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人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粵人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粵人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粵人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粵人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人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2008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819個,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館1893個,是1949年的90.1倍。共有廣播電臺257座,而1949年只有49個;電視臺從無到有,達到277座。全年生產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年僅生產故事片4部。全國圖書、雜志、報紙出版幾倍、幾十倍增長。這表明A.經濟發(fā)展促進公共文化建設B.國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社會需求決定民生建設取舍價D.科教興國戰(zhàn)略取得顯著成就2、按照某部法律文件,我國建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此法律文件為A.《世界遺產公約》B.《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D.《古物保存法》3、草原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更加暢通,其原因可能是()A.遼朝政府建立后采取了有利的措施B.沿途國家需要在經濟方面互通有無C.宋元時期的政治形勢較前相對安穩(wěn)D.草原絲綢之路比其他路線環(huán)境優(yōu)越4、在美式英語中,一些單詞來自印第安語,如tamarack(落葉松)pone(玉米餅)Arizona(亞利桑那)woodchuck(土撥鼠)等。還有一些單詞來自非洲黑人語言,如tote(搬運)okra(秋葵)等。這些單詞說明了A.美國文化多元的特征B.美式英語脫離了英國本土語言C.美利堅民族正式形成D.美式英語脫離了美洲本土語言5、下圖為古代世界某一人類遷徙路線圖。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

A.建立了貴霜帝國勢力到達印度北部B.日耳曼人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C.憑借馬和馬拉戰(zhàn)車等優(yōu)勢征服歐亞大陸D.大大改變了東部地中海區(qū)域的民族構成6、中華元典“六經”誕生后,先秦諸子皆從中獲取養(yǎng)料,特別是儒家學者強調“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傳承與守護“六經”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先秦時期A.價值觀念日益趨同B.儒學影響力不斷增強C.統(tǒng)一成為時代潮流D.文明發(fā)展具有延續(xù)性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7、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8、民本思想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重要的思想資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孟子材料二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愛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設誼立禮以導之。

——董仲舒(1)指出材料一;二中民本思想的內涵有何變化;并分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

(2)結合戊戌變法,舉例說明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國的演變和政治實踐。9、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自2000年來;通過慶?!笆澜缒刚Z日”(每年2月21日)來宣傳世界語言和文化多樣性。

材料一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古漢語的傳播歷史悠久。兩千多年前,《周禮》及《札記》中就提到“通譯”。東漢初年,隨著佛教等宗教文化傳播,也有大批外國人或外族人到中國學習漢語,唐代達到一個頂峰,明清也出現(xiàn)過熱潮。追溯外國的漢語教學歷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鮮就正式設立太學講授漢語;公元l世紀至10世紀佛教傳入越南,為研讀佛經,越南人開始學習漢語和漢字;據史料記載,大約公元一世紀,我國漢字開始傳入日本。古漢語的傳播促進了日語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產生;豐富了日語詞匯;對日本語音也有一些影響。——李文《跨文化語境中古漢語傳播的語言學意義》材料二近代以來中國外語教育的六次高潮

材料三隨著中國英語教育的發(fā)展,中式英語應運而生。英語的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必定存在著辯證關系,中式英語也必然有著自身的現(xiàn)實價值和潛在價值??偛课挥诿绹娜蛘Z言監(jiān)測機構(GLM)的報告稱,逐字翻譯的中式英語Longtimenosee!(好久不見),F(xiàn)ourBooks(四書),F(xiàn)iveClassics(五經),ImperialExaminationSystem(科舉制度),F(xiàn)amilyFontractResponsibilitySystem(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OneChinaPolicy(一個中國政策),KnowledgeEconomy.(知識經濟),PeacefulRising(和平崛起)等等,現(xiàn)己成為標準的英文詞組。——據顏研、余承法《“中式英語”的認知學闡釋》整理(1)據材料一;古漢語的對外傳播有何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中國古代漢語不斷外傳的原因有哪些?

(2)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任選三個時期)由此指出教育發(fā)展所產生的影響。

(3)綜上所述,就中式英語的產生從文明演進的角度談談你的見解。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精神營養(yǎng),包括許多真知灼見,如“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外族文化進入中原地區(qū)、外城文化進入中國后,大都逐步漢化、中國化,與漢族文化、中國文化融為一體,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國少數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吳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幾詤浅型逗霌P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等根據材料,概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并指出其現(xiàn)實意義。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時;孔于對西周禮樂文明進行多方面闡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戰(zhàn)國時,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源頭。漢武帝獨尊儒術,確立儒學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正統(tǒng)地位,魏晉玄學,唐朝佛學繁榮,傳統(tǒng)儒學受到挑戰(zhàn),也促進了儒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學說相互滲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闡釋儒學的新學派——理學,宋元時期,科技;史學、文化、藝術高度繁榮。明清之際,個性解放的思想出現(xiàn),清初,君主專制高度發(fā)展文字獄愈演愈烈,禁錮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

