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4年)【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ā恫軇フ搼?zhàn)》)乙】鄖①人軍于蒲騷②,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③患之,曰:“盍④請濟師于王?”斗廉⑤對曰:“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⑥,君之所聞也。成軍⑦以出,又何濟焉?”莫敖曰:“卜之?”對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遂敗鄖師于蒲騷。(摘選自《左傳·桓公十一年》)【注釋】①鄖(yún):古國名。②蒲騷;鄖國地名。③莫敖:楚國官職名,掌管軍旅之事。④盍:何不。⑤斗廉:楚國大夫。⑥商、周之不敵:商不敵周。據(jù)史書記載,商紂王軍事實力遠超周武王,結(jié)果卻被周武王所滅。⑦成軍:整頓軍隊。13.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又何間焉”中的“間”是“參與”的意思,與“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間”意思不同。B.“必以信”中的“信”是“實情”的意思,與“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而》)中的“信”意思不同。C.“軍”有“軍隊”“軍隊駐扎”“攻擊”等義項,根據(jù)語境推測,“鄖人軍于蒲騷”中的“軍”是“攻擊”的意思。D.“聞”有“聽到”“聞名”“名聲”“傳播”等義項,根據(jù)語境推測,“君之所聞也”中的“聞”是“聽到”的意思。14.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15.作戰(zhàn)時,智者能抓住機會,巧者能果斷決策。你認為曹劌是“智者”和“巧者”嗎?請結(jié)合甲文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內(nèi)容簡述理由。16.曹劌認為“可以一戰(zhàn)”,斗廉認為不必請求增援,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jù)分別是什么?這些依據(jù)中蘊含的共同道理是什么?【參考答案】13.C14.魯莊公和曹劌共乘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15.曹劌是“智者”和“巧者”。他在齊軍三鼓后,見齊軍士氣衰竭,而魯軍士氣正盛,立即下令進軍;他在齊軍潰敗時,判斷齊軍沒有埋伏,立即下令追擊。他能抓住機會并果斷決策,是“智者”和“巧者”。16.曹劌的依據(jù)是魯莊公能誠心處理大大小小的案件,是盡了職分,能得民心。斗廉的依據(jù)是作戰(zhàn)取勝在于軍隊上下一心,不在于人多,楚軍能做到上下一心。蘊含的共同道理是“人和”很重要?!窘馕觥俊?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字詞。C.“鄖人軍于蒲騷”意為:鄖國人的軍隊駐扎在蒲騷。軍:軍隊駐扎;故選C?!?4題詳解】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之,指曹劌;于:在?!?5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甲文第二段“公將鼓之。劌曰:‘未可?!R人三鼓。劌曰:‘可矣?!R師敗績”,第三段“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可知,當齊軍三次擊鼓進攻時,魯軍并未急于出戰(zhàn),而是在曹劌的建議下堅守陣地,等待最佳時機。而當齊軍三次擊鼓后士氣低落時,曹劌果斷下令出擊,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正是“智者”所具備的,善于抓住機會。根據(jù)甲文第二段“劌曰:‘未可?!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第三段“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在戰(zhàn)爭過程中,曹劌表現(xiàn)出了果斷的決策能力,在攻擊勝利后,他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在判斷對方?jīng)]有設伏之后才下令追擊,這種能夠根據(jù)戰(zhàn)場形勢靈活調(diào)整戰(zhàn)術,果斷作出決策的能力,正是“巧者”所必備的。綜上所述,曹劌在戰(zhàn)前能夠準確判斷局勢,選擇最佳時機出擊;在戰(zhàn)爭中又能根據(jù)戰(zhàn)場形勢靈活調(diào)整戰(zhàn)術,果斷作出決策。這些表現(xiàn)都充分證明了他既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位“巧者”?!?6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甲文“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瘜υ唬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可知,曹劌認可魯莊公作戰(zhàn)的理由——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據(jù)誠心(合理裁決),覺得這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能夠贏得民心,所以可以一戰(zhàn)。根據(jù)乙文“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君之所聞也”,可知,斗廉認為軍隊的勝利在于內(nèi)部的團結(jié)和協(xié)作,而不是人數(shù)的多少。他進一步指出,商朝和周朝的戰(zhàn)爭并不是因為人數(shù)的多少而決定勝負的。他認為楚軍能做到軍心團結(jié),就可以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自然不必求援。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關于戰(zhàn)爭是否取勝,他們判斷依據(jù)是君主是否得民心,軍隊上下是否士氣高漲、團結(jié)一心,所以共同強調(diào)的是“人和”的重要性?!緟⒖甲g文】【甲】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當權(quán)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quán)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辈軇セ卮鹫f:“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辈軇セ卮鹫f:“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濒斍f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誠心(合理裁決)?!辈軇セ卮鹫f:“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梢裕☉{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濒斍f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闭f完就下了戰(zhàn)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薄疽摇苦y國人的軍隊駐扎在蒲騷,準備和隨、絞、州、蓼四國一起進攻楚國軍隊。莫敖擔心這件事。莫敖說:“何不向君王請求增兵?”斗廉回答說:“軍隊能夠獲勝,在于團結(jié)一致,不在于人多。商朝敵不過周朝,這是您所知道的。整頓軍隊而出兵,又增什么兵呢?”莫敖說:“那我們占卜一下(看看結(jié)果如何)?”斗廉回答說:“占卜是用來解決疑難的,既然沒有疑惑,為什么還要占卜呢?”于是就在蒲騷打敗鄖國軍隊。(2024年河南)【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予家城市,人事叢委①,應酬為勞。老母在堂,于禮不能遠離,日惟避喧南園內(nèi)。園去城二余里,無雜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計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間,有一草廬,歲久敝漏,不蔽風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為門,疏朗空洞,落日后猶能辨蠅頭字。中設一扁,名以“后知軒”。