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 古詩詞鑒賞 能力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古詩詞鑒賞 能力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古詩詞鑒賞 能力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古詩詞鑒賞 能力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古詩詞鑒賞 能力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古詩詞鑒賞

(一)(2022春?湖南衡陽?八年級期末)古詩鑒賞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I。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薦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符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存菜,左右筆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是自然環(huán)境的詩意描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綱目,統(tǒng)攝全文。

B.“流之”“采之”“莘之”寫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者菜時勤勞靈巧的姿態(tài)。

C.“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寫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沒有達到目的時苦悶、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表現(xiàn)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藝、脫俗的追求和優(yōu)雅的品格。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2022春?湖南懷化?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兼葭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澗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澗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坡。

兼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謂伊人,在水之¥矣。溯澗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扯。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演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悵的心情。

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xiàn)的感覺。

C.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表達出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

D.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zhí)著追導的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絕望情緒。

4.這首詩運用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如何理解這首詩所抒發(fā)的情感?

(三)(2022春?四川自貢?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中的“五津”寫出了朋友要去的地方,“望五津”實寫,表現(xiàn)出對朋友的關切。

B.頷聯(lián)是勸慰朋友的話,我們都是即將要遠離故鄉(xiāng)的人,離別是常事,不必為此感傷。

C.尾聯(lián)與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都表現(xiàn)出對前途不明的迷茫。

D.本詩沒有送別詩中的悲苦纏綿,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6.頸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說說這兩句詩好在哪里?

(四)(2022春?湖南衡陽?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7.細讀這首詩的題目、頸聯(lián)、尾聯(lián),談談作者這首詩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8.對此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二聯(lián)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三、四聯(lián)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fā)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

D.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五)(2022春?陜西咸陽?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9.“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的“深”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說說你對這個詞的理解。

10.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實際上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六)(2022春?湖北襄陽?八年級期末)閱讀古詩,完成各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1.下列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環(huán)境景色,透著輕快明麗的氣息。

B.首聯(lián)描寫山的青綠,水的流轉,一靜一動,相映成趣。山的靜默,水的遠去,也暗示了離別的情景。

C.頷聯(lián)詩意轉為議論,感嘆今此一別,自己即萬里游蕩,無所歸依。

D.尾聯(lián)寫當離別真的來臨時,作者和友人并沒有“泣下沾巾”,只是瀟灑地揮一揮手,任憑“班馬”

嘶鳴。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中,“浮云”“落日”的選擇很精妙,說說妙在何處?

(七)(2022春?山東?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小題

【甲】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乙】

西江月

(北宋)蘇軾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①未解玉騁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②。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注】①障泥:馬鞫,垂于馬兩側以擋泥土。②瓊瑤:美玉。

13.下列對兩首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詞借“缺月”“疏桐”“漏斷”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

場作鋪墊。

B.甲詞“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一句,寫“幽人”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

寫出了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詞人形象。

C.乙詞首句中“照野”二字,點明了月色之佳;用“彌彌”形容“淺浪”,把春水漲滿、溪流汩汩的

景象表現(xiàn)出來了。

D.乙詞下片詞人進一步抒寫對月色的迷戀和珍惜,運用象征手法,用美玉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營

造了一個極為幽美、靜謐、純潔的境界,感情真摯,令人神往。

14.兩首詞都是蘇軾謫居黃州時的作品,請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處。

(八)(2022春?黑龍江牡丹江?八年級期末)賞析《卜算子?詠梅》,完成下面小題。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亞理的一項是()

A.“卜算子”是詞牌名,唐駱賓王作詩喜用數(shù)字,人稱“卜算子”,詞家遂取以為名。

B.“驛外斷橋邊”點明梅的生長環(huán)境偏僻,“更著風和雨”突出其處境惡劣。

C.詞中“妒”是“嫉妒”的意思,作者以“妒”寫梅,賦予梅以人的情思。

D.詞以獨白的抒情方式詠梅,流露出作者真實的內心情感。

16.這首詞雖在“詠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言外之意?

(九)(2022春?陜西漢中?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

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履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鳴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

凍死亦足!

17.學習詩歌應該從朗讀入手,你認為畫線句中最應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語,請說說你的理由。

1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十)(2022春?青海西寧?八年級期末)閱讀《石壕吏》,回答問題。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

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9.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0.這首詩反映了詩人怎樣的矛盾思想?

