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滬科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滬科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滬科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滬科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滬科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科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754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梭倫的演說詞:“我注目凝視,悲哀充溢著我的心,這艾奧尼亞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絕境。”據(jù)此理解不準確的是A.梭倫憂國憂民的思想B.雅典的階級矛盾相當尖銳C.對雅典民主政治的絕望D.雅典的社會危機相當嚴重2、18世紀末19世紀初;埃及社會的兩對主要矛盾是。

①外國資本主義與埃及民族的矛盾。

②農民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③農民階級與馬木路克封建統(tǒng)治的矛盾。

④馬木路克統(tǒng)治集團與奧斯曼帝國的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3、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為A.封建割據(jù)嚴重,王權衰弱B.“什一稅”的大量征收C.統(tǒng)一了《圣經(jīng)》版本且有解釋權D.是歐洲最大的封建地產所有者4、列強認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業(yè)稅)不利于洋貨競爭,提高關稅必須以取締厘金為條件。在此情況下,從1900年開始,清政府取締內地厘金以換取列強對中國提高關稅的支持??梢?,清政府取締厘金的內在動機是A.營造民族工業(yè)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B.屈從列強以贏得西方國家支持C.扭轉中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局面D.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5、公元前6世紀末,執(zhí)政官克利斯提尼取消了原有的部落組織形式,建立了十個實際上是按區(qū)域劃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緣關系的新部落。這項改革()A.激化了雅典的社會矛盾B.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C.大大削弱了貴族的政治力量D.使債務奴隸重新獲得了自由6、1975年,工黨領導下的英國政府舉行全民公投,67.23%的英國民眾支持留在“歐共體”;2016年,保守黨領導下的英國政府再次舉行全民公投,51.89%的英國人支持脫離“歐盟”,自此開啟漫長的脫歐之路。這一變化反映出英國A.對待歐洲一體化態(tài)度猶豫不決B.兩黨交替執(zhí)政致使政策不延續(xù)C.試圖建立英歐新型伙伴關系D.力求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利益7、唐代的“市”由“市令”專管或地方官兼職掌控,并規(guī)定“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縣皆置務,關鎮(zhèn)或有焉”。“務”成為各級地方市場管理和稅收機構。這反映出A.地方分裂勢力增強B.重農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市場觀念變化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8、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與完善。

(1)確立:公元前6世紀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發(fā)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紀,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9、(歷史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行政體制由秦漢的郡縣兩級制變?yōu)橹菘たh三級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層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且州郡隨意增設,地方官僚隊伍膨脹,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權。為了解決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對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的力度,設計了以整頓地方為核心;以致治安民為主旨的整體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諸實踐。

隋文帝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又裁并一些州縣,取消了地方官署選用屬吏的權力,縮減行政支出。進一步規(guī)范和明確了州縣官吏的選拔;考課、職權等有關制度。隋文帝規(guī)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縣長官不得自行選用屬吏,縣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憑籍權勢橫行地方。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約束與考核,要求他們每年年終到中央政府匯報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視使者,一次罷免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對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導,提倡節(jié)儉政治。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等(1)根據(jù)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隋文帝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的意義。10、(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中外不平等條約關系的建立,傳統(tǒng)單一的法律體制局面被打破,某些原有的國內涉外法規(guī),為條約規(guī)定所取代,打亂了清王朝的法律體系?!洞笄迓衫凡坏貌贿M行些微修改。經(jīng)過甲午戰(zhàn)爭和庚子事變的創(chuàng)巨痛深,清政府由被動走向主動,開始借鑒和吸收西方法律,“總期切實平允,中外通行”,改變以刑為主、諸法合體的傳統(tǒng)架構,建立諸法并重、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體系。例如,區(qū)分實體法和程序法,制訂刑法、民法暨訴訟法,以及其他部門法,與世界法律相銜接。但“中外通行”方針側重于“外”,如1907年開始起草的《大清民律草案》,強調“采用各國新制”,沒有很好地容納本國民事習慣,當時便遭到猛烈抨擊。民國初年,最終成為廢案?!幾岳钣瘛吨型鈼l約關系與晚清法律的變化》(1)根據(jù)材料;概括晚清法律改革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晚清法律改革。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911年;清政府在考察歐美各國之后,認識到“憲政之進行無不以戶籍為依據(jù),而戶籍法編訂又必由民法與習俗而成”“民政部編訂戶籍法奏折”,在參考東西各國之良規(guī)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戶籍法》單行法規(guī)。該法規(guī)共8章;184條。其內容突出了戶籍管理機構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觀念上仍視戶籍為管理人口統(tǒng)制的手段,強化戶籍統(tǒng)制功能。法規(guī)將表現(xiàn)歐美個人主義的個人身份證書和體現(xiàn)中國家族主義的傳統(tǒng)戶籍相結合,剔除了傳統(tǒng)戶籍中資產登記項目。戶籍開始成為傳遞人口信息、個人私權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純粹是國家管制人口的工具。此外,法規(guī)既規(guī)定了民眾有呈報戶籍之義務,也規(guī)定了民眾對戶籍吏處置不當行為有提出訴訟抗告的權利,將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起來,廢除了以往民眾只是義務載體的陋習。

