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北京101中學20172018學年上學期高二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試卷一、閱讀下列問題,完成15題。(共10分)1.下列詞語讀音、字形不正確的一項是A.脂肪(zhǐ)巨擘(bò)震憾得魚忘筌B.庇佑(bì)岑寂(cén)拮據(jù)赍志而歿C.付梓(zǐ)桎梏(gù)圭臬錙銖必較D.譏誚(qiào)綢繆(móu)噩夢陳詞濫調(diào)【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核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字音重點考核多音字、形聲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據(jù)義定音,形聲字重點記憶“統(tǒng)讀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細微差別。字形題從表象上看主要考核雙音節(jié)詞語和成語,有時會考核三字的專業(yè)術(shù)語和熟語,從分類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據(jù)義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題中A項,脂肪(zhī);震撼。2.下列詩句中的詞語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催短景:景,景致霜雪霽:霽,雪停止B.誠既勇:誠,誠實心不懲:懲,懲罰C.將進酒:將,請恣歡謔:謔,玩笑D.東南坼:坼,分裂皆列土:列,排列【答案】C3.下列各句對詩人的描述正確的一項是(1)他是中國詩歌史上最早、影響最為深遠的詩人,其詩富有濃郁地域色彩。(2)他是中國詩歌史上山水詩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詩被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3)他的五言詠懷組詩隱晦曲折,意旨深遠,這一類型的詩歌是黑暗政治下用詩歌進行抗爭的新形式。(4)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反映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博大精深,風格沉郁頓挫。(5)他被余光中用現(xiàn)代詩反復“尋覓”,是“被霍霍的飛碟接到傳說里的詩人”。A.屈原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B.屈原王維阮籍杜甫李白C.陶淵明王維鮑照杜甫李賀D.屈原陶淵明阮籍李白白居易【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核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學現(xiàn)象、文學流派,文體知識等。重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jīng)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此題注意詩人詩歌風格的描述。4.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他撰寫的小說《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優(yōu)秀小說。B.契訶夫是俄國19世紀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與美國小說家歐·亨利、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C.沈從文被譽為現(xiàn)代中國的“風俗畫家”,他的小說《邊城》是一支湘西生活的牧歌,反映了“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D.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是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他的代表作品有《群山淡景》(或譯為《遠山淡影》)《長日將盡》《被掩埋的巨人》等?!敬鸢浮緽5.下列對詩歌的評價與詩歌類型對應正確的一項是(1)它的語言樸素自然,活潑生動,內(nèi)容多為“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2)它深受民歌的影響,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在慷慨情懷的基礎(chǔ)上具有清新剛健的風貌。(3)魯迅評價它的代表作:“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4)它所闡發(fā)的“詩言志”“美刺”“比興”以及“溫柔敦厚”的詩教觀,對后世影響很大。(5)它被譽為“五言之冠冕”:“驚心動魄,一字千金”。A.漢末五言詩詩經(jīng)楚辭漢樂府建安詩歌B.楚辭古詩十九首建安詩歌詩經(jīng)漢樂府C.詩經(jīng)楚辭漢樂府建安詩歌古詩十九首D.漢樂府建安詩歌楚辭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核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學現(xiàn)象、文學流派,文體知識等。重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jīng)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此題注意詩歌流派和詩歌的風格特征。二、默寫詩句,完成612題。6.(1)杜甫《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祠堂景色,以樂景寫哀情。(2)書憤》中,詩人用典明志,抒發(fā)了大志落空、壯志未酬的憤懣與悲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白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一吐長安三年的郁結(jié)之氣,表達對權(quán)貴的蔑視。(3)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以水喻愁,將抽象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4)讀到屈原《國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時,我們仿佛看到了楚國將士披堅執(zhí)銳的雄姿和戰(zhàn)車交錯、短兵相接的激戰(zhàn)情景。