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1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2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3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4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 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高三生物試卷命題學校:武漢市第三中學審題學校:武漢市第十一中學考試時間:2025年元月14日上午10:15—11:30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36分)1.幾丁質是昆蟲外骨骼和真菌細胞壁的重要成分。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了幾丁質合成酶的結構,進一步闡明了幾丁質合成的過程,該研究結果在農業(yè)生產上具有重要意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擬核是真菌合成幾丁質的控制中心B.幾丁質合成酶是由多個單糖構成的多糖物質C.細胞通過跨膜運輸將幾丁質運到胞外D.幾丁質合成酶抑制劑可用于防治植物的真菌感染和昆蟲蟲害2.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用丙酮從雞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水面鋪展成單分子層,面積恰為紅細胞表面積的兩倍B.中心體是僅由兩個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組成的細胞器C.生物膜系統(tǒng)是細胞內所有的膜結構的統(tǒng)稱,包括葉綠體類囊體薄膜D.電鏡下觀察植物葉肉細胞的細胞核,可以看到的主要結構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3.免疫熒光染色法是使特定蛋白質帶上熒光標記的技術。如圖1是科學家利用該技術對小鼠(2N=40)初級精母細胞中聯(lián)會復合體(配對的同源染色體之間形成的一種復合結構)進行標記后得到的圖像,圖2表示該初級精母細胞中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其中1~8表示基因。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高三生物試卷第1頁(共10頁)A.圖1細胞中含有20個四分體,每個四分體中的兩條染色體的形狀、大小不一定都相同B.圖2中的基因5與基因7必然是相同基因,基因3與基因4可能是等位基因C.該初級精母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可能產生同時含有基因2和基因7的精細胞D.可用該技術檢測細胞膜中特定組分的運動情況4.K?和Na?是人體細胞不可缺少的離子。細胞主要通過細胞膜上的鈉鉀泵運輸K?和Na?來維持細胞內外兩種離子的相對穩(wěn)定,運輸過程如圖所示,“D”為1個天冬氨酸殘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加入蛋白質變性劑會升高離子泵跨膜運輸K?和Na?的速率B.膜上的轉運蛋白在運輸K?和Na?的過程中,都需要消耗能量C.鈉鉀泵上的“D”發(fā)生磷酸化,可改變其與K?和Na?的親和力D.細胞通過鈉鉀泵吸收Na?和排出K?的運輸方式均為主動運輸5.實驗發(fā)現(xiàn)丙酮酸脫羧產生CO?需要酶X的催化,當ATP濃度較高時,酶X被磷酸化而失活;當丙酮酸濃度較高時,會降低酶X磷酸化程度從而保證此酶活性。如圖為某動物體中與丙酮酸有關的部分化學反應,圖中①~④表示不同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①②過程為吸能反應,此過程伴隨著NADH與ATP的產生B.圖中②過程可發(fā)生在線粒體,線粒體中ATP增多會提高CO?產生速率C.圖中②過程產生的水中的氧來自丙酮酸D.經過①④過程葡萄糖中的能量的去路為轉化為其他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和熱能散失6.在研究等位基因A/a、B/b、D/d、E/c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系時,以某志愿者的精子為材料,利用DNA提取、PCR等技術隨機檢測了12個精子的相關基因,其基因組成如下表所示。若這12個精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及比例與該志愿者理論上產生的配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和比例相同,且不考慮致死和突變,各種配子活力相同。