——摘編自馮天瑜《中國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國民性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運動。他們認為,國民性的改造歸根到底是革除舊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建立新的與共和制度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其根本之點就在于重視“人的價值”,樹立“獨立人格”,為此,他們喊出三個響亮的口號:個性主義、科學,民主,新文化運動中,他們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批判“吃人禮教”,提出要“以科學和人權并重”中國文化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大體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向近代的轉變。

——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指出新文化運動時期傳統(tǒng)文化向近代轉向的表現(xiàn)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建筑師以精確的算術設計;建造了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達625萬噸的石塊建筑物。這座陵墓總共用了200多萬塊石頭,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數則從更遠的尼羅河上游地區(qū)獲取,趁洪水季節(jié)搬運到吉薩來。

——(美)馬修斯等《西方人文讀本》材料二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學者在胡夫金字塔東2.4千米處發(fā)現(xiàn)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數百米和大獅身人面像的東南,發(fā)現(xiàn)了金字塔建設者的墓。1994年,美國籌備了一個基金會,恢復發(fā)掘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國學者萊赫奈爾說,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經居住過至少5萬人,或許多至10萬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師和普通勞動者。

——劉文鵬《.埃及考古學》(1)據材料一;歸納與金字塔建造技術水平相關的信息。

(2)據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發(fā)現(xiàn),并說明其價值。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紀以來,德國哥廷根大學被譽為“數學的麥加”,每年都有大批高水平數學博士畢業(yè)。但是,即使如約輸·馮·諾伊曼這樣已在集合論方面小有名聲的科學才俊,也只能充當漢堡大學數學系的編外講師。20世紀30年代,上述形勢更趨嚴峻。1933年4月,德國頒布了《重設公職人員法》。截至1935年底,已有44名德國數學家被迫離職,其中以猶太學者居多。同年5月,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了援助德國流亡學者緊急委員會,優(yōu)先營救德國數學家難民,并通過美國數學學會將他們迅速安排到大學里的研究崗位。1935年后,迫于美國本土數學家的力,基金會和數學學會的營救速度放緩,往往只能營救一流水平的數學家,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后,應用數學的重要性成為共識。德國數學家?guī)炖试诩~約大學創(chuàng)辦了庫朗數學科學研究所,涵蓋了數學、力學、計算機、統(tǒng)計和概率論等研究方向,其研究團隊中成長出了9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彰顯了巨大的成效,研究所也被譽為“世界應用數學分析之都”。——摘編自李工真《20世紀“世界數學研究中心”的洲際轉移》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中德國數學家移民美國的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知識,分析德國數學家移民美國產生的影響,并基于數學學科建設的視角談談啟示。14、徽派建筑和徽州村落民俗文化是珍貴的中國古代文化遺產a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稱,地處眾山環(huán)繞之中,水系縱橫。明清時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變?yōu)闃窍赂叽髮挸?、樓上簡易的形式。“粉墻黛瓦馬頭墻”是其顯著的外觀特征,白色粉墻,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墻體干燥;而基于阻擋火勢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馬頭山墻。白墻黑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如詩如畫;跌落起伏的馬頭沖破了一般墻體的單調,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稱,地處眾山環(huán)繞之中,水系縱橫。明清時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變?yōu)闃窍赂叽髮挸?、樓上簡易的形式?!胺蹓焱唏R頭墻”是其顯著的外觀特征,白色粉墻,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墻體干燥;而基于阻擋火勢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馬頭山墻。白墻黑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如詩如畫;跌落起伏的馬頭沖破了一般墻體的單調,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幾躁惏采对囌摶张山ㄖ纬傻膸讉€條件》明清時期,徽商致富后,購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時還修譜志書,收歸族人將宗族組織和制度確立了下來?;罩葑谧逵米遄V家訓等內容嚴格約束族人,褒揚善行,懲戒惡行,如績溪《章氏家訓》教導后人勤“耕”勤“讀”,西遞《胡氏家訓》推崇“儒仕”等,并通過鄉(xiāng)規(guī)民約加強對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優(yōu)良民俗。材料二明清時期,徽商致富后,購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時還修譜志書,收歸族人將宗族組織和制度確立了下來?;罩葑谧逵米遄V家訓等內容嚴格約束族人,褒揚善行,懲戒惡行,如績溪《章氏家訓》教導后人勤“耕”勤“讀”,西遞《胡氏家訓》推崇“儒仕”等,并通過鄉(xiāng)規(guī)民約加強對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優(yōu)良民俗。