(十一)(2022春?內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2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詩,描寫了浣花溪畔優(yōu)美寧靜的自然風光。

B.首聯(lián)中的“長夏”點明時間,“江村”照應詩題。

C.頸聯(lián)對“老妻”和“稚子”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畔生活的富足。

D.本詩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均是杜甫后期的作品。

22.請簡要品析首聯(lián)中“抱”字的妙處。

(十二)(2022春?山東煙臺?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餞別王十一南游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①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薪。

注①五湖:當指太湖。

23.頷聯(lián)“飛鳥沒何處”中的“飛鳥”有什么喻意?寄寓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4.下面對詩歌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寫友人已經登舟遠去,詩人遠望煙水空茫的江面,頻頻揮手,表達自己依依淚別之情。

B.頷聯(lián)“青山空向人”中的“空”,不只點出了友人已遠去,同時烘托出詩人此刻空虛寂寞的心境。

C.頷聯(lián)寫出了友人已經到達了目的地,正在夕陽燦照的太湖湖畔觀賞明媚的春色。

D.這首詩用一個“望”字,把眼前錄和心中情融為一體,情景交融,離思深情,悠然不盡。

(十三)(2022春?山東荷澤?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小題。

白云泉①

[唐]白居易

天平山②上白云泉咒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注】①《白云泉》寫于詩人任蘇州刺史任內。②天平山: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③白云泉:天平山

山腰的清泉。

25.前兩詩句運用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了白云泉的景象。

26.全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十四)(2022秋?北京海淀?八年級期末)閱讀《春望》《絕句》,完成下面小題。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27.對上面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望》首聯(lián)中“破”字寫出國都破敗的悲涼狀況,“深”字呈現(xiàn)了荒草叢生的凄涼情景。

B.《春望》記錄了詩人在戰(zhàn)亂中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憂國思親之情,深沉蘊藉,感動人心。

C.《絕句》中“江碧鳥逾白”一句,詩人以江水的碧綠與鳥羽的潔白相襯,色彩明麗清新。

D.《絕句》由對眼前故鄉(xiāng)美景的描寫轉為直抒胸臆,筆意急轉,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

28.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絕句》中的“山青花欲燃”詩句,都借花傳情。結合內容,

分別說說詩人是如何借“花”傳情的。

(十五)(2022秋?北京通州?八年級期末)閱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和《漁家傲》,完成小題。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9.請根據(jù)《如夢令》中詞人的行為,補全下面內容。(每處4字)

一興盡晚歸一一驚起鷗鷺

30.班級文學社要編一部古代詩詞選集,你認為應將《漁家傲》收錄到下列哪一個單元()

A.寄情山水B.理想追尋C.思鄉(xiāng)懷人D.深閨幽怨

31.以下三位同學對“九萬里風鵬正舉”一句的運用情境,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甲】安慰即將遠行的好朋友不必為眼前的離別而過度憂傷。

【乙】鼓勵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不必氣餒,積極進取。

【丙】在新的一年到來時祝福家里親人身體健康,幸福平安。

32.《如夢令》與《漁家傲》兩首詞中都寫到了“日暮”。請簡要說明詞人分別借“日暮”表達了怎樣

的情感。

11古詩詞鑒賞

(一)(2022春?湖南衡陽?八年級期末)古詩鑒賞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石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外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符菜,左右筆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是自然環(huán)境的詩意描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綱目,統(tǒng)攝全文。

B.“流之”“采之”“莖之”寫出了女子左右采摘外菜時勤勞靈巧的姿態(tài)。

C.“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寫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沒有達到目的時苦悶、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表現(xiàn)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藝、脫俗的追求和優(yōu)雅的品格。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D2.這首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愛情(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解析】1.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辨析。D.有誤,“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

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意思是:賢良美好的女子,

敲起鐘鼓來取悅她?!扒偕阎薄扮姽臉分北憩F(xiàn)了“君子”超凡的才藝、脫俗的追求和

優(yōu)雅的品格,并非“窈窕淑女”;故選D。

2.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做此題首先要了解古詩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再

對詩句進行賞析,并體會古詩抒發(fā)的感情。詩歌大意: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

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參差不齊的存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

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

來覆去難入睡。參差不齊的薦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

她。參差不齊的薦菜,在船的左右兩邊去挑選它。賢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這

首詩通過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個采摘薦菜的姑娘,并為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嫻靜而動心,

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里也會夢見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過程,充分表現(xiàn)了古代

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據(jù)此總結作答即可。

(二)(2022春?湖南懷化?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兼葭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澗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澗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

中詆。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濱。溯澗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

中扯。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演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悵的心

情。

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xiàn)的感覺。

C.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表達出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

D.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zhí)著追導的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絕望情緒。

4.這首詩運用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如何理解這首詩所抒發(fā)的情

感?

