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建筑與土木工程制圖》課件-第9章_第1頁
《AutoCAD建筑與土木工程制圖》課件-第9章_第2頁
《AutoCAD建筑與土木工程制圖》課件-第9章_第3頁
《AutoCAD建筑與土木工程制圖》課件-第9章_第4頁
《AutoCAD建筑與土木工程制圖》課件-第9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1三種模型與用戶坐標系

9.2面域與布爾運算

9.3三維實體的繪制

9.4三維實體的編輯

9.5三維模型的后期處理9.6應用舉例

9.1.1三維幾何模型分類

1.線框模型

線框模型就是用線(包括棱線和轉向輪廓線)來表達三維立體。例如,用12條棱線表示的一個長方體,如圖9-1a)所示;用兩個圓和兩條轉向輪廓線表示的一個圓柱體,如圖9-1b)所示。9.1三種模型與用戶坐標系圖9-1線框模型

2.表面模型

表面模型就是用物體的表面表示三維物體。圖9-2a)所示是一個圓柱面的表面模型,圖9-2b)所示是用一個圓柱面和兩個圓面表示的一個“空心”的圓柱。圖9-2圓柱面與圓表面模型

3.實體模型

實體模型包括了線、面和體的全部信息。圖9-3所示是實體模型。圖9-3大門實體模型9.1.2觀察三維圖形

在繪制三維圖形時,由于觀察和繪圖的需要,必須經(jīng)常變換方位,如圖9-3、圖9-6所示,為此AutoCAD設置了各種視圖顯示方法。

在已打開的工具欄上右擊,單擊選擇“視圖”選項,系統(tǒng)彈出“視圖”工具欄,如圖9-4所示。圖9-4“視圖”工具欄選擇“視圖”→“三維視圖”,“三維視圖”子菜單下提供的選項,如圖9-5所示。圖9-5“三維視圖”子菜單圖9-6改變觀察方向例圖9.1.3建立用戶坐標系

1.世界坐標系

AutoCAD自動設置的坐標系是世界坐標系(又稱絕對坐標系)。

例如,要在圖9-7所示的BCGF面內(nèi)畫一個圓,如果在世界坐標系內(nèi)操作,就非常煩瑣,因為該圓在世界坐標系中的形狀是一個橢圓。

用戶坐標系(UCS)的坐標原點可以放在任何位置,坐標軸可以傾斜任意角度。便于將尺寸轉換為坐標值。例如,建立圖9-8所示的用戶坐標系以后,矩形EFGH的邊長就是G點的坐標值。圖9-7用戶坐標系圖9-8將尺寸轉換為坐標值

2.建立用戶坐標系

建立用戶坐標系的原理和作用與數(shù)學中的坐標變換相同。

建立用戶坐標系,在BCGF面內(nèi)畫圓,如圖9-9所示。畫完圓以后返回世界坐標系。

建立與世界坐標系傾斜的用戶坐標系(如圖9-9、圖9-10所示),最有效的方法是調(diào)用UCS命令的“三點(3)”選項,用三點方式來建立。圖9-9建立用戶坐標系應用圖例(1)

圖9-10建立用戶坐標系應用圖例(2)由于當前坐標系的XY面與EFGH面平行,且X軸、Y軸分別與四邊形EFGH的邊(尺寸基準線)平行,因而不用建立新的用戶坐標系,只要把世界坐標系移到EFGH面上即可。移動坐標系只改變坐標原點的位置,不改變X、Y軸的方向。

接上例,在四邊形ABFE面內(nèi)畫一矩形,如圖9-11所示。圖9-11建立用戶坐標系應用圖例(3)9.2.1創(chuàng)建面域

面域是用閉合的形狀創(chuàng)建的二維區(qū)域,該閉合的形狀可以由多段線、直線、圓弧、圓、橢圓弧、橢圓或樣條曲線等對象構成。9.2面域與布爾運算9.2.2編輯面域:布爾運算

通過編輯面域可創(chuàng)建邊界復雜的圖形。在AutoCAD中用戶可對面域進行布爾運算,即“并集”、“差集”、“交集”三種布爾運算,其效果如圖9-12所示。圖9-12“面域”布爾運算9.3.1創(chuàng)建基本實體

在AutoCAD中,可以方便地繪制出一些基本實體模型,如多段體、長方體、楔形體、圓錐體、球體、圓柱體、圓環(huán)體、棱錐體、螺旋以及平面曲面,是最基本的三維模型,這些基本的三維模型通常是創(chuàng)建復雜三維模型的基礎。一般在實體繪制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首先在已經(jīng)打開的工具欄上用鼠標右擊,然后選擇“建模”選項,調(diào)出繪制建模的工具欄,如圖9-13所示。9.3三維實體的繪制圖9-13“實體”工具欄

