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探索在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需要經歷復雜的考驗。當時面臨的主要是兩大問題:一個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階級斗爭,一個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規(guī)模速度。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黨在這兩大問題上一再發(fā)生嚴重失誤。這兩方面的失誤又相互影響,愈演愈烈,使探索過程出現(xiàn)重大的曲折。——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導入新課
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圍繞材料中的兩大問題,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嚴重失誤?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怎樣的成就?下面我們一起學習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
課標要求:1.了解20世紀50至70年代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發(fā)展和成就。2.認識“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和教訓。3.理解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傮w特征:
(1956-1976)
曲折發(fā)展的二十年:1956至1966年,既有成功的探索,更有失誤的做法,成就是主要的;1966年至1976年是全局性的錯誤,仍取得一定成就。具體表現(xiàn):1.政治上:正確的探索未堅持
中共八大科學分析了主要矛盾,整風運動中途而廢;階級斗爭不斷升級:反右派擴大化,“文革”則發(fā)展為階級斗爭為綱;黨和群眾對左的錯誤作了一些抵制和抗爭。2.經濟上:經濟建設曲折起伏
正確方針難以持久:八大的綜合平衡方針,八字方針,七千大會方針和文革中周恩來的調整,鄧小平的整頓;經濟受政治干擾而起伏,特別是文革中更偏離了經濟建設中心;
錯誤做法影響惡劣:包括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和文革中經濟工作的癱瘓。3.外交上:從困難到突破
60年代,國際形勢緊張:中美敵對,中蘇破裂,外交處于困難局面,但和第三世界關系有所發(fā)展;70年代突破:中美緩和建交,中日建交,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4.思想文化上:尖端科技成就顯著
在核研究、航天技術、計算機應用、農業(yè)新品種研究等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雙百”方針,推動中國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作品。5.社會生活:政治時代色彩較強
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但受政治運動的影響較大,體現(xiàn)了強烈的時代色彩。時空坐標:(一)探索問題:
圍繞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確立后,社會的主要矛盾問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規(guī)模和速度兩個問題探索。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56-1966)(二)探索背景:(1)國內:①經濟基礎:“一五”計劃建設即將完成,奠定了工業(yè)化發(fā)展基礎。②政治前提:1954年憲法頒布,中國初步構成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③現(xiàn)實問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是黨面臨的全新課題。④蘇聯(lián)模式暴露出弊端,中國共產黨借鑒蘇聯(lián)的經驗教訓,更加注意結合本國建設實際。(2)國際:①20世紀50年代中期,世界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fā)展;②1956年蘇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嚴重錯誤和對他的個人崇拜,造成國際共產主義思想混亂;③以美國為首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仍然敵視、孤立新中國。1956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蘇共二十大的召開和對斯大林的批判,客觀上有利于中共破除對斯大林模式的迷信,有利于中國共探索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三)如何探索一)初期的正確探索(1956----1957年)1.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發(fā)表:(1)時間: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內容:①闡述了如何正確處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在經濟、政治、外交和社會生活等十個方面的關系的問題;②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的基本方針。(3)意義:①開始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標志;②為中共八大的召開作了思想準備。《論十大關系》的十個部分一、重工業(yè)和輕工業(yè)、農業(yè)的關系;二、沿海工業(yè)和內地工業(yè)的關系;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五、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六、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七、黨和非黨的關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九、是非關系;十、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史料閱讀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論十大關系》2.中共八大的召開:(1956年9月北京)(1)背景: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②“一五”計劃即將完成,取得了巨大建設成就,奠定了工業(yè)化發(fā)展基礎。③1956年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發(fā)表,為中共八大的召開奠定了理論基礎。④蘇共二十大后,中共開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八大的內容:①明確主要矛盾:階級矛盾已基本解決;主要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的矛盾。(實質: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②提出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③經濟建設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3)意義:
中共八大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但八大確定的路線并未能堅持下來。1956年9月15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上致開幕式,號召“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材料:1956年2月蘇共召開的二十大,第一次公開批判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揭露了“個拜”造成的惡果。中共中央對此十分重視,書記處、政治局多次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在這些會議上,中共“以蘇為鑒”的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深化,……毛澤東當時多次指出:蘇共二十大“表明蘇聯(lián)、蘇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確的,這就破除了迷信”,
——摘編自王保賢《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與蘇共二十大》(1)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大會議上作總結發(fā)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看這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2)內容:
①前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允許的范圍內.②領域:提倡在文學藝術工作和科學研究領域,非其它領域。③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3)實質:承認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的多層性和多樣性,是政治民主化在文學、藝術上的體現(xiàn)(4)意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成為我國促進藝術發(fā)展和科學進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指導方針。學術民主氛圍。3.1956年提出“雙百方針”(5)與戰(zhàn)國的“百家爭鳴”比較:戰(zhàn)國的“百家爭鳴”內容側重政治主張,是思想解放潮流,反映時代變革,影響深遠。新中國“百家爭鳴”:內容側重學術領域,
是文化方針,
反映學術民主氛圍。4.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1957年2月)(1)背景:①蘇共二十大造成思想混亂;②國內存在對社會主義改造不滿情緒;黨內存在一些不良風氣。③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2)內容:①分清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②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各項具體方針(“團結—批評—團結”)。(3)影響:①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了理論基礎。②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fā)展,調動了各階層建設社會主義積極性。在我們的面前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敵我矛盾需要用強制的、專政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說服教育的、“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去解決,決不能用解決敵我矛盾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吨袊伯a黨九十年》材料
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所做的秘密報告,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造成了極大的思想混亂。同年6月和10月,波蘭和匈牙利相繼發(fā)生了嚴重的動亂。從此以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就進入了大動蕩的時期。
—蕭冬連等《求索中國:文革十年史》1957--1958整風運動:(1)背景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造成思想混亂;國內存在對社會主義改造不滿情緒;黨內存在不良風氣。(2)內容: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進行一次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隨后整風運動在全國展開。(3)性質:全黨范圍內進行普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運動。(4)目的:使全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利于社會主義建設。(5)結果:提高了全黨馬克思主義思想水平,改進了黨的工作作風。5.開展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從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間,全國發(fā)生了20起共約一萬多工人罷工、請愿事件。有幾十個城市發(fā)生30起一萬多大、中學校學生罷課、請愿事件。在農村也發(fā)生了鬧退社的風潮。如浙江省農村發(fā)生請愿、哄鬧等事件多起,廣東省農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萬戶。
——何沁《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所以,如果講無產階級思想與非無產階級思想的矛盾,在今天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是我們大家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那么,首先要在共產黨內部解決,而且要首先在共產黨的干部中間解決。要把我們共產黨干部中間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以及本位主義、個人主義等等搞得少一點,越搞越少才好?!獎⑸倨妗度绾握_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一九五七年四月)1957年開展反右傾(派)斗爭
(1)原因:在整風運動中,針對極少數(shù)資產階級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猖狂進攻的問題。(2)概況:1957年7月毛澤東部署反右派斗爭。為此,中共中央發(fā)出指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右派斗爭,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爭結束,進行反右派斗爭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3)問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夸大了階級斗爭,動搖了八大路線,挫傷了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4)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的實質:“左”傾錯誤。