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歲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為軒,孰謂斯名不情稱哉?(摘選自李開先《后知軒記》)【注釋】①叢委:繁雜,堆積。②卑隘:矮小狹窄。③牖(yǒu):窗戶。13.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1)四時之景不同詞語推斷法:四時更替__________(2)園去城二余里查閱詞典法:①離開。②距,距離。③赴,前往。④表示行為的趨勢。(摘自《古代漢語詞典》)(填序號)_____(3)歲久敝漏課內(nèi)遷移法: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__________14.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15.下面是甲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另一種標點方式,請解說其合理性。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16.甲乙兩文所寫的亭和軒分別用“醉翁”和“后知”來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回答?!敬鸢浮?3.①季,季節(jié)②.②③.破,破舊,破爛14.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濃密的綠蔭。15.這樣標點層次分明。前兩句先整體描寫西南諸峰之美,后兩句再聚焦其中的瑯琊山。16.“醉翁”:因作者自號“醉翁”,又常與客人來此飲酒,所以用“醉翁”來命名此亭?!昂笾保阂驗檐幍闹車兴砂兀砂囟际呛蟮虻臉淠?,大寒之后才知道它們的品質(zhì)(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來命名此軒?!窘馕觥俊?3題詳解】考查詞語釋義。(1)四時更替:四季更替。時,季,季節(jié)。四時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2)句意:南園距離城市有二里多。去,距離。故選②。(3)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我則穿著破舊的衣服處在他們中間。敝,破,破舊,破爛。歲久敝漏:年代久遠,破舊漏風?!?4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野芳,野花。發(fā),開放。而,表順承,就。秀,美好。繁陰,繁茂成陰。【15題詳解】考查句子理解。題目中給出的標點方式與原句相比,是把一個句子分成了兩個句子。“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寫西南諸峰之美,這是面?!巴等欢钚阏?,瑯琊也”聚集西南諸峰中的瑯琊山,這是點。由面到點,層次分明?!?6題詳解】考查比較閱讀。根據(jù)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可知,因作者自號“醉翁”,又常與客人來此飲酒,所以用“醉翁”來命名此亭。根據(jù)乙文中的“無雜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歲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為軒,孰謂斯名不情稱哉”可知,因為軒的周圍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樹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們的品質(zhì)(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來命名此軒?!緟⒖甲g文】【甲】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疽摇课易≡诔鞘校耸路彪s堆積,因為應酬而勞苦。老母在堂,出于禮法不能遠離,每天只能在南園內(nèi)躲避喧囂。南園距離城市二里多,沒有別的樹木,有三百株柏樹,松樹只有五顆,計算它們種下的時間,才四十年就已經(jīng)長成了林子。松樹和柏樹之間,有一座草廬,年代久遠,破舊漏風,不能遮蔽風雨,而且矮小狹窄,就像是坐在井中。不得己只能改建了。撤去茅草,用瓦覆蓋,左右開窗,前后開了門,疏朗空洞,落日后還能看清蠅頭小字。中間掛了一塊匾,用“后知軒”命名。那松柏都是后凋的樹木,一定在一年里最寒冷的時候才知道。居住在四面通明的地方叫做軒,誰說這個名稱與性情不相符呢?(2023年河南)【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聞水聲,如鳴現(xiàn)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抵,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級,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做爾遠逝,往來翁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槍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疽摇狂慈眨堄诹謶],亭午抵桃林村,乃山施也。泉聲央道,怪石奇花,不可勝數(shù)。山回轉(zhuǎn),平地數(shù)尋,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覺日將脯”,憩環(huán)翠亭,四顧氣象瀟灑,恍然疑在物外,留連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連云閣。(節(jié)選自柳開《游天平山記》)【注釋】林慮:今河南省林州市。晡(b?。荷陼r,午后三時至五時。13.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涼的意思,寫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涼。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樣,表現(xiàn)溪流的曲折蜿蜒。C.“明滅可見”中的“明滅”指忽明忽暗,寫出岸邊樹影斑駁、明暗交錯的景象。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這里有玩賞的意思,表現(xiàn)了作者的閑適愉悅之情。14.把甲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日光下徹,影布石上15.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了由“樂”到“憂”的變化,“樂”和“憂”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3分)16.游記一般采用“移步換景”和“定點觀察”的寫法。請根據(jù)兩個文段的內(nèi)容完成填空。(4分)甲文段以“定點觀察”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對潭中景物和①進行了描繪。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游蹤是:早上從林慮出發(fā),②,后來途徑槐林,③,④夜宿于連云閣?!緟⒖即鸢浮?3.C(2分)14.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意思對即可。2分)15.①小石潭水聲悅耳,游魚靈動、可愛,讓作者感到快樂。②小石潭周圍凄清的環(huán)境觸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被貶謫的悲涼,讓作者感到憂傷。(意思對即可。第①點,1分;第②點,2分。共3分)16.①潭周邊景物②中午到達桃林村③下午在環(huán)翠亭休息④傍晚到達明教院(意思對即可。一點1分,共4分)【參考譯文】【乙】第二天,在林慮吃早飯,正午時抵達桃林村,原來這里才是山腳。山泉叮咚作響,夾道而流,路邊怪石和珍奇花草數(shù)不清。山回路轉(zhuǎn),有一塊幾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頭上,撫弄著山泉,不知不覺到了下午申時,在環(huán)翠亭上休息,環(huán)顧四周清秀脫俗的景色,恍惚間疑心是在人世之外,慢慢走著,流連忘返。傍晚時,到了明教院,當晚住宿在連云閣。(2022年河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巳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神、允之任也。1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日侍坐備顧問
奮不顧身B.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潭中魚可百許頭
以身許國C.
