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教案湘教版_第1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教案湘教版_第2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教案湘教版_第3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教案湘教版_第4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教案湘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0第6講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地球表面形態(tài)1.地殼的物質組成(1)礦物①概念:具有確定化學成分、物理屬性的單質或者化合物,是化學元素在巖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單元。②存在形式: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③分類:金屬礦和非金屬礦。(2)巖石①概念:是巖石圈中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體積較大的固態(tài)礦物集合體。②分類:按成因可分為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2.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1)地質循環(huán)①概念:巖石圈和其下的軟流層之間存在著大規(guī)模的物質循環(huán)。②能量來源:主要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的衰變。(2)巖石的轉化循環(huán)物質的名稱:①巖漿巖;②沉積巖;③變質巖;④巖漿。巖石形成過程:A:巖漿上升(或侵入)的冷卻凝固作用;B: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C:變質作用;D:高溫熔化作用。3.板塊的含義地球表層的巖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塊,而是被斷裂帶分割成很多單元,每一個單元為一個板塊。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邊界比較活躍。4.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1)板塊名稱:地球表層的巖石圈被斷裂帶分割成六大板塊,如圖中A為歐亞板塊、B為太平洋板塊、C為印度洋板塊、D為美洲板塊、E為非洲板塊、F為南極洲板塊。(2)板塊邊界類型:生長邊界、消亡邊界。(3)板塊運動對宏觀地形的影響eq\b\lc\{(\a\vs4\al\co1(板塊張裂——裂谷、海嶺(大洋中脊),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海岸山脈、海溝、島弧,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褶皺山脈、高原))5.內力作用及表現(xiàn)形式(1)能量來源: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chǎn)生的熱能。(2)主要表現(xiàn)形式: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圖中甲、乙為地殼運動造成的,丙是巖漿活動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形式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地殼運動水平運動形成綿長的斷裂帶和巨大的褶皺山系(如圖甲)垂直運動引起地勢的起伏改變和海陸變遷(如圖乙)巖漿活動巖漿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如圖丙)變質作用一般發(fā)生在地殼深處,不能干脆塑造地表形態(tài)(3)結果:使地表變得凹凸不平。6.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tài)(1)褶皺:圖中A、B處水平巖層發(fā)生彎曲,形成褶皺。其中A處巖層中間向上隆起,叫背斜;B處巖層中間向下凹陷,叫向斜。(2)斷層:圖中C處巖層發(fā)生斷裂,兩側的巖層沿斷裂面產(chǎn)生顯著的位移,稱為斷層。其中E處叫地壘,常發(fā)育成陡峻的山峰;D處叫地塹,常發(fā)育成盆地或谷地。7.火山、地震活動和地表形態(tài)(1)火山活動常形成火山錐、火山口等多種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殼斷裂和錯動。8.外力作用及表現(xiàn)形式,(1)能量來源:主要是太陽輻射能。(2)主要表現(xiàn)形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tài)分布地區(qū)風化作用使地表巖石被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注:土壤是在風化殼基礎上演化而來的)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化)侵蝕作用風力侵蝕風力吹蝕和磨蝕,形成戈壁、風蝕凹地、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蝕侵蝕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形谷,使坡面裂開,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tài)潮濕、半潮濕地區(qū)(例:長江三峽、黃土高原地表的千溝萬壑、瀑布)溶蝕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坎坷,地表水易滲漏有可溶性巖石(石灰?guī)r)分布地區(qū)(例:桂林山水)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蝕平原、冰蝕凹地等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例:挪威峽灣、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