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必修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外研版必修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外研版必修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外研版必修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外研版必修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必修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606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某男性與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個白化病兼色盲的兒子。下圖為此男性的一個精原細胞示意圖(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此男性的初級精母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B.在形成此精原細胞的過程中不可能出現(xiàn)四分體C.該夫婦所生兒子的色盲基因一定來自于母親D.該夫婦再生一個表現(xiàn)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2、二倍體番茄的葉有正常葉型(DD或Dd)和馬鈴薯葉型(dd),基因D、d位于6號染色體上。某種番茄的6號染色體多一條而形成三體番茄(DDd),該三體番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三條6號染色體中的任意兩條聯(lián)會并分離,另一條隨機分配,其他染色體正常聯(lián)會.分離。下列有關該三休番茄(DDd)的敘述,正確的是()A.控制該三體番茄葉型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因發(fā)生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該三體番茄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C.與二倍體番茄(Dd)相比,該三體番茄產生的配子中核基因數(shù)量均增加D.該三體番茄與馬鈴薯葉型番茄雜交,子代中三體正常葉型的概率為1/23、某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A、B兩個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該種植物才開紅花。現(xiàn)有一株紅花植株與一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雜交,所得F1中有3/4開紅花,則此紅花植株的基因型和此紅花植株自交的子代中純合紅花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是()A.AaBb、1/9B.AaB2/3C.AABb、1/9D.AABb、1/44、下圖是某雄性二倍體動物體內一個正在分裂的細胞。判斷它不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理由是。

①有同源染色體②有等位基因③有成對的性染色體④沒有聯(lián)會⑤有染色單體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5、下列對遺傳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B.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非姐妹單體的交換而發(fā)生交換C.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D.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既可以成倍地增加也可以成倍地減少6、下列有關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B.基因突變改變了基因結構,所以一定能遺傳給后代C.能發(fā)生基因重組的兩對基因一定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重組有利于生物適應復雜的環(huán)境7、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細菌抗藥性增強的重要原因。如圖是細菌抗藥性形成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①易感菌群中出現(xiàn)具有一定抗藥性的細菌可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②抗藥性基因傳遞給其他細菌產生的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③長期使用某種抗生素;就會通過人工選擇產生耐該抗生素的菌群。

④抗生素的使用導致易感菌群發(fā)生基因突變A.一項B.二項C.三項D.四項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8、某DNA片段含有100個堿基對,其中一條鏈上A:T:G:C=1:2:3:4。則該DNA片段()A.含有100個脫氧核糖B.含有30個TC.A與T配對D.不含有氫鍵9、胸腺嘧啶脫氧核苷(簡稱胸苷)在細胞內可以轉化為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研究人員用含有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3H—TDR)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活的小腸黏膜層,一段時間后洗去游離的3H—TDR,換用不含放射性的培養(yǎng)液繼續(xù)培養(yǎng)。連續(xù)48h檢測小腸絨毛的被標記部位,結果如圖所示(黑點表示放射性部位)。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①處細胞可以進行核DNA的復制和細胞分裂B.若換用3H標記的尿苷培養(yǎng)液,則①②③處均能檢測到放射性C.若繼續(xù)培養(yǎng)一段時間,①②③處都將不再具有放射性D.24h和48h時②③處出現(xiàn)放射性說明3H—TDR在小腸黏膜內的運輸較慢10、基于對基因與生物體性狀之間關系的理解,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生物體的性狀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B.每種性狀都是由一個特定的基因決定的C.基因都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性狀的D.基因的堿基序列相同,該基因決定的性狀一定相同11、下列有關兩個細胞分裂圖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不考慮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