——摘編自竇希銘《民國初年戶籍制度變遷研究》(1)根據(jù)材料;指出清末《戶籍法》所體現(xiàn)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該法規(guī)制定的背景。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縱容豪強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給予免稅免役的特權。而中小地主和較富裕的自耕農,為逃避繁重的稅斂和差役,寧愿托庇于官紳和豪強之家,偽立契約,假稱土地已典賣,自己淪為佃戶,實則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種,但要把收獲物的一部分交給官紳和豪強之家。材料二北宋初期的納稅戶,除繳納賦稅之外,還要依其戶等到各級政府分輕重不同的差役。因為官紳地主、富商大賈都享有免稅特權,各種差役都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農身上。材料三張居正改革的重點是整頓賦役制度,以扭轉財政危機。他認為造成財政危機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隱占土地,逃避賦稅。要想搞清這個問題,必須清丈土地。1578年(萬歷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國土地,凡莊田、民田、職田、蕩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全國田畝總計7013976頃。雖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數(shù)額少,但比弘治十五年以來增多了。這說明清丈工作是比較徹底的,對于改變“小民稅存而產去,大戶有田而無糧”的現(xiàn)象,起了一定的作用。——《中國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四一條鞭法者,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于官。一歲之役官為僉募。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費,量為增減;銀差,則計其交納之費,加以增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并為一條,皆計畝征銀,折辦于官,故謂之一條鞭。立法頗為簡便。嘉靖間,數(shù)行數(shù)止,至萬歷九年乃盡行之?!睹魇贰な池浿径べx役》請回答:

(1)北宋初期的土地和賦稅政策造成了哪些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王安石在變法中主要采取了哪兩項措施?

(2)梁啟超認為王安石變法中有兩項措施在宋代起到了近代“文明國家”銀行的作用;你認為應該是指哪兩項措施?

