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1頁
湖南永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2頁
湖南永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3頁
湖南永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4頁
湖南永州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永州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3年)【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③夷④雜糅,屠沽⑤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⑦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蘇軾《書上元夜游》)【注釋】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現(xiàn)在屬于海南。③民:指漢族人。④夷:指當?shù)厣贁?shù)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唐朝文學家韓愈。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庭下如/積水空明 B.蓋竹柏/影也C.舍中/掩關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尋向所志 B.予欣然從之/天子之怒,伏尸百萬C.歸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歸 D.放杖而笑/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11.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甲】文運用夸張的修辭,描繪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月夜美景。B.【乙】文寥寥數(shù)語就將人們帶回了千年前海南島的那個上元節(jié)之夜,韻味無窮。C.【甲】【乙】兩文都是蘇軾被貶期間所作,都寫了蘇軾主動邀請友人月夜閑游之事。D.【甲】文中“閑”字既有賞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達觀和些許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韓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12.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答案】9.C10.A11.B12.①.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②.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嗎?【參考譯文】【乙】己卯年元宵節(jié),我當時在儋耳。有幾個老書生來拜訪我,說:“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嗎?”我高興地答應了。走到了城西,進入了和尚的住所,經過了小巷,只見漢人和少數(shù)民族住在一起,殺豬的,賣酒的,市井里人熙熙攘攘,回到家中已經三更了。家里的人閉門熟睡,鼾聲響起,一覺醒來又睡去。(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蘇過問我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韓愈釣魚沒有釣到,還想要到更遠的地方釣魚,卻不知道在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2023年湖南永州)【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ㄟx自《馬說》)【乙】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①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②也。將軍宜枉駕③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選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釋】①器:用作動詞,器重,重視。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門)來。③枉駕:屈尊,這是請別人到某處去時的客氣話,枉,委屈,駕,車馬。(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然/后有千里馬B.故/雖有名馬C.將軍豈/愿見之乎D.不/可屈致也(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而伯樂不常有/鳴之而不能通其意B.馬之千里者/將軍宜枉駕顧之C.才美不外見/徐庶見先主D.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甲】文雖為馬說卻意不在馬,而是作者借說馬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B.【乙】文從側面襯托出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絕不奉迎、為人謹慎的性格特點。C.【甲】【乙】兩文的表達都是以議論和抒情為主,說理深刻,論證有力,情感鮮明。D.【甲】文諷刺了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乙】文則表現(xiàn)了劉備善于納諫和禮賢下士。(4)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一食或盡粟一石。②由是先主遂詣亮?!窘獯稹浚?)本題考查文言文朗讀停頓。A.正確停頓“然后/有千里馬”;B.正確;C.正確停頓為“將軍/豈愿見之乎”;D.正確停頓為“不可/屈致也”。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意義和用法。A.表轉折;B.定語后置的標志/代詞;C.同“現(xiàn)”,顯露/拜見;D.用馬鞭驅趕/馬鞭。故選:A。(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ABD.正確;C.有誤,乙文是記敘和描寫。故選:C。(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①重要詞語有:一食,吃一頓;或,有時;盡,吃盡。整句的意思是: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②重要詞語有:由是,于是;遂,就;詣,拜訪。整句的意思是:于是劉備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答案:(1)B(2)A(3)C(4)①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②于是劉備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點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shù)匮a充出來;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5.調。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參考譯文】【甲】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驅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乙】其時劉備正駐軍新野縣。徐庶謁見劉備,劉備對他十分器重,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人,是‘臥龍’啊!將軍想不想見見他?”劉備說:“你陪他一道來吧!”徐庶說:“此人只能拜訪他,不可隨便召他來。將軍您應該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劉備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見。(2022年湖南永州)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堅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選自《愚公移山》)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A.懲/山北之塞 B.且焉/置土石C.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D.曾不能損魁父/之丘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汝心之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B.其妻獻疑曰/其真無馬邪C.跳往助之/友人慚,下車引之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11.下列有關文章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見愚公移山任務艱巨。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問與智叟笑著勸阻,表明二人對愚公移山均不贊同。C.文章通過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了愚公目光長遠、意志堅定、不懼艱險的品質。D.結尾寫神仙背走大山,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甚矣,汝之不惠!(2)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參考答案】9.A10.C11.B12.(1)你也太不聰明了。(2)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9題詳解】考查句子的朗讀停頓。B.“且焉置土石”的正確停頓是:且/焉置土石。C.“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正確停頓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D.“曾不能損魁父/之丘”的正確停頓是: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故選A?!?0題詳解】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A.固:形容詞,頑固/動詞,鞏固;B.其:代詞,他,他的/語氣詞,加強反詰語氣;C.之:代詞,他/代詞,他;D.苦:動詞,愁/使動用法,使……受苦;故選C?!?1題詳解】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文章中愚公妻子提出疑問與智叟所說的話,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目的全然不同,從他們說話的措辭和語氣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耙跃Α睅в嘘P心的語氣,“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語氣較輕,說的是她的真實想法。但她并不反對移山,所以接著就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焉置土石”。智叟則顯然是譏笑和責難愚公,阻止愚公移山?!吧跻樱曛换荨笔呛車绤柕呢焸淇跉?,“殘年余力”又顯出十足的輕視,“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簡直是譏笑愚公無能了。所以B項的說法是錯誤的。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甚(很,非常)、汝(你)、惠(聰明)”幾個詞是重點詞語,注意句式倒裝。(2)句中的“易(交換)、反(同‘返’)”幾個詞是重點詞語。【參考譯文】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河陽的北邊。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裝土石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剛換牙的年紀,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河灣上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真的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手中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2021湖南永州)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選自《唐雎不辱使命》,有刪改)8、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以頭搶/地爾B.挺劍而/起C.秦王/怫然怒D.夫專諸之刺/王僚也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A.以衾擁覆B.以我酌油知之C.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下列有關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出自春秋時期左丘明的《左傳》,記敘了秦國與安陵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B.文章主要以人物對白的形式交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局,情節(jié)完整,引人入勝。C.全文成功塑造了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形象,也揭露秦王驕橫無禮、色厲內荏的本質。D.文章采用對比手法,唐雎與秦王針鋒相對的場景構成了正義和非正義之間拼死較量的一幕。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②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參考答案】8、C

