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儒略歷制定于()A.屋大維時期B.凱撒時期C.龐培時期D.克拉蘇時期2、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時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社稷祭祀直接體現了()A.中華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源頭B.中國青銅時代的文化認同C.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本特征D.中華傳統文化的農本特點3、南宋孝宗以后的每一次北方人口南遷都會引起大爭論,問題集中在是否接納這些人、如何防范附載于他們身上的東北民族文化的擴散等方面。由于都城臨安是北方新移民和東北移民的重要遷入地,所以每一次爭論幾乎都以臨安為焦點。這一爭論的實質是()A.南北方的文化沖突與碰撞B.經濟重心南移對文化的影響C.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對立D.南北方的民族交融不斷加強4、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這些主張,著重強調的是()A.以人為本B.天人合一C.崇德尚賢D.天下為公5、2005年建成的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共分為抗戰(zhàn)、民俗、紅色年代藝術品三大系列25個分館,擁有藏品一千余萬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4790件。據此可知,該博物館()A.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B.收藏的文物數量居全國之首C.是四川第一所革命博物館D.承載著文化傳承和保護功能6、有學者認為“羅馬人不愛萬民法正像他不愛外國人一樣,因為萬民法是從這些外國人的制度中來的。在萬民法能得到羅馬人的重視以前,必須在其思想中有一次徹底的法律革命?!痹搶W者認為萬民法推廣的前提是A.平民與貴族的斗爭B.吸收外邦法律條文C.羅馬不斷對外擴張D.植入自然法的觀念7、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鐵器、絲綢和養(yǎng)蠶、縹絲技術,以及鑄鐵術、穿井法、造紙術都先后西傳。同時,中亞、西亞的土特產也陸續(xù)傳到中國。這反映出“絲綢之路”A.推動了沿線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B.成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C.促使中國成為世界經貿中心D.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古代創(chuàng)立的“家國同構”的教化模式,把教化天下的任務分攤到每個家庭來承擔,直接把家庭這個社會最基層的單位及人所依賴的生活環(huán)境變成了道德教化的組織機構?!度纸洝分刑岢龅摹白硬唤?,父之過”,就是社會向家庭分攤教化任務的明證。在家庭倫理方面,古代家教首先推重儒家提出的“孝悌”觀念,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家庭內部的和諧、有序,而且具有尊老撫幼的社會保障功能。它成功實現了把家庭倫理同人際倫理、政治倫理的對接和統一。宋代進土袁采在《袁氏家范》中提出“子弟有愚繆貧污者,自不可使之仕宦?!鼻宕O(jiān)察御史蔣伊在《蔣氏家訓》中明文規(guī)定:子孫如果“有敗類不率教者,父兄誡諭之。諭而不從,則公集家廟責之。責乏而猶不改,甘為不肯,則告廟換之,終身不齒”。材料二在嚴復看來,個人的自由,若遇到國家的危機,后者更為重要。他告誡子女:“事遇群己對待之時,須念己輕群重,更切毋造孽?!?921年10月3日,飽受肺病折磨的嚴復在彌留之際,鄭重交代兒女:“須知中國不滅,或有損益,舊說必不可叛?!?936年,黃炎培四子黃大能即將赴英留學,黃炎培手書“事閑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的“32字家訓”相贈。(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教育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嚴復、黃炎培家庭教育的主要觀念并對此進行簡要評價。10、古代世界的中西文明交流。

材料一人類歷史上各民族和國家經歷了從相互孤立;隔絕到彼此交流融合的過程。東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發(fā)生。通過商人、使節(jié)、游歷者、文人學者的來往;各地文明發(fā)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傳播與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類相處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戰(zhàn)爭和征服在帶來災難和痛苦的同時,也常常不自覺地充當了文明傳播與交流的工具。

材料二(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歸納古代人類文明交往的兩種基本方式,并各舉一例。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的“大秦”是指哪個國家,并概括其與東漢交往的特點。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晉時期常有“水旱為災";“郡國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國志》記載“黃巾起,避難南方";“遭天下亂,避難交州"。江南地區(qū)氣候條件的變遷,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視之為“暑濕”“癉熱之地,氣候環(huán)境的改善,也讓中原先進農耕技術可以迅速移用推廣、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較容易獲得土地。還應看到,農耕民在不得不遷徙時,往往傾向于選擇脫離政府強力控制之地。一旦脫離控制,他們可能激發(fā)出驚人的生產積極性和文化創(chuàng)造力,經歷“八王之亂”后,水嘉元年(307年)又出現“水嘉南渡”。永嘉南波”及其之后的移民運動,進一步把中原文化傳統的精華傳向南方,從而使南方逐漸繼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統。

