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項目六任務二清熱藥_第1頁
6.2項目六任務二清熱藥_第2頁
6.2項目六任務二清熱藥_第3頁
6.2項目六任務二清熱藥_第4頁
6.2項目六任務二清熱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藥學概論主

李本俊全國高職高專藥學類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編委會主

李本俊副主編蘇

喻松仁

蕾編

委(以姓氏筆畫為序)

虹(長春醫(yī)學高等??茖W校)田

丹(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喬繼峰(山東醫(yī)藥技師學院)孫

濤(山東醫(yī)藥技師學院)成國春(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朱曼迪(遼寧醫(yī)藥職業(yè)學院)李本?。ㄟ|寧醫(yī)藥職業(yè)學院)蘇

鑫(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季有波(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姜

蕾(山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聶金娜(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喻松仁(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目錄

模塊一基礎理論項目一中醫(yī)藥學概述項目二基礎理論知識模塊二發(fā)病與診斷項目三

病因病機項目四

診斷方法模塊三中藥及中成藥應用項目五

中藥基礎項目六常用中藥項目七方劑基礎項目八常用方劑及中成藥模塊四臨床應用項目九

疾病防治項目十

內(nèi)科常見病選方指導項目十一外科常見病選方指導項目十二婦科常見病選方指導項目十三兒科常見病選方指導項目十四常見病證選方訓練

模塊三中藥及中成藥應用

項目六常用中藥

任務二清熱藥

趙某,男性,42歲。因左手背部被沸水燙傷,遂前往醫(yī)院就診。就診時癥見:左手背紅腫明顯,起數(shù)個大小不等的水泡,部分出現(xiàn)破潰,并有淡黃色液態(tài)物質(zhì)滲出。診斷后,醫(yī)生開出以煅石膏、牡蠣等藥為主的處方,囑其研末外敷。請您完成以下任務:1.為何方中不用生石膏而選用熟石膏?2.請您簡述中藥炮制的主要意義?任務導入一、含義

清——清除、清泄熱——熱邪、熱證

凡以清泄里熱,治療里熱證為主要功用的藥物。

表熱(每挾風邪)——治宜疏散風熱。選辛涼解熱表藥

半表半里熱——治宜和解退熱。選柴胡、黃芩、青蒿等證 里熱實熱——氣血臟腑實熱

虛熱——陰虛發(fā)熱等治宜清泄里熱

選清熱藥 二、藥性

味多為苦,次為甘,性寒或涼

歸經(jīng):(詳見分類)多屬沉降藥性性味苦寒,易傷脾陽

三、功用與分類:

清熱瀉火藥——清熱瀉火——用治氣分實熱證清泄清熱燥濕藥——清熱燥濕——用治濕熱證及火毒證里熱

清熱涼血藥——清熱涼血——用治營、血分實熱證治里清熱解毒藥——清熱解毒——用治熱毒證熱證清虛熱藥—清虛熱—用治虛熱證

陰虛內(nèi)熱證

溫病后期,邪熱未盡,夜熱早涼四、配伍:1.兼表證者,配解表藥。2.兼積滯便秘者,配瀉下藥。3.氣血兩燔者,清熱瀉火藥與清熱涼血藥同用。4.清虛熱藥,常配清熱涼血和清熱養(yǎng)陰之品。5.體虛者,配補虛藥。五、使用注意:

1.辨明虛熱、實熱后辯證選藥。

2.寒涼(尤其是苦寒性大者),易傷脾陽,脾胃虛寒者慎用。

3.苦燥傷陰,陰虛患者,慎用苦燥之品,或配養(yǎng)陰之品同用。

4.甘寒助濕,有濕者慎用甘寒之品。

5.陰盛格陽之真寒假熱證禁用清熱藥。

六、現(xiàn)代藥理研究:1、抗病原體:如夏枯草、知母、黃連等20多種藥。2、解熱:如石膏、知母等20多種藥。3、解毒(對細菌毒素或其他毒物的解毒作用):三黃、銀花、穿心蓮等。4、抗驚厥:如水牛角、犀角等5、鎮(zhèn)靜:如水牛角、丹皮、赤芍等6、鎮(zhèn)痛:如梔子、丹皮等

