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考點34對比閱讀
12.考情探究?
1.考點分布
(2022?全國甲卷?高考真題)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15.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2020?浙江卷?高考真題)
19.這兩首送別詩在情感上
20.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脫妙”。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御》
兩詩的后兩句,分析后者寫法的妙處。
2.命題規(guī)律及備考策略
【命題規(guī)律】
①形勢上,在近年的古代詩歌的鑒賞題目中,比較鑒賞因其更有利于考查思
辨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而逐漸成為新寵。
②形式上,比較鑒賞題一般從“求同”“求異”兩個方面來設(shè)計問題。
③內(nèi)容上,可以從詩歌的體裁、題材、形象、語言、感情、思想內(nèi)容、表達
技巧等方面設(shè)題。
【備考策略】
1.歸納整理:整理歸納課內(nèi)詩歌重點鑒賞內(nèi)容,提升感悟力。
2.專題研究:進行專題研究,掌握系統(tǒng)知識。
3.仿真練習(xí):通過做歷年高考真題和模擬試題,熟悉考試題型和答題技巧。
睢.考點梳理卜
考點精講01詩歌形象異同比較
對于詩歌形象的對比鑒賞,往往著眼于不同詩歌選用的同一意象(形象),
但是這個意象又擁有不同的內(nèi)涵,承載著不同的情感內(nèi)容。
形象異同比較有兩個層面:一是形象內(nèi)涵、特點的異同比較,二是形象作用
的異同比較。形象內(nèi)涵、特點的異同比較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
景象和物象)內(nèi)涵比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點的分析比較。對于前者,先要看
意象選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點與表情達意兩方面的異同,或者表層
義與深層義有何異同;對于后者,要注意從外在形象與內(nèi)在性格品質(zhì)兩方面比較,
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較。
形象異同題大都是“求異”比較,這是答題需要注意的地方。形象作用的異同
主要從寫景、狀物、造境、抒情、結(jié)構(gòu)等方面解答。
【解題通法】
詩歌形象的對比鑒賞往往著眼于不同詩歌選用的同一形象(意象),但是
釋這個形象(意象)又具有不同的內(nèi)涵,承載著不同的情感內(nèi)容。有不同詩
義歌對相同意象的比較,不同詩歌對同一意象(景、物、人、事)描寫優(yōu)劣
的比較。
第一步:審題干,明方向明確題目比較的具體方向,一是弄清比較的對象,
是比較人物形象,還是比較物象;二是弄清比較形象哪方面的特點;三是
弄清是比較相同之處,還是比較相異之處,還是二者皆比。
解
第二步:找意象,品內(nèi)涵
題
找出詩歌中刻畫意象的詞句,看其刻畫了意象怎樣的特點和蘊含了怎樣的
方
思想情感。
法
第三步:做整合,規(guī)范答
按照同類合并的方式將品味到的意象特征合并,然后選用術(shù)語分點分條作
答。
答
題這兩首詩都寫了XX形象(意象);前者側(cè)重寫了XX,抒發(fā)了XX情感,而后
規(guī)者則著重寫了XX,抒發(fā)了XX情感。
范
考點精講02語言藝術(shù)異同比較
語言比較鑒賞題主要分“字詞句”比較題和“語言風(fēng)格”比較題兩類,這兩
類比較的方式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釋義一是不同的詩歌有時候也會運用同一個詞語,但是其表情達意的作用及
效果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對比中鑒賞,體會其不同的用法,就顯得非常
重要。二是同一首詩版本不同,有時用語也不同,不同用語在該詩中可
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鑒賞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會有所不同。
第一步:審清題目。弄清要比較語言的哪一方面。第二步:分析歸納。
“字詞句”比較題:先理解詩歌有關(guān)“字詞句”的表層義,再體會其深
層義及其作用,后根據(jù)題目要求歸納出“字詞句”特點、作用等的相同
或不同之處。
(1)從修辭手法運用上進行比較,看哪種手法更有表現(xiàn)力。
解題
(2)聯(lián)系詩歌描寫的情景進行比較,看哪種用語更符合實際。
方法
(3)從表達思想感情上進行比較,看哪種用語更能準確地表現(xiàn)作者當時
的思想感情。
“語言風(fēng)格”比較題:先品味詩歌怎樣用詞、怎樣運用句式,再總結(jié)詩
歌在遣詞造句方面的共同或不同之處。注意總結(jié)時要采用術(shù)語,如樸素
自然、婉約細膩、清新明麗、幽默諷刺、沉郁頓挫、悲壯慷慨等。
模板一:我認為XX句更好,此句運用了XX手法(修辭格),使句子
更XX(生動、凝練、具有表現(xiàn)力……),更能表達出詩人XX的心情。
答題模板二:①兩詩中都寫了XX字(詞)。②在前詩中,XX字(詞)XX
規(guī)范(統(tǒng)領(lǐng)、引領(lǐng))下文,表現(xiàn)出對XX的XX(追求、向往),抒發(fā)了XX
的情懷。③后詩中的XX字(詞)則表現(xiàn)了詩人對XX的XX,抒發(fā)了
XX的情懷。
考點精講03表達技巧異同比較
表達技巧的比較主要從三個角度考查: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其中抒情和描
寫居多)、表現(xiàn)手法(包括對比、襯托、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等)。
對表達技巧題的考查,有的明確了表現(xiàn)手法,有的沒有明確表現(xiàn)手法,但都需結(jié)
合作品分析、比較。
不同的詩歌,在情感的表達上會有所側(cè)重,表達技巧作為表情達意的主
釋義
要手段,在具體運用上也有異同。
解題(1)要審清題干要求比較的方向(是求同還是求異)、角度(是從哪個
方法角度比較),比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術(shù)語還是兼有對效果的分析)。
(2)要熟悉各種表達技巧的術(shù)語、內(nèi)涵、作用以及表達效果,要結(jié)合詩
歌所寫內(nèi)容及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具體分析,在分析中體現(xiàn)其相同點或
不同點。
(3)組織答案時,要注意甄別易混淆的表達技巧,如甄別表現(xiàn)手法中的
對比與襯托、修辭手法中的借代與借喻。應(yīng)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繼而結(jié)
合詩歌內(nèi)容進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達效果。
前詩運用了XX手法(具體分析),表現(xiàn)出詩人的XX,抒發(fā)了XX的