(3)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材料一中所述的張居正改革的重點是什么?為此他在經(jīng)濟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4)張居正為賦稅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有何影響?13、【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遼圣宗(983—1031年在位)幼年即位,和母親承天太后共同執(zhí)掌朝政40年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強了遼朝的國力,與強鄰北宋簽定了“澶淵之盟”,確立了兄弟之國的政治關系。他們重視人才的選拔,不但信任有才能的契丹貴族,而且重視任用漢官、漢將,將科舉取士作為選官方式之一,建立了主持科舉考試的常設機構。圣宗與太后參考宋朝制度,確立了官員考核辦法,獎勵清勤自持者,懲治貪酷,使朝野風氣較為清正。圣宗時又多次更定法令,規(guī)定奴婢犯罪由官府治罪,主人不得擅殺。同時,遼圣宗還不斷完善訴訟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機構。自阿保機(872—926年)以孔子學說為治國的主導思想以來,儒家思想在遼朝統(tǒng)治集團中的影響逐漸加深。遼圣宗稱唐太宗、后唐明宗和宋太祖、太宗為“五百年來中國之英主”,積極學習中原的統(tǒng)治方式和思想文化。圣宗多次下詔倡導忠、孝、節(jié)、義等封建意識形態(tài)和行為規(guī)范,改變游牧民族中貴壯賤老、別籍異居、收母執(zhí)嫂的傳統(tǒng)。隨著各種制度和機構的健全、完善,遼朝的文治漸興,史學也有所發(fā)展,修史制度也漸趨完備。契丹與遼朝的歷史從口耳相傳進入了使用本身的文字記錄階段,為研究契丹民族和遼朝的歷史保留了大量珍貴資料?!园讐垡涂偩帯吨袊ㄊ贰?/p>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遼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遼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積極作用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09年,威廉姆·洪堡創(chuàng)辦柏林大學,提出大學的組織原則是:“寂寞與自由成為高等學術機構范圍內起支配作用的原則”。蔡元培曾留學德國多年,對新人文主義的洪堡式大學推崇備至。1917年,蔡元培擔任危難之中的北京大學校長,對北京大學進行改革:一是改變學生的觀念,要求他們以求學術為天職;二是廣延“終身研究學問者為師”;三是突出文、理二科;四是確立學術自由原則;五是改學年制為選科制,任學生自由擇課擇師;六是改革講義制度,留出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研究;七是倡立學生自治會;八是實行“教授治?!?;九是開男女同校之先河。這些改革,使北京大學變成了一所生機勃勃的現(xiàn)代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發(fā)源地。其辦學模式和思想迅速為其他大學所效法,影響很快波及中國整個高等教育界。——摘編自周川《中國近代大學校長與自由主義教育》等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蔡元培教育改革的理念。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蔡元培教育改革的因素。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作為一種重要的軍需物資和生產資料,牛革(皮)被廣泛運用于軍器制造、手工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重視。五代時期,對牛革的需求更為急切,各政權對牛革采取的基本措施都是“悉令輸官”“革盡納官”,對普通百姓違犯牛革禁令者采取嚴厲處罰措施。952年,后周政府規(guī)定只征收以前牛革總額的三分之一,且根據(jù)民戶擁有田畝的多寡進行攤派,且沒有明確規(guī)定送納的時間。此外,還允許民間合理合法的使用和貿易。宋初基本上沿襲了后周的政策,同時又規(guī)定牛革可以折變繳納,也通過“納價錢”代替繳納實物。同時,政府將民戶手中剩余的牛革購買入官?!幾杂伪?、周云《論五代及宋初的牛革政策》

(1)根據(jù)材料;概括后周和宋初牛革政策與此前政策的變化。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后周和宋初牛革政策改革的影響。16、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和埃及;其城市歷史源遠流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其城市發(fā)展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隨著1798年法國侵入埃及和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埃及與中國的歷史開始由傳統(tǒng)國家向現(xiàn)代國家過渡,其城市在西方文明的撞擊下開始接受新文明的洗禮。

——車效梅《開羅、上海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比較研究》(1)結合時代背景;概述1798年法國入侵前,埃及的政治;經(jīng)濟狀況如何。

(2)埃及通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農耕文明向近代文明的過渡;簡述其措施。

(3)埃及和中國向現(xiàn)代國家過渡的過程有何相似性?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4題,共36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fā)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造背經(jīng)濟必然性的客觀規(guī)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由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

——《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達通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fā)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造背經(jīng)濟必然性的客觀規(guī)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由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

——《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達通順)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fā)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造背經(jīng)濟必然性的客觀規(guī)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由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

——《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達通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關于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比較。從表中提取相關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邏輯清晰,史論結合。)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4題,共16分)21、請從下面表格列舉的改革措施中選擇三項;

(1)說明它屬于哪項改革(3分);簡單解釋該項改革措施的內容(3分)。

(2)說明三項改革分別代表的歷史發(fā)展趨勢。(6分)

。序號。

改革措施。

1

軍功爵制。

2

因信稱義。

3

解負令。

4

廢除包稅制。

5

易服裝;講漢話。

6

先定論。

7

設京師大學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贖買。

10

殖產興業(yè)。

22、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城郊有個叫克里埃尼圖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貧困,不具備擔任官職的財產資格。后來,克里埃尼圖斯開辦作坊,生產葡萄酒并銷往海外市場。5年后,他的年總收入達到了280麥斗,躋身于第三等級。