1.繪制多段體

多段體可以看做是帶矩形輪廓的多段線,只不過直接繪制出來就是實體。在建筑立體圖中用多段體來創(chuàng)建墻體非常方便。選擇“繪圖”→“建?!薄岸喽误w”命令或單擊“建模”工具欄或“三維制作”面板中的??按鈕,繪制如圖9-14所示多段體圖形。圖9-14多段體圖例

2.繪制長方體

長方體是最基本的實體模型之一,作為最基本的三維模型,其應用非常廣泛。選擇“繪圖”→“建?!薄伴L方體”命令或單擊“建?!惫ぞ邫谥械摹伴L方體”按鈕?,按尺寸要求繪制長方體,如圖9-15所示。圖9-15繪制長方體圖例

3.繪制楔形體

選擇“繪圖”→“建模”→“楔形體”命令或單擊“建?!惫ぞ邫谥械摹靶ㄐ误w”按鈕?,按尺寸要求繪制楔形體,如圖9-16所示。圖9-16楔形體圖例

4.圓錐體

選擇“繪圖”→“建?!薄皥A錐體”命令或單擊“建?!惫ぞ邫诨颉叭S制作”面板中的“圓錐體”按鈕,按尺寸要求繪制圓錐體,如圖9-17所示。圖9-17圓錐體圖例

5.球體

選擇“繪圖”→“建?!薄扒蝮w”命令或單擊“建?!惫ぞ邫诨颉叭S制作”面板中的“球體”按鈕?,按尺寸要求繪制球體,如圖9-18所示。圖9-18球體圖例

6.圓柱體

選擇“繪圖”→“建模”→“圓柱體”命令或單擊“建?!惫ぞ邫诨颉叭S制作”面板中的“圓柱體”按鈕,按尺寸要求繪制圓柱體,如圖9-19所示。圖9-19繪制圓柱體圖例

7.圓環(huán)體

選擇“繪圖”→“建?!薄皥A環(huán)體”命令或單擊“建模”工具欄或“三維制作”面板中的“圓環(huán)體”按鈕?,按尺寸要求繪制圓環(huán)體,如圖9-20所示。圖9-20圓環(huán)體圖例

8.繪制棱錐體

棱錐體與圓錐體的不同之處在于圓錐體是回轉面,而棱錐體除底面外,其他部分由平面組成。棱錐體命令可以創(chuàng)建3~32個側面的棱錐體。選擇“繪圖”→“建?!薄袄忮F面”命令或單擊“建?!惫ぞ邫诨颉叭S制作”面板中的“棱錐面”按鈕?,按尺寸要求繪制棱錐體,如圖9-21所示。圖9-21棱錐體圖例

9.繪制螺旋

選擇“繪圖”→“螺旋”命令或單擊“建?!惫ぞ邫诨颉叭S制作”面板中的??按鈕,按尺寸要求繪制螺旋,如圖9-22所示。圖9-22螺旋圖例9.3.2與三維視圖顯示相關的變量

1.改變?nèi)S圖形的曲面輪廓素線

當實體中包含彎曲面時(如球體和圓柱體等),則曲面在線框模式下用線條的形式來顯示,這些線條稱為素線。

該值為0時,表示曲面沒有素線,如果增加素線的條數(shù),則會使圖形看起來更接近三維實物,如圖9-23所示。圖9-23isolines變量值設置對實體顯示的影響

2.以線框形式顯示實體輪廓

使用dispsilh系統(tǒng)變量可以以線框形式顯示實體輪廓。此時需要將其值設置為1,并用“hide”或“shademode”命令將曲面的小平面隱藏,或者選擇“視圖”→“視覺模式”→“三維隱藏”菜單,來顯示實體輪廓,如圖9-24所示。圖9-24dispsilh變量值設置對實體輪廓顯示的影響

3.改變實體表面的平滑度

在執(zhí)行“hide”、“shademode”或“render”命令時,可通過修改facetres系統(tǒng)變量值來改變實體表面的平滑度。該變量用于設置曲面的面數(shù),取值范圍為0.01~10,默認值為0.5。其中,值越大,實體表面越光滑,如圖9-25所示。圖9-25facetres變量值設置對實體表面平滑度的影響9.3.3二維圖形轉換成三維立體模型