答題
情感;后詩則用了XX手法(具體分析),表現(xiàn)出詩人的XX,抒發(fā)了
規(guī)范
XX的情感。
考點精講04思想感情異同比較
不同詩人的不同作品,或者同一詩人在不同階段的作品,出現(xiàn)的相同或相近
內(nèi)容,往往寄托著不同的情感。這都是由個人的經(jīng)歷和所處的時代不同造成的。
因此,比較詩歌的思想情感一定要重視知人論世。
(1)同一詩人描寫相似內(nèi)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同一位詩人,在不
同的時期,不同的背景下,描寫了同一內(nèi)容,表達的情感往往會不同。
釋義(2)不同詩人描寫同一景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比較。不同的詩人,在
詩歌中出現(xiàn)同一內(nèi)容,往往寄托著不同的情感,抒發(fā)著不同的情感。這
都是由個人所處時代及經(jīng)歷的不同而導(dǎo)致的。
(1)注意了解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即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
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就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感情。(2)注意讀詩的題目。
解題題目往往點明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為整首詩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方法(3)注意把握詩中的意象。詩歌往往借助意象來表情達意。
(4)注意詩的最后兩句。古人寫詩常常卒章顯志,點明主旨,有的還以
景結(jié)情,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
答題相同點:兩首詩都寫了XX,表現(xiàn)出XX的心情。不同點:前詩側(cè)重表
規(guī)范現(xiàn)XX,后詩側(cè)重表現(xiàn)XX。
典例引領(lǐng)
(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嘴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
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fēng),一聲初聽下高籠。
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詩和文詩題目大體相同,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
B.歐詩所寫的畫眉鳥在花木間自由飛行,文詩中的畫眉鳥則在籠中飼養(yǎng)。
C.歐詩認為鳥籠內(nèi)外的畫眉鳥,其鳴叫聲有差別,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
D.歐詩中的“林間”與文詩中的“千巖萬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即時檢測
(2024.安徽六安.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鵑鴿天①
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guān),斟殘玉濯②行穿竹,卷罷《黃庭》③臥
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④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注】①南宋乾道二年陸游開始卜居鏡湖之三山時作,時年四十二歲。②
玉濯:美酒。③《黃庭》:道家經(jīng)典。④元:同“原”。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蒼煙落照”四字,炊煙與夕陽相映,詞人將所居住的田園寫得如此蒼涼而
又灰暗。
B.詞人在第二句中點明,住在這里與塵事毫不相關(guān),可以一塵不染,過著隱
居的生活。
C.三四兩句對仗工穩(wěn),寫喝完美酒,穿梭于竹林;讀完道家的書,躺下觀賞
山中景物。
D.“造物心腸別”,“造物”,自然,也可指天?!靶哪c別”,心腸不同,意為無
情。
2.本詞的“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和蘇軾《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
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感情上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兩首詞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
(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吳宮懷古
陸龜蒙
香徑長洲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fēng)。
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西施
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詩前兩句虛實結(jié)合,虛寫了吳王當年的奢靡,實寫了如今此地的荒蕪。
B.陸詩后兩句點明了吳國亡國的原因,認為西施的美貌未必勝過六宮佳人。
C.羅詩“何苦”二字,在勸解的口吻中包含著對吳人“怨西施”的嘲諷。
D.羅詩后兩句將尖銳的批駁以委婉的發(fā)問語氣表達出來,讀來仍覺鋒芒逼人。
4.兩首詩的觀點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基礎(chǔ)過關(guān)
(2024.福建三明.三模)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小題。
種樹
于鵠
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
樹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信筆戒子種花木
許及之
種樹還如種善根,自須積累付兒孫。
從人①覓得能多少,爭得成蔭便滿園?
【注】①從人:跟從別人。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詩中,詩人以“野夫”自稱,種樹后讓他感覺如舊山逢春,充滿活力。
B.于詩中的“垂白”指白發(fā)下垂的老人,運用借喻的手法引人聯(lián)想,形象生
動。
C.許詩中的“爭”通“怎”,與“爭得梅花撲鼻香”中的“爭”意思相同。
D.這兩首詩歌語言質(zhì)樸無華,平白如話,卻蘊含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
2.詩歌具有“厚人倫、美教化、移風(fēng)俗”(《毛詩序》)的功用,這兩首詩在興教
化的內(nèi)涵上有何異同?