。7、促進吞噬細胞數(shù)量增加或功能加強:如石膏、生地、苦參等。8、抗炎9、對免疫功能的調(diào)節(jié)(如增強T細胞功能、體液免疫等)10、對心血管作用(如降壓、擴冠、抗心律失常等)11、對消化系統(tǒng)作用(如抗?jié)?、解痙、利膽、護肝等。)12、血液系統(tǒng)作用(如降血脂、抗凝、止血等。)

第一節(jié)清熱瀉火藥一、性味:多甘,次苦,性寒。二、歸經(jīng):多入胃、肺、肝經(jīng),次入心、腎經(jīng)。三、功效:清熱瀉火。四、應用:氣分實熱證,癥見壯熱、口渴、汗出、煩躁、脈洪大。

知母石膏石膏知母一、共性:

1.性味:甘,寒。(肺,胃經(jīng))

2.功用:清熱瀉火

治肺胃實熱,發(fā)熱煩渴等氣分除煩止渴

實熱證。常相須為用,如白虎湯(清肺胃實熱)治咳喘、熱病煩渴、消渴證等二、個性:石膏(辛):1.寒涼性大于知母,味辛善于解肌退熱(清解)。

肌膚大熱——白虎湯用治高熱發(fā)斑(熱入血分,氣血兩燔)

外感高熱

清泄肺熱:肺熱咳嗽,可配麻黃2.清肺胃實熱要

清胃火:用治胃火(熱)之口渴、

牙痛等3.煅用收斂生?。河弥委彲兙脻⒉皇湛冢瑵裾?,水火燙傷等。用量用法:煎服,15-60克,打碎先煎。

內(nèi)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使用注意:脾胃虛寒、陰虛內(nèi)熱證忌用。

知母(苦):

(上)清肺之中,亦能潤肺——用治

肺陰虛之燥咳(二母散)1.滋陰潤燥

(質(zhì)潤多液)潤腸——治腸燥便秘(清潤)(中)生津止渴——治陰虛消渴證2.滋陰降火(下)用治腎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

常配黃柏,如知柏地黃丸。

注:清熱瀉火宜生用,滋陰潤燥宜鹽水炙用天花粉蘆根

蘆根天花粉

一、共性:1.性味:甘,寒。(歸肺胃經(jīng))2.功用:清熱、生津——治熱病津傷口渴及肺熱咳嗽。

二、個性:蘆根(寒):1.清熱力較勝,善清肺熱,兼能祛痰排膿,還治肺癰(常用葦莖);2.除煩止嘔:用治胃熱嘔吐。3.兼利尿——治熱淋(小便短赤,尿道澀痛)天花粉(微寒):1.味兼微苦,生津作用勝于蘆根,多用于肺胃有熱陰津不足及消渴證(玉液湯)。2.清肺潤燥——治肺熱燥咳。3.消腫排膿:用治瘡癰腫毒。可促進消散(初起),成膿后可排膿(仙方活命飲)?!镆a(chǎn):終止中期妊娠(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肌注)★抗癌:治惡性葡萄胎及絨毛膜上皮癌(注射液)★抗艾滋病毒:治艾滋病(天花粉蛋白)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中期引產(chǎn)率高),反烏頭。

梔子善清三焦之火,又清氣血之熱一、性味:苦,寒.(心肝肺胃三焦經(jīng),)二、功用:1.瀉火除煩:-----瀉肺胃火:治肺胃熱盛證。-----尤善清心除煩:用治熱病煩悶,燥擾不寧----梔子豉湯

-----瀉三焦之火:高熱煩躁----黃連解毒湯2.清熱利濕:用治(1)濕熱黃疸,常配茵陳、大黃,如茵陳蒿湯。(2)濕熱下注之淋濁、帶下、陰癢等,如八正散3.涼血止血:用治血熱出血(如吐、衄血)。4.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瘡瘍腫毒(配金銀花,蒲公英等),跌打損傷(生梔子調(diào)黃酒外敷)。三、使用注意:(1)本品具輕瀉,故脾虛便溏者不宜用。(2)瀉火宜生用(走氣分),止血宜炒炭用(走血分)。胃熱煩嘔生姜汁炒夏枯草一、性味:苦、辛、寒二、功用:

1.清肝明目——治目赤腫痛,頭痛眩暈。配菊花等。(現(xiàn)代發(fā)現(xiàn)其有降壓作用,用治高血壓屬肝熱或陽亢者。)2.消腫散結:治肝郁化火,痰火互結之瘰疬、癭瘤。(治瘰疬:+玄參、連翹等,治癭瘤:+昆布、海藻等)三、用量問題:

多用10-15克,但也用多者至60克。有報道稱:本品可引起或輕或重的毒性反應。脾胃虛寒者宜小,有過敏史者慎用。決明子決明子

一、性味:甘、苦、咸,微寒二、功用:1、清肝明目:肝熱者,配夏枯草、菊花。治目赤目暗肝腎虛者,配杞子、菟絲子;

為治虛實目疾之佳品。2、潤腸通便——治腸燥便秘。3、瀉肝火,平肝陽:治肝火或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對高血脂、高血壓均有一定作用,尤宜老人飲用。炒后有香味。淡竹葉淡竹葉一、性味:甘、淡,寒二、功用:1.清熱除煩——治熱病煩渴2.通利小便——治心火上炎及移熱于小腸的口瘡尿赤,水腫尿少,黃疸尿赤等

★淡竹葉、竹葉的來源區(qū)別

熊膽一、性味:苦,寒二、功用:--清熱解毒——用于瘡瘍、咽喉腫痛--息風止痙——用于肝風抽搐等--清肝明目——用于肝熱目赤腫痛、眼生翳膜三、用量用法:1~2.5g,多入丸、散劑。其它清熱瀉火藥藥

名功

效主

治要

點使用注意竹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熱病煩熱,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澀痛長于清心瀉火除煩虛寒證當忌用淡竹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熱病煩熱,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澀痛長于清熱利尿滲濕虛寒證當忌用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肝火目赤,燥熱便秘既清肝熱,又益腎陰,治目疾無論肝熱或陰虧皆宜氣虛大便溏薄者當慎用谷精草清肝熱,疏風熱,明目退翳肝火目赤,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翳障入肝、胃經(jīng),風熱目疾,用之甚良血虛證當慎用密蒙花清熱養(yǎng)肝,明目退翳目生翳障,肝虛有熱,目昏干澀專入肝經(jīng),目赤翳障虛實均可陽虛內(nèi)寒者當慎用青葙子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目生翳障專入肝經(jīng)肝腎不足者當慎用,青光眼當忌用第二節(jié)清熱燥濕藥

一、性味:味苦,性寒二、歸經(jīng):上、中、下三焦三、功用:

均能清熱燥濕——用治濕熱證。

多兼能清熱瀉火解毒——治火毒證。四、應用:濕熱證----發(fā)熱、胸腕痞悶、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為主癥五、使用注意:苦寒多能傷胃陽,苦能傷陰,故脾胃虛寒、津液虧損者應慎用。

黃芩黃柏黃連黃芩黃連黃柏一、共性:性味:苦,寒(入大腸經(jīng))功用:清熱燥濕:治濕熱證(如濕熱泄痢、黃疸、瘡疹等)瀉火解毒:用治氣分實熱證(如壯熱煩渴)

熱毒諸癥(如瘡瘍腫毒)劑型:1.粉劑----用三黃中任一種碾成粉末,外撒于傷口2.紗條----用三黃中任一種煎成50%的濃度,用剪成條的紗布浸入湯中,取出引流或外貼3.軟膏-----用三黃中任一種碾成粉末,并加入凡士林調(diào)成漿糊,外敷4.洗劑-----用三黃中任一種煎成10%的濃度,加4%的硼酸,清洗瘡面二、個性:黃芩:1、苦寒性三者中最小2、氣味較薄,作用偏于上焦和大腸,善清肺和大腸火——多用治治肺熱咳嗽,上焦熱盛的壯熱煩渴,咽喉腫痛,胃腸濕熱證此外清膽火而解少陽熱,用于邪在少陽往來寒熱,常與柴胡相伍。3、涼血止血——用治血熱出血,常與白茅根和生地相伍。4、清熱安胎——用治胎熱不安。用法: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熱多酒炒。黃連:1、苦寒性最大,清熱、燥濕力勝2、味厚氣濃,長于清中焦?jié)駸?,為除胃腸濕熱,治濕熱泄痢嘔吐之要藥。3、清熱瀉火力強,善清心、胃之火,兼能清肝火,用治:心火亢盛之高熱神昏,或心煩不眠,如黃連解毒湯吐血衄血及胃熱嘔吐、牙痛、消谷善饑,如清胃散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引起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常配吳茱萸同用,如左金丸。4、清熱解毒力強――常用治癰瘡疔毒、皮膚濕瘡、耳目腫痛等,尤善治疔毒。用法:姜汁炙用清胃止嘔,酒炙清上焦火,豬膽汁炒清肝膽火。炒用降低寒性。