庶竭駑鈍
再而衰,三而竭
竭盡全力D.
至于斟酌損益
香遠益清
精益求精14.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15.選文第一段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來的經(jīng)歷有什么用意?請簡要概括兩點。(2分)16.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可謂盡職盡責,下面鏈接材料中的蘇軾作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請結(jié)合他的所作所為簡要分析。(4分)【鏈接材料】(蘇軾)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③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注釋】①路:行政區(qū)劃名。②度僧牒:批準出家為僧的文書。③饘(zhān):稠粥?!緟⒖即鸢浮?3.C14.恐怕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意思對即可。2分)15.①抒發(fā)對先帝的感激之情。②表明自己對蜀漢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③寫出先帝的任人唯賢,為后主樹立榜樣。④說明創(chuàng)業(yè)艱難,激勵后主努力進取。(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一點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6.示例一:蘇軾做到了。面對饑疫他一方面請求減輕百姓負擔,想方設法救濟饑民;另一方面熬制藥劑,派醫(yī)生救治病人。示例二:蘇軾做到了。作為杭州知州,他在杭州遭遇饑荒和瘟疫時,想方設法救助饑民、救治病人,救活了很多人。(針對救饑民、治病人具體分析,一個方面2分,共4分。若針對上述兩方面綜合分析,能說明“盡職盡責”亦可)【參考譯文】【鏈接材料】蘇軾任龍圖閣學士,杭州知府。到杭州后,杭州大旱,饑饉瘟疫一起發(fā)生。蘇軾向朝廷請求,減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賜給剃度和尚的度牒,換成大米來救濟饑餓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賣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湯藥,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坊給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2021河南)【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節(jié)選自《孟子》)【乙】何易于為益昌令。鹽鐵官榷取茶利①,詔下,所在②毋敢隱。易于視詔書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賦毒之乎?”命吏閣詔④,吏曰:“天子詔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竄⑤邪?”對曰:“吾敢愛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爾曹?!奔醋苑僦S^察使素賢之,不劾也。(節(jié)選自《新唐書·何易于傳》)注:①榷取茶利:通過對茶實行專管專賣而謀利。榷(què),專賣。②所在:這里指盛產(chǎn)茶葉的地方。③矧(shěn):況且,何況。④閣詔:擱置詔書。⑤竄:這里指被流放。14.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1)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2)得志,與民由之由:________15.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16.善用修辭增強雄辯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點,請結(jié)合語段【甲】第二段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4分)17.根據(jù)你對語段【甲】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認為語段【乙】中的何易于能否稱得上“大丈夫”?請結(jié)合他的所作所為簡要分析。(2分)【參考答案】(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為:男子行加冠禮時。冠:行冠禮。②句意為: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由:遵循。(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句中重點詞語有:懼,害怕。安居,安靜。熄,同“息”,平息,指戰(zhàn)火熄滅,天下太平。句意為: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3)本題考查語言賞析。結(jié)合具體語句,從修辭及其作用的角度來分析孟子的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笆茄傻脼榇笳煞蚝??子未學禮乎?”運用了反問修辭,增強了語氣,用不可辯駁的語氣否定景春的觀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運用排比修辭,增強了語言的氣勢,闡明大丈夫的精神實質(zhì)及特點,義正同嚴,氣勢磅礴。(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梳理語段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語句來做出判斷。根據(jù)“吾敢愛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爾曹”“即自焚之”等語句可以看出,何易于為茶民和小吏著想,體現(xiàn)了甲文中“義”的特點,不懼自己獲罪,體現(xiàn)了“威武不能屈”的特點,據(jù)此,何易于能稱得上“大丈夫”。答案:
(1)①行冠禮;②遵從。(2)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平安無事。(3)使用反問,以不可辯駁的語氣否定景春的觀點。使用排比,闡明大丈夫的精神實質(zhì)及特點,義正同嚴,氣勢磅礴。(4)能稱得上“大丈夫”。為茶民和小吏著想,講仁德,有仁心。焚詔(抗詔),不懼權(quán)勢。【點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shù)匮a充出來;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5.調(diào)。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這種方法在古文翻譯中用得最多,中考幾乎年年考到;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緟⒖甲g文】【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泵献诱f:“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正理,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薄疽摇亢我子谠?jīng)做益昌縣縣令。益昌縣的鹽鐵官通過對茶實行專管專賣而謀利?;实巯略t書說,凡專賣物品生產(chǎn)地的官員,不準為百姓隱瞞。何易于看了詔書說:“益昌不征茶稅,百姓都還沒法活命,何況要增加稅賦來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擱置詔書。差役爭辯說:“皇上的詔書怎么能擱置?我不過丟一條命,大人您難道不會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說:“難道我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縣的百姓都受苦難?