請回答:

(1)根據(jù)梭倫立法;躋身第三等級的克里埃尼圖斯能享受怎樣的政治權利?(3分)

(2)如何評價梭倫確立的財產等級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倫對國家權力機構和司法制度又進行了哪些改革?(6)23、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主導的盟國軍事占領當局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內容如下:。人權指令

釋放政治犯;廢除治安維持會;修改憲法

社會改革指令

解放婦女;支持工人運動;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廢

除壓制性制度;經(jīng)濟機構民主化

經(jīng)濟改革指令

將財閥企業(yè)分割;限制地主對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國家與神道分離

開除公職指令

禁止舊議員參與選舉

——摘編自《東亞三國的近現(xiàn)代史》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戰(zhàn)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推動日本改革的目的。24、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城郊有個叫克里埃尼圖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貧困,不具備擔任官職的財產資格。后來,克里埃尼圖斯開辦作坊,生產葡萄酒并銷往海外市場。5年后,他的年總收入達到了280麥斗,躋身于第三等級。

請回答:

(1)根據(jù)梭倫立法;躋身第三等級的克里埃尼圖斯能享受怎樣的政治權利?(3分)

(2)如何評價梭倫確立的財產等級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倫對國家權力機構和司法制度又進行了哪些改革?(6)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C【分析】由梭倫演講詞可知,此時為梭倫改革前,梭倫因愛奧尼亞陷入絕境而擔心,心情悲哀沉重。體現(xiàn)梭倫憂國憂民的思想,故A項正確。梭倫改革前,貴族的專橫和壓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貴族與平民的矛盾嚴重。與題意“陷入絕境”相符,故B項正確。此時雅典未確立民主政治,且材料未反映,故C項錯誤。梭倫改革前,雅典社會動蕩嚴重阻礙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且梅加臘等城邦實力已趕上并超過雅典。雅典社會危機嚴重。與題意“陷入絕境”相符,故D項正確。C項符合題目的要求,故答案選C。2、C【分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埃及,統(tǒng)治者是馬木路克封建統(tǒng)治集團,農民階級與他們的矛盾日益激化;另一方面,英法等國向埃及滲透勢力,使埃及出現(xiàn)了民族危機,故①③正確;此時的埃及民族資本主義沒有發(fā)展起來,因此,農民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故②錯誤;此時的埃及已經(jīng)擺脫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故④錯誤。所以本題答案為C項,ABD錯誤。3、D【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控制歐洲大約1/3的土地,這些土地由教堂和大小僧侶掌控,采用封建的剝削方式,所以天主教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封建地產所有者,故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占支配地位,故D正確;封建割據(jù)嚴重,王權衰弱不屬于主要原因,故A錯誤;教會向信徒征收“什一稅”,但這也不是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占支配地位的主要原因,故B錯誤;歐洲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掌握著《圣經(jīng)》的解釋權,以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控制,但這不是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占支配地位的主要原因,故C錯誤。4、D【分析】【詳解】

依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厘金是地方政府征收的商業(yè)稅,收入除以一定數(shù)額報效中央外,很大一部分由地方當局自由處置,表現(xiàn)出封建地方割據(jù)性,成為地方督撫擅專的經(jīng)濟基礎,所以清政府取締厘金的內在動機是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清政府取締厘金的內在動機是解決其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并非促進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B選項是清政府取締厘金的外因;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清政府提高進口關稅的要求,并非扭轉進口額大于出口額的逆差局面。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5、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將部落“按區(qū)域劃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緣關系”表明,克利斯提尼改革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削弱了貴族的政治力量,故答案為C項。6、D【分析】【詳解】