(5)古詩詞中,“芳草”、“斜陽”往往與鄉(xiāng)思別情相聯(lián)系,范仲淹的《蘇幕遮》“_____,_____”兩句,就是借“芳草”、“斜陽”來表達詩人的鄉(xiāng)思離情。(6)辛棄疾的《菩薩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屈原《楚辭?湘夫人》中的“目眇眇兮愁予”句,抒發(fā)了一懷愁緒,最后聽聞鷓鴣的啼聲,使他愁上加愁。【答案】(1).(1)映階碧草自春色,(2).隔葉黃鸝空好音(3).(2)塞上長城空自許,(4).鏡中衰鬢已先斑;(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6).使我不得開心顏(7).(3)問君能有幾多愁?(8).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9).(4)吳戈兮被犀甲,(10).車錯轂兮短兵接(11).(5)芳草無情,(12).更在斜陽外(13).(6)正愁余(予),(14).山深聞鷓鴣【解析】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題目,此類題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寫和根據(jù)上下文填空兩種類型。答題時注意不要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默寫還要注意給出的提示,填準句子。此題屬于理解性默寫,注意根據(jù)提示選準句子,同時注意“鬢”“斑”“犀”“轂”“鷓鴣”的寫法。三、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小題。材料一:唐詩的語言事實上,唐詩給人們留下的一般印象,不但比它以前的歷代詩歌容易理解和感受,而且比它以后的宋、元、明、清的詩歌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注意嗎?歷史上也有不少作家們簡單地理解了這一特點,以為只要文字淺顯明白就行了,其結(jié)果淺顯明白固然達到了,而語言的豐富性和形象性則往往顯得不夠。而唐詩語言的特點,正在于不僅僅是淺出,而乃是“深入淺出”。這中間的相互關(guān)系,其實正因其“深入”,所以才得以“淺出”,因此不僅是曉暢,而且是豐富;不僅是易懂,而且是意味深長。這里的“豐富”和“深入”也仍然指的是藝術(shù)的精湛。歷史上也有過這樣的一些作品,形象的感染力很強,而思維的概括性卻很弱,例如一些藝術(shù)感很濃而艱深費解的詩篇。這些詩篇所含有的思想性也許較強,也許較弱,總之,語言表現(xiàn)上都是朦朧的,具體的如李賀的某些作品。這也就是說深入而不淺出。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主要特征就是富于形象;詩歌語言能不能夠深入形象的領(lǐng)域,事實上關(guān)系著詩歌能否充分地占領(lǐng)它的藝術(shù)領(lǐng)域。但是語言首先又是要建筑在概念基礎(chǔ)上的,這也就要求深入淺出的高度統(tǒng)一。詩歌語言為了適應這個要求,因此形成它自己特殊的語言形式:一種富于靈活性、旋律性的語言,以便于豐富的想象與清醒的理性,直覺的感性與明晰的概念之間的反復辯證交織;一種仿佛帶有立體感的語言,明朗不盡,而不是簡單明了。也正是這內(nèi)在的要求,才形成它外部完整統(tǒng)一而有節(jié)奏感的形式。詩歌的節(jié)奏形式并不是外加的裝飾品,也不是僅僅為了易于背誦這樣一種簡單的目的。唐詩出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與詩歌語言發(fā)展都是古代歷史上最好的時刻,這正是一個春風得意開花結(jié)果的季節(jié)。它超過了以前,也超過了以后的一段時期,我們今天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事實,將是有益的。隋唐的統(tǒng)一,南北文風的交流,是唐詩語言成熟的社會條件,這首先就表現(xiàn)在詩歌形式的進一步成熟,七言詩開始進入了全新的局面。五言乃是介于四言與七言之間的形式。五言、七言相得益彰,共領(lǐng)了此后的詩壇,也便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唐詩的高潮。七言與五言比較起來,是一種更顯得俚俗而易于上口的詩歌節(jié)奏,這是因為五言的上半行還具有四言的節(jié)奏性質(zhì),所以就更文雅些、持重些。而七言的徹底性正是語言的一種進一步解放,詩歌形式的真正意義,本來是一種語言的解放,它的規(guī)律性、統(tǒng)一性、節(jié)奏性,乃是屬于一種掌握法則后的真正自由。而這個法則又是建立在日常語言的現(xiàn)實基礎(chǔ)上的。從《楚辭》開始的全新的語言的詩化,到此才達于成熟的高潮。它的明快流暢,也正是它的徹底性的實現(xiàn);于是一切都顯得那么新鮮活潑。這成熟的過程,自然也還有社會原因。六朝時代是彌漫著貴族氣息的,我們只要回顧一下門閥全盛的東晉,所保存下來的玄言詩,多數(shù)正是文雅的四言;也可想見更接近于生活口語的七言,在當時的詩壇上是難得立足的。等到隋唐統(tǒng)一,基本上結(jié)束了門閥制度,才徹底地改變了面貌。但是東晉之后,門閥勢力卻已在逐漸削弱,鮑照之后,七言詩事實上也在一點一滴地發(fā)展著,特別在北朝民歌中,情況更遠勝于南朝,這些都是文學史上大家所熟悉的,這里就不詳加敘述了。七言詩在這南北文風交流的高潮上,就如一個翻江倒海的弄潮兒,成了天之驕子。北朝作家溫子昇的《搗衣詩》,所謂“蠮螉塞邊逢候雁,鴛鴦樓上望天狼”,前人評之為“直是唐人”,這便是南北文風交流的先聲。而南朝作家則從學寫七言的《燕歌行》開始,“妙盡關(guān)塞之狀”,也為唐代的邊塞詩打下了基礎(chǔ)。詩歌語言到此,便真正進入了“深入淺出”的天地,像“彎彎月出掛城頭”,“北斗七星橫夜半”,“樓前相望不相知”,“一貴一賤交情見”,這么接近于生活口語而又如此形象的語言,便是唐詩語言上最不可及之處。唐詩語言是高度詩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這種語言的更深的基礎(chǔ),則是唐人的現(xiàn)實生活。唐代從分裂中獲得統(tǒng)一,又擺脫了六朝門閥勢力的殘余,使得唐帝國如日中天,走上古代封建社會的高峰,一種生活的信念,高瞻遠矚的氣概,青春的旋律,少年人的精神,朝氣蓬勃地展現(xiàn)在眼前。所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豐富而健康的生活氣息,反映著時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詩。揚州時有下江兵,蘭陵鎮(zhèn)前吹笛聲。夜火人歸富春郭,秋風鶴唳石頭城。(王維《同崔傅答賢弟》)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王維《少年行》)這些生活的畫面,只能是唐人的,這種詩歌的語言,也只能是唐代的。如果說先秦時代曾經(jīng)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唐代便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音樂、舞蹈、繪畫、雕刻、書法,無一不在向頂峰發(fā)展,以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鼓舞著生活;這就必然帶來了對于新鮮事物的敏感,豐富了生活中的想象的飛翔。