9、D

10、A11、①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wèi)它。②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2020湖南永州)【甲】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馳驅?!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節(jié)選自《史記》)【乙】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廣家世世受射。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弦而倒。(節(jié)選自《史記》)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A.軍士吏被甲:被:B.居無何居:C.吾欲入勞軍勞:D廣不嘗食嘗:9.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已而之細柳軍B.不聞天子之詔C.介冑之士不拜D.乏絕之處見水10.下列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怡當?shù)囊豁検茿.《史記》,西漢司馬遷所著,被魯迅先生稱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B.李廣被譽為“飛將軍”,后成為典故,“七絕圣手”王昌齡就寫有“但使龍城飛將在”。C、“揖”“拜”為古代禮儀,周亞夫身在軍營對皇帝只“揖”不“拜”,可見其剛正不阿。D.后世將李廣作為善射之人的代稱,梁山好漢燕青就是因箭術高超而得名“小李廣”。1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3分)譯:(2)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魔下。(3分)譯:【參考答案】8.A.被:同“披”,穿著B.居:居住C.勞:慰問。D.嘗:曾經9.A(A中“之”是“往、到”之意,其余“之”則是“的”之意)10.D(“花榮”人稱“小李廣”。)11.(1)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2)只要得到賞賜就會與部下一同分享?!緟⒖甲g文】將軍李廣,是隴西郡成紀縣人,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之術。李廣為官清廉,得到賞賜就分給他的部下,飲食總與士兵在一起。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于為他所用。李廣射箭的方法是,看見敵人逼近,如果不在數(shù)十步之內,估計射不中就發(fā)射,只要一發(fā)射,敵人立即隨著弓弦之聲倒地。(2019湖南永州)【甲】亮答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逗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節(jié)選自《三國志》)【乙】蘇奏始將連橫①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②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③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④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注】①連橫:戰(zhàn)國時,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②胡貉: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出產的貉皮,代馬:今指山西,河北北部出產的馬。③文章:指法令條文,④儼然:莊嚴鄭重的樣子。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C)A.此用武之國國:地方B.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巖阻:地勢險要的地方C.不可以使民使:出使【驅使】D.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利:物資9.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C)例:以大王之賢A.以君為長者B.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C.以殘年之力D.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10.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D)A.【甲】文中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目的是希望劉備“成霸業(yè),興漢室”。B.【乙】文中蘇秦闡述秦國優(yōu)勢,目的是希望秦惠王“并諸侯,吞天下”。C.【甲】文中雖然劉備只說一個“善”字,但是可推測出其內心激動不已。D.【乙】文中用“愿以異日”來表明秦惠王第二天施行蘇秦的計策。11.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外結好好孫權,內修政理。(3分)【對外聯(lián)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2)此所謂天府,大下之雄國也。(3分)【這正是人們所說的得天獨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國??!】【參考譯文】【甲】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獨掌大權以來,各地豪杰同時起兵,占據州、郡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憑借弱小的力量戰(zhàn)勝強大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F(xiàn)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它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你可有占領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yōu)越,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yè)。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那里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shù)民族,對外聯(lián)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么稱霸的事業(yè)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劉備說:“好!”【乙】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方有來自胡人地區(qū)的貴重獸皮與代地的良馬,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面有肴山、函谷關的堅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zhàn)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種出產,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天下顯赫的大國啊。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求來實現(xiàn)這件事。”秦王回答說:“寡人常聽人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現(xiàn)在您一本正經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愿改日再聽您的教誨。”(2018湖南永州)【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乙】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yǎng)②??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③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④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⑤也亦甚矣?!绷畹茏尤ゑ{,辭而行。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注:①廩丘:地名。②說,游說。③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④未之以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⑤丘:孔子,名丘。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CA.蹴爾而與之生(用腳踢)