從1975年的超過六成贊同“留在‘歐共體’”,到2016年超過一半贊同“脫離‘歐盟’”,這一變化的背后是歐洲內部和世界形勢的深刻變化。1975年英國“留歐”是因為更多英國人認為留在歐共體利大于弊,而2016年選擇“脫歐”則是更多人認為“留歐”損害了英國利益,如移民問題、福利政策等等。所以“脫歐”與“留歐”反映的是英國面對國內外形勢為保障自身最大權益而作出的不同決定。故答案為D項。A項,兩次公投結果相異并不能充分體現(xiàn)英國對待歐洲一體化猶豫不決,這僅是兩個不同階段英國人的不同態(tài)度,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兩黨交替執(zhí)政,公投是英國全體公民的決定,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英國人在“留歐”“脫歐”上的糾結,未涉及英國與歐盟建立新型伙伴關系,排除。7、C【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材料內容可知,唐朝“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規(guī)定非州縣不得設市并以市令來管理市,在宋代“凡州縣皆置務,關鎮(zhèn)或有焉”,規(guī)定設務來管理地方市場,說明市的管理有所變化,表明政府市場觀念發(fā)生變化,故C選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唐到宋,政府對市的管理方面的變化,無法體現(xiàn)地方分裂勢力增強,故A選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一直貫徹重農抑商政策,故B選項錯誤;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宋代時期,坊市制度打破了時空限制,而不是坊市制度日益完善,故D選項錯誤。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8、略

【分析】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劃分十個地區(qū)部落取代過去的四個氏族部落,以五百人會議代替梭倫創(chuàng)立的四百人會議,創(chuàng)立十將軍委員會和陶片放逐法,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級官職向廣大公民開放,為貧苦公民參加政權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證,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故答案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窘馕觥靠死固崮岵死锶?、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9、略

【分析】【詳解】

(1)本問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隋文帝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又裁并一些州縣”,可以看出減少地方區(qū)劃層級和行政區(qū)的數(shù)量;根據(jù)材料“進一步規(guī)范和明確了州縣官吏的選拔、考課、職權等有關制度”,可以看出進一步規(guī)范和明確州縣官吏制度;根據(jù)材料“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約束與考核,要求他們每年年終到中央政府匯報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視使者,一次罷免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對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導,提倡節(jié)儉政治”,可以看出加強對各級官吏的監(jiān)督和教育。

(2)本問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隋文帝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的意義需要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從當時角度來看,減少地方區(qū)劃層級和行政區(qū)的數(shù)量有利于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安定;長遠來看,則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鑒,影響深遠。

整體分析:本題引用隋文帝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的材料,設置兩個問題,涉及改革“內容”“歷史意義”的考查,難度相對簡單。一般來說,關于改革史的內容,常見題型是主觀題,主要考查學生概括材料、比較不同、說明特點、指出原因、評述/評析觀點、思考啟示等等。對策:熟悉考點是基礎;多記誦,滾瓜爛熟;閱讀材料有技巧;首尾句、標點符號;組織答案須謹慎;審清題、簡單草稿;要點序號不能忘。序號化、書寫清楚?!窘馕觥浚?)內容:減少地方區(qū)劃層級和行政區(qū)的數(shù)量;進一步規(guī)范和明確州縣官吏制度;加強對各級官吏的監(jiān)督和教育。

(2)意義: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安定;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鑒。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根據(jù)“某些原有的國內涉外法規(guī);為條約規(guī)定所取代”;“清政府由被動走向主動,開始借鑒和吸收西方法律”、“建立諸法并重、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體系”可知晚晴法律改革的特點主要是受條約關系刺激,有被動轉向主動,吸收借鑒西方法律,強調諸法并重、諸法并立。

(2)根據(jù)“傳統(tǒng)單一的法律體制局面被打破”、“與世界法律相銜接”、“沒有很好地容納本國民事習慣”等內容可知,晚晴法律改革是建立近代法律體系的嘗試,對促進中國法制近代化、更好的融入世界、推動中國近代社會轉型都有積極意義。但晚晴的法律改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產物,而且沒有很好的容納本國民事習慣,最終被時代所拋棄。【解析】(1)在條約關系的刺激下啟動;清政府態(tài)度由被動轉向主動;以西方法律為指導;強調諸法并重;諸法分立。