唐詩的語言不過是唐代文化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它是詩的,也是生活的;其不同于一般的語言,只是它更為深入于形象的領(lǐng)域。語言的詩化,正如語言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它的語法,一是它的詞匯。以前者為基礎(chǔ)的如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虛字可以省略,新鮮的表現(xiàn)手法等等,使得語句更精練、更自然、更解放。而后者則是它的豐富的語匯,這些語匯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一個詩人寫一首詩,很少都同時由他自己來創(chuàng)作詩的形式、詩的語法、詩的詞匯等。而是基于前人以及他自己在這方面所累積的無數(shù)成果而創(chuàng)作的。杰出的詩人之不同于一般人,往往在于他更善于吸取累積的成果而進一步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一首成熟的詩歌,都可以說既是個人的又是集體的收獲。而詞匯的累積,則更非一朝一夕之事。所謂詩的詞匯,并非在生活的詞匯外另外有什么詞匯。那種詞匯也是偶然有的,則近于典故的性質(zhì)(當然也不完全同于典故),如金波之為月光,銀海之為雪景,芙蓉之為羽帳,玉箸之為眼淚等等,寫詩時雖可以適當?shù)赜眠@些,究竟主要不能依靠這些;正如寫詩主要不能依靠典故一樣。詩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從事物本身得來,所以《詩品·序》說:“‘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唯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jīng)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边@至少說明了最平常的真理。而詩壇的普遍繁榮,正是要建立在這最平常的真理之上的,可是一般生活語言中的詞匯怎樣能成為富于詩意的詞匯呢?這仍然是與實際的生活分不開的。1963年11月4日(節(jié)選自林庚《唐詩綜論》)7.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詩比后世詩歌水平更高,唐詩既語言淺白,又富于形象性和豐富性。B.李賀的某些詩藝術(shù)感很濃,思想性較強,語言朦朧,但仍可算作“深入淺出”。C.詩歌語言要富于靈活性和旋律性,這是為詩歌內(nèi)在的理性表達服務的。D.唐代是文化與藝術(shù)的高峰,生活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給詩歌創(chuàng)作者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力。8.根據(jù)材料一,關(guān)于七言和五言的表述,概括得不準確的一項是A.五言詩歌和七言詩歌是唐詩高峰期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B.七言比五言更文雅和持重。C.北朝民歌中的七言詩比南朝民歌的七言詩多。D.七言詩形式上的成熟與南北文風交流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答案】7.B8.B【解析】7.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nèi)容的整合或轉(zhuǎn)述的差別。題中B項,原文“具體的如李賀的某些作品。這也就是說深入而不淺出”。點睛:這是一道篩選并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cè)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xiàn)象、材料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等。8.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對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的闡釋的細微差別,題中B項,原文“這是因為五言的上半行還具有四言的節(jié)奏性質(zhì),所以就更文雅些、持重些”。材料二:詩歌作為語言的藝術(shù),既不能舍棄語言,又不應被概念和邏輯性所局限,這就要有特殊的處理辦法,詩歌因此又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最起碼的一點,在形式上,詩歌要分行。古典詩歌過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為古典詩歌在形式上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分行也好,節(jié)奏也好,都是為了有利于擺脫散文與生俱來的邏輯性和連續(xù)性,使語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現(xiàn)出來,這也就是詩歌語言的飛躍性。節(jié)奏是富于跳躍感的,它有利于詩歌語言的飛躍,從日常的語言中萌發(fā)出特殊的語言,捕捉到我們?nèi)粘UZ言中所難以捕捉到的新鮮感受。唐詩在詩歌語言上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達到了這樣的程度,那些為語法而有的虛字都可以省略,因為這些虛字都沒有什么實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飛躍。古典詩歌的語言越是具有這一特征,也就離開散文越遠,這也就是“詩化”的過程。詩化而自然天成,一點也不別扭,這標志著古典詩歌語言的真正成熟。詩的語言因此才更靈活、更有彈性,一瞬間便能捕捉住新鮮的印象。古人談畫竹,“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作詩也是如此,“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感受是瞬息萬變的,詩的語言也必須具備這種飛躍性。這是詩歌語言的能力問題,有了這種能力,才有表現(xiàn)的自由。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捕捉到新鮮的感受,完成藝術(shù)上的充分表現(xiàn)。現(xiàn)在再回頭來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中的“見”字,一本又作“望”,那么究竟哪個好呢?當然是“見”字好。因為“望”是連續(xù)地做了兩件事,采菊與望山,而“見”是從東籬采菊直接飛躍到南山,從隱居的局部生活中飛躍到歸隱的終身行止,其所以“悠然”,不正是無愧于平生嗎?