——摘編自王子今《“銅駝”象征征與漢晉南遷的移民運動》材料二至晚在18世紀后期;中國與南太平洋地區(qū)已經通過海洋貿易確立聯系,由中國海產消費市場驅動的捕撈海參;砍伐檀香木及獵取海豹皮等活動,在南太地區(qū)迅速蔓延,中國與南太地區(qū)的聯系絕不僅限于海上貿馬這種相對間接的形式,也沒有止步于沿海地區(qū)。突如其來的淘金熱熱瞬間改變了內陸的魅力。1852年,澳大利亞本迪戈金礦出現了1500名華人礦工,隨后部分有經驗的華人礦工被帶到新西蘭。19世紀80年代后南太平洋各地淘金熱因資源枯竭而偃旗息鼓。華人也憑資本而非勞動力開發(fā)內陸資源。1868年,廣州人周詳移民至新西蘭,他利用當地原始森林里長的毛木耳,創(chuàng)立了新西蘭木耳產業(yè),然后用木耳產業(yè)的盈利投資建立黃油產業(yè)。1887年他開辦了三家黃油廠和一家奶油廠,其中最大的一個僅建造和裝備費就高達3700英鎊。華人移民有力地推動聯系。但華人在海外倍受排斥和歧視,在西方世界長期存在所謂的“黃禍論:

——摘編自費晟、畢以迪《近代華人移民與南太平洋地區(qū)復合生態(tài)的形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晉南遷的原因及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與南太地區(qū)聯系過程的特點。

(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人兩次南向移民給政府施政帶來的啟示12、徽派建筑和徽州村落民俗文化是珍貴的中國古代文化遺產a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稱,地處眾山環(huán)繞之中,水系縱橫。明清時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變?yōu)闃窍赂叽髮挸?、樓上簡易的形式?!胺蹓焱唏R頭墻”是其顯著的外觀特征,白色粉墻,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墻體干燥;而基于阻擋火勢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馬頭山墻。白墻黑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如詩如畫;跌落起伏的馬頭沖破了一般墻體的單調,增加了建筑的美感?;罩莸靥幫?、浙、贛三省交界處,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稱,地處眾山環(huán)繞之中,水系縱橫。明清時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變?yōu)闃窍赂叽髮挸ā巧虾喴椎男问健!胺蹓焱唏R頭墻”是其顯著的外觀特征,白色粉墻,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墻體干燥;而基于阻擋火勢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馬頭山墻。白墻黑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如詩如畫;跌落起伏的馬頭沖破了一般墻體的單調,增加了建筑的美感。——摘編自陳安生《試論徽派建筑形成的幾個條件》明清時期,徽商致富后,購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時還修譜志書,收歸族人將宗族組織和制度確立了下來?;罩葑谧逵米遄V家訓等內容嚴格約束族人,褒揚善行,懲戒惡行,如績溪《章氏家訓》教導后人勤“耕”勤“讀”,西遞《胡氏家訓》推崇“儒仕”等,并通過鄉(xiāng)規(guī)民約加強對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優(yōu)良民俗。材料二明清時期,徽商致富后,購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時還修譜志書,收歸族人將宗族組織和制度確立了下來?;罩葑谧逵米遄V家訓等內容嚴格約束族人,褒揚善行,懲戒惡行,如績溪《章氏家訓》教導后人勤“耕”勤“讀”,西遞《胡氏家訓》推崇“儒仕”等,并通過鄉(xiāng)規(guī)民約加強對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優(yōu)良民俗。

(1)概括材料一中徽州民居建筑的設計理念。

(2)根據材料二;簡析明清時期徽州村落民俗文化形成的原因。

(3)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如何傳承村落民俗文化?13、說一說材料歷史的解讀: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guī)模無與倫比。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qū)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歷史的解讀: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guī)模無與倫比。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qū)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