(2)是建立近代法律的最初嘗試,促進中國的法制近代化;有利于更好融入世界,推動中國社會的近代化轉型;晚清法律的變化是不平等條約關系刺激下的產物,充斥著濃重的半殖民地色彩,且部分法案脫離實際現(xiàn)實,不具有可行性。11、略

【分析】(1)根據(jù)材料“在參考東西各國之良規(guī)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戶籍法》單行法規(guī)”可概括為效仿西方戶籍制度;與國際接軌;根據(jù)材料“其內容突出了戶籍管理機構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觀念上仍視戶籍為管理人口統(tǒng)制的手段,強化戶籍統(tǒng)制功能”可概括為突出戶籍管理機構的地位,強化戶籍統(tǒng)制功能;根據(jù)材料“戶籍開始成為傳遞人口信息;個人私權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純粹是國家管制人口的工具”可概括為突出個人私權的保護;還可從戶籍管理法制化、中西結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存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據(jù)材料“1911年;清政府在考察歐美各國之后”和結合所學知識可從西方民主思想的廣泛傳播;歐美戶籍制度的影響、清末新政等方面思考作答。

點睛:本題引用清代進行鹽政改革的材料,設置兩個問題,涉及改革“特點”“背景”,難度相對簡單。解題的關鍵是根據(jù)材料關鍵信息“在參考東西各國之良規(guī)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戶籍法》單行法規(guī)”“其內容突出了戶籍管理機構的地位,反映了政府在觀念上仍視戶籍為管理人口統(tǒng)制的手段,強化戶籍統(tǒng)制功能”等,緊扣設問,逐一分析概括歸納即可。一般來說,關于改革史的內容,常見題型是主觀題,主要考查學生概括材料、比較不同、說明特點、指出原因、評述/評析觀點、思考啟示等等?!窘馕觥浚?)特點:效仿西方戶籍制度;與國際接軌;突出戶籍管理機構的地位,強化戶籍統(tǒng)制功能;突出個人私權的保護;戶籍管理法制化;中西結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存。

(2)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民主思想的廣泛傳播;向西方學習的不斷深入,歐美戶籍制度的影響;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推行,清政府為挽救統(tǒng)治危機的需要。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豪強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給予免稅免役的特權”和“各種差役都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農身上”,可歸納為土地兼并嚴重;賦役不平等,逃避賦稅現(xiàn)象嚴重;政府賦稅收入減少,財政困難。第三小問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理解為:免役法;方田均稅法。

(2)本問考查的是對王安石變法措施的理解。青苗法靈活地將常平倉;廣惠倉的儲糧折算為本錢;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貸給農民、城市手工業(yè)者,以緩和民間高利貸盤剝的現(xiàn)象,同時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市易法就是政府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這就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根據(jù)材料中“起到了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的作用“的提示,應該指青苗法和市易法。

(3)由材料“張居正改革的重點是整頓賦役制度;以扭轉財政危機”,從而歸納張居正改革的重點內容。由材料“要想搞清這個問題,必須清丈土地”,從而歸納出張居正改革在經(jīng)濟上首先采取的措施。由“清丈工作是比較徹底的,對于改變“小民稅存而產去,大戶有田而無糧”的現(xiàn)象,起了一定的作用”,可見張居正改革比較徹底,為賦稅制度的變革奠定了基礎。

(4)由材料“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于官”“以及土貢方物,悉并為一條,皆計畝征銀”,可見張居正改革清丈土地,徭役合并為一,不再區(qū)別銀差和力役,一律征銀。一般民人不再親自出力役,官府需要的力役,則拿錢雇人應差。這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收,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獲得較大的人身自由。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有利于穩(wěn)定農業(yè)的發(fā)展,而大量農產品流入市場,刺激了商品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關系萌芽的發(fā)展?!窘馕觥浚?)問題:土地兼并嚴重;賦役不均;逃避賦稅的現(xiàn)象嚴重;政府賦稅收入減少;財政困難。措施:免役法、方田均稅法。