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的嚴重后果之一,是改變了八大一次會議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和社會階級關系狀況的分析,使黨的指導思想開始出現(xiàn)“左”的偏差。毛澤東在1957年九、十月間召開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p>
到1958年7月運動結束時,全國共劃右派分子55萬多人,與最初估計的4000相比,擴大了130多倍。還有眾多未戴帽子的“中右”分子,一些人雖未劃為“右派”或“中右”也被處理了,傷及的人數(shù)遠超于此。在這55萬右派中,黨外是主體,黨內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廣為關注的高層民主人士和著名文化人外,還有一個數(shù)量龐大的“小人物”右派群體。
——蕭冬連《篳路維艱—中國社會主義路徑的五次選擇》
這一次批判資產階級右派的意義,不要估計小了。這是一個在政治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個斗爭,從現(xiàn)在起,可能還要延長十年至十五年之久?!珴蓶|《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1957年4月,因極少數(shù)資產階級右派反革命分子乘中國共產黨開展整風運動之機,向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猖狂進攻,甚至揚言取消黨的領導,實行西方"輪流坐莊"的政黨制度,走資本主義道路。針對這一情況,1957年7月,毛主席在南京計劃召集華東各省的省委第一書記開會,研究分析形勢,部署反右派斗爭。二)中期
探索中失誤(1958----1960年的“左”的錯誤)1.1958年,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1)內容: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2)特點:多快好?。?)評價:①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②過分夸大了人的主觀作用,片面追求經濟建設高速度,忽視客觀經濟規(guī)律。③助長“左”傾錯誤在經濟領域的發(fā)展。蘇聯(lián)的工業(yè)總產量和人均產量都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1957年蘇聯(lián)十月革命40周年慶?;顒雍蒸敃苑虬l(fā)言15年后我們可以趕上或超過英國?!?957年在蘇聯(lián)各國共產黨和工人代表會議上毛澤東發(fā)言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蘇聯(lián)A.表現(xiàn)2.大躍進運動:(1)內容:①工業(yè):“以鋼為綱”、“大煉鋼鐵”運動;②農業(yè):“以糧為綱”、農業(yè)“放衛(wèi)星”現(xiàn)象。(2)特點:高速度、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3)錯誤實質: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違背了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左”傾冒進錯誤)。(4)影響:
①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②國民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
③人民生活出現(xiàn)嚴重困難,農民積極性下降。
有人害了右傾保守的毛病,像蝸牛一樣爬行得很慢,他們不了解農業(yè)合作化以后我們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戰(zhàn)線上來一個“大躍進”……他們把正確的躍進堪稱“冒進”。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社論
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中央有關部門和許多地方領導人對超乎尋常的大幅度增產深信不疑,致使會議竟然預計1958年的糧食產量可以達到6000-7000億斤(1957年為3700斤),要求1959年糧食產量達到8000-10000億斤。
會議正式決定1958年的鋼產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1959年達到2700-3000萬噸。會議通過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指標,又比三個月前的八屆二次會議普遍翻了一倍。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3.人民公社化運動組織軍事化---行動戰(zhàn)斗化---生活集體化(1)發(fā)動: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通過了正式決定在全國農村中建立人民公社。(2)特點:一大二公(規(guī)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實質:生產關系發(fā)展超越生產力水平,超越了歷史發(fā)展階段。(4)影響:嚴重侵犯了農民的經濟利益,挫傷了集體和農民的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遭到了重大損失。
人民公社的特點叫一大二公。所謂大,就是將原來一二百戶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戶以至一二萬戶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鄉(xiāng)一社。所謂公,就是一切財產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圍內統(tǒng)一核算,統(tǒng)一分配,實行絕對平均主義和部分供給制。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特點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一大二公”突出表現(xiàn)大煉鋼鐵、放高產衛(wèi)星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錯誤實質以大煉鋼鐵為中心,屬于生產力范疇片面追求工農業(yè)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忽視經濟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不切實際地提高公有化程度,生產關系變革超越生產力水平危害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資源,造成了工農業(yè)比例嚴重失調嚴重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教訓經濟建設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國民經濟應協(xié)調發(fā)展生產關系變革必須與生產力相適應知識拓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比較變革原因內容結果