國”芬蘭)積累作用冰川積累雜亂積累,形成冰磧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流水積累形成沖積扇(河流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河漫灘平原(河流中下游)顆粒大、比重大的先積累,顆粒小、比重小的后積累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黃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風力積累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丘)和沙漠邊緣的黃土積累干旱內陸及鄰近地區(qū)(例: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丘、黃土高原的黃土)(3)結果: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于平緩。微點1板塊≠地殼板塊是巖石圈被斷裂帶分割成的地理單元。地殼是巖石圈的組成部分。微點2海溝不是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海溝是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擠壓時,大洋板塊因密度大、位置低,俯沖到大陸板塊底部形成的。裂谷則是大陸板塊張裂形成的。微點3印度洋板塊≠印度板塊印度洋板塊屬于六大板塊之一,大板塊可分成若干小板塊,印度板塊是印度洋板塊中的小板塊。微點4精確理解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1)同時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結果往往相互滲透、疊加在一起。(2)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區(qū)域,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有主次之分的。(3)就全球規(guī)模的運動而言,以水平運動為主,以垂直運動為輔。微點5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的區(qū)分(1)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導致的巖層變形變位,它是地殼運動的“蹤跡”,主要有褶皺(向斜、背斜)、斷層。(2)構造地貌是由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特征,它的主要類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懸崖等。特殊留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斷塊山均為地貌類型。微點6“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內力作用的結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內力作用的基礎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對于困難的褶皺,不能僅從地表形態(tài)上區(qū)分,而應依據(jù)地下巖層的彎曲狀況及巖層的新老關系推斷。微點7斷層和斷裂的區(qū)分推斷某一構造是不是斷層的依據(jù):一看巖體是不是受力產(chǎn)生裂開;二看沿斷裂面兩側巖塊是否有明顯的錯動、位移。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是斷層,若只有裂開但無位移不能算作斷層,而僅為斷裂。微點8河流凹岸與凸岸凹岸、凸岸指的是陸地向內凹或外凸,不是指河流。如下圖所示,圖中甲、丁為凸岸,乙、丙為凹岸。微點9推斷侵蝕岸和積累岸(1)平直河段按地轉偏向力推斷,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蝕,左岸積累。(2)曲流河段則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蝕,凸岸積累。如圖所示:

微點10峽谷與峽灣(1)峽谷:“V”形,是狹而深的河谷,多發(fā)育于地勢起伏大的山區(qū),由河流猛烈下切侵蝕形成。(2)峽灣:冰川槽谷被海水沉沒形成的狹窄的海灣。特點是狹長、曲折、岸壁陡峭,峽灣在挪威西海岸最為典型。微點11圖解外力作用之間的關系風化作用使地表巖石由堅硬變得松動、裂開、易被侵蝕,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運過程中不斷發(fā)生積累,結果使下層的碎屑物質被壓緊、固結形成新的巖石。新的巖石出露地表后再次發(fā)生上述過程,如下圖所示:微點12正確區(qū)分沖積扇和三角洲主要從兩方面區(qū)分:一是從位置上區(qū)分,沖積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旁邊。二是從組成物質上區(qū)分,沖積扇組成物質困難,顆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狀物質為主。微點13積累地貌(1)洪(沖)積平原:土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澇,是高產(chǎn)田所在地。(2)河漫灘平原:土壤肥沃,易旱易澇,糧食產(chǎn)量不穩(wěn)定。(3)三角洲:土壤肥沃,易發(fā)生鹽堿化,影響糧食生產(chǎn)。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高考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獻給人類的最宏大奇觀之一。櫻島火山巖漿噴出地表形成的巖石類似于()A.黑色玄武巖 B.灰色石灰?guī)rC.褐色沉積砂巖 D.肉紅色花崗巖【圖解思路】【嘗試解答】A1.三大類巖石沉積巖eq\o(→,\s\up7(固結成巖),\s\do5())eq\b\lc\{\rc\}(\a\vs4\al\co1(礫巖,砂巖,頁巖))常含有化石,具有層理構造已生成巖石eq\b\lc\{(\a\vs4\al\co1(石灰?guī)r,頁巖))eq\o(→,\s\up7(變質作用),\s\do5())變質巖eq\b\lc\{(\a\vs4\al\co1(大理巖,板巖))2.