(2024.安徽蕪湖.三模)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樓前
【中唐】王建
天寶年前勤政樓①,每年三日作千秋②。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過勤政樓
【晚唐】杜牧
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③。
【注】①勤政樓:唐玄宗于天寶年以前的開元年間修建,有激勵自己勤于
朝政的用意。②千秋節(jié):唐開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請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
為千秋節(jié)。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樓慶生,賞百匹飛龍舞馬。飛龍,馬廄名。士
庶間互贈承露絲囊。③金鋪:釘在門上的獸面形的門環(huán)底座。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詩和杜詩題材大體相同,都是以勤政樓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
B.王詩運用細節(jié)描寫,寫出老馬“總舉頭”這一習(xí)慣性動作,生動傳神。
C.杜詩運用擬人手法寫紫苔“偏稱意”,營造荒涼氛圍,突出其任情滋蔓。
D.王詩中的“飛龍老馬”與杜詩中的“承露絲囊”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4.分析兩首詩歌最后兩句在情感上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2024.山西.二模)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王維
桃源一向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①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烏②,看竹③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韋應(yīng)物
九日驅(qū)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注】①柳市南頭:漢代長安地名,著名的九市之一、②凡烏:典出《世
說新語》,三國時呂安訪好友嵇康未遇,嵇康兄嵇喜出迎,呂安在門上題“鳳”
字離開,嘲諷嵇喜是凡鳥。③看竹:典出《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之子王獻
之聞吳中一家有好竹園,不訪主人而直入其園,賞竹吟誦。
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維在首聯(lián)中寫出了此行的目的,桃源與世隔絕難以追尋,繁華人世中
也可以尋訪隱逸高人。
B.王維詩頷、頸兩聯(lián)借助典故和環(huán)境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呂逸人的高雅脫俗,
是一位真正的隱士。
C.韋應(yīng)物的這首絕句首句寫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詩人正逢休閑無事,于
是他就去拜訪友人。
D.這兩首詩都寫了尋人不遇,語言均簡淡自然,既富有詩情畫意,而又不
失含蓄,意味深長。
6.這兩首詩都寫了訪人不遇,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
析。
(2024.新疆?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感諷五首(其五)
李賀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蟄蟄垂葉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
桂露對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涼桅子落,山垂①泣清漏。
下有張仲蔚②,披書案將朽。
【注】①墨:音w6n,器物上的裂紋。這里指山石上的裂縫。②張仲蔚,
東漢隱士,博學(xué)有文才,好作詩賦,而窮困不堪,所居之處蓬蒿沒人。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山石,突出的卻是秋水澄明、秋草枯黃的景物特征,色調(diào)明
麗。
B.第三句以一個“侵”字寫野竹香味滲入衣袖,使靜態(tài)的竹林富有了動態(tài)美。
C.三、四句寫竹,以下四句寫月,視線由低到高,調(diào)動多種感官,變化莫
測。
D.“案將朽”三字極沉痛,詩人以張仲蔚自況,說自己書案將朽卻一事無成。
8.“凄涼桅子落,山里泣清漏”與《李憑箜篌引》中“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
香蘭笑”有異曲同工之妙,請比較兩者的異同。
!能力提升
(2024.寧夏吳忠.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水調(diào)歌頭?醉吟
辛棄疾
四坐且勿語,聽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樹變鳴禽。鴻雁初飛江上,
蟋蟀還來床下,時序百年心。誰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歡多少,歌長短,酒淺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閑處直須行樂,
良夜更教秉燭,高曾惜分陰。白發(fā)短如許,黃菊倩誰簪。
招隱
左思
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巖穴無結(jié)構(gòu),丘中有鳴琴。
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亦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糧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1.下列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詞下闋中的“良夜更教秉燭”與古詩十九首中的“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
游''有相似的情感。
B.左詩的開頭兩句點題,寫詩人執(zhí)杖尋訪隱士,可縱橫古今卻找尋無果,
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喜愛。
C.左詩調(diào)動視覺、聽覺,用白云、丹葩、石泉、纖鱗四種不同事物來描繪
山中幽景。
D.左詩中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山中鳴琴聲和風(fēng)吹灌木聲,襯托出清幽寧
靜的環(huán)境。
2.兩位作者在詩歌中都有“山水有清音”的生活感悟,請分析二人表達的情感有
何異同?
(2024.湖北.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沁園春?記上層樓
陳人杰①
記上層樓,與岳陽樓,酒賦詩。望長山遠水,荊州形勝;夕陽枯木,六代興
衰。扶起仲謀,喚回玄德,笑殺景升豚犬兒②。歸來也,對西湖嘆息,是夢耶非?
諸君傅粉涂脂,問南北戰(zhàn)爭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葉;平堤雨急,柳
泣殘絲。玉壘騰煙、珠淮飛浪、③萬里腥風(fēng)送鼓葷。原夫輩④,算事今如此,安
用毛錐⑤?
