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4課 愚公移山練習題(含答案)_第1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4課 愚公移山練習題(含答案)_第2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4課 愚公移山練習題(含答案)_第3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4課 愚公移山練習題(含答案)_第4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4課 愚公移山練習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4課愚公移山練習題(含答案)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4課愚公移山練習題(含答案)

積累與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始齔(chèn)雍南(yōng)箕畚(běn)冀州之南(jì)

B.懲罰(chěng)渤海(bó)萬仞(rèn)魁父之丘(dǒu)

C.荷擔(hè)膝蓋(qī)窮匱(kuì)一厝朔東(cuò)

D.孀妻(shuāng)河畔(pàn)叩石(kòu)煽風點火(shàn)

2.下列對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B.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D.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3.下面對于加點詞語的理解和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方七百里,高萬仞

仞:讀作rèn,古代長度單位;萬仞,極言山高。

B.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陰:與“陽"相對,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漢陰,是漢水南岸。

C.始齔,跳往助之

齔:讀作chèn,形聲字,“齒”為聲旁,其含義是“兒童換牙"。

D.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隴斷:隴,同“壟”,高地。斷,隔絕;壟斷,指山岡阻隔,與今日之“壟斷"不同。

4.對下面加粗的通假字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B.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C.河曲智叟亡以應(亡,讀作wáng,通“無”)

D.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妻獻疑曰其如土石何

B.且焉置土石有子存焉

C.以殘年余力以君之力

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6.“詞類活用”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主要包括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等。下面與例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A.其一犬坐于前

B.斗折蛇行

C.朝而往,暮而歸

D.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7.“倒裝句"是常見的文言句式,可以分為主謂倒裝、狀語后置、定有后置,賓語前置四種,下面對于倒裝句的解說不當?shù)囊豁検?/p>

A.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狀語后置:“荷擔者”作“子孫"的狀語,在文中后置。

B.甚矣,汝之不惠

主謂倒裝:“汝之不惠”是主語,“甚矣"是謂語,倒裝后起強調(diào)作用。

C.告之于帝

狀語后置:“于帝”是動詞“告"的狀語,表示對象,在文中后置。

D.何陋之有

賓語前置:“何陋”作“有"的賓語,前置;“之”是標語前置的標志。

8.下列對原文的翻譯和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翻譯: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

理解:這句話的“諸"是兼詞,相當于“之于”。這句話是家人對愚公妻子疑問的回答,表明了家人們對愚公的支持。

B.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翻譯: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愚公。

理解:用剛換牙的小孩子來助陣,表明愚公此舉得人心,同時,也與后面的河曲智叟“笑止"作鮮明對比,寓托作者褒貶之意。

C.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翻譯: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理解:“易”是“交換、替換"的意思,這句話說明了移山路途遙遠和往返時間長,強調(diào)了移山的艱難。

D.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譯: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點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

理解:這句話與愚公妻子“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的語氣相同,目的一致,都是想阻止愚公的移山行動。

9.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队薰粕健分小凹街?,漢之陰"中的“漢之陰”指漢水的南面。

B.“始齔"代指小孩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的換牙時期,《愚公移山》中“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中的“始齔”,指六七歲。

C.《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內(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神話和寓言。本文是一則帶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我們從中能感受到愚公的聰明智慧,堅韌執(zhí)著。

D.稱謂常暗含情感傾向。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與“智叟",同樣是稱呼老年男子,“公”比“叟"更顯尊敬。

10.根據(jù)提示用課文原文填空。

對于愚公移山,人們的態(tài)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眾,其家人“_”,其妻“_",甚至鄰人之遺男也“_”;另一方面,也有反對者,智叟就“_"。

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懲山北之塞(_____)

(2)吾與汝畢力平險(_____)

(3)雜然相許(_____)

(4)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3.作者在敘述愚公移山的過程中,寫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寫愚公與智叟辯論的作用是______。

