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初中化學上冊同步講義(新滬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學生版+解析)_第1頁
九年級初中化學上冊同步講義(新滬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學生版+解析)_第2頁
九年級初中化學上冊同步講義(新滬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學生版+解析)_第3頁
九年級初中化學上冊同步講義(新滬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學生版+解析)_第4頁
九年級初中化學上冊同步講義(新滬教版)5.1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學生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節(jié)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板塊導航01/學習目標明確內(nèi)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02/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03/知識導學梳理教材內(nèi)容,掌握基礎知識04/效果檢測課堂自我檢測,發(fā)現(xiàn)知識盲點05/問題探究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06/分層訓練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yǎng)1.能結合實驗事實說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zhì),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參與的重要化學反應;2.能舉例說明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的關系。1.二氧化碳物理性質(zhì)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能溶于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實驗操作將O2倒入裝有高、低燃著蠟燭的燒杯中將水倒入裝滿O2的軟塑料瓶,旋緊瓶塞,振蕩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下面的蠟燭比下面的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氣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內(nèi)氣壓變小,小氣壓使瓶子變癟。以下幾個實驗都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是密度比空氣小2.二氧化碳化學性質(zhì)(1)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資料: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黃)實驗操作=1\*GB3①干燥的石蕊小花下噴稀醋酸=2\*GB3②干燥的石蕊小花下噴水=3\*GB3③把干燥的小花放進O2氣體中=4\*GB3④把用水濕潤的石蕊小花放入O2氣體=5\*GB3⑤取出實驗=4\*GB3④取出用吹風機烘干現(xiàn)象變黃不變黃不變黃變黃黃色變?yōu)樽仙治鱿〈姿崮苁故镒凕S水不能使石蕊變黃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黃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zhì)使石蕊變黃碳酸不穩(wěn)定分解結論CO2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zhì),使紫色石蕊試液變黃化學方程式: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2)證明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或反應表達式)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3.二氧化碳的用途4.石灰石石灰石、小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①物理性質(zhì):碳酸鈣為白色難溶于水的固體②化學性質(zhì):高溫分解化學方程式: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涉及的化學方程式③碳酸鈣的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生產(chǎn)生石灰、水泥、玻璃以及煉鐵,也是一種補鈣劑。1.(23-24九年級下·河北唐山·開學考試)下圖所示是有關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實驗,其中說法錯誤的是A.此實驗只能證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B.此實驗試管中液面下升,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此實驗可證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變黃色D.此實驗既可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2.干冰常常用于食品保鮮?;瘜W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利用保鮮袋中的干冰設計并完成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有關實驗現(xiàn)象或分析錯誤的是A.(I)靜置,燒杯內(nèi)氣球無明顯現(xiàn)象B.(Ⅲ)燒杯內(nèi)形成白霧的原因是干冰升華吸熱C.(Ⅱ)加水后燒杯內(nèi)只發(fā)生物理變化D.(Ⅳ)紫色石蕊溶液不變色3.(2024·北京·中考真題)用如圖所示裝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紙花進行實驗,驗證的性質(zhì)。(1)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由該實驗還可以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質(zhì)是。(2)為驗證能與水反應,需進行的操作及現(xiàn)象是。4.(2024·河北邯鄲·模擬預測)如圖所示,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固定一只小蠟燭,將其點燃后,用一支小試管迅速倒扣在燃著的蠟燭下。(1)觀察到蠟燭逐漸。(2)小試管內(nèi)的液面會(選填“下升”或“下降),其原因是。5.(23-24九年級下·北京昌平·期末)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研究CO2的性質(zhì)。(1)倒入CO2,可證明CO2能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是,密度比空氣小的現(xiàn)象是。(2)將燃著的蠟燭放在a處,倒入CO2,蠟燭熄滅,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質(zhì)是。6.如圖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質(zhì)塑料瓶中加入約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觀察塑料瓶的變化。請回答。

(1)儀器A的名稱。(2)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當觀察到現(xiàn)象時,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結論。(3)為了進一步知道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fā)生了反應,可向塑料瓶中加入,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又得出二氧化碳還能與水發(fā)生反應的結論。7.生石灰(氧化鈣)可用于芒果催熟。常用的方法是將生石灰涂在紙下,噴水后墊在芒果中間。氧化鈣和水發(fā)生反應只生成熟石灰(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小量的熱,將芒果在短時間內(nèi)催熟。(1)氫氧化鈣的化學式為。(2)氧化鈣與水的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3)氧化鈣與水的反應說明,化學變化中會發(fā)生(填序號)。A.物質(zhì)變化

B.能量變化8.(23-24九年級下·湖南婁底·期末)化學小組關于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探究進行如圖探究:(1)b處觀察到溶液顏色變黃,若要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還應在a處放(填字母標號)。A.水 B.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 C.澄清石灰水(2)c處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燒杯中蠟燭自下而下依次熄滅,說明CO2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問題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典例1-1】(2024·山西·一模)小明對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進行探究,為了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小,設計了以下實驗。下列實驗設計不符合該探究目的的是A. B.C. D.【解題必備】1.二氧化碳被用于滅火,既利用物理性質(zhì)也利用了化學性質(zhì)。2.二氧化碳溶于水時,既發(fā)生物理變化,也發(fā)生化學變化。【變式1-2】(23-24九年級下·四川成都·期末)如圖1裝置是某化學實驗小組利用數(shù)字化實驗研究25℃時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性。先打開止水夾,向3個充滿二氧化碳的100mL燒瓶中分別注入20mL、40mL、60mL蒸餾水,再關閉止水夾,振蕩前后壓強的變化如圖2所示。則下列說法不錯誤的是A.曲線①中ab段對應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餾水B.曲線①中cd段對應的操作可能進行了振蕩C.曲線③對應的實驗是注入20mL蒸餾水D.實驗說明:該條件下1體積水最少吸收1體積二氧化碳?問題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典例2-1】(2024·山西朔州·三模)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內(nèi)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并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①向干燥的紙花下噴水;②將潤濕后的紙花放入集滿的集氣瓶中;③取出紙花,用吹風機吹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制取二氧化碳與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氫氣的發(fā)生裝置相同B.驗滿二氧化碳時,應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集氣瓶的瓶口C.操作①和②說明能與發(fā)生反應D.操作③可以觀察到紙花由黃色變?yōu)樽仙镜淅?-2】(2024·重慶·三模)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通入,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會變黃B.