常見巖石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類型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巖漿巖①侵入巖質地堅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崗巖板材;②噴出巖形態(tài)各異,??勺鳛樾蕾p石材,如玄武巖制作的盆景;③巖漿巖經(jīng)過了高溫冷凝,富含多種金屬礦物沉積巖①石灰?guī)r是最常見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學生產(chǎn)原料,如水泥生產(chǎn)、鋼鐵生產(chǎn)和玻璃生產(chǎn)等;②沉積巖中富含非金屬礦產(chǎn),如煤、石油、自然氣等變質巖①大理巖是由石灰?guī)r經(jīng)高溫高壓變質而成的,質地堅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裝飾板材;②板巖是頁巖經(jīng)高溫高壓變質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③石英巖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④很多變質巖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屬礦物花崗巖是一種致密、堅硬,無孔隙、流紋及層理結構的巖石,其袒露區(qū)常形成獨特的“石蛋”地貌。圖1所示“石蛋”體形巨大,表面光滑,無明顯棱角。據(jù)此回答1~2題。1.形成“石蛋”的巖石類型是圖2中的()A.a(chǎn) B.bC.c D.d2.與“石蛋”地貌形成親密相關的是()①巖漿活動②變質作用③地殼運動④搬運積累⑤風化侵蝕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⑤解析:第1題,形成“石蛋”的巖石是花崗巖,屬于侵入巖。圖中b表示侵入巖。第2題,巖漿在地下冷凝形成花崗巖;經(jīng)地殼運動,地下花崗巖出露地表,受外力的風化侵蝕形成“石蛋”地貌。答案:1.B2.A(2024·河北定州中學月考)下左圖是某同學去廣西旅游時繪制的地貌素描圖;下右圖為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甲、乙、丙、丁為沉積物、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讀圖,回答3~4題。3.從地殼物質循環(huán)角度看,形成圖示地貌的巖石最有可能是右圖中的()A.甲 B.乙C.丙 D.丁4.形成圖示地貌的地質過程是()A.侵蝕搬運—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固結成巖B.外力沉積—固結成巖—地殼抬升—流水侵蝕C.固結成巖—地殼運動—地殼斷裂—流水侵蝕D.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剝蝕—侵蝕搬運解析:第3題,廣西的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的巖石為石灰?guī)r,為沉積巖。在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中,甲為沉積巖,乙為沉積物,丙為巖漿巖,丁為變質巖。第4題,圖示地貌是經(jīng)過外力沉積,然后固結成巖形成沉積巖,隨著地殼抬升,受到流水侵蝕作用所形成的。答案:3.A4.B板塊構造學說(高考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獻給人類的最宏大奇觀之一。2024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櫻島活火山頻頻噴發(fā)。該火山形成于板塊的消亡邊界。下列火山中,同樣形成于消亡邊界的是()A.南美大陸西部的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島??死鹕紺.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東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馬扎羅火山【圖解思路】【嘗試解答】A1.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巖石圈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被斷裂帶(海嶺、海溝等)分割成六大板塊;這些板塊“漂移”在軟流層之上,不停地運動;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2.板塊運動邊界類型分類板塊張裂區(qū)板塊碰撞區(qū)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邊界類型生長邊界消亡邊界消亡邊界運動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嶺高峻的山脈海岸山脈、海溝、島弧舉例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等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落基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海溝示意圖3.板塊構造學說的應用(1)利用邊界類型可推斷某海疆或兩大陸之間距離的改變趨勢如紅海地處板塊生長邊界處,因此其面積將漸漸變大;而地中海地處板塊消亡邊界,因此其面積將漸漸變小,其兩側的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之間距離將漸漸變小。(2)說明火山、地震分布的規(guī)律: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而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活躍,因此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活動。eq\a\vs4\al()(1)澳大利亞、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塔斯馬尼亞島位于印度洋板塊。(2)冰島——歐亞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大西洋“S”形海嶺上——生長邊界。