南山是陶淵明生活中朝夕與共的,看一眼不過是家常便飯,但今天的南山是不待看而來了,倏然映入眼簾,不期然地面對面,仿佛如同初次的相會,因而別有天地。這便是語言的飛躍所帶給人的新鮮印象與無盡的言說。古詩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錢起《省試湘靈鼓瑟》)山本來就在那里,本來也是青的。但似乎在曲聲完了時,這山峰才宛然在目,讓人覺得格外地那么青。這青不是多染幾筆顏色所能有的。從“曲終”到“數(shù)峰青”這種從聽覺飛躍到視覺的例子也很多: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漁翁》)山水本來就是綠的,不“欸乃”也是綠的,但在這“欸乃一聲”中,這綠色就仿佛是第一次在我們的感覺中出現(xiàn),綠得不同尋常。又如: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四周都沉浸在音樂聲中,忽然琵琶聲收了,這才發(fā)現(xiàn)一輪明月正在波心蕩漾,這時候的印象乃是最新鮮的。生活中的感覺是日常的、習慣性的,藝術(shù)則使人又恢復了新鮮的感受。而就藝術(shù)來說,它本來就是要喚起新鮮的感受。這種感受是生命的原始力量,而在日常生活中,它往往被習慣所淹沒了。因為生活中一切都是照例的,不用去深想,也留不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感覺也就漸漸僵化、遲鈍起來。例如我們經(jīng)常往來于未名湖畔,其實往往是視而不見。我們都有這個經(jīng)驗,如果因久病住院,一旦病愈,帶著一片生機走出醫(yī)院時,看到眼前的一草一木就都會感到特別新鮮。因為使人感覺遲鈍的習慣性被割斷了一段,就又恢復了原有的敏感。這敏感正是藝術(shù)的素質(zhì)。謝靈運“臥疴對空林”之后乃出現(xiàn)了“池塘生春草”那樣“清水出芙蓉”一般的天然名句,其所以鮮明奪目,就因為它生意盎然。因此,藝術(shù)并不是生活的裝飾品,而是生命的醒覺;藝術(shù)語言并不是為了更雅致,而是為了更原始,仿佛那語言第一次的誕生。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物質(zhì)文明越發(fā)達,我們也就越需要這種精神上的原始力量,否則,我們就有可能成為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的俘虜。詩的語言既然有飛躍性,也就自然趨于精煉。應該說,精煉是語言的一般要求,散文,甚至論文也都要求精煉,但詩歌因為是一種富于飛躍性的特殊語言,就更為明顯。這種精煉不能理解為是越少越好,越簡單越好,李后主的《浪淘沙》有一句詩:別時容易見時難。有人說是抄了《顏氏家訓》中的一句話:別易會難,古今所重。是不是抄的呢?我想不是的,既然“古今所重”,人同此心,那么又何勞抄襲呢?但這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一個是“別易會難”,一個是“別時容易見時難”,從概念上說幾乎全同;從藝術(shù)上說則有天淵之別。前者只是說明,而后者乃成為千古名句。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就是從概念說是有盡的,都不過是“別易會難”。而作為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則后者的感受顯然要豐富得多,印象要深刻得多,這也就是意無窮了。意無窮因此也就是詩的語言的飛躍性突破了一般概念的局限而翱翔于感性交織的天地?!皠e時容易見時難”比“別易會難”只多了三個字,而所得的卻是更多,這不正是精煉的更為合理的解釋嗎?我過去曾寫過一篇小文《說水分》,“水分”可以有兩種解釋:一般說到文章里水分太多,是指空話、濫調(diào)太多,因此淡而無味。我所想說的“水分”乃是指水是生命的海洋,任何生命都離不開水分?!都t樓夢》中說賈母把鴛鴦調(diào)理得像個“水蔥”似的人兒。干蔥當然不行,光是蔥也不行,這里的玲瓏傳神之處正在于那水分帶來了鮮明的生意。王維《積雨輞川莊作》中有兩句詩: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也有人認為是抄的,說是抄了李嘉祐的“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是否抄的姑且不論,反正王維的這兩句要高明得多。這兩句多了“漠漠”和“陰陰”四個字,為什么就會好呢?水田當然是“漠漠”的,夏木當然是“陰陰”的,這不是多了一點廢話嗎?其實不然。因為“水田飛白鷺”與“夏木囀黃鸝”是平行地寫了兩個景致,黃鸝在樹上叫黃鸝的,白鷺在水田上飛白鷺的,各不相干,這里并沒有飛躍的力量。多了“漠漠”和“陰陰”,就把它們連成了一片。陰陰讓夏木有了一片濃陰之感,漠漠使水田蒙上了一片渺茫的色調(diào),岸上的一片濃陰與水田的一片渺茫起著畫面上烘托的作用,這就是情景中水分的作用。從濃陰的深處到渺茫的水田,到鮮明的白鷺,越發(fā)襯托出白鷺之白與茫茫中飛動的形象,使得整個氣氛鮮明活躍,潛在的感性因素如魚得水地浮現(xiàn)出來,這才不是干巴巴的,而李嘉祐的“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則難免有些干巴,因為它缺少那應有的水分。1984年12月(節(jié)選自林庚《唐詩綜論》)9.關(guān)于詩歌語言的飛躍性,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項是A.詩的語言因為具有飛躍性才更靈活、更有彈性。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見”字具有飛躍性。C.“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是視覺到聽覺的飛躍。D.“水田飛白鷺”與“夏木囀黃鸝”詩句里面沒有飛躍的力量。10.根據(jù)材料一、二,分條概述唐詩語言的特點。【答案】9.C10.(1)深入淺出:深入:詩歌語言建立在日常語言的現(xiàn)實基礎(chǔ)上,有對生活的哲思(思維的概括性強,有清醒的理性)淺出:明快曉暢、易懂、俚俗易于上口(2)高度詩化:有豐富的語匯、語匯的組合形式更為靈活、更有飛躍性(更有彈性)富于形象感,帶給人新鮮活潑的感受,表達更為精煉。(3)形式上:富于旋律性、有節(jié)奏感?!窘馕觥?.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對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的闡釋的細微差別,題中C項,原文“這種從聽覺飛躍到視覺的例子也很多”,可見“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是“從聽覺飛躍到視覺”。點睛:考核概念的題目的命題點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注意的錯誤主要是范圍不當、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問等類型。命題的方式經(jīng)常是對文中相關(guān)概念的要點進行組合,或?qū)ξ闹械木渥舆M行轉(zhuǎn)換,或是改變文中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10.