(1)概括材料一中徽州民居建筑的設計理念。

(2)根據材料二;簡析明清時期徽州村落民俗文化形成的原因。

(3)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如何傳承村落民俗文化?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諾曼征服后,英格蘭社會出現(xiàn)三種文字共用現(xiàn)象∶王室及政府機構撰寫文書使用法文和拉丁文,羅馬教會曾一度極力反對將《圣經》翻譯成英語,并對譯者進行人身迫害;教會使用拉丁文,教士和社會上層壟斷教育,“任何針對普通人的有關初等教育的證據都非常罕見”;民眾使用英文,因為民眾日常接觸的是莊園里的成員,莊園生活與王室的聯(lián)系非常松散,因此,即便王室想在語言政策上有所動作,其推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13世紀初,諾曼貴族失去法國領地后,社會語境發(fā)生顯著變化。英語、法語的使用范圍及功能隨之發(fā)生或快或慢的變化。法語曾一直被認為是英格蘭議會撰寫重要文書的最佳語言,直至15世紀20年代,幾乎所有的請愿書還使用法語。然而到15世紀中葉,印刷術的引進對于倫敦英語的傳播具有重大意義。英格蘭議會重要文書使用英語已非常普遍,到中世紀晚期英語逐漸上升為英格蘭的官方語言。諾曼征服后,英格蘭社會出現(xiàn)三種文字共用現(xiàn)象∶王室及政府機構撰寫文書使用法文和拉丁文,羅馬教會曾一度極力反對將《圣經》翻譯成英語,并對譯者進行人身迫害;教會使用拉丁文,教士和社會上層壟斷教育,“任何針對普通人的有關初等教育的證據都非常罕見”;民眾使用英文,因為民眾日常接觸的是莊園里的成員,莊園生活與王室的聯(lián)系非常松散,因此,即便王室想在語言政策上有所動作,其推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13世紀初,諾曼貴族失去法國領地后,社會語境發(fā)生顯著變化。英語、法語的使用范圍及功能隨之發(fā)生或快或慢的變化。法語曾一直被認為是英格蘭議會撰寫重要文書的最佳語言,直至15世紀20年代,幾乎所有的請愿書還使用法語。然而到15世紀中葉,印刷術的引進對于倫敦英語的傳播具有重大意義。英格蘭議會重要文書使用英語已非常普遍,到中世紀晚期英語逐漸上升為英格蘭的官方語言。英語的發(fā)展史是英格蘭歷史文化發(fā)展的一面鏡子。早期的盎格魯——撒克遜方言是英語的最初母體,接著凱爾特語、拉丁語、法語等外來語的涌入,大大豐富了英語的內涵和表達能力,奠定了英語作為英格蘭官方語言的結構基礎。隨著諾曼征服、約翰王失地、英法百年戰(zhàn)爭等一系列重大政治、經濟、文化事件,英語逐漸在歐洲廣泛傳播。材料二英語的發(fā)展史是英格蘭歷史文化發(fā)展的一面鏡子。早期的盎格魯——撒克遜方言是英語的最初母體,接著凱爾特語、拉丁語、法語等外來語的涌入,大大豐富了英語的內涵和表達能力,奠定了英語作為英格蘭官方語言的結構基礎。隨著諾曼征服、約翰王失地、英法百年戰(zhàn)爭等一系列重大政治、經濟、文化事件,英語逐漸在歐洲廣泛傳播。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影響英格蘭官方語言變遷的歷史因素。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英語的發(fā)展史是英格蘭歷史文化發(fā)展的一面鏡子”的理由。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是多元的,因交流而更加豐富多彩。材料一絲綢之路始辟于秦,盛于漢唐。漢武帝時,中斷近百年的中西交通重新得到恢復。當時向西方輸出的絲織品享有盛譽,絲綢通過安息傳到羅馬帝國,成為時髦服飾。東漢時,胡商通過絲綢之路向中國內地運送毛皮、毛織品、香料、珠璣等商品,交換中國內地盛產的絲織品和銅鐵器物。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經海路抵達中國南部,然后再到洛陽進謁桓帝。唐代前期,不少外籍商人通過大漠用路駝將地方特產運往內地,同時又把內地生產的絲綢、瓷器及其他手工業(yè)品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域、歐洲乃至非洲廣大地區(qū)?!幾圆艽鬄榈戎骶帯吨袊笸ㄊ贰凡牧隙痣u原產于美洲,15世紀末輸入歐洲?,F(xiàn)在,火雞已經是許多歐美國家很普通的一種肉食,在感恩節(jié)和圣誕節(jié),火雞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1499年,西班牙人彼德羅在委內瑞拉的庫馬海岸見到印第安人飼養(yǎng)的火雞,并于第二年把它帶回歐洲,圈養(yǎng)在公園里供作觀賞禽鳥,稱為珍珠雞。1511年10月24日,西班牙帕修甫主教指示從新大陸返航的每艘船只必須帶回10只火雞,其中雌雄雞各半。1523年,西班牙人從墨西哥運回大量的火雞。1600年前后,英國移民把歐洲人飼養(yǎng)的火雞品種引進美國和加拿大?!∑羴?、趙國磐編著:《畜禽史話》材料三糧食安全并不是一個新話題,黨和政府始終把糧食安全當成首要任務來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將糧食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地位,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治理體系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突破1000千克,這一技術的應用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自2016年起,中國連續(xù)向亞非拉50余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惠及上千萬受災群眾。楊凌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海外示范種植面積超過25萬畝,技術成果示范帶動超過450萬畝,在溫室技術、花卉種植等領域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好評?!幾在w磊《全球糧食安全與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漢唐時期相關史實;對“絲綢之路是使節(jié)之路;商貿之路與文化交流之路并存”加以闡述。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寫出當時與火雞傳播過程類似的某一物種名稱。概括火雞傳入歐洲產生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聯(lián)合國為消除饑餓而成立的組織名稱。概括“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其意義。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2題,共8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二戰(zhàn)后英國有色移民政策演變表。時期有色移民狀況二戰(zhàn)后初期英國人口問題委員會報告指出;戰(zhàn)后英國每年需要移民1.4萬人。