【答案】3.D4.這首詩通過描寫河畔茂盛的蘆葦、秋天的露水,向我們展示

了一幅蕭瑟、凄清的晚秋畫面;詩中通過寫主人公對理想中的“伊人”的苦苦求索、執(zhí)著追

尋,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

【解析】3.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D.前半句“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zhí)著追尋的精神”正確,但詩歌并沒有體現(xiàn)出

“絕望”的情緒;

故選D。

4.本題考查對詩歌抒發(fā)感情的理解。讀懂詩句是作答的關鍵。詩歌先以蒼蒼的兼葭起

興,再寫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

己”,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

之湄”,再到“在水之濱”,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垠”,再到“宛在水中扯”,

這是地點的轉換,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蕭瑟、凄清的晚秋畫面,象征著伊人的飄渺難尋;

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

凸現(xiàn)抒情主人公堅執(zhí)不已的精神。主人公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

歷經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

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的愛戀之情,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

(三)(2022春?四川自貢?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中的“五津”寫出了朋友要去的地方,“望五津”實寫,表現(xiàn)出對朋友的關切。

B.頷聯(lián)是勸慰朋友的話,我們都是即將要遠離故鄉(xiāng)的人,離別是常事,不必為此感傷。

C.尾聯(lián)與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都表現(xiàn)出對前途不明的迷茫。

D.本詩沒有送別詩中的悲苦纏綿,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6.頸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說說這兩句詩好在哪里?

【答案】5.D6.運用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抒發(fā)對友人的真摯情感和惜別

之情,表現(xiàn)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道出真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別

詩離愁別恨、苦悶哀怨的傳統(tǒng)感情,給人莫大的鼓舞和安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5.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

A.“望五津”是虛寫,因為從長安實際上是望不到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

B.頷聯(lián)“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

是在宦海中浮沉。都是在外求官的人,離別是常事,不必為此感傷。朋友是即將遠離故鄉(xiāng),

而王勃不是,選項中“我們都是即將要遠離故鄉(xiāng)的人”理解有誤;

C.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

一般揮淚告別啊。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樂觀豁達的胸襟和對友人誠懇地勸慰之情,使

全詩氣氛由悲涼變?yōu)楹缐??!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

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詩人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

人意、達人情的使者,托明月把自己對友人的關心、擔心、同情、牽掛寄給友人,托明月陪

伴友人,能夠感受到真摯的友情、離別之情。選項中“都表現(xiàn)出對前途不明的迷?!崩斫忮e

誤;

故選Do

6.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答題思路:理解詩句含義的基礎上,從表達方式、修辭手

法、哲理、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出發(fā),體會效果和感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四海之內只要存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同

近鄰一樣。這一聯(lián)詩一改以往送別詩的悲傷傳統(tǒng),展現(xiàn)出一種積極樂觀、灑脫豪放的精神;

同時寫出了一種哲理,真正的友情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

內容對友人進行鼓勵、安慰;手法上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友誼的力

量。

(四)(2022春?湖南衡陽?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7.細讀這首詩的題目、頸聯(lián)、尾聯(lián),談談作者這首詩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8.對此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二聯(lián)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三、四聯(lián)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fā)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

D.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答案】7.表達了詩人渴望出仕,為世所用,希望得到張丞相的引薦。8.C

【解析】7.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探究。

題目中的“贈張丞相”表明作者寫此詩的目的是贈與張丞相一閱。

頸聯(lián)中的“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

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對方原是丞相,

“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

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

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于是尾聯(lián)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fā)出呼吁?!按贯炚摺卑抵府敵瘓?zhí)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

張丞相而言。這最后兩句,意思是說:執(zhí)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

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

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

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

味的。

故本詩表達了詩人渴望出仕,為世所用,希望得到張丞相的引薦的寫作意圖。

8.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

C.有誤。三、四聯(lián)表明自己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

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

而已?!按贯炚摺卑抵府敵瘓?zhí)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表明是自己在野之身,不

能追隨左右,替其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故并沒有抒發(fā)憂憤不平的情感。

故選Co

(五)(2022春?陜西咸陽?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9.“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的“深”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說說你對這個詞的