【注】①詞人曾壯游天下,在南京“嘗與友人命酒層樓”,目睹山河之勝,
在巴陵郡登上岳陽樓、盡觀荊州的雄偉風(fēng)景,后回到臨安,登上豐樂樓看西湖之
景,因為誦讀了朋友“東南嫵媚,雌了男兒”之句、而作此詞。②《三國志?吳
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歷》說,曹操見孫權(quán)“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
日:'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③玉壘:玉壘山。珠淮:淮
河。④原夫輩:此處指文墨之士。⑤毛錐:毛筆。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人以回憶的方式追敘當年游歷天下、登樓遠眺的豪情壯舉,由所見之
景觸發(fā)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B.詞人使用三國人物的典故是富有深意的,以此來暗指當時宋朝和蒙古的
局勢,意在譏刺南宋朝廷軟弱無能。
C.“嘆息”二字蘊藏著詞人對現(xiàn)實的無限感傷,“是夢耶非?”則深化了感情,
這一句為下片抒發(fā)感慨做了鋪墊。
D.詞人借景抒情,濃霜中凋零的梅葉,急雨里低泣的柳絲,都表現(xiàn)出詞人
因?qū)碌纳钋袘n慮而悲傷哭泣。
4.分析比較“原夫輩,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錐?”與“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
否?”在情感表達和修辭手法上的異同。
(2024.江蘇徐州.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岳陽樓
馮時行①
湖面層收雨露開,浪聲千里急奔雷。
草迎云夢秋光去,帆帶衡陽曉色來。
帝子不歸②林葉下,楚魂堪吊暮鴻哀。
羈游到此偏增感,況悼長沙③放逐才。
【注】①馮時行,宋代詩人,生于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的時代。②帝
子不歸:相傳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之野。③長沙:賈誼曾任長沙王太傅,后世稱其
賈長沙。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湖面云收雨停后水流奔涌、浪聲如雷的景象,描寫了洞庭湖的雄
奇壯闊。
B.“草迎”運用擬人手法,賦予“草”情感;“秋光去”表達對時光流逝的傷感。
C.“帝子不歸”,借用舜帝南巡“不歸”的典故直抒表明對徽欽二帝被俘的憂慮。
D.“暮鴻哀”寫晚歸大雁發(fā)出哀鳴聲,渲染凄涼氛圍,更襯托了傷悼楚魂的
悲痛。
6.馮時行與杜甫都在《登岳陽樓》中抒發(fā)了憂國傷己的情感,但具體內(nèi)容不同,
請結(jié)合相關(guān)詩句分析。
(2024.安徽.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古田縣行覽呈劉無競①
戴復(fù)古
客游花縣自逍遙,百里風(fēng)光在兩橋。
語出桑陰鳩婦喜,身穿麥秀雉雛嬌。
青山一任云來去,綠水多為風(fēng)動搖。
上下相安長官好,野亭閑坐聽民謠。
【注】①劉無競,即劉克遜,當時的古田縣縣令。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逍遙”寫內(nèi)心的暢快,“風(fēng)光”寫景致的優(yōu)美,首聯(lián)即給人輕快明朗的感覺。
B.斑鳩在桑樹間鳴叫,野雉在麥田里穿梭,視聽結(jié)合,營造了生機勃勃的
場景。
C.白云舒卷、綠水蕩漾,再加上鳥語花香,賦予了詩歌鮮明的色彩美和動
態(tài)感。
D.本詩以記敘為主,雖較少涉及對百姓的描述,卻讓讀者感受到百姓的生
活狀態(tài)。
8.本詩最后一句中的“閑坐聽民謠”與柳永《望海潮》中的“乘醉聽簫鼓”,所表
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賞析。
真題感知
(2020.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江送別
[唐]王勃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1.這兩首送別詩在情感上,《秋江送別》突出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
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情懷類似。
2.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脫妙”。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
后兩句,分析后者寫法的妙處。
典例引領(lǐng)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典例引領(lǐng)
I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啪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
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fēng),一聲初聽下高籠。
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詩和文詩題目大體相同,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
B.歐詩所寫的畫眉鳥在花木間自由飛行,文詩中的畫眉鳥則在籠中飼養(yǎng)。
C.歐詩認為鳥籠內(nèi)外的畫眉鳥,其鳴叫聲有差別,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
D.歐詩中的“林間”與文詩中的“千巖萬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A
2.①歐詩托物言志,通過對比畫眉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
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詩對
畫眉進行側(cè)面描寫,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
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L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A.“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說法錯誤。文詩中主要描寫畫眉鳥的叫聲,
初聽之時,聲音來自“高籠”之中;但等到詩人了卻簡單的公事,眾人散盡之后,
衙署清幽安靜,則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一般,從而襯托出詩人不慕名利、
淡泊悠遠的人物形象,但并沒有直接對畫眉鳥進行描寫。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歐詩以畫眉鳥為直接描寫對象,托物言志,寫詩人聽見畫眉鳥在山林繁花之間千
啼百啜,才知道籠中畫眉的叫聲,遠比不上它在山間的自由歌唱那么悅耳動聽。
在本詩中,詩人對畫眉鳥進行正面描寫,通過對比畫眉鳥在“山花紅紫樹高低”
和“鎖向金籠”兩種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
表面寫鳥,實則寫人,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詩雖以畫眉為題,但并未具體地描寫畫眉鳥的形象和叫聲,而是進行側(cè)面描寫,
重點渲染了“公庭事簡人皆散”之后,初聽上去仍在“高籠”中的畫眉鳴聲此時
聽起來卻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悠遠空曠,清幽寂靜。本詩通過對比“公
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烘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
泊、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詩人在公務(wù)閑暇時悠然自得的狀態(tài)。