A.①、②均是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的細胞B.①、②中均含兩對同源染色體C.①能產生4種類型的生殖細胞D.②能產生1種類型的生殖細胞12、下列關于X、Y染色體的敘述錯誤的是()A.X、Y染色體正常情況下不會同時出現(xiàn)在男性肌肉細胞中B.X、Y染色體上的基因沒有同源部分C.X、Y染色體正常情況不會同時出現(xiàn)在精子中D.X、Y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13、人類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復序列??茖W家對CGG重復次數(shù);X基因表達和某遺傳病癥狀表現(xiàn)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查研究;統(tǒng)計結果如下(注:密碼子GCC——丙氨酸):

。CGG重復次數(shù)(n)n<50n≈150n≈260n≈500X基因的mRNA(分子數(shù)/細胞)50505050X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分子數(shù)/細胞)10004001200癥狀表現(xiàn)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遺傳病癥狀的輕重與蛋白質中丙氨酸的多少有關B.CGG重復次數(shù)與該遺傳病是否發(fā)病及癥狀表現(xiàn)有關C.CGG重復次數(shù)可能影響mRNA與核糖體的結合D.CGG重復次數(shù)不影響X基因的轉錄,但影響蛋白質的合成14、下圖為某二倍體動物細胞甲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三個細胞乙;丙、丁。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乙細胞中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B.乙細胞產生的子細胞中的DNA與甲細胞相同C.因分裂方式不同,丙細胞不可能由乙細胞的子細胞分裂而來D.丁細胞產生的子細胞一定是異常的生殖細胞15、下列關于DNA粗提取與鑒定的實驗敘述不正確的是()A.獲取雞血時,容器中應先加入適量的NaCl溶液以防止血液凝固B.由于DNA對高溫耐受性差,故提取時需加入95%的冷酒精C.可用木瓜蛋白酶純化過濾后研磨液中的DNAD.向溶有DNA的2mol/L的NaCl溶液中緩緩加蒸餾水,當出現(xiàn)析出物時停止加水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6、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____,另一類是_____。17、比較解剖學證據(jù):研究比較脊椎動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為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尋找證據(jù)。18、基因通過控制_____的合成來____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如:人的白化癥狀是由于_____異常,導致不能將_____轉變?yōu)開____。19、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時間、人物:______年_____。20、遺傳信息是指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含有的遺傳信息不同。21、協(xié)同進化是指生物的_______________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22、可遺傳的變異提供了生物進化的_______??蛇z傳的變異來源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統(tǒng)稱為_______。23、加拉帕格斯群島的地雀原來屬于同一個物種,從南美大陸遷來后,分布在不同的海島上,從而形成了________。這樣,不同的種群就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________,且互不影響,從而使不同的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同時由于各島嶼上的條件不同,所以自然選擇對各種群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久而久之,各種群的________就會形成明顯的差異,并逐步出現(xiàn)________,從而使原來屬于同一個物種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種。由此可見,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上述一個物種進化成多個不同的物種,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中的物種多樣性生物多樣性還包括基因多樣性和_________多樣性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共3題,共12分)24、(12分)如圖是某種雌雄異株被子植物的一些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排列情況。該種植物的高度受三對等位基因A—a、D—d、F—f控制。這三對基因的遺傳效應相同,且具有累加效應(基因型為AADDFF的成年植物最高,基因型為aaddff的成年植物最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該植物的種群中,基因型為AADdff、aaDdFF、AaDdFf個體的表現(xiàn)型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用圖中親本雜交獲得F1,F(xiàn)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獲得F2。則F2中植物高度與兩親本相同的個體占________。

(2)該植物葉片的有毛與無毛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號染色體上,EE胚胎時期致死。上述親本雜交得到F1后,讓F1的雌雄個體自由交配,計算得到F2中葉片有毛個體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3)該植物花色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Y代表黃色,y代表紅色,B決定有色素,b決定無色素(白色)。以純合黃色花作母本,隱性純合白色花作父本,設計實驗探究等位基因(Y、y)與等位基因(B、b)是否獨立遺傳(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

第一步:父本和母本雜交得到F1;

第二步:讓F1雌雄個體自由交配得到F2;