三維建模不僅可以通過圖素建立,也可以通過對二維圖形的拉伸或旋轉來產(chǎn)生。

1.創(chuàng)建面域

2.通過拉伸二維圖形繪制三維實體

可作為拉伸對象的二維圖形有:圓、橢圓、用“正多邊形”命令繪制的正多邊形、用“矩形”命令繪制的矩形、封閉的樣條曲線、封閉的多義線等。而利用“直線”、“圓弧”等命令繪制的一般閉合圖形則不能直接進行拉伸,此時用戶需要將其定義為面域。選擇“繪圖”→“建?!薄袄臁泵罨騿螕簟敖!惫ぞ邫诨颉叭S制作”面板中的“拉伸”按鈕?,來創(chuàng)建實體,如圖9-26、圖9-27所示拉伸圖形。圖9-26拉伸圖例圖9-27拉伸圖例

3.通過拉伸面命令創(chuàng)建實體

單擊“建?!惫ぞ邫诨颉叭S制作”面板中的“拉伸面”按鈕,來創(chuàng)建實體,如圖9-28所示。圖9-28拉伸面圖例

4.通過旋轉二維圖形繪制三維實體

可以旋轉閉合多段線、多邊形、圓、橢圓、閉合樣條曲線、圓環(huán)和面域成為三維立體模型??梢詫⒁粋€閉合對象繞當前UCSX軸或Y軸旋轉一定的角度生成實體。也可以繞直線、多段線或兩個指定的點旋轉對象。選擇“繪圖”→“建模”→“旋轉”命令或單擊實體工具欄或“三維制作”面板中的“旋轉”按鈕,來創(chuàng)建實體,如圖9-29所示。圖9-29旋轉二維圖形繪制實體

5.通過掃掠創(chuàng)建實體

通過掃掠的方法可以將閉合的二維對象沿指定的路徑創(chuàng)建出三維實體。用這種方法創(chuàng)建彈簧等需要同時在不同平面間轉換的實體非常方便。選擇“繪圖”→“建?!薄皰呗印泵罨騿螕簟皩嶓w”工具欄或“三維制作”面板中的“掃掠”按鈕?,來創(chuàng)建實體,如圖9-30所示。圖9-30掃掠圖例對三維實體可以進行旋轉、鏡像、陣列、倒角、對齊、倒圓角、并、差、交、剖切、干涉、壓印、分割、抽殼、清除等編輯操作,同時可以對實體的邊和面進行編輯。在已打開的工具上用鼠標右擊,在彈出的“光標”菜單中選取“實體編輯”選項,彈出如圖9-31所示的工具欄,在進行實體編輯時使用此工具欄非常方便。9.4三維實體的編輯圖9-31“實體編輯”工具欄

1.用布爾運算創(chuàng)建復雜實體模型

用三種方法創(chuàng)建復雜實體的圖例如圖9-32所示。圖9-32用布爾運算創(chuàng)建復雜實體模型圖例

2.剖切實體

剖切實體是可以用平面剖切一組實體,從而將該組實體分成兩部分或去掉其中的一部分。選擇“修改”→“三維操作”→“剖切”命令或單擊“三維制作”面板上的“剖切”按鈕,進行剖切實體操作,如圖9-33、圖9-34所示。圖9-33剖切實體圖例圖9-34剖切實體圖例

3.三維倒直角

選擇“修改”→“倒直角”命令或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倒直角”按鈕?,進行三維倒直角操作,如圖9-35所示。圖9-35三維倒直角圖例

4.三維倒圓角

選擇“修改”→“圓角”命令或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倒圓角”按鈕?,進行三維倒圓角操作,如圖9-36所示。圖9-36三維倒圓角圖例

5.三維陣列

利用“三維陣列”命令可陣列三維實體。在操作過程中,用戶需要輸入陣列的列數(shù)、行數(shù)以及層數(shù)。選擇“修改”→“三維操作”→“三維陣列”命令,進行三維陣列操作,如圖9-37所示。圖9-37環(huán)形陣列圖例

6.三維鏡像

“三維鏡像”命令通常用于繪制具有對稱結構的三維實體。選擇“修改”→“三維操作”→“三維鏡像”命令,進行三維鏡像操作,如圖9-38所示。圖9-38三維鏡像圖例

7.三維旋轉

通過“三維旋轉”命令可以靈活定義旋轉軸,并對三維實體進行任意旋轉。選擇“修改”→“三維操作”→“三維旋轉”命令或單擊“實體編輯”工具欄或“三維制作”面板中的??按鈕,進行三維旋轉操作,如圖9-39所示。圖9-39三維旋轉圖例