即典性測
(2024.安徽六安.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鷗鵠天①
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guān),斟殘玉澀②行穿竹,卷罷《黃庭》③臥
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④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注】①南宋乾道二年陸游開始卜居鏡湖之三山時作,時年四十二歲。②
玉濯:美酒。③《黃庭》:道家經(jīng)典。④元:同“原”。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蒼煙落照”四字,炊煙與夕陽相映,詞人將所居住的田園寫得如此蒼涼而
又灰暗。
B.詞人在第二句中點明,住在這里與塵事毫不相關(guān),可以一塵不染,過著隱
居的生活。
C.三四兩句對仗工穩(wěn),寫喝完美酒,穿梭于竹林;讀完道家的書,躺下觀賞
山中景物。
D.“造物心腸別”,“造物”,自然,也可指天。“心腸別”,心腸不同,意為無
情。
2.本詞的“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和蘇軾《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
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感情上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兩首詞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
【答案】LA
2.同:這兩句都表達了詞人的閑適和從容。陸游說自己貪戀隱逸生活,任憑終
老田園;能見到使自己高興的事物,何不隨遇而安?蘇軾說不要受疏狂雨驟的影
響,不如就在這雨中從容地吟唱和漫步。
異:①陸游于閑適中透出無奈和憤懣,“老卻英雄似等閑”,上天讓英雄白白地衰
老死去卻等閑視之,詞人抱怨南宋統(tǒng)治者無心恢復(fù)中原,以致英雄無用武之地。
②蘇軾從容中盡顯豁達和超脫。這兩句是其人生態(tài)度的寫照:無論何時何地,
他都能泰然處之。
【整體解析】陸游的《鵬鴿天》描繪了他隱居田園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塵世的
超脫和對自然的熱愛。詞中“蒼煙落照”營造出寧靜的氛圍,“斟殘玉濯”“卷罷《黃
庭》”展現(xiàn)了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盡管年華老去,詞人依然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
體現(xiàn)了他對人生的達觀態(tài)度。
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A.“蒼涼而又灰暗”錯,“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guān)”,意思是我家住在有
著蒼茫如煙的云氣和夕陽晚照的鄉(xiāng)間,與世上的事情毫不相關(guān)。詩人把自己所居
住的環(huán)境寫得是如此的優(yōu)美而又純凈。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同: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意思是貪圖的是任意放縱,蔑視世俗的生
活,任憑自己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生活中衰老。其中“嘯傲”,指作者歌詠自得,形
容曠放而不受拘束的樣子。詞人說自己貪戀這種曠達的生活情趣,任憑終老田園;
隨處都能見到使自己高興的事物,何不隨遇而安呢?
“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fēng)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
不足縈懷之意?!昂畏烈鲊[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
應(yīng)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這兩句是蘇軾說
不要受疏狂雨驟的影響,不如就在這雨中從容地吟唱和漫步,盡顯了詞人的悠閑
自在和從容不迫。
這兩句都表達了詞人的閑適和從容。
異:
①陸游這幾句可以說是曠達到極點也消沉到了極點,可是末尾兩句陡然一轉(zhuǎn):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這兩句可以說是對以上所寫的自己的處境
作出了解釋。詞人說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無情,它白白地讓英雄衰老死去卻等閑
視之。詞人是在抱怨南宋統(tǒng)治者無心恢復(fù)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于
閑適中透出無奈和憤懣。
②蘇軾這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蘇軾說不要受疏狂雨驟的
影響,不如就在這雨中從容地吟唱和漫步。蘇軾從容中盡顯豁達和超脫。這兩句
是其人生態(tài)度的寫照:無論何時何地,他都能泰然處之。
(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吳宮懷古
陸龜蒙
香徑長洲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fēng)。
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西施
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詩前兩句虛實結(jié)合,虛寫了吳王當年的奢靡,實寫了如今此地的荒蕪。
B.陸詩后兩句點明了吳國亡國的原因,認為西施的美貌未必勝過六宮佳人。
C.羅詩“何苦”二字,在勸解的口吻中包含著對吳人“怨西施”的嘲諷。
D.羅詩后兩句將尖銳的批駁以委婉的發(fā)問語氣表達出來,讀來仍覺鋒芒逼人。
4.兩首詩的觀點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3.B
4.相同點:兩首詩都認為吳國滅亡的原因與西施并無關(guān)系。
不同點:陸詩認為吳王在位期間所采取的一切倒行逆施的舉措都足以使國家滅亡;
羅詩認為家國興亡成敗自有其時運。
【解析】3.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賞析詩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
B.“認為西施的美貌未必勝過六宮佳人”錯誤,“未必西施勝六宮”的意思是并非因
為西施生得格外美麗,比六宮后妃更能蠱惑夫差而導(dǎo)致亡國。選項理解片面。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相同點:陸詩“未必西施勝六宮”意思是“并非因為西施生得格外美麗,比六宮后
妃更能蠱惑夫差而導(dǎo)致亡國”;羅詩“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吳人又
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們國家滅亡的呢?”可見,兩首詩都把西施和吳國的滅亡聯(lián)
系在了一起,都認為吳國滅亡的原因與西施并無關(guān)系。
不同點:陸詩“吳王事事堪亡國”意思是“吳王夫差做的一切倒行逆施的事情都足
以使國家滅亡”,可見,此詩作者認為吳王在位期間所采取的一切倒行逆施的舉
措都足以使國家滅亡;羅詩''家國興亡自有時”意思是“國家興亡衰敗自有其時運”,
可見,此詩作者認為家國興亡成敗自有其時運。
IRV好題沖關(guān)?
基礎(chǔ)過關(guān)
(2024.福建三明.三模)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小題。
種樹
于鵠
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
樹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信筆戒子種花木
許及之
種樹還如種善根,自須積累付兒孫。
從人①覓得能多少,爭得成蔭便滿園?