黃柏:1、苦寒下達,善清下焦?jié)駸帷嘤糜跐駸釒?+蒼術,如三妙散)、淋濁(+車前子)及下肢腫痛、陰部濕疹(+苦參)2、尤善瀉腎火,瀉火以堅陰(存陰),退虛熱——用治腎陰虛,相火妄動之陰虛發(fā)熱、盜汗、遺精等(常配知母)。用法;清熱燥濕解毒多生用,瀉火除蒸退熱多鹽水炙用。

苦參龍膽龍膽苦參一、共性:1.苦寒2.功用:清熱燥濕—用治下焦?jié)駸狳S疸、帶下、陰腫陰癢,濕疹等。3.苦寒性大,脾胃虛寒者慎用。不宜多服久服。二、個性:龍膽:“葉如龍葵,味苦如膽,因以為名”《本草綱目》1、主入肝膽-----善清肝膽及下焦?jié)駸帷?、長于清瀉肝膽實火------無論肝膽有熱之目赤耳聾,或肝經(jīng)熱盛,熱極生風之高熱、手足抽搐,或肝火之頭痛眩暈均有良效。如龍膽瀉肝湯??鄥ⅲ?、長于祛風殺蟲止癢-----擅治疥癬、濕瘡、膿皰瘡、婦女陰癢。常與黃柏、蛇床子、百部相伍2、且能利尿------用于小便不利。常與車前子、滑石相伍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食少便溏或陽衰精冷之證忌用??鄥⒎崔继J。其它清熱燥濕藥藥

名功

效主

治要

點使用注意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利尿濕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濕疹疥癬,小便不利善于清下焦?jié)駸崞⑽柑撊跫瓣幪摻騻呒捎没虍斏饔?,反藜蘆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濕熱瘡毒,濕疹疥癬;黃疸尿赤,濕熱痹痛長于治療濕熱黃疸、疥癬、濕瘡虛寒患者當慎用秦皮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止帶,明目熱毒瀉痢,濕熱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長于清大腸濕熱脾胃虛寒者當忌用第三節(jié)清熱解毒藥一、性味:味多苦,性均寒(主入胃肝肺心大腸經(jīng))二、功用:

癰腫疔瘡,丹毒、

蟲蛇咬傷、燒傷、清熱解毒——治熱毒證溫疫、溫毒、(清解熱毒、火毒)

咽喉腫痛、痄腮、

熱毒血痢、

其它發(fā)熱性疾病.

三、配伍及使用注意:針對上面不同的病因、癥候而選藥。根據(jù)病情及兼證適當配伍,如

熱毒在血——配清熱涼血藥,

火熱熾盛——配清熱瀉火藥,

挾濕——配利濕、或燥濕、或化濕藥,

熱毒血痢里急后重——配活血行氣藥,

瘡瘍屬虛——配補氣養(yǎng)血托瘡藥物。凡陰證、寒證不宜服用。連翹黃花條忍冬藤金銀花

金銀花連翹一、共性:性味:寒(心肺經(jīng))功用:清熱解毒癰腫疔瘡治風熱表證疏散風熱

溫病初起如銀翹散

二、個性:金銀花:(銀花、雙花、二寶花)情歌:“天地氤氳夏日長,金銀二寶結鴛鴦,山盟不與風霜改,處處同心歲歲香”1、味甘。2、清熱解毒力強,為治療一切瘡癰陽證的要藥。