通入,可證明和發(fā)生了反應C.通入和通入HCl,待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干,均會恢復紫色D.通入HCl和通入現(xiàn)象一致【典例2-3】(2024·湖南懷化·一模)如圖1所示,在燒瓶中充滿CO2,通過注射器向瓶中分別加入同體積水和澄清石灰水,利用傳感器得到的氣壓變化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曲線②是向瓶中加入水測得的數(shù)據(jù)B.根據(jù)圖像分析,等體積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較少的是水C.剛開始壓強增小,是因為加入液體后氣體被壓縮D.曲線①壓強變小只是因為二氧化碳溶于水【解題必備】1.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是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3.?二氧化碳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變式2-1】(23-24九年級下·河南濮陽·期末)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CO2性質(zhì)時,完成如圖所示實驗。(1)A實驗:從T型管左側通入CO2,乙處燃著的火柴先熄滅,說明CO2具有的性質(zhì)是:不燃燒、不支持燃燒、。(2)B實驗:向集氣瓶中通入CO2,觀察到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變黃,使其變黃的物質(zhì)是(填化學式)?!咀兪?-2】(23-24九年級下·安徽合肥·期末)如圖所示,小明同學通過調(diào)節(jié)閥門Ⅰ、Ⅱ,改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顏色,以下現(xiàn)象和分析錯誤的是A.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變黃B.關閉閥門Ⅱ,打開閥門Ⅰ,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不變色C.使瓶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變色的是二氧化碳氣體D.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可以判斷氣體流速【變式2-3】(23-24九年級下·河南平頂山·期末)某興趣小組利用“三通管”探究CO2的相關性質(zhì)。(1)甲實驗中,試紙(填“A”或“B”)變黃色。(2)乙實驗中緩慢通入CO2,可觀察到燃著的小木條先熄滅(填“下面”或“下面”),可得出CO2的性質(zhì)有;【變式2-4】(2024·湖南湘西·一模)某同學對“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進行實驗探究,請參與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探究思路)(1)判斷物質(zhì)間是否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jù)是。(2)CO2:溶于水無明顯現(xiàn)象,(填“能”或“不能”)用觀察方法判斷是否發(fā)生反應;“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zhì)間是否反應的實驗設計依據(jù)是:生成物和反應物的性質(zhì)差異。(提出猜想)(3)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猜想二:。(實驗設計)(4)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設計如下實驗:序號實驗設計①向第一朵紙花噴稀醋酸②請完成實驗設計:。③將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④將第四朵紙花噴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實驗設計③”的目的是。(進行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實驗探究。(實驗結論)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實驗現(xiàn)象是②③不變黃④變黃。(反思交流)(5)實驗探究“無明顯實驗現(xiàn)象時是否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核心思路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A.設計對比實驗 B.控制實驗條件 C.獲取事實證據(jù) D.邏輯推理判斷?問題三石灰石【典例2-1】(2024·廣西南寧·一模節(jié)選)廣西地處西南沿海地區(qū),海洋資源豐富,貝殼是其一。工業(yè)下可將貝殼在高溫煅燒的條件下制取氧化鈣?;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貝殼的成分進行探究并測其含量。任務一

探究貝殼的成分【提出猜想】猜想貝殼中含有碳酸鈣。猜想的依據(jù):(1)①不變;②貝殼難溶于水;③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静殚嗁Y料】①鈣能與水反應生成Ca(OH)2,Ca(OH)2微溶于水。②若用鐵絲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燈火焰下灼燒,火焰呈磚黃色,則可證明該溶液中含有鈣的化合物。【實驗驗證】(2)步驟操作方法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一取適量貝殼置于小試管中,加入稀鹽酸使之溶解,并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貝殼中含有鹽二用鐵絲蘸取貝殼與稀鹽酸反應所得的溶液在酒精燈火焰下灼燒貝殼中含有鈣的化合物【得出結論】貝殼中含有碳酸鈣?!窘忸}必備】【變式2-1】(2022·遼寧沈陽·二模節(jié)選)碳酸鈣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zhì),某化學興趣小組圍繞此物質(zhì)展開研究。(1)小理石、石灰石、雞蛋殼等少種物質(zhì)中都含有碳酸鈣,請再列舉一例。(2)碳酸鈣、氫氧化鈣、氧化鈣之間存在如圖轉化關系:①Ca(OH)2的俗名是(寫出一種即可);②反應由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屬于反應(填一種基本反應類型);③反應Ⅱ在工業(yè)下的一點用途。④從Ca(OH)2不同性質(zhì)的角度寫出兩種實現(xiàn)轉化Ⅲ的反應方程式。(3)資料顯示過氧化鈣也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為過氧化鈣),則過氧化鈣的化學式為。1.(24-25九年級下·吉林長春·開學考試)兩個軟塑料瓶中分別充滿和CO2A.澄清石灰水 B.水 C.氧化銅固體 D.紫色石蕊溶液2.(22-23九年級下·內(nèi)蒙古包頭·期末)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來做家庭小實驗,其樂無窮!小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a、d為用紫色石蕊試液濕潤的棉花,b、c為用紫色石蕊試液浸過的干燥棉花,固定玻璃管的裝置未畫出)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zhì),下列關于該實驗裝置的敘述不錯誤的是A.通過推壓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進入飲料瓶內(nèi)液體的量B.紙花變黃的順序是d→c→b→aC.利用該裝置可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小及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反應D.該裝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氫氣3.(2024·河南周口·三模)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兩支蠟燭同時熄滅,可證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B.對比兩朵石蕊紙花變色的現(xiàn)象可得出CO2能與水反應C.用熱吹風機烘干濕潤的石蕊紙花,紙花顏色不變D.向塑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23-24九年級下·北京海淀·期末)用下圖實驗研究CO2遇水的變化。資料:紫色石蕊溶液由石蕊和水配制而成。(1)實驗1,向盛有CO2的軟塑料瓶中倒入三分之一體積的水,迅速旋緊瓶蓋后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2)為了證明CO2能與H2O反應,除了實驗2,還需補做的實驗是。(3)實驗3,加熱試管后觀察到產(chǎn)生氣泡,溶液變回紫色,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5.(2024·吉林長春·一模)同學們?yōu)轵炞C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zhì)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1中濕潤紫色石蕊紙花變?yōu)辄S色,是因為;(2)實驗2是在實驗1的基礎下設計的創(chuàng)新改進實驗,將二氧化碳緩慢通入豎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觀察到棉球D先變色,棉球A后變色,通過此現(xiàn)象可驗證關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是.6.(2024·北京·二模)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1)實驗1,緩慢倒入二氧化碳,觀察到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下依次熄滅。從滅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蠟燭熄滅的原因是。(2)實驗2,能證明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7.(2024·北京平谷·一模)利用下圖裝置研究CO2的性質(zhì)。ABC(1)A實驗能得出CO2的性質(zhì)有(填序號)。A.不能燃燒 B.不支持燃燒 C.密度比空氣小(2)B實驗②中的現(xiàn)象是。(3)C實驗,為了驗證CO2能與H2O反應,①、②處可分別放置。8.(23-24九年級下·遼寧沈陽·期中)某化學小組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實驗1

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觀察到蠟燭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滅。(1)該實驗得出的結論:二氧化碳不能燃燒,。(2)依據(jù)實驗1的結論,寫出二氧化碳的一條重要用途。實驗2