請回答: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該事件對世界史產生的巨大影響?!幾越芨ダ铩ぐ屠湛死蛑骶帯短┪钍渴澜鐨v史地圖集》14、中西方商貿回眸。從絲路興盛到海路大通,不僅帶來中西方商貿變化,同時也產生廣泛深刻的影響。

(1)根據提示;將時間軸補充完整。

(2)如果從地理環(huán)境的視角去理解“(陸上)絲綢之路”;以下名稱中最合適的是(單選)

A.沙漠綠洲絲綢之路B.草原絲綢之路C.游牧地區(qū)絲綢之路D.中亞絲綢之路。

(3)以下關于“絲綢之路”的兩種歷史觀點;在觀察視角上分別有何側重?綜合兩種觀點,簡要談談“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

閱讀以下某學者繪制的示意圖,回答問題。

(4)當時最能體現這一功能的代表性船只當是(單選)

A.馬可·波羅來華搭載的商船B.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

C.麥哲倫船隊的“維多利亞號”D.美國人富爾頓發(fā)明的汽船。

(5)該賦稅制度應是(單選)

A.租庸調制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畝。

(6)“儲藏”;體現明代經濟的主要特征是(單選)

A.商品經濟活躍B.朝貢貿易主導C.白銀資本雄厚D.小農經濟主體。

(7)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海路大通”對傳統中國帶來的主要影響。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2題,共8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代帝王廟帝王廟是祭祀傳說時代帝王;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對傳說時代“帝王”的祭祀;先秦時代已經有了,在其傳說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所在地舉行。北魏皇帝不但對黃帝、帝堯、帝舜等進行祭祀,還對周王朝的政治人物進行祭祀。唐玄宗在都城內修建了祭祀傳說時代圣君的廟,但祭祀多在那些帝王的都城所在地。宋代的帝王祭祀主要在其陵墓進行。元代時祭祀地點多在被祭祀者生前重要活動地區(qū)。明代是中國古代都城帝王廟的真正出現時期。明南京城歷代帝王廟中祭祀18位歷史人物,包括傳說時代圣君,還有夏、商、周、漢、唐、宋、元王朝的開國君主。洪武二十一年,又增加37位名臣從祠于歷代帝王廟,這些名臣有漢族,也有少數民族。徙都北京后,明世宗所建歷代帝王廟祭祀的帝王與南京城歷代帝王廟基本相同。清代沿襲了明代北京城歷代帝王廟。順治二年,歷代帝王廟中增加了遼、金、元三代帝王及名臣,還有明代的國君與功臣。乾隆四十九年,依據國家觀念、正統理念,乾隆提出中國歷史上的歷代王朝的歷代帝王均應具有“廟享”地位,最后歷代帝王廟享祀帝王達到188位,包括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王朝與絕大多數帝王,其祭祀內容發(fā)展為全面、系統、完整的國家祭祀,歷代帝王廟真正成為國家的廟。

——摘編自劉慶柱《不斷裂的文明史:對中國國家認同的五千年考古學解讀》從“國家認同”的角度對上述材料進行解讀。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習近平發(fā)表署名文章指出:“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偉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親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國;古代希臘的文明之光就在亞歐大陸兩端交相輝映”。

材料多元文化之間的接觸;碰撞、相互學習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進步的巨大動力;不斷地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v觀世界歷史,以文明多樣性為基礎的文明交流互鑒始終是人類文明演進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聯系地各自發(fā)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對話、相互學習、相互碰撞中攜手前行。從這樣的人文視角出發(fā),可以看到人類發(fā)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學習借鑒、互通有無、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始終是促進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正確道路。

——摘編自《文明多樣性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自信》結合中外古代史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中關于中外文明的觀點。(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15分)17、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18、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19、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B【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凱撒時期制定了儒略歷,后來經修訂成為世界通用的公歷,故選B;其他三個選項均對應錯誤,故排除ACD。2、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古時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可分析得出,社稷祭祀直接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農本特點,D項正確;社稷祭祀無法體現中華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源頭,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青銅文化,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民本特征,排除C項。故選D項。3、A【分析】【詳解】