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保護富農和小土地出租者,穩(wěn)定民族資產階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農業(yè)合作化小農經濟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革命時期的成功經驗證明依靠合作社的統(tǒng)一經營可以形成新的生產力本著自愿互利的原則,積極發(fā)展穩(wěn)步前進的方針,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進,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變?yōu)楣兄疲瑢嵭屑w經營進一步提高了農業(yè)生產力人民公社化黨的一些領導人認為農業(yè)合作化的規(guī)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擴大公有化規(guī)模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的生產力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黨中央正確總結了農業(yè)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經驗教訓,作出了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作為農村的一項長期經營制度穩(wěn)定下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大發(fā)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重大變革B.出現(xiàn)失誤的原因:①“左”傾錯誤的危害,片面追求建設的速度和規(guī)模。(根本)②黨對國情認識不清,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③對社會主義建設急于求成,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④國際環(huán)境影響。C.后果:1959—1961年,經濟發(fā)生了嚴重困難,人口減少。
新中國的領導人和各級干部,過去對經濟建設沒有多少經驗,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在長期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習慣于用大搞群眾運動的方法來解決面對的各種困難,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便以為完全可以搬用過去的成功經驗來指導今天的建設工作。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我國政府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1960年我國人口的死亡率高達25.43‰……1959年我國的總人口為67207萬,而1960年,我國的總人口減少為66207萬,人口凈減少1000萬?!m州市文史資料委員會《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考》三)后期:調整與恢復(1961---1965年)1.提出“八字方針”(1)背景:①1959-1961年出現(xiàn)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原因:根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左”傾錯誤泛濫;自然災害嚴重;中蘇關系惡化。②目的:為了克服困難(2)內容①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②對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識分子等方面的政策進行調整.(3)核心:調整①調整農、輕、重的比例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速度;②調整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的生產關系。但是政治和認識根源的失誤仍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糾正。
(大躍進后)在這些烏托邦夢想中間,一種實用主義情緒開始抬頭,強調計劃中的現(xiàn)實性和技術操作中的專業(yè)性。要實現(xiàn)真正的經濟發(fā)展,僅僅靠精神的力量還遠遠不夠,這一點變得越來越明顯。——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其基本內容是:以調整為中心,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比例失調的關系,鞏固生產建設取得的成果,充實新興產業(yè)和短缺產品的項目,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
——陳述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A.措施
1962年1月11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做出了自我檢討,意識到了當前建設社會主義的盲目性,也意識到了黨內外民主集中制的缺失。這對動員全黨戰(zhàn)勝困難而團結奮斗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毛澤東、劉少奇等接見參加七千人大會的代表2.召開七千人大會:(1)召開:1962年1月在北京召開,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帶頭做自我批評。(2)意義:對于統(tǒng)一全黨思想,提高認識和糾正工作中發(fā)生的“左”的錯誤起了積極的作用。史料閱讀毛澤東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期間講道:這十二年,恐怕還是做對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錯誤占第二位。我們十二年,已經有了兩方面的經驗,這就更強了,而不是更弱了?!睹珴蓶|年譜(1949-1976)》第5卷
1962年七千人大會期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在一起3.提出“四個現(xiàn)代化”的偉大目標:
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的偉大目標,極大地激發(fā)了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積極性。B.結果:國民經濟恢復
從1962年起,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經過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這三年的國民經濟調整取得了重要成就。1963年至1965年的三年中,工農業(yè)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5.7%,農業(yè)總產平均每年增長11%,工業(yè)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7.9%。到1965年,工農業(yè)總產值已基本上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_平漢《“文革”前夜的中國》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一)原因:1.根本:黨內指導思想上“左”傾錯誤發(fā)展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惡果。2.主觀原因:毛澤東對形勢的錯誤分析。