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高三生物試卷第2頁(共10頁)據表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生態(tài)位是指群落中某個物種在時間和空間上占位B.時空生態(tài)位重疊值越大,表明兩者時間同步性越強C.表中兩處生態(tài)位重疊值為0,是因為兩者在水層出現(xiàn)時間不同D.若大量捕撈斷線舌鰨,則孔蝦虎魚的數(shù)量會大量減少14.右圖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碳循環(huán)過程示意圖,甲~丁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只能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B.據圖可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乙→丙→丁C.能量和物質在乙、丙之間單向傳遞,二者之間沒有信息傳遞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能抵抗干旱,少喬木15.如果將人類為了維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質等換算為相應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積,就是生態(tài)足跡。1961年到2014年間全球生態(tài)足跡總量與生態(tài)承載力總量如圖所示。我國力爭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發(fā)酵制氫技術是為實現(xiàn)“碳中和”研發(fā)的新技術,科學家將秸稈制成發(fā)酵液培養(yǎng)某種細菌,進行發(fā)酵制氫。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碳循環(huán)平衡的破壞主要是因為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20世紀70年代后出現(xiàn)生態(tài)赤字并不意味著地球進入生態(tài)超載C.“碳中和”目標是實現(xiàn)CO?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達到平衡D.水稻、小麥的秸稈中富含纖維素,可為產氫細菌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氮源16.泡菜,古稱“菹”,《齊民要術》中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泡漬蔬菜的加工方法:“收菜時,即擇取好者,菅蒲朿之。作鹽水,令極咸,于鹽水中洗菜,即內甕中。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爛。洗菜鹽水,澄取清者,瀉者甕中,令沒菜把即止,不復調和。”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菹的正常發(fā)酵和釀酒過程不同,一般不會放出氣體B.在菹發(fā)酵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會發(fā)生變化,在制作完成后應放置一段時間再食用C.菹在發(fā)酵過程中出現(xiàn)的白膜可能是由于其他的產膜菌進入罐中繁殖而引起的D.制作過程中加入的鹽水不需要煮沸,防止殺死乳酸菌高三生物試卷第5頁(共10頁)(2)結合表中信息,分析低溫脅迫下水稻生長狀態(tài)不佳,產量下降的原因:(答出兩點)。(3)植物細胞膜是受低溫傷害的首要位點,當細胞遭遇低溫環(huán)境,其膜通透性會發(fā)生改變。相對電導率是低溫脅迫下植物細胞膜通透性的指標,其與植物抵抗低溫脅迫的能力呈反比。為改變水稻抵抗低溫的能力,科研人員對其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抗寒馴化,用電導法測定的結果如下:①據實驗結果可知:隨抗寒馴化天數(shù)增多,水稻抵抗低溫能力。A.持續(xù)增強B.先增強后相對穩(wěn)定C.持續(xù)減弱D.先減弱后相對穩(wěn)定②植物體內脫落酸通常在環(huán)境不佳時產生,故又稱為“逆境激素”。為探究脫落酸能否代替低溫進行水稻的抗寒馴化,研究人員利用電導法進行實驗。實驗思路為:Ⅰ.將長勢一致的水稻均分為組,并對每組水稻進行編號;Ⅱ.每組施加的處理分別為:;Ⅲ.每間隔一定時間檢測各組相對電導值。20.(每空2分,共16分)某種野生型瓜的果皮為深綠色,實驗人員通過對該種野生型瓜的純合品種P1進行誘變處理得到了兩種純合突變體P2、P3,P2的果皮為條紋綠,P3的果皮為淺綠色。為了研究果皮顏色的遺傳規(guī)律,實驗人員進行了以下遺傳實驗,F(xiàn)?自交產生F?,結果如表所示?;卮鹣铝袉栴}:雜交組合F?表型F?表型及比例①P1×P2深綠色深綠色:條紋綠=3:1②P1×P3深綠色深綠色:淺綠色=3:1(1)根據雜交組合①的結果可以推測,果皮深綠色和條紋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定律,且隱性性狀為。