我也不讓你們承擔罪名?!彼妥约悍呕?,把詔書的木牌燒掉了。州里的觀察使知道了這事的經(jīng)過,(因為何易于勇于挺身為百姓,)到底也沒有把這事上報而彈劾他。(2020河南)【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jié)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蓋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誠,生于亂世,躬耕隴畝,使無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顧,則茍全性命,不求聞達必矣。其始見玄德,論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氏③可與為援而不可圖,唯荊、益可取。言如蓍龜④,終身不易。(節(jié)選自洪邁《容齋隨筆》)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來。②操心制行:思慮行動。③孫氏:孫權(quán)。④言如蓍(shī)龜:(這些)論斷像蓍占、龜卜(一樣準確)。15.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DA.聞不求聞達于諸候隔篁竹,聞水聲B.明明滅可見以傷先帝之明C.足兵甲已足不足為外人道也D.謀陛下亦宜自謀肉食者謀之16.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17.語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和先帝臨終托孤三件事,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3分)18.結(jié)合兩個語段,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諸葛亮被稱為”千載人”的原因。(3分)【參考譯文】
【乙】諸葛孔明是千載偉人,他用兵行軍,指揮作戰(zhàn),都以仁義之道為本,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來未曾有過的。他的思慮行為,全都出于對劉玄德(劉備)和恢復漢室事業(yè)的忠誠,他生在亂世,親自耕田謀生,假如沒有徐庶一句話的推薦,劉玄德三顧茅廬的熱忱,那么他茍且保全性命,不求揚名顯達就是一定的。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會見劉玄德,縱論天下大勢時,就提出不可和曹操較量高低,對孫權(quán)也只能互相支援,不可圖謀,只有荊州、益州可以奪取。這些論斷像占卜一樣準確,終其一生的政治經(jīng)歷看,真是不容變更之論。(2019河南)【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登南昌滕王閣,贛大水西來注北,閣與水稱,杰然大觀。然不若武昌黃鶴樓。雖水與滕王來去不殊,而樓制工巧奇麗,立黃鵠磯上,且三面臨水,又西對晴川樓、漢陽城為佳??傊胁蝗缭乐菰狸枠?。君山一發(fā),洞庭萬頃,水天一色,杳無際涯,非若滕王、黃鶴眼界可指,故其勝為最,三樓皆西向,岳陽更雄。(節(jié)選自王士性《廣游志》)注:杰:高大。殊:差別。眼界:視力所能看到的范圍。14.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大觀:雄偉景象。B.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排空:一掃而空。C.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薄暮:傍晚時分。D.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錦鱗:美麗的魚。15.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16.語段【甲】遷客騷人的“悲”從何而來?請簡要分析。(2分)17.語段【乙】是怎樣寫岳陽樓的?它寫岳陽樓的目的與語段【甲】有什么不同?(4分)【參考答案】14.B解析:B選項中的“濁浪排空"中的“排空”是沖向天空。15.我看那巴陵的沒好情狀,全在洞庭湖上。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翻譯。16遷客騷人的“心”是從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fā)出的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通過文中的“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登斯樓也,則有憂讒畏譏……”他們能把受自然風物好壞的影響,即“以物喜,以己悲。與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對比。17.語段【乙】中運用對比手法,通過膝王閣,武昌黃鶴樓與岳陽樓對比,突出強調(diào)了岳陽樓“洞庭萬頃水天一色、香無際涯”“岳陽更雄”的特點、語段(一)通過描繪,表達作者對岳陽樓的贊美之情。語段(二)通過遷客騷人的悲喜觀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行對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凸現(xiàn)了文章的主旨?!緟⒖甲g文】【乙】登上南昌的滕王閣,贛江大水從西面而來流向北方,滕王閣與水相對,非常高大,雄偉壯觀。然而卻比不上武昌的黃鶴樓。雖然江水的走向與滕王閣沒有差別,但是黃鶴樓樓體的建造工巧奇麗,立在黃鵠磯上,并且三面臨水,又以對著晴川樓、漢陽城的西面那一面為最佳。總之黃鶴樓和滕王閣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陽樓。君山一點青,洞庭湖碧波萬頃,水天一色,遠遠看上去無邊無際,不像滕王閣和黃鶴樓,視力所能看到的范圍就能看完,所以岳陽樓的風景最好,三座樓都面向西,岳陽樓更加雄偉。(2018河南)【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zhí)誼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與監(jiān)察呂溫密引禁③中,與之圖事。轉(zhuǎn)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即罹竄逐④,涉履蠻瘴⑤,崎嶇堙厄⑥,蘊⑦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咀ⅰ竣儆檬拢簣?zhí)掌政權(quán)。②奇特:器重禮遇。③禁:宮禁,帝王的住處。④罹竄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蠻瘴:精力蠻地瘴癘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艱難。⑦蘊:積聚。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
分)A.聞:隔篁竹,聞水聲/不求聞達于諸侯B.出:卷石底以出/出則無敵國外患者C.游:皆若游無所依/似與游著相樂D.環(huán):四面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滁皆山也15.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
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譯文:
16.語段【甲】是怎樣從岑冕寫出小石潭水“清”的特點的?請結(jié)合相關內(nèi)容具體分析。(3分)答:
17.結(jié)合語段【甲】【乙】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語段【甲】做著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答:
【參考答案】14.D
(2分)15.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陷時現(xiàn)。(“斗”“蛇”1分,大意1分,共2分)16.