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題目,答題時根據(jù)題干的要求先篩選主要的信息,然后對篩選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整,此題注意根據(jù)材料中的重點句子“而唐詩語言的特點,正在于不僅僅是淺出,而乃是‘深入淺出’”概括第一點;根據(jù)“唐詩語言是高度詩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這種語言的更深的基礎(chǔ),則是唐人的現(xiàn)實生活”“語言的詩化,正如語言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它的語法,一是它的詞匯”概括第二點;根據(jù)“古典詩歌過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為古典詩歌在形式上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性”“意無窮因此也就是詩的語言的飛躍性突破了一般概念的局限而翱翔于感性交織的天地”概括第三點。閱讀下列文言文語段,完成小題。高適者,渤海蓚?cè)艘?。少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給。其性傲于權(quán)貴,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zhì)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quán),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適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節(jié)度哥舒翰[1]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wèi)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已而又去。會祿山之亂,征于翰討祿山,拜適左拾遺兼監(jiān)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陽。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乎?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jié),寧有是戰(zhàn)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深納之,后祿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jù)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平江淮之亂。兵罷,宰相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劍南自玄宗還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節(jié)度,吏制繁冗,百姓勞敝,適論之曰:“蜀地位在邈遠,垂于險絕,以國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勢。奈何以險阻彈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納。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東川節(jié)度使李奐,適率州兵從西川節(jié)度使崔光遠攻于璋,斬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黃門侍郎嚴武代之還,用為刑部侍郎,轉(zhuǎn)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適止輕車詣任,食邑皆封還。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選自《舊唐書?高適傳》)注:哥舒翰,唐代名將。1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客于梁、宋(客居)張九皋深奇之(以……為奇)B.薄于文雅(輕視)會祿山之亂(恰逢)C.短于上前(說壞話)不足以厄其勢(遏制)D.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受困)食邑皆封還(封存)1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適拂袖而去小學而大遺B.征于翰討祿山青,取之于藍C.以氣質(zhì)自高能以精誠致魂魄D.適因陳江東利害我欲因之夢吳越13.翻譯文中劃線句(1)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2)寧有是戰(zhàn)而能必拔哉?14.斷句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已而又去15.閱讀全文,概括能體現(xiàn)高適“窺察洞明”的三件事。【答案】11.D12.C13.(1)玄宗嘉獎了高適,不久升他做侍御史.(2)難道有像這樣打仗,卻必然能取得勝利的嗎?14.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已而又去15.(1)安史之亂時,高適特意拜見玄宗,分析戰(zhàn)爭形勢,并建議皇上到四川避難,后果然安史之亂未波及蜀地;(2)當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適強烈勸諫,認為不可,后果永王叛亂。肅宗召見高適商量對策,高適又陳述江東利害,認為永王必敗,后果如此。(3)高適做蜀州刺史時,對玄宗時代就設(shè)置多個節(jié)度使的現(xiàn)象表示反對,認為蜀地偏遠,不足以遏制敵人的勢力,設(shè)置多個節(jié)度使還讓百姓疲敝,后果梓州副使段子璋反?!窘馕觥?1.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xiàn)以今釋古的現(xiàn)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題中D項,困:受到困擾。12.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重點記憶考綱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還要重點記憶課本中的經(jīng)典例句。命題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課本中的,一句語段中的,如果課本的不熟悉根本無法作答。答題時首先明確課本的虛詞含義,然后把課本中的帶入到文本中的句子當中,看是否通順。題中,A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zhuǎn)折;B項,介詞,被/介詞,比;C項,介詞,憑借;D項,副詞,趁機/副詞,順著、沿襲。