(2)根據雜交組合①和②還不能確定條紋綠和淺綠色性狀的出現(xiàn)是由同一基因突變引起的還是由不同基因突變引起的。如果要確認該結果,還要選擇純合(填表型)個體進行雜交,若雜交所得F?果皮顏色為,則條紋綠和淺綠色性狀的出現(xiàn)是由同一基因突變引起的,且條紋綠對淺綠色為顯性;若雜交所得F?果皮顏色為,則條紋綠和淺綠色性狀的出現(xiàn)是由不同基因突變引起的。高三生物試卷第7頁(共10頁)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高三生物學試卷答案1-5DCBCD6-10DBADC11-15DCCDC16-18DCC19(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6分)(1)無水乙醇藍綠可見光(2)低溫導致光合色素的含量降低,影響了光合作用的進行(2分);同時溫度降低也影響了相關酶的活性,導致光合速率降低(2分)(3)①B②Ⅰ:三組(1分)Ⅱ:一組用適當濃度的脫落酸處理并在常溫下培養(yǎng),一組用等量的清水處理并在低溫下培養(yǎng),一組用等量的清水并在常溫下培養(yǎng)(3分)(與前一空關聯(lián)給分)20(每空2分,共16分)(1)分離條紋綠(2)條紋綠和淺綠色條紋綠深綠色(3)①SacI和NheI②AAbb621(每空2分,共16分)(1)低血糖(饑餓)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2)5-HT轉運體5-HT免疫(3)給健康小鼠施加長期壓力刺激(利用健康小鼠建立具有長期緊張情緒的模型小鼠)下丘腦22(每空2分,共16分)(1)微量主動運輸食物鏈(2)優(yōu)勢種正反饋(3)乙區(qū)種植挺水植物、丙區(qū)種植沉水植物、丁區(qū)種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4)N、P等元素循環(huán)(物質循環(huán))(可以加上能量流動)食物和棲息地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高三歷史試卷命題學校:武漢市第六中學審題學校:武漢市第十一中學考試時間:2025年元月14日上午8:30——9:45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55年考古人員在湖北省京山市屈家?guī)X出土稻作遺址、蛋殼彩陶、彩陶紡輪等物品,出土石斧、石鐮等生產工具。其中,屈家?guī)X遺址發(fā)現(xiàn)的第一批人工稻谷遺存,與長江流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水稻種植水平十分接近。據此推知()A.長江流域文明領先全國B.地域文明有相似性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特征D.南北文化交流密切2.董仲舒在給漢武帝的對策中提出:“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責告知;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天盡欲扶持而安全之,事在強勉(人君改過為善)而已?!倍偈嬷饕珜?)A.君主要實行仁政B.災害是上天忠告C.陰陽五行的學說D.春秋大一統(tǒng)思想3.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頒布《親試進士條制》:凡策士,標注姓名,試卷去其卷首鄉(xiāng)貫狀別,以字號代替,交封彌官,謄寫???,用御書院封印,交考官再定等級。據此可知,科舉()A.作弊手段層出不窮B.試卷考試內容難度增大C.考試程序相對公平D.提升封彌官的政治地位4.元朝規(guī)定,民間有藏鐵尺、鐵骨朵及含刀鐵、鐵柱者,禁之。私藏甲胄全副者,處死。槍、刀、弓弩,私有10件者處死。據此可知,元朝()A.冶鐵水平較為低下B.強化社會控制C.禁止民間持有武器D.甲胄價值高昂5.明朝《刑法志》指出:“東廠之設,始于成祖。錦衣衛(wèi)之獄,太祖嘗用之。廠衛(wèi)制度職責是稽查叛逆、妖言、大奸惡等?!泵髦泻笃冢瑥S衛(wèi)職責進一步擴大,手握重權,逮捕范圍也進一步擴大。明朝出現(xiàn)了很多“大宦官”,干預朝政,專權擅政。由此可知()A.中央決策異化B.君主專制權力削弱C.監(jiān)察制度廢弛D.王朝蘊含統(tǒng)治危機高三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6.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提出:“緩進急戰(zhàn)”“先北后南”方針,最終打敗阿古柏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消息傳到北京城,老百姓鑼鼓喧天,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左宗棠也成為人們心中抗擊侵略的民族英雄。據此可知,左宗棠收復新疆()A.激發(fā)了國民愛國意識B.擴大了中國疆域面積C.增強了中國軍事實力D.解決了中國邊疆危機7.1923年,梁啟超的年輕助手、在德國研究哲學的張君勱,發(fā)起“科學與玄學的論戰(zhàn)”。