【注】①從人:跟從別人。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詩中,詩人以“野夫”自稱,種樹后讓他感覺如舊山逢春,充滿活力。
B.于詩中的“垂白”指白發(fā)下垂的老人,運用借喻的手法引人聯(lián)想,形象生
動。
C.許詩中的“爭”通“怎”,與“爭得梅花撲鼻香”中的“爭”意思相同。
D.這兩首詩歌語言質(zhì)樸無華,平白如話,卻蘊含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
2.詩歌具有“厚人倫、美教化、移風(fēng)俗”(《毛詩序》)的功用,這兩首詩在興教
化的內(nèi)涵上有何異同?
【答案】1.B
2.相同:都以種樹闡明積累福報、造福子孫的道理。不同:①許詩從家風(fēng)家訓(xùn)
的角度,以綠樹成蔭告誡兒孫要立足己身,加強品德修養(yǎng)。②于詩從立身處世
的角度,以種樹的益處談積德行善、造福于民。
【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借喻”錯,用白發(fā)代指老人,運用的是借代手法。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相同:于詩首句“一樹新栽益四鄰”,描繪了新樹種植后,不僅能夠美化環(huán)境,還
能惠及周圍的鄰居;許詩“種樹還如種善根,自須積累付兒孫”,詩人把種樹當做
種善根,告誡兒孫多積累才能綠蔭滿園。兩首詩都以種樹闡明積累福報、造福子
孫的道理。
不同:
①許詩是通過寫信的形式以種花木為契機來教子,他告訴兒子,種樹就好比種
善根,只有多積累,最后才能綠蔭滿園,跟從別人是無法得到好的修養(yǎng)的,必須
自己培養(yǎng)良好的德行,就像精心種植花木一樣,最后才會成才。詩人從家風(fēng)家訓(xùn)
的角度,以綠樹成蔭告誡兒孫要立足己身,加強品德修養(yǎng)。
②于詩以種樹為題,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品德修養(yǎng)的深刻思考。首句“一樹新栽
益四鄰”,描繪了新樹種植后,不僅能夠美化環(huán)境,還能惠及周圍的鄰居,這是
從種樹的益處角度講應(yīng)該積累善行,造福于人。此詩從立身處世的角度,以種樹
的益處談積德行善、造福于民。
(2024.安徽蕪湖.三模)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樓前
【中唐】王建
天寶年前勤政樓①,每年三日作千秋②。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過勤政樓
【晚唐】杜牧
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③。
【注】①勤政樓:唐玄宗于天寶年以前的開元年間修建,有激勵自己勤于
朝政的用意。②千秋節(jié):唐開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請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
為千秋節(jié)。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樓慶生,賞百匹飛龍舞馬。飛龍,馬廄名。士
庶間互贈承露絲囊。③金鋪:釘在門上的獸面形的門環(huán)底座。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詩和杜詩題材大體相同,都是以勤政樓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
B.王詩運用細節(jié)描寫,寫出老馬“總舉頭”這一習(xí)慣性動作,生動傳神。
C.杜詩運用擬人手法寫紫苔“偏稱意”,營造荒涼氛圍,突出其任情滋蔓。
D.王詩中的“飛龍老馬”與杜詩中的“承露絲囊”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4.分析兩首詩歌最后兩句在情感上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3.A
4.相同:兩詩都寄寓鑒戒之意。
不同:①王詩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而感慨玄宗的驕侈佚樂,
言外自見;
②杜詩借眼前金鋪上的紫苔,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悲嘆之情。
【解析】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都是以勤政樓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錯誤。王詩利用“勤政樓”其名,重點
描寫了唐玄宗荒于朝政之實,批判唐玄宗荒廢朝政、耽于淫樂,最終導(dǎo)致“安史
之亂”爆發(fā)罪過。
故選Ao
4.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王詩后兩句通過寫曾表演過飛龍舞的老馬來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飛龍舞馬”
是唐玄宗慶生時的節(jié)目,玄宗賞百匹飛龍舞馬在勤政殿前賀壽,可以想見當年慶
生場面是多么熱鬧繁華,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驕侈佚樂。而今“飛龍老馬曾教舞”,
老馬還記得當年唐玄宗做壽時的音樂,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擁有過的盛世江山早已
繁華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當年
的驕奢淫逸。王建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而感慨玄宗的驕侈佚
樂,言外自見。
杜詩后兩句寫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長著,因雨水澆灌它長得很旺很盛,直長得上
了那門扉上的銅座銅環(huán)。此時紫苔之盛,實際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樓”此時之衰。
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對比鮮明,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悲嘆之情,寄寓鑒戒之意。
(2024.山西.二模)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王維
桃源一向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①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烏②,看竹③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韋應(yīng)物
九日驅(qū)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注】①柳市南頭:漢代長安地名,著名的九市之一、②凡烏:典出《世
說新語》,三國時呂安訪好友嵇康未遇,嵇康兄嵇喜出迎,呂安在門上題“鳳”
字離開,嘲諷嵇喜是凡鳥。③看竹:典出《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之子王獻
之聞吳中一家有好竹園,不訪主人而直入其園,賞竹吟誦。
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維在首聯(lián)中寫出了此行的目的,桃源與世隔絕難以追尋,繁華人世中