第三步:觀察統(tǒng)計F2中花色性狀比。

結果及結論:

①若F2中花色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則等位基因(Y、y)與等位基因(B、b)是獨立遺傳的;

②若F2中花色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則等位基因(Y、y)與等位基因(B、b)非獨立遺傳。25、某校高一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本校全體高中學生進行了某些遺傳病的調查。請回答相關問題:

(1)調查時最好選擇_______________(填“單基因遺傳病”或“多基因遺傳病”)。

(2)若要調查某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應在__________中進行調查。

(3)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該家族進一步調查,得到的家族系譜圖如下,發(fā)現(xiàn)一男生(9號個體)患紅綠色盲(相關基因用B、b表示);咨詢中知道其同胞姐姐(10號個體)患白化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8號個體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5號個體為純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②若12號個體與9號個體結婚,所生子女患隱性遺傳病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__________是減少后代患遺傳病最簡單有效的方法。26、果蠅是遺傳學研究中的模式生物。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果蠅正常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含有兩條Y染色體的細胞是_________________。

(2)性染色體三體(比正常果蠅多一條性染色體)果蠅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3條性染色體中的任意兩條配對聯(lián)會而正常分離,另一條性染色體不能配對而隨機移向細胞的一極。則性染色體組成為XYY的果蠅,所產生配子的性染色體組成種類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

(3)果蠅的卷曲翅(A)對正常翅(a)為顯性。現(xiàn)有下表中四種果蠅若干只,可選做親本進行雜交實驗。序號

表現(xiàn)型

卷曲翅♂

卷曲翅♀

正常翅♂

正常翅♀

①若表中四種果蠅均為純合子,要通過一次雜交實驗確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可設計如下實驗:選用__________(填序號)為親本進行雜交。若子代性狀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②若不確定表中四種果蠅是否為純合子,已確定A、a基因在常染色體上,為進一步探究該基因是否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胚胎致死),可設計如下實驗:選取____________做親本雜交,如果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則存在顯性純合致死,否則不存在。評卷人得分五、非選擇題(共2題,共12分)27、玉米的高稈和矮稈是一對相對性狀,由A(a)和B(b)這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共同控制;當A和B都不存在時為高稈,其余為矮稈。

(1)一株純合高稈玉米和一株純合矮稈玉米雜交,F(xiàn)1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若F1自交后代高稈:矮稈為1:3;則親本矮稈玉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對一株矮稈玉米測交;其后代高稈:矮稈為1:3,則該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稈:矮稈為________,這些后代矮稈植株中有占________的個體自交后代仍全為矮稈。

(3)玉米抗?。―)和感病(d)是一對相對性狀,若一株AaBbDd的玉米自交;若其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則說明這三對基因都是獨立遺傳的。

(4)假設決定玉米抗寒與不抗寒的基因在葉綠體DNA上;用抗寒感病與不抗寒抗病的純合親本雜交,要得到抗寒抗病個體,需用表現(xiàn)型為_____________的個體作母本,純合的抗寒抗病個體最早出現(xiàn)在_____________代。

(5)自然界中偶爾會出現(xiàn)單倍體玉米,一般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其恢復可育性,常用______________處理,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28、通過各種方法改善農作物的遺傳性狀,提高糧食產量一直是科學家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如圖表示一些育種途徑,請回答相關問題。

(1)①途徑稱為雜交育種,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這種育種方法除了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純合子,還可利用植物的________提高產量。

(2)最常用的試劑M是________,該試劑能讓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相對于①途徑,②途徑的優(yōu)勢在于______________。

(3)可定向改變生物遺傳性狀的是___途徑。經③途徑所得到的植株基因型為______。

(4)某植物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50%。若人為舍棄隱性性狀類型僅保留顯性性狀類型,令其自交,則自交子一代所有個體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____,此時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____,經這種人工選擇作用,該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D【分析】【分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色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據(jù)圖可知該男性的基因型為AaXbY。其與一正常女性(A-XBX-)結婚,生育了一個白化病兼色盲的兒子(aaXbY),說明正常女性的基因型為AaXBXb。據(jù)此判斷:

【詳解】

A;此男性的精原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經過DNA復制后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條數(shù)不變,所以初級精母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A正確;

B;形成此精原細胞的過程為有絲分裂過程;有絲分裂過程不會出現(xiàn)四分體,B正確;

C;兒子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所以該夫婦所生兒子的色盲基因一定來自于母親,C正確;

D、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該夫婦的基因型為AaXbY和AaXBXb;他們再生一個表現(xiàn)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4=3/16,D錯誤。

故選D。

【點睛】

本題考查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伴性遺傳、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jù)文中信息準確判斷這對夫婦的基因型,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2、D【分析】【分析】

三體由于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不能兩兩配對,3條同源染色體移向兩極是隨機的,因此通過染色體移向兩極的可能性推斷出三體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關系。

【詳解】

A;基因的分離定律適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細胞核遺傳;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因此控制該三體番茄葉型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A錯誤;

B;該三體是6號染色體多一條而形成的;細胞中含有二個染色體組,B錯誤;

C;與二倍體番茄(Dd;產生的配子為D和d)相比,該三體番茄(DDd)產生的配子為D:DD:Dd:d=2:1:2:1,只有DD和Dd配子中核基因數(shù)量增加,C錯誤;

D;該三體番茄(DDd)產生的配子為D:DD:Dd:d=2:1:2:1;與馬鈴薯葉型番茄(dd)雜交,子代中基因型為Dd:DDd:Ddd:dd=2:1:2:1,三體正常葉型的概率為3/6=1/2,D正確。

故選D。3、D【分析】【分析】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詳解】

由于A、B兩個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該種植物才開紅花,因此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B-,一株紅花植株(A-B-)與一株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雜交,所得F1中有3/4開紅花,根據(jù)逐對分析法可知,3/4=1×3/4,AA×aa→1Aa,Bb×Bb→3/4B-,所以親本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此紅花植株(AABb)自交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4AABB、1/2AABb、1/4AAbb;因此純合紅花植株(AABB)占1/4。

故選D。4、C【分析】【分析】

【詳解】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因此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的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因此該細胞不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該細胞有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分別用A、a等字母表示),可見該細胞不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該細胞含有成對的性染色體(第2條和第4條),說明該細胞不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聯(lián)會只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該細胞中染色體沒有聯(lián)會,據(jù)此不能判斷該細胞不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全過程、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細胞中都含有姐妹染色單體,因此據(jù)此不能判斷該細胞不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5、C【分析】【分析】

在不發(fā)生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情況下;產生基因重組的途徑有兩條,一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交叉互換,二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詳解】

A;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A正確;

B;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會導致基因重組,B正確;

C;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使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但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組合,C錯誤;

D;生物的體細胞中;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數(shù)目成倍的增加,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染色體成倍地減少,D正確。

故選C。6、D【分析】【分析】

1.基因突變是可遺傳變異的三大來源之一;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蛲蛔兪侵富蛑袎A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突變的特征有:普遍性、隨機性、低頻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2.基因重組的概念: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其類型有:

(1)自由組合型: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

(2)交叉互換型: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換而發(fā)生重組。

【詳解】

A;基因突變能產生新基因;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具有低頻性,A錯誤;

B;體細胞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一般不能遺傳給后代;生殖細胞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能遺傳,B錯誤;

C;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可以通過交叉互換發(fā)生基因重組;但是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錯誤;

D;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從而使種群出現(xiàn)大量的可遺傳變異,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D正確。

故選D。

【點睛】7、B【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可知:在抗生素剛被使用的時候;能夠殺死易感細菌,但少數(shù)細菌因為變異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殺死而生存下來,并將這些特性遺傳給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藥性的個體。