張君勱以人生觀拉開了“科玄論證”的序幕,他認為人生是主觀的、直覺的、自由意志的,而且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科學無法指導人生觀。胡適和陳獨秀認為,科學是控制自然和社會的工具,科學可以解決人生問題。這次“科玄論戰(zhàn)”()A.有利于更客觀認識科學的作用B.論證科學比玄學更加合理C.導致中國近代思想界嚴重內斗D.對西方文化出現(xiàn)絕對肯定8.1928年4月日本第四師團抵達青島,開赴濟南。5月3日開始,日軍在濟南城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面對日本暴行,中國請求國際聯(lián)盟對濟南慘案進行調查,但沒有得到積極結果。中國成立交涉署,交涉署主任蔡公時等人與日本交涉中,慘遭日軍殺害。這說明民國時期外交()A.完全依靠帝國主義國家調停B.對日友好外交的希望走向了破滅C.積極抵制不平等條約的危害D.重點利用國際體系才能牽制日本9.根據晉察冀地區(qū)數(shù)據表格,可以推斷()晉察冀35個村的階級組成1937年1943年階級成分家庭占比土地占比家庭占比土地占比地主2.42%16.43%1.91%10.17%富農4.5%21.93%7.88%19.56%中農35.42%41.69%44.31%49.14%貧農和雇農47.53%19.1%40.95%20.12%A.各階層土地需要得到滿足B.地主、富農失去優(yōu)勢C.中共農村政策得到了落實D.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10.1982—1986五年中,工業(yè)生產總值一半以上的增量,是來自集體所有制的中小型企業(yè)。工業(yè)產量全部增量的1/3,是來自農村地區(qū)的企業(y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改革開放主要發(fā)展民營企業(yè)B.集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的主體C.農村地區(qū)企業(yè)產值逐步超過城市企業(yè)D.經濟發(fā)展動力源自于集體所有制企業(yè)高三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19.【戰(zhàn)爭與國際關系】(12分)戰(zhàn)爭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無法擺脫的一種現(xiàn)象,它對國際關系產生著深遠影響。無論是世界大戰(zhàn),還是地區(qū)沖突,戰(zhàn)爭都對國際關系各個方面帶來重大影響,包括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時間戰(zhàn)爭1618—1648三十年戰(zhàn)爭1840—1842鴉片戰(zhàn)爭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31—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2022—俄烏戰(zhàn)爭——摘編自梅然《戰(zhàn)爭、帝國與國際政治變遷》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選擇2個或以上的戰(zhàn)爭,圍繞“戰(zhàn)爭與國際關系”,自擬論題,展開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高三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2025屆高三上期末聯(lián)考歷史答案解析1.B【解析】材料中強調屈家?guī)X文化與長江下游文明十分接近,說明文明的相似性,故選B。A項說法錯誤,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都達到了一定文明程度。C項多元一體材料體現(xiàn)不了,材料只是兩個遺址,而且僅是南方地域文明不足以代表整體中華文明。D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南北交流。2.A【解析】材料中董仲舒強調上天警示人君,讓人君改過,實行仁義之道,故選A。B項不是材料最重要的核心,通過上天忠告,誡勉人君才是核心。C項陰陽五行材料體現(xiàn)不了。D項春秋大一統(tǒng)不是材料的內容。3.C【解析】材料中宋代頒布文書,加強科舉考試的規(guī)范,故選C。A項未涉及具體作弊手段。B項具體考試內容材料沒有涉及。D項材料只是交封彌官,并未涉及政治地位變化。4.B【解析】材料主要是對民間鐵器的管理,非常嚴格,加強社會控制。故選B。A項冶鐵業(yè)較為低下,材料沒有具體關于冶鐵技術的描述,也不符合史實。C項與材料相違背,持有數(shù)量有規(guī)定。D項甲胄價值材料未提及。5.D【解析】材料中主要講述明朝廠衛(wèi)制度的發(fā)展,后期出現(xiàn)部分大宦官的危害,故選D項。A項不符合材料。B項主要講述廠衛(wèi)“專權擅政”,宦官權力是君主權力的異化,故不選B。C項與材料意思相悖。6.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