B.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處)C.孔子見齊景公(召見,接見)

D.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聽說)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A.

萬鐘于我何加焉/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

B.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固國不以山溪之險C.行道之人弗受/輟耕之壟上

D.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景公未之以行而賜之廩丘10.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DA.【甲】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強調了人不能失去“本心”。B.【乙】可以作為事實論據來論證“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這一觀點。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齊景公賞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他認為“無功不受祿”。D.【乙】文中的齊景公是一個尊重知識分子,并了解其內心需求的古代開明君主形象。1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每小題3分)(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2)其不知丘也亦甚矣。【參考答案】8、C9、D10、D11.(1)從前(為了大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簞食一豆羹),現(xiàn)在為了宮室的美麗接受了(萬鐘俸祿)(2)他也太不了解我了?!緟⒖甲g文】【乙】孔子拜見齊景公,景公送給他廩丘作為食邑。孔子謝絕了,不肯接受,出來以后對學生們說:“我聽說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頒布俸祿,現(xiàn)在我勸說景公聽從我的主張,景公沒有采納我的主張,卻要賞賜給我廩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讓學生們趕快套好車,告辭以后就走了。(2017湖南永州)【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選自《雖有嘉肴》)【乙】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10.請選出下列各項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A.不知其旨也旨:旨意B.然后能自強也強:勉勵C.蒙辭以軍中多務辭:言辭D.但當涉獵但:但是11.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A.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B.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D.蒙乃/始就學12.對選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實踐出真知,經常學習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的缺乏。B.教育指導他人,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別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發(fā)展。C.孫權希望呂蒙專心學習,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D.呂蒙經常與魯肅交流,增長了許多才能。13.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學學半?!逼浯酥^乎?(3分)譯:(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分)譯:14.請在選文中分別找出一個成語。(2分)【甲】文:【乙】文:(2016湖南永州)【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大道之行也》)【乙】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yǎng)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日:“有生之數(shù),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yǎng),無仁心也?!甯父衅溲裕煸S焉。明年,犬隨叔父夜行。叔父為蛇所嚙,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聲不已。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速延醫(yī)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視犬如親。(選自《北史·孝行傳·張元》)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2分)()A.選賢與能與:和,同B.男有分,女有歸分:職分,指職業(yè),職守C.將欲更棄之更:再次D.叔父感其言,遂許焉感:被……感動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2分)()A.是故謀閉而不興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B.若見而不收養(yǎng),無仁心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C.張元見之,即收而養(yǎng)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汪汪之聲不已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12.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譯:(2)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譯:13.【乙】文中張元所說的“仁心”是,在【甲】文中表現(xiàn)這種“仁心”的具體語句是。(4分)【參考譯文】【乙】有一條狗被人拋棄了,驚惶不安地在田間小路(走著)。張元看見了,立刻將小狗收養(yǎng)了。他的叔父很生氣,(說):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丟掉。張元乞求(叔父)不要丟棄它,說:(小狗)也是有生命的東西,不能不重視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實際,出生老死,這是自然的道理。(但)現(xiàn)在它是被人所遺棄,這是有敗道義的。倘若看見(它將死)而不收養(yǎng)的話,就是沒有仁慈之心了。(張元)的叔父被他的話感動了,于是就允許(張元撫養(yǎng)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隨著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著。張元感到很奇怪,跟著狗走出家門,看見叔父(倒在地上)已經不省人事。(張元)馬上(把醫(yī)生)請來醫(yī)治叔父,沒過幾天(叔父)就痊愈了。從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親人一樣。(2015湖南永州)【甲】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齡《狼》)【乙】某氏園中,有古木,鵲巢其上,孵雛將出。一日,鵲徊翔其上,悲鳴不巳。