14.請你寫一段話贊美愚公。注意主題突出,語言簡潔。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

仆①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②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jié)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③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④。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xiāng)賦⑤。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

(節(jié)選自《與元九書》,有刪改)

【注】①仆:我。②諳:熟悉,知道。③遑:閑暇。④胝:老繭。⑤鄉(xiāng)賦:地方舉行的鄉(xiāng)貢考試。

15.用“/"標出文中波浪線句子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

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

16.下列各項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雜然相許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C.汝之不惠小惠未遍

D.始齔十五六始知有進士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記。

18.從[甲][乙]兩文中,你得到了學習方面的哪些啟示。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輿,合淝人。輿初為小校,從周本攻危全諷①。臨戰(zhàn),本視賊水柵②,部分諸將,指旁山頭一小營,謂輿曰:'爾往為我取彼。'輿唯唯③而色不欲行。本曰:“爾憚往耶”輿曰:“公必不以輿為不武,請得此柵破之,舍而趨彼何為"本大喜曰:“爾亦知此為必爭之地耶吾本自行,今為爾功,勞而遣之。輿乘輕舟,襲破其前鋒,遂排柵入,諸軍繼址,賊大潰。

與監(jiān)軍甄廷堅不相得,會廷堅被誣告有貳志,烈祖④遣使械⑤廷堅。輿刺知之,密告廷堅,因為謀曰:“今獨可即日乘輕舟,歸闕待罪,毋與中使⑥遇?!蓖钥謶郑幌緸樗\,即從其計。至金陵,遇赦得免。

輿少從軍攻潤州,為巨弩所射,中右耳。失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猶立死。輿扶歸營,臥百余日復起耳至老不聵亦無瘢痍⑦。攻潁州,倚營門,仗劍驅(qū)士卒登城。城上機石發(fā),中營門及鎧之半,皆糜碎,而輿不傷,莫不異之。(選自陸游《南唐書》,南京出版社,有刪節(jié))

【注】①周本、危全諷:均為人名。②柵:設置水寨時插在水中的木樁。③唯唯:應答聲。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iàn)。⑤械:特指枷鎖、鐐銬一類的刑具。此處作動詞。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⑦瘢痍(bānyi):創(chuàng)傷后留下的瘢痕。

19.文中畫浪線句子的斷句,文博拿不準,請你用“/"標出來。(限三處)

臥百余日復起耳至老不聵亦無瘢痍

20.文中有三個詞語,文棟不理解,請你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只寫出詞義)

方法指引文中語句字詞解釋

【借助工具書】《古代漢語詞典》憚:1.dàn①畏難,害怕。②敬敬畏。③通“癉”,勞苦。2.dá④驚懼爾憚往耶憚:(1)

【課內(nèi)遷移】“莫不異之"中的“異”,根據(jù)《桃花源記》中“漁人甚異之"的“異”,可理解為“對……感到驚異"的意思。遂排柵入遂:(2)

【成語推斷】“舍而趨彼何為”中的“趨”,可以根據(jù)成語“趨之若鶩”中的“趨"推斷為“奔向,奔赴”的意思。不暇為他謀暇:(3)

21.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文雅覺得不大好懂,請你翻譯。輿少從軍攻潤州,為巨弩所射,中右耳。

22.文棟認為文中王輿個性鮮明,請你結(jié)合選文簡析其形象特征。

答案

1、A2.B3.C4.C5.C6.D7.A8.D9.B

10.雜然相許獻疑跳往助之笑而止之

11.(1)阻塞(2)盡,全(3)紛紛地(4)不如,比不上

12.憑著(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力氣,連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這些土石怎樣呢

13.說明愚公移山的行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堅

14.示例面對困難,你毫不退縮,說干就干;年近九十的你,為什么一定要移山因為你心里想的是為后人造福。你的勤勞,你的堅韌,是我們后人前進道路上的動力。你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5.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16.D17.(1)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改變(2)我雖然嘴上不能說話,心里卻已經(jīng)默默記住了18.示例: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