由題干材料“問題集中在是否接納這些人、如何防范附載于他們身上的東北民族文化的擴散等方面”可知這一爭論實質是南北方的文化沖突與碰撞,A項正確;材料是人口南遷對文化的影響不是經濟重心對文化的影響,邏輯錯誤,排除B項;材料還涉及“北方新移民”,這部分人不一定是草原文明,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文化沖突不是民族融合,排除D項。故選A項。4、B【分析】【詳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認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想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guī)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和敬畏自然的思想;“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認為天地的運行自有規(guī)律,人們可以利用這種規(guī)律來改造自然,體現了人與自然巧妙結合的天人合一思想,B項正確;以人為本就是把人當作宇宙萬物之本,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崇德尚賢意思是崇敬有道德的人,崇尚有才能的人,這是墨子的一個重要主張,排除C項;“天下為公”是原始社會的特征,材料是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5、D【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05年(中國)。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建川博物館分為抗戰(zhàn)、民俗、紅色年代三大系列,藏品眾多,是國民教育重要的場所,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承載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D項正確;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建川博物館本身不屬于人類文化遺產,排除A項;“全國之首”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建川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不是四川第一所革命博物館,排除C項。故選D項。6、D【分析】【詳解】

根據“必須在其思想中有一次徹底的法律革命”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在思想中有一次徹底的法律革命是改變法律觀念,而自然法觀念契合了這個要求,故選D;平民與貴族的斗爭誕生了成文法,排除A;吸收外邦法律條文形成了萬民法,排除B;羅達不斷對外擴張是推動萬民法形成的因素,排除C。7、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中國的鐵器;絲綢和養(yǎng)蠶都先后西傳。同時;中亞、西亞的土特產也陸續(xù)傳到中國”可知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D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絲綢之路推動沿線經濟發(fā)展,A選項排除。材料強調的是絲綢之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與成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無關,B選項排除。中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不符合史實,C選項排除。

【點睛】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yè)貿易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于西漢都城長安(東漢延伸至洛陽)。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9、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中國古代創(chuàng)立的‘家國同構’的教化模式”可歸納出形成了“家國同構”的教化模式;根據材料“直接把家庭這個社會最基層的單位及人所依賴的生活環(huán)境變成了道德教化的組織機構”可歸納出家庭成為教育的基本組織機構;根據材料“古代家教首先推重儒家提出的‘孝悌’觀念”可歸納出以“孝悌”為核心內容和注重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影響: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關于影響可從促進社會教育的發(fā)展;維護社會和諧、繼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

(2)觀念:根據材料“個人的自由,若遇到國家的危機,后者更為重要”可歸納出嚴復倡導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根據材料“事閑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可歸納出黃炎培強調事業(yè)進取心、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既有主見又和諧交融。評價:結合其主張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可知,關于評價可從民族危機加深的現實、傳承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人的社會責任感及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窘馕觥浚?)特點:形成了“家國同構”的教化模式;家庭成為教育的基本組織機構;以“孝悌”為核心內容;注重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

影響:保障了社會教育的有效性和長久性;實現了家庭倫理與社會;政治倫理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家庭和社會的和諧;有利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2)觀念:嚴復倡導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

黃炎培強調事業(yè)進取心;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既有主見又和諧交融。

評價:嚴復、黃炎培的家庭教育觀念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民族危機沉重的社會現實;對優(yōu)秀文化傳統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珍視,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反映出先進中國人自覺的文化復興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時空穿透力。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1)和平交往:如玄奘西行求佛經。征服戰(zhàn)爭:如羅馬帝國的擴張。