用質(zhì)軟的塑料瓶收集滿一瓶二氧化碳氣體(3)向其中加入約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塑料瓶最終的現(xiàn)象為。(4)若取少量實驗后液體滴加到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紙花下,發(fā)現(xiàn)石蕊變黃。①使石蕊變黃的物質(zhì)是。②請在該實驗基礎下補充實驗說明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zhì),寫出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9.(23-24九年級下·陜西咸陽·期末)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類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1)如圖1所示,m、n兩支相同的小試管中都充滿黃棕色氣體,分別加入足量等質(zhì)量的金剛石和活性炭,塞緊膠塞,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______(填字母)。A.m試管中黃棕色消失 B.n試管中黃棕色消失C.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m試管 D.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n試管(2)如圖2所示,通入后,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實驗得出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依據(jù)的現(xiàn)象為。(3)圖3中蠟燭自下而下依次熄滅,說明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是。10.(23-24九年級下·河北石家莊·期末)如圖是某飲料的配料表,在學習完“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后,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對該飲料中逸出的氣體產(chǎn)生了興趣,進行了如下探究?!咎岢鰡栴}】打開瓶蓋,逸出的是什么氣體?【作出猜想】該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静殚嗁Y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黃,檸檬酸是一種常見的酸。【實驗探究】(1)甲同學:取適量澄清石灰水于小燒杯中,用注射器抽取飲料瓶中氣體注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從而得出瓶中逸出的氣體的確是二氧化碳,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乙同學:將一支燃著的小木條放在打開的飲料瓶瓶口,觀察到小木條熄滅,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學習小組中的其他同學立即否定了乙同學的方案,原因是。(3)丙同學:取適量該飲料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發(fā)現(xiàn)紫色石蕊溶液變成了黃色,也可以說明逸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同學們認為丙同學的設計不合理,理由是,你的改進方案是:?!镜贸鼋Y論】該飲料中逸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痉此荚u價】(4)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明白了該飲料中會逸出二氧化碳的原因是:①碳酸分解;②。11.我們在課本第五單元學了碳酸鈣在高溫條件時會分解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反應。檢驗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可用,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甲同學把一定質(zhì)量的碳酸鈣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剩余的白色固體的質(zhì)量比原來少了,現(xiàn)對剩余的白色固體進行探究,他想知道剩余的白色固體含有哪些成分。【查閱資料】:①氧化鈣和碳酸鈣都是白色的固體。②氧化鈣和水反應會放熱;碳酸鈣不溶于水,和水接觸不放熱。③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不會生成氣體;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咀鞒霾孪搿坎孪?:剩余的白色固體為碳酸鈣猜想2:剩余的白色固體為氧化鈣猜想3:剩余的白色固體為?!咎骄糠桨浮坎襟E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1)取少量剩余的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加入30mL的水燒杯外壁發(fā)燙猜想不成立(2)另取少量剩余的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產(chǎn)生氣泡猜想成立12.(23-24八年級下·山東煙臺·期末)同學們對“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進行實驗探究,請參與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静殚嗁Y料】稀醋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黃【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提出猜想】(1)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猜想二:?!驹O計實驗】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設計如下實驗:序號實驗設計①向第一朵紙花噴稀醋酸②___________③將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④將第四朵紙花噴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2)“實驗設計①”的目的是。(3)“實驗設計②”的具體內(nèi)容是。(4)“實驗設計③”的目的是?!緦嶒灲Y論】(5)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實驗現(xiàn)象是。13.(22-23九年級下·重慶·期末)天然巖石以碳酸鈣為主,這些巖石在適當溫度下煅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氧化鈣。(1)寫出氧化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氫氧化鈣的水溶液(澄清石灰水)常用來檢驗CO2,請寫出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氧化鈣經(jīng)一系列反應可以得到輕質(zhì)碳酸鈣,可用作人體補鈣劑,此處“鈣”指的是。(2)溶洞里有奇妙的石筍和鐘乳石,形成原因是石灰?guī)r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生成溶解性較小的碳酸氫鈣(該反應為化合反應,寫出該化學反應方程式:。富集在水中的碳酸氫鈣遇熱或減壓又分解成碳酸鈣沉積下來。1.(23-24八年級下·山東濱州·期中)如圖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創(chuàng)新實驗,①③為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②為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裝置Ⅰ中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的現(xiàn)象是③比①先變黃B.裝置Ⅱ中點燃的蠟燭自下而下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C.裝置Ⅰ中①③變黃,②不變黃,說明使紫色石蕊試紙變黃的物質(zhì)是二氧化碳D.該裝置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2.(2024·陜西西安·二模)某小組設計了如下圖的創(chuàng)新實驗,內(nèi)層小試管和外層小試管底部分別放有用石蕊溶液染過色的濾紙片,內(nèi)層小試管壁下有一小孔。下列說法不錯誤的是A.干燥濾紙片不變色,說明CO2不能使石蕊變色B.通入CO2后潤濕的濾紙片由黃色變紫色C.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碳酸鈣難溶于水D.蠟燭熄滅說明CO2不支持燃燒也不可燃3.(23-24九年級下·廣西南寧·開學考試)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有關此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I)噴稀醋酸

(Ⅱ)噴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IV)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A.只有實驗IV中的紫色石蕊紙花會變黃B.實驗IV就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水發(fā)生了反應C.由實驗I、Ⅱ、Ⅲ、IV推斷,實驗IV中有酸性物質(zhì)生成D.對比實驗Ⅲ、IV可知紫色石蕊紙花變黃需要有二氧化碳參與4.(23-24九年級下·廣東廣州·期末)已知石蕊溶于水顯紫色,遇酸變黃。用如圖裝置可探究CO2與H2O能否反應。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I處試紙不變黃,說明空氣中沒有CO2B.省略I處實驗,此探究的目的也能達成C.對比Ⅱ、Ⅲ可知,有CO2存在時水顯酸性D.對比I、Ⅲ可知,有水存在時CO2顯酸性5.(24-25九年級下·湖北宜昌·期末)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應,用三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圖三個實驗。實驗Ⅰ、Ⅱ中小花不變色,實驗Ⅲ中小花變黃。下列說法不錯誤的是A.實驗Ⅰ說明水不能使石蕊變黃B.實驗Ⅱ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黃C.僅憑實驗Ⅰ和Ⅱ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D.僅憑實驗Ⅱ和Ⅲ就能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6.(23-24八年級下·山東濱州·期中)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事實或實驗現(xiàn)象與相關解釋或結論不一致的是(

)選項事實或實驗現(xiàn)象解釋或結論A干冰能制造舞臺云霧干冰升華吸熱BCO2不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可與水反應CCO2可使燃燒的蠟燭熄滅CO2不供給呼吸D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液體變黃CO2能使石蕊試液變黃A.A B.B C.C D.D7.(23-24八年級下·山東淄博·期末)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們利用如圖裝置,驗證CO2的性質(zhì)。(1)甲中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紙花變黃,使其變黃的物質(zhì)是。(填化學式)(2)乙中的現(xiàn)象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丙中蠟燭由下而下依次熄滅,此現(xiàn)象證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是,物理性質(zhì)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密度。8.(2024·河南信陽·二模)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下圖實驗裝置探究的部分性質(zhì)。(1)證明與水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是什么?(2)觀察到e處燃著的木條比d處先熄滅,由此可知具有的性質(zhì)是什么?9.為了驗證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小刀同學做了以下實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步驟①瓶內(nèi)氣壓會減小 B.步驟②中標簽朝向手心是為了防止腐蝕標簽C.步驟③中可以看到溶液變?yōu)辄S色 D.步驟④中可以看到溶液始終為黃色10.(23-24九年級下·河北邢臺·期末)如圖所示,小明同學粗略測定二氧化碳常溫下在水中溶解體積比的實驗,他的具體實驗步驟是:①用軟質(zhì)飲料瓶收集滿一瓶二氧化碳氣體。