(2)青苗法和市易法。

(3)整頓賦稅制度。丈量土地。比較徹底;為賦稅制度的變革奠定了基礎。

(4)一條鞭法。影響:國家稅收增加;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獲得較大的人身自由;穩(wěn)定農業(yè)的發(fā)展;大量農產品流入市場,刺激了商品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關系萌芽的發(fā)展。13、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jù)材料“他們重視人才的選拔;不但信任有才能的契丹貴族,而且重視任用漢官;漢將”、“確立了官員考核辦法,獎勵清勤自持者,懲治貪酷”、“遼圣宗還不斷完善訴訟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機構”、“儒家思想在遼朝統(tǒng)治集團中的影響逐漸加深”、“改變游牧民族中貴壯賤老、別籍異居、收母執(zhí)嫂的傳統(tǒng)”、“遼朝的文治漸興,史學也有所發(fā)展,修史制度也漸趨完備”即可概括出改革的特點是注重吸收中原統(tǒng)治方式;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注重揚棄契丹民族舊有傳統(tǒng);重視政治與法制建設;重視官員的選拔與考核;改革措施全面、深入;以富國強兵為目的;改革持續(xù)時間久,效果明顯;改革順應時代發(fā)展,得到較廣泛支持。

(2)結合遼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特點即可分析出作用,需要從增強了遼朝的國力、促進了遼朝的文化進步與思想繁榮、促進了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加速了契丹民族封建化進程等角度進行分析?!窘馕觥浚?)特點:①注重吸收中原統(tǒng)治方式;②以儒家思想為指導;③注重揚棄契丹民族舊有傳統(tǒng);④重視政治與法制建設;⑤重視官員的選拔與考核;⑥改革措施全面;深入;⑦以富國強兵為目的;⑧改革持續(xù)時間久;效果明顯;⑨改革順應時代發(fā)展,得到較廣泛支持。

(2)作用:①增強了遼朝的國力;②促進了遼朝的文化進步與思想繁榮;③促進了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④加速了契丹民族封建化進程。14、略

【分析】【詳解】

(1)理念:根據(jù)材料“改變學生的觀念;要求他們以求學術為天職”“實行‘教授治?!笨芍匾晫W術(教授治校);根據(jù)材料“確立學術自由原則”可知,學術自由;兼容并包;根據(jù)材料“突出文;理二科”可知,文理兼修;根據(jù)材料“任學生自由擇課擇師”“倡立學生自治會”可知,學生主體;根據(jù)材料“改革講義制度,留出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研究”可知,注重創(chuàng)新。

(2)因素:根據(jù)材料“蔡元培曾留學德國多年,對新人文主義的洪堡式大學推崇備至”可知,西學東漸;根據(jù)材料“蔡元培擔任危難之中的北京大學校長,對北京大學進行改革”可知,個人的教育使命感與責任感;根據(jù)材料時間“1917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或救亡圖存和反帝愛國運動的影響);北洋軍閥的倒行逆施;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根據(jù)蔡元培教育改革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西教育思想的影響;近代中國教育處于轉型時期等等?!窘馕觥?1)理念:重視學術(教授治校);注重創(chuàng)新;學生主體;學術自由;兼容并包;文理兼修。(任答3點)

(2)因素:中西教育思想的影響;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或救亡圖存和反帝愛國運動的影響);近代中國教育處于轉型時期;北洋軍閥的倒行逆施;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個人的教育使命感與責任感;西學東漸。(任答3點)15、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952年;后周政府規(guī)定只征收以前牛革總額的三分之一,且根據(jù)民戶擁有田畝的多寡進行攤派,且沒有明確規(guī)定送納的時間。此外,還允許民間合理合法的使用和貿易。宋初基本上沿襲了后周的政策”可得出降低征收總額且不規(guī)定時間;根據(jù)民戶田畝數(shù)量攤派;允許民間使用和貿易;根據(jù)“同時又規(guī)定牛革可以折變繳納,也通過‘納價錢’代替繳納實物。同時,政府將民戶手中剩余的牛革購買入官?!笨傻贸隹梢岳U納貨幣或其他物品;政府收購牛革。