13.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此題注意,嘉:嘉獎;尋:不久;遷:升遷;是:這樣;寧:難道;拔:勝利。14.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此題“已而”表時間推移,前面斷開;“入朝”“盛稱”兩個動詞,中間斷開。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jié)構(gòu)的對稱,這是基礎(chǔ),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zhuǎn)換和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值目己?,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jié)合文意進行分析。15.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篩選的題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質(zhì),此題要求概括反應傳主“窺察洞明”的事件,注意根據(jù)表時間、事件的詞語“會祿山之亂”“至德二年”“蜀中亂”和事件“玄宗深納之”“后祿山兵恙果弗及”“適切諫不可”“永王必敗”“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概括。參考譯文:高適,是渤??ど偪h人。小時候家里貧困,客居梁、宋,以乞討為生。他對待權(quán)貴有傲骨,觀察事物有先見之明。等到二十歲時才關(guān)注詩歌,憑借氣質(zhì)自我欣賞,每吟誦一篇,喜歡被愛好詩歌的人傳誦。宋州刺史張九皋對他的才能十分驚奇,推薦他到有道科。當時右丞相李林甫獨攬大權(quán),對文辭十分輕視,只用對待舉子的禮節(jié)對待他,高適拂袖而去,游歷于河西。河西節(jié)度史哥舒翰見了高適覺得他很與眾不同,于是上表推薦他做左驍衛(wèi)兵曹,充當自己府上的掌書記,又跟著哥舒翰上朝,哥舒翰在皇帝面前極力稱贊他,不久高適又離哥舒翰而去。恰逢安祿山叛亂,高適被哥舒翰征召去討伐祿山,拜高適做左拾遺兼監(jiān)察御史,仍舊輔佐哥舒翰守南陽。等到哥舒翰兵敗,高適從駱谷向西奔馳,謁見玄宗,于是陳述哥舒翰兵敗的原因說:“監(jiān)軍李大宜不關(guān)心軍卒,軍卒吃糧倉中的米飯尚且還不夠,想讓他們奮勇征戰(zhàn),怎么可能?況且南陽的各路首領(lǐng)都各持權(quán)力,難道有像這樣打仗,卻必然能取得勝利的嗎?陛下趁此機會向西遷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恥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見。后來安祿山的兵災果然沒有觸及到蜀中。玄宗嘉獎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在江東起兵,想要占據(jù)揚州。當初,玄宗把諸王分封到各地,高適強烈勸諫,認為不可。等到永王叛亂,肅宗聽聞他的意見頗有見地,于是召見他謀劃這件事。高適趁機陳述江東利害,稱永王必敗。肅宗認為他的回答很與眾不同,讓高適兼任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來平定江淮叛亂。平叛后,宰相李輔國憎恨高適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于是被貶為太子少詹事。不久,蜀中動亂,他離京做蜀州刺史,劍南自從玄宗還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節(jié)度,官吏制度繁瑣龐雜,百姓勞累疲敝,高適論及這種情況時說:“蜀地位置偏遠,靠近險要之地,從國家角度說,不可以用它來遏制敵人的勢力。為什么要用很險要的彈丸之地,來使整個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擾呢?”最終他的奏疏未被采納。后來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東川節(jié)度使李奐,高適率領(lǐng)本州兵馬跟從西川節(jié)度使崔光遠攻打于璋,并斬殺他。玄宗認為他洞察事物十分準確,用黃門侍郎嚴武代替他,讓高適回京做刑部侍郎,后轉(zhuǎn)做散騎常侍,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封給食邑七百戶。高適只乘坐一輛馬車到任,食邑都封存歸還。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號曰忠。五、古詩閱讀與微寫作,完成小題。16.下列詩句所描寫的景色,依一年時序的先后,排列正確的一項是甲: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乙: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丙: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核H輕煙,沙邊微雨。荷花芳草垂楊渡。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丙丁甲乙D.丙丁乙甲【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注意詩句中反應季節(jié)的“瓊枝”“白露”“桃花”“荷花芳草”等意象。17.按照時序先后,寫出四句寫景的古詩句。(不得與本試卷所引詩句重復)春:夏:秋:冬:【答案】合乎題意即可?!窘馕觥吭囶}分析:這是一道考核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題目,此類題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寫和根據(jù)上下文填空兩種類型。答題時注意不要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默寫還要注意給出的提示,填準句子。此題屬于理解性默寫,要求反應春夏秋冬的季節(jié)特征,注意詩句的選取,不要寫錯別字。18.閱讀下列詩句,回答問題。塞下曲(其五)李白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將軍分虎竹,戰(zhàn)士臥龍沙。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玉關(guān)殊未入,少婦莫長嗟。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贊嘆“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為“筆端點染,遂成奇彩”。請對詩句“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進行賞析?!敬鸢浮看鸢甘纠吼嵲律?、銀白寒霜,籠罩荒漠,描繪出一幅邊域大漠蒼涼浩蕩之景。