頃之,有群鵲鳴漸近,采古木上,忽有二鵲對鳴,若相語狀,俄而揚去。束幾,一鸛【注】橫空而來,?!翱┛弊髀?,二鵠亦尾其后。群鸛見而噪,若有所訴。鸛兄“咯咯“作聲,似允所請。鸛于古木上盤旋三匝,遂俯沖鵲巢,銜一赤蛇吞之。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蓋二鵲招鸛援友也。(李振中《文言文啟蒙讀本》)【注】鸛(guàn);一種兇猛的鳥。1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覺C.鵲巢其上巢:筑巢D.集古木之上集:停息、聚集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A.①久之,目似瞑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以刀劈狼首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C.①一鸛橫空而來②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D.①二鵲亦尾其后②安陵君其許寡人1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其一犬/坐于前B.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C.若/相語狀,俄而/揚去D.鸛/于古木上/盤旋三匝1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于的意思(5分)①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3分)譯文:②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2分)譯文:14.甲文中的狼貪婪、兇狠、狡詐,乙文中的鵲又是怎樣的鵲?請結合故事中鵲的行為具體來說明它們是這樣的鵲。(2分)答:【參考譯文】【乙】某人的花園里有一棵古樹,喜鵲在上面筑巢,母鵲孵出來的小鵲都已快長成幼鳥了。一天,一只喜鵲在巢上來回地飛,不停地發(fā)出悲傷的鳴叫。很快,成群的喜鵲都漸漸聞聲趕來,聚集在樹上。忽然有兩只喜鵲在樹上對叫,好似在對話一樣,然后便揚長而去。過了一會兒,一只鸛從空中飛來,發(fā)出“咯咯”的聲音,兩只喜鵲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鵲們見了便喧叫起來,好像有什么事要說。鸛又發(fā)出“咯咯”的叫聲,似乎在答應喜鵲的請求。鸛在古樹上盤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鵲巢沖了下來,叼出一條赤練蛇并吞了下去。喜鵲們歡呼飛舞了起來,像在慶祝,并且向鸛致謝。原來兩只喜鵲是去找鸛來救朋友的啊?。?014湖南永州)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矣。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以光先帝遺德光:發(fā)揚光大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義:意思、意義C.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遺:給予D.親賢臣,遠小人遠:疏遠10.對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是(2分)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③受任于敗軍之際④每假借于藏書之家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益/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C.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D.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①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分)②陟罰藏否,不宜異同。(3分)13.簡要概括選文中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后主劉禪提出的幾條建議。(2分)【參考答案】9、B10、A11、C12.(1)(2分,“秋”,句式各1分)這確實是萬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時刻呀。(2)(3分)“陟罰”、“臧否”、句式各1分)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還是府中)而不同。13.(2分)(寫出2點即可)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用文中原句回答也可)。(2013湖南永州)【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疽摇客恋仄綍?,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東西:往東往西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奔跑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通:交錯相通D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絕:(與世)隔絕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與意義與例名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問所從來。具答之。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B無絲竹之亂耳。C輟耕之隴上。D故時有物外之趣。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水/皆縹碧,千丈/見底B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地絕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D問今是/何世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⑴爭高直指,千百成峰。⑵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描繪了富春江的自然美景,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了一幅與世隔絕的理想中的社會生活美景圖。結合兩文,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理想中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4分)(2012湖南永州)《論語》十則(節(jié)選)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釉唬骸坝?,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O權勸學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DA.溫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體會B.學而不思則罔罔:迷惑C.及魯肅過尋陽過:到D.但當涉獵涉獵:全面廣泛地閱讀10.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C①擇其善者而從之③結友而別②安陵君其許寡人④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1.請你至少寫出出自以上選文的三個成語。(2分)12.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蒙辭以軍中多務。13.孔子提倡學習要與思考相結合,孫權認為,學習“但當涉獵”。關于學習,你又有怎樣的體驗?請簡要述說你的觀點及理由。