《1948年英國國籍法》頒布;獲得獨立的原英屬殖民地公民獲準允許進入英國并尋找就業(yè)機會。加勒比地區(qū);印度次大陸等地區(qū)的體力勞動者大量進入英國。

《1948年英國國籍法》頒布;獲得獨立的原英屬殖民地公民獲準允許進入英國并尋找就業(yè)機會。加勒比地區(qū);印度次大陸等地區(qū)的體力勞動者大量進入英國。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外交轉向實行面向歐洲的現(xiàn)實主義政策?!?962年聯(lián)邦移民法》規(guī)定英聯(lián)邦范圍內的各國公民;除非獲得工作機會,否則不再有權在英國定居。前殖民地的大多數有色移民因學歷較低受到限制。但隨后的《1972年移民法》卻規(guī)定歐共體成員國公民可以在沒有工作許可證的情況下進入英國。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2001年“911”事件發(fā)生后;英國全面修改《國籍和移民條例》,嚴厲對待非法入境者,以保證那些可能和恐怖分子有關系的庇護中請人不會成功。

2002年起試行高技術移民項目。在試行的一年多時間里;成功接收了3萬多名高技能移民申請。

2002年起試行高技術移民項目。在試行的一年多時間里;成功接收了3萬多名高技能移民申請。

材料二在有色移民潮的沖擊下,英國變成了一個有著龐大的亞裔和黑人社區(qū)的多種族國家。移民與本土居民的碰撞衍生出很多的社會問題,建立在資本擴張基礎上的種族歧視、對資源有限性擔憂而引發(fā)的移民憂慮、基于文化沖突的暴力事件等。英國的移民政策面臨著限制與自由流動之間的艱難選擇?!陨喜牧暇幾灾祧巍丁度松吣辍担簯?zhàn)后英國有色移民政策演變》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對二戰(zhàn)后英國有色移民政策演變的認識。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據《馬可·波羅游記》記載;波斯的君主阿魯渾派遣兀魯臺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為專使,帶著大批的扈從來到中國,請求忽必烈大汗為他選擇一名淑女為配偶,大汗答應了這個請求,選擇了一位十七歲的姑娘,叫闊闊真,并派遣已來到帝國多年的馬可·波羅一家由海路護送他們而去。

據《永樂大典》記載;(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書阿難答;都事別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魯臺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馬八兒(今印度東南岸一帶),往阿魯渾大王位下”。

《馬可·波羅游記》的作者是否真的到過中國;人們一直持懷疑態(tài)度。懷疑者認為游記只是據傳聞寫成,但吳芳思在《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一文中提出:“我傾向于他可能從來沒有到過中國,但這并不能否認有關中國和遠東的資料來源,他把本來會散失的情況記錄了下來,這與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相似,希羅多德并沒有去過他所記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絕不可以輕率地摒棄”。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馬可·波羅游記》的史料價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具體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9分)19、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20、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21、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詳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發(fā)展。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公共文化事業(yè)得到較快發(fā)展。從材料中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廣播電臺和電視臺的增加數量來看,表明經濟發(fā)展促進了公共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故答案為A項。B項說法絕對,且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均排除。2、C【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82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特別指出由國務院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從而建立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故選C;《世界遺產公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均是關于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故排除AB;《古物保存法》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頒布的,故排除D。3、A【分析】【分析】

【詳解】

草原絲綢之路在北方,主要穿行于游牧民族地區(qū),宋朝時期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即位于此地區(qū),它采取主動措施,推動了草原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故選A項;B項不是宋元時期獨有的經濟特征,排除;C、D兩項與史實不符。4、A【分析】【詳解】