8.三維平移

三維移動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將對象沿指定方向移動指定的距離,與二維移動的方法相似,不同的只是移動時可以在三維空間中任意移動。選擇“修改”→“三維操作”→“三維移動”命令或單擊“實體編輯”工具欄或“三維制作”面板中的按鈕,進行三維平移操作,如圖9-40所示。圖9-40三維平移圖例操作

9.抽殼

“抽殼”命令常用于繪制壁厚相等的殼體。選擇“修改”→“實體編輯”→“抽殼”命令或單擊“實體編輯”工具欄中的“抽殼”按鈕,進行抽殼操作,如圖9-41所示。圖9-41抽殼圖例創(chuàng)建三維實體后,默認是以線框方式顯示的。AutoCAD特別設置了“視覺樣式”與“渲染”工具欄,在圖形進行逼真圖像處理前,先在已打開的工具欄上用鼠標右擊,選擇“視覺樣式”與“渲染”,在繪圖區(qū)域彈出如圖9-42和圖9-43所示的工具欄圖。9.5三維模型的后期處理圖9-42“視覺樣式”工具欄

圖9-43“渲染”工具欄

1.視覺樣式

“二維線框”用來顯示用直線和曲線表示邊界的對象?!叭S隱藏”用來顯示用三維線框表示的對象并隱藏模型內(nèi)部及背面等從當前視點無法直接看見的線條。用這種方式著色時會產(chǎn)生冷色和暖色之間的過渡,效果缺乏真實感,但可以更方便地查看模型的細節(jié),如圖9-44所示。圖9-44視覺樣式顯示

2.渲染

三維圖形的渲染是在圖形中設置了光源、背景、場景,并為三維圖形的表面附著材質,使其產(chǎn)生非常逼真的效果。圖9-45所示為渲染效果圖例。圖9-45渲染效果圖例

1.根據(jù)圖9-46所示的平面圖形繪制三維實體

(1)打開CAD,點擊“東南等軸測視圖”按鈕,進入到東南視圖界面。

(2)在東南視圖的界面里,點擊“長方體”按鈕,在界面里指定長方體的一個角點后,再指定對角點。如圖9-47所示。

9.6應用舉例圖9-46平面圖形圖9-47繪制長方體

圖9-48拉伸面傾斜度45°

(3)點擊“拉伸面”按鈕選擇長方體上表面。指定拉伸的高度30,指定拉伸的傾斜角度45°(通過計算得出45°)。如圖9-48所示。

(4)點擊“拉伸面”按鈕選擇物體上表面。指定拉伸的高度120,指定拉伸的傾斜角度0°。單個實體就完成了,如圖9-49所示。圖9-49拉伸面圖9-50矩形陣列對話框

(5)對這個實體做陣列。點擊“陣列”按鈕打開如圖9-50所示對話框。陣列完成后,輸入“hi”,轉為消隱圖,如圖9-51所示。圖9-51陣列后消隱圖9-52建立用戶坐標系

(6)建立用戶坐標系。點擊“三點UCS”按鈕,按圖9-52示意的順序,確定UCS的三個點,2=原點,3=X軸方向,1=Y軸方向。這樣,將實體上的一個面轉到XY平面,為后續(xù)操作做準備,如圖9-52所示。

(7)指定長方體的角點(0,20,-5),輸入對角點@320,40,-30,如圖9-53所示。

(8)點擊“世界UCS”按鈕,將UCS坐標返回到原先的東南視圖。如圖9-54所示。圖9-53繪制基礎梁圖9-54重新建立用戶坐標系

(9)用三點畫圓。畫一個輔助圓,三個點都是實體的角點,如圖9-55所示。圖9-55畫輔助圓

圖9-56環(huán)形陣列對話框

(10)做環(huán)形陣列。中心點是輔助圓的圓心,項目數(shù)為4,角度為360°,對象是橫的長方體,如圖9-56所示。圖9-57為環(huán)形陣列后的圖形。

(11)刪除掉輔助圓。用“并集”命令選擇整個圖形,回車確認,整個圖形就合為一體。輸入“hi”命令,全部圖形就展現(xiàn)為消隱圖,如圖9-58所示。圖9-57基礎梁環(huán)形陣列圖9-58進行并運算