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現(xiàn)實危險。為此他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fā)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3.政治原因: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嚴重,民主法治不健全。4.推動:林彪、江青一伙別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長了毛澤東的錯誤(“文化大革命”長達十年的主要原因)。5.外部原因:受60年代復雜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影響,美國發(fā)動侵略越南戰(zhàn)爭、中蘇關系惡化。
從文化領域開始,因此稱為“文化大革命”實際波及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材料20世紀60年代初的大饑荒,昭示一場空想社會主義實驗的失敗,本應是中國走上改革的一次契機。但這種情況并沒有出現(xiàn),卻走上以階級斗爭為綱的“繼續(xù)革命”道路。“大躍進”失敗以后,毛澤東一定程度上承認有錯誤,但他把亂象主要歸咎于階級斗爭……毛澤東的注意力從經濟領域回到政治思想領域,重提階級斗爭。在國際上,中美對抗無絲毫緩和跡象,中蘇同盟走向徹底分裂。隨著中蘇論戰(zhàn)愈演愈烈,國內政治日趨激進,反修防修成為全黨共識。從四清運動到“文革”,走上了一條“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xù)革命”的不歸路。
——蕭冬連《篳路維艱—中國社會主義路徑的五次選擇》
蘇聯(lián)領導人挑起中蘇論戰(zhàn),將兩黨之間的原則爭論變?yōu)閲议g的爭端,對中國施加巨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壓力。這引起毛澤東對“修正主義”的警惕,但并沒有明確什么是“修正主義”。于是將黨內外正常的不同意見也視為“修正主義的表現(xiàn)”或“階級斗爭的表現(xiàn)”。
——郭大鈞主編,《中國當代史》,第141-142頁姚文元
導火線:1965年11月,上海《文匯報》發(fā)表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文章點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長、明史專家吳晗。毛澤東說:《海瑞罷官》的“要害問題是‘罷官’”。這使對《海瑞罷官》的批判帶上更為嚴重的政治色彩。(二)過程:1976.10
一月風暴這一稱呼出自《人民日報》社論,又被稱為一月革命。1967年上海首先發(fā)起一月風暴奪權運動由張春橋、姚文元指揮的,以奪取上海市黨、政、財、文大權為開端的全面奪權風暴,并由于毛澤東的贊揚導致全國掀起了奪權之風。正式發(fā)動: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成立中央文革小組。二月逆流
1967年1月19日至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會議和2月中旬在懷仁堂召開的兩次政治局碰頭會議上,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提出了強烈的批評,同林彪、康生、陳伯達、江青、張春橋、謝富治等進行堅決的斗爭,當時被誣稱為"二月逆流",實際上,它是一場正義凜然的"二月抗爭"。
“文革”期間經濟的調整:(1)1971年,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著手恢復調整國民經濟。到1973年,國民經濟出現(xiàn)復蘇局面。(2)1975年,周恩來病重,在毛澤東支持下,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確提出全面整頓的思想(實質:糾正“左”傾錯誤),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國民經濟呈現(xiàn)迅速回升狀態(tài)。但不久,鄧小平再次被打倒,剛剛穩(wěn)定的形勢又陷入混亂。1975年1月周恩來抱病作政府工作報告,朱德站立陪同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1969年4月,中共九大(三)性質: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fā)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材料:國民收入損失5000億,浪費和減收共計13000億人民幣。三年困難時期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總的損失,是中國前30年基建投資總額的兩倍多。進一步拉大了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極其寶貴的發(fā)展機遇。——李先念(1977年12月20日在全國計劃會議上)
(四)影響(危害):1.文革嚴重破壞了國民經濟建設,失去了寶貴的發(fā)展機遇;2.文革嚴重破壞了國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設,基本人權遭到踐踏(如劉少奇);3.科技文化教育事業(yè)遭到破壞,造成人才的斷層。4.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各地造反派到處揪斗“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和“牛鬼蛇神”,大批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學者,慘遭批斗、抄家和殘酷的人身迫害。1967年1月開始,“造反派”組織非法奪取了上海和全國各地黨政各級領導權。各“造反派”之間為奪權展開激烈斗爭,許多地方發(fā)生武斗。
注意:“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內亂,應該從根本上否定;而“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國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兩大領域的成就:一是外交領域,二是科技領域。這些成就是黨和人民對錯誤進行抵制的結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概括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的成功、失誤及經驗教訓。(1)成功:《論十大關系》、中共八大、雙百方針、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重要思想、八字方針、“文革”中周恩來及鄧小平的整頓。(2)失誤:1958年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3)經驗教訓:①實事求是: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注意從國情、國力出發(fā)。②經濟為主:要正確分析國內的主要矛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尊重規(guī)律:遵循客觀經濟規(guī)律,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④加強法治:堅持民主集中制,發(fā)揚黨內民主,加強黨的建設,反對個人崇拜。