(3)新西蘭南、北二島——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消亡邊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脈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2024·荊州中學期中)下圖示意某區(qū)域板塊及巖漿的運動狀況。讀圖,回答1~2題。1.推動板塊運動的能量主要是()A.太陽輻射能 B.海洋潮汐能C.地球內部熱能 D.地球重力能2.下列水域的形成,與圖示板塊運動結果基本吻合的是()A.地中海 B.日本海C.里海 D.紅海解析:第1題,板塊運動的能量主要是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產(chǎn)生的熱能。第2題,圖示兩大板塊相背運動,中間區(qū)域漸漸擴大,屬于生長邊界。紅海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屬于生長邊界,面積漸漸變大。答案:1.C2.D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2024·高考全國卷Ⅲ)貝加爾湖(如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jiān)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jù)此回答1~2題。1.貝加爾湖形成于()A.地殼斷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斷河流2.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A.湖區(qū)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徑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圖解思路】【嘗試解答】1.A2.C(2024·高考天津卷)讀圖文材料,回答3~4題。3.依據(jù)圖中信息推斷,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類型不同的最主要緣由是()A.年降水量的差異 B.地質構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蓋率不同 D.地表巖石種類不同古河床沉積物是某地質歷史時期河流位置的標記。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著兩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古河床沉積物。4.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來,該地區(qū)地殼經(jīng)驗過()A.間歇性抬升 B.持續(xù)性抬升C.間歇性沉降 D.持續(xù)性沉降【圖解思路】【嘗試解答】3.D4.A(2024·高考全國卷Ⅱ)霍林河發(fā)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qū)及部分半潮濕區(qū)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澆灌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凹地增多增大。據(jù)此完成5~7題。5.修建水庫前,營造該地區(qū)山前平原地表形態(tài)的力主要來自()A.構造運動 B.流水C.冰川 D.風6.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凹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蝕C.風力侵蝕 D.凍融塌陷7.伴隨著凹地增多增大,周邊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A.水土流失 B.沼澤化C.土地沙化 D.鹽堿化【圖解思路】【嘗試解答】5.B6.C7.C(2024·高考全國卷Ⅰ)下圖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積累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沉沒T0。據(jù)此回答8~9題。8.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C.T2 D.T39.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A.T3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C.T1形成時期 D.T0形成時期【圖解思路】【嘗試解答】8.A9.A1.褶皺與斷層的比較褶皺斷層背斜向斜推斷方法從形態(tài)上巖層一般向上拱起巖層一般向下彎曲巖體受力裂開并沿斷裂面發(fā)生明顯的位移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圖示構造地貌未侵蝕地貌常形成山嶺常形成谷地或盆地①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懸崖,如東非大裂谷。②斷層一側相對上升的巖體,常發(fā)育成為山嶺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等;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體,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③沿斷層線常發(fā)育成溝谷,有時形成泉、湖泊等侵蝕后地貌2.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地質構造在工程選址、找水、找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可通過下圖進行理解。3.主要外力作用類型的推斷技巧(1)依據(jù)地貌形態(tài)推斷高山上的裂開巖石顯示為風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積累顯示為流水的搬運、沉積作用;坡面的溝壑縱橫顯示為流水的侵蝕作用;峰林和溶洞等顯示為流水的侵蝕作用;沙丘顯示為風力的搬運、沉積作用;海岸邊的嶙峋怪石顯示為海浪的侵蝕作用等。