①
可以石到潭底的整塊石頭,寫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魚兒橡在空中游動,寫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在有魚的影子,寫出了水的清澈。(意思對即可,一點1分,共3分)17.
①參與王叔文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②被貶之地荒遠。③小潭廠環(huán)境凄清。(意思對即可,一點1分,共3分)【參考譯文】【乙】唐順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韋執(zhí)誼執(zhí)掌朝政,兩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和監(jiān)察御史呂溫一起被秘密召入宮中,一起商討國家革新大事。柳宗元轉(zhuǎn)任尚書禮部員外郎。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適逢任職不久,王叔文失敗。柳宗元等七名同輩一同被貶。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既遭遇貶逐,又經(jīng)歷蠻荒之地瘴癘之苦,身處崎嶇道路阻塞的環(huán)境,內(nèi)心積聚騷人抑郁的情懷,所以抒情敘事,只要一動筆就一定寫成文章。他寫了十多篇騷體文,讀過的人都為之凄婉感傷。(2017河南)【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只、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乙】《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笨鬃釉唬骸笆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眾,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秱鳌吩唬骸巴林勒呱起B(yǎng)禾,君之明者善養(yǎng)士?!敝腥刷芙钥墒篂榫?。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⑤。(節(jié)選自《漢書》)注:①秉:執(zhí)掌。②柱干:比喻擔當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資質(zhì)的人。⑤英?。航艹鋈宋?。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故雖有名馬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B.食不飽,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7.把【甲】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8.“也”常表示某種語氣,同時暗含情感。結(jié)合【甲】第一段的內(nèi)容,說說其結(jié)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2分)19.根據(jù)【甲】和【乙】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填空。(3分)兩個語段都在談人才問題,都認為社會上有人才。人才怎樣才能不被埋沒?【甲】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強調(diào)①;【乙】用②的論證方法,強調(diào)③?!緟⒖即鸢浮?7.
千里馬吃一頓(次)有時(或許)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要根據(jù)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一食”1分食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18.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對即可。2分)19.①統(tǒng)治者應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②道理論證(引用論證)③統(tǒng)治者應采取措施,招賢納士(意思對即可。一空1分,共3分)【參考譯文】【乙】《詩經(jīng)》說“因為有眾多的賢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說“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這些都是實話呀。陛下?lián)碛刑煜逻@么廣闊的土地,怎么會沒有棟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進之路開得不廣,選拔任用不明,勉勵又不篤厚。傳上說:“好的土質(zhì)善于養(yǎng)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養(yǎng)人才?!敝械荣Y質(zhì)的人都可以讓他們成為君子。陛下應下詔書選拔賢良,赦免小的過錯,不要求全責備,從而廣聚英才。(2016河南)【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ū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ā恫軇フ搼?zhàn)》)【乙】夫戰(zhàn),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國藩于此數(shù)語,常常體念。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chuàng)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chuàng)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陽③,氣已竭而復振;陸抗之拔西陵,預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養(yǎng)銳氣,先備⑤外援,以待內(nèi)之自斃。此善于用氣者也。(節(jié)選自曾國藩《挺經(jīng)》)【注】①荀罃:春秋時晉國大將。②拔:攻下。③逼陽: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備:準備。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專:獨占。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C.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過失。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16.把【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譯文:
17.【甲】的標題是后人另加的。后人為什么用“曹劌論戰(zhàn)”而不用“長勺之戰(zhàn)”作為標題?(2分)答:
18.用兵者應該怎樣利用士氣取勝?請結(jié)合【甲】【乙】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4分)答:
【參考答案】15.C(2分)16.(齊國是)大國,很難預測(它的實情),(我)怕(他們)設有埋伏。(意思對即可?!胺?分,大意1分。共2分)17.語段(一)主要寫的是曹劌對戰(zhàn)爭制勝之道的議論,表現(xiàn)了曹劌的“遠謀”。(1分)而對長勺之戰(zhàn)中雙方的對峙交鋒描述不多。(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18.①當敵人士氣衰竭、我方士氣高漲時要及時進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氣,不要“初氣過銳”。③當士氣衰竭時要設法振作士氣。④當不能迅速取勝時,要善于蓄養(yǎng)銳氣。(意思對即可。一條1分,共4分)【參考譯文】【乙】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枯竭了。我對這幾句話,經(jīng)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無其它奧妙,經(jīng)常保持銳氣不可用盡就可以罷了。三國時,孫權(quán)攻打合肥,受挫于張遼;諸葛亮攻打陳倉,受挫于郝昭,兩者失敗都因起初氣勢太盛,過于銳不可當,漸漸就衰竭無力的緣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陽,士氣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陸抗攻克西陵,事先預料難以迅速取勝,因而養(yǎng)精蓄銳,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敵人力盡自斃。這也是善于利用士氣作戰(zhàn)的人了。(2015河南)【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魏鄭公①諫止唐太宗封禪②,日:“今有人十年長患,療治且愈,此人應皮骨僅存,便欲使負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年,陛下為之良醫(yī),疾苦雖已安,未甚充實。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奪③。(節(jié)選自《容齋隨筆》)注:①魏鄭公:魏征。②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禮。③奪:使之改變。不能奪,無言反駁。15.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光以光先帝遺德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B、喻引喻失義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遠親賢臣,遠小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zhàn)》)D、悉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桃花源記》)16.把【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澤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17.