材料“在美式英語中,一些單詞來自印第安語”“還有一些單詞來自非洲黑人語言”體現(xiàn)的是美國文化具有文化多元的特征,A項正確;美式英語并未脫離英國本土語言,排除B項;材料與美利堅民族的形成無關,排除C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美式英語受到美洲本土語言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5、C【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所學可知,圖片反映了古代印歐人的遷徙,印歐人在作戰(zhàn)時,把馬套在車上,制造了馬拉戰(zhàn)車,他們陸續(xù)進入歐亞大陸的印度、巴爾干半島、西歐和北歐等地,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和文明,C項正確;貴霜帝國是大月氏人建立的,排除A項;材料反映印歐人的遷徙,與日耳曼人無關,排除B項;改變東部地中海區(qū)域民族構成的是來自小亞細亞或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的“海上民族”,排除D項。故選C項。6、D【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傳承與守護‘六經’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笨芍@體現(xiàn)了先秦諸子對傳統(tǒng)文明的傳承,說明先秦時期文明發(fā)展具有延續(xù)性,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先秦百家諸子價值觀念并不相同;B選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先秦諸子對“六經”的傳承與守護,并未說明儒學影響力的不斷增強;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統(tǒng)一的時代潮流。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7、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變化:根據材料“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可歸納出變化是孟子主張重民保民,而董仲舒主張輕民重天。原因:可從漢代大一統(tǒng)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2)演變及實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產階級改良派將西方資產階級“民權”思想與傳統(tǒng)民本思想“嫁接”作為變法的理論依據,進行變法改革,但是最后以失敗告終?!窘馕觥浚?)變化:孟子主張重民保民;董仲舒主張輕民重天。原因:大一統(tǒng)君主專制國家的形成。

(2)思想:資產階級改良派將西方資產階級“民權”思想與傳統(tǒng)民本思想“嫁接”作為變法的理論依據。政治實踐:發(fā)起維新變法運動,以失敗而告終。9、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古漢語的傳播歷史悠久”可知,歷史悠久;根據材料“兩千多年前,《周禮》及《札記》中就提到‘通譯’。東漢初年,隨著佛教等宗教文化傳播,也有大批外國人或外族人到中國學習漢語”可知,從傳播形式來看,有隨著宗教文化傳播,也有教學傳播等,傳播形式多樣;根據材料“公元l世紀至10世紀佛教傳入越南,為研讀佛經,越南人開始學習漢語和漢字”可知,隨佛教傳播而傳播;根據材料“追溯外國的漢語教學歷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鮮就正式設立太學講授漢語;公元l世紀至10世紀佛教傳入越南,為研讀佛經,越南人開始學習漢語和漢字”;“據史料記載,大約公元一世紀,我國漢字開始傳入日本”可知,主要影響東亞近鄰國家。

原因:根據材料“唐代達到一個頂峰;明清也出現(xiàn)過熱潮”并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中國國力強盛,推動古漢語的對外傳播;明清以前的中國對外政策較為開放;根據材料“東漢初年,隨著佛教等宗教文化傳播,也有大批外國人或外族人到中國學習漢語”;“公元l世紀至10世紀佛教傳入越南,為研讀佛經,越南人開始學習漢語和漢字”并所學知識可知,宗教文化傳播的推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陸?!敖z綢之路”的開辟,對外交通的暢通,也便利了古代漢語不斷外傳;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身的特質來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傳承和吸引力也是漢語傳播的重要條件。

(2)變遷:根據圖表材料;結合所學從1862年-19世紀末洋務運動的內容進行分析;從1919年前后新文化運動;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的影響進行分析;從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前后美蘇與國共關系進行分析;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美蘇冷戰(zhàn)格局的國際環(huán)境及外交政策進行分析;從1964年中蘇關系進行闡述;從1978年后中國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進行回答。

影響:結合所學從人才培養(yǎng);中外交往及經濟文化交流進行概括闡述。

(3)根據材料“隨著中國英語教育的發(fā)展,中式英語應運而生。英語的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必定存在著辯證關系,中式英語也必然有著自身的現(xiàn)實價值和潛在價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它豐富了英語文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開放性、包容性、多樣性;推動了全球化的發(fā)展等方面分析概括,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1)特點:歷史悠久;傳播形式多樣;隨佛教傳播而傳播;主要影響東亞近鄰國家。

原因:古代中國國力強盛;中國文化具有吸引力;陸?!敖z綢之路”的開辟;對外交通的暢通;明清以前的中國對外政策較為開放;宗教文化傳播的推動。

(2)變遷:19世紀中后期;洋務運動開展,為培養(yǎng)翻譯人才開設外語教育。

1919年前后;在新文化運動;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等影響下,先進的中國人紛紛從國外尋求救國道路。