(2)大秦:古羅馬帝國。

特點:絲綢之路開通后,雙方通過安息等國進行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東漢時期,大秦王安敦派遣使者來華,與東漢建立了直接聯系;大秦主要以金銀或特產來換取東漢精美的絲織手工業(yè)品等。11、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材料一中“漢晉時期常有‘水旱為災’;‘郡國大旱煌’”可知,北方自然災害頻發(fā);根據“黃巾起,避難南方”可知,北方戰(zhàn)亂不斷(社會動蕩);根據“遭天下亂,避難交州””可知,南方相對安定;根據“江南地區(qū)氣候條件的變遷”“氣候環(huán)境的改善”可知,南方氣候環(huán)境的改善;根據“比較容易獲得土地”可知,南方較易獲得土地;根據“農耕民在不得不遷徙時,往往傾向于選擇脫離政府強力控制之地”可知,南方部分地區(qū)政府控制力較弱。影響:根據材料一中“中原先進農耕技術可以迅速移用推廣”可知,傳播了北方先進的技術;根據“移民運動”可知,為南方帶來了大量勞動力;根據“把中原文化傳統的精華傳向南方,從而使南方逐漸繼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統”,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文化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可知,漢晉南遷推動了江南的開發(fā),傳承了中原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2)特點:根據材料二中“中國與南太地區(qū)的聯系絕不僅限于海上貿馬這種相對間接的形式;也沒有止步于沿海地區(qū)”可知,由沿海到內陸,由間接到直接;根據“18世紀后期,中國與南太平洋地區(qū)已經通過海洋貿易確立聯系”“澳大利亞本迪戈金礦出現了1500名華人礦工,隨后部分有經驗的華人礦工被帶到新西蘭”可知,由海上貿易(商業(yè))到工礦業(yè);根據“華人也憑資本而非勞動力開發(fā)內陸資源”可知,由勞動力輸出到資本投入(由勞動密集到資本密集);根據“廣州人周詳移民至新西蘭,他利用當地原始森林里長的毛木耳,創(chuàng)立了新西蘭木耳產業(y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被動參與到主動創(chuàng)業(yè)。

(3)啟示:綜合以上材料和相關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從原因、過程和影響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國人兩次南向移民給政府施政帶來的啟示主要有,應注重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適時政策引導,因地制宜,在開發(fā)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承認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民族融合或文化交流,避免種族主義?!窘馕觥浚?)原因:北方自然災害頻發(fā);北方戰(zhàn)亂不斷(社會動蕩);南方相對安定:南方氣候環(huán)境的改善;南方較易獲得土地;南方部分地區(qū)政府控制力較弱。

影響:傳播了北方先進的技術;為南方帶來了大量勞動力;推動了江南的開發(fā);傳承了中原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2)特點:由沿海到內陸;由間接到直接;由海上貿易(商業(yè))到工礦業(yè);由勞動力輸出到資本投入(由勞動密集到資本密集);由被動參與到主動創(chuàng)業(yè)。

(3)啟示:從原因看,要注重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從過程看,要適時政策引導,因地制宜,在開發(fā)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從影響看,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承認文化的多樣性;要促進民族融合或文化交流,避免種族主義。12、略

【分析】【詳解】

(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徽州。根據材料“白色粉墻;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墻體干燥”可知因地制宜;根據材料“而基于阻擋火勢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馬頭山墻”可知強調實用性(注重防水防火);根據材料“白墻黑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如詩如畫”可知注重藝術性(美感)。

(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徽州。根據材料“明清時期;徽商致富后”可知商品經濟繁榮(徽商實力雄厚);根據材料“推崇‘儒仕’”可知科舉制的推動;根據材料“通過鄉(xiāng)規(guī)民約加強對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優(yōu)良民俗”可知儒家思想強調倫理教化;根據材料“購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時還修譜志書”可知重農抑商觀念的影響;宗法觀念濃厚。

(3)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徽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從發(fā)掘、保護、創(chuàng)新和宣傳等角度分析,可知立足于人文環(huán)境和地理區(qū)位,發(fā)掘村落民俗文化;從實際出發(fā),保護村落民俗文化;注重村落民俗文化的創(chuàng)新;借助鄉(xiāng)賢力量來宣揚和傳播村落民俗文化。【解析】(1)理念:因地制宜;強調實用性(注重防水防火)注重藝術性(美感)。

(2)原因:商品經濟繁榮(徽商實力雄厚)科舉制的推動;儒家思想強調倫理教化;重農抑商觀念的影響;宗法觀念濃厚。

(3)立足于人文環(huán)境和地理區(qū)位,發(fā)掘村落民俗文化;從實際出發(fā),保護村落民俗文化;注重村落民俗文化的創(chuàng)新;借助鄉(xiāng)賢力量來宣揚和傳播村落民俗文化。13、略

【分析】【詳解】

事件:據題干“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征服的規(guī)模無與倫比”;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蒙古西征。

影響:據題干“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并結合所學可知,蒙古西征對亞歐大陸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給被征服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據題干“許多地區(qū)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并結合所學可知,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引發(fā)了較大規(guī)模的民族遷徙;據題干“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并結合所學可知,使亞洲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窘馕觥渴纠簹v史事件:蒙古西征。

