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2003-2023)_第1頁
江蘇宿遷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2003-2023)_第2頁
江蘇宿遷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2003-2023)_第3頁
江蘇宿遷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2003-2023)_第4頁
江蘇宿遷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2003-202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江蘇宿遷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2003—2023年)【甲】春題湖上【注】白居易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咀ⅰ看嗽娮饔陂L慶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屆滿之時。【乙】錢塘湖石記錢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條,具列如下:錢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筧②。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余頃;每一復(fù)時③,可溉五十余頃。先須別選軍吏二人,與本所由④田戶,據(jù)頃畝,定日時,量尺寸,節(jié)限而放之。若歲旱,百姓請水,須令經(jīng)州陳狀,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與水。若待狀入司,符下縣,縣帖鄉(xiāng),鄉(xiāng)差所由,動經(jīng)旬日,雖得水,而旱田苗無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自錢塘至鹽官界,應(yīng)溉夾官河⑥田,須放湖入河,從河入田。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數(shù)尺,水亦隨加,即不啻足矣。脫或水不足,即更決臨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予在郡三年,仍①歲逢早,湖之利害,盡究其由??謥碚咭?,故書于石。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選自《白氏長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節(jié))【注】①石函:石函橋、石函閘。②筧:筧決湖。③復(fù)時:一晝夜,即二十四小時。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書面說明。⑥官河:文中指運河。⑦仍:連續(xù)。4.朗誦甲詩頷聯(lián),你認為要重讀的字(或詞)是:上句_________,下句_________。(限各寫一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5.請發(fā)揮想象,用生動的文字描繪甲詩頸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3分)6.后人評論甲詩“言外正有余情”,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作者表達的感情。(4分)7.請用“/”為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限三處)(3分)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8.請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乙文中加點的字。(3分)方法指引文中語句字詞解釋【課內(nèi)遷移】具答之(《桃花源記》)具列如下具:(1)___【成語推斷】望塵莫及而旱田苗無所及也及:(2)___【借助字形】“決”小篆字形為。《說文·水部》:“決,行流也。從水,從夬。”夬,分決也,有所破壞決裂。即更決臨平湖決:(3)___9.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10.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嘗求古仁人之心”。根據(jù)上面的詩文,聯(lián)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著怎樣的“古仁人之心”。(4分)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疏浚錢塘湖,筑堤修閘,灌溉良田千頃;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⑵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緟⒖即鸢浮?、

①.排

②.點

③.“排”和“點”兩字都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青松生機盎然,皓月高懸遠空的優(yōu)美情態(tài)。5.、綠色的毛毯絨頭是抽長的早稻,青色的羅裙飄帶是舒展的新蒲。6.、表現(xiàn)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留戀之情;表達詩人流連美景的閑適以及對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7、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8、(1)詳細;(2)趕得上;(3)把水打開口子,使水流入。9、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規(guī)格,雨季及時蓄水,旱季及時放水澆田,那么錢唐湖附近的一千多畝農(nóng)田就不會有荒年了。10、

