耕居民的房屋樣式;請分別說出建筑名稱以及相應的原始農耕居民?

(3)圖四是在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遺址中出土的鑲嵌綠松石的銅牌;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進程。該遺址的名稱是什么?

(4)圖四為殷墟遺址,此遺址是哪一個朝代的都城?與哪一位王遷都到此有直接關系?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最初的考試完全是綜合性的;強調儒家的經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漸漸地,這些考試集中于文體和儒家正統(tǒng)觀念。最后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從理論上說,官職之門向一切有才之士敞開,但實際上卻有利于那些有足夠財力進行多年的學習和準備的階層。這并不意味著,統(tǒng)治中國的是世襲貴族階層,相反,是一個由學者組成的統(tǒng)治集團即文人學士集團,他們?yōu)橹袊峁┝艘环N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wěn)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這一制度,扼制了創(chuàng)造力,培育了順從性。--(美)斯塔夫利亞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1)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開始于什么時期?

(2)科舉考試科目繁多;一般以哪兩科最為重要?

(3)科舉制在我國歷史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A帶領人們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兒子一起;帶領人民在化害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兩位水利專家A和B分別指的誰?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3)這兩位水利專家能夠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哪些精神?26、閱讀下列圖片資料;回答問題:

(1)說出圖1①②③處的地名: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簡述隋朝開通大運河的作用。

(2)圖2中趙州橋的設計者是誰?它有什么歷史地位?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2題,共8分)27、【題文】如圖;請觀察圖1和圖2,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請你說出圖中兩個歷史人物是誰?

圖1:(1分)

圖2:(1分)

(2)這兩個歷史人物都在某些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請你說說哪些是他們共同的貢獻?(4分)

(3)以這兩個歷史人物的相關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點。(5分)28、閱讀下列材料(12分)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候,諸候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請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2分)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2)這一制度下,諸候應盡的義務有哪些?(6分)(3)你如何看待這一制度?(2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D【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的內容。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云南省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fā)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塊燒骨,所以該遠古居民被命名為元謀人,是因為一直發(fā)現地點,所以選D??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我國最早的人類【解析】【答案】D2、A【分析】依據所學;《道德經》記錄的是老子著作,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因此A符合題意.

故選A.

本題以道家思想為切入點;考查《道德經》.

本題以《道德經》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A3、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隋煬帝暴政相關知識。結合根據題干給出的隋末農民起義可知聲討是隋煬帝。隋煬帝連年大興土木;多次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不惜民力,酷虐殘暴,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各地地方長官和一些割據勢力也乘亂紛紛起兵,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勵精圖治提倡節(jié)儉,在位時期出現了開皇之治,唐高宗和唐玄宗是唐朝皇帝,與題干中的時間“隋末”不符合。綜合分析,C符合題意。故選C。

【解析】C4、C【分析】本題考查清朝對臺灣管轄的史實。根據所學知識;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683年,鄭成功后代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故選C。

【解析】C5、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典科技巨著的分類歸納。A選項《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的最完整的農書。《農政全書》基本上囊括了古代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故兩者都是農業(yè)生產方面的著作,故排除。B選項《綴術》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部算經,匯集了祖沖之和祖暅父子的數學研究成果?!短旃ら_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故前者是關于數學技術著作,后者是關于農業(yè)生產的著作,所以不是同類的著作,故選B。C選項《水經注》是公元6世紀北魏時酈道元所著,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缎煜伎陀斡洝肥侵袊钤绲囊徊勘容^詳細記錄所經地理環(huán)境的游記,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述巖溶地貌并詳細考證其成因的書籍。故兩者都是地理方面的著作,故排除。D選項孫思邈集錄東漢至唐初各家醫(yī)論,治療方劑,并將個人治療經驗融匯其中,編成《千金要方》?!侗静菥V目》是李時珍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故兩者都是醫(yī)學方面的著作,故排除。

【點評】本題難度中等,主要考查學生對古典科技巨著的分類歸納。6、C【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科舉制度的作用。“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的人才都中了我的‘圈套’,為我所用”。使唐太宗得以實現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便于在全社會選拔人才,還給社會帶來了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故選C。

【解析】C7、A【分析】208年赤壁之戰(zhàn)是東漢末年孫劉聯軍抗擊曹操的著名戰(zhàn)爭。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孫權和劉備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與曹操決戰(zhàn)。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善于水戰(zhàn),用火攻大敗曹操。故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是赤壁之戰(zhàn)。

故選:A。

本題以“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為切入點;考查赤壁之戰(zhàn)的相關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記憶歷史知識是答題的關鍵?!窘馕觥緼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8、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朝兩個盛世相關知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唐玄宗在位期間,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故填:唐太宗、貞觀之治;唐玄宗、開元盛世??!窘馕觥刻铺?、貞觀之治;唐玄宗、開元盛世9、略

【分析】北京人時期;人們使用的生產工具是打制石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人們使用的生產工具是青銅工具,秦國時期,人們使用鐵制生產工具.