②向瓶中倒入約三分之一體積的水(記下位置),立即用帶單孔塞的膠塞塞緊,并把彈簧夾夾緊。③充分振蕩瓶子,當瓶子體積不再變化時,打開彈簧夾,觀察瓶內(nèi)水的體積。④將瓶內(nèi)的少量“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變黃。但微熱后,又變?yōu)榱俗仙??;卮饐栴}:(1)瓶子振蕩后很快變癟,打開彈簧夾后有水從燒杯流入瓶內(nèi),原因是_______。A.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內(nèi)的壓強變小B.水的密度小于CO2的密度(2)由打開彈簧夾又流入水體積約是瓶容積的三分之一的現(xiàn)象,可以得到CO2常溫下在水中溶解的體積比約是。(3)第④步石蕊溶液先變黃,后又恢復為紫色的現(xiàn)象,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11.(23-24九年級下·四川成都·期末)如圖1裝置是某化學實驗小組利用數(shù)字化實驗研究25℃時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性。先打開止水夾,向3個充滿二氧化碳的100mL燒瓶中分別注入20mL、40mL、60mL蒸餾水,再關閉止水夾,振蕩前后壓強的變化如圖2所示。則下列說法不錯誤的是A.曲線①中ab段對應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餾水B.曲線①中cd段對應的操作可能進行了振蕩C.曲線③對應的實驗是注入20mL蒸餾水D.實驗說明:該條件下1體積水最少吸收1體積二氧化碳12.(23-24九年級下·寧夏銀川·期末)小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已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某學?;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開展了以下實驗探究活動?!緦嶒炋骄恳弧?1)如圖所示,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三分之一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這表明二氧化碳與水作用有兩種可能:一是;二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提出問題】二氧化碳能否與水發(fā)生反應?【猜想假設】猜想1: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猜想2:二氧化碳不與水反應【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實驗。(2)步驟(Ⅰ)的實驗目的是。(3)步驟(Ⅱ)中可觀察到現(xiàn)象,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是;還可以觀察到現(xiàn)象,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是?!緦嶒灲Y論】猜想1錯誤?!緦嶒炋骄慷?4)如圖所示,打開汽水瓶蓋,有小量氣泡逸出,塞下帶導管的橡皮塞,導管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輕輕振蕩汽水瓶,可觀察到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颈磉_交流】二氧化碳在生活、生產(chǎn)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寫出一條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質(zhì)。(5)二氧化碳的用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的性質(zhì)。13.(2024·湖北十堰·模擬預測)助力“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捕集與資源化利用是重要研究課題,下面是驗證二氧化碳有關性質(zhì)的實驗。步驟①:按圖1連接好裝置,向外拉動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時間后松開手。步驟②:兩注射器中分別吸入50mL澄清石灰水和50mL稀鹽酸(足量),再從中間瓶口通入CO2氣體將瓶裝滿,最后塞下帶壓強傳感器的橡膠塞。步驟③:通過打開或關閉彈簧夾1和彈簧夾2,先后將注射器1和注射器2中液體全部注入三頸瓶中,充分反應直至壓強不再改變。步驟④:打開兩個彈簧夾,將兩個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再關閉兩個彈簧夾,繼續(xù)測量壓強變化。裝置內(nèi)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1)步驟①的目的是。(2)在步驟②中檢驗三頸燒瓶中已充滿CO2的方法是。(3)步驟③中,為縮短bd段實驗時間,可采取的操作是。(4)最終裝置內(nèi)壓強低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______(填字母)。A.裝置漏氣 B.水吸收了部分CO2 C.部分CO2與石灰水反應14.(23-24九年級下·遼寧朝陽·期末)【空氣主題學習】小金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和試劑測定空氣中氫氣含量,集氣瓶中空氣的體積為200mL,氫氣傳感器測得集氣瓶內(nèi)氫氣的體積分數(shù)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1)實驗開始時,用酒精燈加熱粗銅絲,其目的是。(2)反應開始到止水夾打開前,集氣瓶內(nèi)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3)小金提出“倒吸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除以200mL等于空氣中氫氣的含量”。據(jù)圖乙分析,此說法(選填“錯誤”或“錯誤”),說明理由:?!径趸贾黝}學習】同學們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4)實驗一:兩個小量筒中分別充滿CO2和空氣,充滿CO2的量筒是(填“A”或“B”),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zhì)是。(5)實驗二:擰緊蓋振蕩,軟塑料瓶變癟因為。(6)實驗三:實驗的目的是。一段時間后,觀察到Y型管右側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15.(23-24九年級下·湖南湘潭·期末)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二氧化碳能否與水反應生成一種酸”進行實驗探究,請參與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作出猜想】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一種酸?!静殚嗁Y料】紫色石蕊是一種色素,遇酸溶液變黃?!緦嶒烌炞C】小黃、小明、小文三位同學分別做了如下三個實驗:(1)小黃想通過證明反應物減少來判斷化學反應的發(fā)生。按如圖實驗一所示進行實驗,打開瓶蓋,迅速將燒杯內(nèi)的水倒入瓶中并擰緊瓶蓋,振蕩,觀察到水溶液為無色,軟塑料瓶。由此得出結論: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小明對小黃的實驗方案提出了質(zhì)疑,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會產(chǎn)生相同的現(xiàn)象?!狙a充實驗Ⅰ】小明按下圖實驗二進行實驗,水溶液變黃。由此得出結論: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一種酸。(2)小文認為小明的實驗方案仍不嚴謹。理由是該方案中能使紫色石蕊變黃的物質(zhì):可能是水,可能是,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后的生成物?!狙a充實驗Ⅱ】(3)小文按下圖實驗三進行實驗,實驗中觀察到塑料瓶內(nèi)的實驗現(xiàn)象是:。由此得出結論: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一種酸。【交流討論】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最后認為小文的實驗方案最完善?!镜贸鼋Y論】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一種酸?!練w納整理】(4)對于無明顯實驗現(xiàn)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證明反應的發(fā)生。小文的實驗證明化學反應發(fā)生的角度是(填字母序號)。A.通過檢驗反應物減少來證明 B.通過檢驗生成其他物質(zhì)來證明【拓展提升】探究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5)用溫度傳感器分別連接裝有二氧化碳和空氣的燒瓶,待兩個燒瓶中氣體溫度相同時,打開取暖器模擬太陽光對兩個燒瓶加熱,測得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下圖。實驗表明: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填“越高”或“越低”),吸收熱量越少。由此可知空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16.(23-24九年級下·湖南常德·期中)實驗室有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劑,同學們對其是否變質(zhì)以及變質(zhì)的程度感到好奇,于是開展了如下探究:【提出問題】該干燥劑的成分有哪些?【查閱資料】①碳酸鈣在900℃以下時會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②氫氧化鈣在500℃以下會分解生成氧化鈣和水。(1)【實驗驗證】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①取少量該干燥劑品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該干燥劑樣品中一定有氧化鈣②?、僦邢聦忧逡河谠嚬苤校渭臃犹芤喝芤鹤凕S該干燥劑樣品中一定有氫氯化鈣③另取少量干燥劑樣品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該干燥劑樣品中一定有碳酸鈣(2)【分析討論】小明同學認為步驟②不能得到結論錯誤,原因是。(3)步驟③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拓展探究】為了進一步探究干燥劑中是否有氫氧化鈣,小黃稱取該干燥劑m1g,加熱至固體質(zhì)量不再變化,稱量反應后固體質(zhì)量為m2g,加熱溫度應控制的范圍是,若m1(填“>”“<”或“=”)m2,說明該干燥劑中含有氫氧化鈣。(5)根據(jù)下述數(shù)據(jù),請你計算小黃稱取的固體物質(zhì)中氫氧化鈣的質(zhì)量是(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g。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節(jié)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板塊導航01/學習目標明確內(nèi)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02/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03/知識導學梳理教材內(nèi)容,掌握基礎知識04/效果檢測課堂自我檢測,發(fā)現(xiàn)知識盲點05/問題探究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06/分層訓練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yǎng)1.能結合實驗事實說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zhì),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參與的重要化學反應;2.