理解。

10.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實際上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9.寫出了禪院中花木繁盛的樣子,表現(xiàn)了禪院中幽深安靜的環(huán)

境。10.以動寫靜抒發(fā)了詩人向往佛門清靜的心境。

【解析】9.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

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

析。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意思是: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掩映在繁茂的

花木叢中。其中的“深”字用的很好,“深”的本意是從上到下或從外到里的距離大(跟“淺”

相對),這里一方面寫出了僧房深藏在花木叢中,香氣馥郁,又表現(xiàn)了禪院中花木繁盛的樣

子,烘托了了禪院中幽深安靜的環(huán)境,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xiàn)僧侶們內心對美的熱烈向往和執(zhí)

著追求。

10.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理解。

第一問

尾聯(lián)”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意思是: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

磬的聲音。周圍的所有聲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鐘聲,發(fā)出悠揚而洪亮的佛音,引

導人們進入空靈純凈的境界;以動顯靜,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第二問

首聯(lián),詩人在清晨登上破山,進入古寺,此時,旭日冉冉升起,陽光灑落在山林間。詩

人沒有說“深林”,而是說“高林”這個充滿禪意的詞語,暗頌禪院,烘托了充滿禪意的玄

妙而又深沉的意境。頷聯(lián),詩人穿過寺中竹林間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講經誦佛的

禪房就在花木深處?!坝摹薄吧睢倍己嫱辛擞撵o的氣氛。這是一個多么高潔幽美的環(huán)境啊,

這不禁令詩人心情舒暢,陶醉其中。頸聯(lián),詩人抬頭仰望寺后的青山在陽光照射下,越發(fā)生

機勃勃,鳥兒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歌唱。走到水潭邊,只見潭水清澈,倒映著周圍景物

和自己的身影,看著水中空明的倒影,心中的一切凡塵雜念頓時消失殆盡。尾聯(lián),詩人此刻

靜靜地站在潭邊,周圍的所有聲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鐘聲,發(fā)出悠揚而洪亮的佛

音,引導人們進入空靈純凈的境界。詩人欣賞幽美的景色,感悟忘卻塵世的意境,都表現(xiàn)了

遁世絕俗(或向往佛門清靜)的情趣。

(六)(2022春?湖北襄陽?八年級期末)閱讀古詩,完成各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1.下列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環(huán)境景色,透著輕快明麗的氣息。

B.首聯(lián)描寫山的青綠,水的流轉,一靜一動,相映成趣。山的靜默,水的遠去,也暗

示了離別的情景。

C.頷聯(lián)詩意轉為議論,感嘆今此一別,自己即萬里游蕩,無所歸依。

D.尾聯(lián)寫當離別真的來臨時,作者和友人并沒有“泣下沾巾”,只是瀟灑地揮一揮手,

任憑“班馬”嘶鳴。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中,“浮云”“落日”的選擇很精妙,說說妙在

何處?

【答案】ILC12.“浮云”比喻游子行蹤不定,“落日”比喻難舍之情。(或

者“浮云”“落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以后的友人會像浮云一樣飄忽

不定,現(xiàn)在的“我”如落日依戀大地一樣與友人難舍難分。)

【解析】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注意結合詩歌分析。C.頷聯(lián)“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意思是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

這兩句是抒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故選C?

12.本題考查對詩歌詞句的賞析。注意從用詞角度分析?!案≡朴巫右?,落日故人情”

意思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詩人巧妙的用“浮云”“落

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飄浮,象征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

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

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

(七)(2022春?山東?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小題

【甲】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乙】

西江月

(北宋)蘇軾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①未解玉驍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②。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注】①障泥:馬鞫,垂于馬兩側以擋泥土。②瓊瑤:美玉。

13.下列對兩首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詞借“缺月”“疏桐”“漏斷”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

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

B.甲詞“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一句,寫“幽人”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

恨卻無人知情,寫出了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詞人形象。

C.乙詞首句中“照野”二字,點明了月色之佳;用“彌彌”形容“淺浪”,把春水漲

滿、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現(xiàn)出來了。

D.乙詞下片詞人進一步抒寫對月色的迷戀和珍惜,運用象征手法,用美玉形容月亮在

水中的倒影,營造了一個極為幽美、靜謐、純潔的境界,感情真摯,令人神往。

14.兩首詞都是蘇軾謫居黃州時的作品,請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處。

【答案】13.D14.《卜算子》一詞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通過鴻的孤

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現(xiàn)出作者孤寂、悲憤的心境和高潔、不隨波逐

流的志趣?!段鹘隆访枥L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月夜人間仙境圖,表現(xiàn)出一個物我兩忘、