白居易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注百姓疾苦;切實為民著想的好官?!緟⒖甲g文】關(guān)于錢塘湖(西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要知道四條,具體陳述如下:錢塘湖北面有石函橋閘,南面有筧決湖。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時,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頃有多;每一晝夜,可以灌溉五十多頃。灌田之前需要挑選兩個官吏,站在農(nóng)田和湖邊,會同本地農(nóng)戶,根據(jù)農(nóng)田的面積,約好放水的時間,算好放水的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請求放水,必須讓他前往州衙遞交狀紙,刺史立即批給地界,當天放水。如果等待狀紙交上州府所屬的各個部門,州府的公文下達到各縣,縣里再發(fā)到各鄉(xiāng),鄉(xiāng)里再派遣所屬地界的小官,動不動就要十來天,即使得到了水,早已來不及了。杭州這個地方,往往春天多雨,秋天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規(guī)格,雨季及時蓄水,旱季及時放水澆田,那么錢唐湖附近的一千多畝農(nóng)田就不會有荒年了。從錢唐到海寧鹽官鎮(zhèn),應(yīng)該依靠運河灌溉的農(nóng)田,必須放湖水入河,河水入田。按照鹽鐵轉(zhuǎn)運使的老規(guī)矩,又必須首先量好河水的深淺,等農(nóng)田灌溉完后,使運河水位還原。往往干旱嚴重的時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了湖堤,加高了好幾尺,蓄水量隨之增加,就差不多夠用了。如果不夠用,就再挖開臨平湖,使湖水流入運河,就可以用之有余了。我在杭州三年,連年遇到旱災(zāi),湖水的益處和災(zāi)害,都弄清了緣由。想到后人應(yīng)該知道,所以寫在石上。想要讀者容易知曉,所以不用艱澀的文言。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2023年江蘇宿遷)朗誦小組選定下面這首詩參加校古詩朗誦大賽,請你參與。度關(guān)山[唐]李端雁塞日初晴,狐①關(guān)雪復(fù)平。危竿緣廣漠,古竇②傍長城。拔劍金星出,彎弧玉羽③鳴。誰知系虜者,賈誼是書生。(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注】①狐:一作“孤”。②竇:溝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甲為箭。4.文博找到下面兩幅圖,你認為哪幅圖更適合作為朗誦時的背?請說明理由。(3分)選擇圖,理由:▲5.朗誦頸聯(lián)時,文棟想要增強詩歌感染力,請你為他配上適宜的表情、動作。(4分)表情:▲動作:▲6.朗誦尾聯(lián)時,文博對重讀詞語把握不準,請你提出建議,并說明理由。(選擇一個詞語即可)(3分)▲【參考答案】4.(3分)開放型試題,選圖B,1分,闡述理由(結(jié)合畫面和詩詞描繪景象、事件的吻合角度來分析)2分。示例:選B,首聯(lián)、頷聯(lián)中“紅日”“狐關(guān)”“危樓”“廣漠”“長城”等,描繪了雄渾壯闊的邊塞圖景;頸聯(lián)中“拂劍”“彎弧”,展現(xiàn)了一位衛(wèi)國殺敵、豪氣萬丈的勇士形象。圖B中的畫面符合本詩的內(nèi)容與意境。如果選擇圖A(不賦分),理由合理可得1分。5.(4分)表情、動作各2分,符合語境即可。示例:表情:表情嚴肅,眼神堅定。動作:拔劍、拉弓。6.(3分)開放型試題,要求:確定詞語1分,理由2分。示例1:宜重讀“系虜”,可以突出英雄壯舉,體現(xiàn)豪邁氣概。示例2:宜重讀“賈誼”(或“書生”),可以凸顯詩人雖是書生,但仍可以殺敵報國的志氣與豪情示例3:宜重讀“誰知”,說明人人皆可成為報效國家的英雄,引發(fā)讀者思考。(2022江蘇宿遷)小園(其一)①陸游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②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注]①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陸游在浙江山陰三山居住時,寫的一首田園詩。②柘(zhè):樹名,其葉可養(yǎng)蠶。4、這首詩前兩句通過寫“煙草”“

”“斜徑”等景物,營造一種

的氛圍。(2分)5、“臥讀陶詩未終卷“中“臥”字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其妙處。(3分)6、請你從下面兩個選項中選擇一項填入尾句□□處(填序號),并說出理由。(4分)A.捉蝦

B.鋤瓜你的選擇是(

),理由:

【參考答案】4.桑柘

清麗寧靜5、“臥”寫出詩人生活的閑適,悠閑地躺著讀著陶淵明的詩作,這是作者心情閑適的表現(xiàn)。陶淵明的許多田園詩頗能引起陸游的共鳴,因此他閑居期間特別愛讀陶淵明的詩。一個“臥”字更顯出他悠閑自得的情態(tài)。6、鋤瓜;根據(jù)題目《小園》,可知在園子里的勞作只能是“鋤瓜”。(2021江蘇宿遷)古城①春望[明]李夢陽陰陰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野色吹寒立,林鴉逆雨歸。孤城還麥秀②,白首且花飛。臨路柳長裊,前朝今是非。

【注釋】①古城:宿遷故城遺址,晉朝在此設(shè)宿豫郡,唐時郡治遷徙,故城廢。②秀:谷類植物抽穗開花。

4、首聯(lián)點明時間,渲染一種

的氣氛,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一個“

”字總領(lǐng)全詩。(2分)

5、“野色吹寒立,林鴉逆雨歸”一聯(lián)寫景頗有特色,請加以賞析。(3分)