(2)依據(jù)區(qū)域環(huán)境推斷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搬運和沉積地貌;潮濕、半潮濕地區(qū)以流水作用最為顯著,多流水侵蝕和流水積累地貌;高山地區(qū)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區(qū)多海浪侵蝕、沉積作用等。(3)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qū)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沉積。因此,上游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蝕——冰斗、角峰等;山下積累——冰磧湖、冰磧壟等。③風力作用:在干旱區(qū),以風力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柱、雅丹地貌;在風力搬運途中,形成移動沙丘、積累地貌(如黃土高原)等。4.我國四種典型的地貌類型(1)張家界地貌:即張家界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主要是經(jīng)過流水的長期侵蝕和困難的地殼運動形成的石英砂巖景觀地貌。(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蝕、溶蝕、重力倒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墻、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巖穴等造型地貌,以廣東丹霞山為代表,是紅層地貌的一種類型。(4)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區(qū)一種風蝕地貌。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jīng)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這種現(xiàn)象在新疆羅布泊東北發(fā)育很典型。5.以景觀圖和剖面圖來駕馭河流地貌的類型及成因6.河流流向的推斷方法(1)依據(jù)一條等高線,推斷河流流向(2)依據(jù)一組等潛水位線,推斷河流流向(3)依據(jù)湖泊或水庫上下游的水位改變曲線推斷河流流向(4)依據(jù)河床的深淺推斷河流流向(5)依據(jù)城市合理規(guī)劃圖推斷河流流向(6)依據(jù)河流地貌類型推斷河流流向(7)依據(jù)河流沉積物顆粒大小推斷河流流向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積物顆粒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積物顆粒較小,且呈渾圓狀;入海口處沉積物顆粒最小。7.依據(jù)河流推斷地形特征(1)依據(jù)河流流向可推斷地勢的凹凸:河水從高處向低處流。(2)依據(jù)水系特征可推斷地形類型:向心狀水系對應的地形部位為盆地;輻射狀水系對應的地形部位為山頂。(3)依據(jù)河床寬度推斷地形:若河流河床較寬,則說明該河流經(jīng)平原地區(qū)。(4)依據(jù)河道形態(tài)推斷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彎曲,則說明該地為平原。8.依據(jù)河流的水文特征推斷地理環(huán)境特征(1)含沙量大,則說明上游植被覆蓋率不高,水土流失嚴峻。(2)若河流有結冰期,則說明該河所處緯度較高。(2024·江西八所重點中學聯(lián)考)地層接觸關系是指新老地層或巖石在空間上的相互疊置狀態(tài),常見的接觸關系有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整合接觸是指上、下地層之間沒有發(fā)生過長時間沉積中斷或地層缺失;不整合接觸是指上、下地層間的層序發(fā)生間斷。下圖為某地地層分布俯視圖,據(jù)此回答1~3題。1.圖示河流東岸地層接觸關系及運動狀況是()A.整合接觸,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觸,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觸,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觸,先下降后上升2.地層T3、T4、T5年齡大小排序最可能為()A.T3>T4>T5 B.T4>T3>T5C.T3>T5>T4 D.T5>T4>T33.若地層年齡T3>T2>T1,則該地有可能是()A.向斜谷 B.背斜山C.背斜谷 D.向斜山解析:第1題,讀圖例可知,該區(qū)域地層正常排序是T1至T5,比較河流東西兩岸地層依次可知,河流東岸缺少T4地層,T3與T5地層為不整合接觸。地殼運動狀況可能如下:當?shù)貫楹Q蟓h(huán)境,沉積形成了T1至T3地層;到T4地層形成時期,河流東岸地區(qū)地殼隆起形成了陸地,沉積中斷;到了T5地層形成時期,地殼再次下沉,形成海洋環(huán)境,沉積形成T5地層,故選C。第2題,圖中東西兩岸相同地層大致處于同一水平面,說明沒有發(fā)生過猛烈的地殼運動,地層依次沒有顛倒,故海拔越低的地層形成時間越早,地層年齡越大,故選A。第3題,若地層年齡T3>T2>T1,那么從河谷地層向兩翼地層年齡由新到老,該河谷是在向斜構造基礎上形成的,故選A。答案:1.C2.A3.A(2024·高考名校聯(lián)考)黃土溝谷特征點是對黃土溝谷的發(fā)育以及溝谷形態(tài)起重要限制作用的核心點位,黃土溝谷特征點的基本類型見下圖。徑流源點(也稱溝谷源點)是產(chǎn)生徑流過程的起點,即形態(tài)上溝谷的起始點;溝谷節(jié)點是在溝谷體系中,溝谷之間在空間上形成的交匯點;裂點是溯源侵蝕作用下溝道坡度突變的部位;局部侵蝕基準點(也稱流域出口點)為流域的出水口,限制整個水系的發(fā)育。為了治理流域內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地區(qū)逐步推廣建設淤地壩(指在水土流失地區(qū)各級溝道中,以攔泥淤地為目的而修建的壩工建筑物,其攔泥淤成的地叫壩地)。據(jù)此回答4~6題。4.河流下蝕作用最強的點是()A.徑流源點 B.溝谷節(jié)點C.局部侵蝕基準點 D.裂點5.關于圖示區(qū)域地貌特點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確的是()A.山地眾多——地殼隆起B(yǎng).平原廣布——流水沉積C.