(12)點擊“著色”命令,圖形就成了著色圖,本題繪制完成,結果如圖9-59所示。

2.根據(jù)房屋三視圖(見圖9-60)繪制立體圖

圖9-59對基礎梁著色圖9-60值班室建筑施工圖

(1)二維圖形轉三維前的準備工作。關閉圖層,留下墻線和基礎圖層,如圖9-61所示。

(2)選擇東南等軸測視圖來觀察、繪制比較方便。如圖9-62所示。圖9-61關閉圖層留下墻線和基礎圖層圖9-62選擇東南等軸測視圖

(3)創(chuàng)建面域,或把墻線轉化為多段線。

(4)拉伸。拉伸墻線形成墻體。輸入正值,沿Z軸正向拉伸,拉伸墻線3220mm。若輸入負值,沿Z軸負向拉伸,如拉伸基礎輸入-130mm。如圖9-63所示。

(5)建立用戶坐標系,制作門和窗上的墻體。如圖9-64所示。圖9-63拉伸墻體和基礎圖9-64制作門和窗上的墻體

(6)繪制室內(nèi)地面。根據(jù)平面圖和立面圖,我們得知室內(nèi)地面和室外高度差為20mm,用多段線在平面圖內(nèi)繪制封閉圖線,然后拉伸20mm。如圖9-65所示。

圖9-65繪制室內(nèi)地面

圖9-66繪制窗臺

(7)繪制窗臺。如圖9-66、圖9-67所示。

(8)繪制屋頂。通過房屋三視圖分析,屋頂和基礎都是長方體,大小一樣,選擇屋頂和基礎對應點,在坐標系中高度差為3350mm,其余坐標一樣,所以用“復制”命令輸入@0,0,3350,可繪制屋頂,如圖9-68所示。

(9)布爾運算。通過并集運算形成整體,如圖9-69所示。圖9-67移動并復制窗臺圖9-68繪制屋頂圖9-69布爾運算形成整體

(10)三維模型的后期處理。創(chuàng)建三維實體后,默認是以線框方式顯示的。為了進一步獲得逼真的模型圖像,用戶通常需要設置消隱,或者賦予材質并渲染,以觀察所建模型是否滿意,如圖9-70所示。圖9-70后期處理

3.制作橋墩模型

圖9-71為圓端形橋墩總圖,圖9-72為圓端形橋墩墩帽圖,圖9-73為圓端形橋墩的模型。圖9-71圓端形橋墩總圖圖9-72圓端形橋墩墩帽圖圖9-73圓端形橋墩模型

(1)新建圖形文件,以文件名為“橋墩.dwg”保存。

(2)建立圖層,如圖9-74。圖9-74建立圖層

(3)制作橋墩基礎模型。

①將視圖設置為“西南等軸測”,將視覺樣式設置為“概念”,進入“基礎”圖層。

②用長方體命令“box”分別創(chuàng)建兩個長方體,尺寸分別為546?×?466?×?100和416?×?326?×?100。

③將小長方體疊放在大長方體的上面,長、寬方向上都居中放置,如圖9-75。

④用“并集”命令將兩個長方體合并。圖9-75創(chuàng)建基礎模型

(4)制作墩身模型。

制作墩身模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分解法,將墩身理解為三塊組成,分別創(chuàng)建各塊,然后合并在一起;另一種方法是整體放樣法,將墩身整體理解為一塊放樣形體,放樣截面是底面和頂面。

a.將視圖設置為“左視”,進入“墩身”圖層。

b.用“多段線”命令繪制墩身中間橫臥梯形柱的梯形輪廓,如圖9-76a)所示。

c.將視圖設置為“西南等軸測”。

d.用創(chuàng)建拉伸實體的命令“extrude”拉伸梯形輪廓,拉伸高度為150,得到梯形柱如圖9-76c)。

e.用創(chuàng)建旋轉實體的命令“revolve”,以梯形柱斷面輪廓的對稱線為旋轉軸,選擇梯形柱中特征面梯形輪廓的一半為旋轉對象(圖9-76b)),旋轉角度360°,得到圓臺,如圖9-76d)所示。圖9-76創(chuàng)建梯形柱、圓臺

f.用剖切命令“slice”將圓臺切成左、右兩個半圓臺,如圖9-77a)所示。

g.用“移動”命令將兩個半圓臺移到梯形柱的左、右兩個端面上,如圖9-77b)所示。

h.用“并集”命令將梯形柱和兩個半圓臺合并,得到墩身的模型。圖9-77組合橋墩模型②用整體放樣法制作墩身模型。

a.將視圖設置為“俯視”,進入“墩身”圖層。

b.用“多段線”命令繪制橋墩的底面和頂面,如圖9-78a)所示。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