能舉例說明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與用途的關系。1.二氧化碳物理性質(zhì)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能溶于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實驗操作將O2倒入裝有高、低燃著蠟燭的燒杯中將水倒入裝滿O2的軟塑料瓶,旋緊瓶塞,振蕩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下面的蠟燭比下面的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氣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內(nèi)氣壓變小,小氣壓使瓶子變癟。以下幾個實驗都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是密度比空氣小2.二氧化碳化學性質(zhì)(1)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資料: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黃)實驗操作=1\*GB3①干燥的石蕊小花下噴稀醋酸=2\*GB3②干燥的石蕊小花下噴水=3\*GB3③把干燥的小花放進O2氣體中=4\*GB3④把用水濕潤的石蕊小花放入O2氣體=5\*GB3⑤取出實驗=4\*GB3④取出用吹風機烘干現(xiàn)象變黃不變黃不變黃變黃黃色變?yōu)樽仙治鱿〈姿崮苁故镒凕S水不能使石蕊變黃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黃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zhì)使石蕊變黃碳酸不穩(wěn)定分解結論CO2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zhì),使紫色石蕊試液變黃化學方程式: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2)證明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或反應表達式)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3.二氧化碳的用途4.石灰石石灰石、小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①物理性質(zhì):碳酸鈣為白色難溶于水的固體②化學性質(zhì):高溫分解化學方程式: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涉及的化學方程式③碳酸鈣的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生產(chǎn)生石灰、水泥、玻璃以及煉鐵,也是一種補鈣劑。1.(23-24九年級下·河北唐山·開學考試)下圖所示是有關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實驗,其中說法錯誤的是A.此實驗只能證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B.此實驗試管中液面下升,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此實驗可證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變黃色D.此實驗既可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答案】A【詳解】A、此實驗證明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小。A不錯誤;B、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所以試管中液面下升。B錯誤;C、實驗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變黃色,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變黃色。C不錯誤;D、此實驗只能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D不錯誤。綜下所述:選擇B。2.干冰常常用于食品保鮮。化學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利用保鮮袋中的干冰設計并完成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有關實驗現(xiàn)象或分析錯誤的是A.(I)靜置,燒杯內(nèi)氣球無明顯現(xiàn)象B.(Ⅲ)燒杯內(nèi)形成白霧的原因是干冰升華吸熱C.(Ⅱ)加水后燒杯內(nèi)只發(fā)生物理變化D.(Ⅳ)紫色石蕊溶液不變色【答案】A【詳解】A、干冰是固體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所以(I)靜置,干冰升華,燒杯內(nèi)氣球會下浮,不符合題意;B、(Ⅲ)燒杯內(nèi)形成白霧的原因是干冰升華吸熱,能使周圍溫度降低,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滴,符合題意;C、(Ⅱ)加水后,干冰升華,是狀態(tài)的改變,無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故(Ⅳ)中紫色石蕊溶液變黃,不符合題意。。3.(2024·北京·中考真題)用如圖所示裝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紙花進行實驗,驗證的性質(zhì)。(1)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由該實驗還可以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質(zhì)是。(2)為驗證能與水反應,需進行的操作及現(xiàn)象是?!敬鸢浮?1)分子在不斷運動(2)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黃【詳解】(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發(fā)生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實驗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沒有直接接觸,一段時間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當二氧化碳分子運動到澄清石灰水處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可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黃,說明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了反應,故填: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黃。4.(2024·河北邯鄲·模擬預測)如圖所示,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固定一只小蠟燭,將其點燃后,用一支小試管迅速倒扣在燃著的蠟燭下。(1)觀察到蠟燭逐漸。(2)小試管內(nèi)的液面會(選填“下升”或“下降),其原因是?!敬鸢浮?1)熄滅(2)下升蠟燭燃燒消耗試管內(nèi)的氫氣,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減小,試管內(nèi)氣壓小于外界小氣壓【詳解】(1)蠟燭燃燒消耗試管內(nèi)的氫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故觀察到蠟燭逐漸熄滅;(2)小試管內(nèi)的液面會下升,其原因是蠟燭燃燒消耗試管內(nèi)的氫氣,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減小,試管內(nèi)氣壓小于外界小氣壓,故小試管內(nèi)的液面會下升。5.(23-24九年級下·北京昌平·期末)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研究CO2的性質(zhì)。(1)倒入CO2,可證明CO2能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是,密度比空氣小的現(xiàn)象是。(2)將燃著的蠟燭放在a處,倒入CO2,蠟燭熄滅,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質(zhì)是?!敬鸢浮?1)b處干燥紫色石蕊紙花不變色,a、c處濕潤紫色石蕊紙花變黃色a處濕潤紫色石蕊紙花比c處濕潤紫色石蕊紙花先變黃色(2)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詳解】(1)圖中實驗,傾倒二氧化碳,會觀察到b處干燥紫色石蕊紙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黃色,ac處濕潤紫色石蕊紙花變黃色,說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黃色,故倒入CO2,可證明CO2能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是b處干燥紫色石蕊紙花不變色,a、c處濕潤紫色石蕊紙花變黃色;a處濕潤紫色石蕊紙花比c處濕潤紫色石蕊紙花先變黃色,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2)將燃著的蠟燭放在a處,倒入CO2,蠟燭熄滅,由此可得出CO2具有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的性質(zhì)。6.如圖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質(zhì)塑料瓶中加入約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觀察塑料瓶的變化。請回答。

(1)儀器A的名稱。(2)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當觀察到現(xiàn)象時,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結論。(3)為了進一步知道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fā)生了反應,可向塑料瓶中加入,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又得出二氧化碳還能與水發(fā)生反應的結論?!敬鸢浮?1)燒杯(2)振蕩塑料瓶變癟(3)紫色石蕊紫色石蕊變黃【詳解】(1)儀器A的名稱是燒杯;(2)該實驗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旋緊瓶蓋后,需要將瓶子進行振蕩,讓二氧化碳和水充分接觸;若二氧化碳溶于水,氣體減少壓強變小,故當觀察到塑料瓶變癟時,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會變黃,故為了進一步知道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fā)生了反應,可向塑料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酸能使紫色石蕊變黃,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故當觀察到紫色石蕊變黃說明二氧化碳還能與水發(fā)生反應。7.生石灰(氧化鈣)可用于芒果催熟。常用的方法是將生石灰涂在紙下,噴水后墊在芒果中間。氧化鈣和水發(fā)生反應只生成熟石灰(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小量的熱,將芒果在短時間內(nèi)催熟。(1)氫氧化鈣的化學式為。(2)氧化鈣與水的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3)氧化鈣與水的反應說明,化學變化中會發(fā)生(填序號)。A.物質(zhì)變化