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年后);美帝國主義扶蔣反共,而蘇聯(lián)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戰(zhàn)爭,故出現(xiàn)國統(tǒng)區(qū)的英語熱和解放區(qū)的俄語熱。

新中國成立初期;東西方“冷戰(zhàn)”;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1964年;在中蘇關系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教育部把第一外語由俄語改為英語。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加強與西方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外語教育出現(xiàn)持續(xù)高潮。

影響:培養(yǎng)了大批近代化人才;是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橋梁工程;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3)見解:它豐富了英語文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開放性、包容性、多樣性;推動了全球化的發(fā)展。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0、略

【分析】【詳解】

特點:據材料“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精神營養(yǎng)”可知,博大精深,精神豐富;具有延續(xù)性凝聚力與包容性;據材料,如“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可知,以人為本,重人倫,重道德;據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知,主張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強調人格,突出人的價值。

意義:據所學可從有助于塑造公民人格、激發(fā)奮斗精神、促進社會和諧、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學習吸收先進文化、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精神保障等方面回答?!窘馕觥看c:博大精深;以人為本;重人倫,重道德;主張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強調人格,突出人的價值;具有延續(xù)性凝聚力與包容性。

意義:有助于塑造公民人格;激發(fā)奮斗精神;促進社會和諧;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學習吸收先進文化;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精神保障。11、略

【分析】【詳解】

(1)據材料一“戰(zhàn)國時;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源頭”以及儒學在各個朝代的發(fā)展可歸納為傳承性,從春秋戰(zhàn)國到明清時期,儒家思想貫穿始終;據材料一“宋元時期,科技;史學、文化、藝術高度繁榮”可歸納為多樣性,古代傳統(tǒng)文化領域廣闊,有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據材料一“到了宋代,儒佛道學說相互滲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闡釋儒學的新學派”可歸納為包容性和本土性,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據材料一“漢武帝獨尊儒術,確立儒學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正統(tǒng)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儒家思想從漢武帝時期確立正統(tǒng)地位后,便一直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注重人倫秩序,即重倫理。

(2)據材料二“他們堿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批判‘吃人禮教’,提出要‘以科學和人權并重’”可歸納為由維護封建禮教轉變?yōu)榕卸Y教;據材料二“其根本之點就在于重視‘人的價值’,樹立‘獨立人格’”結合所學知識,宋代理學要求壓抑人的個性,可歸納為由壓抑人的個性轉為重視人的個性;據材料二“革除舊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建立新的與共和制度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可歸納為由為專制統(tǒng)治服務轉變?yōu)檫m應民主政治,同時由重等級秩序的舊道德轉變?yōu)橹刈杂善降鹊男碌赖??!窘馕觥浚?)傳承性:從春秋戰(zhàn)國到明清時期;儒家思想貫穿始終;多樣性:古代傳統(tǒng)文化領域廣闊,有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包容性:傳統(tǒng)文化在歷史上不斷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重倫理:傳統(tǒng)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注重人倫秩序。

(2)由維護封建禮教轉變?yōu)榕卸Y教;由壓抑人的個性轉變?yōu)橹匾暼说膫€性;由為專制統(tǒng)治服務轉變?yōu)檫m應民主政治;由重等級秩序轉變?yōu)橹刈杂善降取?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第(1)題;可根據材料一中的信總“精確的算術設計”“世界上最大”“重達625萬噸的石塊”“大多數從更遠的地區(qū)獲取”作答。

第(2)題第一問,可根據材料二中的信舟“發(fā)現(xiàn)了金字塔建設者的墓”“消失了的城市”作答;第二問可根據第一問的答案作答,最后得出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會分工和生活狀況的價值結論?!窘馕觥?1)信息:設計恢宏;計算禎確;巨石采集;運輸科學。

(2)新發(fā)現(xiàn):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遺址。價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會分工和生活狀況。13、略

【分析】【詳解】

(1)解釋:根據“德國哥廷根大學被譽為‘數學的麥加’;每年都有大批高水平數學博士畢業(yè)。但是,即使如約輸·馮·諾伊曼這樣已在集合論方面小有名聲的科學才俊,也只能充當漢堡大學數學系的編外講師”可得出德國數學研究人才濟濟,就業(yè)競爭激烈;根據“20世紀30年代,上述形勢更趨嚴峻?!钡贸鼋洕笪C加劇失業(yè)風險;根據“截至1935年底,已有44名德國數學家被迫離職,其中以猶太學者居多”得出德國法西斯驅逐猶太籍數學家;根據“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了援助德國流亡學者緊急委員會,優(yōu)先營救德國數學家難民,并通過美國數學學會將他們迅速安排到大學里的研究崗位。”得出美國對知識移民采取優(yōu)待策略。