--------內(nèi)外癰均可用,如腸癰、肺癰等,單用煎服,或外敷;或配伍用,均有效果3、涼血止痢——治熱毒血痢。單煎濃服,或配白頭翁等。

4、銀花露——清熱解暑-----治暑熱煩渴,瘡癤、熱痱。

連翹:1、味苦。2、善消癰散結,有“瘡家圣藥”之稱-----用治瘡癰、瘰疬、痰核等。3、清心利尿------治熱淋澀痛(尤連翹心)熱入心包證(高熱煩躁)黃翹清熱解毒力弱;青翹清熱解毒力強;連翹心長于清心熱。

蒲公英魚腥草敗醬草蒲公英魚腥草敗醬草紫花地丁紅藤共:清熱解毒,消散瘡癰----外科用藥,常用于陽性瘡癰(內(nèi)癰如闌尾炎,外癰如搭手---蜂窩組織炎)----配伍時相須合用(五味消毒飲)一、個性:

蒲公英

一、性味:苦、甘,寒。

二、功用:

1、解郁散結力佳------長于治乳癰(良藥),亦

治腸癰

2、清熱利濕

熱淋澀痛(車前子,金錢草相伍)

治利尿通淋

濕熱黃疸(茵陳,梔子相伍)單用也有效

魚腥草

1、芳香透散,入肺經(jīng)清瀉肺熱-------治肺癰要藥2、利尿通淋——治熱淋(車前子,金錢草,海金沙等相伍)3、含揮發(fā)油,不宜久煎敗醬草1、味兼苦,氣味濁(濁氣走下焦)--------治腸癰要藥2、祛瘀止痛——治產(chǎn)后瘀阻腹痛

紫花地丁

1、解毒作用較強-------善治疔毒(根深牢固,外似米粒,而內(nèi)大如團不可搖動)

2、用于毒蛇咬傷(半邊蓮,蚤休相伍)

紅藤1、善治腸癰,為治腸癰腹痛的要藥2、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經(jīng)行腹痛,風濕痹痛板藍根大青葉大青葉板藍根青黛一、共性:性味:寒(同出一物)功用:

1.清熱解毒

痄腮,丹毒

治熱毒瘡瘍

2.涼血

熱毒發(fā)斑

肺熱咳嗽二、個性:大青葉:1、味苦、性大寒2、善涼血消斑——為溫毒斑疹之要藥

溫熱病,熱入氣分證

3、清熱中也治外感風熱

(表里兩清)溫病初起板藍根:1、味苦2、善清利咽喉——常用于熱毒咽喉腫痛青黛(大青葉色素加工品):1、主入肝經(jīng)----長于瀉肝經(jīng)實火以定驚---驚風抽搐,

暑熱驚癇2、味咸,亦能消斑

★抗癌——治多種腫瘤(用靛玉紅)貫眾

一、性味:苦,微寒。有小毒。二、功用:

預防流感、麻疹、流腦等

流感、風熱感冒

1.清熱解毒:用于痄腮

斑疹

瘡瘍

2.殺蟲——用于多種腸道寄生蟲

3.涼血止血——用于血熱之出血證此外,用治燙傷、帶下、高血壓等。

三、使用注意:1.清熱、殺蟲——生用;止血——炒用2.貫眾入藥的品種多,其中的綿馬貫眾含綿馬素有毒,能麻痹隨意肌、刺激胃腸道、損傷視神經(jīng)、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見震顫、驚厥、延腦麻痹等),其在腸道不易吸收,但腸中脂肪過多時,可促進吸收,引起中毒。穿心蓮穿心蓮

一、性味:苦,寒二、功用:

外感風熱,溫病初起1.清熱解毒

肺熱咳嗽(善清肺)咽喉腫痛

治肺癰

癰腫瘡毒

毒蛇咬傷(斬蛇劍,日行千里)2.清熱燥濕濕熱瀉痢治熱淋澀痛

濕疹瘙癢射干

山豆根射干山豆根一、共性1、性味:苦寒2、功用:清熱解毒治熱毒咽喉腫痛

利咽喉肺熱咳嗽二、個性射干:(清肺)祛痰,用于痰盛咳喘。對咽痛兼痰多者尤宜。山豆根(廣豆根)1、苦寒性大,并消腫止痛,善治火毒熾盛的咽喉腫痛,為喉科要藥2、亦治實火牙痛,癰腫瘡毒