【甲】中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條建議,其中哪一條最重要?為什么?(3分)18.同樣是勸諫君主,諸葛亮和魏鄭公的勸諫藝術有什么不同?(2分)【參考答案】15.D(2分)16.(1)這確實是萬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時刻:(譯對大意,1分;“秋"譯對1分。共2分)(2)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室的興盛,就指日可待了。(譯對大意,1分;“隆”譯對1分。共2分)(共4分)17.親賢臣遠小人(1分)因為只有親賢臣遠小人,才能做到廣開言路,才能賞罰分明。(2分)(意思對即可。共3分)18.諸葛亮:直言進諫。(1分)魏鄭公:運用比喻委婉勸諫。(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參考譯文】魏鄭公(魏征)進諫勸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禪,說:“如今有一個人,患病十年,經(jīng)過治療將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頭,卻想要讓他背著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會動亂,不止是十年的時間,陛下作為天下良醫(yī),百姓的疾苦雖然已經(jīng)解除,但還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報告大功完成,我心里還是有疑慮?!碧铺跓o言反駁。(2014河南)【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村,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ü?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水益澀①,曳②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④,高下聯(lián)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⑤相征逐,真行畫圖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越二嶺,首有亭當?shù)?,髹書⑥“雪竇山”字。(節(jié)選自鄧牧《雪竇游志》)【注】①澀:不通暢。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④隴:通“壟”。⑤牧豎:牧童。⑥髹(xiu)書:用赤黑色的漆寫。16.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異漁人甚異之使內(nèi)外異法也(《出師表》)B.舍便舍船屋舍儼然C.去停數(shù)日,辭去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D.道不足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馬說》)17.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18.語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2分)19.根據(jù)語段【甲】【乙】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雪竇與桃花源的相似之處。(4分)【參考答案】16.C(2分)17.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不要)說魏朝和晉朝。(翻譯出大意,1分;“無論”譯對,1分。共2分)18.對沒有戰(zhàn)亂、寧靜淳樸、安居樂業(yè)。幸福和諧的理想社會的向往。(意思對即可。2分)19.①山阻水隔,很難進入。②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田同風光如畫。③人們生活安寧和樂。(多基本與世隔絕,民風淳樸。意思對即可。每對一處1分,共4分)【參考譯文】【乙】水更淺,行船不通暢,人拉著船也不能進入。在陸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藥師寺住宿。藥師寺背靠著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歡讀書,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過了兩夜,我就沿著小溪,從山的東側(cè)出來。淌過溪水,這里四面被大山環(huán)繞。遠望,如同一條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澗中的水流。桑田麥壟,上下連接,農(nóng)家隱藏在竹樹之間,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戲,真的如同在圖畫里行走一般優(yōu)美。想要問問這里所經(jīng)歷的名稱,可是轎夫質(zhì)樸土氣,不大懂得吳地的方言,有的勉強回答,有的答非所問,大致問十句才能夠懂得兩三句。翻過兩道山嶺,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對著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寫著“雪竇山”三個字。(2013河南)【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巨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啤!蹦讼铝睿骸叭壕蘩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齊威王召阿①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③,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俱,莫敢飾作⑤,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注】:①阿:古地名。②辟:開墾。③鄄(jù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種酷刑。⑤飾作:掩飾,欺作。17.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1)今齊地方千里(2)王之蔽甚矣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19.鄒忌是怎樣諷諫齊威王的?(2分)20.根據(jù)語段(一)(二)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齊國能夠“戰(zhàn)勝于朝廷”“強于天下”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17.(1)土地方圓(土地縱橫)(2)受蒙蔽(意思對即可。一小題1分,共2分)18.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到上等獎賞。(意思對即可。2分)19.從生活小事推至治國大事。(意思對即可。2分)20.①有善于進諫的謀臣。②齊威王虛心納諫。③齊威王不偏聽,重實情。④齊威王對“飾詐”者懲治有力。(意思對即可。一條1分,共4分)【參考譯文】【乙】齊威王召見阿(城)大夫,對他說:“自從你鎮(zhèn)守阿(城),稱贊你的好話每天都有傳來。我派人察看阿(城),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饑餓。以前趙國攻打鄄地,你不去救援;衛(wèi)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這是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來替你說好話啊!”當天,齊威王下令把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烹死了。因此,齊國上下官員都受到震動,恐懼不已,誰都不敢再像阿大夫那樣買通威王的親信搞欺上瞞下,掩飾過失的事情,人人都盡其所能地為國家做事。齊國得到很好的治理,在當時成了天下最強的國家。(2012河南)【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技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倫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丸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于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為正也間也,吾知之,獨于碧不甚了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嵐①;比之舍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②初篁則較淡;溫于玉,滑于紈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節(jié)選自袁中道《游青溪記》)注:①嵐:林中霧氣。②籜(tuò):竹筍皮,筍殼。③紈:白色的絲絹。④拊(fǔ):撫摩。17.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1)潭中直可百許頭(2)斗折蛇行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19.在語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從哪些內(nèi)容可以看出來?(3分)20.兩個語段分別是怎樣突出水的特點的?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4分)語段(一):語段(二):【參考答案】17.(1)大約(2)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每小題1分,共2分)18.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題字(記下這里的景致或記住這個地方)后就離開了。(意思對即可。2分)19.