⑤發(fā)展速度:有計劃、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搞好綜合平衡,不片面追求經濟發(fā)展的高速度。20世紀50—70年代“左”傾錯誤的表現(xiàn)政治上主觀夸大階級斗爭的嚴重性,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發(fā)動了“文化大革命”,國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嚴重破壞經濟上忽視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過分追求經濟建設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錯誤地發(fā)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了1959—1961年嚴重的經濟困難外交上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實行“革命外交”,強調意識形態(tài),惡化了我國的外交環(huán)境,形成了20世紀60年代中美、中蘇關系全面惡化的局面學術上將學術問題當作政治問題批判,破壞了“雙百”方針的貫徹執(zhí)行,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教育上政治運動嚴重沖擊了教育的正常發(fā)展,甚至出現(xiàn)了高考制度被廢除的嚴重錯誤,“工農兵學員”的招生制度導致了教育質量的嚴重下降
三、偉大的建設成就(1956—1976年)領域
成就
意義工業(yè)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yè)項目;②三線建設(1964-1980年)①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增強了國防力量,改善了工業(yè)布局。國防科技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1964)、氫彈(1967);成功發(fā)射中遠程導彈(1964)、人造衛(wèi)星(1970,東方紅一號)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增強了國防力量,提高了綜合國力。農業(yè)①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田②1973年,袁隆平雜交水稻“南優(yōu)2號”培育成功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教育醫(yī)療教育事業(yè)長足進步,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也得到蓬勃發(fā)展。(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72年青蒿素)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長起來外交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迎來新中國成立以來與世界各國建交的又一次高潮,建交國家從1965年49個增加到1976年的111個;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我國外交成就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huán)境,拓展了外交活動的舞臺1.成就“兩彈一星”的重要意義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訛詐和核壟斷;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中國的軍事實力,促進了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歷史縱橫:“三線建設”(1)含義: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qū)進行的一場以戰(zhàn)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guī)模基本設施建設。(2)背景:日趨緊張的國際形勢和美、蘇日益嚴峻的戰(zhàn)爭威脅。(3)建設重點:從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戰(zhàn)略布局考慮,將全國劃分為一、二、三線。重點放在西南、西北。(4)指導方針:“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5)意義:①增強了國防力量;②改善了工業(yè)布局;③推進中西部落后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④為后來西部大開發(fā)打下基礎。外交成就:開創(chuàng)外交新局面1.成就:(1)建交國數(shù)量:由1965年的49個增加到1976年的111個;(2)1971年10月25日,在聯(lián)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恢復了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3)1972年,中美兩國結束了長期敵對狀態(tài),開始走向正常化;(4)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1971年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1)原因:①根本: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②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③發(fā)展中國家在聯(lián)合國力量增強。④中國是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會員國。(2)影響:①宣告了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是中國外交事業(yè)的重大勝利。②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作用。③加強了第三世界國家在聯(lián)合國中力量,利于打破美國操縱的局面。為什么中國能夠恢復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有何影響?2.意義:①極大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huán)境,拓展了外交活動的舞臺。②打開了中國外交新局面,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與世界各國建交的新高潮。
材料
新中國成立二十多年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重大。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在一份對外報告中說:“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wěn)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泵绹铝⒅袊叩氖?,以及美國與蘇聯(lián)爭霸的需要,都使美國不得不考慮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60-70年代的越南戰(zhàn)爭,美軍死亡5.6萬余人,30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給美國造成了難以愈合的心靈創(chuàng)傷。