溝壑縱橫——流水侵蝕D.丘陵連綿——風力沉積6.淤地壩最相宜建在()A.徑流源點 B.溝谷節(jié)點C.局部侵蝕基準點 D.裂點解析:第4題,從材料中“裂點是溯源侵蝕作用下溝道坡度突變的部位”即可推斷裂點處溝道坡度改變較大,河流下蝕作用最強。第5題,圖示區(qū)域位于黃土高原地區(qū),從圖中可獲知該地地貌表現(xiàn)為溝壑縱橫;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黃土高原地區(qū)溝壑縱橫的地貌與該地的流水侵蝕作用親密相關。故C正確。第6題,局部侵蝕基準點(也稱流域出口點)為流域的出水口,在該地建壩可以限制整個溝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壩的最佳地點。答案:4.D5.C6.C(2024·安徽A10聯(lián)盟模擬)壺穴又稱“甌穴”,是指流水對基巖表面侵蝕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渦流或水流攜帶礫石或粗沉積物研磨基巖河床形成。下圖為貴州綏陽陰河洞壺穴的演化過程圖,從發(fā)育階段看,其形成演化分為三個階段:“碟”型壺穴形成階段;“倒Ω”型壺穴發(fā)育階段;“鍋”型壺穴發(fā)育階段。據(jù)此回答7~9題。7.壺穴形成的季節(jié)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8.圖中壺穴形成的過程是()A.甲、乙、丙 B.丙、乙、甲C.乙、甲、丙 D.乙、丙、甲9.壺穴形成過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A.氣溫 B.降水量C.地勢 D.基巖性質解析:第7題,壺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蝕而成,圖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壺穴分布區(qū),不行能對壺穴產(chǎn)生影響;則壺穴形成的季節(jié)應當是河流的豐水期,即夏季。第8題,材料顯示壺穴形成演化分為“碟”型、“倒Ω”型、“鍋”型三個階段,結合圖示形態(tài),可推斷C正確。第9題,壺穴成因為“流水對基巖表面侵蝕”,而侵蝕程度與流量、地勢、巖石硬度等因素有關,與氣溫關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氣溫。答案:7.B8.C9.A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的判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是展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三大類巖石相互轉化過程的圖示。常見圖示有兩種:以地質剖面圖為背景的循環(huán)示意圖和以關聯(lián)圖為背景的示意圖。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類型多種多樣,但都是說明巖漿、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之間的循環(huán)關系,這種關系的實質是內外力作用。判讀內容分析解決問題明確箭頭方向(1)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化而來,巖漿指向外的箭頭肯定指向巖漿巖。(2)巖漿巖、變質巖和已形成的沉積巖能轉化成沉積巖或沉積物;巖漿巖、沉積巖和已形成的變質巖能轉化成變質巖。(3)沉積巖和變質巖均不能干脆轉化成巖漿巖。(4)沉積物只能形成沉積巖明確箭頭含義,確定地質作用(1)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冷卻凝固,是內力作用。(2)指向沉積巖的箭頭——風化、侵蝕、搬運、積累、固結成巖作用,是外力作用。(3)指向沉積物的箭頭——風化、侵蝕、搬運、積累作用,是外力作用。(4)由沉積物指向沉積巖的箭頭——固結成巖作用,是外力作用。(5)指向變質巖的箭頭——變質作用,是內力作用。(6)指向巖漿的箭頭——重熔再生作用,是內力作用明確相互關系,確定巖石類型(1)巖漿:三進一出。(2)巖漿巖:一進三出。(3)變質巖和沉積巖:二進二出。注:沉積物指向的肯定是沉積巖,沉積巖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層理構造

(高考江蘇卷改編)下圖為地球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關于圖中①②③④所示箭頭代表的地質作用,正確的是()a.①指化學沉積作用b.②指搬運作用c.③指成巖作用d.④指火山噴發(fā)作用A.a(chǎn)b B.a(chǎn)dC.bd D.cd【判讀流程】明確箭頭方向及地質作用。①由水圈指向沉積巖,應為沉積作用。②由土壤/沉積物指向沉積巖,應為固結成巖作用。③由變質巖指向土壤/沉積物,應為風化、侵蝕、搬運和積累作用。④由巖漿指向大氣圈,應為火山噴發(fā)作用?!緡L試解答】B讀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今日地表的各種巖石和地貌是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在地表留下的痕跡。推斷圖中巖石類型的名稱:甲、乙兩類巖石同屬于________,丙類巖石是________,丁類巖石是________。(2)寫出三類巖石轉化的地質作用名稱:乙類巖石經(jīng)________轉化為丙類巖石;甲類巖石形成的地質作用是________;乙類巖石形成的地質作用是________;三類巖石都可以通過________作用形成新的巖漿。(3)說明丙類巖石轉化成為丁類巖石所經(jīng)驗的地質過程。解析:(1)圖中甲、乙兩類巖石都是巖漿冷凝形成的,同屬于巖漿巖;丙類巖石是變質巖;丁類巖石由沉積物形成,是沉積巖。(2)乙類巖石經(jīng)變質作用轉化為丙類巖石;甲類巖石是巖漿上升、火山噴發(fā)形成,是噴出作用;乙類巖石是巖漿上升、侵入地殼上部冷卻凝固形成,是侵入作用。三類巖石都可以通過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巖漿。(3)丙類巖石是變質巖,因地殼上升和剝蝕作用而袒露地表,受外力(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物,然后經(jīng)埋藏和固結成巖作用,最終形成丁類巖石——沉積巖。