影響:給被征服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引發(fā)了較大規(guī)模的民族遷徙;使亞洲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14、略

【分析】【詳解】

(1)①: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138年,張騫受漢武帝的任命,第一次出使西域;②:10世紀時,陸上交通受阻,海路漸趨發(fā)達對應宋宋朝(北宋也可);③:明初,鄭和七下西洋,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達到頂峰。

(2)結合所學知識;陸上絲綢之路從地理環(huán)境的視角可命名為沙漠綠洲絲綢之路?!吧衬G洲絲綢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之間,直至16世紀仍在使用?!皬堯q鑿空西域”的典故便源出于此。這是一條東起長安;西至羅馬的大陸通道,分為南北兩條支線。南路由敦煌出陽關西行,沿昆侖山麓穿越蔥嶺(帕米爾高原),西達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東北一帶)、安息(今伊朗)、條氏(今阿拉伯半島),最后抵達大秦(羅馬帝國)。北路由敦煌出玉門關西行,沿天山南麓跨過蔥嶺(帕米爾高原),經大宛、康居(均在今中亞地區(qū)),再向西南行與南路匯合。此道沿途多為沙漠和戈壁,由綠洲逐站相連,恰似串串珍珠。全程約7000余公里,其中4000公里位于我國境內,占總長度的二分之一強,A項正確;“草原絲綢之路”開通得比較早,公元5世紀時達到其巔峰。這條路東起蒙古高原,西至哈薩克斯坦丘陵或黑海低地,所經之處多為廣袤的草原,其開拓者當為古代馬背民族。在位于阿爾泰山麓的古墓中,曾發(fā)現了公元5世紀前后產自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排除B項;游牧地區(qū)絲綢之路即草原絲綢之路,排除C項;中亞地區(qū)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排除D項。故選A項。

(3)側重:根據材料“絲綢之路的不同部分;可以分別稱為‘玉石之路’‘香料之路’‘毛皮之路’‘瓷器之路’‘白銀之路’等”可知,觀點一側重立足不同空間,根據商路交流之物品進行解釋;根據材料“絲綢之路依次可分為:使節(jié)的時代;朝圣者的時代、商人的時代和傳教士的時代”及所學知識可知,觀點二側重立足不同時間,根據商路交流之主體變化進行解釋。價值:結合所學絲綢之路的作用可得出絲綢之路是商貿流通、人員往來、文化互鑒、傳播友誼之路等。

(4)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主導了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主要在其兩大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堅固;快速和裝備精良的西班牙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運載大量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據研究,自1571年馬尼拉大帆船航線開通后的20年間,平均每年有150噸白銀運到馬尼拉,這些白銀也大量流入中國,B項正確;馬可?波羅在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前往中國,于1275年到達元朝的首都,在中國游歷了17年,馬可?波羅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到達中國,排除A項;麥哲倫船隊進行了環(huán)球航海,首次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排除C項;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fā)明的汽船,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重大發(fā)明,排除D項。故選B項。

(5)根據材料“生產者出售產品繳納貨幣賦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賦稅制度是一條鞭法。明朝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與白銀流通量的增加,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即不但賦稅折銀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擔,折成銀兩,統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從稅銀中拿出一部分統一雇人。一條鞭法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C項正確;唐朝前期實行租庸調制,排除A項;唐朝中期廢除租庸調,實行兩稅法,排除B項;1712年,康熙帝規(guī)定以前一年的丁銀作為定額,不再增加,稱“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即位后,將這筆丁銀分攤到田賦中,稱“攤丁入畝”。從此,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排除D項。故選C項。

(6)中國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在商海中奮力拼搏,賺了錢后買房買地,才能把賺來的錢牢牢鎖住,體現了明代經濟依然以小農經濟為主體,D項正確;ABC項與“儲藏”體現的經濟特點不符,排除。故選D項。

(7)綜合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從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或從積極和消極方面等,加以概括。如:經濟:傳統絲綢之路納入全球貿易網絡,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商品經濟漸趨活躍;政府進行賦稅改革,緩解財政危機。西方力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政治:殖民者東來;政府逐漸轉向閉關自守政策;專制主義制度開始受到挑戰(zhàn)。文化:傳教士東來,傳播宗教的同時,客觀上也帶來先進科學技術;中國文化隨商貿交流影響西方等?!窘馕觥?1)①西域;②宋;③鄭和。