【詳解】

①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易感菌屬于原核生物,遺傳物質是DNA,沒有染色體,因此抗藥性變異的來源不是基因重組和染色變異,只能是基因突變,①正確;

②抗藥性基因傳遞給其他細菌;是通過質粒實現(xiàn)的,質粒將抗藥基因在菌株間;菌種間傳遞,使抗藥基因由一個質粒轉移到另一個質粒,故屬于基因重組,②正確;

③人工選擇的結果是選擇出對人體較為有利的類型;而細菌耐藥性的形成是經過抗生素的長期自然選擇,出現(xiàn)了抗藥性較強的菌株,且逐漸增強,但該選擇屬于自然選擇,不是人工選擇,③錯誤;

④易感菌群的出現(xiàn)是基因突變的結果;而長期使用抗生素,對細菌的抗藥性進行選擇,所以會導致耐藥菌群的出現(xiàn),④錯誤。

故選B。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8、B:C【分析】【分析】

本題是對DNA分子中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分子復制、基因的多樣性的綜合性考查;回憶相關知識點,然后分析選項進行解答。

【詳解】

A;100個堿基對含有200個脫氧核糖;A錯誤;

B;該DNA片段中含有30個A、30個T、70個G、70個C;B正確;

C;堿基遵循互補配對原則;A與T互補配對,G與C配對,C正確;

D;DNA雙鏈中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D錯誤。

故選BC。9、A:B:C【分析】【分析】

分裂的細胞進行DNA的復制;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是DNA復制的原料,題中給出的背景知識是:胸苷可以在細胞內轉化為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從而成為DNA復制的原料。本題實際上涉及的問題是放射性的胸苷的變化途徑,隨時間的推移,放射性胸苷依次出現(xiàn)在①→②→③處。

【詳解】

A、胸苷可以在細胞內轉化為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從而成為DNA復制的原料。用含有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3H-TDR)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活的小腸黏膜層,一段時間后洗去游離的3H-TDR;換用不含放射性TDR的培養(yǎng)液繼續(xù)培養(yǎng),此時只有①處的細胞含有放射性,故只有①處的細胞可以進行DNA的復制和細胞分裂,A正確;

B、3H-尿嘧啶核糖核苷是RNA合成的原料,活細胞都需要蛋白質,而蛋白質的合成過程需要轉錄形成信使rNAR;因此所有的細胞都有RNA的合成,則小腸黏膜層上的細胞各處都有放射性,B正確;

C;之后放射性依次出現(xiàn)在在②、③處;說明①處的細胞連續(xù)分裂把帶有放射性標記的細胞推向②處,直至③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腸黏膜層上的放射性將會因為細胞的衰老、死亡、脫落而消失,若再繼續(xù)培養(yǎng)一段時間,①②③處都將不再具有放射性,C正確;

D;24h和48h時②③處分別出現(xiàn)放射性;說明①處的細胞連續(xù)分裂把帶有放射性標記的細胞推向②處,直至③處,而不是放射性胸腺運輸?shù)慕Y果,D錯誤。

故選ABC。

【點睛】10、B:C:D【分析】【分析】

1;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脫氧核苷酸。

2;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

(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代謝過程;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2)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來直接控制性狀;如囊性纖維病。

【詳解】

A;生物體的性狀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另外還受環(huán)境影響,A正確;

B;基因與性狀之間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系;有些性狀可能由多對基因控制,有些基因也可能會影響多種形狀,B錯誤;

C;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途徑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代謝過程;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還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C錯誤;

D;基因的堿基序列相同;該基因決定的性狀不一定相同,因為表型還受環(huán)境影響,D錯誤。

故選BCD。11、A:B:C【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①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分離,應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均等分裂,說明該細胞所在的生物是雄性動物;②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應處于減數(shù)第二分裂后期,且細胞質不均等分裂,說明該細胞所在的生物為雌性動物。