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和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解析】13.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D.“運用象征手法”錯誤,應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美玉。

故選Do

14.本題考查比較詩詞思想情感。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下片“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寫突然驚起又回過

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詩人沒有知音,表現(xiàn)詩人的孤苦;“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

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

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詞人以象征手法,通過鴻的孤獨縹緲,

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

波逐流的心境。

《西江月》上片寫詞人路上的見聞和醉態(tài),下片寫月下云霧朦朧之景,望水中之月,斜

臥綠楊橋上入夢鄉(xiāng),言語間表現(xiàn)了詞人對美好景物的憐惜之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靈的

心境,描繪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月夜人間仙境圖,表現(xiàn)出一個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對子人的熱愛,抒發(fā)了作者樂觀、豁達、以順處逆的襟懷。

(A)(2022春?黑龍江牡丹江?八年級期末)賞析《卜算子?詠梅》,完成下面小題。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頤的一項是()

A.“卜算子”是詞牌名,唐駱賓王作詩喜用數(shù)字,人稱“卜算子”,詞家遂取以為名。

B.“驛外斷橋邊”點明梅的生長環(huán)境偏僻,”更著風和雨”突出其處境惡劣。

C.詞中“妒”是“嫉妒”的意思,作者以“妒”寫梅,賦予梅以人的情思。

D.詞以獨白的抒情方式詠梅,流露出作者真實的內心情感。

16.這首詞雖在“詠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言外之意?

【答案】15.C16.表達了作者孤高傲世的情懷,隱忍、獨立不倚、堅持正義

的人格寫照。

【解析】15.考查詩詞內容的理解和辨析。

C.“作者以‘妒‘寫梅"理解不準確,“妒”是指百花的嫉妒,而不是梅,梅是樸實無

華、不慕虛榮的,它不與百花爭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開放,一任群花去嫉妒;

故選Co

16.考查詩詞的主旨。

詩詞大意: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

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

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

散發(fā)出縷縷清香。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詞人

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

忠貞。盡管陸游的愛國熱情慘遭打擊,但其愛國志向始終不渝,表達了詩人雖遭遇不幸(懷

才不遇),歷盡坎坷,但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九)(2022春?陜西漢中?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

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

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履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鳴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7.學習詩歌應該從朗讀入手,你認為畫線句中最應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語,請說說你

的理由。

1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7.示例:我認為最應該重讀的是“怒號”,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了,

讀的時候好像聽到秋風咆哮,風勢極猛,聲音極大。18.表達了詩人推己及人,希

望天下寒士都居“廣廈”,都能安居樂業(yè)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懷、

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解析】17.本題考查詩歌的朗讀。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意思是: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

上好幾層茅草。“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勢迅猛。“風怒號”三字,音響宏

大,讀之如聞秋風咆哮。“怒號”本指憤怒地大聲號叫;在此是形容狂風肆虐產生的聲響;

此句賦予狂風以人的情態(tài),把秋風擬人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了此時

風勢之猛,聲音之大;重讀“怒號”,使人有聲臨其境之感,更加深切的體會到詩人眼睜睜

茅草屋上的茅草紛飛的無奈。

18.本題考查詩人情感的分析。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

九字句,句句蟬聯(lián)而下,表現(xiàn)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皬V廈”“千萬間”“大庇”“天

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

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來

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這種感情,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推己

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十)(2022春?青海西寧?八年級期末)閱讀《石壕吏》,回答問題。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己矣!室中

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9.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0.這首詩反映了詩人怎樣的矛盾思想?

【答案】19.敘述了官吏深夜“捉人”,老婦自請應役的故事。(意對即可)20.一

方面他歌頌石壕老婦勇于承擔苦難的精神,表明自己支持唐王朝進行的這場平叛的戰(zhàn)爭,希

望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另一方面又寫出了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這又表明他為戰(zhàn)爭給人民帶

來了巨大的災難而深感悲痛。(意對即可)