彎弓之影、劍光似花,又以飄移閃爍之勢,令人想見塞下將士殺敵之迅猛。月隨弓影,霜拂劍花,著一“隨”、“拂”,巧妙地將靜物與動態(tài)融為一體,瀟灑飄逸,又似突顯邊月、胡霜之有情。寥寥數(shù)字,“弓影”、“劍花”,靈動、和諧。月似彎弓,劍光似霜,一為形似,一為色同,想象奇絕。于蒼茫中見壯美,于異彩中顯飄逸,營造了壯美奇絕的意境?!窘馕觥吭囶}分析:此題考核綜合賞析詩句的能力,注意遣詞造句、意象選取、藝術(shù)手法、意境的創(chuàng)設(shè)等,從意象的角度“隨”“拂”,巧妙地將靜物與動態(tài)融為一體,瀟灑飄逸,又似突顯邊月、胡霜之有情。寥寥數(shù)字,“弓影”、“劍花”,靈動、和諧;月似彎弓,劍光似霜,一為形似,一為色同,想象奇絕。從意境的角度,皎潔月色、銀白寒霜,籠罩荒漠,描繪出一幅邊域大漠蒼涼浩蕩之景。點睛:綜合賞析詩句注意內(nèi)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內(nèi)容上從意象的選取、意境的創(chuàng)設(shè)、構(gòu)思的精巧、情感的表達的角度進行分析,形式上從遣詞造句以及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上分析。19.微寫作北京市一零一中學校園內(nèi)風景優(yōu)美,四季如畫。請以“招涼榭”、“少年湖”、“紫藤苑”、“幸福橋”等校園風景為題材寫一首小詩(古詩、現(xiàn)代詩均可)?!敬鸢浮亢虾躅}意即可【解析】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微寫作的題目,題干給出校園的景點,要求以此為題材,寫一首詩歌,注意前面的提示“風景優(yōu)美,四季如畫”,因此寫作時重點突出“校園美景”,同時要表達一定的情感。寫故事注意結(jié)構(gòu)的對稱、押韻,寫現(xiàn)代詩注意押韻,但總體注意不要脫離校園美景這一主題。閱讀下面的訪談,完成小題。楊瀾(以下簡稱“楊”):您看您去過這么多地方,臺北、高雄、美國、香港,哪一塊地方是您最心愛的?余光中(以下簡稱“余”):這很難說。有人說我是鄉(xiāng)愁詩人。我寫過好多鄉(xiāng)愁詩,可是我覺得我的鄉(xiāng)愁呢,不是同鄉(xiāng)會式的,不是關(guān)乎某省、某縣、某村的,因為鄉(xiāng)愁可以升華或者普遍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寄托。這樣說來呢,鄉(xiāng)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點,它不僅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歷史的,可以說是歷史的鄉(xiāng)愁,文化的鄉(xiāng)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東北訪問,我在短短的致辭里就講到,小時候在抗戰(zhàn)時就會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還有“萬里長城萬里長”。那時,我沒有去過長城,更沒去過松花江,可是整個民族的一個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了。我有一篇散文,結(jié)尾兩句我是這樣寫的:“你以中國的名字為榮,有一天,中國亦將以你的名字……”楊:為榮?余:沒有。楊:沒有這兩個字,所以我不是詩人,就要差這兩個字才好。楊:我們看您的人生經(jīng)歷,覺得您其實并沒有遇到過特別大的困難,家庭很美滿,生活呢,教書、寫詩、寫散文、寫評論,也是人們想象的比較安定的生活。但您為什么卻說“我寫作是因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繆斯不會去照顧他們”?余:一個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職業(yè)和家庭。他內(nèi)心有很多心魔,內(nèi)心世界可能很復雜,比如他的愿望并沒有完全達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來的。我在21歲時就離開大陸,那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見了。我投入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重新來過;而且一個人到了21歲,記憶已經(jīng)很多了,所以這件事情讓我念念不忘,也成為我的一個……心結(jié),一個中國結(jié)。楊: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歡您的詩,但人們的欣賞對象好像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年輕人喜歡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種節(jié)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東西。那么用于看白紙黑字的時間呢,相對就要減少一些了。您對這種現(xiàn)狀怎么看呢?余:這個情況不僅僅存在于大陸、臺灣、香港。因為媒體變了,價值觀也隨之改變了。我向來不認為文藝要大眾化,而應該小眾化??扇绻氵B小眾都維持不了的話,那就有很大問題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還是不能跟一個流行歌星比,對不對?可是,聽流行歌的跟讀余秋雨的散文的還是不一樣,所以不能夠拿來比較。目前的新詩有相當多的毛病,很多詩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應該反省一下,檢討自己的詩是不是能吸引人,這是多方面的因果現(xiàn)象。楊:現(xiàn)在年輕一代接觸更多的是一種網(wǎng)絡上的語言,要想保持中文原來的那種純粹和一脈相承,已經(jīng)是越來越難了。您擔不擔心中文的純潔度問題,或者認為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所以也要聽之任之?余:我是相當擔心的,也不能聽之任之。有學者說,語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礙它。問題是有河流就有兩岸,兩岸如果太模糊了,這河流不曉得流到哪兒去了。所以很多人認為語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實不然。比如說我們目前的中文,如果過分西化的話,中文特色就會蕩然無存了。(有刪改)20.這篇訪談涉及到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請用文中的詞語分別概括。21.楊瀾說“就要差這兩個字才好”,請問好在哪?22.余光中先生說“我向來不認為文藝要大眾化,而應該小眾化”,請結(jié)合你的詩歌閱讀體驗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答案】20.答:鄉(xiāng)愁、心結(jié)、小眾化、純潔度21.