答案:(1)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2)變質作用巖漿上升、噴出冷卻凝固作用巖漿上升、侵入冷卻凝固作用重熔再生(3)丙類巖石因地殼上升和剝蝕作用而袒露地表,受外力(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物,然后經(jīng)埋藏和固結成巖作用,最終形成丁類巖石。地質剖面圖的判讀地質剖面圖是對某一地質構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圖,包括地質地貌示意圖、地貌景觀和地質剖面圖、褶皺和斷層構造示意圖等。判讀內容主要是依據(jù)地質剖面圖推斷地球內部的圈層構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態(tài)特征、地層形態(tài)及發(fā)展演化等,或分析并推斷該地區(qū)的巖石類型及其礦產(chǎn)分布狀況等。判讀內容分析解決問題推斷巖層新老關系(1)沉積巖巖層的新老關系推斷:①依據(jù)巖層層序推斷(下層較老,上層較新);②依據(jù)生物化石推斷(如圖1中巖石由老到新為三葉蟲化石、恐龍化石、大型哺乳動物化石)。(2)其他巖層新老關系推斷:依據(jù)侵入巖侵入的巖層來推斷(侵入巖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如圖2中花崗巖形成晚于沉積巖Ⅰ)推斷地質構造(1)巖層連續(xù)且彎曲為褶皺。(2)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向下彎曲為向斜。(3)巖層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巖層中間新、兩翼老為向斜。(4)巖層不連續(xù)且有明顯位移為斷層推斷地表運動狀況(1)依據(jù)巖層上下關系。若巖層呈水平狀態(tài),并且從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連續(xù)排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頭里,地殼穩(wěn)定,地理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明顯改變。(2)依據(jù)巖層的彎曲。若巖層出現(xiàn)彎曲、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巖層形成后,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fā)生褶皺運動。如圖3中乙處巖層彎曲說明受到了水平擠壓作用。(3)依據(jù)巖層的缺失。若巖層出現(xiàn)缺失,可能是缺失巖層所代表的時代地殼發(fā)生隆起,使當?shù)氐牡貏萏Ц?,終止了沉積過程,或者原沉積物被剝蝕完畢,也可能是當時當?shù)貧夂蚋淖?,沒有了沉積物來源。(4)依據(jù)侵蝕面。若上下兩巖層之間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說明下部巖層形成后,遭遇到外力侵蝕。若侵蝕面上覆新的巖層,是因為之后該地又經(jīng)驗了沉積作用。如圖2甲處上部巖層不完整說明經(jīng)驗了侵蝕作用,沉積巖Ⅰ的覆蓋說明又經(jīng)驗了沉積作用。(5)依據(jù)侵入巖。若地層中有侵入巖存在,說明圍巖形成之后又發(fā)生了巖漿活動,巖漿活動晚于圍巖形成時代。如圖2中花崗巖的存在說明經(jīng)驗了巖漿侵入推斷地貌類型依據(jù)地勢起伏并結合地質構造,推斷地貌類型,如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如圖3中丙)、斷塊山、懸崖等(高考浙江卷)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圖中①~⑧為巖層編號,其年頭由老到新?;卮?1)~(2)題。(1)圖中甲、乙兩地有關地質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背斜巖層受到水平擠壓成山B.甲—向斜槽部巖層向下彎曲成谷C.乙—背斜頂部受張力被侵蝕成谷D.乙—向斜上覆巖層差別侵蝕成谷(2)有人稱丙處山峰為“飛來峰”,其巖石可能是()A.石灰?guī)r砂巖 B.花崗巖流紋巖C.大理巖石英巖 D.安山巖玄武巖【判讀流程】第一步,讀巖層彎曲、年頭,推斷地質構造。甲處巖層向下彎曲,中間巖層新、兩翼巖層老,為向斜。乙處巖層向上拱起,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為背斜。其次步,依據(jù)地表形態(tài),推斷地貌類型。甲地地勢較四周高,為山地;乙地地勢較四周低,為谷地。第三步,依據(jù)巖層,推斷地殼運動。圖中有褶皺和斷層,但無巖漿活動,不行能有巖漿巖和變質巖。依據(jù)巖層具有層理構造推斷,為沉積巖?!緡L試解答】(1)C(2)A(2024·北京豐臺區(qū)期末)下圖為某地區(qū)地質剖面圖。讀圖,回答1~2題。1.巖漿巖形成年頭的先后依次是()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③②①2.圖中()A.甲處的斷層由內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B.乙處是因地殼水平運動而形成的向斜C.丙處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變質作用D.丁處地表形態(tài)是由火山灰積累而形成解析:第1題,依據(jù)巖漿通道狀態(tài)來推斷巖漿巖形成年頭的先后依次,②所在巖漿通道最早被上層沉積巖層覆蓋,形成最早;③巖漿通道也有上覆沉積巖層;①巖漿通道沒有受到影響,形成最晚,則先后依次是②③①。故選B。第2題,甲處的斷層是巖層擠壓斷裂后形成,是內力作用的結果,A錯誤;乙處巖層向上拱起,是因地殼水平運動而形成的背斜,B錯誤;丙位于沉積巖層,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巖漿通道旁邊,故可能存在變質作用,C正確;丁處是火山活動使巖漿噴出后冷卻凝固的結果,火山灰積累作用影響很小,D錯誤。故選C。答案:1.B2.C(2024·北京海淀區(qū)高三期中)下圖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脈中某地區(qū)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圖中斷層①②與巖層③④形成的先后依次可能是()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4.圖中()A.