(3分)【參考答案】11.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煋裆贫鴱膮窍掳⒚墒縿e三日,刮目相看(待)(寫出“刮目相看”也可)12.(“慍”1分,省略成分補出1分)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恨,不也是君子嗎?(“辭”1分,句式1分)呂蒙拿軍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13.(開放題,能陳述自己的觀點,語句通順即可)示例:我的體驗是,既要廣泛涉獵,也要學思結合。對一般文章要廣泛涉獵,才能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對文化經典要邊讀邊思,認真品味,才能領會其中精要。這樣,才能做到學有所獲。(2011湖南永州)【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節(jié)選自王安石《傷仲永》)9.文中畫線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A.余/因得/遍觀群書。B.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C.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D.余聞之也/久。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無以致書以觀致:得到B.錄畢,走送之走:跑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患:擔憂D.父異焉,借旁近與之異:奇怪11.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②于舅家見之③益慕圣賢之道④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12.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1)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3分)譯文:(2)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2分)譯文:13.結合宋濂和的求學經歷,仲永由天資過人到“泯然眾人”的變化,聯(lián)系自身的學習實際,談談你對學習條件與學有所成的關系的認識。(5分)【參考答案】9.Cl0.Dll.B12.(1)(3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尊敬而專心地)請教。(2)(2分)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像對待賓客一樣禮待他的父親。13.幼年借書抄錄、(1分)成年奔走求師,(1分)(只答出“幼年”“成年"不給分)后一問不設統(tǒng)一答案。(3分)闡明學習條件與學有所成之間的關系,(2分)語言通順。(1分)示例:良好的天資、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等條件并不是學有所成的決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要靠自己的主觀努力?!緟⒖甲g文】【乙】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3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伸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遣年問,我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里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l“(池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2010湖南永州)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②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③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7.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①觥籌交錯交錯:②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去:8.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A.①云歸而巖穴暝②人不知而不慍B.①,山間之四時也②夫戰(zhàn),勇氣也C.①負者歌于途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D.①禽鳥知山林之樂②輟耕之壟上9.下列對選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潔”“水”四個典型情景來寫四季變幻之美,情狀俱到,精確而熨帖。B.第②段寫宴飲之樂,卻別有情致地從捕魚釀酒寫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簡樸。C.選文圍繞“樂”,寫了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樂人之樂,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D.選文巧用詩的語言表達形式,全用對句,句式整齊,音節(jié)鏗鏘,讀來聲聲清朗,極具音樂的節(jié)奏美10.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譯:(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參考答案】7.交錯:交互錯雜去:離開8.B9.D10.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2009湖南永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①必先苦其心志苦:②困于心,衡與慮衡: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舜與于畎畝之中瀉出于兩峰之間者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溫故而知新C、行拂亂其所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D、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9、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4分)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文: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文:10、結合“鏈接”材料,聯(lián)系實際,說說本文觀點的現(xiàn)實意義。(3分)【相關鏈接】四川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堅持把每周二為安全教育日,專講交通安全和飲食衛(wèi)生等。2005年開始,每期要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演習中,固定疏散路線,要求每班必須成單行,用最短的時間到達操場固定的位置。他要求教師平時在教學樓人流量最大的時候都要站在各樓梯的拐彎處。汶川地震時,他在出差,而學校的2000多名學生,上百名教師,僅用1分36秒全部沖到操場,無一傷亡。現(xiàn)實意義:(2008湖南永州)湖心亭看雪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西湖袁宏道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1.用“︱”劃分下列一句的朗讀節(jié)奏。(2分)