故答案為:

北京人:打制石器;半坡人:磨制石器;商朝人:青銅工具;秦國人:鐵制生產工具.

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知識點.

本題以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我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解析】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銅工具;鐵制生產工具10、赤壁之戰(zhàn)【分析】在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退守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又向西進占四川,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故答案為:

赤壁之戰(zhàn)。

本題以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的戰(zhàn)役為切入點;考查的是赤壁之戰(zhàn)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準確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赤壁之戰(zhàn)的影響。【解析】赤壁之戰(zhàn)11、略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解析】【答案】北宋四川交子12、青銅器青銅大鼎【分析】【分析】本題考查青銅器的知識;學生應掌握好基礎知識。

【點評】考查學生記憶能力。13、結束了三國以來北方割據混戰(zhàn)狀態(tài),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北魏統(tǒng)一的作用;學生應掌握好基礎知識。

【點評】考查學生記憶能力。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4、√【分析】【分析】距今約四五千年;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之戰(zhàn)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黃帝;炎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黃帝和炎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黃帝和炎帝的知識點。15、×【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的相關知識點。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忽必烈結尾后,與1271年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故題目錯誤,故選F?!窘馕觥縁16、略

【分析】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能力以及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相關知識。從“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控制著南方,長江沿岸和太湖周圍的稻田產量明顯提高,在江南手工業(yè)中,會稽的越布是著名的特產,制瓷和造船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可以看出三國時期南方地區(qū)得到了開發(fā)。從“東晉和南朝先后統(tǒng)治南方,這時,北方人口繼續(xù)南遷。南方人民廣種水稻,并推廣種植原產北方的麥、豆等農作物,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南方手工業(yè)中織錦、制瓷和造船技術有很大提高。建康(今江蘇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可以看出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繼續(xù)得到開發(fā),經濟發(fā)展較快。所以本題表述復合材料信息,故選A。

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能力以及我國經濟重心所在地的相關知識。從材料可以看出三國、東晉南朝時期,我國南方得到開發(fā),經濟發(fā)展較快。但材料沒有提及“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的相關內容,故選C。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能力以及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從“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控制著南方,北方人民攜帶著種子、工具,大批遷往南方。孫吳政權組織軍隊和百姓屯田、開墾荒地,推行牛耕。長江沿岸和太湖周圍的稻田產量明顯提高,在江南手工業(yè)中,會稽的越布是著名的特產,制瓷和造船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大量南遷是三國時期南方開發(fā)的重要原因。從“東晉和南朝先后統(tǒng)治南方,這時,北方人口繼續(xù)南遷。南方人民廣種水稻,并推廣種植原產北方的麥、豆等農作物,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南方手工業(yè)中織錦、制瓷和造船技術有很大提高。建康(今江蘇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大量南遷也是東晉、南朝時期南方開發(fā)的重要原因。所以本題表述符合材料意思,故選A。

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能力以及江南地區(qū)經濟開發(fā)的相關知識。從“吳國和蜀國控制著南方,孫吳政權組織軍隊和百姓屯田、開墾荒地,推行牛耕。長江沿岸和太湖周圍的稻田產量明顯提高”,可以看出三國時期,南方的糧食產量有明顯提高。從“東晉和南朝先后統(tǒng)治南方,這時,北方人口繼續(xù)南遷。南方人民廣種水稻,并推廣種植原產北方的麥、豆等農作物,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可以看出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糧食產量也有明顯提高。所以本題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選A。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能力以及江南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相關知識。從材料可以看出建康是南朝時期南方的政治中心,但材料沒有指出建康是三國、東晉的政治中心,因此本題表述違背了材料意思,故選B?!窘馕觥俊拘☆}1】A【小題2】C【小題3】A【小題4】A【小題5】B17、√【分析】本題考查岳飛抗金。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岳飛率領南宋軍民英勇抗擊金軍,曾經在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但最終被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岳飛死后,人們將岳飛埋葬于西子湖畔,人們并在墳前塑造了秦檜等人的銅像。所以,本題的詩句“佞臣”指丞相秦檜是正確的,故選T。【解析】T18、√【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抗擊外來侵略的史實。從戚繼光抗倭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再到雅克薩之戰(zhàn),說明我國在明清時期維護國家統(tǒng)一已面臨抵御外敵入侵的新問題?!窘馕觥俊敬鸢浮繉?9、×【分析】本題考查玄奘西行與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的相關知識。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屬于友好往來,但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的矛盾斗爭,不屬于抵御外來侵略。故題干敘述錯誤。故選B。【解析】B20、√【分析】本題考查臺灣與內地的交往。三國時期,230年孫權派將軍衛(wèi)溫到達夷洲,夷洲是今天的臺灣,加強了內地與臺灣地區(qū)的聯系。本題是正確的。故選A?!窘馕觥緼四、識圖題(共2題,共8分)21、略