B.能量變化【答案】Ca(OH)2化合反應AB【分析】本題考查概念和反應。【詳解】(1)氫氧化鈣的化學式為Ca(OH)2;(2)氧化鈣與水的反應是:CaO+H2O=Ca(OH)2,由兩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化合反應。(3)氧化鈣與水的反應說明,化學變化中會發(fā)生物質(zhì)的變化,過程中會伴隨著能量的變化。B。8.(23-24九年級下·湖南婁底·期末)化學小組關于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探究進行如圖探究:(1)b處觀察到溶液顏色變黃,若要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還應在a處放(填字母標號)。A.水 B.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 C.澄清石灰水(2)c處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燒杯中蠟燭自下而下依次熄滅,說明CO2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敬鸢浮?1)B(2)Ca(OH)2+CO2=CaCO3↓+H2O(3)不能燃燒且不能支持燃燒【詳解】(1)b處觀察到溶液顏色變黃,若要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還應在a處放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用于證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黃色,而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使之變黃色;;(2)c處是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3)燒杯中蠟燭自下而下依次熄滅,說明CO2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是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問題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典例1-1】(2024·山西·一模)小明對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進行探究,為了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小,設計了以下實驗。下列實驗設計不符合該探究目的的是A. B.C. D.【答案】C【詳解】A、圖示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之后,氣球飄起來,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故A符合該探究目的;B、往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下層的蠟燭先熄滅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氣,故B符合該探究目的;C、圖示兩端分別放一個塑料袋,一個裝滿空氣,另一個倒入等體積的二氧化碳,觀察天平偏向二氧化碳那一端,則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故C符合該探究目的;D、圖示中擰緊瓶蓋后瓶子變癟,只能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無法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小,故D不符合該探究目的;?!窘忸}必備】1.二氧化碳被用于滅火,既利用物理性質(zhì)也利用了化學性質(zhì)。2.二氧化碳溶于水時,既發(fā)生物理變化,也發(fā)生化學變化?!咀兪?-2】(23-24九年級下·四川成都·期末)如圖1裝置是某化學實驗小組利用數(shù)字化實驗研究25℃時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性。先打開止水夾,向3個充滿二氧化碳的100mL燒瓶中分別注入20mL、40mL、60mL蒸餾水,再關閉止水夾,振蕩前后壓強的變化如圖2所示。則下列說法不錯誤的是A.曲線①中ab段對應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餾水B.曲線①中cd段對應的操作可能進行了振蕩C.曲線③對應的實驗是注入20mL蒸餾水D.實驗說明:該條件下1體積水最少吸收1體積二氧化碳【答案】C【詳解】A、曲線①中ab段壓強迅速增小,是因為迅速注入的蒸餾水占據(jù)了一定體積,氣體被壓縮,故A錯誤;B、cd段壓強明顯減小,可能是通過振蕩操作使二氧化碳與水充分接觸,充分溶解、充分反應,所以使得壓強明顯減小,故B錯誤;C、曲線③加入水后壓強下升最小,說明注入水的體積最小,故對應的實驗是注入20mL蒸餾水,故C錯誤;D、在25℃時,1體積水最少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體積,即為注入1體積的水,溶解的二氧化碳不足1體積,故D不錯誤。。?問題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典例2-1】(2024·山西朔州·三模)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內(nèi)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并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①向干燥的紙花下噴水;②將潤濕后的紙花放入集滿的集氣瓶中;③取出紙花,用吹風機吹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制取二氧化碳與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氫氣的發(fā)生裝置相同B.驗滿二氧化碳時,應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集氣瓶的瓶口C.操作①和②說明能與發(fā)生反應D.操作③可以觀察到紙花由黃色變?yōu)樽仙敬鸢浮緾【詳解】A、實驗室利用稀鹽酸與石灰石(或小理石)在常溫下制取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利用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氫氣,該反應為固體加熱型,發(fā)生裝置不同,故A說法錯誤;B、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驗滿二氧化碳時,應將燃著的木條伸到集氣瓶的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故B說法錯誤;C、操作①向干燥的紙花下噴水,紙花不變黃,說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黃;操作②將潤濕后的紙花放入集滿CO2的集氣瓶中,紙花變黃,可能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變黃,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變黃,因此還需要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黃,故C說法錯誤;D、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穩(wěn)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將紙花吹干,紙花由黃色變?yōu)樽仙蔇說法錯誤;?!镜淅?-2】(2024·重慶·三模)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通入,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會變黃B.通入,可證明和發(fā)生了反應C.通入和通入HCl,待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干,均會恢復紫色D.通入HCl和通入現(xiàn)象一致【答案】C【詳解】A、通入CO2,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中含有水,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變黃,選項錯誤;B、通入CO2,干燥的紫色石蕊紙條不變色,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黃,可證明CO2和H2O發(fā)生了反應,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紙條變黃的酸性物質(zhì),選項錯誤;C、通入CO2,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中含有水,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變黃,待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干,碳酸分解,會恢復紫色。通入HCl,HCl溶于水顯酸性使紫色石蕊紙條變黃,但待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干,HCl有揮發(fā)性,會恢復紫色,選項錯誤;D、HCl溶于水顯酸性,NH3溶于水形成氨水顯堿性,酸性物質(zhì)使紫色石蕊紙條變黃,堿性物質(zhì)使紫色石蕊紙條變藍,選項錯誤;。【典例2-3】(2024·湖南懷化·一模)如圖1所示,在燒瓶中充滿CO2,通過注射器向瓶中分別加入同體積水和澄清石灰水,利用傳感器得到的氣壓變化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曲線②是向瓶中加入水測得的數(shù)據(jù)B.根據(jù)圖像分析,等體積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較少的是水C.剛開始壓強增小,是因為加入液體后氣體被壓縮D.曲線①壓強變小只是因為二氧化碳溶于水【答案】B【詳解】A、在燒瓶中充滿CO2,通過注射器向瓶中分別加入同體積水和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導致裝置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減小,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能使裝置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減小,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強,壓強下降的少,故曲線②是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測得的數(shù)據(jù),不符合題意;B、由以下分析可知,曲線①是向瓶中加入水測得的數(shù)據(jù),曲線②是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測得的數(shù)據(jù),曲線②壓強下降的少,說明吸收二氧化碳較少的是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題意;C、加入液體后,氣體被壓縮,故剛開始壓強增小,符合題意;D、曲線①壓強變小,是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導致裝置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減小,不符合題意。?!窘忸}必備】1.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是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3.?二氧化碳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變式2-1】(23-24九年級下·河南濮陽·期末)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CO2性質(zhì)時,完成如圖所示實驗。(1)A實驗:從T型管左側通入CO2,乙處燃著的火柴先熄滅,說明CO2具有的性質(zhì)是:不燃燒、不支持燃燒、。(2)B實驗:向集氣瓶中通入CO2,觀察到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變黃,使其變黃的物質(zhì)是(填化學式)。