由樂到憂(1分)從“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可以看出樂;(1分)從“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憂。(1分)(共3分)20.語段(一):用潭中的石、魚、日光、影等從側(cè)面進行襯托。語段(二):用“秋天”“晚嵐”“含煙新柳”“脫籜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煙新柳”“脫籜初篁”“玉”“紈”和水進行比較)(意思對即可。一個語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體內(nèi)容l分。共4分)【參考譯文】【乙】青溪的水流激蕩,水花像跳躍的珍珠,又像濺落的雪片,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沒有什么不同的,唯獨水的顏色最為奇特。大概世間的顏色,多為正色(青、黃、赤、白、黑)或間色(綠、紅、紫)的,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獨對碧(青綠)色卻不太理解。如今見到這里的水,才領悟到世間真的有碧(青綠)這種顏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間的霧氣;比起農(nóng)家的炊煙、新發(fā)的柳枝顯得有些濃,比起剛脫皮的竹筍、新竹顯得有些淡;比玉更溫和、比白色的絲娟更滑潤,達到清冷豐裕的極致,可以撫摩食用。(2011河南)【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编妫∥⑺谷?,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乙】初,范文正公貶饒州①,朝廷方治朋黨②,士大夫莫敢往別,王侍制質(zhì)③獨扶病餞于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范公天下賢者,顧質(zhì)何敢望之;若得為范公黨人,公之賜質(zhì)厚矣!”聞者為之縮頸④。(選自《澠水燕談錄》)注:①范文正公貶饒州:范仲淹謚號文正,因上書主張革新與宰相發(fā)生沖突,遭誣告,貶官饒州。②朋黨:同類的人為私利而結(jié)成的小集團。③王待制質(zhì):即王質(zhì),待制是官名。為人謹厚博學,正直敢言。④縮頸:縮頭,表示吃驚害怕。1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1)去國懷鄉(xiāng)(2)至若春和景明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2微斯人,吾誰與歸?9.文段【甲】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20.王質(zhì)說“范公天下賢者”,從文段【甲】來看范公之“賢”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在文段【乙】中,范公之“賢”又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3分)【參考答案】17.(1)離開(2)日光,陽光(每小題1分,共2分)18.(1)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替君主擔憂。(2)(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同道呢?(每小題2分,共4分)19.一陰一晴的自然風物,觸發(fā)了遷客騷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對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種更高境界的議論。(意思對即可。2分)2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憂國憂民之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2分)范公之賢是通過王質(zhì)的行動和語言,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來的。(1分)(共3分)【參考譯文】【乙】當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貶到饒州,朝廷正糾治朋黨,士大夫沒有誰敢前去告別,只有侍制王質(zhì)獨自抱病在國都城門(為范仲淹)餞行,大臣們責怪他說:“你,是長者,何必要自甘淪為范仲淹的朋黨呢?”顧質(zhì)說:“范先生是天下的賢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為他的朋黨),如果能夠成為范先生的朋黨,那我感到太榮幸了。”聽到的人都慚愧得縮脖子。(2010河南)【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薄疽摇肯暮蟛畣⑴c有扈(1)戰(zhàn)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后伯啟曰:“不可。吾地不淺(2),吾民不寡,戰(zhàn)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庇谑呛跆幉恢叵巢毁E味琴瑟不張(4),鐘鼓不修(5),子女不飭(6),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咀ⅰ浚?)夏后伯啟、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淺:狹、窄小。(3)教:教化.(4)張:樂器上弦。(5)修:設置.(6)飭:謹慎、恭敬。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3分)(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2)忠之屬也。屬(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18、翻譯下列句子。(4分)(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2)固欲勝人者,必先自勝。19、結(jié)合(一、二)段內(nèi)容,說說作戰(zhàn)要想取得勝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參考答案】17、(1)目光短淺(2)本分內(nèi)的事(3)滿一年18、(1)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完全耗盡。(2)所以想要戰(zhàn)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zhàn)勝自己。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軍事上抓住戰(zhàn)機,知己知彼;(3)想要戰(zhàn)勝別人,首先要戰(zhàn)勝自己?!緟⒖甲g文】【乙】夏后伯啟和有扈在甘澤大戰(zhàn)而沒有取得勝利。大臣們要求再戰(zhàn),夏后伯啟說:“不可以,我的領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卻作戰(zhàn)不能取得勝利,這是我德行淺薄,教化不好?!庇谑亲P時不用多重席子,吃飯時不吃幾種菜肴,不彈琴瑟,不設鐘鼓之娛,親近親屬,敬愛長輩,尊敬賢人,任用能人。滿一年有扈氏就歸順了。所以想要戰(zhàn)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zhàn)勝自己。想要評定別人,一定要先評定自己。想要了解別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2009河南)【甲】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向為身死者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者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者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孔子見齊景公,景公置廩丘①之邑以為養(yǎng)②??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君未之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注:①廩丘:地名。②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孔子,名丘。16.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萬鐘于我何加焉何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謂失其本心。18、文段【甲】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甲】中的語句回答。(2分)【參考答案】16.(1)有什么益處(帶來什么好處)(1分)(2)感激(1分)(共2分)17.(1)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2分)(2)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18.對比論證法。強調(diào)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2分)1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ù酥^失其本心)(2分)【參考譯文】【乙】孔子拜見齊景公,景公送給他廩丘作為食邑??鬃又x絕了,不肯接受,出來以后對學生們說:“我聽說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頒布俸祿,現(xiàn)在我勸說景公聽從我的主張,景公沒有采納我的主張,卻要賞賜給我廩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讓學生們趕快套好車,告辭以后就走了。(2008河南)【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乙】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①者勝,上下同欲②者勝,以虞③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④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節(jié)選自《孫子·謀攻》)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標一致。