(2)影響:根據材料中德國數學家到美國,可得出促進了世界數學研究中心從德國到美國的洲際轉移;根據“德國數學家?guī)炖试诩~約大學創(chuàng)辦了庫朗數學科學研究所,涵蓋了數學、力學、計算機、統(tǒng)計和概率論等研究方向,其研究團隊中成長出了9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得出助推了科技革命的發(fā)展;根據“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后,應用數學的重要性成為共識?!钡贸黾铀倭硕?zhàn)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根據“1935年后,迫于美國本土數學家的力,基金會和數學學會的營救速度放緩,往往只能營救一流水平的數學家”得出加劇了經濟危機背景下美國數學家的就業(yè)難度。啟示:根據所學,可從政府應重視數學學科建設;關注數學學科的應用性和社會功用;注意吸納、培養(yǎng)專業(yè)的人才;注重團隊式培養(yǎng)等方面概括?!窘馕觥?1)解釋:德國數學研究人才濟濟;就業(yè)競爭激烈;經濟大危機加劇失業(yè)風險;德國法西斯驅逐猶太籍數學家;美國對知識移民采取優(yōu)待策略。

(2)影響:促進了世界數學研究中心從德國到美國的洲際轉移;助推了科技革命的發(fā)展;加速了二戰(zhàn)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加劇了經濟危機背景下美國數學家的就業(yè)難度。(最后一點必答;移民的影響有利有弊)

啟示:政府應重視數學學科建設;關注數學學科的應用性和社會功用;注意吸納、培養(yǎng)專業(yè)的人才;注重團隊式培養(yǎng)。(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4、略

【分析】【詳解】

(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徽州。根據材料“白色粉墻;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墻體干燥”可知因地制宜;根據材料“而基于阻擋火勢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馬頭山墻”可知強調實用性(注重防水防火);根據材料“白墻黑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如詩如畫”可知注重藝術性(美感)。

(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徽州。根據材料“明清時期;徽商致富后”可知商品經濟繁榮(徽商實力雄厚);根據材料“推崇‘儒仕’”可知科舉制的推動;根據材料“通過鄉(xiāng)規(guī)民約加強對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優(yōu)良民俗”可知儒家思想強調倫理教化;根據材料“購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時還修譜志書”可知重農抑商觀念的影響;宗法觀念濃厚。

(3)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徽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從發(fā)掘、保護、創(chuàng)新和宣傳等角度分析,可知立足于人文環(huán)境和地理區(qū)位,發(fā)掘村落民俗文化;從實際出發(fā),保護村落民俗文化;注重村落民俗文化的創(chuàng)新;借助鄉(xiāng)賢力量來宣揚和傳播村落民俗文化?!窘馕觥?1)理念:因地制宜;強調實用性(注重防水防火)注重藝術性(美感)。

(2)原因:商品經濟繁榮(徽商實力雄厚)科舉制的推動;儒家思想強調倫理教化;重農抑商觀念的影響;宗法觀念濃厚。

(3)立足于人文環(huán)境和地理區(qū)位,發(fā)掘村落民俗文化;從實際出發(fā),保護村落民俗文化;注重村落民俗文化的創(chuàng)新;借助鄉(xiāng)賢力量來宣揚和傳播村落民俗文化。15、略

【分析】【詳解】

(1)(1)歷史因素:根據材料一“諾曼征服后;英格蘭社會出現(xiàn)三種文字共用現(xiàn)象?!钡贸龌浇痰膫鞑サ挠绊?;根據材料一“13世紀初,諾曼貴族失去法國領地后,社會語境發(fā)生顯著變化?!钡贸鲇⒎☉?zhàn)爭的影響;根據材料一“然而到15世紀中葉,印刷術的引進對于倫敦英語的傳播具有重大意義?!钡贸鲇∷⑿g的引進;根據材料一“英格蘭議會重要文書使用英語已非常普遍,到中世紀晚期英語逐漸上升為英格蘭的官方語言?!钡贸鰢艺问聞盏耐苿?;民族國家的形成;根據材料一“民眾使用英文,因為民眾日常接觸的是莊園里的成員,莊園生活與王室的聯(lián)系非常松散?!钡贸銮f園經濟的獨立性。

(2)(2)理由:根據材料二“早期的盎格魯——撒克遜方言是英語的最初母體,接著凱爾特語、拉丁語、法語等外來語的涌入,大大豐富了英語的內涵和表達能力?!钡贸鎏岣吡擞说谋磉_能力,豐富了英語的內涵;根據材料二“奠定了英語作為英格蘭官方語言的結構基礎。”得出奠定了英格蘭官方語言的結構;根據材料一“英格蘭議會重要文書使用英語已非常普遍,到中世紀晚期英語逐漸上升為英格蘭的官方語言?!焙筒牧隙半S著諾曼征服、約翰王失地、英法百年戰(zhàn)爭等一系列重大政治、經濟、文化事件,英語逐漸在歐洲廣泛傳播。”得出有利于英格蘭民族意識和國家的逐漸形成;而民族意識的形成過程又極大地影響了英語地位的沉??;結合所學得出為世界文化多元增加了亮色?!窘馕觥?1)歷史因素∶基督教的傳播;民族國家的形成;英法戰(zhàn)爭的影響;印刷術的引進;國家政治事務的推動;莊園經濟的獨立性。(任答四點即可)