也可以尋訪隱逸高人。
B.王維詩頷、頸兩聯(lián)借助典故和環(huán)境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呂逸人的高雅脫俗,
是一位真正的隱士。
C.韋應(yīng)物的這首絕句首句寫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詩人正逢休閑無事,于
是他就去拜訪友人。
D.這兩首詩都寫了尋人不遇,語言均簡淡自然,既富有詩情畫意,而又不
失含蓄,意味深長。
6.這兩首詩都寫了訪人不遇,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
析。
【答案】5.C
6.相同點:都通過對主人居處環(huán)境的描寫贊美了主人的不俗。
不同點:①王詩情感表現(xiàn)是遞增的:先是懷著向往之情前去尋訪,到了之后因
所見而更添敬佩,“不敢題凡鳥”“何須問主人”“著書多歲月”“老龍鱗”抒發(fā)了詩人
對主人的敬仰之情。
(D韋詩短短四句,情感是起伏變化的:開始是滿懷希望“訪友”,“不遇又空還”寫
出了感情的失落,看到友人居處環(huán)境的清冷絕俗,又有一種獲得啟示的收獲和滿
足。
【解析】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首句寫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錯,“九日馳驅(qū)一日閑”,是指九天忙碌之后,難
得一日休閑,而不是指“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故選C。
6.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點:
兩首詩都寫到了友人的居處環(huán)境,并借此贊美了主人的不俗。王維詩寫自己雖然
訪友人不遇,卻不敢嘲笑友人,而是直接進入友人幽雅的園林,“擅自”欣賞“青
山”“流水”等自然美景。韋應(yīng)物詩寫自己訪友人不遇,但是看到友人“門對寒流雪
滿山”,由此想到友人的詩歌清雅入骨,是有原因的,表達對友人詩歌造詣不俗
的贊美。
不同點:
①王維詩情感表現(xiàn)是遞增的:先是懷著向往之情前去尋訪,在詩人看來,友人
所居住的地方是隔絕于塵世的“桃源”;到了之后,雖沒見到友人,但并不失落,
而是巧妙用典,借“不敢題凡鳥”“何須問主人”等典故,表達對友人的羨慕,或直
接感嘆友人“著書多歲月”,抒發(fā)對友人的敬仰之情。
②韋應(yīng)物詩的情感是起伏變化的:在忙忙碌碌的“九日馳驅(qū)”之后,難得的“一日
閑”里,滿懷希望地去“訪友”;去r不遇又空還”,一個“又”字,可見這種不遇是常
事,寫出了內(nèi)心的失落;但是看到友人居處環(huán)境的清冷絕俗,更是借此表達對友
人詩歌造詣的贊美,又突然覺得雖訪而不遇,亦有所值,獲得了另外的啟示和滿
足。
(2024.新疆?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感諷五首(其五)
李賀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蟄蟄垂葉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
桂露對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涼桅子落,山垂①泣清漏。
下有張仲蔚②,披書案將朽。
【注】①墨:音w6n,器物上的裂紋。這里指山石上的裂縫。②張仲蔚,
東漢隱士,博學(xué)有文才,好作詩賦,而窮困不堪,所居之處蓬蒿沒人。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山石,突出的卻是秋水澄明、秋草枯黃的景物特征,色調(diào)明
麗。
B.第三句以一個“侵”字寫野竹香味滲入衣袖,使靜態(tài)的竹林富有了動態(tài)美。
C.三、四句寫竹,以下四句寫月,視線由低到高,調(diào)動多種感官,變化莫
測。
D.“案將朽”三字極沉痛,詩人以張仲蔚自況,說自己書案將朽卻一事無成。
8.“凄涼桅子落,山鱉泣清漏”與《李憑箜篌引》中“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
香蘭笑”有異曲同工之妙,請比較兩者的異同。
【答案】7.A
8.相同點:
①兩者都具有詭異怪特的風(fēng)格。兩首詩都以奇幻而變化多姿的意象,渲染了迷
濠凄清的氛圍,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覺和情緒,表現(xiàn)出鮮明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②兩者都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佳句。前者“凄涼”和“泣”既是寫景,也是詩人
心境的反映;后者既是寫箜篌的樂音,也是寫李憑彈奏箜篌帶給詩人復(fù)雜多變的
主觀感受。
不同點:
①前者是實寫詩人山中所見之景;后者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虛寫箜篌的樂音之美
妙多變,感染力強。
②前者調(diào)動視覺和聽覺等,以動(聲)襯靜;后者從聽覺和視覺角度出發(fā),展
現(xiàn)箜篌的獨特音效。
【解析】7.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A.“色調(diào)明麗”理解不準確。秋水澄明帶給人的是凄清之感,秋草枯瘦帶給人的是
蕭索之感,這兩句色調(diào)冷寂,而非明麗。
故選Ao
8.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句內(nèi)容及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相同點:
①兩者都具有詭異怪特的風(fēng)格?!捌鄾鑫ψ勇?,山鱉泣清漏”,在嚴霜的摧殘下,
桅子花凋落了。泉水從巖石的縫隙里一點一滴艱難地擠出來,發(fā)出幽咽的聲響,
仿佛傷心人的啜泣。寫到這里,前面繁星閃爍,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為烏
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凄清的場景。場景的急劇變化,奇異的景物,正是作
者當時欲進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
泣露香蘭笑”描摹樂聲,“昆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
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
遏行云?!败饺仄断闾m笑”,“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
聲的歡快。樂聲多變,意境也是忽而清新忽而悲傷迷蒙??傊?,兩首詩都以奇幻
而變化多姿的意象,渲染了迷濠凄清的氛圍,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覺和情緒,表
現(xiàn)出鮮明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②兩者都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佳句?!捌鄾鑫ψ勇?,山鱉泣清漏”,中的“凄
涼”既是寫桅子花飄落的氛圍,也是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而“泣”既是描摹泉水的聲