【詳解】

A;①處于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細胞質均等分裂,屬于初級精母細胞,是精子形成過程中的細胞;②處于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屬于次級卵母細胞,是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的細胞,A錯誤;

B;①中含兩對同源染色體;②中不含同源染色體,B錯誤;

C;①處于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產生2個次級精母細胞,再進行減數(shù)分裂Ⅱ,產生4個精細胞,再經過變形形成4個精子,共兩種類型(不考慮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C錯誤;

D;②分裂后形成1個卵細胞和1個極體;其中極體會退化消失,因此②只能產生1種類型的生殖細胞,D正確。

故選ABC。12、A:B【分析】【分析】

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X染色體和Y染色體存在同源區(qū)段。X染色體還存在Y染色體沒有的非同源區(qū)段,Y染色體也存在X染色體沒有的非同源區(qū)段。

【詳解】

A;正常情況下;男性肌肉細胞中同時存在X和Y染色體,A錯誤;

B;X染色體和Y染色體存在同源區(qū)段;B錯誤;

C;形成精子時要經過減數(shù)分裂;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故X、Y染色體正常情況不會同時出現(xiàn)在精子中,C正確;

D;雖然X、Y染色體大小形狀不同;但二者是同源染色體,D正確。

故選AB。13、B:C:D【分析】【分析】

從表中分析;不管CGG重復次數(shù)多少,mRNA不變,而產生的蛋白質分子數(shù)不同,癥狀表現(xiàn)也不同。

【詳解】

A;由圖中表格;CGG重復次數(shù)多少和癥狀表現(xiàn)有關,可知遺傳病癥狀的輕重與X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多少有無有關,從表中數(shù)據(jù)無法知道蛋白質中丙氨酸的多少,A錯誤;

B;CGG重復次數(shù)越多;X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分子數(shù)/細胞)越少,且癥狀越重,說明CGG重復次數(shù)與該遺傳病是否發(fā)病及癥狀表現(xiàn)有關,B正確;

CD;CGG重復次數(shù)不影響X基因的轉錄;產生的mRNA(分子數(shù)/細胞)一直為50;CGG重復次數(shù)越多,X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分子數(shù)/細胞)越少,推測CGG重復次數(shù)影響翻譯過程,可能是影響mRNA與核糖體結合,進而影響蛋白質的合成,C、D均正確;

故選B;C、D。

【點睛】14、A:C【分析】【分析】

圖示分析:乙是有絲分裂后期;丙是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丁是發(fā)生了易位的細胞,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聯(lián)會。

【詳解】

A;乙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但不能發(fā)生基因重組,A錯誤;

B;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的細胞核與母細胞有相同的遺傳物質;B正確;

C;丙細胞是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細胞;乙細胞是正在進行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可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例如,精原(或卵原)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可進行減數(shù)分裂,C錯誤;

D;丁細胞中的“十字形結構”的出現(xiàn);是由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導致的異常聯(lián)會現(xiàn)象,其產生的子細胞是生殖細胞且不正常,D正確。

故選AC。15、A:B:D【分析】【分析】

DNA粗提取和鑒定的實驗原理:1;DNA的溶解性(1)DNA和蛋白質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溶解度最低);利用這一特點,選擇適當?shù)柠}濃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雜質沉淀,或者相反,以達到分離目的。(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細胞中的某些蛋白質則溶于酒精.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將DNA與蛋白質進一步的分離。2、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但是對DNA沒有影響。大多數(shù)蛋白質不能忍受60-80℃的高溫,而DNA在80℃以上才會變性.洗滌劑能夠瓦解細胞膜,但對DNA沒有影響。3、DNA的鑒定:在沸水浴條件下,DNA遇二苯胺會被染成藍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為鑒定DNA的試劑。

【詳解】

A;檸檬酸鈉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因此獲取雞血時,容器中應先加入檸檬酸鈉以防止血液凝固,加入適量的NaCl溶液目的是維持血細胞的形態(tài),A錯誤;