③虞:戒備,準備。④將能而君不御:將帥有才能,國君不干涉。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公將鼓之鼓:(2)既克,公問其故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劌為什么要“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這表現(xiàn)了曹劌什么樣的特點?(2分)魯國在長勺之戰(zhàn)中取得勝利印證了語段(二)中的一些說法,請選擇其中一個簡要說明。(2分)【參考答案】1.(1)擊鼓(1分)(2)戰(zhàn)勝(1分)(共2分)2.我看見他們的車轍印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倒下,所以追擊他們(2分)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擔心齊國有埋伏)表現(xiàn)了曹剛沉著、冷靜、謹慎的特點(一問1分。共2分)4.①魯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可謂“將能而君不御”②魯國君臣一心,可謂“上下同欲”③曹劌在選擇進攻和追擊的時機上審時度勢,可謂“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即可。若從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參考譯文】【乙】興兵作戰(zhàn)是可以預知勝利的,但是必須對下面五種情況了如指掌:一是敵我情況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情況下可以打,什么情況下不可以打,具有了這種準確判斷力,就會取得勝利;二是既能指揮大部隊作戰(zhàn),也能夠指揮小部隊作戰(zhàn),具有這種應戰(zhàn)能力就會取得勝利;三是全國上下團結(jié)一心,三軍上下同仇敵愾,就會取得勝利;四是以有戒備的軍隊對待防御松弛的軍隊,具有這樣條件,就會取得勝利:五是將帥具有指揮才能而且國君不干預牽制,就會取得勝利。以上這五條原則就是預測勝利的依據(jù)。所以說:清楚敵人和自己的實力,每次戰(zhàn)斗都不會失?。徊磺宄橙藢嵙Χ私庾约簩嵙?,只是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不清楚敵人和自己的實力,每次戰(zhàn)斗都會失敗。
(2007河南)【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②,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數(shù)百人,被④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⑤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節(jié)選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國后逃亡。②發(fā)政舉事:施政辦事。③侍御:侍從妃子。④被:穿上。⑤諂諛:奉承拍馬。1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臣之妻私臣私:(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1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20.鄒忌的進諫為什么能讓齊威王稱“善”?(2分)21.齊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圍同樣有諂諛者,然而齊國能夠“戰(zhàn)勝于朝廷”,宋昭公卻不得不“出亡”,結(jié)合語段說說造成這樣不同結(jié)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22.從上面兩個語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2分)【參考答案】18.(1)偏愛(1分)
(2)當面(1分)
(共2分)19.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逗號前后各1分。共2分)20.①從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國,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強語勢,有力闡明了自己的觀點③語言委婉含蓄,使對方受到啟發(fā)④處處為國為君著想,曉以利害(答出其中一點,言之成理即可。2分)21.齊國有鄒忌這樣善于進諫的大臣,齊威王也善于納諫。而宋昭公卻一直被諂諛者包圍,聽不道諫言(齊國、宋國情況各1分。齊國情況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共2分)22.示例:給別人提意見要注意方式(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和建議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阿諛奉承者蒙蔽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參考譯文】【乙】宋昭公亡國后出逃,到達了邊境,感慨說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圣明!’侍從妃子數(shù)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長得英俊!’朝內(nèi)朝外都不能使我聽到我的過失,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昭公看來,做君王的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的話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國家后能夠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國家。(2007河南)魚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6、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本文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2)蹴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______8、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9、“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岳陽樓記》中對“心”的解釋與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人生的道路會面臨許多選擇,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請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孟子的文章語言犀利,論辯性極強,設喻舉例皆從身邊入手。他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某人因手指彎曲不如別人,四處求醫(yī),由之引出下面的論述。請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識,翻譯這一論述。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6、生死如不可兼得,要舍生取義。7、(1)辟:躲避。(2)蹴:用腳踐踏。8、(1)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2)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9、本性。予嘗求古仁人之心10、略11、手指(彎曲)不如別人,便知道討厭它,思想不如別人,卻不知道討厭它,這就是所謂的不明事理。(2007河南開封)【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車輛抵押貸款信保業(yè)務借款協(xié)議
-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第五單元長方形的面積∣北師大版
- 2025年工作室網(wǎng)站合同
- 行業(yè)培訓外包合同(2篇)
- (高清版)DB45∕T 227-2022 地理標志產(chǎn)品 廣西肉桂
- 2011年全國各地高考生物試題分章匯編
- 任務二 高效地下載信息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桂科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
- 第十一課 智能家居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青島版(2019)初中信息技術第四冊
- 第八單元(A卷基礎篇)三年級語文下冊單元分層訓練AB卷(部編版)
- 第六單元-平移、旋轉(zhuǎn)和軸對稱(單元測試)-蘇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含解析)
- 職業(yè)衛(wèi)生調(diào)查表
- GB/T 11982.1-2005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第1部分:帶基材的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 GB/T 10046-2018銀釬料
- GB 4094-2016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
- 免疫學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優(yōu)秀課件
- 第一講 文化概論
- 小兒急性喉炎-課件
- 醫(yī)院難免壓瘡申報表
- 七年級上冊走進Python的世界第一課python導入及海龜編輯器介紹
- 公路工程概論全套課件
- 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警示教育培訓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