★抗腫瘤-用于癌證

白花蛇舌草一、性味:微苦、甘,寒二、功用:1.清熱解毒,消癰腫:

①癰瘡腫毒用于:②腸癰

③熱毒咽喉腫痛

④毒蛇咬傷可煎服,或鮮品搗汁服,搗爛外敷等。2.清熱利濕,利尿通淋:

用于:熱淋小便短赤、澀痛臨床上也用于濕熱黃疸,膽石癥等

★抗腫瘤:體外試驗能抑制多種癌細胞,用治多種癌癥,如食管、胃、直腸、肝、宮頸、膀胱、鼻咽、肺、絨毛膜等癌,淋巴肉瘤,白血病等。

白頭翁白頭翁一、性味:苦,寒二、功用:1.清熱解毒,涼血止?。河糜冢?)熱毒血?。ㄒ帲?,配黃連、秦皮等,如白頭翁湯(2)濕熱瀉?。?)配伍溫里藥物,也可用于冷積久痢。2.此外,用于

陰癢,如滴蟲性陰道炎

瘧疾,配青蒿,常山等土茯苓土茯苓

一、性味:甘、淡,平二、功用:

解毒(熱毒、濕毒、汞毒)

利關節(jié),除濕

梅毒(抑制梅毒螺旋體)要藥治汞中毒之肢體拘攣瘡瘍濕熱淋濁、帶下等附(一)清熱瀉火藥小結清石膏——透解肌熱,(煅)收斂生肌肺清熱瀉火,除煩止渴胃知母——滋陰潤燥,滋腎降火熱蘆根——祛痰排膿,除煩止嘔,利尿 清熱,生津天花粉——生津力優(yōu),消腫排膿清梔子——瀉三焦火邪,清熱利濕,心 涼血止血,解毒,消腫止痛除蓮子心——安神、澀精、止血煩竹葉——善于清心火,生津 利尿淡竹葉——長于滲利小便熊膽——息風止痙,清熱解毒 夏枯草——善于瀉肝火,消散郁結清 平肝陽(降血壓)肝決明子——潤腸通便明谷精草——疏散風熱目密蒙花明目退翳青葙子

其它清熱解毒藥藥名功效主治要點使用注意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利濕通淋瘡瘍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熱淋治外內(nèi)癰之常品陰疽及脾胃虛寒者當忌用野菊花清熱解毒癰疽疔癤、丹毒;咽喉腫痛,風火赤眼治癰腫瘡毒常用品脾胃虛寒者及孕婦不宜用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梅毒;熱淋,帶下,濕疹瘡毒為治梅毒的要藥肝腎陰虧者當慎用熊膽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息風止痙熱毒瘡癰;目赤翳障;驚癇抽搐為治療目赤翳障的要藥虛寒者當忌用山豆根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為治熱毒咽痛之要藥過量易致嘔吐、腹瀉等副作用馬勃清熱解毒,利咽,止血咽喉腫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傷出血為治咽喉腫痛的常用藥風寒勞咳失音者當忌用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熱毒血??;瘡癰腫毒;崩漏便血為治熱毒血痢之常用藥脾胃虛寒者及孕婦當慎用鴉膽子清熱解毒,治痢截瘧,腐蝕贅疣熱毒血痢,冷積久??;瘧疾;雞眼贅疣為治熱毒血痢、冷積久痢之常用藥胃腸出血及肝病患者當慎用漏蘆清熱解毒消癰,通乳瘡癰、乳癰腫痛;乳房脹痛,乳汁不下為治乳癰之要藥氣虛,孕婦及瘡面平塌者當忌用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癰腫疔瘡,乳癰腸癰,丹毒腫痛;毒蛇咬傷為治疔瘡之要藥虛寒者當忌用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腸癰,肺癰,瘡癰;瘀阻腹痛為治腸癰之要藥脾胃虛弱、食少泄瀉者當慎用第四節(jié)清熱涼血藥一、藥性:性味性:均寒涼味:多甘苦咸歸經(jīng):多入心肝經(jīng)二、功用:

清熱涼血(清解營血分之熱)用治:(1)營血分實熱證,癥見煩躁高熱,甚至神昏譫語,身熱夜甚,舌絳;

(2)斑疹或出血等。三、使用注意:營陰同源,熱入營血,常傷陰劫液,故常配伍養(yǎng)陰增液之品(沙參、麥冬等)。

玄參生地黃

生地黃玄參一、共性:1.性味:甘、苦,寒。質(zhì)膩。2.功用:(1)清熱涼血——用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證。(2)養(yǎng)陰——用治熱病津傷口渴。

陰虛內(nèi)熱,津傷口渴。注意:性寒,質(zhì)潤,脾虛便溏者不宜服用。

二、個性:生地:(1)以甘味為主,甘寒質(zhì)潤,清熱養(yǎng)陰力強,為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的要藥。常用于:

溫熱病熱入營血之壯熱神昏等,配玄參等

溫熱病后期之夜熱早涼,配青蒿等

消渴證(降血糖)-----玉泉散

腸燥便秘,配玄參、麥冬等,如增液湯

陰虛內(nèi)熱★從唐宋開始廣泛用于藥膳,如地黃粥(2)涼血止血,用治血熱出血。

玄參:

(1)兼咸味

(2)上能清肺熱滋肺陰,下能清腎中虛火而能養(yǎng)陰,還解毒散結,常用治:

陰虛火旺之咽喉腫痛,配麥冬等,如玄麥甘桔湯熱毒咽喉腫痛,配薄荷、板藍根等,如普濟消毒飲瘡瘍腫毒,配金銀花、連翹等脫疽(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配金銀花、甘草等,

如四妙勇安湯痰火郁結之瘰疬痰核,配浙貝母,如消瘰湯赤勺牡丹皮牡丹皮赤芍一、共性:1.性味:苦,微寒。2.功用: 熱入營血證(1)清熱涼血——治血熱出血證(2)活血祛瘀——治血瘀證,如血瘀痛經(jīng)、閉經(jīng)、癥瘕、跌打損傷等。3.使用注意:月經(jīng)過多,孕婦不宜用二、、個性

牡丹皮:

1、兼辛味

2、清熱涼血之功比赤芍強,能透發(fā)陰分伏熱外出,善退無汗骨蒸,用于溫病后期,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等。(青蒿鱉甲湯)

3、涼血消癰——用于腸癰,常配大黃。

癰瘡腫毒

赤芍:

1、活血祛瘀力強于牡丹皮,并止痛,常用于血瘀諸痛。

2、瀉肝火——用于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膜,配菊花等。

紫草紫草

一、性味:甘、咸、寒二、功用: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1)熱入營血,熱毒發(fā)斑等,配赤芍、蟬蛻,如紫草快斑湯。(2)麻疹紫黑,疹出不暢,配牛蒡子等,如紫草消毒湯;預防麻疹,單用或配甘草等(3)瘡瘍、濕疹、燙火傷,可單用植物油泡成油浸劑,或制膏外涂或敷

三、使用注意:性寒而滑,在輕瀉作用,脾虛便溏者慎用。水牛角水牛角一、性味:咸,寒二、功用:

清熱涼血,解毒消斑:治:1.溫熱病,熱入營血證

2.血熱之出血證三、用法用量:銼碎先煎:6~15g銼末沖服:

(水牛角代犀角作清熱涼血藥,有似犀角性能,收載于藥典中,但水牛角力弱,用量是犀角的5~6倍。)清熱涼血——用于營血分熱證生地黃——兼涼血止血養(yǎng)陰(生津)清玄參——解毒散結熱牡丹皮——善治無汗骨蒸涼活血祛瘀血赤芍——止痛,兼清瀉肝火紫草——活血,透疹解水牛角——涼血止血毒其它清熱涼血藥藥

名功

效主

治要

點使用注意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為治熱毒血滯之斑疹、麻疹的要藥脾虛便溏者當忌用水牛角清熱涼血,解毒消斑熱入營血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