B;DNA對高溫的耐受性比蛋白質強;DNA不溶于冷酒精,而其他雜質可溶于酒精,則用體積分數(shù)為95%的冷酒精能提純DNA,B錯誤;

C;木瓜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質;但不能分解DNA,因此可用木瓜蛋白酶純化過濾后研磨液中的DNA,C正確;

D;當氯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4mol/L時;DNA的溶解度最低,DNA析出量最大,因此向溶解有DNA的2mol/L的NaCl溶液中緩緩加蒸餾水,直至析出物不再增加為止,D錯誤。

故選ABD。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6、略

【解析】①.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②.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減少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器官系統(tǒng)形態(tài)和結構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酶控制代謝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酪氨酸黑色素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1952赫爾希和蔡斯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2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不同物種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22、略

【解析】①.原材料②.基因突變③.基因重組④.染色體變異⑤.基因突變⑥.染色體變異⑦.突變23、略

【分析】【詳解】

加拉帕格斯群島的地雀原來屬于同一個物種,從南美大陸遷來后,分布在不同的海島上,由于地理障礙不同種群之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從而形成地理隔離,不同的種群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不同的原始材料,不同的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同時由于各島嶼上的條件不同,自然選擇對各種群的變異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使不同種群間的基因庫發(fā)生差異,并逐步產生生殖隔離,形成了不同物種,進而形成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窘馕觥康乩砀綦x突變和基因重組基因庫生殖隔離。

生態(tài)系統(tǒng)四、實驗題(共3題,共12分)24、略

【分析】【詳解】

(1)該種植物的高度受三對等位基因A—a、D—d、F—f控制。這三對基因的遺傳效應相同,且具有累加效應(基因型為AADDFF的成年植物最高,基因型為aaddff的成年植物最矮),基因型為AADdff、aaDdFF、AaDdFf的個體中各有三個顯性基因,所以表現(xiàn)型相同。用圖中親本雜交獲得F1,F(xiàn)1的基因型為AaDdFf,F(xiàn)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獲得F2,則F2中植物高度與兩親本相同的個體(AADDFF、aaddff)占1/4×1/4×1/4+1/4×1/4×1/4=1/32。(2)親本中母本基因型是Ee,父本基因型是ee,F(xiàn)1的基因型是1/2Ee,1/2ee,F(xiàn)1的雌雄個體自由交配,基因頻率E=1/4,e=3/4,則F2的個體中EE占1/16,ee占9/16,Ee占6/16,EE致死,葉片有毛個體占6/15,即2/5。(3)①親本基因型為YYBB、yybb,F(xiàn)1的基因型為YyBb,若F2中花色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9Y_B_(黃色)∶3yyB_(紅色)∶3Y_bb(白色)∶1yybb(白色),則等位基因(Y、y)與等位基因(B、b)是獨立遺傳的。

②親本基因型為YYBB、yybb,F(xiàn)1的基因型為YyBb,若等位基因(Y、y)與等位基因(B、b)非獨立遺傳,則Y與B在同一條染色體上,y與b在同一條染色體上,所以F2中花色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1YYBB(黃色)∶2YyBb(黃色)∶1yybb(白色)?!窘馕觥肯嗤?/322/5黃色∶紅色∶白色=9∶3∶4黃色∶白色=3∶125、略

【分析】【分析】

調查人類遺傳病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發(fā)病率,則應在群體中抽樣調查,選取的樣本要足夠的多,且要隨機取樣;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則應以患者家庭為單位進行調查,然后畫出系譜圖,再判斷遺傳方式。

【詳解】

(1)調查人類遺傳病時;最好選擇發(fā)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

(2)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發(fā)病率;則應在群體中抽樣調查,選取的樣本要足夠的多,且要隨機取樣;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則應在患者家系中進行調查。