音,也是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映射?!袄ド接袼轼P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樂聲時而
清脆時而重濁,情感也是忽喜忽悲,既是寫箜篌的樂音,也是寫李憑彈奏箜篌帶
給詩人復(fù)雜多變的主觀感受。
不同點:
①《感諷五首(其五)》詩共十二句,前十句全是寫景,也包括“凄涼桅子落,
山鱉泣清漏”,是實寫詩人山中所見之景;《李憑箜篌引》中“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是寫音樂,運用聯(lián)想,以想象的畫面虛寫箜篌的樂音之美妙多
變,感染力強。
②“凄涼桅子落,山蟹泣清漏”前句是視覺描寫,后句是聽覺描寫,調(diào)動視覺和聽
覺等,以動(聲)襯靜,表現(xiàn)幽冷凄清的場景;“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
蘭笑”前句是聽覺,后句是視覺,從聽覺和視覺角度出發(fā),展現(xiàn)箜篌的獨特音效。
!能力提升
(2024.寧夏吳忠.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水調(diào)歌頭?醉吟
辛棄疾
四坐且勿語,聽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樹變鳴禽。鴻雁初飛江上,
蟋蟀還來床下,時序百年心。誰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歡多少,歌長短,酒淺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閑處直須行樂,
良夜更教秉燭,高曾惜分陰。白發(fā)短如許,黃菊倩誰簪。
招隱
左思
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巖穴無結(jié)構(gòu),丘中有鳴琴。
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亦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糠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1.下列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詞下闋中的“良夜更教秉燭”與古詩十九首中的“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
游”有相似的情感。
B.左詩的開頭兩句點題,寫詩人執(zhí)杖尋訪隱士,可縱橫古今卻找尋無果,
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喜愛。
C.左詩調(diào)動視覺、聽覺,用白云、丹葩、石泉、纖鱗四種不同事物來描繪
山中幽景。
D.左詩中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山中鳴琴聲和風(fēng)吹灌木聲,襯托出清幽寧
靜的環(huán)境。
2.兩位作者在詩歌中都有“山水有清音”的生活感悟,請分析二人表達的情感有
何異同?
【答案】LB
2.同:對清幽山水的喜愛之情
異:①辛詞上闋以“時序百年心”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之情;下闋直抒胸臆,表
達對人事更迭、今不如昔的慨嘆以及對美好時光的珍惜之情。
②左詩前八句通過描寫寧靜、自由、充滿生機和自然之美的隱士生活環(huán)境,流
露出他對現(xiàn)實的強烈憎惡;后八句通過描寫隱士的高情雅趣和衣著食物,表現(xiàn)了
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可縱橫古今卻找尋無果”錯誤。開頭兩句說,詩人要到橫斷古今的荒途之外
去找尋隱士,并未說找尋無果。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同:
辛詩中“誰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寫料理政務(wù)不如游賞山水,表達了對清幽山水
的喜愛之情;左思詩中寫“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在作者看來,再動聽的人
為之音也無法與泉水漱石,泠然清越,風(fēng)吹陽林,嗚嗚悲吟的“天籟”相比,表達
了對清幽山水的喜愛之情。
異:
辛詞上闋“時序百年心”寫一雙眼睛時時刻刻在注視著國家的安危,一顆赤誠的心
日日夜夜關(guān)注著世運興衰,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之情;下闋直抒胸臆,“而今
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表達對人事更迭、今不如昔的慨嘆,“白發(fā)短如許,黃菊
倩誰簪”,滿頭白發(fā)而且短如許,幾不勝簪,“白發(fā)”為愁所致,嘆息自己衰老,
表達對美好時光的珍惜之情;
左詩前八句寫手持樹枝去招尋隱士,道路荒蕪,好像從古代到現(xiàn)在都沒有通行過。
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運車輛買賣合同協(xié)議
- 8《安全記心上》第2課時 教學(xué)設(shè)計-2023-2024學(xué)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信息技術(shù)(財經(jīng)商貿(mào)類) 試卷 教學(xué)檢測二
- 3《公民意味著什么》(第1課時)(教學(xué)設(shè)計)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
- 勞動合同樣本
- 3 我們班他們班(教學(xué)設(shè)計)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
- 14健康過冬天(教學(xué)設(shè)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 6-1《老子》四章(教學(xué)設(shè)計)高二語文同步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 選擇性必修上冊)
- 12 盤古開天地 教學(xué)設(shè)計-2024-2025學(xué)年語文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肥皂泡》教學(xué)設(shè)計-2023-2024學(xué)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甘草種植技術(shù)課件
- 冀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5 單詞短語預(yù)習(xí)復(fù)習(xí)單
- 公司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辦法
- 鋼筋工工藝與實習(xí)(第二版)課件匯總?cè)珪娮咏贪竿暾嬲n件最全幻燈片(最新)課件電子教案幻燈片
- 煤礦從業(yè)人員考試題庫全答案(word版)
- 洞頂回填技術(shù)交底
- 最簡易的帕累托圖制作方法簡介PPT通用課件
- 城市軌道交通應(yīng)急處理課程標準
- 初二下分式混合計算練習(xí)1(附答案)
- (完整版)振幅調(diào)制與解調(diào)習(xí)題及其解答
- 抗震支架施工安裝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