【分析】本題考查的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圖中B赤壁之戰(zhàn)的地點應該是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故填寫在中間;圖中C蜀國的都城在成都,在四川地區(qū),故填寫在左邊的方框里。故填左B,中A?!窘馕觥孔驜,中A。22、略

【分析】(1)本題考查我國古代勞動工具的變化。圖片一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工具,比較粗糙。到商周時期,人們的生產工具已經變?yōu)榍嚆~工具。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的生產工具發(fā)展到到鐵器工具。(2)本題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發(fā)展。根據本題的材料內容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發(fā)展主要表現在鐵農具和農耕的使用和推廣方面。鐵農具和農耕的使用和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促進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物質基礎。(3)本題考查都江堰。戰(zhàn)國后期,秦國在改革政治和發(fā)展經濟的過程中,注重興修水利。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譽。他修建的這個水利工程灌溉大片農田,防止洪水泛濫。(4)本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根據所學知識,我們認為生產工具的改進,水利工程的建設,生產技術的提高,統(tǒng)治者的重視等能夠推動農業(yè)發(fā)展?!窘馕觥浚?)由石器工具變?yōu)榍嚆~工具再到鐵器工具(2)鐵農具和農耕的使用和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促進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物質基礎。(3)李冰成都平原灌溉大片農田,防止洪水泛濫(4)生產工具的改進:水利工程的建設;生產技術的提高;統(tǒng)治者的重視等五、簡答題(共4題,共32分)23、略

【分析】

(1)本題考查的是北京人頭像.

(2)本題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房屋樣式.

(3)本題考查的是夏朝二里頭遺址.

(4)本題考查的是殷墟遺址.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居民、二里頭遺址和殷墟遺址的相關史實.【解析】(1)圖一是北京人頭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額低平,眉脊骨粗壯,顴骨高突,吻部前伸,沒有明顯的下顎.

(2)圖二是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圖三是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欄式房屋.

(3)圖四中這個夏王朝的鑲嵌綠松石的銅牌出土于二里頭遺址.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是夏代器物.1984年秋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

(4)圖四為殷墟是商朝都城;因為水患和政治動亂;商朝曾幾次遷都,一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都城才穩(wěn)定下來.后人又稱商朝為殷朝.盤庚以后,商朝的統(tǒng)治區(qū)域不斷擴展,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故答案為:

(1)北京人.

(2)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半坡居民;干欄式房屋--河姆渡居民.

(3)二里頭遺址.

(4)商朝;盤庚.24、略

【分析】

(1)本題考查科舉制的形成.

(2)本題考查科舉制的考試科目.

(3)本題考查科舉制的影響.

本題考查科舉制度,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析】(1)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正式形成于隋煬帝時;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

(2)科舉考試科目繁多;一般以進士科;明經科最為重要;科舉制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3)科舉制在我國歷史上產生的影響是;改善用人制度,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文藝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1300多年.沖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遏制了士族勢力的發(fā)展,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擴大了封建統(tǒng)治基礎,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質,對促進文化發(fā)展,尤其是唐詩的發(fā)展,加強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政局穩(wěn)定.影響深遠,科舉制度為后代歷朝沿用.

故答案為:

(1)隋煬帝時.

(2)進士科;明經科.

(3)改善用人制度,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文藝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1300多年.25、(1)A:大禹;B:李冰。

(2)都江堰。

(3)依靠人民群眾;采用堵和導相結合的方法。

(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為民服務的精神?!痉治觥俊痉治觥坑刹牧弦恢小爸嗡?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材料二“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可推斷古代兩位水利專家是大禹和李冰。李冰修筑秦國防洪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探究治水成功的原因要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綜合分析得出:依靠人民群眾;采用堵和導相結合的方法。他們的治水過程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為民服務的精神。

【點評】把同一領域的人物和事件放在一起考查,通過分析比較找出他們的共性和個性。相同的原因和相同的精神。在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其能力并對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