6、同為“春望”,杜甫與李夢陽在各自詩中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4、陰沉(蕭條)望

5、此聯(lián)運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對偶使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詩人賦予野色、林鴉以人的情感,通過“寒”和“雨”生動形象地渲染出環(huán)境的蕭條,突出故城遺址的荒涼,從而表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遺憾和擔憂。6、杜甫的《春望》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情感?!豆懦谴和繁磉_了詩人對故城不再的遺憾、感傷以及對時局的隱憂。(2020江蘇宿遷)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鄉(xiāng)。沙明連浦月,帆白滿船霜。近海江彌闊,迎秋夜更長。煙波三十宿,猶未到錢唐?!咀ⅰ块L慶二年(822年),作者自請外任,此詩即他自長安赴錢塘(杭州)途中所作。聯(lián)系全詩,說說詩“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請簡析頷聯(lián)的表達特色及其效果。(3分)▲頷聯(lián)從空間與時間兩個維度表現(xiàn)情感的深摯,下列詩句手法與之相同的一項是()(3分)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C.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D.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緟⒖即鸢浮?.作者愁:離井思鄉(xiāng)之愁;前路遙遙之愁;前途難料之愁。5.頷聯(lián)整體使用了對偶修辭,前后對仗工整,音韻和諧;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辭,景物由遠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襯下,無論是江邊沙洲,還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霜,讓人心情沉重,心緒低落。6.D(2019江蘇宿遷)山中[唐]王勃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賈至①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注]①賈至曾調(diào)守到此。5.兩首詩黃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3分)6.賈至在詩中抒發(fā)了哪些感情?(3分)【參考答案】5.高山、落葉、秋風6.相逢喜悅,淡泊坦蕩,感傷惆悵(2018江蘇宿遷)睛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②。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shù)群。野花干更落,風處急紛紛?!咀ⅰ竣俦驹娛窃娙肆髀涫裰袝r所作。②文:花紋、圖案。(1)這首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如何描寫景物的,有何作用?(3分)(2)尾聯(lián)中的“急紛紛”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參考答案】5.(1)選取典型的景物,發(fā)揮想象,動靜結(jié)合(視覺聽覺相結(jié)合、遠近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任寫兩點即可),寫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絢麗多彩、生機勃勃景象。(2)“急紛紛”寫出對野花紛紛凋零的憐惜(無奈、傷感),以及自己漂泊無依的憂傷(悲哀、抑郁)。解析:(1)題考查景物描寫的手法及其表達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寫的手法。這兩句詩中所寫的景物有“湖外草”“海東云”和“鶯”“鶴”等,前者是靜態(tài),后者是動態(tài)。寫“湖外草”“海東云”用“碧”和“紅”等色彩,調(diào)動人的視角感官;寫“鶯”“鶴”時,則抓住了聲音(“相和”)和動作(“摩霄”),有實寫,有虛寫,從空間上看,有遠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寫,不但寫出景物本身的特點,而且渲染氛圍,表達某種情感,情景交融。(2)題考查詩歌的情感。解答時要聯(lián)系全詩的內(nèi)容,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注釋里已表明“本詩是詩人流落蜀中時所作”,據(jù)此可以判斷出詩人的情感。(2017江蘇宿遷)山亭夏日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1)三、四句在寫景方面有何特色?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這兩句詩所寫景象。(3分)

答:

(2)全詩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答:

【參考答案】5.(1)詩句巧用比喻的修辭,把烈日照耀下的晶瑩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簾,調(diào)動了視角和嗅覺等感官,動靜結(jié)合。風拂過,水晶一樣的簾子輕輕晃動。薔薇花開滿了薔薇架,滿院都可聞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2)全詩體現(xiàn)了詩人悠閑自在的心境。

【解析】第(1)題考查詩歌的描寫特點以及詩意的理解。描述詩意,要在理解詩句的基礎(chǔ)上適當?shù)芈?lián)想和想象,要用描述的語言。第(2)題考查詩歌的主旨。分析詩人的心境要聯(lián)系詩歌具體的內(nèi)容。此詩寫夏日風光。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xiàn),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形象。