(1)詩歌貴在含蓄,它能夠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耐人尋味;(2)意蘊豐富,蘊含著余光中豐富的、復雜的、深沉的鄉(xiāng)愁情感。22.合乎題意即可【解析】20.試題分析:此題考核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答題時注意區(qū)分是局部還是綜合信息篩選,然后找到具體的答題區(qū)位,摘取關(guān)鍵詞語作答,重點注意相關(guān)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此題注意根據(jù)文中的句子“這樣說來呢,鄉(xiāng)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點,它不僅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歷史的,可以說是歷史的鄉(xiāng)愁,文化的鄉(xiāng)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所以這件事情讓我念念不忘,也成為我的一個……心結(jié),一個中國結(jié)”“我向來不認為文藝要大眾化,而應該小眾化”“您擔不擔心中文的純潔度問題”概括。21.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賞析詩歌中的語言的題目,注意從內(nèi)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從內(nèi)容的角度注意可結(jié)合整段文字,尤其是“因為鄉(xiāng)愁可以升華或者普遍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寄托”分析詩人的情感,從形式的角度注意分析“詩”的“含蓄”“蘊藉”的特征。2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探究的題目,探究的內(nèi)容是“我向來不認為文藝要大眾化,而應該小眾化”的看法,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大眾化”“小眾化”,然后結(jié)合詩歌閱讀經(jīng)驗提出自己的看法。點睛: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題目,答題時注意首先明確探究的要點,然后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具體明確答題的方向。探究的題目一般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內(nèi)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此題屬于二者的結(jié)合,注意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那個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七、作文23.12月14日,詩人余光中逝世,朋友圈里被紀念文章刷屏。近年來,幾乎所有文化名人(楊絳、陳忠實、汪國真、楊潔、馮其庸、周有光、南仁東……)都經(jīng)受了相似的“命運”。他們生前低調(diào),去世后朋友圈里卻一派深情緬懷與悼念。只讀過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未必讀過《白鹿原》;除幾句由人杜撰的雞湯段子外不了解楊絳、根本不知道楊潔導演與《西游記》有什么關(guān)系;南仁東去世之后才知道他是“‘天眼’之父”……盡管如此,朋友圈中轉(zhuǎn)發(fā)紀念文章、點贊、點蠟燭、雙手合十、曬簽名和合影層出不窮,“假裝很熟”照例次次不缺席。你怎樣看待上述現(xiàn)象?請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于700字。【答案】人人都是演員的“全民表演”時代1956年,已經(jīng)從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歐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根據(jù)一項在設(shè)得蘭群島一個佃農(nóng)社區(qū)所做的實地研究資料,寫成《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一書。這位美國社會學家、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在書中討論了日常社會生活情境中,個體通過對他人表演,引導別人對自己形成印象的方式。戈夫曼認為,日常生活和戲劇一樣,劇本、舞臺、表演者與觀眾四者必不可少——劇本是由社會制度、法律條文、組織規(guī)定、道德與社會規(guī)范框定的;舞臺是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場合和和情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書寫本冊印刷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鄉(xiāng)村振興產(chǎn)業(yè)基地技術(shù)方案與創(chuàng)新策略
- 一份IATF16949管理評審報告
- 農(nóng)產(chǎn)品電商中心供應鏈管理模式
- 教育培訓基地建設(shè)資金來源與管理
- 懷化半導體材料項目申請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冠心生脈丸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母親的“梳妝臺”
- 父母統(tǒng)一“戰(zhàn)線”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
- 微生態(tài)制劑建設(sh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立項備案
- 2024年關(guān)于加強社區(qū)工作者隊伍建設(shè)的意見課件
- 2024年松溪縣城投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1企業(yè)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管理組織架構(gòu)
- 綠色建筑設(shè)計標準-云南
- 《公路智慧養(yǎng)護信息化建設(shè)指南(征求意見稿)》
- 《書籍裝幀設(shè)計》 課件 項目4 書籍裝幀版式設(shè)計
- 作物栽培學課件
- 2024年遼寧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人音版二年級上冊第六課《跳起舞》 單元作業(yè)設(shè)計
- 在社區(qū)結(jié)對共建簽約儀式上的講話3篇
- 小班社會《多喝水身體好》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