(2)結合材料和所學可得出適應了封建賦稅制度的變化趨勢;根據(jù)“且根據(jù)民戶擁有田畝的多寡進行攤派”可得出政府放松了對民間的限制,減輕了百姓負擔;推動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便利了百姓生活;根據(jù)“同時,政府將民戶手中剩余的牛革購買入官?!钡贸鼍徑饬松鐣?,促進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窘馕觥?1)降低征收總額且不規(guī)定時間;根據(jù)民戶田畝數(shù)量攤派;允許民間使用和貿易;可以繳納貨幣或其他物品;政府收購牛革。

(2)適應了封建賦稅制度的變化趨勢;政府放松了對民間的限制,減輕了百姓負擔;推動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便利了百姓生活;緩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根據(jù)所學知可以從政治;經(jīng)濟兩個角度來回答。

(2)考查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內容的掌握。根據(jù)所學知識可以從創(chuàng)辦近代工廠;改革行政制度和軍事改革等方面來分析出答案。

(3)首先明確中國向現(xiàn)代化過渡的重要事件是洋務運動;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再與阿里改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窘馕觥浚?)①政治上: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下各政治集團混亂;社會動蕩不安。②經(jīng)濟上:盛行包稅制,農業(yè);手工業(yè)遭到嚴重破壞,階級矛盾激化。

(2)①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②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行政制度;③實行軍事改革,建設一支強大的近代化軍隊。

(3)①都是在遭到西方工業(yè)文明侵略后做出的回應;②都是從學習西方先進的工業(yè)文明開始;③早期都沒有改變原有的政治體制;④都準備建立一支強大的近代化軍隊。四、論述題(共4題,共36分)17、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題型,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依據(jù)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據(jù)材料和所學對于提出的觀點進行闡釋。本小問,首先依據(jù)材料“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觀點是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闡述結合商鞅變法的背景、影響解答即可?!窘馕觥坑^點: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闡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導致各國進行改革,鍥而不舍、不畏強權、主張嚴刑峻法的商鞅順應時勢,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促使秦國實力增強,迅速崛起,為秦國完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18、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題型,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依據(jù)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據(jù)材料和所學對于提出的觀點進行闡釋。本小問,首先依據(jù)材料“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觀點是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闡述結合商鞅變法的背景、影響解答即可?!窘馕觥坑^點: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闡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導致各國進行改革,鍥而不舍、不畏強權、主張嚴刑峻法的商鞅順應時勢,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促使秦國實力增強,迅速崛起,為秦國完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19、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題型,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依據(jù)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據(jù)材料和所學對于提出的觀點進行闡釋。本小問,首先依據(jù)材料“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觀點是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闡述結合商鞅變法的背景、影響解答即可?!窘馕觥坑^點: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闡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導致各國進行改革,鍥而不舍、不畏強權、主張嚴刑峻法的商鞅順應時勢,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促使秦國實力增強,迅速崛起,為秦國完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20、略

【分析】【詳解】

本題從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比較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民間習俗等相關。就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來看,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注重家族觀念和“忠”“孝”“仁”義”,祈盼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充滿了中國式的人情味道。而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則宗教色彩濃厚,同時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特色,注重人性、親情的表達,同時體現(xiàn)了對個體勞動的尊重?!窘馕觥空擃}: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東西方不同文明的產物;體現(xiàn)了鮮明的文化特色。

闡述: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同時受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地域風俗、民間信仰影響,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注重家族觀念和“忠”“孝”“仁”義”,祈盼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充滿了中國式的人情味道。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宗教色彩濃厚,同時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特色,注重人性、親情的表達,同時體現(xiàn)了對個體勞動的尊重。五、簡答題(共4題,共16分)21、略

【分析】試題分析:(1)1項屬于商鞅變法;2項屬于宗教改革的內容;3項屬于梭倫改革的內容。商鞅變法實行軍功爵制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宗教改革因信稱義掌握了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和精神上的自由;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緩解了平民的不滿情緒。(2)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也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宗教改革是西方人文精神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梭倫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軌道。

考點:商鞅變法;宗教改革;梭倫改革。

點評: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是我國進入封建社會的重要標志。商鞅變法廢除井田,開阡陌,法律上承認了土地私有;廢除分封制,實行縣制,從而廢除了世襲的特權。商鞅變法在推動秦國的富強、最后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