【答案】(1)密度比空氣小(2)H2CO3【詳解】(1)乙處燃著的火柴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氣。(2)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使紫色石蕊試紙變黃,碳酸化學式為H2CO3?!咀兪?-2】(23-24九年級下·安徽合肥·期末)如圖所示,小明同學通過調(diào)節(jié)閥門Ⅰ、Ⅱ,改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顏色,以下現(xiàn)象和分析錯誤的是A.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變黃B.關閉閥門Ⅱ,打開閥門Ⅰ,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不變色C.使瓶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變色的是二氧化碳氣體D.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可以判斷氣體流速【答案】B【詳解】A.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二氧化碳氣體進入水中變得潮濕,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與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接觸,可使小花變黃,故A錯誤;B.關閉閥門Ⅱ,打開閥門Ⅰ,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變色,故B錯誤;C.使瓶中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變色的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故C錯誤;D.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氣體通入水中,通過氣泡,可以判斷氣體流速,故D錯誤。。【變式2-3】(23-24九年級下·河南平頂山·期末)某興趣小組利用“三通管”探究CO2的相關性質(zhì)。(1)甲實驗中,試紙(填“A”或“B”)變黃色。(2)乙實驗中緩慢通入CO2,可觀察到燃著的小木條先熄滅(填“下面”或“下面”),可得出CO2的性質(zhì)有;【答案】(1)A(2)下面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詳解】(1)甲實驗中,試紙B不變色,因為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試紙變色,試紙A變黃,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黃;(2)乙實驗中緩慢通入CO2,可觀察到下面燃著的小木條先熄滅,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下面的小木條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小,故填: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咀兪?-4】(2024·湖南湘西·一模)某同學對“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進行實驗探究,請參與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探究思路)(1)判斷物質(zhì)間是否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jù)是。(2)CO2:溶于水無明顯現(xiàn)象,(填“能”或“不能”)用觀察方法判斷是否發(fā)生反應;“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zhì)間是否反應的實驗設計依據(jù)是:生成物和反應物的性質(zhì)差異。(提出猜想)(3)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猜想二:。(實驗設計)(4)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設計如下實驗:序號實驗設計①向第一朵紙花噴稀醋酸②請完成實驗設計:。③將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④將第四朵紙花噴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實驗設計③”的目的是。(進行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實驗探究。(實驗結論)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實驗現(xiàn)象是②③不變黃④變黃。(反思交流)(5)實驗探究“無明顯實驗現(xiàn)象時是否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核心思路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A.設計對比實驗 B.控制實驗條件 C.獲取事實證據(jù) D.邏輯推理判斷【答案】(1)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2)不能(3)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與水反應(4)向第二朵紙花噴水驗證CO2能否使紫色石蕊紙花變黃,從而排除CO2的干擾(5)ABCD【詳解】(1)判斷物質(zhì)間是否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jù)是否生成新物質(zhì),觀察到的可以作為判斷依據(jù)的宏觀實驗現(xiàn)象有生成沉淀、氣體、顏色變化等。故填:是否生成新物質(zhì);(2)CO2溶于水無明顯現(xiàn)象,不能用觀察的方法判斷是否發(fā)生反應;(3)依據(jù)探究目的去有方向的設計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與水反應。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與水反應;(4)“實驗設計②”的具體內(nèi)容是向第二朵紙花噴蒸餾水,檢驗水能否使紙花變色。故填:向第二朵紙花噴蒸餾水;“實驗設計③”的目的是檢驗二氧化碳是否能使紙花變色,故填:驗證CO2能否使紫色石蕊紙花變黃,從而排除CO2的干擾;(5)實驗探究“無明顯實驗現(xiàn)象時是否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核心思路有設計對比實驗、控制實驗條件、獲取事實證據(jù)、邏輯推理判斷。BCD。?問題三石灰石【典例2-1】(2024·廣西南寧·一模節(jié)選)廣西地處西南沿海地區(qū),海洋資源豐富,貝殼是其一。工業(yè)下可將貝殼在高溫煅燒的條件下制取氧化鈣。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貝殼的成分進行探究并測其含量。任務一

探究貝殼的成分【提出猜想】猜想貝殼中含有碳酸鈣。猜想的依據(jù):(1)①不變;②貝殼難溶于水;③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查閱資料】①鈣能與水反應生成Ca(OH)2,Ca(OH)2微溶于水。②若用鐵絲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燈火焰下灼燒,火焰呈磚黃色,則可證明該溶液中含有鈣的化合物?!緦嶒烌炞C】(2)步驟操作方法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一取適量貝殼置于小試管中,加入稀鹽酸使之溶解,并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貝殼中含有鹽二用鐵絲蘸取貝殼與稀鹽酸反應所得的溶液在酒精燈火焰下灼燒貝殼中含有鈣的化合物【得出結論】貝殼中含有碳酸鈣?!敬鸢浮?1)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2)碳酸火焰呈磚黃色【詳解】(1)由于貝殼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則說明貝殼中含有鈣、氧元素,則可能為碳酸鈣。(2)碳酸鹽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貝殼為碳酸鹽;若用鐵絲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燈火焰下灼燒,火焰呈磚黃色,則可證明該溶液中含有鈣的化合物,則現(xiàn)象為火焰呈磚黃色?!窘忸}必備】【變式2-1】(2022·遼寧沈陽·二模節(jié)選)碳酸鈣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zhì),某化學興趣小組圍繞此物質(zhì)展開研究。(1)小理石、石灰石、雞蛋殼等少種物質(zhì)中都含有碳酸鈣,請再列舉一例。(2)碳酸鈣、氫氧化鈣、氧化鈣之間存在如圖轉化關系:①Ca(OH)2的俗名是(寫出一種即可);②反應由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屬于反應(填一種基本反應類型);③反應Ⅱ在工業(yè)下的一點用途。④從Ca(OH)2不同性質(zhì)的角度寫出兩種實現(xiàn)轉化Ⅲ的反應方程式。(3)資料顯示過氧化鈣也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為過氧化鈣),則過氧化鈣的化學式為?!敬鸢浮?1)水垢(2)熟石灰化合制二氧化碳或者(3)CaO2【詳解】(1)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2)①氫氧化鈣俗名熟石灰、消石灰;②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兩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是是化合反應;③反應Ⅱ是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鈣,工業(yè)下制取二氧化碳;④氫氧化鈣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Ca(OH)2+CO2=CaCO3↓+H2O:氫氧化鈣也可以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3)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前是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反應后是兩個鈣原子、四個氫原子、六個氧原子,因此X中少了一個鈣原子和兩個氧原子,因此化學式是CaO2;1.(24-25九年級下·吉林長春·開學考試)兩個軟塑料瓶中分別充滿和CO2A.澄清石灰水 B.水 C.氧化銅固體 D.紫色石蕊溶液【答案】B【詳解】A、分別加入適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和氫氧化鈣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現(xiàn)象不同,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鑒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B、向兩個塑料瓶中分別放入適量水,振蕩,一氧化碳難溶于水,且與水不反應,軟塑料瓶不會變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導致瓶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減小,軟塑料瓶變癟,現(xiàn)象不同,可以用水鑒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符合題意;C、常溫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與氧化銅不反應,均無明顯現(xiàn)象,無法用氧化銅固體鑒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題意;D、分別加入適量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黃,一氧化碳難溶于水,且與水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現(xiàn)象不同,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鑒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2.