甲處斷層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B.乙處物質干脆來源于地表C.丙處位于背斜構造的頂部D.丁處巖石由巖漿冷卻形成答案:3.A4.B一、選擇題讀板塊構造剖面示意圖,回答1~2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處可能形成海溝B.E處為板塊的消亡邊界C.E處巖石年齡較F處輕D.F處地殼運動較E處活躍2.若該剖面圖是依據(jù)地球實際情形進行的大致描繪,則圖中甲板塊最有可能為()A.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C.非洲板塊 D.美洲板塊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F(xiàn)處位于板塊生長邊界,不會形成海溝;E處為板塊的消亡邊界,巖石年齡較F處老,所以B正確。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甲板塊西側為巖石,東側為板塊生長邊界,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塊,D正確。答案:1.B2.D(2024·大同一調)在塔里木盆地北緣和南天山山脈之間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國最大的鹽丘。下圖為鹽丘形成過程示意圖。據(jù)此回答3~4題。3.下列巖石與含鹽層巖石成因相同的是()A.板巖砂巖B.花崗巖礫巖C.石灰?guī)r頁巖D.玄武巖石英巖4.鹽丘形成的地質過程可能為()A.沉積作用—水平擠壓—鹽層流淌—外力侵蝕B.沉積作用—外力侵蝕—水平擠壓—鹽層流淌C.沉積作用—水平擠壓—外力侵蝕—鹽層流淌D.水平擠壓—沉積作用—外力侵蝕—鹽層流淌解析:第3題,由圖可知,含鹽層巖石具有層理構造,是沉積巖,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都是沉積巖,C正確;板巖、石英巖是變質巖,花崗巖、玄武巖是巖漿巖。第4題,由圖可知,該地區(qū)最先經(jīng)過沉積作用形成含鹽的沉積巖,后受到水平擠壓變形形成褶皺,背斜頂部砂巖層受到外力侵蝕,含鹽層出露而形成鹽丘。答案:3.C4.C永和的晉陜大峽谷,屬于壯麗的“嵌入式蛇曲”景觀,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了地下的巖石里。據(jù)此回答5~7題。5.晉陜大峽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過程是()A.地殼持續(xù)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蝕、凹岸積累B.平原河流凹岸沖刷、凸岸積累—地殼抬升、流水下切C.地殼穩(wěn)定—峽谷凹岸沖刷、凸岸積累、垂直下切D.峽谷地帶地殼斷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積累6.圖中河段()A.A處河岸比B處陡峭B.A處河水流速快于B處C.B處被侵蝕的泥沙從河床底部流向A處積累D.B處易形成水下積累體7.圖中箭頭表示河流流向,則()A.D處為凸岸,C處為凹岸B.C處與D處可能會相連C.若C、D兩處相連,C處先淤塞D.C處與D處均為凸岸解析:第5題,據(jù)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地下的巖石里,所以“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要先經(jīng)驗侵蝕與積累,后經(jīng)驗地殼抬升、流水下切。故選B。第6題,圖中河段B處為凹岸,為侵蝕岸,河岸陡峭,A處為凸岸,為積累岸,河岸平緩,A錯誤;同一橫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通過河道,而B處流程較長,故B處水流速度快,B錯誤;B處被侵蝕的泥沙在壓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處積累,C正確;A處為積累岸,易在豐水期形成水下積累體,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D錯誤。故選C。第7題,據(jù)圖可知,C、D兩處皆為凹岸,A錯誤、D錯誤;C、D兩處在長期的流水侵蝕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連的,B正確;C、D兩處相連,圖中河流改道,彎曲河段會形成牛軛湖,D處位于圖示河段上游,泥沙較多,在牛軛湖進水口處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會先淤塞河道,C錯誤。故選B。答案:5.B6.C7.B(2024·寶雞質檢)日本鳥取沙丘(下圖)能實現(xiàn)人們領會沙漠風情的愿望。鳥取沙丘東西長約16km,南北寬約2.4km。鳥取沙丘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當?shù)卣疄榱藧圩o該“沙漠”下了很大力氣。據(jù)此回答8~9題。8.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A.東北信風 B.盛行西風C.夏季風 D.冬季風9.當?shù)卣跋铝撕艽罅狻弊钣锌赡苁侵?)A.植樹種草B.持續(xù)除草C.修筑防浪堤D.從外地運沙解析:第8題,日本地處中緯度地區(qū),不受東北信風影響;為季風氣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風影響;鳥取沙丘所在的本州島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中部高、南北兩側低,鳥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側,處于夏季風的背風坡,夏季風對鳥取沙丘影響相對較小,且對沙丘的形成體現(xiàn)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風,可以將海邊沙灘的沙粒吹向該地形成沙丘。第9題,依據(jù)日本氣候類型及其特點,結合鳥取沙丘所處的位置可知,鳥取沙丘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為愛護“沙漠”必需持續(xù)除草,人們才能領會“沙漠”風情。答案:8.D9.B(2024·浙江名校新高考探討聯(lián)盟聯(lián)考)下圖為某斷陷湖剖面示意圖。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