(2)理由∶提高了英國人的表達能力,豐富了英語的內涵;奠定了英格蘭官方語言的結構;有利于英格蘭民族意識和國家的逐漸形成;而民族意識的形成過程又極大地影響了英語地位的沉?。粸槭澜缥幕嘣黾恿肆辽?。(言之有理即可)16、略

【分析】【詳解】

(1)使節(jié)之路:結合所學可知;東漢時期甘英出使大秦,抵達波斯灣;根據材料“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經海路抵達中國南部,然后再到洛陽進謁桓帝?!?,可歸納為166年,大秦使者進謁桓帝。商貿之路:根據材料“當時向西方輸出的絲織品享有盛譽”;“胡商通過絲綢之路向中國內地運送毛皮、毛織品、香料、珠璣等商品,交換中國內地盛產的絲織品和銅鐵器物?!薄ⅰ安簧偻饧倘送ㄟ^大漠用路駝將地方特產運往內地,同時又把內地生產的絲綢、瓷器及其他手工業(yè)品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域、歐洲乃至非洲廣大地區(qū)?!?,可以歸納為西方通過絲綢之路得到中國出口的絲綢、瓷器、紙張、茶葉、銅鐵器物等;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引進了國外優(yōu)良的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琉璃、毛皮、毛織品、珠璣等。文化交流:可從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入手分析,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數字和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歐洲。

(2)根據材料“火雞原產于美洲”;結合所學可知,西紅柿也是原產于美洲,后傳播到歐洲;亞洲等地。影響:根據材料“火雞已經是許多歐美國家很普通的一種肉食,在感恩節(jié)和圣誕節(jié),火雞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圈養(yǎng)在公園里供作觀賞禽鳥,稱為珍珠雞?!?、可以歸納為豐富了食物的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移風易俗,豐富了飲食文化;改變歐洲人文地理格局;改變了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

(3)組織:結合所學可知,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簡稱“糧農組織”,于1945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是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內最早的常設專門機構,是各成員國間討論糧食和農業(yè)問題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提高人民的營養(yǎng)水平和生活標準,改進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改善農村和農民的經濟狀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并保證人類免于饑餓。主要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國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根據材料“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突破1000千克,這一技術的應用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笨梢詺w納為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制度創(chuàng)新;堅持總體國家糧食安全觀;根據材料“自2016年起,中國連續(xù)向亞非拉50余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惠及上千萬受災群眾?!?,可以歸納為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根據材料“楊凌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海外示范種植面積超過25萬畝,”,可以歸納為將“一帶一路”倡議打造成全球糧食安全走廊。意義:可從國內實現(xiàn)自己;為國際糧食安全,世界和平等角度做答。具體可以闡述為。中國實現(xiàn)了糧食基本自給;中國成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貢獻;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窘馕觥?1)使節(jié)之路:東漢甘英出使大秦;抵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者進謁桓帝。

商貿之路:西方通過絲綢之路得到中國出口的絲綢;瓷器、紙張、茶葉、銅鐵器物等;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引進了國外優(yōu)良的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琉璃、毛皮、毛織品、珠璣等。

文化交流: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數字和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歐洲。

(2)西紅柿。

影響:豐富了食物的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移風易俗;豐富了飲食文化;改變歐洲人文地理格局;改變了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任意3點)

(3)組織: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

主要內容: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制度創(chuàng)新;堅持總體國家糧食安全觀;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將“一帶一路”倡議打造成全球糧食安全走廊。(任意2點)

意義:中國實現(xiàn)了糧食基本自給;中國成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貢獻;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任意2點)四、論述題(共2題,共8分)17、略

【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有色移民政策是二戰(zhàn)后英國的一項重要政策,其發(fā)展變化既展示了外來移民與英國的關系,也反映了英國社會運行的軌跡和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由于國內外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變化,二戰(zhàn)后的英國移民政策受到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多方面現(xiàn)實趨向的影響,不斷進行調整。根據材料一可知二戰(zhàn)后初期英國勞動力短缺,因此放開了移民的大門,體力勞動者大量進入英國。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外交轉向實行面向歐洲的現(xiàn)實主義政策,一方面對前殖民地的大多數有色移民進行限制,另一方面規(guī)定歐共體成員國公民可以在沒有工作許可證的情況下進入英國。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