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22.試簡要分析“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的表達效果。(3分)23.《湖心亭看雪》寫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寫的是春天的西湖,試比較兩篇文章寫景方法的不同。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寫了雪景和人的活動,但所表達的感情完全不同,請簡要分析?!緟⒖即鸢浮?0.(4分,每句2分)(1)(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21.(2分)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

22.①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癡”(或“不同常人”),為下文作伏筆。

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簡練樸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寫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動的比喻寫景(1分)。

24.(2分)《湖心亭看雪》表達的是作者清高自賞和淡淡的愁緒(1分);《江雪》表達的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1分)。(語意相近即可)【參考譯文】【乙】從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門向西走,望見保叔塔高聳在層層山崖中,可(詩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時分到了昭慶,喝完茶,就劃船進入西湖。山的顏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麗,就像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綾一樣起伏。剛一抬頭,已經覺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這時候我想用一句話把這種境況描寫出來,竟然不知怎么寫。大約好像《洛神賦》中所說曹植由京都洛陽回封地,路過洛水,精神迷離恍惚時,忽見水邊有個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華麗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愛慕的心情的時候。我游西湖從這一次開始,當時是萬歷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2007湖南永州)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嚇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沈復《閑情記趣》)17、選出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2分)

A、細察其紋理(細?。〣果如鶴唳云端(果真)

C、方出神(正)D、徐噴以煙(慢慢地)18、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1)蹲其身,使與臺齊。(2)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19、課文的描寫充滿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歡的一處,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3分)【參考答案】17、(2分)A18、(4分,每句2分)(1)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

(2)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19、(3分)(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寫出內容1分,寫出理由2分。示例: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理由:正當“我”看得格外入神時,癩蝦蟆破壞了“我”的興致。惱恨之極,卻并不想傷害它,僅以鞭打示懲。這充分地寫出了“我”兒時的天真活潑和獨特的生活情趣?!緟⒖甲g文】我回憶我幼小時,能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眼力足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我)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中想象的景觀(鶴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我)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仰起頭來觀賞“群鶴舞空”景象,脖頸因為這樣都僵硬了。(有時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當做青云白鶴看,果真就像鶴在云頭上高亢地鳴叫,高興得喊痛快。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墻邊,花臺上小草多而雜亂的地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臺一樣高,定睛細看。(我)把叢聚的草當做樹林,把昆蟲螞蟻當做野獸,把泥土瓦礫突起的地方當做土山,低洼的地方當做山溝,想像在里面游歷的情景,高興地自得其樂。一天,(我)看見兩只蟲子在草叢間打斗,觀看這一情景(我)興趣正濃厚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很大的東西,搬開大山,撞倒大樹一般來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癩蛤蟆)舌頭一吐,兩只蟲子都被它吞掉了。我那時年齡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叫出了聲;(等我)心神安定下來,捉住蛤蟆,鞭打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2006湖南永州)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選自劉基《郁離子捕鼠》[注釋]盍去諸:何不把它趕走呢?

垣墉:墻壁。20、找出文中寫老鼠禍害的句子,并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它的意思。(3分)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趙人與其子在養(yǎng)貓問題上各自的主張是什么?(2分)22、從這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參考答案】20、(3分)句子是: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1分)意思是:偷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打穿我的墻壁,破壞我的器皿和用物。(2分)21、(2分)趙人要養(yǎng)貓驅鼠,趙人之子則因貓捕雞要趕走貓。(反對養(yǎng)貓)22、(2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凡事有利亦有弊。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參考譯文】趙國有個人家發(fā)生了鼠害,他到中山國去討貓。中山人給了他一只貓,貓善于捕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過去了,老鼠沒有了,雞也沒有了。他的兒子對此很發(fā)愁,對他的父親說:“為什么不把貓送走呢?”他的父親說:“這個道理不是你所能明白的。我所擔憂的是老鼠,而不在乎沒有雞。我有了老鼠,(它)就偷吃我們的糧食,毀壞我們的衣服,穿破我們的墻壁,啃壞我們的器具,我們就會挨餓受凍,為不比沒有雞更有害嗎?沒有雞,只是不吃雞罷了,距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像這樣為何要送走那只貓呢?”(2006年湖南永州中考試題)①(縱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有刪節(jié))19.用“/”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2分)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伐竹取道十年春,齊師伐我B、參差披拂參差不齊C、全石以為底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D、乃記之而去蓋余之勤且艱若此2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2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特點,寫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23.讀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4.古詩詞中,有許多像本文一樣將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繪中的名句,請寫出你最喜歡的相連的兩句,并簡要賞析。(5分)【參考答案】19.(2分)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0.(2分)B21.(4分,每句2分)④(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⑦(魚)時而靜上卜不動,時而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22.(2分)幽靜。(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涼。(1分,語意相近即可)23.(2分)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能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化的感受即可)示例: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我的靈魂仿佛得到了凈化。24.(5分)答案不唯~:寫出相連的兩句寫山水的古詩詞2分,能合理賞析3分。示例: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用“隨”“入”兩字將“山”、“江”、“半野”、“大荒”四個意象貫穿,抽繪出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抒發(fā)了詩人離家漸遠、鄉(xiāng)情漸濃的思鄉(xiāng)情。(2006湖南永州)不取遺金延陵季子①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嗔②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子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③也,何足語姓名!”遂去不顧。