【解析】19.考查概括情節(jié)。

根據(jù)詩歌內容可知,詩中故事的起因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作者晚上投宿在

石壕村,有差役來捉人服役。故事的經過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老婦人與差役之

間的對話。在對話中交代了老婦一家人的悲慘遭遇?!疤烀鞯乔巴?,獨與老翁別”是故事的

結果,老婦被捉去服役,作者只與老翁一人告別。據(jù)此可概括為:敘述了官吏深夜“捉人”,

老婦自請應役的故事。意近即可。

20.考查賞析作者感情。

根據(jù)詩中的“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可知,作者歌頌了

石壕老婦勇于承擔苦難的精神。作者希望百姓能都支持這場戰(zhàn)爭,好早日取得勝利。

根據(jù)“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可知老婦一家人生活的苦難。因為戰(zhàn)爭,家中的成年男人都死去

T,只剩下老弱相依為命。作者借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他對戰(zhàn)爭的譴責和對發(fā)動戰(zhàn)

爭的統(tǒng)治者的批判之意。

(十一)(2022春?內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2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詩,描寫了浣花溪畔優(yōu)美寧靜的自然風光。

B.首聯(lián)中的“長夏”點明時間,“江村”照應詩題。

C.頸聯(lián)對“老妻”和“稚子”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畔生活的富足。

D.本詩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均是杜甫后期的作品。

22.請簡要品析首聯(lián)中“抱”字的妙處。

【答案】21.C22.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寫出了茅草屋周圍的環(huán)境

和溪水的流動,表現(xiàn)出詩人與周圍自然景觀的融合和詩人內心的舒適。

【解析】21.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與分析。

C.有誤,“表現(xiàn)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畔生活的富足”理解有誤,頸聯(lián)“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鉤”是通過描寫普通的生活畫面,表現(xiàn)出親情的溫暖和生活的安然閑適,并非

是“富足”。

故選Co

22.考查對詞語的賞析。對于詞語的賞析,要在把握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文的主

旨和具體的詩句分析作答?!扒褰磺Т辶鳌钡囊馑际牵阂粭l曲曲折折的江水環(huán)繞著村子

靜靜流淌。詩句用“抱”字,賦予了江水以人的情態(tài),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

繪出溪水緊緊圍繞江村安適祥和的情態(tài),表達了詩人內心舒適和愜意之情。

(十二)(2022春?山東煙臺?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餞別王十一南游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①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薪。

注①五湖:當指太湖。

23.頷聯(lián)“飛鳥沒何處”中的“飛鳥”有什么喻意?寄寓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4.下面對詩歌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寫友人已經登舟遠去,詩人遠望煙水空茫的江面,頻頻揮手,表達自己依依淚

別之情。

B.頷聯(lián)“青山空向人”中的“空”,不只點出了友人已遠去,同時烘托出詩人此刻空

虛寂寞的心境。

C.頷聯(lián)寫出了友人已經到達了目的地,正在夕陽燦照的太湖湖畔觀賞明媚的春色。

D.這首詩用一個“望”字,把眼前錄和心中情融為一體,情景交融,離思深情,悠然

不盡。

【答案】23.友人南游;寫出了友人的遠行難以預測,表達了詩人的關注和憂

慮。24.C

【解析】23.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意思是你像一只飛鳥不知歸宿何處,留下這一片青山空

對著行人。飛鳥:比喻遠行的人。這兩句詩虛實結合,詩中“飛鳥”隱喻友人的南游,寫出

了友人的遠行難以預料,傾注了自己的關切和憂慮?!皼]”字,暗扣“望”。“何處”則點

明凝神遠眺的詩人,目光久久地追隨著遠去的友人,愁思綿綿,不絕如縷。真誠的友情不同

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當面應酬,而在別后思念。詩人對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這別后

的獨自久久凝望上。

24.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辨析。

C.有誤,頷聯(lián)“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寫南游的友人不知歸宿何處,只留下這一片

青山空對著行人的景象。頸聯(lián)“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意思是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

消失,落日下你將欣賞著五湖之美。寫出了友人已經到達了目的地,正在夕陽燦照的太湖湖

畔觀賞明媚的春色;

故選Co

(十三)(2022春?山東荷澤?八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小題。

白云泉①

[唐]白居易

天平山②上白云泉咒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注】①《白云泉》寫于詩人任蘇州刺史任內。②天平山: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③白

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25.前兩詩句運用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了白云泉的景象。

26.全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答案】25.描寫白云隨風飄蕩,泉水自由奔瀉,從容自得。(或直接抄寫第

二詩句。)

26.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

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表達了詩人隨遇而安、希望出世歸隱的情懷。

【解析】25.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意思是天平山腰泠泠流淌著白云泉,天上白云

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閑。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

從容自得。前兩詩句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了白云泉白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