(3)①由遺傳系譜圖可知,13是色盲兼白化病患者的男性,基因型為aaXbY,其中aXb來自母親8,而8個體表現(xiàn)正常,因此個體8的基因型為AaXBXb;5號個體是表型正常的女性,但是有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兄弟,因此1和2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Y,5個體的基因型為1AAXBXB、1AAXBXb、2AaXBXB、2AaXBXb,其中AAXBXB是純合子;占1/6。

②禁止近親結婚是減少后代患遺傳病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點睛】

本題考查調查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明確調查人類遺傳病時,調查的內容不同,選擇的調查對象就不同;識記基因頻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窘馕觥繂位蜻z傳病患者家系AaXBXb1/6禁止近親結婚26、略

【分析】【分析】

1、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加倍。

2;三體在減數(shù)分裂時;3條同源染色體中的任意2條配對聯(lián)會并正常分離,另1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一極,各種配子的形成機會和可育性相同.所以XXY產生的配子有四種,為X:Y:XY:YY=1:2:2:1。

【詳解】

(1)果蠅正常體細胞中含有4對共8條染色體;其中雄果蠅的體細胞內含有3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XY,雄果蠅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X和Y分離,分別進入兩個不同的次級精母細胞中;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會導致次級精母細胞中含有兩條Y染色體或兩條X染色體。

(2)根據(jù)題意;性染色體三體(比正常果蠅多一條性染色體)果蠅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3條性染色體中的任意兩條配對聯(lián)會而正常分離,另一條性染色體不能配對而隨機移向細胞的一極。則性染色體組成為XYY的果蠅,所產生配子的性染色體組成種類及比例為X:Y:XY:YY=1:2:2:1。

(3)①若表中四種果蠅均為純合子,要通過一次雜交實驗確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可選用甲(卷曲翅雄蠅)和?。ㄕ3岽葡墸橛H本進行雜交;若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即XAY×XaXa,子代為XAXa:XaY=1:1;則子代性狀表現(xiàn)為雌性全部為卷曲翅,雄性全部為正常翅;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即AA×aa,子代為Aa,則子代不管性別是雄性還是雌性,全部為卷曲翅。

②若不確定表中四種果蠅是否為純合子;已確定A;a基因在常染色體上,為進一步探究該基因是否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胚胎致死),可選取甲(卷曲翅雄蠅)和乙(卷曲翅雌蠅)做親本雜交,如果存在顯性純合致死,即甲(Aa)×乙(Aa),子代中AA:Aa:aa=1:2:1,由于AA顯性純合致死,則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卷曲翅:正常翅=2:1,否則不存在。

【點睛】

本題以果蠅為材料綜合考查遺傳和變異的知識,要求考生理解相關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理解減數(shù)分裂過程,結合題給材料判斷出三體所能產生的配子種類和比值;能設計簡單實驗對基因進行定位及是否存在致死現(xiàn)象。【解析】次級精母細胞X:Y:XY:YY=1:2:2:1甲、丁雌性全部為卷曲翅,雄性全部為正常翅甲、乙卷曲翅:正常翅=2:1五、非選擇題(共2題,共12分)27、略

【分析】【分析】

根據(jù)“玉米的高稈和矮稈是一對相對性狀,由A(a)和B(b)這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共同控制,當A和B都不存在時為高稈,其余為矮稈”可知,A-B-、aaB-、A-bb均表現(xiàn)矮桿,aabb表現(xiàn)高桿。

【詳解】

(1)根據(jù)分析可知,純合高桿的基因型為aabb,純合矮桿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二者雜交的后代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故F1表現(xiàn)為矮桿。若F1自交后代高稈(aabb):矮稈為1:3,說明F1中只含有一對等位基因,則親本矮稈玉米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2)若對一株矮稈玉米測交,其后代高稈(aabb):矮稈為1:3,說明該株矮桿玉米的基因型為AaBb,則該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稈(aabb):矮稈(A-B-、aaB-、A-bb)為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