(2016江蘇宿遷)寒夜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①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注釋]①竹爐:指用竹篾套子套著的火爐。②才:僅。(1)請展開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2)試從“梅花”這個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參考答案】19.(1)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起來了,水在壺里沸騰著,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2)“梅花”有高潔的志趣,(1分)詩人寫梅固然有贊嘆梅花高潔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贊來客,(1分)寫出了詩人的熱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樣志同道合,具有高潔的志趣。(1分)解析(1)此題考査學(xué)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想象要從詩歌描寫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情景,可適當使用一些修辭手法。(2)此題考查探究詩歌意象的能力,所謂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解答時要結(jié)合“梅花”這一物象本身的特點,再根據(jù)具體的情境,聯(lián)系詩人的主觀情思進行分析。(2015江蘇宿遷)送李端盧綸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1)詩的前四句描繪了送別時怎樣的景象?試加以描述。(3分)答:(2)結(jié)合全詩,寫出尾聯(lián)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達的情感。(2分)答:【參考答案】18.⑴故鄉(xiāng)遍地都是衰敗的枯草,一片凄涼!天空飄忽著朵朵寒云,歸來的路上正遇上暮雪紛飛。(意近即可)⑵詩人為朋友遠去而徒然傷悲,為相見無期而惆悵,表達了難舍難分之情。(2014江蘇宿遷)宴詞王之渙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注:宴詞:寫于送別宴席上的詩。畎:田間小溝(1)“悠悠”一詞極具表現(xiàn)力,請簡要分析。(2分)(2)三、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參考答案】(1)“悠悠”一詞寫出了春水綿延流淌的狀態(tài);寄寓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運用疊詞,具有音韻美。(寫出兩點即可)(2)A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隨溪水漂流的景色抒發(fā)詩人的離愁別緒,情景交融。B反襯(襯托),以“淺溪”反襯離愁之深。(手法1分,效果2分)(2013江蘇宿遷)晚春韓愈早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咀ⅰ竣贄罨?,詩中指柳絮。(1)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3分)(2)請發(fā)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揚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3分)【參考答案】6.(1)(3分)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jié)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擬人1分,寫出效果2分。)(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樣,又輕又白,漫天飛舞,隨風飄蕩。(寫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語言生動流暢得1分。)(2012江蘇宿遷)閑居初夏午睡起楊萬里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1)這首詩選用了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初夏特點的?(3分)▲▲(2)“閑看兒童捉柳花”中的“閑”字用得極妙,請作簡要賞析。(3分)▲▲【參考答案】6.(1)(3分)梅子、芭蕉、柳花(答對1個給1分)(2)(3分)“閑”字,寫出了詩人的恬靜閑適(1分),抒發(fā)了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1分),呼應(yīng)了詩題(1分)。(2011江蘇宿遷)飲酒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詩中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全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3分)(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和“見”字用得極妙。請任選一個作簡要賞析。(3分)【參考答案】6.(1)(3分)菊花、南山、夕陽、飛鳥、山氣(答對2個給1分,答對4個給2分);對閑適生活和自然風光的喜愛或“對寧靜生活的追求”(1分)(2)(3分)答案一:“悠然”二字用得很妙,“悠然”是閑適的樣子(1分),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1分)。表達詩人的閑適心情(熱愛自然的情感)(1分)。答案二:“見”字用得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1分)。不經(jīng)意間抬頭見山,怡然自得(1分),表現(xiàn)詩人的閑適心情(熱愛自然的情感)(1分)。(2010江蘇宿遷)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尾聯(lián)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形象?(2分)答:

(2)結(jié)合全詩,說說《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義。(4分)答:

【參考答案】(1)滿頭白發(fā),愁苦不堪。(2分,每點1分。)(2)①詩人眼中所見:山河破粹,春天的凄涼景象。(2分)②詩人心中的期盼:親人團聚,國家安定。(2分。意思對即可,只抄寫詩句不得分。)(2009江蘇宿遷)寒塘趙嘏曉發(fā)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1)詩的一、二句表現(xiàn)了秋水、的特點。(2分)(2)“一雁度南樓”一句是如何表現(xiàn)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2分)答:【參考答案】(1)清、寒(冷、涼)(2)通過“一”字寫出了雁的孤單,而“雁度南樓”又是寫孤雁向南方飛去,使孤身在外的詩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2008江蘇宿遷)秋風引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注:“引”是古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