(2)A

(3)側重:觀點一側重立足不同空間;根據商路交流之物品進行解釋;觀點二側重立足不同時間,根據商路交流之主體變化進行解釋。

價值:商貿流通;人員往來、文化互鑒、傳播友誼之路等。(任二)

(4)B

(5)C

(6)D

(7)從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或從積極和消極方面等,加以概括。

【如:經濟:傳統絲綢之路納入全球貿易網絡,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商品經濟漸趨活躍;政府進行賦稅改革,緩解財政危機。西方力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政治:殖民者東來;政府逐漸轉向閉關自守政策;專制主義制度開始受到挑戰(zhàn)。文化:傳教士東來,傳播宗教的同時,客觀上也帶來先進科學技術;中國文化隨商貿交流影響西方等?!克摹⒄撌鲱}(共2題,共8分)15、略

【分析】【詳解】

解讀:根據題目要求,首先明確解讀角度為“國家認同”,然后立足這一角度,閱讀材料,按照時間順序將材料分為先秦、魏晉、唐代、宋元、明和清共六個層次,并逐層提取信息,隨后結合所學知識,對相關信息逐一展開解讀,如根據材料的前兩句話,可得出信息“中國古代從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對之前帝王祭祀的行為,主要在所祭祀帝王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進行”,隨后解釋這一現象,指出其說明中國很早就有對祖先認同、國家歷史認同的觀念;對“北魏時,皇帝不僅祭祀傳說時代的帝王,還祭祀周朝政治人物”這一信息的解讀應為,這表明北魏皇帝對“三皇五帝”的祖先認同和對國家歷史的認同;接下來一層的信息是“唐朝雖然在都城修建了帝王廟,但祭祀活動仍在那些帝王都城所在地舉行,宋元的祭祀活動也在被祭祀者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進行”,可解讀為這表明唐、宋、元繼承了帝王祭祀活動,也形成了對祖先和國家歷史的認同;從材料對明朝情況的介紹,可得出信息“明朝時,中國古代都城帝王廟真正出現了,祭祀活動在此舉行,祭祀的人物不僅有先代圣君,還有主要王朝的開國君主以及各族名臣”,進而說明這體現了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認同;根據材料對清代國家認同的介紹,可得出信息“清朝沿襲并發(fā)展了北京城歷代帝王廟,所祭祀的帝王包括了古代幾乎所有王朝與絕大多數帝王”,隨后說明這一信息反映出當時祭祀內容更加完善,歷代帝王廟真正成為國家的廟,成為國家歷史的一種象征;最后綜合以上各條信息,進行整體解讀,并總結規(guī)律,升華認識,說明從先秦到明清的這種帝王祭祀實際上是對共同祖先、共同國家歷史的祭祀,帝王祭祀、帝王廟的發(fā)展過程也是國家認同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正是因為這種國家認同,中華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綿延至今;整個解題過程注意提取信息充分,總結、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窘馕觥渴纠褐袊糯鷱南惹貢r期就已經有對之前“帝王”祭祀的行為;主要在所祭祀“帝王”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進行。這表明中國很早就有對祖先認同;國家歷史認同的觀念。內容+解釋北魏時,皇帝不僅祭祀傳說時代的“帝王”,還祭祀周朝政治人物,這表明了北魏皇帝對“三皇五帝”的祖先認同和對國家歷史的認同。唐朝雖然在都城修建了帝王廟,但祭祀活動仍在那些帝王都城所在地舉行,宋元的祭祀活動也在被祭祀者的中心活動地區(qū)或陵墓進行。這表明唐、宋、元繼承了帝王祭祀活動,也形成了對祖先和國家歷史的認同。

明朝時;中國古代都城帝王廟真正出現了,祭祀活動在此舉行,祭祀的人物不僅有先代“圣君”,還有主要王朝的開國君主以及各族名臣,這體現了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認同。

清朝沿襲并發(fā)展了北京城歷代帝王廟;所祭祀的帝王包括了古代幾乎所有王朝與絕大多數帝王,祭祀內容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