(選自漢,王充《論衡·書虛》)[注)①延陵季子:延陵,地名,今江蘇省武進縣。季子,即季札,春秋時期的吳國公子。②嗔:chēn,發(fā)怒時睜大眼睛。③皮相之士:只看人的外表而不察其內心的人。1.翻譯句子。

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

你為什么身居高位而見識低下,儀表堂堂而語言粗野呢!2.文中的季子是怎樣的一個人?以貌取人,知錯能改3.文中的季子是怎樣看待薪者的?薪者又是怎樣看待季子的?季子認為薪者是一個因窮而貪圖非分之財?shù)娜恕P秸哒J為季子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人。4.你怎樣看待薪者對季子“遂去不顧”的做法?5.讀了這則短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例:不可以貌取人

知錯要改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等。【參考譯文】家住延陵的季姓人外出游玩,見到道路上有被人遺失的錢財。此時正值五月盛夏,有個穿著皮大衣的樵夫。季姓人呼喊那樵夫:“來取你掉在地上的錢呀?!遍苑驅㈢牭度釉诘厣希瑧嵟氐芍劬?,揮手說到:“哪里來的小子,站在高處,眼界卻如此低;看起來相貌堂堂,說話竟然這樣粗野!我五月盛夏里穿著皮大衣砍柴,怎么能是昧良心撿別人錢的貨色?”季姓人賠禮道歉后,詢問樵夫的姓名字號。樵夫說:“你是個只看重外表的粗淺之人,怎么能問我的姓名?”說完便頭也不回地轉身走了。(2005年湖南永州中考試題)秦朝有一士人,酷愛古物,價雖貴,必求之。一日,有人攜敗席踵門告曰:“昔魯哀公命席以孔予,此孔予所坐之席?!鼻厥洗髳芤?,以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逾時,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豳①時所操之箠②也,蓋先孔子之席數(shù)百年。子何以償我?”秦氏傾家資與之。

既而又有人持椀③一只,曰:“席與杖皆未為古,此椀乃桀④造,蓋又遠于周!”秦氏愈以為遠,遂虛所居之宅而予之。三器既得,而田資罄盡,無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終無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執(zhí)桀所作之椀,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錢,乞一文!”(選自《笑林廣記》)注:

①豳(bīn):古地名。

②箠(chuí):竹杖

③椀(wǎn);同“碗”,木作的飯具。④桀;夏朝的最后一個君主,為商湯所滅。1.秦氏買了哪三件古物?賣者分別是以什么理由勸他買下的?①破席。

理由:此孔子所坐之席。

②古杖。

理由:此乃太王避狄,去豳時所操之箠也。③古椀。

理由:此椀乃桀造。2.秦氏分別用哪三樣東西換取三件古物?①外城的田地

②全部家產

③住房3.從文中找出描寫秦氏最后落得的寒酸形象的句子。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執(zhí)桀所作之椀,行丐于市。4.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一個人的追求愛好,要考慮自身的具體條件,從實際出發(fā),切不能盲目而為。【參考譯文】秦朝有個好古物成癮的士人,即使價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計地買回家來。一天,一個人扯著一塊爛席片登門來告訴他,說是以前魯哀公向孔子問政時賜孔子的座席。秦士心中大喜,認為這是難得的古物,就用靠近城墻的田地交換它。過了些時候,又有一個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門來賣給他,說:“孔子的席位距離現(xiàn)在不遠,而你卻用田地買下來。這是以前太王為避夷狄之亂離開豳地時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還要早幾百年呢!如此古物,您該出什么價錢?”秦士就傾盡家中資財買了下來。沒過多久,又有一個人手捧一只朽爛的木碗來兜售,對秦士說:“您買的席和杖,都算不上古物。我的這只木碗是舜帝所造,比周朝古遠多啦?!鼻厥繘]想到竟能遇到如此古物,就把正住著的宅院作價買下了這只木碗。秦士三件古物到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