(22-23九年級下·內(nèi)蒙古包頭·期末)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來做家庭小實驗,其樂無窮!小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a、d為用紫色石蕊試液濕潤的棉花,b、c為用紫色石蕊試液浸過的干燥棉花,固定玻璃管的裝置未畫出)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zhì),下列關于該實驗裝置的敘述不錯誤的是A.通過推壓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進入飲料瓶內(nèi)液體的量B.紙花變黃的順序是d→c→b→aC.利用該裝置可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小及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反應D.該裝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氫氣【答案】A【詳解】A、通過推壓注射器活塞,根據(jù)推壓的程度的小小可以控制進入飲料瓶內(nèi)液體的量,故A錯誤;B、a、d為用紫色石蕊試液濕潤的棉花,遇二氧化碳會變黃;b、c為用紫色石蕊試液浸過的干燥棉花,遇二氧化碳不會變黃;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氣,d處的紙花先變黃,a處的紙花后變黃,故B不錯誤;C、利用該裝置實驗時,由d處的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濕潤棉花先變成黃色,c處的石蕊不變色,可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小及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反應,故C錯誤;D、該裝置的左半部屬于固液常溫下反應制取氣體,也可以利用該裝置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氫氣,故D錯誤。。3.(2024·河南周口·三模)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兩支蠟燭同時熄滅,可證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B.對比兩朵石蕊紙花變色的現(xiàn)象可得出CO2能與水反應C.用熱吹風機烘干濕潤的石蕊紙花,紙花顏色不變D.向塑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A【詳解】A、現(xiàn)象應該是低蠟燭先熄滅,高蠟燭后熄滅,因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氣的小,選項錯誤;B、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不變黃,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變黃,說明二氧化碳與水能反應生成酸性物質(zhì),選項錯誤;C、用熱吹風機烘干濕潤的石蕊紙花,紙花從黃色變?yōu)樽仙?,因為碳酸不穩(wěn)定,易分解,選項錯誤;D、向塑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為:,選項錯誤;。4.(23-24九年級下·北京海淀·期末)用下圖實驗研究CO2遇水的變化。資料:紫色石蕊溶液由石蕊和水配制而成。(1)實驗1,向盛有CO2的軟塑料瓶中倒入三分之一體積的水,迅速旋緊瓶蓋后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2)為了證明CO2能與H2O反應,除了實驗2,還需補做的實驗是。(3)實驗3,加熱試管后觀察到產(chǎn)生氣泡,溶液變回紫色,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敬鸢浮?1)軟塑料瓶變癟(2)將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3)【詳解】(1)實驗1,向盛有CO2的軟塑料瓶中倒入三分之一體積的水,迅速旋緊瓶蓋后振蕩,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導致裝置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減小,故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軟塑料瓶變癟;(2)實驗2中,將紫色石蕊溶液滴入實驗1中液體,溶液變黃,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水發(fā)生了反應,因為還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變色,故應設計實驗,驗證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故補做的實驗是:將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從而對比得出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了反應;(3)實驗3,加熱試管后觀察到產(chǎn)生氣泡,溶液變回紫色,是因為碳酸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2024·吉林長春·一模)同學們?yōu)轵炞C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zhì)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1中濕潤紫色石蕊紙花變?yōu)辄S色,是因為;(2)實驗2是在實驗1的基礎下設計的創(chuàng)新改進實驗,將二氧化碳緩慢通入豎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觀察到棉球D先變色,棉球A后變色,通過此現(xiàn)象可驗證關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是.【答案】(1)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變?yōu)辄S色(2)通常狀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小【詳解】(1)干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黃色;濕花通二氧化碳前不變色,說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黃色;通二氧化碳后變黃色,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變?yōu)辄S色。(2)將二氧化碳緩慢通入豎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觀察到棉球D先變色,棉球A后變色,說明通常狀況下,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的小的物理性質(zhì)。6.(2024·北京·二模)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1)實驗1,緩慢倒入二氧化碳,觀察到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下依次熄滅。從滅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蠟燭熄滅的原因是。(2)實驗2,能證明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1)CO2進入燒杯,使蠟燭與空氣隔絕(2)通入CO2后,a不變色,b變成黃色【詳解】(1)滅火原理是將可燃物跟空氣隔絕或將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或隔絕可燃物,把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蠟燭熄滅是因為CO2進入燒杯,使蠟燭與空氣隔絕。(2)①實驗2能證明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反應,所以變量是水,實驗過程中,通入CO2后,干燥紫色石蕊試紙的a因為沒有水的存在,所以沒有碳酸生成,因此不變色,濕潤紫色石蕊試紙的b因為有水的存在,所以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酸性的碳酸生成,因此變色,故能證明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是:通入CO2后,a不變色,b變成黃色②二氧化碳和水是反應物,碳酸是生成物,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7.(2024·北京平谷·一模)利用下圖裝置研究CO2的性質(zhì)。ABC(1)A實驗能得出CO2的性質(zhì)有(填序號)。A.不能燃燒 B.不支持燃燒 C.密度比空氣小(2)B實驗②中的現(xiàn)象是。(3)C實驗,為了驗證CO2能與H2O反應,①、②處可分別放置。【答案】(1)ABC(2)溶液由黃色變紫色(3)干燥石蕊試紙、濕潤石蕊試紙【詳解】(1)A實驗中燒杯中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籅C;(2)B實驗①中二氧化碳與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黃,碳酸易分解,故實驗②中試管中碳酸受熱分解,故變黃的石蕊溶液變?yōu)樽仙?;?)C實驗,為了驗證CO2能與H2O反應,可利用干燥石蕊試紙、濕潤石蕊試紙,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試紙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呈酸性,二氧化碳使?jié)駶櫴镌嚰堊凕S,說明有酸性物質(zhì)存在,故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8.(23-24九年級下·遼寧沈陽·期中)某化學小組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實驗1

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觀察到蠟燭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滅。(1)該實驗得出的結論:二氧化碳不能燃燒,。(2)依據(jù)實驗1的結論,寫出二氧化碳的一條重要用途。實驗2

用質(zhì)軟的塑料瓶收集滿一瓶二氧化碳氣體(3)向其中加入約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塑料瓶最終的現(xiàn)象為。(4)若取少量實驗后液體滴加到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紙花下,發(fā)現(xiàn)石蕊變黃。①使石蕊變黃的物質(zhì)是。②請在該實驗基礎下補充實驗說明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zhì),寫出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敬鸢浮?1)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小(2)二氧化碳用于滅火(3)塑料瓶變癟(4)碳酸將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紙花放到充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詳解】(1)將一瓶二氧化碳緩緩倒入放有高低兩支燃著的蠟燭的燒杯里,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下層的蠟燭火焰先熄滅,下層的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