中國也面臨新的戰(zhàn)略抉擇。國初期,中蘇關系密切,但1950年代末,中蘇兩黨在方針政策上發(fā)生根本分歧,1959年蘇聯(lián)在中印邊界沖突問題上偏袒印度,并撤退了所有專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項目。兩國關系交惡,蘇聯(lián)向中蘇邊界地區(qū)陸續(xù)增兵,不斷制造事端,構成對中國安全的主要威脅。在這種形勢下,改善中美關系,對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對付來自蘇聯(lián)的威脅十分有利;同時,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也有重要作用。
結合材料分析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響?1.原因:中美兩國共同的訴求(1)美國方面:①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②美國與蘇聯(lián)爭霸的需要(遏制蘇聯(lián))。③陷于越戰(zhàn)泥潭。(2)中國方面:①是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的需要;②是應對蘇聯(lián)的威脅的需要;③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的需要。2.影響:(1)結束了中美兩國敵對狀態(tài),有利于兩國交流與發(fā)展,有利于世界局勢的緩和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2)中美關系的緩和,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fā)展;(3)在國際上掀起了一次同中國建交的高潮,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時間事件意義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兩國交往的大門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為尼克松訪華做了準備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簽訂《中美聯(lián)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發(fā)表建交公報為建交提供法律基礎1979年1月中美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實現(xiàn)了兩國關系的正?;忻狸P系正常化的過程2.原因:(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全黨、全國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戰(zhàn)勝各種困難。(2)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及時的政策調整;(3)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帶動作用,,時代精神的激勵。(4)一批著名科學家在科技事業(yè)和經濟文化建設事業(yè)中作出重大貢獻。時代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fā)圖強;愛國主義;勇于創(chuàng)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意義:(1)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奠基性的意義;(2)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1.(2024·福建·高考真題)下圖是某博物館館藏的1957年山東工學院附屬工農速成中學頒發(fā)的畢業(yè)證書。它為研究新中國的教育發(fā)展提供了(
)A.歷史解釋 B.時空背景 C.歷史線索 D.文本記述C2.(2024·天津·高考真題)1954年,中國與英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1964年,中法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1972年,中美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國與英法美三國關系的變化(
)A.證明了“一邊倒”方針的勝利 B.體現(xiàn)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C.說明了全方位外交活動的開展D.反映了兩極對峙格局的終結B同步練習3.(2024·貴州·高考真題)下圖是1964-1976年間貴州省累計完成的基本建設投資占比情況。據此可知,該時期貴州(
)DA.農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加快
B.貫徹八字方針成效突出C.輕重工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
D.落實國家戰(zhàn)略布局調整4.(2024·江西·高考真題)下表A時間內容1956年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毛澤東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聶榮臻受命主管全國科學技術工作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1962年科研機構由1956年的380多個發(fā)展到1962年的1300多個研究人員從1956年的9000多人發(fā)展到1962年的94000多人據表可知,我國(
)A.建設適合基本國情的科研體制
B.實現(xiàn)了趕超世界的科研目標C.推動“一五”計劃的加速完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床墊銷售合同書床品購銷合同
- 模具轉移合同協(xié)議書
- 企業(yè)間商業(yè)信息共享合作合同
- 生物科技居間合同協(xié)議書
- 鋼筋買賣合同格式
- 鄭州科技學院《古典亭廊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財務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明學院《水產藥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藥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濟寧2025年山東濟寧梁山縣教育系統(tǒng)校園招聘7人(曲阜師范大學站)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CentOS 7系統(tǒng)配置與管理-習題及答案 楊海艷【ch07】管理文件權限
- 食品安全蔬菜水果
- 高中英語教學設計案例高中英語教學設計一等獎(四篇)
-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STRANGE CASE OF DR.化身博士
- 《一起長大的玩具》閱讀測試題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
- 肱骨外上髁炎-課件
- 空氣動力學基礎
- 新外研版(一起)四年級英語下冊(全冊)同步練習隨堂練習一課一練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第二版)》第八章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歷史趨勢
- 勞動教育《蒸饅頭》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